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課件-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6-部編版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天竺新羅日本中國唐代中外交通圖 都城 其他居民點 陸路交通 海路交通天竺新羅日本中國唐代中外交通圖 都城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當時日本派遣使節(jié)來到中國,這批使者稱為什么?他們來到中國的目的是什么?遣唐使;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一、遣唐使與鑒真東渡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當時日本派遣使節(jié)來到中國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

2、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開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團的規(guī)模一般不超過200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shù)倍增,開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開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團,人數(shù)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選了解唐朝情況和博通經(jīng)史、嫻習文藝的人擔任。依據(jù)下列材料,歸納遣唐使來華的特點?人員素質(zhì)高持續(xù)時間長來華次數(shù)多遣唐規(guī)模大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 日本書紀因何而來?“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chuàng),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日)木宮泰彥中日

3、交通史歸后如何?舉出日本和朝鮮半島至今仍受唐文化影響的事例?“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币蚝味鴣恚俊叭毡局泄耪谓?jīng)濟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朝鮮乾元重寶(始鑄于998年)形制仿唐乾元重寶政治經(jīng)濟日本的和同開珎唐朝的開元通寶朝鮮乾元重寶唐長安城示意圖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示意圖日本遷都平安京(今京都)后仍仿長安建都城建筑風格都城平壤仿長安、洛陽建成,也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唐長安城示意圖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示意圖建筑風格都城平壤唐大明宮大角觀建筑推測復原圖 日本宇治平等院鳳凰堂韓國首爾景福宮勤政殿唐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建筑風格唐大明宮大角

4、觀建筑推測復原圖 日本宇治平等院鳳凰堂韓國首爾景日本在5世紀以前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漢字。8世紀中期,日本留學生吉備真?zhèn)浞抡諠h字偏旁創(chuàng)立“片假名”。9世紀初,來到中國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據(jù)中國草書,創(chuàng)立“平假名”。在韓國還沒發(fā)明韓文字前,雖然講的話是用韓語,但是文字的書寫,幾乎是使用漢字。 1446年朝鮮世宗大王時期發(fā)明韓文。語言文字日本在5世紀以前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漢字。8世紀中期,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日本三彩蓋罐 奈良八世紀文學藝術(shù)唐朝著名詩人的詩文不斷傳入日本,形象鮮明,語言通俗的白居易尤為日本人民喜愛。唐朝的音樂、繪畫、雕塑、書法、工藝美術(shù)等也紛紛傳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

5、樂制,宮廷還請?zhí)茦穾熃淌谝魳罚瞥牟簧贅窌?、樂器陸續(xù)傳入日本唐朝的繪畫也深受日本人喜愛,唐人的繪畫經(jīng)日本畫家仿效摹繪者,稱為“唐繪”。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日本三彩蓋罐 奈良八世紀文學藝術(shù)唐朝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造制茶葉,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6世紀和7世紀時,朝鮮半島的新羅為了求佛法,向中國唐朝派遣了很多僧人。這些人在唐朝接觸茶后,回國時把茶和茶籽帶回新羅。 生活習俗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相關(guān)史事 遣唐使還將中國的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陽)節(jié)”、七月初七的“七夕節(jié)”、七月十五的

6、“中元節(jié)”、九月初九的“重陽節(jié)”等,就是那時候從中國傳去的,有些節(jié)日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唐裝 日本和服 韓國韓服相關(guān)史事 遣唐使還將中國的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如五月初五日本是一個島國,在唐朝時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難,歷史上就有一個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這位交流使者是誰呢?鑒真日本是一個島國,在唐朝時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難,歷史上就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nèi)的鑒真像次數(shù)概 況1未出海便夭折。遭誣告與海盜勾結(jié),鑒真一行東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沒。2被風浪所阻。突遇風暴,船被洶涌的波濤擊破,不得不上岸。一個月后,鑒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風浪,船觸礁擱淺,被漁民救上岸。3東

7、渡未能成行。4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攔。5遭遇臺風,失敗。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島。鑒真因暑熱患眼疾,雙目失明。6東渡成功。753年,鑒真(66歲)一行終于抵達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鑒真六次東渡統(tǒng)計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nèi)的鑒真像次數(shù)概 況1未出海便夭孝謙天皇仿二王字體所寫的門額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mng)”,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鑒真被日本藥商界奉為始祖。日本律宗以鑒真為開山祖,以唐招提寺為總本寺。完全按照唐代建筑風格建造的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孝謙天皇仿二王字體所寫的門額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m想一想:鑒真東渡對日本的有怎樣的

8、影響?他在日本傳授佛經(jīng),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想一想:鑒真東渡對日本的有怎樣的影響?他在日本傳授佛經(jīng),還傳 新羅是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二、唐與新羅的關(guān)系 新羅是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中韓交流第一人崔致遠 崔致遠(857?)12歲來唐求學,18歲中進士,在唐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歸國,被譽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百世之師”的稱譽。中韓交流第一人崔致遠 崔致遠(857?)12歲三、玄奘西行說說你所知道的唐僧和玄奘有什么不同?三、玄奘西

9、行說說你所知道的唐僧和玄奘有什么不同?在印度很多教科書中就有關(guān)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課文佛的影子,講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強盜的故事。“如果沒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歷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史學家阿里那爛陀遺址(英國考古學家根據(jù)玄奘的記載發(fā)現(xiàn))印度玄奘大師紀念館在印度很多教科書中就有關(guān)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課文佛的影子,講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強盜的故事。在印度很多教科書中就有關(guān)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課文佛的影子,學習佛經(jīng)傳授佛法天竺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日本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貢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百折不撓開放進取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對比表(1)相同點: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為完成

10、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頑強的毅力;都為加強唐朝與鄰邦的友誼,促進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2)不同點:玄奘是去天竺取經(jīng),鑒真是到日本弘揚佛法,一個是“取”。一個是“送”。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開放性。貢獻到達地方目的優(yōu)秀品質(zhì)學習佛經(jīng)傳授佛法天竺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日本為中印文化交流 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國力( )經(jīng)濟( )交通( )文化( )實行對外( )的政策強盛繁榮發(fā)達開放 昌盛 國力( )經(jīng)濟( )交通( )文化( )推動“一帶一路”進程中,能從唐對外關(guān)系中獲得什么啟示?國家強盛才有輻射力和吸引力主權(quán)獨立才是國家開放的前提堅持平等合作與開放發(fā)展方針鼓勵與支

11、持各行主動走出國門推動“一帶一路”進程中,能從唐對外關(guān)系中獲得什么啟示?國家強1(2015東臺期中)隋唐時期的日本民族是一個好學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員中是政府委派的( )A遺唐使 B留學生 C留學僧 D商人2(2016惠州聯(lián)考)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中印關(guān)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追溯到唐朝,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的人物是( )A張騫 B鑒真C玄奘 D班禪AC1(2015東臺期中)隋唐時期的日本民族是一個好學的民族3(2015安徽學業(yè)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他游學、研習內(nèi)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C道教 D佛教4(2016赤峰期末)“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兩位人物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是( )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 B對外開放雙向交流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 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DB3(2015安徽學業(yè)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兩國人民友好交1.下列內(nèi)容,哪些是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在唐朝的對外交往中有重大貢獻 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 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A B C DA1.下列內(nèi)容,哪些是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 A2、右圖人物的事跡不包括 A. 歷經(jīng)艱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