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慰藉-美術鑒賞2_第1頁
心靈的慰藉-美術鑒賞2_第2頁
心靈的慰藉-美術鑒賞2_第3頁
心靈的慰藉-美術鑒賞2_第4頁
心靈的慰藉-美術鑒賞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靈的慰藉 美術鑒賞高二(1)班小組成員:王鑫 張智淵 孫抒慧 肖佳恬概述受科技、社會、思想等方面的局限,人們相信有一個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再加上統(tǒng)治階級的利用,宗教信仰與神話故事成為特定時期內(nèi)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創(chuàng)作的主題、風格樣式、物質媒介也都因此而出現(xiàn)新的轉機。簡而言之,這個主題是關于宗教中的美術文化的。Part 1 中國宗教Part 1 中國宗教佛家產(chǎn)生于公元前6-5世紀古印度,并在兩漢之際傳入我國,至隋唐時期達到鼎盛,使中國古達文化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融入外來因素。這一階段,中國美術中出現(xiàn)了大量以佛教信仰為主題的造像壁畫以及建筑寺觀,從許多方面改變了中國早期美術的基本面貌。其中,最能

2、表現(xiàn)這一變化的是大規(guī)模的佛教石窟的興建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中國主要石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jù)唐李克

3、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jīng)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xiàn)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xù)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另有一說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壁畫在唐代,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繪制佛像的美術家,他們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中國人觀賞習慣的樣式,比如在畫面中你可以更多地感受到那些柔和而富于表現(xiàn)力的線條,佛像面貌特征也不再是西方異族人的輪廓。這樣的繪畫風格被認為是來自于一名叫吳道子的畫家,他在中國被尊稱為“

4、畫圣”。同樣的變化也出現(xiàn)在雕塑中。圖中的雕塑是一位虔誠禮佛的青年侍童,他恭敬地站立著,雙手貼于胸前,面帶笑意,下頜微含,所有的線條輪廓都是圓潤而柔和的,給人一種祥和寧靜并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云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千米,現(xiàn)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大小窟龕二五二個,石雕造像五萬一千馀尊,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北魏和平年間(460-465年)由著名和尚曇曜主持開鑿,約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當時的斯里蘭卡佛教徒也參加了這一偉大而艱辛的藝術創(chuàng)作。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洛陽市南郊

5、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Q&A試從下面四副敦煌莫高窟不同時期的菩薩像找出造型的變化。Part 2 國外情況在希臘首都雅典衛(wèi)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guī)r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廟矗立在衛(wèi)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nóng)神廟,又名巴特農(nóng)神廟。這座

6、神廟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帕特農(nóng)神廟也譯為“巴特農(nóng)神廟”,是雅典衛(wèi)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筑。帕特農(nóng)神廟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別號Parthenon,即希臘文的轉寫,意為“處女”。柱式上,帕特農(nóng)神廟采用的多立克柱式。萬神殿萬神殿(希臘語:,意大利語:Pantheon),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jīng)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余一長方形的柱廊,

7、有12.5米高的花崗巖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后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筑規(guī)模。Q&A說出各種柱式的異同基督教公元1世紀,基督教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qū)所創(chuàng)立,繼承了猶太教的圣經(jīng)和許多文化傳統(tǒng),信仰上帝(天主)創(chuàng)造并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并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借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耶穌降生并犧牲自己,救贖人類,標志著上帝與人類重立新約,帶來上帝救世的福音,宣告舊約時代的結束。耶穌在宣道過程中招收12個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犧牲,為世人贖罪。耶穌死后3天復活,復活后第40天升天,于第50天差遣圣靈降臨,開啟了持續(xù)到今日的輝煌與發(fā)展。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約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法國巴黎市中心、建筑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qū)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伊斯蘭教伊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