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物權的效力-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_第1頁
論物權的效力-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_第2頁
論物權的效力-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_第3頁
論物權的效力-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_第4頁
論物權的效力-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物權的效力一一兼而再論物權請求權(二)下篇:物權請求權的再研究19一、關于物權請求權范圍、性質(zhì)的爭議及其評析(一)物權請求權范圍的爭議對于物權請求權的具體范圍,理論上存在分歧意見。多數(shù)學者認為,其應包 括三種,即“返還原物請求權”、“妨害除去請求權”、“妨害防止請求權”; 20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除前述三種之外,物權請求權還應包括“恢復原狀請 求權”。21查有關學者介紹的資料,傳統(tǒng)民法理論一般不認為恢復原狀請求權屬于物權 請求權之一種,但臺灣學者對此有所爭論。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恢復原狀請求權 與損害賠償請求權難以區(qū)分,故應僅采用損害賠償請求權:當發(fā)生所有物遭受他 人侵害時,鑒于物的效用主要體

2、現(xiàn)在經(jīng)濟價值上, 賠償損失即可使受害人利益得 到滿足,對加害人亦較便利,故受害人只能請求金錢賠償而不能請求恢復原狀。 物如遭受侵害,受害人得請求賠償全部價值,物如僅喪失部分經(jīng)濟價值,則受害 人只能請求賠償物因損毀所減少的價值。22而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196條規(guī) 定:“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應向背害人賠償其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边@一規(guī) 定,顯然否定了恢復原狀請求權的成立,即臺灣地區(qū)立法上系將恢復原狀請求權 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所替代。但對此觀點其他學者并不贊成,其認為物的毀損與物的滅失有所不同,如果 造成滅失應當以金錢賠償,但如果僅造成毀損則應當恢復原狀。23尤其當被毀 損之物并非可替代物時,加害人

3、應當負修繕責任,不能夠通過金錢賠償?shù)姆椒ǘ?請求受害人讓與其物的所有權,故承認被害人對恢復原狀或價格賠償由選擇權, 其主動在于被害人,所有權失其保障之顧慮,不復存在。24對上述觀點,內(nèi)地也有學者響應,認為在所有人的物受到他人侵害且可修復 的情況下,不應以金錢賠償代替恢復原狀。并據(jù)此證明恢復原狀應當成為一項獨 立的物權請求權。25而一些反對恢復原狀請求權應列為物權請求權的內(nèi)地學者所持理由是:恢復原狀是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的救濟方式, 如德國民法典關于恢復原狀的規(guī)定 位于債編之下(第249條),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也將其規(guī)定在債編之下(第213條),即使在我國民法通則,也是在侵權責任之下加以規(guī)定的(第

4、 117條)。因此,其為債權性質(zhì)的請求權,而不是物權請求權。26上述就恢復原狀請求權是否為物權請求權的爭議極有意義,但所見爭者的論 據(jù)卻使人不得要領。前述就此持“贊同論”的臺灣及內(nèi)地學者侃侃而談之所及, 僅為恢復原狀請求權不應被損害賠償請求權(金錢賠償)所替代,此言甚是,但 并不能說明此種請求權應當屬于物權請求權而非債權請求權。而持“反對論”的 學者則單純以某些立法上將恢復原狀請求權列入民法典債編規(guī)定來說明其非為 物權請求權,顯然也難成其道理。我認為,物權的保護方法中,恢復原狀當然是一種獨立的請求權(在物被部 分損毀的情況下,禁止受害人在請求加害人修復還原或者賠償損失之間進行選擇 是毫無理由的

5、)。而此種請求權是否為物權請求權,應當看其是否符合物權請求 權的特征?!盎謴驮瓲睢保ɑ蚧貜驮瓲睿┰诹⒎ê屠碚撋嫌胁煌x,有時指恢復受侵 害的權利之原來狀態(tài)(如物的返還或損壞物的修復),有時則還包括以非貨幣之 等價物填補損害。27但此處之“恢復原狀”,僅指對遭受損害的物之部分或者 全部修復還原。從與物權的關系上看,恢復原狀請求權因物權之保護所生(基于 物權發(fā)生),與物權同命運(物權不存在,恢復原狀請求權也不存在;物權轉(zhuǎn)移, 此項權利隨之而轉(zhuǎn)移,并且,不得脫離物權而單獨轉(zhuǎn)讓),同時,與損害賠償請 求權全然有別,此種請求權之目的大體上也可視為對物權圓滿狀態(tài)的恢復。因此,如果純粹予以技術上的分析,恢

6、復原狀請求權完全符合物權請求權的一切特征, 當屬物權請求權之一種無疑。然而,如果物權請求權本身的存在即非純粹邏輯分析的結果,那么,恢復原狀請求權是否為物權請求權之一種,便須打上問號。這一問題,留待下文探討。(二)物權請求權性質(zhì)的爭議物權的請求權效力之效果為物權人對于妨害物權行使的特定人享有請求權 利。對此種請求權利,理論上稱為物權請求權或者物上請求權。依通說,在立法上,物權請求權制度為1900年德國民法典所創(chuàng)設。28 其原因,與德國民法將物權與債權嚴格區(qū)分有直接關系。但在此之前,羅馬法及法國民法訴訟法上有關保護所有權的各種訴權,實際上早已形成了物權請求權的 基本內(nèi)容。29德國民法典以后,瑞士民

7、法典30以及我國臺灣地區(qū)民 法典31均對物權請求權作了明確規(guī)定。日本民法典雖然沒有對物權請求權 做出一般性規(guī)定,32但這一制度在司法實務上和理論上均得到承認。33作為對物權之直接支配效力的保障, 與物權的排他效力、優(yōu)先效力及追及效 力一樣,物權請求權也是基于物權人對標的物的直接支配權而產(chǎn)生, 此點在現(xiàn)今 學說上并無爭議。34但就此種請求權的性質(zhì),日本民法理論上卻有“債權說”、“物權說(物權作用說)”、“準物權說”、“物權效力所生請求權說”以及“物 權派生的請求權說”等不同解釋。35歸納起來,或認其為債權(其為請求特定 認為特定行為的獨立權利,純屬債權),或認其為“不純粹之債權”(其為類似 于債

8、權的一種獨立請求權,但從屬于基礎物權并與之同命運),或認其為依附于物權的一種請求權(其基于物權的作用而生,依存于物權而存在、消滅,非獨立 的權力)。上述觀點中,認為物權請求權“雖是一種獨立的請求權,欲并非是一 種純粹的債權”的理論在日本占上風。36依德國民法理論的通說,物權請求權“是一種附屬性權利而不是獨立的權 利”,其理由是:物權請求權基于保障物權的完滿狀態(tài)而生,并無獨立的存在目的,且更重要的是,此種權利完全不可以與本權脫離, 不可以獨立地被讓與第三 人(凡獨立的財產(chǎn)權利,必可予以獨立轉(zhuǎn)讓),同時,此種權利具有消極性,僅 在物權的積極權能的行使受到妨礙時方可有行使的機會。37而我國學者則多認

9、為,物權請求權既不同于債權,也不同于物權,而是一類 獨立的請求權。38爭議不可謂不大。圍繞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所展開的爭議于立法模式的選擇有重大意義。其爭議的主題是“物權請求權是否為債權之一種”?如其為債權或者“準債權”,則應納入債權的體系(侵權所生之債),適用債法的一般規(guī)則;如其非為債權而為物 權之組成部分(物權支配效力之當然結果)或者為既非債權亦非物權的一種“獨 立權利”,則可以納入物權法的體系,得不適用或不完全適用債法的一般規(guī)則。無論如何,物權請求權不是物權之一種,此當無可置疑。而依德國民法將物 權與債權作為財產(chǎn)權類型的基本劃分之后所形成的通常觀念,一項實體性的財產(chǎn)權利,如非物權,即為債權。

10、既然如此,物權請求權為什么不是債權呢?就主 張物權請求權非為債權或者應獨立于債權的眾多學者所持理由來看,其主要之點在于:物權請求權基于物權產(chǎn)生,與物權不可分離。其雖以要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為權利內(nèi)容,但此種權利旨在保護物權,其來自于物權的支配內(nèi)容,目的在于 使物權恢復圓滿狀態(tài)和支配力。只有當物權人的支配權利所到他人侵害時,為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物權人才能行使此項請求權,故物權請求權與物權同其命運, 此與債權之完全獨立并不相同。物權請求權基于對有體物的保護而生,其產(chǎn)生根據(jù)在于物權是對客體進行 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恢復原狀均是針對有體物的 保護而創(chuàng)設,此與債權產(chǎn)生的原因亦不

11、相同。物權請求權的產(chǎn)生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受害人只須證明侵害 或妨害的存在,即可提出請求,不須就侵害人的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而侵權行為 所生之債權的產(chǎn)生一般以侵權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yōu)先于債權請求權,當二者并存時,前者優(yōu)先于后者。 如在破產(chǎn)程序中,所有人對其物享有取回權,此種取回權實際上是由所有物返還 請求權派生的,而此種權利當然應優(yōu)先于一般債權而受到保護。物權請求權不適用消滅時效,而債權請求權適用消滅時效。物權請求權系 因與物權相依存,只要物權存在,則于物權受侵害時,物權請求權即行發(fā)生,亦 即與物權同在,故應非消滅時效之客體。40前述理由又可歸納為兩方面:一是物權請

12、求權之獨立性源于其與物權的緊密 (產(chǎn)生基礎為物權;不可脫離物權而單獨轉(zhuǎn)移;以保護“有體物”為目的等);二是其產(chǎn)生條件(相對人有無過錯)及其效力(是否具有優(yōu)先性及是否適用消滅 時效)不同于一般債權。(三)評析物權請求權本質(zhì)上究竟是不是既區(qū)別于物權,又區(qū)別于債權的一種“獨立權 利”?這個問題,顯然涉及到權利的基本分類方法和分類目的。就權利的分類而言,至少需要遵循兩項游戲規(guī)則:一是權利分類的根據(jù)(角 度)必須同一;二是用于分類的權利(分類所針對的權利)必須處于同一位階。 現(xiàn)依據(jù)這兩項標準分析如下:依據(jù)權利的實質(zhì)內(nèi)容進行分類:物權請求權本質(zhì)上應當屬于債權。物權與債權的區(qū)分,其依據(jù)的是財產(chǎn)權利的基本特性

13、。而財產(chǎn)權利基本特性 的區(qū)分根據(jù),貝燉是財產(chǎn)權利的實質(zhì)作用和具體內(nèi)容(權能)。由此,自德國民法以來,實體財產(chǎn)權利被區(qū)分為物權(對物的直接支配權)和債權(對特定人以 財產(chǎn)給付為內(nèi)容的請求權)。毫無疑問,債權是對一類請求權最為抽象的高度概 括:就債權而言,盡管存在其他請求權(如身份上請求權、訴訟請求權等),但凡為特定民事主體之間請求為特定財產(chǎn)給付者,應均屬債權。換言之,物權之所以是物權,關鍵在其對物的直接支配性,債權之所以是債權,關鍵在其對人的請 求性(限于財產(chǎn)給付)。至于物權或者債權產(chǎn)生的根據(jù)、目的等等,均不影響其 權利本身的屬性:不同的債權自有不同的產(chǎn)生依據(jù)以及不同的設立目的,如果說物權請求權

14、因基于物權產(chǎn)生或基于物權保護之目的而不屬債權,則不當?shù)美蛽p害賠償之請求權同樣得因物權之保護而產(chǎn)生。 因此,前述以“物權請求權基于物 權產(chǎn)生,基于保護有體物而產(chǎn)生,旨在保護物權,使物權恢復圓滿狀態(tài)和支配力” 為理由,證明其性質(zhì)上不屬于債權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前述理論以“物權請求權的產(chǎn)生無須當事人有過錯”否定其債權性質(zhì) 的理由亦難成立。債權的產(chǎn)生是否與債務人的過錯有關, 應依不同情形對待:損 害賠償之債固然一般以債務人(侵權行為人)的過錯為生成條件,但其他各類債 權的產(chǎn)生(不當?shù)美?、無因管理以及契約之債)則根本不存在債務人有無過錯的 問題。至于強調(diào)物權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物權請求權不可單

15、獨轉(zhuǎn)讓(而債權具 有獨立性,亦可單獨轉(zhuǎn)讓),并以此說明物權請求權與債權存在本質(zhì)差別的理由, 亦不能成立。某種權利能否轉(zhuǎn)讓或者能否脫離其依附的其他權利而為轉(zhuǎn)讓,只是表現(xiàn)了該種權利與某一特定人格或者其他某種權利的相互而已,與其權利之性質(zhì)應無關系。事實上,與此種論述相反,債權亦并非全為獨立存在的權利,例如保 證擔保權,其債權性質(zhì)無可置疑,但此種權利既不因其必須依附于被擔保的主債 權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成其為一種債權,亦不因其不得單獨轉(zhuǎn)讓而不成其為債權。 如果說物權請求權因不得脫離物權而單獨存在或者轉(zhuǎn)讓,從而便成為該物權之效 力的一部分,或者因此而不能成為一種債權的話, 那么,抵押權是否也應因不得 脫離主

16、債權而單獨轉(zhuǎn)讓從而成為主債權效力的一部分, 或者因此而不能成為一種 物權呢?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是否因其專屬性而成為人身權效力的一部分,或者因此而不能成為一種債權呢?因此,以物權請求權的產(chǎn)生基礎、保護目的、相對人有無過錯以及能否獨立 存在以及單獨轉(zhuǎn)讓來否定其債權性質(zhì)的理由,不能成立。至于物權請求權在實現(xiàn)上是否具有優(yōu)先于其他債權的效力, 以及是否不適用 于一般債權均得適用的消滅時效及其原因, 以下將作專題討論。但即便此兩項結 論能夠成立,仍不足以從根本上否定物權請求權本身的債權性質(zhì):首先,在實現(xiàn)上優(yōu)先于普通債權的權利并不一定都不屬于債權。 除物權優(yōu)先 于債權之外,如前所述,某些債權(破產(chǎn)清算時職工

17、的工資、勞保福利等債權等) 在特定情況下也有可能優(yōu)先于其他債權。 事實就是,權利的優(yōu)先性的來源十分復 雜,一項權利是否具有優(yōu)先性,與該種權利的基本屬性并必然。 我們不能說凡優(yōu) 先于債權的權利就肯定是物權,也不能說其肯定就不是債權。因此,以物權具有 優(yōu)先于一般債權的效力作為否定其為債權之一種的理由,本身所設前提就是錯誤 的。其次,某種權利是否適用某種時效,亦非判斷該種權利之屬性的依據(jù)。 就物 權而言,盡管取得時效專為物權而設,但并非一切物權均得適用。如經(jīng)過登記的 不動產(chǎn)物權,依法即不適用取得時效(取得時效僅適用于未經(jīng)登記或者錯誤登記 的不動產(chǎn)及),但不能就此證明其不是物權。而雖然消滅時效專為債權

18、而設,但 一項債權是適用普通消滅時效還是特別消滅時效,甚至根本不適用消滅時效,也并不等于該項債權就當然成為債權之外的另一種“獨立權利”。如依我國擔保法的規(guī)定,主債權人因保證合同而對保證人取得的擔保權,得因除斥期間而非消滅時效而消滅,41這并不否認保證擔保權屬于債權。結論就是,物權請求權作為一種特定當事人之間為特定給付之請求權,其性質(zhì)上當屬債權無疑。根據(jù)權利分類的角度或者標準:物權請求權無資格與債權“分庭抗禮”為了進一步揭示財產(chǎn)權利的各種屬性, 在物權與債權分類的基礎上,伴隨分 類角度的轉(zhuǎn)換,物權與債權在各自的領域繼續(xù)被予以分類:根據(jù)物權人與所支配的財產(chǎn)的關系的緊密程度(是支配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或者

19、支配屬于他人的財產(chǎn)),物權被區(qū)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根據(jù)他物權設定的不同目的,他物權則又被區(qū)分 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等等。而根據(jù)債權所生之不同根據(jù),債權又被區(qū)分為契 約之債權、侵權之債權、無因管理之債權以及不當?shù)美畟鶛嗟鹊?。而“請求權?作為一種權利類別的出現(xiàn),卻與物權和債權的區(qū)分毫無關系:當以權利的作用(法 律上之力)作為分類標準并將分類的對象擴張于實體財產(chǎn)權之外時,權利被劃分 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與抗辯權”。其中,除形成權與抗辯權屬程序性權 利之外,42支配權和請求權分別為物權、債權、人身權以及知識產(chǎn)權等實體權 利所包含或者派生。其中,請求權的“發(fā)現(xiàn)”,被認為是民法理論研究的重大成

20、 果。請求權(Anspruch)的概念系由德國法學家溫德賽( Winscheid )由羅馬法 上的Actio發(fā)展而來,認為于訴權(公權)之外,尚存在實體法上的請求權(私 權)?;谄洳煌l(fā)生基礎,請求權被進一步區(qū)分為物權請求權、債權請求權、 人格權上的請求權以及身份權上的請求權等。 對于請求權的性質(zhì),學者有十分確 切的說明:請求權系由基礎權利而發(fā)生,為“權利的表現(xiàn),而非與權利同屬一 物”。43換言之,任何請求權均為權利產(chǎn)生的權利: 債權請求權為債權的基本 權能,由債權本身所包含;物權請求權、人格權上的請求權以及身份權上的請求 權等則多因權利受第三人侵害時發(fā)生。這里,我不能不指出,既有理論在請求

21、權分類問題上并未嚴格遵守邏輯規(guī)則: 就實體權利的分類而言,在“財產(chǎn)權”與“人身權”的分類基礎上,物權、 債權、知識產(chǎn)權與人格權、身份權等應當屬于下位概念的同一位階,而在前述權 利存在之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各種權利(包括各種請求權),則應當屬于再下位的 同一位階。因此,當物權、知識產(chǎn)權及人格權和身份權被指明為“支配權”時, 與此相對應,就“請求權”的范圍,則只應指明債權。與此同時,由既存權利而 派生出來的請求權,也應當按其應有位階予以排列,否則,分類的角度、標準和 位階就會發(fā)生混亂。如依照嚴格的邏輯規(guī)則,有關實體權利的分類應如下圖:分類I :財產(chǎn)權人身權物權 債權 知識產(chǎn)權 人格權 身份權分類II

22、:支配權請求權物權 知識產(chǎn)權 人格權 身份權 債權分類III :權利被侵害所產(chǎn)生的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債權請求權”人格權上請求權(某些)身份權上請求權44返還原物請求權 違約金請求權 損害賠償請求權 妨害排除請 求權分類VI:債權契約所生之債權 無因管理所生之債權 侵權行為所生之債權 物權請求權人格權上之請求權(某些)身份權上之請求權 分析上述分類列表,可以發(fā)現(xiàn),既有理論在將所謂“債權請求權”定義為債 權本身所包含的請求權的同時,將之用以對應物權請求權,是完全違背邏輯規(guī)則 的。當我們言及“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時,系從權利本身的內(nèi)容出發(fā)(參見上述分類II )。在這里,請求權為債權的基本權能

23、(債權還包括受償權能 等),支配權為物權的基本權能(還包括排他權能等)。45因此,以債權的“請 求權能”去對應物權的“支配權能”是適當?shù)摹>蜋嗬淖饔枚鴼w納出“請求 權”與“支配權”等的類別,具有重大價值??墒?,既有請求權理論將作為債權 本身所包含的權能(請求權)去對應物權等絕對權受侵害之后所派生的請求權, 便不可能不發(fā)生權利位階上的錯亂,并進而導致權利性質(zhì)歸屬上的錯亂:例如, 如果將與物權請求權屬同一位階的“人格權上的請求權”理解為人格權遭受侵 犯以后所生之請求權,那么,此種請求權無疑屬于侵權行為所生之債權。 而因其 為債權,故應屬于所謂“債權請求權”之一種。 此時,人格權上的請求權顯然為

24、債權請求權所包含,不得與之并列(基于身份權遭受侵犯而產(chǎn)生的身份上請求權 以及知識產(chǎn)權上請求權等亦同樣如此)。而將所謂債權請求權(實際上就是債權 本身)與人格權上請求權等相提并論,無異于確認了后者并非前者。如此一來, 有關權利的屬性將自相矛盾,成為亂麻一團(參見上述分類III及分類VI)。在這里,我無意試圖否定民法理論上有關請求權基礎及其體系研究成果所存 在的重大價值,但在這一體系中,所謂“債權請求權”實際上被斷定為與債權相(或者基于債權而產(chǎn)生)的一種權利而非債權本身(債權的基本權能),卻無論如何令人難以接受??傊?,物權與債權為對有體財產(chǎn)權的一種基本分類。任何有體財產(chǎn)權,如非物權,則為債權,原本

25、并不存在“第三者”。而物權請求權無論多么特別,其必 須基于物權遭受侵犯而產(chǎn)生,其并非某種權利之固有的權能。因此,在請求權體系中,物權請求權當與身份上請求權等相互對應,但卻無法與所謂“債權請求 權”相互對應。而從權利分類的角度和標準來講,物權請求權絕無資格與物權、 債權相并列。質(zhì)言之,如果承認物權請求權完全是一種實體權利、 財產(chǎn)權利的話, 那么,就必須承認其沒有資格成為“獨立于”物權與債權的一種權利。物權請求權要么是物權,要么是債權,二者必居其一。綜上所述,如果采用嚴格的也是機械的邏輯分析法,物權請求權無論從性質(zhì)上還是權利分類的規(guī)則上,都應當列入債權的范圍,與契約之請求權、侵權行為之請求權、無因

26、管理請求權以及不 當?shù)美埱髾嗟纫黄穑瑥膶?、并列于“債權”這一觀念之下。但德國民法典 以及后來的許多重要法典都將此種請求權規(guī)定與物權法之中,民法理論也長篇累牘論證此種請求權在物權法上應當自成一體的必要性,顯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這里筆者必須申明的是:筆者斷言物權請求權性質(zhì)上應屬債權, 只是想從方法論 或者實證的角度,指出既有理論的某些缺陷,并非認為物權請求權應由債權法來 規(guī)定,甚至并非否定此種請求權“應當”被視為一種獨立于債權的請求權。筆者認為,物權請求權是否應當脫離債權體系而成為一類特殊的、獨立的請求權并規(guī) 定于物權法,關鍵并不在于其權利性質(zhì)本身如何,而在其是否具有脫離債權體系 的必要性即法律

27、價值。對此必要性的判斷,則完全取決于對有關選擇之利弊所作 的實證分析而非嚴格的邏輯推理。二、物權請求權獨立于債權體系的必要性某些學者對于物權請求權與契約所生之請求權及不當?shù)美埱髾嗟?某些重要區(qū)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以證明其非為債權之一種。46但此種論述不 僅變換了比較的標準(如果以產(chǎn)生債權的法律事實為基礎, 則與契約、不當?shù)睦?等相對應的債權的產(chǎn)生依據(jù),應為侵權行為,而物權受侵害后產(chǎn)生的請求權,應 歸入侵權所生之請求權范圍。因此,將物權請求權與其他侵權所生之請求權相比 較,論證其非為侵權所生之債權之一種,才是應有的角度),而且意義不大:產(chǎn) 生基礎完全不同的請求權(債權),自然會有種種不同

28、(正如在契約之債和不當 得利之債之間,我們照樣會尋找到許多重要區(qū)別一樣)。問題僅僅在于,如果將 物權請求權納入債權體系,其所處的地位及其由此導致的弊端如何?很顯然,如果將物權請求權視為債權,則其應屬侵權行為所生之債權的一種 (我國民法通則即采用這一立場)。47因侵害物權而發(fā)生的請求權主要有返還原物、 排除妨害(其包括傳統(tǒng)理論上 之“妨害除去請求權”以及“妨害防止請求權”兩種)、恢復原狀、損害賠償?shù)?四種。前三種請求權的目的為回復物權圓滿狀態(tài), 自不待論,而第四種請求權則 為價值補償即填補損害。從嚴格意義上講,所謂物權請求權制度,實際上就是要 把前三種請求權(或者前兩種請求權)獨立出來,首先使其

29、脫離侵權之債,然后 TOC o 1-5 h z 進一步使其脫離整個債權體系,最后將之作為一種與物權有關的獨立權利進入物 權立法體系。因此,應當首先分析物權請求權脫離侵權所生之債權的必要性,然后再分析其進一步脫離債權體系(或者真正意義上的“債權請求權”體系) 的必 要性。(一)物權請求權獨立于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必要性物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其發(fā)生條件上的不同。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條件實際上是建立于損害賠償基礎之上的。鑒于損害賠償以發(fā)生財產(chǎn)損失為前提,而一旦財產(chǎn)遭受損失,原有財產(chǎn)利益即已不存在,故損害賠 償實為受害人利益之填補,而承擔賠償義務的加害人自己一般并未直接獲利。因此,

30、損害賠償請求權就加害人而言,是一種懲罰,故一般侵權責任的成立必須強 調(diào)行為人道德上之可非難性,即須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責任條件。但以回復物權圓 滿狀態(tài)為目的的請求權則不同: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成立以原物尚且存在為前提, 而原物存在即財產(chǎn)利益存在,法律令原物非法占有人放棄不當利益, 此對其并非 為一種懲罰,故不必以行為人道德上之可非難性(過錯)為條件;排除妨害請求 權也如此:無論對實際存在妨害之排除,或者對可能發(fā)生之妨害(妨害危險)的 排除,其本身并不與損失的分配相,甚至根本不必考慮損害事實是否實際發(fā)生, 所以,也無須以妨害人的過錯為條件。相反,如果不將物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 求權(侵權責任)相區(qū)別,貝U于物權人不公平。如當事人將毗鄰所有人之房屋而 修建的不合格的油庫轉(zhuǎn)讓他人,如因該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