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1.gif)
![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2.gif)
![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3.gif)
![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gif)
![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4e762a5bf5171f0beb7e0ab2be546a4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特點緒論第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是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 創(chuàng)新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工人階級的戰(zhàn)斗武器,它最鮮明 的特點就是與時俱進。由于工人階級的斗爭實踐是不斷地發(fā)展的,做為反映實踐、 指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就需要隨看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地發(fā)展。第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 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雖然是普遍的原理,但是由于不同國家的情況干差萬別, 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時,必須結合各自國家的國情。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 際的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堅決反對理論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 保證無
2、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順利發(fā)展。第三,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是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并同各種錯誤理論和思潮 斗爭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優(yōu)秀文化 成果,都采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批判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 包括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對錯誤理論 和思潮進行不懈斗爭的革命批判精神,為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所繼承和發(fā)揚, 成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第四,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是馬克思主義在曲折中前進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在 傳播和發(fā)展過程中,遇到過許多阻力,面臨過不少的挑戰(zhàn),正是在克服阻力和迎接 挑戰(zhàn)中,馬克思主義
3、才得以不斷地發(fā)展與前進。3.3.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意義2.2.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歷史分期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傳播、發(fā)展,經歷了若干重大的、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發(fā) 展階段。大體來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歷史時期。第一個歷史時期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及其科學理論體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時期,時間跨度為19世紀40年代至19世紀末。這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經歷了 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思想、立場轉變。他們適 應資本主義時代的發(fā)展變化的要求和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深入總結工人運動的 經驗,在批判地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和英國的空想社 會主義思想成果的基礎
4、上,經過艱苦的理論探索、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實現(xiàn)了人類 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第二個歷史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在與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的革命和建設實 踐相結合中取得世界性歷史成就的時期,時間跨度為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 代。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發(fā)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出現(xiàn)了許多的新的 特征,與此同時,工人運動高潮迭起,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世 界范圍內出現(xiàn)了空前高漲的革命形勢。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 和發(fā)展。列寧在對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無產階級革命 的新的結論。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重大發(fā)展就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第三個歷史時期是馬克思主
5、義在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中經受挑戰(zhàn)并且不 斷發(fā)展的時期,時間的跨度為20世紀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會 主義國家從50年代開始,進入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成就。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針對中國生產力落后、生產關 系方面存在著多種經濟成分的復雜狀況,提出了過渡時期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在實踐中既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但也岀現(xiàn)了偏差、發(fā)生了嚴重失誤。這種探索, 為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一時期,由于各社 會主義國家未能處理好學習蘇聯(lián)模式和根據(jù)本國實際建設社會主義的關系,加之 蘇聯(lián)實行大黨大國主義,這些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
6、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曲 折。第四個歷史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從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低潮中重新奮起的時期, 時間跨度為20世紀90年代至今。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受到挫折和沖擊,使 馬克思主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但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者并 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蘇東劇變的教訓,認識到僵化地教條地 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沒有岀路的,會嚴重窒息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在國際環(huán)境 十分險惡的情況下,現(xiàn)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堅守自己的基本制度,并在實踐和理 論上進行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果。在各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成就最為突出。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對于我們深入理解什么是馬克思
7、主義、怎樣對待馬 克思主義,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學習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只有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岀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 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的思想精髓,堅持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場,堅 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第二,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 度。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科學,必然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 發(fā)展是它的本質和靈魂。一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
8、就是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及其后 繼者立足于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實踐進行新的探索,做出新的理論概括,又用創(chuàng)新理 論指導發(fā)展的實踐的歷史。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要學會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 馬克思主義,以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第三,學習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有助于我們認清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趨勢和發(fā)展 前景,從而堅定我彳門對它的信念。馬克思主義在與各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fā)展 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科學真理的強大力量和蓬勃生命力。 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大大增強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心,激勵我們?yōu)橥七M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而努力奮斗。第一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簡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歷史條件。資
9、本主義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19世紀上半葉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發(fā)生歷史變化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資 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國家已經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 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 斗爭日趨尖銳,無產階級已經發(fā)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自18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歐國家相繼發(fā)生大機器替代工場手工業(yè)的產業(yè)革 命。產業(yè)革命不僅是生產技術和社會生產的革命,同時也是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 它所造就的以及其生產體系和資本主義制度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但同時,也使得資 本主義社會矛盾開始逐步激化起來,經濟危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發(fā)展的結 果??傊?/p>
10、業(yè)革命所引起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fā)展以及社會關系的急劇變革, 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二.無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產業(yè)革命不僅使資產階級得以發(fā)展和壯大,同時造就了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無 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在當時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fā)生的工人起義和工 人運動,表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開始成為階級斗爭的主要形式,表明無 產階級已做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1831年11月21日,法國里昂爆發(fā)工人階級第一次武裝起義,1834年4月9 日,里昂舉行了第二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被鎮(zhèn)壓,但它表明工人階級已將斗爭的 矛頭直接指向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英國從1837年起開始了
11、長達十年之久的 憲章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它極大地鍛煉和提高了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性和戰(zhàn) 斗性。1844年6月德國爆發(fā)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斗爭矛頭直指資本主義 剝削制度。19世紀40年代末,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高無產 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已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工業(yè)無產階級已成為歷史發(fā) 展的強大動力。但同時,無產階級在實踐上仍帶有一定的自發(fā)性,在理論上也沒有 達到科學的水平。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提出了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科學理論體系的時代性 要求。簡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1-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產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其奠基者是康德,經費希特、謝林, 由黑格爾集
12、其大成。費爾巴哈則一反前幾位的唯心主義傳統(tǒng),高舉反宗教神學和 唯心主義的大旗,直截了當?shù)鼗謴土宋ㄎ镏髁x的王座。至此,德國古典哲學畫上了 句號。德國古典哲學中所體現(xiàn)的深刻的辯證法思想,體現(xiàn)了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要 求和迅速發(fā)展本國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而它所采取的唯心主義和極度抽象思辨 的形式,又表現(xiàn)了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一面??档率且粋€先驗唯心主義者,他雖承認物自體的存在,但認為物自體不可知。 康德不滿社會現(xiàn)實,但反對用革命的方式變革社會,而主張用社會改良的方式改造 社會。康德的辯證法最終為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體系所窒息。黑格爾深刻的辯證法思想使得他的歷史觀遠遠超越了前人,他從辯證法的觀
13、 點出發(fā),把歷史看做是一個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前進的過程這一過程為歷史內 在規(guī)律所支配。黑格爾還對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進行了深刻分析,指出隨著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財富和貧貧困兩極并行增長的趨勢,他雖然認識到兩極分 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必然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無法通過自身來克服的,但他認為 財富分配不均和兩極分化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因而反對用革命的方式加以解決,而 是極力主張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方法來克服兩極分化,這充分說明黑格爾所代 表的是資產階級的要求和利益。最終形而上學的唯心史觀終于窒息了歷史的辯證 法。作為資產階級中激進民主主義者的費爾巴哈,雖然對黑格爾唯心主義以及宗 教神學進行了尖銳
14、的批判并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但在歷史觀上,它不僅沒能突 破唯心史觀的束縛,而且由于拋棄了辯證法,使得它的歷史觀E闋各爾膚淺的多。這表明,在資產階級哲學的范圍內已無力回應時代的挑戰(zhàn)了,這是由資產階級 的階級本質及其歷史局限所決定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于17世紀中葉,完成于19世紀初期。奠基者是威廉配第,完成者是大 衛(wèi)李嘉圖,代表做是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硏究和大衛(wèi),李嘉圖 的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等。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第一次研究和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部聯(lián)系,初步探討了資本 主義經濟的運動規(guī)律。其次,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為政治經濟學最終
15、成為一門科學發(fā)揮了積極 做用。最后,古典政治經濟學還在地租、利潤和利息等具體形式上硏究和探討了剩 余價值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剩余價價值的起源。正因如此古典政治經濟學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他所取得的成果 為馬恩構建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法國和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他們的學說反映了尚未成熟的無產 階級和勞動群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和憤慨情緒,以及要求擺脫資本主義剝削 和向往未來理想社會制度的強烈愿望。他們的主要貢獻表現(xiàn)在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首先,對資本主義制度做了猛烈的抨擊。認為資本主義這個社會地獄”必 須消滅,而不是改造它。認為私有
16、財產制度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無數(shù)災禍的原因。其次,在否定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會的方案。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社會的設想無疑包 含著合理的成分,但由于他們的學說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觀的基礎上的,這就必然使 得他們的學說存在著內在矛盾和不徹底性。他們雖然意識到了社會歷史有低級向 高級發(fā)展的必然性,認為資本主義必將為社會主義所取代,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推動社會 發(fā)展的真正動因;他們雖然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種種罪惡,但這種揭露和 批判是以抽象的理性原則和人性論為依據(jù)的,因而并不能真正揭示資本主義 的本質;他們雖然提出了改造社會的種種方案,具體描繪了未來理想社會
17、的美好愿 景,但找不到改造現(xiàn)實社會和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途徑;他們雖然對工人階級的貧 困和苦難充滿了同情,但看不到工人階級創(chuàng)造歷史的做用及其在改造社會中的巨 大力量。這些都注定他們的學說必然會成為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烏托邦。這些曾經代 表人類先進思想的學說被一種新的、更加科學的思想體系所取代已是不可避免。3、為什么說論猶太人和黑格爾哲學批判導言標志著馬克思兩個轉變 的基本完成?在這兩篇文章里,馬克思運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在宗 教和政治解放等問題上的唯心主義觀點。他揭示岀了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階級 根源,并批判了飽威爾等人抽象的談論人的解放的錯誤。馬克思指出,宗教這種顛倒的世界觀是勞
18、者不獲、獲者不勞這種顛倒的現(xiàn)實世界 的產物;在階級社會里宗教起著維護剝削制度的做用,只有先消滅了人間的壓迫, 才能消滅宗教的壓迫。馬克思對宗教的上述觀點表明他已開始建立了唯物主義的 世界觀。他用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說明宗教的做用及消滅宗教的根本途徑,表明他接 受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影響,同時表明他已超越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馬克思明確的區(qū)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他指出鮑威爾等青年黑格爾派在批 判宗教時抽象的談人的解放,認為人的解放就是通過國家改革來實現(xiàn)政治解放。 實際上,他們講的政治解放只是資產階級革命,它并不謀求消滅私有制,因而也不 可能消滅宗教。可見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徹底消滅私有制的
19、社會 主義革命,才能夠真正消滅宗教及其賴以產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夠實現(xiàn)人的 真正解放。在實現(xiàn)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徑問題上,鮑威爾等人認為通過哲學的批判就能實 現(xiàn)對國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實現(xiàn)政治解放。馬克思指出這種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 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脫離社會實際的唯心主義幻想。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變 革社會現(xiàn)實的革命實踐,進行武器的批判的社會力量也不是鮑威爾之類的所謂批 判者,而是被他們所蔑視的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對現(xiàn)存的私有制社會,只有將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 對其徹底的改造。明確的論證和申明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既是馬克 思邁向唯物史觀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已成
20、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的重要標志C4、為什么說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大綱?1-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批判費爾巴哈為重點,確立了唯物主義的實踐觀,標 志著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的誕生。同同時,提綱第一次將實踐做為哲學理論 的基本范疇,提岀了新世界觀特別是新唯物主義歷史觀的一些基本原理指出了馬 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它在馬克思思想發(fā)展史過程中,是一塊結 束舊質開創(chuàng)新質的界碑,子啊馬克思哲學史上具有根本劃界的意義,是馬克思主義 世界觀的天才萌芽。提綱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為唯物史觀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生長 點和立足點。實踐的觀點是唯物史觀基本和首要的觀點。正是基于科學
21、的實踐觀 點,馬克思在提綱中深刻揭示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科學的說明了人的社會性 本質,正確的闡述了社會實踐是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也是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馬 克思解決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進而闡明了實 踐在認識論中的基礎地位和決定性意義。可以說提綱提出了 新唯物主義“ 哲學的綱領。提綱依據(jù)科學實踐觀,從根本上揭露了從前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唯 物主義在內的根本缺陷。馬克思在提綱第一條就指出:從前一切唯物主義(包 括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 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 方面去
22、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把能動的方面抽象的發(fā)展的。包 括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由于不理解實踐的意義,因而不能正確的 解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更看不到主體基于實踐基礎上的能動性,因而在本質上是 種消極、直觀的唯物主義。在馬克思看來,實踐既是認識論的重要范疇,更是歷史觀的重要范疇。他在提 綱中用“實踐把歷史觀和認識論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僅解決了真理標準問題,而 且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本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舊唯物主義既無法理 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更看不到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社會關系,所以不能正礁理解人 的本質問題,他們把人的本質抽象的理解為“類,歸結為人的自然本質。馬克思 的新唯
23、物主義,克服了包括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在內的舊哲學的局限性把認識 世界和改造世界統(tǒng)一起來。5在提綱里馬克思提出的科學實踐觀為自己全面創(chuàng)立和闡發(fā)新世界觀,特別是 新歷史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恩格斯將提綱稱為“歷史唯 物主義的起源。綜上所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大綱二5、為什么說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唯物史觀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化、發(fā)揮了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的基本思想,進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費爾巴哈哲學和德國真正的社會主 義,確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實現(xiàn)了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第一,闡明了唯物史觀考察歷史的出發(fā)點。在德意
24、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和恩 格斯從科學的實踐觀點出發(fā),論述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提出不是意識決定生 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這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命題的最初表述,從而徹底劃 清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原則界限。第二,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類生產生活 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分工。分工起初只是自然的分工,即性別的分工以及因體力和 天賦差別而產生的分工等。后來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在自然分工的基礎上產生了真 正的社會分工。通過對分工范疇的考察,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說明了生產活動 與分工的相互關系。他們認為,正是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才形成了其他社會活動 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
25、造成階級之間的對立。這說明,分工又是形成和制 約生產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現(xiàn)實基礎。因此分工不僅與所有制有著不可分割的 聯(lián)系,而且也與階級的產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第三,揭示了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辯證關系及其矛盾運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 們只要進行生產活動,立即就表現(xiàn)為雙重關系: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與自然的關關系, 表現(xiàn)為一定的生產力;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交往形式。在馬 恩看來,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辯證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生產力決定 交往形式的性質和狀況。另一方面,交往形式對生產力有能動的反作用。生產力 與交往形式的辯證關系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發(fā)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規(guī)律。第四,分
26、析了市民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及其矛盾運動。馬克思和 恩格斯進一步硏究了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與社會生產的關系,從而闡明了經濟基 礎上層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的交往形式,一方面,對生產而言是生產力借以 運動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在歷史上的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及任何其他的觀念上層 建筑的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 本原理的同時,對政治上層建筑和觀念上層建筑在推動經濟基礎發(fā)展中的重大作 用也做了充分肯定,從而堅持和發(fā)展了歷史辯證法。第五,表述了社會形態(tài)及其更替的基本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成了完整的關 于社會形態(tài)的學說,指出社會有機體是各種關系和現(xiàn)象有
27、機聯(lián)系的整體,任何社會 形態(tài)雖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質,但它們都遵循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和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一般規(guī)律而運行。通過運用這種唯物史觀來 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將人類社會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五 種社會形態(tài):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級 的所有制、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共產主義所有制。這樣,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出了 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實質,是基于生產力發(fā)展基礎之上的生產關系特別是生產資料所 有制的更替。6、為什么說哲學的貧困為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哲學的貧困對剩余價值理論做了初步分析。馬克思當時雖然還未能將勞動與 勞動
28、力區(qū)分開來,但他明確地把做為商品的“勞動”的價值與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 價值區(qū)別開來,指出工人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與他由于勞動從資本家那里所取得的 報酬之間存在著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是資本家積累財富的源泉。馬克思指出,工 人的勞動(這里馬克思仍未區(qū)分勞動和勞動力)是一種商品,它與一切商品一樣都 有使用價值和價值。馬克思具體分析了決定勞動(力)價值的具體因素,指出勞動 (力)的價值是由生產費用即為創(chuàng)造勞動(力)這一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來決定 的。勞動(力)的費用主要由三個要素來決定:一是為了使工人保持其為工人并把 他訓練成為工人所需要的費用,二是養(yǎng)活工人家庭所必需的費費用,三是維持工人 生命所必需的生活資料
29、的價值。在確定了勞動(力)的價值之后,馬克思進一步分析 了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交換。他指出,這一交換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的,然 而勞動(力)商品由于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因此在等價交換的表象背后 隱藏著不等價交換的實質。因為工人拿自己的勞動生活,亦即創(chuàng)造力量。工人 通過這種創(chuàng)造力量不僅能補償工人所消費的東西,并且還使積累起來的勞動具有 比以前更大的價值。工人創(chuàng)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這就 是剩余價值。這樣,馬克思第一次科學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之所在,從 而真正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對立的經濟根源。7、為什么說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標志?答:(一)從共產
30、黨宣言形成的過程來看: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政治綱領,于 1848年2月在倫敦公開發(fā)表。共產黨宣言是對馬克思首次完整,系統(tǒng)的表述。(二)從對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闡述來看:首先,運用唯物史觀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歷史 地位及其發(fā)展趨勢;其次,深刻闡述了階級斗爭的理論并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必 然性;再次,預見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最后,制定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策 略路線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建黨綱領??傊伯a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偉大綱領,它用新世界觀深刻 地分析了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革命性和 科學性的統(tǒng)一、
31、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等顯著特征。它的問世標志著國際共 產主義運動進入了f嶄新的歷史階段。第二章剩余價值學說的創(chuàng)立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1、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探索?答:1843年開始致力于研究政治經濟學,探索資本主義歷史地位及其發(fā)展趨勢。原 因1842-1843年馬克思在萊茵報工做期間深感自己政治經濟學知識缺乏,當時 所流行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不具有現(xiàn)實性。1843年下半年開 始,馬克思走上了政治經濟學理論探索的崎嶇道路。早期階段:1843-1857年間,讀了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等,創(chuàng)做了 巴黎筆記、倫敦筆記。中期階段:1857-1863年間著做U857-1858年經
32、濟學手稿是1843年后 十幾年間政治學研究的結晶,進一步完善了勞動價值論,周詳闡述剩余價值理論, 分析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絕對地租理論等C晚期階段:1863年8月到1865年底,正式以資本論”為標題進行寫做,并 于1865年底完成資本論三卷手稿。2、馬克思是如何探索和創(chuàng)新勞動價值論的? 創(chuàng)新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在貨幣章中完成了勞動價值論的 科學命題,其理論上的突破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首次確定了以商品做為價值理論研究的出發(fā)點。馬克思首先從價格的 現(xiàn)象形態(tài)中揭示岀價值的本質從交換價值的夕卜在形態(tài)中揭示出價值的內容,并在 闡明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
33、承擔者基礎上明確了使用價值和價值這一物質 存在和社會產物的兩個因素。這樣,商品就成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研究的起點。第二,首次揭示了商品的二重存在形式,探討了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馬 克思認為商品具有做為自然存在”的形式和做為純經濟存在的二重存在 形式。商品的二重存在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商品本身和商品價值的二重存在。 二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和外在交換價值的二重存在。此外,馬克思還進一步揭示了 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質,即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還進一步指岀了勞動時間的 二重含義,即商品生產各自特殊的勞動時間和決定交換價值的一般勞動時間。第三,首次從商品生產的內在規(guī)定中推導出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貨幣是商品
34、內在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據(jù)此得出兩點結論:一,產品的交換價值產生出同產品 并存的貨幣;二是做為同其他一切商品相對立的特殊商品,做為其他一切商品交 換價值的化身的規(guī)定性,貨幣具有四個重要屬性,即商品交換價值尺度、交換手 段、在契約上做為商品的代表、同其他一切特殊商品并存的一般商品。第四,首次形成了價值形式發(fā)展性質的基本思路,但未做系統(tǒng)考察。馬克思在 U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最突出的理論研究新成果,就是對勞動價值論的 充分發(fā)展形式一生產價格理論的研究。馬克思首次探明了從價值到生產價格 的轉化關系,并詳細考察了這一轉換的內在機制。(二)勞動價值論的系統(tǒng)硏究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系統(tǒng)闡述了勞動價值論的
35、基本內容。第一,價值實體是抽象的人類一般勞動。馬克思指出,“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 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化在里面。商品價值的實體就在于它 體現(xiàn)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一般人類勞動的耗費。第二,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價值的本質是無差別人類勞 動的凝結,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第三,價值形式及其歷史發(fā)展。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價值形式經歷了從簡單 或偶然的價值形式到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最后再到貨幣形式的發(fā)展過程。 貨幣既是商品內在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決商品內在矛盾的先決條件。第四,價值的社會本質。價值是抽象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是商品交換 的基礎
36、,體現(xiàn)了商品生產者之間比較和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第五,價值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 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按照價值量進行等價交換,價值規(guī)律是通過商品價格圍 繞價值波動而發(fā)揮做用的。價值規(guī)律的做用主要體現(xiàn)在:自發(fā)的調節(jié)社會勞動在 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社會生 產力的發(fā)展、促使商品生產者發(fā)生兩極分化。3、試論勞動價值論與剩余價值論的關系?勞動商品理論的提岀,是揭示剩余價值源泉,解開資本對雇傭勞動剝削歷史之 謎的基礎。19世紀40年代后半期,馬克思就認為在資本和雇傭勞動的交換關系 中,工人拿自己的勞動換到生活資料,而資本
37、家拿他們的生活資料換取勞動,及工 人的生產勞動,亦即創(chuàng)造力量。工人通過這種創(chuàng)造力量不僅能補償工人所消費的 東西,并且還能使積累起來的勞動具有比以前更大的價值。到1857-1858年經 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才首次提出勞動力商品理論的基本內容。他首先把資本運 動分為兩個過程,第一個是工人拿自己的商品同資本的一定貨幣額相交換;第二個 過程是資本占有勞動的增值過程。勞動實質上是勞動能力使用價值實際發(fā)揮做用 的過程。最后,在對資本運動第二個過程的分析中把剩余價值歸結為剩余勞動,并 把剩余勞動歸結為勞動能力使用價值創(chuàng)造的超過勞動能力自身價值的價 值余額。勞動力商品理論成為揭示剩余價值源泉的重要理論基點。在1
38、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勞動力商品 理論,在對資本總公式(G-W-G)的深入分析中,對勞動力商品存在的歷史條件、勞 動力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做了周詳論述。勞動力商品理論的創(chuàng)立深刻解 釋了剩余價值源泉,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是勞動力而不是 勞動,工人獲得的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獲得的是勞動力使用價 值,勞動力使用價值創(chuàng)造的大于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就是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 價值,即利潤的原生形態(tài)。馬克思是在嚴格的勞動價值論基礎上闡明剩余價值起 源的。剩余價值理論的創(chuàng)立,是馬克思劃時代的功績。馬克思徹底弄清了資本和勞 動的關系,揭示
39、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揭開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資產階級對 無產階級剝削的秘密,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 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4、馬克思是如何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和歷史趨勢的?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的研究,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奧秘;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積累理論、資本流通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研究,揭 示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趨勢。第一,資本積累理論。一是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的實質,分析了資本積累 的必然性和決定資本積累量的因素。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就是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真正的來源是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在剩余價值分割為積累基金和資
40、本家個人消費基金比例已定的情況下,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勞動生產率的 水平、所使用的資本和所消費的資本間的差額、預付資本的總量,就是決定并制 約資本積累量的主要因素。二是馬克思考察了資本積累的中心問題,即資本積累對工人階級命運的影響, 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資本的構成?口它在積累過程進行中所起的變化。馬克思 通過大量的事實,深刻地揭示了資本積累和工人貧困積累之間的對立運動,得出了 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guī)律即:在資本積累過程中,在一極是財富 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做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 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三是馬克思還從資本積累回溯的資
41、本的原始積累,并在對資本積積累的考察 中揭示出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即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資本積累理論是馬克思探索資本主義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的重要內容,也是剩余 價值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第二,資本流通理論。馬克思認為,無論是簡單再生產還是擴大再生產,在社會 生產的兩大部類之間或部類內部,都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只有這樣,社會資 本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馬克思分析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有它的歷史必 然性,同時也有它的歷史局限性。這就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矛盾性的分析中, 揭示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趨勢。第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由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產階級的一切矛 盾的現(xiàn)實
42、綜合和強制平衡,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是探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運動規(guī)律不可或缺的方方面。馬克思由此揭示了立足于資本主義基礎之上的,有 限的消費范圍和不斷地突破自己固有的這種限制的生產之間的沖突,以及資本增 值的生產目的和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的發(fā)展這一手段之間沖突的根本性質。馬克 思認為,當一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只能依靠對這種生產力本身的暴力的破壞才能 繼續(xù)前進時,這一社會肯定無法逃脫最后崩潰的歷史命運。5、如何理解唯物辯證法在資本論中的運用?19世紀50年代后半期,馬克思進一步發(fā)展了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理論提 出:一是對社會運動整體的系統(tǒng)關系,即社會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 建筑之間的相
43、互制約關系做了闡述;二是對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 關系中生產和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辯證關系做了深入分析;三是馬克思關于 政治經濟學硏究對象的確定在資本論 中的運用。馬克思明確提出:我要 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因 此,v v資本論 的研究對象實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關系,也就是反映資本主 義經濟全過程的生產關系。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馬克思運用唯物辯證法 探索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guī)律。運用唯物辯證法探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 動規(guī)律可以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同樣是一個辯證的運動過程。在對資本主 義社會肯定的理
44、解中,也同時包含著對它否定的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 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fā),產生的結果必然是資本主義走向滅亡。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規(guī)律的探索中 建立理論體系的方法。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在理論的邏輯結構中再玖現(xiàn)實經 濟運行的方法,也即運用經濟范疇、概念建立理論體系的方法。,資本論關 于從商品上升到貨幣、從貨幣上升到資本,從剩余價值上升到利潤,從利潤上升到 平均利潤、從平均利潤上升到各種具體形式的利潤,從價值上升到生產價格等邏 輯過程的考察,就是運用抽象上升到具體方法的充分體現(xiàn)。硏究方法和敘述方法也是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科學方法。馬克思認為,對資 本主義生
45、產方式運動規(guī)律做出探索,必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這里的抽象“做 為起點,是最簡單的經濟范疇,具體”則是在簡單的經濟范疇轉化過程中展開的 經濟范疇。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實質上表現(xiàn)為經濟范疇之間簡單規(guī)定性的轉換關 系。6、試述馬克思晚年對未來社會經濟關系的研究。答:馬克思是在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奧秘和硏究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中預測 未來社會的。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經濟關系的一般性質概括起來講,即未來社會所 有制、有計劃分配社會勞動時間和按勞分配等理論上做了闡述和論證。第一,未來社會所有制理論。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對未來社會公有制的 性質及其特征做了較為集中的科學論證。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馬克思
46、論 述了未來社會即自由人聯(lián)合體中的所有制性質及其在這一社會經濟關系中的 地位。另一方面,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正在揚棄自身,為新社會的公有制 經濟創(chuàng)造歷史前提的客觀必然性。馬克思根據(jù)對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結合方式的分 析,對所有制關系做了兩個層次的劃分,即一是依據(jù)生產資料歸屬的性質,分為社 會的、集體的所有制和私有制,二是依據(jù)勞動都口生產資料結合的性質,把私有制 分為以各個獨立的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和以剝削他人為 基礎的資本主義私有制。馬克思還概述了社會生產方式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揭示了 生產資料公有制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歷史趨勢。第二,未來社會有計劃地分配社會勞動時間的思想
47、。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 思把有計劃地分配社會勞動時間同生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一起,看做是未 來社會的最重要的經濟特征。后來在一些書信和論文中,馬克思對未來社會有計 劃地分配社會勞動時間做了綜合性的論證。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強調只有 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南提下,才能對社會生產實行直接的自覺的控制”。其二,提出 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自然規(guī)律。第三,未來社會按勞分配理論。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設想,在一個與資本 主義商品經濟制度相對立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中,生產者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 勞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做一個社會勞動力使用。在生產資 料公有制前提
48、下,這個聯(lián)合體的總產品是社會的產品。這些產品一部分重新用做 生產資料,另一部分則做為生活資料由聯(lián)合體成員消費。就是說,用于個人分配的 只是社會總產品中扣除生產資料之后剩余的部分。馬克思認為,這種分配方式隨 著社會生產機體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產者的相應的歷史發(fā)展程度而改變。社會生 產關系對分配方式的產生和變化具有制約做用。在按勞分配中,每個生產者在生 活資料中得到的份額是由他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后來,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 中,對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理論做了更為詳盡的論述。試論馬克思資本論的歷史地位和當代意義。答:資本論是一咅B(yǎng)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光輝巨著,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 書。資本論貫穿于哲學和科
49、學社會主義的整個理論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中具有基石的做用。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深刻闡述了勞動價值論,分析了剩余 價值論,并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guī)律及其內在矛盾,科學闡明了資 本主義私有制向共產主義公有制過渡的客觀必然性。第一,資本論是馬克思實現(xiàn)經濟科學革命的理論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形成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政治經經濟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更是馬 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過程及資本論理 論體系設想的構建發(fā)展過程,反映了資本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中 的重要地位。資本論是隨著人類經濟思想史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 是人類思想史和文
50、明史上的光輝結晶。面對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發(fā) 展的現(xiàn)實,我們這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擔負起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的歷史重任并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 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第二,資本論是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理論相結合的典范,它不僅使剩余價值理 論成為唯物史觀的邏輯展開,而且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整 個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其運用唯物史觀對剩余價值 理論的分析,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后,馬 克思直接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矛盾的深刻分析來理解共產主義問題、創(chuàng)立科學共產主 義。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理論是
51、科學共產主義必要的理論前提和基礎,科學共產 主義理論不僅僅是關于未來社會的描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肩負著改變世界這一 特殊的實踐任務。第三,資本論經受了來自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各方面的理論挑戰(zhàn)和論爭,顯示 岀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資本論在形形色色的社會中不斷推進和發(fā)展,在斗 爭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容,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邏輯力量、科學精神和研究 問題的方法不斷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重視,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所探討的 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馬克思的資本論穿過歷史的長河,已 經充分地顯示出了它強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第四,資本論歷經社會發(fā)展實踐的挑戰(zhàn)和考驗,具有歷史發(fā)展的穿透力,在人類 社會歷史
52、發(fā)展的實踐中產生了巨大威力。資本論是隨著歷史和時代的發(fā)展而 不斷發(fā)展的,它問世以后就成為工人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強大思想武器。馬 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特有運 動規(guī)律和歷史趨勢。在歷史進程中,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魅力和社 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其不斷破解新問題迎接新挑戰(zhàn)。第三章馬克思主義體系的豐富和發(fā)展1、馬克思是怎樣總結巴黎公社革命經驗及其偉大意義的?1871年3月18日,法國巴黎工人階級舉行武裝起義,建立工人階級的政權一巴 黎公社,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嘗試。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 但它的偉大實踐為國際共產
53、主義運動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馬克思恩格斯對巴 黎公社革命做了以下的科學總結:首先,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發(fā)的原因。馬克思依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解釋了 巴黎公社革命爆發(fā)的深刻根源,指出了法國無產階級革命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fā) 展的必然結果。他指出,這次革命是在18661867年危機的沖擊以及路易波拿 巴窮兵誤武、對夕卜擴張政策的連續(xù)失敗,造成了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日漸激化的 條件下發(fā)生的,這是巴黎公社革命爆發(fā)的客觀歷史條件。而它的主觀條件則是具 有光榮傳統(tǒng)并在第一國際思想影響下日益覺醒的巴黎工人階級。上述主客觀條件 使得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fā)成為必然。其次,深化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和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
54、的思想。馬克思宿出,巴 黎公社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巴黎工人階級在革命過程中,自始至終掌握著革命的 武裝,并用革命暴力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保衛(wèi)了巴黎公社這一新生政權。根據(jù)巴 黎公社革命的這一寶貴經驗,馬克思進而指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其首要條件就是 無產階級大軍。但同時公社所犯的致命錯誤是收到虛偽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 響。再次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豐富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馬恩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 的革命首創(chuàng)性,認為它是在炸毀舊的國家政權以后高度建立起來的新的真正民主 的國家政權。巴黎公社革命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了,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 的國家機器,并應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須徹底打碎資產階級
55、舊的國家機 器,代之以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馬恩還指岀,公社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 面采取的措施,都鮮明地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特點。這一切都充分體現(xiàn)了 公社在履行著一種新型國家政權的職能是一種人民管理制度。徹底廢除官僚制 度,防止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耍@也是巴黎公社創(chuàng)造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經 驗。最后,通過總結巴黎公社經驗,進一步探討了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馬 克思認為,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并且要在這一過 程中實現(xiàn)對環(huán)境和人的完全改造,還探討了過渡時期的特點和任務。馬恩對過渡 時期的探討,后來在格達綱領批判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深化。此外,馬恩還強調建立獨
56、立的、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極端重 要性。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已經為更多的工人組織所接受,也為19世紀7080 年代歐美許多國家廣泛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思想基礎。巴黎公社革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座豐碑?!肮绲脑瓌t是永存的,是消 滅不了的;這些原則將一再凸現(xiàn)出來,直到工人階級獲得解放。2、如何理解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巴黎公社失敗以后,德國工人運動出現(xiàn)了高漲形式。進入19世紀70年代,隨著德 國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和階級斗爭的尖銳,實現(xiàn)德國工人運動的統(tǒng)一和團結成為迫切 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但社會民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與拉薩爾起草了 格達綱領, 并發(fā)表了。馬恩為了肅清拉薩爾主
57、義的影響,劃清科學社會主義與拉薩爾主義的 原則界限1875年5月抱病寫了格達綱領批判。它在全面徹底批判拉薩爾主 義的同時,完整而科學地闡述了關于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發(fā)展階段特征及其特征的 學說,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社會的學說實現(xiàn)了一次重大的飛躍。L對拉薩爾主義的批判第一,馬克思批判了拉薩爾主義的小資產階級分配理論。針對拉薩爾的勞動是 一切財富的源泉和所謂不折不扣“地公平分配等錯誤觀點,馬克思指出,勞動 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因為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源泉,勞 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既人的勞動力的表現(xiàn)。在生產資料私有私有制的條件下, 所謂實行“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也只是一種空洞的
58、幻想。第二,批判了拉薩爾主義關于反動的一幫的反動謬論,闡明了工農聯(lián)盟和無產 階級國際主義原則。拉薩爾認為,除了工人以外,其他階級都是反動的一幫。馬 克思指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它混淆了敵友界限,根本否定了農民和小資產階級 的革命性。針對拉薩爾的錯誤觀點,馬克思強調了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重要 原則。第三,批判拉薩爾主義鐵的工資定律”的謬論,捍衛(wèi)了科學的剩余價值論。馬克 思指出,鐵的工資定律是拉薩爾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個理論的實質在 于,把資本主義特有的工資規(guī)律和無產階級的貧困歸因于人口的自然繁殖,說成是 “自然規(guī)律”。這個觀點根本否認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不懂得工資 只是雇傭工人
59、勞動力的價值和價價格的掩蔽形式,將工資看做勞動的價值和價格, 這就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實質,起到了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做用。第四,批判拉薩爾主義的依靠國家?guī)椭と私⒑献魃鐖猿至藷o產階級革命的理 論。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反動的空想,因為社會主義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xiàn)。第五,批判拉薩爾主義關于自由國家”的謬論,捍衛(wèi)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馬 恩指出,拉薩爾的自由國家理論抹殺了國際的階級本質,把實現(xiàn)自由國家 作為統(tǒng)一后的德國工人黨的奮斗目標,這就完全否定了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 產階級專政并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崇高目標。科學的闡述了關于過渡時期的理論馬克思認為,在無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f從資
60、本主義向共產主義轉 變的過渡時期。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轉變 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 時期的國家職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 主義革命轉變時期的根本特征。他還指出了過渡時期必然存在的客觀,衣?lián)@ 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因素不可能在資本主義內部全部和自動形成,因此無產階級通 過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權以后,必須運用無產階級專政的力量對整個社會進行徹底 的改造,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進而過度到社會主義。提岀了共產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兩個階段及其特征的理論。馬克思揭示了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廄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t-IV-M13-生命科學試劑-MCE-4429
- Frutinone-A-生命科學試劑-MCE-8513
- 2-Carbamimidoylsulfanyl-acet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6335
- 二零二五年度茶葉品牌授權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籃球俱樂部賽事安全預案與責任承擔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廳合伙人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游艇碼頭租賃與船舶租賃稅務籌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表格合同管理系統(tǒng)在線培訓及售后服務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化學事故威脅制度
- 科技創(chuàng)新在小學生課余生活中的重要性
- 農業(yè)生產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監(jiān)控方案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解方程練習300道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黃岡市中考語文(有解析)
- 2024年廣東省高考地理真題(解析版)
- DB37-T3953-2020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實施指南
- 浩順一卡通軟件新版說明書
- 植物檢疫員崗位職責說明書
- 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語文期末模考試卷·創(chuàng)意情境 統(tǒng)編版
- 2024年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末測試卷(各地真題)
- 2024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經理層年度任期經營業(yè)績考核及薪酬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