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稅法(III)課件_第1頁
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稅法(III)課件_第2頁
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稅法(III)課件_第3頁
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稅法(III)課件_第4頁
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稅法(III)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經(jīng)濟法第十四講

國際稅法(III)2012年6月4日寧遠樓205室國際經(jīng)濟法第十四講

國際稅法(III)2012年6月4日1國際重復征稅的影響微觀經(jīng)濟影響:跨國納稅人稅負過重

降低其競爭力

壓抑其跨國投資經(jīng)營的積極性宏觀經(jīng)濟影響:阻礙國際資金和技術的流動

不利于國際分工與合作

阻礙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社會影響:扭曲公平稅收原則

阻礙效率提高國際重復征稅的影響微觀經(jīng)濟影響:跨國納稅人稅負過重宏觀經(jīng)濟影2國際充分征稅的減除(alleviation&elimination)意義實現(xiàn)稅收公平原則減輕國際投資者的稅收負擔調整各國稅收分配關系,增強國際間經(jīng)濟技術合作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引進外資減除的概念減除的方式減除的方法國際充分征稅的減除(alleviation&elimin3(一)減除的概念

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的國家,通過優(yōu)先承認跨國納稅人向收入來源國繳納的稅收,借以減輕或消除對該納稅人的所得或財產(chǎn)的國際重復征稅。注意:優(yōu)先不等于獨占行使屬地稅收管轄權的國家并不能對非居民的一切所得都征稅優(yōu)先征稅并不能完全排斥屬人稅收管轄權的行使居住國能否征到稅,常取決于兩國稅率的差別

(一)減除的概念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稅收4(二)減除的方法低稅法、扣稅法、免稅法、抵免法低稅法(lowerrate,又稱減免法)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外的所得,單獨適用較低的稅率,以減輕或緩解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兩套稅率:1、正常稅率2、低稅率(二)減除的方法低稅法、扣稅法、免稅法、抵免法低稅法(low5扣稅法(又稱扣除法,taxdeduction)指居住國政府對居民納稅人國內外所得征稅時,允許該跨國納稅人將國外所得向收入來源國繳納的所得稅額,從應稅所得中扣除,就其余額適用相應的稅率進行征稅的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計算公式: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國外已納所得稅)×適用稅率扣稅法(又稱扣除法,taxdeduction)計算公式:6例:

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住國稅率30%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來源國稅率40%

居民實納外國稅100×40%=40萬居住國以扣稅法征稅:

征稅額=(100萬+100萬-40萬)×30%=48萬居住國正常征稅:

征稅額=(100萬+100萬)×30%=60萬例:居住國以扣稅法征稅:居住國正常征稅:7免稅法(豁免法,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放棄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外所得或財產(chǎn)的征稅權力,以免除對跨國納稅人的國際重復征稅。全額免稅法(full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對其居民來源于國內所得征稅時,不考慮該納稅人國外所得,僅就國內所得確定適用稅率的征稅方法。累進免稅法(progressive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對其居民來源于國內的所得征稅時,將該納稅人的國外所得考慮在內,適用稅率對國內所得征稅的方法。計算公式: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所得×適用稅率計算公式:

國內所得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適用稅率×------

總所得免稅法(豁免法,exemption)全額免稅法(fulle8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住國累進稅率

100萬30%;200萬35%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來源國比例稅率40%

居民實納外國稅100×40%=40萬居住國以全額免稅法征稅:

征稅額=100萬×30%=30萬居住國以累進免稅法征稅:100萬

征稅額=200萬×35%×—————=35萬200萬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居住國累進稅率1009計算:某跨國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共計40萬美元,其中在居住國所得30萬美元,收入來源國所得為10萬美元。收入來源國實行30%的比例稅率。居住國實行20%~50%的累進稅率,30萬美元所得的適用稅率為35%,40萬美元的適用稅率為40%。問:

(1)如果居住國不采取任何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措施,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2)如果居住國采用全額免稅法,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3)如果居住國采用累進免稅法,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

計算:某跨國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共計40萬美元,其中在居住國所10

抵免法(taxcredit)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但允許該納稅人將國外所得已向來源國繳納的稅收,沖抵應向本國政府繳納稅款的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抵免方式

自動抵免

協(xié)定抵免抵免方法

直接抵免法

間接抵免法全額抵免限額抵免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抵免法(taxcredit)居住11直接抵免法與間接抵免法直接抵免法:適用于同一跨國納稅人向收入來源國已繳納稅收的抵免。適用對象為:

跨國自然人

跨國分公司

予提稅間接抵免法:適用于跨國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等

非同一法律實體的稅收抵免。直接抵免法與間接抵免法直接抵免法:適用于同一跨國納稅人向收入12

全額抵免法

居住國政府在對本國居民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但允許該納稅人將已向來源國政府繳納的稅收在應向本國政府繳納的稅額中全部扣除。例:居民境內所得100萬

稅率

30%

居民境外所得100萬

稅率

40%

居民實納外國稅40萬計算公式:

居住國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適用稅率-實納外國稅居住國以全額抵免法征稅:

征稅額=200萬×30%-40萬=20萬全額抵免法例:居民境內所得100萬13

限額抵免法(普通抵免制)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時,允許該納稅人將其向外國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在一定限度內,從應向居住國政府繳納的稅額中扣除。計算公式:

居住國征稅額

=居民總所得×適用稅率-允許抵免額允許抵免額:由居住國稅法規(guī)定的允許納稅人抵免的向來源國已納稅款。抵免限額:對跨國納稅人在國外已納所得稅稅款進行抵免的限度。抵免限額的計算:

抵免限額=居民國外所得×居住國稅率限額抵免法(普通抵免制)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14

允許抵免額與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1、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2、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3、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

=實納外國稅<抵免限額結論:

允許抵免額,是抵免限額與實納外國稅相比的較小者。允許抵免額與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1、來源國稅率15限額抵免法的計算1、計算抵免限額: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2、驗證實納外國稅:來源國所得×來源國稅率3、比較抵免限額和實納外國稅,取較小者確定允許抵免額4、計算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總所得×居住國稅率-允許抵免額限額抵免法的計算1、計算抵免限額: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16

限額抵免的類型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例一:居住國稅率=來源國稅率=3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30%=30萬3、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30萬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30萬=30萬

實足抵免限額抵免的類型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17例二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2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20%=20萬3、允許抵免額=實納外國稅=20萬<抵免限額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20萬=40萬不足限額抵免例二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20%不足限額抵免18例三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4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40%=40萬3、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30萬<實納外國稅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30萬=30萬超限額抵免例三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40%超限額抵19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

居住國政府在對多國實行稅收抵免的情況下,允許跨國納稅人來源于多國的所得累加綜合,計算出統(tǒng)一的抵免限額所進行的抵免。

為允許超限額與不足限額之間進行軋抵的國家采用。計算公式:

綜合抵免限額=所有來自國外所得×居住國稅率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計算公式:20分國限額法

居住國政府按跨國納稅人在不同來源國所得,逐一按居住國稅率計算各自的抵免限額所進行的抵免。

為不允許超限額與不足限額之間進行軋抵的國家采用。計算公式:

某國抵免限額=某一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分國限額法居住國政府按跨國納稅人在不同來源國所得,逐一21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納稅的計算例:

企業(yè)

所得

所在國稅率

實納外國稅A國總公司1000萬

30%B國分公司500萬40%200萬C國分公司500萬20%100萬綜合限額法:1、綜合限額=(500萬+500萬)×30%=300萬2、實納外國稅=200萬+100萬=300萬3、允許抵免額=300萬居住國A國征稅=2000萬×30%-300萬=300萬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納稅的計算例:企業(yè)22分國限額法計算

分國現(xiàn)額法:1、分國限額:B國500萬×30%=150萬

C國500×30%=150萬2、實納外國稅:B國200萬C國100萬3、允許抵免額:B國150萬C國100萬

居住國A國征稅=2000萬×30%-150萬-100萬=350萬例:

企業(yè)

所得

所在國稅率

實納外國稅A國總公司1000萬

30%B國分公司500萬

40%200萬C國分公司500萬

20%100萬分國限額法計算分國現(xiàn)額法:例:企業(yè)所得23如前例,假設B國分公司贏利500萬,C國分公司虧損500萬(-500)綜合限額法:1、綜合限額=(500萬-500萬)×30%=02、實納外國稅=200萬+0=200萬3、允許抵免額=0居住國A國征稅=(1000+500-500)萬×30%-0=300萬分國限額法:1、分國限額:B國500×30%=150萬C國-500×30%=02、實納外國稅:B國200萬C國03、允許抵免額:B國150萬C國0居住國A國征稅=(1000+500-500)萬×30%-150-0=150萬如前例,假設B國分公司贏利500萬,C國分公司虧損500萬(24計算:甲國某跨國公司A來自境內所得1000萬元,另有來自乙國B分公司利潤100萬美元和丙國C分公司利潤200萬元。甲、乙、丙三國的公司所得稅分別是40%、50%和30%。A公司通過B分公司已繳乙國稅款50萬元,通過C分公司已繳丙國稅款60萬元。(1)如甲國實行分國限額抵免法,計算A公司應納居住國甲國的稅款;(2)如甲國實行綜合限額抵免法,計算A公司應納居住國甲國的稅款。計算:甲國某跨國公司A來自境內所得1000萬元,另有來自乙國25結論: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相比,各有所長。具體而言,當跨國納稅人:1、在高稅國、低稅國都有投資、都有盈利的情況下,綜合限額法對其有利。

分國法——實納外國稅不能全部抵免,不利;

綜合法——實納外國稅全部能夠抵免,有利。2、在國外分公司有盈利、也有虧損的情況下,分國限額法對其有利。

分國法——盈虧不能相抵,贏利分公司抵免限額不降,有利;

綜合法——分公司盈虧相抵,抵免限額降低,不利。3、在對外投資國均為高稅率國或均為低稅國時,綜合限額法沒有意義。

均為高稅率國——因均超限額而不可能軋抵;

均為低稅率國——因均不足限額而沒有必要軋抵。4、綜合看,分國限額法比較合理,符合實納外國稅的實際情況。結論: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相比,各有所長。26(三)對幾種減除方法的評價

低稅法不能免除國際重復征稅,只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且減輕的程度要視居住國低稅率的情況。

扣稅法并不完全承認來源國稅收管轄權的優(yōu)先性,因而不能完全解決跨國納稅人的雙重稅負。

免稅法雖完全免除了跨國納稅人的國際重復征稅,但居住國為此放棄了稅收管轄權,讓收入來源國獨占征稅權,過分犧牲本國利益。

抵免法只是承認來源國稅收管轄權的優(yōu)先性,而不是獨占權。且居住國在本國稅法規(guī)定的限度內,對跨國納稅人已在來源國繳納稅收予以抵免,基本上免除了跨國納稅人的雙重稅負。較為常用。(三)對幾種減除方法的評價低稅法不能免除國際重27稅收饒讓(taxsparing)居住國政府對本國納稅人從國外投資所得由收入來源國優(yōu)惠減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稅,視同已繳納,同樣準許稅收抵免的一種特殊抵免措施。在抵免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特殊抵免制度,是稅收抵免制度的延伸和補充。其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國際重復征稅問題,而是為了使收入來源國利用外資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能夠收到實效。必須通過雙邊或多邊稅收協(xié)定的方式實現(xiàn)。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居住國)都同意承擔稅收饒讓抵免義務。我國在對外簽訂的多數(shù)稅收協(xié)定中,引入饒讓抵免條款,有單方面給予我國,也有雙方相互給予。至今美國未同意給予任何國家稅收饒讓抵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不向任何國家承諾此項義務,與其主張的“資本出口中性”原則有關。稅收饒讓(taxsparing)居住國政府對本國納稅人從國28

稅收饒讓抵免的適用范圍

1、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予提稅的減免。2、營業(yè)所得的減免稅。3、其他稅收優(yōu)惠減免。例:A國總公司境內所得100萬

稅率

30%(發(fā)達國家)B國分公司境外所得100萬

稅率

33%(發(fā)展中國家)B國對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收優(yōu)惠,免征所得稅A國采取限額抵免法征稅:A國征稅額=(100萬+100萬)×30%-0=60萬A國采用饒讓抵免法征稅:

A國征稅額=(100萬+100萬)×30%-33萬

=27萬稅收饒讓抵免的適用范圍1、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29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爭議

近年來,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作用和意義,發(fā)達國家在重新評價,并產(chǎn)生爭議。焦點問題在于:稅收饒讓是否違反稅收中性原則?是否違背稅收公平原則?是否為有效的政策工具?

發(fā)達國家及經(jīng)合組織在《對稅收饒讓的重新認識》中認為:

1、稅收饒讓是不適當?shù)脑l(fā)展中國家的措施。2、發(fā)展中國家的稅收優(yōu)惠扭曲國際經(jīng)濟,是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恰當手段。3、稅收饒讓對于促進投資積極效果有限,且有鼓勵投資者將利潤匯回本國的作用。4、稅收饒讓為逃避稅收提供了機會。5、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界限已經(jīng)不明顯。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爭議近年來,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作用30國際逃稅、避稅及其法律規(guī)制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反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國際逃稅、避稅及其法律規(guī)制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反國際逃稅與國際31一、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

(一)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二)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的區(qū)別(三)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概念(四)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產(chǎn)生的原因(五)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后果(六)國際逃稅的主要方式(七)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八)國際避稅地一、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一)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32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逃稅(TaxEvasion):

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采用欺詐手段,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目的的行為。在我國也稱“偷稅”。避稅(TaxAvoidance):

納稅人利用稅法的漏洞或含糊、不足之處,通過精心安排經(jīng)營及財務活動,以減少本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節(jié)稅(TaxPlanning,TaxSaving):

也稱“稅收籌劃”、“稅收計劃”。當有一些稅收方案可供選擇時,投資人通過對投資、經(jīng)營、交易等行為的事先安排和策劃,以達到稅收負擔最低的經(jīng)濟行為。

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逃稅(TaxEvasion):避稅(Ta33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的區(qū)別

從法律的角度:

逃稅違法;避稅、節(jié)稅合法。但是,避稅與節(jié)稅不同:

避稅:鉆稅法漏洞巧妙安排。

節(jié)稅:依照國家稅法和政府稅收政策意圖,在稅收義務確定之前,對投資、經(jīng)營、財務活動作出事先籌劃和安排,減輕稅負。從行為的內容看:

逃稅:通過違法手段,將應稅行為變?yōu)榉羌{稅行為,直接逃避應稅責任。

避稅:對稅法難以明確判斷合法與否的經(jīng)濟行為進行一系列人為安排,使其被確定為非稅行為,從而減少應稅所得。

節(jié)稅:通過避免應稅行為的發(fā)生,或以輕稅行為代替重稅行為,減輕稅負。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的區(qū)別從法律的角度:從行為的內34從社會影響看:

節(jié)稅:雖然減少國家財政收入,但并不違法,符合國家

的立法意圖,是國家對納稅人的一種財政補貼。

逃稅、避稅:不僅減少國家財政收入,而且違背國家政策倒向,國家不得不采取措施防范,花費更多人、財、物力。從國家的態(tài)度看:

節(jié)稅:因納稅人守法,國家予與認可和鼓勵。

逃稅:給予嚴厲打擊。

避稅:由于暴露了國家稅法的不足和漏洞,一般通過完善稅收法規(guī)的方式防止避稅。從社會影響看:從國家的態(tài)度看:35稅收籌劃方案實例

大連一家機床有限公司,在生產(chǎn)銷售機床的同時,還負責為用戶安裝。2002年銷售機床5000萬元,收取安裝費1500萬元。該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當年可用于抵扣進項稅額120萬元。如何籌劃納稅可以最大限度節(jié)約成本?

方案一:企業(yè)銷售機床同時負責安裝為混合銷售行為,應以貨物銷售為主,應一并繳納增值稅:5000萬元x17%+1500萬元x17%-120萬元

=985萬元

方案二:

該企業(yè)再設立一個安裝公司,將安裝業(yè)務剝離銷售公司,則兩公司納稅情況為:1、銷售公司應繳增值稅:5000萬元x17%-120萬元=730萬元2、安裝公司應繳營業(yè)稅:1500萬元x3%=45萬元

(合計納稅775萬元)稅收籌劃方案實例大連一家機床有限公司,在生產(chǎn)銷售機床36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國際逃稅:跨國納稅人違反有關國家的稅法,以欺詐等種種隱蔽、違法手段逃避稅收監(jiān)管,減輕就其跨國所得應承擔的稅負的行為。--國際避稅:跨國納稅人利用有關國家稅法的差異、漏洞及含糊之處,

通過精心的稅務安排,以稅法允許的手段,達到減輕就其跨國所得本應承擔的

稅收負擔的行為。--國際稅收籌劃:跨國投資人在稅收義務確定前,選擇投資方向、投資地點、投資方式等,以使其將取得的所得,承擔較輕的稅收負擔的行為。各國國內逃稅、避稅活動在國際法范圍內的延伸和發(fā)展。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國際逃稅:跨國納稅人違反有關國家的稅法37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產(chǎn)生原因

主觀原因:跨國納稅人追求利潤最大化。誘導因素:1、通貨膨脹(使納稅人名義收入增加,稅收檔次爬升)。2、激烈的國際競爭。3、經(jīng)濟、社會生活進步(交通通訊便利,稅收顧問存在)。

客觀原因:1、各國稅制結構的差別(綜合所得稅制、分類所得稅制)。2、各國稅收管轄權的差別(屬地人,居民、來源地判斷)。3、各國征稅范圍、稅基的不同(應稅所得項目及扣除標準)。4、各國稅率的差異(邊際稅率對納稅人的影響)。5、各國稅收優(yōu)惠措施的差別(實際稅率、名義稅率的區(qū)別)。6、各國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的差異。7、各國稅法有效實施(稅收征管水平、稅務合作漏洞)差異。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產(chǎn)生原因主觀原因:跨國納稅人追求利潤最38國際逃稅的主要方式匿報應稅所得包括不履行納稅申報義務不如實申報應稅所得虛構成本費用扣除無中生有,以少沖多,以此沖彼等虛報固定資產(chǎn)投資額(以多列折舊并多分股利)偽造帳冊和支付憑證濫用稅收優(yōu)惠政策騙取虛假的稅收抵免地下經(jīng)營(黑市經(jīng)濟、影子經(jīng)濟等)

國際逃稅的主要方式匿報應稅所得39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

回避稅收管轄權主要指回避居民稅收管轄權:以人的流動方式——跨越稅境實現(xiàn)。包括從高稅國向低稅國移居,改變居民身份,縮短停留時間,選擇和改變居所,建立信托財產(chǎn)等

弱化資本:以逃避稅收為目的,有意減少股份資本(投資)、擴大貸款份額等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運用轉讓定價利用避稅地稅收協(xié)定濫用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回避稅收管轄權40轉讓定價避稅

國際避稅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各國防范和打擊的重點。涉及的關鍵問題:1、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認定。2、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轉移定價的認定3、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轉移定價的基本作法。轉讓定價避稅國際避稅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各國41

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跨國聯(lián)屬企業(yè))

指分散在不同國家,處在同一利益集團直接或間接控制下,財務和稅收相互關聯(lián)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在國際稅收上加以防范的企業(yè)群。

包括:跨國總分機構之間,跨國母子公司之間、子孫公司之間,跨國兄弟姊妹公司之間等。

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認定(各國標準不一):

-直接或間接控股50%或以上。如日、英、比國。

-直接或間接控股25%以上。如

德、西班牙。

-經(jīng)營管理權、技術、供銷的控制(實際上的控制),多國

-只要定價任意轉移,便可推斷有控制關系。如美國??鐕P聯(lián)企業(yè)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跨國聯(lián)屬企業(yè))42

轉移定價的認定轉讓定價(轉移定價、內部價格):

企業(yè)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經(jīng)過人為安排,以背離正常市場價格的各種內部交易價格和費用收取標準所進行的業(yè)務往來。

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轉移定價:

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在銷售貨物、支付貸款利率、勞務費、租金、特許權使用費,以及在分攤成本費用等以計算應稅所得時,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fā)所進行的內部定價,以實現(xiàn)公司整體利益的最大化等目標。轉移定價的認定轉讓定價(轉移定價、內部價格43轉讓定價避稅的具體做法

利用各國稅法的差異,尤其是稅率不同進行避稅。即: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盡可能將收入分配給位于低稅國的關聯(lián)企業(yè),將費用分配給位于高稅國的關聯(lián)企業(yè),從而增加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總利潤。某跨國公司的母、子公司分設在甲、乙兩國,甲、乙兩國的稅率分別為60%、30%,甲公司將它生產(chǎn)的一批成本為6000美元,應按市價8000美元賣出的貨物,人為壓價到6500美元銷售給乙國公司,

乙公司最終以10000美元轉售該批貨物。該跨國公司本應負擔的稅收:

甲國=(8000-6000)×60%=1200美元

乙國=(10000-8000)×30%=600美元稅負總計1800美元母公司人為壓低價格后,該跨國公司實際稅收為:

甲國=(6500-6000)×60%=300美元

乙國=(10000-6500)×30%=1050美元稅負總計1350美元例:轉讓定價避稅的具體做法利用各國稅法的差異,44

某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分別在乙丙兩國設立分公司:甲國稅率為60%乙國稅率為30%丙國稅率為10%

現(xiàn)甲公司要將它生產(chǎn)的一批成本為6000美元,市價為8000美元的貨物,銷售給乙國公司,乙公司最終將以10000美元轉售該批貨物。又例:甲丙乙甲公司向丙公司低價賣,如賣6500美元;丙公司向乙公司高價賣,如賣9500美元;納稅情況:

甲國稅收=(6500-6000)

×

60%=300美元

乙國稅收=(10000-9500)×30%=150美元

丙國稅收=(9500-6500)×10%=300美元總稅750美元某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分別在乙丙兩國設立分公45國際避稅地

(taxhaven)

對跨國納稅人所得和財產(chǎn)提供低稅、免稅或給予大量稅收優(yōu)惠的國家或地區(qū)。避稅地的類型:

1、無稅避稅地。不開征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的國家和地區(qū),如巴哈馬、百慕大、開曼群島等。

2、只采用屬地稅收管轄權的避稅地。放棄屬人稅收管轄權的國家和地區(qū),如馬來西亞、利比里亞、巴拿馬、香港等。

3、低稅避稅地。在直接稅上給予外國投資者特別優(yōu)惠的國家或地區(qū),如新加坡、澳門、巴林、安提瓜島、瑞士等。

4、特惠避稅地。為高稅國但對某些行業(yè)提供特殊稅收優(yōu)惠的國家和地區(qū),如希臘、盧森堡、英國、荷蘭等。國際避稅地(taxhaven)對跨國納46避稅地的特點:1、獨特的低稅結構(不征直接稅或雖征直接稅,但稅率很低)2、穩(wěn)定的政局。(無或少軍事開支,稅收在財政收入中比例?。?、健全的法律,保護投資人。(寬大的海關、銀行、外匯、移民、工商法規(guī),管理寬松,便于外國投資進入;銀行高度秘密,外幣存款無限制,銀行等經(jīng)營活動在經(jīng)濟中占重要地位。)4、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靠近發(fā)達的高稅國家,風景優(yōu)美,交通通訊便捷)避稅地的影響:1、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2、減少了高稅國的收入。3、增加了跨國避稅人的收入。4、促進避稅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避稅地的特點:1、獨特的低稅結構(不征直接稅或雖征直接稅,但47利用避稅地避稅的方式:

在避稅地建立基地公司——用來轉讓定價。

基地公司是以避稅地為基地而建立,受控于高稅國的外國股東,專門用來轉移和積累某種類型的所得的公司。即,跨國納稅人建立各種類型的基地公司,并盡量把從世界上任何地方所得的收入都歸于基地公司名下以使收入在零稅率或低稅率下積聚,然后按其愿望再投資逃避高稅國的高稅負。

避稅地基地公司的種類典型的基地公司:甲乙丙型(甲——乙——丙)準基地公司:甲乙型(甲——乙)利用避稅地避稅的方式:基地公司是以避稅地為48

國際避稅地名單

安道爾、巴哈馬、瑙魯、巴拿馬、利比里亞、馬爾代夫、摩納哥、巴林、列支敦士登、湯加、伯里茲、英屬維爾京群島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多米尼加、直布羅陀、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塞舌爾、圣盧西亞、庫克群島、根西島、薩克島、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巴巴多斯、格林納達、可爾德尼島、曼島、澤西島、馬紹爾群島、蒙特塞拉特群島、薩摩亞群島、瓦努阿圖、圣克利托夫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那丁斯、特克斯群島和凱克斯群島。

此外,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塞普路斯、馬耳他、毛里求斯、圣馬力諾六國也符合標準,但其事先已經(jīng)向經(jīng)合組織承諾消除有害稅收競爭,暫沒列入。但隨時有可能被列入。

已經(jīng)被列入的國家,如果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搞有害的稅收競爭,則可以從黑名單中除名。國際避稅地名單安道爾、巴49濫用國際稅收協(xié)定

非締約國雙方的居民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稅收協(xié)定優(yōu)惠待遇的一種行為,使非稅收協(xié)定的受益人逃避原應承擔的稅負??鐕{稅人逃避稅收的新做法。國際稅收協(xié)定濫用的危害:1、有悖于國際稅收協(xié)定的互惠原則,造成締約國稅收利

益的損失(尤其是收入來源國的稅收利益)。2、對締約國國內稅收法規(guī)造成沖擊,破壞締約國給予稅

收協(xié)定優(yōu)惠的前提條件。3、不利于鼓勵國際稅收協(xié)定的締結。濫用國際稅收協(xié)定非締約國雙方的居民通過各種50

國際稅收協(xié)定濫用類型1、直接導管公司(ABC型

2、腳踏石導管公司(ABCD型)

通常是在與跨國納稅人將要投資的收入來源國有互惠的稅收協(xié)定的國家組成一個法律實體(導管公司),作為中介投資者,享受直接投資者無法享受的稅收優(yōu)惠待遇。

因被用來避稅的導管公司的情況的不同,導管公司主要被分為:國際稅收協(xié)定濫用類型1、直接導管公司(ABC型)511、直接導管公司:

甲國與乙國有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彼此股東的股息免稅;

丙國與甲國無稅收協(xié)定。

現(xiàn)丙國公司欲投資到甲國,但丙國與甲國無稅收協(xié)定,因此先到乙國投資辦公司,然后由乙國的子公司再投資到甲國,從而享受甲乙兩國的稅收協(xié)定優(yōu)惠。2、腳踏石導管公司:

甲國與乙國有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彼此股東的股息免稅;

丙國與甲乙國均無稅收協(xié)定,但與丁國有稅收協(xié)定;

丁國與甲國無稅收協(xié)定,但與乙國有稅收協(xié)定。

現(xiàn)丙國公司欲投資到甲國

,先投資到丁國辦公司,然后由丁國子公司投資到乙國,然后由乙國子公司投資到甲國,從而享受甲乙兩國的稅收協(xié)定優(yōu)惠。1、直接導管公司:2、腳踏石導管公司:52二、國際逃稅與避稅的法律規(guī)制(一)國內法措施1、一般國內法措施(寫在國內稅法中的一般性規(guī)定)2、特別國內法措施(針對國際避稅的專門規(guī)定)3、規(guī)定對轉讓定價稅制的調整方法(二)國際法措施1、簽訂國際稅收協(xié)定2、加強稅收征管的國際協(xié)作

二、國際逃稅與避稅的法律規(guī)制(一)國內法措施(二)國際法措施53(一)一般國內法措施1、在稅法中規(guī)定納稅人負有嚴格的納稅申報義務。2、稅務當局負有稅務調查的責任。3、強化稅務監(jiān)督(納稅人應主動接受監(jiān)督)。4、采用評估所得征稅制度。

對于那些不能提供成本費用憑證,或難以有效控制的納稅人采取。

核定所得稅征收率

核定利潤率5、確定納稅人在逃稅案件中的舉證責任。(一)一般國內法措施1、在稅法中規(guī)定納稅人負有嚴格的納稅申報54(二)特別國內法措施防止回避稅收管轄權

規(guī)定居民移居前必須繳清所欠稅款;規(guī)定自然人只有到退休年齡才能移居國外;如本國居民移居避稅地,限制更多,以防止假移居。防止弱化資本

由稅務當局對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往來款性質加以審查;然后按法定比例核定弱化資本是否發(fā)生;凡屬于弱化資本,其支付給債權人的貸款利息將被視為股息扣予提稅。(債、資比例為美1、5:1;

韓、新3:1;德國4:1)(二)特別國內法措施防止回避稅收管轄權防止弱化資本55(三)反國際避稅的主要措施1、轉移定價稅制2、避稅港對策稅制3、防止稅收協(xié)定濫用(三)反國際避稅的主要措施1、轉移定價稅制56轉移定價稅制

由于轉移定價歪曲了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在不同國家境內的各個經(jīng)濟實體的真實盈虧狀況,使各個經(jīng)濟實體的稅負與實際盈利水平不符,因此各個國家為防止和矯正該結果的發(fā)生,對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的國際收入和費用依據(jù)某種標準重新分配,使本國能征得應得的稅收。

對轉移定價的調整方法,就是轉移定價稅制。轉移定價稅制由于轉移定價歪曲了跨國關聯(lián)企57對轉移定價的事后調整正常交易原則(獨立競爭、公平交易原則)

稅務機關將關聯(lián)企業(yè)之間的關系當作彼此獨立、相互競爭的無關聯(lián)企業(yè)之間的關系加以處理,重新調整其應得收入和應承擔費用。1935年美國開始確立,經(jīng)合組織和聯(lián)合國經(jīng)合理事會共同推薦,我國轉移定價稅制也適用該原則。(獨立交易原則)優(yōu)點:1、實現(xiàn)了關聯(lián)企業(yè)與獨立企業(yè)的稅收待遇平等。2、符合市場競爭規(guī)則和價值規(guī)律,易為關聯(lián)企業(yè)和稅務當局接受。3、能有效地審查判斷其交易定價是否正常合理。對轉移定價的事后調整正常交易原則(獨立競爭、公平交易原則)優(yōu)58對轉移定價的事前調整

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在開始內部交易前,向稅務當局提出申請,并報送必要的材料,稅務部門經(jīng)過認真審查,確定關聯(lián)企業(yè)間的交易價格,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應按此價格開展交易。

是一種新的轉讓定價稅務管理模式,將傳統(tǒng)轉讓定價審計變成了協(xié)議,并配合相應的管理制度,使稅收義務具有預測性和確定性,有利于增強跨國納稅人對其商業(yè)活動的合理預期,更好的保證交易安全.1991年美國開始加、日、德、西、韓、等國隨后。對轉移定價的事前調整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在開始內部交易前,向59(四)反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國際合作1、在稅收協(xié)定中加入防止跨國關聯(lián)企業(yè)運用轉讓定價進

行避稅的條款。2、規(guī)定締約國稅務當局的稅務情報交換義務。

(自動交換、主動交換、應特別請求交換)3、規(guī)定締約國雙方在稅收征收管理方面的相互合作。

(代為送達納稅通知書、對納稅人財產(chǎn)的代為管理)4、規(guī)定防止稅收協(xié)定被濫用的條款。(四)反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國際合作1、在稅收協(xié)定中加入防止60國際經(jīng)濟法第十四講

國際稅法(III)2012年6月4日寧遠樓205室國際經(jīng)濟法第十四講

國際稅法(III)2012年6月4日61國際重復征稅的影響微觀經(jīng)濟影響:跨國納稅人稅負過重

降低其競爭力

壓抑其跨國投資經(jīng)營的積極性宏觀經(jīng)濟影響:阻礙國際資金和技術的流動

不利于國際分工與合作

阻礙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社會影響:扭曲公平稅收原則

阻礙效率提高國際重復征稅的影響微觀經(jīng)濟影響:跨國納稅人稅負過重宏觀經(jīng)濟影62國際充分征稅的減除(alleviation&elimination)意義實現(xiàn)稅收公平原則減輕國際投資者的稅收負擔調整各國稅收分配關系,增強國際間經(jīng)濟技術合作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引進外資減除的概念減除的方式減除的方法國際充分征稅的減除(alleviation&elimin63(一)減除的概念

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的國家,通過優(yōu)先承認跨國納稅人向收入來源國繳納的稅收,借以減輕或消除對該納稅人的所得或財產(chǎn)的國際重復征稅。注意:優(yōu)先不等于獨占行使屬地稅收管轄權的國家并不能對非居民的一切所得都征稅優(yōu)先征稅并不能完全排斥屬人稅收管轄權的行使居住國能否征到稅,常取決于兩國稅率的差別

(一)減除的概念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稅收64(二)減除的方法低稅法、扣稅法、免稅法、抵免法低稅法(lowerrate,又稱減免法)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外的所得,單獨適用較低的稅率,以減輕或緩解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兩套稅率:1、正常稅率2、低稅率(二)減除的方法低稅法、扣稅法、免稅法、抵免法低稅法(low65扣稅法(又稱扣除法,taxdeduction)指居住國政府對居民納稅人國內外所得征稅時,允許該跨國納稅人將國外所得向收入來源國繳納的所得稅額,從應稅所得中扣除,就其余額適用相應的稅率進行征稅的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計算公式: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國外已納所得稅)×適用稅率扣稅法(又稱扣除法,taxdeduction)計算公式:66例:

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住國稅率30%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來源國稅率40%

居民實納外國稅100×40%=40萬居住國以扣稅法征稅:

征稅額=(100萬+100萬-40萬)×30%=48萬居住國正常征稅:

征稅額=(100萬+100萬)×30%=60萬例:居住國以扣稅法征稅:居住國正常征稅:67免稅法(豁免法,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放棄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外所得或財產(chǎn)的征稅權力,以免除對跨國納稅人的國際重復征稅。全額免稅法(full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對其居民來源于國內所得征稅時,不考慮該納稅人國外所得,僅就國內所得確定適用稅率的征稅方法。累進免稅法(progressiveexemption):

居住國政府對其居民來源于國內的所得征稅時,將該納稅人的國外所得考慮在內,適用稅率對國內所得征稅的方法。計算公式: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所得×適用稅率計算公式:

國內所得

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適用稅率×------

總所得免稅法(豁免法,exemption)全額免稅法(fulle68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住國累進稅率

100萬30%;200萬35%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來源國比例稅率40%

居民實納外國稅100×40%=40萬居住國以全額免稅法征稅:

征稅額=100萬×30%=30萬居住國以累進免稅法征稅:100萬

征稅額=200萬×35%×—————=35萬200萬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居住國累進稅率10069計算:某跨國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共計40萬美元,其中在居住國所得30萬美元,收入來源國所得為10萬美元。收入來源國實行30%的比例稅率。居住國實行20%~50%的累進稅率,30萬美元所得的適用稅率為35%,40萬美元的適用稅率為40%。問:

(1)如果居住國不采取任何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措施,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2)如果居住國采用全額免稅法,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3)如果居住國采用累進免稅法,該跨國納稅人國內外納稅的總稅負是多少?

計算:某跨國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共計40萬美元,其中在居住國所70

抵免法(taxcredit)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但允許該納稅人將國外所得已向來源國繳納的稅收,沖抵應向本國政府繳納稅款的減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抵免方式

自動抵免

協(xié)定抵免抵免方法

直接抵免法

間接抵免法全額抵免限額抵免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抵免法(taxcredit)居住71直接抵免法與間接抵免法直接抵免法:適用于同一跨國納稅人向收入來源國已繳納稅收的抵免。適用對象為:

跨國自然人

跨國分公司

予提稅間接抵免法:適用于跨國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等

非同一法律實體的稅收抵免。直接抵免法與間接抵免法直接抵免法:適用于同一跨國納稅人向收入72

全額抵免法

居住國政府在對本國居民納稅人的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但允許該納稅人將已向來源國政府繳納的稅收在應向本國政府繳納的稅額中全部扣除。例:居民境內所得100萬

稅率

30%

居民境外所得100萬

稅率

40%

居民實納外國稅40萬計算公式:

居住國征稅額=居民國內外總所得×適用稅率-實納外國稅居住國以全額抵免法征稅:

征稅額=200萬×30%-40萬=20萬全額抵免法例:居民境內所得100萬73

限額抵免法(普通抵免制)

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納稅人國內外所得匯總征稅時,允許該納稅人將其向外國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在一定限度內,從應向居住國政府繳納的稅額中扣除。計算公式:

居住國征稅額

=居民總所得×適用稅率-允許抵免額允許抵免額:由居住國稅法規(guī)定的允許納稅人抵免的向來源國已納稅款。抵免限額:對跨國納稅人在國外已納所得稅稅款進行抵免的限度。抵免限額的計算:

抵免限額=居民國外所得×居住國稅率限額抵免法(普通抵免制)居住國政府對本國居民74

允許抵免額與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1、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2、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3、來源國稅率<居住國稅率:

允許抵免額

=實納外國稅<抵免限額結論:

允許抵免額,是抵免限額與實納外國稅相比的較小者。允許抵免額與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1、來源國稅率75限額抵免法的計算1、計算抵免限額: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2、驗證實納外國稅:來源國所得×來源國稅率3、比較抵免限額和實納外國稅,取較小者確定允許抵免額4、計算居住國應征稅額:=居民總所得×居住國稅率-允許抵免額限額抵免法的計算1、計算抵免限額: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76

限額抵免的類型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

居民國外所得100萬

例一:居住國稅率=來源國稅率=3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30%=30萬3、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實納外國稅=30萬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30萬=30萬

實足抵免限額抵免的類型例:居民國內所得100萬77例二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2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20%=20萬3、允許抵免額=實納外國稅=20萬<抵免限額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20萬=40萬不足限額抵免例二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20%不足限額抵免78例三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40%1、抵免限額=100萬×30%=30萬2、實納外國稅=100萬×40%=40萬3、允許抵免額=抵免限額=30萬<實納外國稅

居住國征稅額=200萬×30%-30萬=30萬超限額抵免例三居住國稅率=30%<來源國稅率=40%超限額抵79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

居住國政府在對多國實行稅收抵免的情況下,允許跨國納稅人來源于多國的所得累加綜合,計算出統(tǒng)一的抵免限額所進行的抵免。

為允許超限額與不足限額之間進行軋抵的國家采用。計算公式:

綜合抵免限額=所有來自國外所得×居住國稅率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綜合限額法:計算公式:80分國限額法

居住國政府按跨國納稅人在不同來源國所得,逐一按居住國稅率計算各自的抵免限額所進行的抵免。

為不允許超限額與不足限額之間進行軋抵的國家采用。計算公式:

某國抵免限額=某一來源國所得×居住國稅率分國限額法居住國政府按跨國納稅人在不同來源國所得,逐一81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納稅的計算例:

企業(yè)

所得

所在國稅率

實納外國稅A國總公司1000萬

30%B國分公司500萬40%200萬C國分公司500萬20%100萬綜合限額法:1、綜合限額=(500萬+500萬)×30%=300萬2、實納外國稅=200萬+100萬=300萬3、允許抵免額=300萬居住國A國征稅=2000萬×30%-300萬=300萬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納稅的計算例:企業(yè)82分國限額法計算

分國現(xiàn)額法:1、分國限額:B國500萬×30%=150萬

C國500×30%=150萬2、實納外國稅:B國200萬C國100萬3、允許抵免額:B國150萬C國100萬

居住國A國征稅=2000萬×30%-150萬-100萬=350萬例:

企業(yè)

所得

所在國稅率

實納外國稅A國總公司1000萬

30%B國分公司500萬

40%200萬C國分公司500萬

20%100萬分國限額法計算分國現(xiàn)額法:例:企業(yè)所得83如前例,假設B國分公司贏利500萬,C國分公司虧損500萬(-500)綜合限額法:1、綜合限額=(500萬-500萬)×30%=02、實納外國稅=200萬+0=200萬3、允許抵免額=0居住國A國征稅=(1000+500-500)萬×30%-0=300萬分國限額法:1、分國限額:B國500×30%=150萬C國-500×30%=02、實納外國稅:B國200萬C國03、允許抵免額:B國150萬C國0居住國A國征稅=(1000+500-500)萬×30%-150-0=150萬如前例,假設B國分公司贏利500萬,C國分公司虧損500萬(84計算:甲國某跨國公司A來自境內所得1000萬元,另有來自乙國B分公司利潤100萬美元和丙國C分公司利潤200萬元。甲、乙、丙三國的公司所得稅分別是40%、50%和30%。A公司通過B分公司已繳乙國稅款50萬元,通過C分公司已繳丙國稅款60萬元。(1)如甲國實行分國限額抵免法,計算A公司應納居住國甲國的稅款;(2)如甲國實行綜合限額抵免法,計算A公司應納居住國甲國的稅款。計算:甲國某跨國公司A來自境內所得1000萬元,另有來自乙國85結論: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相比,各有所長。具體而言,當跨國納稅人:1、在高稅國、低稅國都有投資、都有盈利的情況下,綜合限額法對其有利。

分國法——實納外國稅不能全部抵免,不利;

綜合法——實納外國稅全部能夠抵免,有利。2、在國外分公司有盈利、也有虧損的情況下,分國限額法對其有利。

分國法——盈虧不能相抵,贏利分公司抵免限額不降,有利;

綜合法——分公司盈虧相抵,抵免限額降低,不利。3、在對外投資國均為高稅率國或均為低稅國時,綜合限額法沒有意義。

均為高稅率國——因均超限額而不可能軋抵;

均為低稅率國——因均不足限額而沒有必要軋抵。4、綜合看,分國限額法比較合理,符合實納外國稅的實際情況。結論:綜合限額法與分國限額法相比,各有所長。86(三)對幾種減除方法的評價

低稅法不能免除國際重復征稅,只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且減輕的程度要視居住國低稅率的情況。

扣稅法并不完全承認來源國稅收管轄權的優(yōu)先性,因而不能完全解決跨國納稅人的雙重稅負。

免稅法雖完全免除了跨國納稅人的國際重復征稅,但居住國為此放棄了稅收管轄權,讓收入來源國獨占征稅權,過分犧牲本國利益。

抵免法只是承認來源國稅收管轄權的優(yōu)先性,而不是獨占權。且居住國在本國稅法規(guī)定的限度內,對跨國納稅人已在來源國繳納稅收予以抵免,基本上免除了跨國納稅人的雙重稅負。較為常用。(三)對幾種減除方法的評價低稅法不能免除國際重87稅收饒讓(taxsparing)居住國政府對本國納稅人從國外投資所得由收入來源國優(yōu)惠減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稅,視同已繳納,同樣準許稅收抵免的一種特殊抵免措施。在抵免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特殊抵免制度,是稅收抵免制度的延伸和補充。其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國際重復征稅問題,而是為了使收入來源國利用外資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能夠收到實效。必須通過雙邊或多邊稅收協(xié)定的方式實現(xiàn)。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居住國)都同意承擔稅收饒讓抵免義務。我國在對外簽訂的多數(shù)稅收協(xié)定中,引入饒讓抵免條款,有單方面給予我國,也有雙方相互給予。至今美國未同意給予任何國家稅收饒讓抵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不向任何國家承諾此項義務,與其主張的“資本出口中性”原則有關。稅收饒讓(taxsparing)居住國政府對本國納稅人從國88

稅收饒讓抵免的適用范圍

1、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予提稅的減免。2、營業(yè)所得的減免稅。3、其他稅收優(yōu)惠減免。例:A國總公司境內所得100萬

稅率

30%(發(fā)達國家)B國分公司境外所得100萬

稅率

33%(發(fā)展中國家)B國對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收優(yōu)惠,免征所得稅A國采取限額抵免法征稅:A國征稅額=(100萬+100萬)×30%-0=60萬A國采用饒讓抵免法征稅:

A國征稅額=(100萬+100萬)×30%-33萬

=27萬稅收饒讓抵免的適用范圍1、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89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爭議

近年來,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作用和意義,發(fā)達國家在重新評價,并產(chǎn)生爭議。焦點問題在于:稅收饒讓是否違反稅收中性原則?是否違背稅收公平原則?是否為有效的政策工具?

發(fā)達國家及經(jīng)合組織在《對稅收饒讓的重新認識》中認為:

1、稅收饒讓是不適當?shù)脑l(fā)展中國家的措施。2、發(fā)展中國家的稅收優(yōu)惠扭曲國際經(jīng)濟,是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恰當手段。3、稅收饒讓對于促進投資積極效果有限,且有鼓勵投資者將利潤匯回本國的作用。4、稅收饒讓為逃避稅收提供了機會。5、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界限已經(jīng)不明顯。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爭議近年來,關于稅收饒讓抵免的作用90國際逃稅、避稅及其法律規(guī)制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反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國際逃稅、避稅及其法律規(guī)制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反國際逃稅與國際91一、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

(一)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二)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的區(qū)別(三)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概念(四)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產(chǎn)生的原因(五)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的后果(六)國際逃稅的主要方式(七)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八)國際避稅地一、國際逃稅與國際避稅(一)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92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逃稅(TaxEvasion):

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采用欺詐手段,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目的的行為。在我國也稱“偷稅”。避稅(TaxAvoidance):

納稅人利用稅法的漏洞或含糊、不足之處,通過精心安排經(jīng)營及財務活動,以減少本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節(jié)稅(TaxPlanning,TaxSaving):

也稱“稅收籌劃”、“稅收計劃”。當有一些稅收方案可供選擇時,投資人通過對投資、經(jīng)營、交易等行為的事先安排和策劃,以達到稅收負擔最低的經(jīng)濟行為。

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逃稅(TaxEvasion):避稅(Ta93逃稅、避稅與節(jié)稅的區(qū)別

從法律的角度:

逃稅違法;避稅、節(jié)稅合法。但是,避稅與節(jié)稅不同:

避稅:鉆稅法漏洞巧妙安排。

節(jié)稅:依照國家稅法和政府稅收政策意圖,在稅收義務確定之前,對投資、經(jīng)營、財務活動作出事先籌劃和安排,減輕稅負。從行為的內容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