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新聞自由觀課件_第1頁
中西方新聞自由觀課件_第2頁
中西方新聞自由觀課件_第3頁
中西方新聞自由觀課件_第4頁
中西方新聞自由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方新聞自由觀的比較小組成員:新聞自由這一概念是從近代政治經濟學和新聞學中衍生出來的。

西方的新聞自由

西方主流的新聞學學術界認為新聞自由的傳統(tǒng)理論基礎包括天賦人權理論、觀點市場理論及民主促進理論,較新的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則為第四權理論。在當下來看,西方“新聞自由”思想過去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理論武器,今天是西方新聞界對抗政府新聞管制的有效工具,同時也是新聞媒體和民主國家自我包裝,自我營銷的有效策略。西方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也是新聞自由的觀念能在整個社會中普遍接受。西方國家從總體上講,歷來有尊重新聞自由的傳統(tǒng),比較重視以法律的形式來處理涉及新聞自由的問題。在近20年中,尤其在冷戰(zhàn)之后,西方國家在倡導新聞自由同時已帶上明顯的政治目的,開始作為影響和干涉他國的一種手段。

1、信息發(fā)布的時效性及公開性

信息發(fā)布方面表現(xiàn)為信息發(fā)布的快速性和公開性。這一點西方記者向來比較注意。西方國家非??粗孛襟w的社會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同時媒體最關注的也是這種突發(fā)性、災害性的事件,只要發(fā)現(xiàn)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異常情況,媒體就會積極行動起來。他們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無所不能的西方記者甚至連捕風捉影的災難也要報道出來,哪管它僅僅只是傳說呢。像美國炭疽襲擊,最后就證明多是謠言或惡作劇。中國新聞界向來是以正面宣傳為主,像災難這樣的“負面報道”要遵從統(tǒng)一口徑,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開始報道,時效性明顯不強。中國新聞報道近年來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以5·12地震為例,新華社在地震發(fā)生18分鐘后就發(fā)布了第一條確認地震的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32分鐘后直播《關注四川地震特別節(jié)目》。36分鐘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中斷原有節(jié)目插播地震消息,推出特別直播《汶川緊急救援》,全面關注災情和救災工作。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媒體紛紛向災區(qū)最前線派出得力記者。從5月13日起,四川省政府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適時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快速、及時地向國內外發(fā)布抗震救災的最新情況。經由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不間斷的覆蓋報道,5·12汶川地震的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公開,成為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一個典范。。

2、報道內容的差異性

我國記者擅長波瀾壯闊的全景式素描,西方記者則注重事實和細節(jié)的仔細描摹。中國媒體一向認為“災難不是新聞,救災才是新聞”,對于災難的報道向來多停留在全黨全國救災的宏觀場面,突出黨和政府的領導,因為中國的媒體大多都是黨政喉舌,被黨和政府控制,所以每每報道災難性新聞時都以突出和宣傳黨和政府為主,以及全民面對災難無所畏懼的樂觀主義精神。而西方媒體有很多都是民辦企業(yè),所以在內容方面沒有那么多的局限性,更利于表達和內容上的自由。西方記者在寫作上善于從小切口入戲,通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展開對災區(qū)災情的報道。

2000年春夏,巴基斯坦南部遇到3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井水干涸,河流枯竭”,人們飲水困難,不少人和牲畜渴死。美聯(lián)社記者在報道當?shù)貫那榈囊黄娪嵵羞@樣寫道:“在巴基斯坦南部一個名叫巴西馬的小鎮(zhèn),農民布希羅因再也無錢買水買糧,一家人身陷絕境,夫婦二人萬般無奈,不得不把15歲的女兒扎胡拉從老遠的家鄉(xiāng)帶到集市上,等著有人把她買去當傭人或者是做新娘。趕集的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布希羅悲哀地說:?有什么辦法呢?沒有糧食沒有水,我們都快要死了。如果賣掉她就能救活家里其他20口人?!北M管最終扎胡拉逃脫了被賣的命運,但是作者通過描述受災地區(qū)再普通不過的一家人的故事,把旱災的嚴重性,救援的急迫性,以及災難給當?shù)厝嗽斐傻奈镔|和精神的雙重苦難已經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給讀者了。

中西方的新聞體裁基本一致。如消息、通訊、調查報告、深度報道等在中西方都是常用的文體,只是在體裁的具體劃分上,二者存在差異。中國的文體分類突出“細”字,西方則表現(xiàn)為寬泛、概略。中國的新聞寫作文體分類嚴密瑣細,如新聞報道、簡訊、動態(tài)新聞、綜合新聞、人物新聞、會議新聞、特寫、專訪、訪問記、側記、短評、專論、按語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新聞文體的分類,反映中國新聞文體觀念中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往重體裁形式的層層分化,成為一種形式型的分類,具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化程式。在西方新聞寫作中,形式不再是束縛內容的藩籬,記者可以在消息和專稿兩大類文體中,根據(jù)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文體。這樣以內容定形式的分類可以更好地挖掘新聞深度,擴大新聞容量,寫起來也有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胺Q西方新聞經典之作的《日本學投降》,和我們的寫作模式截不同,它是這樣寫的:“(紐約時報1945年9月2日電)今天上午9時零5分,日本外交部重光葵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終于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賭注出代價,失去了世界強國的地。重光葵步履滿姍,拖著木質假肢走到鋪著粗布的桌子旁,他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容易才坐下。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簽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當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頂端,登上“密蘇里”號甲板時,脫掉了他的高帽子?!庇浾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