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_第1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_第2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_第3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_第4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后習題答案+期末復習+重要的名詞解釋日期:20xx年X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期末復習內容一、概念題1、哲學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2、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3、物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句所復寫、攝影、反映。4、貨幣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5、真理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6、實踐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7、國家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8、階級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9、價值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10、規(guī)律規(guī)律就是事物內部諸種因素之間及其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11、運動運動就是一般的變化,是標志宇宙所有事物、現象和過程的變化的哲學范疇。12、量變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的不顯著變化,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xù)性。13、質變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tài)向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和連續(xù)性的中斷。14、聯系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15、不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16、辯證法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和變化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哲學學說,其核心是矛盾論。17、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18、辯證矛盾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本性及其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19、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20、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21、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人類借以向自然界謀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方面。22、資本積累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余價值的資本化。23、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并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24、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5、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26、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系。27、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fā)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28、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世界的本質是意識的哲學理論,就是唯心主義。29、社會存在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30、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yè)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3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32、認識的主體與客體認識主體是指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有感知和思維能力的從事著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人;識主體是指進入主體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范圍的客觀事物。3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二、簡答題1、怎樣理解事物聯系的客觀普遍性?

參考答案:聯系的客觀性指聯系具有不依賴于人的意志的屬性;聯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處在各種聯系之中,不與其他事物相聯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什么是哲學基本問題其基本內容是什么?參考答案:1、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其基本內容包括: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誰是誰的本原的本體論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認識論問題。3、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有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聯系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的對立。2、發(fā)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3、全面的觀點和片面的觀點的對立。4、矛盾的觀點和否認矛盾觀點的對立。4、簡述唯物主義三種歷史形態(tài)。參考答案:三種歷史形態(tài)分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5、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參考答案:1、機械性和絕對性。2、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3、不徹底性。6、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各是什么?

參考答案: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7、辯證的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參考答案:1、辯證的否定觀承認矛盾,認為引起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而形而上學的否定觀不承認矛盾,認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外部強加的;2、辯證的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一種“揚棄”的過程,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而形而上學否定觀認為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盤否定;3、辯證的否定觀認為否定的過程既體現了聯系的過程又體現了發(fā)展的過程,而形而上學否定觀割裂了事物聯系和發(fā)展的統一性,認為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8、簡析“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哲學原理。參考答案:對立統一規(guī)律是任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性質;矛盾的對立或斗爭性指矛盾雙方相互對立、對比、排斥、映照的性質。蟬噪與林靜、鳥鳴與山幽,體現了矛盾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襯托的關系。9、什么是實踐它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參考答案:1、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2、它的基本特點是:(1)客觀性,(2)能動性,(3)社會歷史性。它的基本形式是:(1)生產實踐,(2)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3)科學探索實踐。10、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關系怎樣?

參考答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在對象性活動中,主體和客體之間首先表現為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即實踐關系,并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即認識關系。此外,還有價值關系和審美關系。11、規(guī)律的客觀性及認識規(guī)律對生活和實踐的意義?

參考答案:1、規(guī)律的客觀性:規(guī)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2、意義: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12、怎樣理解意識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

參考答案:1、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fā)展。13、簡述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參考答案: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發(fā)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fā)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其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14、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答案: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15、簡述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參考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16、為什么說對立統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參考答案:1、對立統一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么會發(fā)展的問題;2、對立統一規(guī)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guī)律和范疇的“鑰匙”;3、對立統一規(guī)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17、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群眾觀點:把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作為黨的路線和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群眾路線: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8、簡述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辯證關系。參考答案:1、對立關系:規(guī)律是事物和現象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和能力;2、統一關系:一方面,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19、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參考答案: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具體表現為: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變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會意識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第四,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20、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參考答案:生產力要素: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此外還包括科學技術。21、為什么說生產方式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決定作用

參考答案:生產方式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為:第一,生產方式是人類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根本動力和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界的根本標志。第二,生產方式是人類和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第三,生產方式是形成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第四,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面貌。第五,生產方式是社會制度更替的決定力量。22、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主要內容。參考答案: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23、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區(qū)別表現在?

參考答案:真理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正確認識,主觀同客觀的一致;價值是在實踐基礎上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屬性即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客觀同主觀的一致。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真理側重于客體性、條件性、統一性原則,價值側重于主體性、目的性、多樣性原則。24、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參考答案:兩大根本缺陷:第一,它只看到了導致社會歷史運動的精神動因,把社會歷史活動當事人的目的、動機、意識等社會意識當成了歷史運動變化的決定力量,而沒有進一步考察在精神動因背后的社會物質根源。第二,它把歷史看成是由少數杰出人物創(chuàng)造的,無視或否認廣大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決定作用。25、什么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參考答案: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關系問題。26、什么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其實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其實質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發(fā)展服務的手段。27、簡述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參考答案:價值規(guī)律: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表現形式: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fā)波動。28、簡述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參考答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后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兩個決不會”,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9、簡述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參考答案:第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先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是由革命的客觀形勢和條件所決定的。第二,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先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并不違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30、簡述相對剩余價值與超額剩余價值的區(qū)別。參考答案:第一,相對剩余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時,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地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余價值。第二,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其源泉也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第三,個別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資本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中實現的。個別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結果使所有資本家獲得相對剩余價值。所以超額剩余價值是相對剩余價值的特殊形式。31、什么是人的價值它的實現途徑是什么參考答案:人的價值具有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方面,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外在體現。(1)社會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自我價值得到保證。(2)個人必須努力對社會盡責,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3)人的價值的實現的唯一途徑是參加社會實踐,對社會作出貢獻。32、簡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立的認識論路線。參考答案:唯物主義認識論路線:從物到感覺、思想;唯心主義認識論路線:從感覺、思想到物。33、為什么說壟斷沒有消除競爭?

參考答案: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第一,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第二,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第三,社會是復雜多樣的,任何壟斷組織都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社會都包下來。三、論述題1、如何理解“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參考答案:該觀點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系原理。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2、在對待馬克思主義上怎樣做到既反對教條主義又反對修正主義,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

參考答案:馬克思主義是被理論和實踐證明了的真理,而任何真理既是絕對真理,同時又是相對真理,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因此,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是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3、試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參考答案:1、二者關系:主要矛盾占主導地位,起著支配作用;次要矛盾居于從屬地位,起著次要作用;主要矛盾規(guī)定和制約著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又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2、方法論意義:做工作必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4、在實際工作中,為什么要“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并據此說明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對立統一關系。

參考答案: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聯結、不可分割的關系,要求人們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2、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對矛盾,二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爭性:一方面,斗爭性是絕對的,同一性是相對的;另一方面,二者之間的同一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具體的同一,二者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就沒有斗爭性。5、試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原理,并說明這一原理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指導意義。參考答案:1、二者關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共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個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矛盾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是指,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又受共性的制約,共性和個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2、指導意義:(1)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根據。(2)是當代中國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哲學依據。6、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說明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兩手抓"的重要意義。參考答案: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對立統一: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處于次要地位,但次要矛盾的解決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fā)展和解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立統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guī)定;矛盾的次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但它是事物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條件二者可以相互轉化。3、意義:初級階段,我們確立以經濟為中心,這樣就抓住了重點,便于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加速社會的發(fā)展。同時,物質文明建設過程中,我們也積極抓精神文明建設,這是統籌兼顧,在分清主流和分流的同時,又堅持全面的觀點。7、用辯證的否定觀闡明我們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科學態(tài)度。參考答案:1、辯證的否定觀: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huán)節(jié)。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2、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揚棄”。8、什么是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有什么現實指導意義參考答案:1、規(guī)律內容: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發(fā)展的方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取決于和服從于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2、意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9、結合認識辯證發(fā)展的過程談談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必要性。參考答案:1、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fā)展過程。2、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必要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紀總結了無產階級的斗爭經驗,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這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被無產階級掌握,指引他們自覺地進行斗爭,這是從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社會主義在不斷的實踐中,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個立足于再實踐基礎上的再認識過程。再認識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刻、更清醒地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把社會主義的實踐更切實地推向前進?!耙淮瓮瓿伞被蚪杩凇霸僬J識”否定社會主義的想法都是錯誤的。10、試用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的原理,說明應該怎樣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其他科學理論。參考答案:1、絕對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相對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第一,任何真理都是相對和絕對的統一,二者相互依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沒有脫離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反之亦然,它們同時存在于每一個具體的真理之中。第二,二者互相滲透、互相包含,相對真理中包含絕對真理的顆粒,而絕對真理又是由無數相對真理所構成的。第三,相對真理不斷向絕對真理轉化,真理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由相對走向絕對的過程。堅持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既要反對絕對主義,也要反對相對主義。2、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被理論和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作為真理,都是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因此,我們的態(tài)度是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11、為什么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參考答案: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就是資本剝削勞動、列強掠奪弱國的歷史,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是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的基礎;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進行殘酷的殖民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又一個重要方式。1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來自勞動二重性的矛盾,歸根結底來源于私人勞動和社會的矛盾?

參考答案:1、私人勞動是指勞動具有私人性質。社會矛盾是指勞動具有社會性質,是社會總勞動的組成部分。2、要解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也就是說私人勞動要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就必須通過商品交換。如果交換不成功,制造商品的的具體勞動就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抽象勞動就不能實現其價值,這就成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3、勞動二重性決定商品二因素,二者的矛盾又形成了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另外,如果生產者的私人勞動的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讓生產者在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甚至破產。這顯然又形成了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由此可見,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的矛盾都根源與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13、利潤為什么會成為剩余價值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

參考答案: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后,剩余價值是如何產生的便模糊不清了。它的來源變得神秘化了,似乎是由資本自行生出來的。利潤成了剩余價值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這不是根源于人們的錯覺,而是由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1)由于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采取了生產成本的形態(tài),使可變資本的特殊作用,即作為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價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全部資本的產物。(2)由于勞動力的價值采取了工資形式。在工資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勞動似乎都得到了報酬。這樣,同余價值也就不再被認為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而被看作是由資本產生的,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從而使得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變得模糊不清了。(3)利潤這個剩余價值的虛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同時,它又反過來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14、如何理解“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參考答案:1、從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中理解資本的本質。資本循環(huán),是指產業(yè)資本從某種職能形式出發(fā),順次地經過三個階段,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執(zhí)行三種職能,實現了價值增殖,并回到原來出發(fā)點的全部運動過程。2、通過對資本循環(huán)的分析,深化了對資本本質的認識。資本本質具有兩個特征:第一,資本作為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是一種階級關系,體現著資本家剝削工人特定的階級關系。第二,資本還是一種運動,是以價值為主體的運動。資本只有在不斷地運動中,才能不斷地增殖。所以,資本只能理解為一種不停的運動,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15、壟斷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說壟斷并沒有消除競爭

參考答案:1、壟斷的產生的原因:第一,當生產集中發(fā)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yè)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額利潤。第二,企業(yè)規(guī)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第三,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yè)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2、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這是因為:第一,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第二,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第三,社會生產是復雜多樣的,任何壟斷組織都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社會生產都包下來。16、舉例說明掌握適度原則的重要意義。參考答案: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質的數量限度(或范圈、幅度),它體現著質和量的對立統一。事物的度的兩端的界限叫關節(jié)點或臨界點。關節(jié)點是一定質的事物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事物不會發(fā)生質變,量變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就發(fā)生質變。2、掌握事物的度對于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只有認識了事物的度,才能準確把握事物的質。當人們的認識還停留在質的階段時,對事物的認識還是模糊的、籠統的。由質進到量,對事物的認識就較清晰一些。只有把握了度,才能對事物有清晰準確的認識。其次,只有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高指導實踐活動的正確準則,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當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對穩(wěn)定性時,人的自覺活動要設法使其量變不超出度的范圍。人們通常說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適可而止”、“過猶不及”,都是要求在實踐中堅持適度原則。17、你認為“世界統一于存在”對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不對,這是折衷主義二元論觀點。存在可以是物質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如果是物質存在,是唯物的;如果是精神存在,該觀點則是唯心的。18、怎樣理解對事物認識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1、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fā)展的總過程。2、“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作為認識發(fā)展的總過程,是不斷反復無限發(fā)展的過程。造成認識過程反復性和無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從人們具體的認識過程看,當某一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等,經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對于認識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運動還沒有完成,并且也永遠不會完成。19、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意義。參考答案:1、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聯系具有客觀普遍性,即聯系是客觀事物存在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且事物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系。2、方法論意義:普遍聯系的原理是科學發(fā)展觀中的重要觀點“協調發(fā)展”的哲學基礎。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正確地處理和協調經濟規(guī)律、社會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的關系。當前實踐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正是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具體體現。20、時勢造英雄。參考答案:這句話是對的,體現了唯物主義歷史觀。一方面,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造就的。英雄人物是適應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人民群眾斗爭的需要并在群眾斗爭中產生和成長起來的。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現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每一時代都會造就出那個時代的英雄,即使沒有英雄也會創(chuàng)造出一批英雄出來。21、歷史是英雄與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參考答案:這句話不對。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英雄中的絕大多數,來自于人民群眾。22、英雄造時勢。參考答案:這句話不全面。一方面,英雄人物會對歷史事件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發(fā)揮作用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fā)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要受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和廣大人民群眾意愿的制約。23、杰出人物的出現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杰出人物的出現體現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1、杰出人物的產生和社會作用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的因素,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經濟基礎是物質性的,決定性的方面。因此,屬于歷史必然性的因素。杰出人物是適應時代的需要,即歷史必然性而產生的,即“時勢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能夠產生及其作用都是歷史必然性的產物。2、具體的杰出人物的出現也取決于偶然因素。具體的杰出人物的出現及其作用則取決于個人所處的具體歷史環(huán)境、主觀條件、機遇。24、為什么說平均利潤更加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參考答案:剩余價值就是雇傭勞動者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新價值。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資本家并不是把剩余價值看作可變資本的產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墊付資本的產物或增加額,剩余價值便取得了利潤的形態(tài)。當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時,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關系便被掩蓋了。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使利潤趨于平均化。在利潤率平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社會的平均利潤率。按照平均利潤率來計算和獲得的利潤,叫做平均利潤。25、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需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促進經濟發(fā)展。同時,我國自然資源十分有限,環(huán)境污染較嚴重。我們面臨發(fā)展經濟和保護環(huán)境的雙重任務,面臨開發(fā)資源和保護資源的矛盾,請結合這一實際,并根據你對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的理解,談談在利用科學技術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答:1、科學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標志,對于推動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F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但科

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以造福于人類,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消極后果。其中不良影響之一就是在發(fā)

展現代工業(yè)的過程中,違反自然規(guī)律,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等,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3、對此,我們要用科學的自然觀和發(fā)展觀指導

人們,樹立全球觀念、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和危機意識,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狹隘視野和急功近利的行為,正確對待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合理利用自然資

源,合理控制各種生產活動與消費活動,直至變革不適合自然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社會形式。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人類擺脫困境創(chuàng)造新的物質手段。26、馬克思認為,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皠?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請用相關理論對之進行評析。參考答案: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1、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實踐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生產關系是一種物質關系,它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最主要的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對基本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而其中生產力的發(fā)展又具有最為根本的意義。這是因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從根本上關系到作為人類社會的存在前提的物質生活問題,“物質生活”的問題最終只能通過“物質生產”來解決。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2、綜上所述,本句話正確27、馬克思認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頁)這段話蘊涵了哪些唯物史觀道理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實,能夠引發(fā)我們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些怎樣的思考和認識

參考答案: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這兩對矛盾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的總和)決定上層建筑。因而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發(fā)展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也必然相應地發(fā)生變化。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2、火藥、指南針與印刷術作為先進的生產工具,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方向,它在社會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標志著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因而必將引發(fā)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一連串的變化。3、封建時代的后期,資產階級作為新興階級,代表著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fā)展方向。資產階級運用指南針、火藥與印刷術擊敗落后封建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支配的歷史必然。4、火藥、指南針與印刷術的發(fā)明,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我們在歷史上曾長時間地領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長期的封建統治與外國侵略,才落后了?,F在,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已經取得了民族獨立,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適合生產力發(fā)展要求,所以我們以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會。只要我們繼續(x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改革經濟基礎中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上層建筑中不適合經濟基礎的方面,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8、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唯物辯證法的理解。 參考答案:1、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學說,是辯證法思想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唯物辯證法認為辯證規(guī)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guī)律,而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它包括三個基本規(guī)律(對立統一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和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其中,對立統一規(guī)律為核心。3、唯物辯證法既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29、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性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fā)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F代工業(yè)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毋庸爭辯的事實。結合馬克思的論述,談談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和價值評價的含義?

參考答案: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滿足于人們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題的需要的意義。哲學上的價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對各種特殊的價值現象的本質概括。價值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價值就有客觀性。第二,價值具有主體性。第三,價值具有社會歷史性。第四,價值具有多維性。"價值評價"是一種關于價值現象的認識活動,主要特點如下:第一,評價是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第二,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又直接關系,是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的。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評價并不是一種主觀隨意性的認識活動,而是具有客觀性的認識活動。價值不是一種主觀隨意性的認識活動,而是具有客觀性的認識活動。只有正確反映了價值關系的評價才是正確的評價。其價值評價的結果只有與人民,人類整體的利益或要求相一致,才是正確的價值評價。30、螞蟻具有和我們不同的眼睛,它們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光線。但是,在認識我們所看不見的這些光線方面,我們的成就比螞蟻大得多。我們能夠證明螞蟻看得見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而且這種證明只是以我們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覺為基礎,這就說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構造并不是人的認識的絕對界限(參見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頁)。結合以上事實說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參考答案:1、任何動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觸外部世界,而人類卻可以通過實踐了解并根據自身的需要去能動地改造世界。2、螞蟻能看見人類所看不見的光線,這是螞蟻所具有的本能。從人類的本能來看,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雖然有限,甚至連螞蟻也不如;但人類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本來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測儀、高能加速器、顯微鏡等科學儀器,大大地拓展人類的視野,看到人的視力所看不到的極遠或極其微小的東西。3、以上事實證明了人眼的特殊構造不是人的認識的絕對界限,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其主要來源不是人類的自然本能,而是人類的實踐。31、有人認為,在信息社會里,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應當用知識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試用所學原理對該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1、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價值的實現有賴于人類對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發(fā)展水平。人類所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的每一種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類需要的某種價值。但價值具有主體性,對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意義。2、人類的一切新發(fā)現或新創(chuàng)造,都標志著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擴大,從這些發(fā)現和進步可資人類利用的價值來看,就成了人類智慧的化身;當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價值脫離了真理的制約,成為人類不同個體或社會集團之間爭奪的對象或進行各種斗爭的武器時,就會加劇人類社會的諸多矛盾與沖突,對整個人類造成傷害,又似乎使人類變得更加愚蠢起來。3、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成功的實踐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當人所追求的價值與真理標準相統一時,由此產生的新發(fā)現或新事物就會成為人類社會進步“智慧生命”的力量;當人所追求的價值與真理標準相違背時,人的生命就會成為阻礙社會歷史前進的“愚鈍的物質力量”。因此,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新事物價值的追求與評價,以堅持真理標準為前提,在實現真理價值的前提下實現人生的價值。32、考茨基認為:在俄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做法,就像“一個孕婦,她瘋狂萬分地猛跳,為了把她無法忍受的懷孕期縮短并引起早產。”“這樣生下來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霸绠a論”的內容和論證方式雖然沒有什么變化,但在不同時期對人們的影響卻不一樣。20世紀末,由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早產論”似乎得到了某種“驗證”,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亂。你認為應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早產論”

參考答案: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先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因為:1、中國、俄國等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是相對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不是非洲式的落后。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出現了無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政黨,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具備了發(fā)動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2、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機器比較強大,加之統治階級利用讓步、福利政策、將社會矛盾轉嫁到落后國家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影響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發(fā)生。落后國家人民受國內外資本家雙重剝削和壓迫,革命要求更迫切;加之統治階級力量相對薄弱,客觀上有利于社會主義革命發(fā)生與勝利。3、生產力是發(fā)動革命的根本條件,但不是直接條件。4、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突破,在歷史上具有普遍性。所以,考茨基將相對落后國家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看作“畸形早產兒”的觀點,是錯誤的。33、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既是黃金發(fā)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處理得好,就能順利發(fā)展;處理不好,將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我國已進入這一時期,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這一問題加以分析,談談你的體會。參考答案:(一)對立統一規(guī)律是任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存在著兩對社會矛盾,一是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二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解決得好,就能促進經濟社會的良性發(fā)展;解決得不好,就會極大地影響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努力克服生產關系中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上層建筑中不適合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部分,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不斷加大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二)人均G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