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羧酸衍生物ppt (恢復)_第1頁
第11章羧酸衍生物ppt (恢復)_第2頁
第11章羧酸衍生物ppt (恢復)_第3頁
第11章羧酸衍生物ppt (恢復)_第4頁
第11章羧酸衍生物ppt (恢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章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L=-X(-Cl、-Br)酰鹵-OCOR(-OCOAr)酸酐-OR(-OAr)酯-NH2、-NHR、-NR2酰胺酰基化合物規(guī)則:?;Q+鹵素名稱例如:乙酰氯苯甲酰溴(一)酰鹵的命名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二)酸酐的命名規(guī)則:混酐簡單羧酸名稱+復雜羧酸名稱+酐單酐羧酸名稱+酐例如:乙酸酐(乙酐)乙丙酸酐2-甲基丁二酸酐鄰苯二甲酸酐(三)酯的命名規(guī)則:羧酸名稱+醇名稱+酯,通常醇字省略。例如:乙酸乙酯乙酸芐酯γ-丁內酯乙二酸氫乙酯乙二酸甲乙酯(四)酰胺的命名規(guī)則:*?;Q+胺(或某胺)*內酰胺用希臘字母標明原氨基的位置,在酰字前加“內”字*若N上連有取代基,在取代基名前加“N”,表示取代基連在氮原子上。苯甲酰胺N-甲基乙酰胺N-甲基-N-乙基乙酰胺α

βγδδ–己內酰胺命名下列化合物環(huán)己基甲酰溴苯乙酸苯酯N-乙基-N-苯基苯甲酰胺二、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挠H核取代反應(一)羧酸衍生物與親核試劑的反應?;噭;磻H核試劑※影響因素:①親核加成②消除吸電子基團有利空間位阻小有利L-的離去性,堿性越弱越易離去Cl->RCOO->RO->NH2-酰鹵>酸酐>酯>酰胺

活性順序:※中間體:四面體氧負離子1.水解反應活性依次下降酯的水解與酯化反應類似①酯的酸性水解

伯、仲醇的酯叔醇的酯②酯的堿性水解

問題完成反應式答案:問題:

排列下列物質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活性順序。

答案:(3)>(4)>(1)>(2)>(5)2.醇解反應活性依次下降酯交換反應例如:

OCCH3CH3OC+CH3OHNaOCH3OHCH3OCO+CH3COOCH3OO3.氨解反應活性依次下降酰胺交換反應酸酐和酰鹵的氨解也是氨(或胺)的酰化反應酰化反應的意義①藥物改性撲熱息痛②保護氨基×pKa=6.35(二)乙酰乙酸乙酯機理:1.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Claisen縮合交叉Claisen縮合酯酮縮合酮提供碳負離子,酯提供羰基,縮合生成1,3-二酮問題:給出利用Claisen縮合合成下列化合物所需要的酯:與HCN、飽和NaHSO3

、羰基試劑反應碘仿反應使溴水褪色與FeCl3作用,顯紫紅色與Na作用,放出H2烯醇的典型反應甲基酮的典型反應※酮式(20%)烯醇式(80%)實驗事實:2.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質1.酮式結構中,當亞甲基上連有兩個吸電子基團,使其上的氫原子有一定的酸性;2.形成的烯醇式結構中,共軛體系有所延伸,使體系內能降低,穩(wěn)定性增加;3.烯醇式結構可形成分子內氫鍵,構成六元環(huán),增強烯醇式的穩(wěn)定性。詳見教材285頁的表11-3烯醇式結構穩(wěn)定的因素:兩種分解方式:酮式分解酸式分解3.乙酰乙酸乙酯的分解尿素1.弱堿性2.水解3.與亞硝酸的反應縮二脲(雙縮脲)

縮二脲的堿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即呈現(xiàn)紫色或紫紅色

——縮二脲反應兩個以上多肽、蛋白質※4.縮二脲的生成和縮二脲反應丙二酰脲巴比妥類藥物pKa=3.98巴比妥酸5.丙二酰尿的生成和巴比妥類藥物氨解產物廣泛存在于動植物體內的一大類有機化合物。11.6脂類結構和化學組成差異大,無確切定義。物理性質的共同點:不溶水易溶非極性有機溶劑。油脂磷脂**一、脂肪酸1、俗名:月桂酸硬脂酸2、系統(tǒng)命名脂肪酸命名與一元羧酸基本相同不同:編碼體系有三種;有簡寫符號?!骶幋a體系ω編碼體系987654321123456789(一)脂肪酸的命名系統(tǒng)命名:十八碳酸簡寫符號:18:0△編碼系統(tǒng)名:△9—十六碳烯酸簡寫:16:1△9

ω編碼系統(tǒng)名:ω7—十六碳烯酸簡寫符號:16:1ω7

簡寫符號原則:編碼符號主鏈名稱Db—C雙鍵位次A:B

ωCA:B△C碳數雙鍵位次雙鍵數

母體脂肪酸名稱

母體脂肪酸名稱ω―7棕櫚油酸ω―6亞油酸ω―9油酸ω―3α-亞麻酸

同一ω族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均能以本族的母體脂肪酸為原料在體內衍生,而不同族的脂肪酸不能在體內相互轉化。⑵不飽和脂肪酸按ω體系分類ω―6和ω―3族的母體化合物在人體內不能自身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得;花生四烯酸人體自身能合成,但含量少,還需食物中獲得,故稱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飽和脂酸酸不飽和脂肪酸(二)脂肪酸的分類

⑴按碳鏈結構分類表1.脂類中重要的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月桂酸12:0棕櫚酸(軟脂酸)16:0硬脂酸18:0不飽和脂肪酸油酸18:1ω9亞油酸18:2ω6,9α-亞麻酸18:3ω3,6,9γ-亞麻酸18:3ω6,9,12花生四烯20:4ω6,9,12,15EPA20:5ω3,6,9,12,15DHA22:5ω3,6,9,12,15,18脂肪酸命名結構示意圖特點:1.多偶數,無支鏈

2.多順式,非共軛,亞甲基間隔疏水基脂?;?*(三)脂類中脂肪酸的結構特點1、碳鏈:

多偶數,無支鏈。一般含14~20個碳原子。2、雙鍵的位置和構型:

多順式,非共軛,亞甲基間隔。3、熔點:

不飽和低于飽和,多烯低于單烯。4、分布

:最普遍的是軟脂酸和硬脂酸,不飽和脂肪酸是油酸。高等植物中,不飽和含量高于飽和。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統(tǒng)稱,三酰甘油。在常溫下: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的油脂---脂肪液態(tài)的油脂---油組成:三個高級脂肪酸,一個甘油結構特點:酯鍵類型:若三個脂肪酸相同---單三酰甘油不同---混三酰甘油(一)三酰甘油的組成、結構和命名二、油脂單三酰甘油混三酰甘油1、三脂酰甘油的結構通式構型問題L-構型命名總原則:“三某脂酰甘油”或“甘油三某脂酸酯”2、三酰甘油的命名三硬脂酰甘油(甘油三硬脂酸酯)單甘油酯的命名α-硬脂酰-β-棕櫚酰-α'-油酰甘油(甘油-α-硬脂酸-β-棕櫚酸-α'-油酸酯)混甘油酯的命名123αβα’(二)油脂的物理性質油脂一般無色、無味、無臭。天然油脂常因含維生素和色素而有顏色。熔點低,常溫下含飽和脂肪酸較多者呈固態(tài),稱為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多者呈液態(tài),稱為油。天然油脂常因是混合物而無固定熔、沸點。油脂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極性有機溶劑。實踐中常利用其脂溶性的特點用乙醚、石油醚、氯仿、苯等有機溶劑提取動植物中的天然油脂。(三)油脂的化學性質皂化值越大、油脂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是衡量油脂質量的一個指標油脂在堿性溶液中水解稱皂化。1g油脂完全皂化所需KOH的毫克數稱為皂化值1、水解和皂化反應2、加成反應加氫:

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油→脂肪加碘:試劑—氯化碘或溴化碘/冰醋酸碘值: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數。碘值的意義:碘值越大,不飽和程度越大。用于衡量油脂質量的有一個指標。3、酸敗與脂肪酸β的氧化油脂在空氣中久放會發(fā)生變質,產生難聞氣味的現(xiàn)象稱為酸敗。酸值:中和1g油脂中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稱為油脂的酸值。酸值意義:酸值越大說明油脂酸敗程度越大。通常油脂酸值大于6.0則不易食用皂化值、碘值和酸值是評價油脂的重要化學指標。我國藥典對此有嚴格規(guī)定。三、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甘油鞘氨醇—O-脂肪酸—O-脂肪酸—O-磷酸-O-X—OH—NH-脂肪酸—O-磷酸-O-X(一)、甘油磷脂甘油磷脂是磷脂酸的衍生物。甘油磷脂廣泛存在于:動物的肝臟、腦和神經細胞,植物種子。1、磷脂酸2個脂肪酸、1個磷酸、甘油自然界的磷脂酸都為R型。*甘油-1-硬脂酸-2-油酸-3-磷酸酯2、甘油磷脂的組成和結構通式膽堿膽胺α-卵磷脂(sn-3-磷脂酰膽堿)卵磷脂α-腦磷脂(sn-3-磷脂酰乙醇胺)腦磷脂3、甘油磷脂的結構特點磷脂的特點磷脂分子中含有親水性的磷酸酯基和親脂性的脂肪酸鏈,是優(yōu)良的兩親性分子。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能夠形成雙層脂膜結構或微團結構。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雙層脂膜。磷脂的這種性質,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雙層脂膜)的特性。雙分子脂質層結構(二)鞘磷脂神經酰胺鞘氨醇鞘磷脂1、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細胞膜:是圍在細胞質表面的一層薄膜,又稱為脂膜。*化學成分:脂類(磷脂、膽固醇和糖脂)、蛋白質、糖類、水和金屬離子等。*結合方式:膜上的脂類和蛋白質以非共價鍵連接,糖類以共價鍵同脂類、蛋白質連接。*膜的作用:1.隔開細胞的內外物質和形成界面2.使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有不斷的物質、能量與信息的交流。*主要功能:是離子轉運、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

二、磷脂與細胞膜2、生物膜的流動性生物膜的流動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得到證明(1)L.D.Frye和MichaelA進行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右圖)。他們將小鼠細胞和人的細胞融合形成一個異核體(雜化細胞)該實驗證明了某些內在膜蛋白可以在生物膜內側向擴散。這也是流動鑲嵌模型的最有力證據之一。(2)膜脂的流動性脂雙層中的脂處于恒定的運動中,可賦予脂雙層許多流體的特性。側向擴散,即在雙層中的每層平面內的脂運動是非??斓模ㄓ覉D)。橫向擴散(也稱之翻轉),即雙層中的某一層內的脂過渡到另一層是非常慢的,大約比同一層內的任何兩個脂的交換慢109倍,因為實現(xiàn)這一過程需要很大的激活能。細胞膜的功能與細胞膜的流動性密切相關,而其流動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1)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鏈的不飽和程度是影響的重要因素;2)與卵磷脂和鞘磷脂在膜中含量的比例有關;3)與膽固醇有關;4)隨環(huán)境的溫度而波動。本章小結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等酰基上親核取代反應.反應機理經歷親核加成-消除過程。其親核取代反應活性順序是:酰鹵>酸酐>酯>酰胺。3.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質表現(xiàn)為能發(fā)生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