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質復習過程_第1頁
法律本質復習過程_第2頁
法律本質復習過程_第3頁
法律本質復習過程_第4頁
法律本質復習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本質第一節(jié)法律的本質屬性本質——英文“本質”一詞拼寫為essence,源自拉丁詞esse(是),“一個事物是其所是”即本質。馬克思也將事物的本質是其內在的、深層的、必然的規(guī)定性,是此物區(qū)別于彼物的質的規(guī)定性。

——本體論是本質主義的學說,旨在追求和建立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而是確定性的知識體系。在本質主義看來,偶然屬性的改變或喪失不會影響到某類事物存在的同一性,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脫離其內在的本質性規(guī)定而存在,一旦去掉其中一種本質性規(guī)定,此一事物就不再是其自身因而也就不存在了?!举|主義受到后現(xiàn)代的猛烈攻擊本質屬性任何事物都有許多屬性或特征。那種體現(xiàn)事物內部的穩(wěn)定的、深層的聯(lián)系的屬性被稱為本質屬性。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的劃分是具有相對性的。

一、法律的意志性與規(guī)律性

現(xiàn)代法律是指實際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律,是人們自由意志活動的產物,它貫徹、反映、體現(xiàn)的是人們現(xiàn)實的愿望、需求、主張和見解。如何對極其復雜的各種現(xiàn)實利益關系進行分配、調整和確立,取決于立法者正當而有效的意志之存在。法律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主觀需求與客觀條件,這就需要有自由理性的判斷,也就必然反映出立法者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理解和抉擇。所有這些都說明法律具有意志性.

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是要協(xié)調好立法的直接參與者之間的不同意愿與主張,不能獨斷專行;二是直接掌握立法權的人要合理地反映出他們所代表的人群的利益和意志,不能喪失民意;三是立法者要處理好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和意愿與特殊階層與人群的特殊利益和意愿之間的關系,不能只肯定一個方面而完全否定另一個方面。法律既具有意志性,又具有規(guī)律性。法律的意志性決不意味著任意或任性,自由意志本身是自律的、理性的?!傲⒎ㄕ邞摪炎约嚎醋饕粋€自然科學家。他不是在創(chuàng)造法律,不是在發(fā)明法律,而僅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識的實在法把精神關系的內在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來代替事情的本質,那么人們就應該責備他極端任性”兩種錯誤認識和傾向:一是庸俗的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它們否認或忽視人的理性認識能力,一切憑自己的“經驗”辦事,或一切憑自己的“需要”辦事,不尊重法律的客觀規(guī)律性。二是唯意志論,它否認或忽視法律的客觀規(guī)律性,夸大法律的意志性和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這兩種理論傾向都不利于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法律的本質屬性。二、法律的利益性和正義性

現(xiàn)代法律是以權利與義務的形式來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并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方式。構成為權利與義務的基礎性要素無疑是利益問題。

利益是法理學討論的核心范疇之一20世紀初德國的社會學法學的一個分支即以研究“利益”著名,被稱為利益法學。其核心代表是赫克,耶林有時也被歸入這一派。赫克(PhilippHeck,1885-1943)赫克認為通常所說的利益不僅指私人利益,也指群體、社會團體、公眾甚至人類的利益。利益是法律的產生之源。法律命令源于各種利益的沖擊,利益以及對利益的衡量是制定法律規(guī)則時的基本要求。龐德對利益的系統(tǒng)分類:(一)個人利益:直接包含在個人生活中并以這種生活的名義而提出的各種要求、需要或愿望。1.人格利益;涉及個人身體與精神方面,如健康、免受強制與欺騙、信仰、名譽等2.家庭關系利益:夫妻關系免于被社會或他人的侵害;夫妻相互主張的利益;父母子女關系的利益3.物質利益:個人基于經濟地位提出的主張或要求,包括對狹義財產的主張、契約自由、對約定利益的主張等(二)公共利益:在政治性組織的社會生活中并以該組織的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和愿望1.國家作為法人的利益國家的人格利益、國家的物質利益2.國家作為社會利益的保衛(wèi)者而擁有的利益此種利益與社會利益有許多重合(三)社會利益:文明社會生活中,以各種社會生活的名義提出的主張、要求和愿望1.一般安全的社會利益:交易安全、所有權安全等2.社會制度安全的利益;家庭制度、宗教制度等3.一般的社會道德的利益:禁止色情書刊4.保護社會資源的利益:自然資源與訓練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人5.一般進步的社會利益:經濟進步、文化進步等6.個人生活的社會利益:個人的機會、生活條件等法律對錯綜復雜的利益進行調節(jié)和配置必須有一定的標準——正義正義概念包括平等、公平、公正、公道、正直、合理、善良、人道、寬容等諸多內容。它在本質上是一個倫理性概念,存在于各種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和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等各種制度之中。第一,利益性與正義性貫穿在法律的各個方面及其始終,是法律的目的與意義最集中的表現(xiàn)。

第二,利益與正義是人類兩個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需求,法律必須兼顧二者。

第三,法律要運用以正義為核心的一整套價值準則去分配人們需要的各種利益,調節(jié)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以滿足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利益為根本立足點。第四,在不同領域或不同具體條件下,法律對利益與正義二者的強調應有所側重。三、法律的社會性與階級性第一類是調整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關系的規(guī)范;第二類是調整統(tǒng)治階級內部關系的規(guī)范;

第三類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保障人們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規(guī)范;第四類是法律化了的各種技術規(guī)范。所謂法律的階級性,主要是由前兩類法律規(guī)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的。這些法律規(guī)范的存在,是以階級分野和矛盾的存在為前提,其作用就是調整和協(xié)調各階級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主張,在階級對抗的社會里,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是階級統(tǒng)治或階級斗爭的工具,其主要所指就是由這兩類法律規(guī)范所構成的法律。

所謂法律的社會性,是管理社會生產、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自由和權利所必需的,其存在與整個人類社會的存在共始終,它們體現(xiàn)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和意志。正確闡明法律的階級性與社會性,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法的階級性問題?第二節(jié)法律存在的基礎對法律存在的基礎之探究是為了回答“法律存在的根據是什么”的問題?;仡櫡▽W史,法學家們主要是從倫理道德和社會現(xiàn)實兩個角度探索法律存在的基礎。且都與法律本質的探討具有內在的邏輯相關性。一、法律存在的人性基礎從古希臘的本質主義開始,在哲學傳統(tǒng)中人們普遍認為有一種人類的本質,它由一個或更多的性質組成,它們決定了什么是人以及是什么將人與其他動物區(qū)別開來。什么是人性?德國法哲學家科殷所指出,人的出生與成長、兒童受保護的需要、男女兩性的自然區(qū)分,人的本能欲望和激情,其精神生活的組織和內容,等等,所有這一切對于法律來說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意義。倘若人沒有能力去擁有財產、獨立自主地對生存作預先準備和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像財產所有制這樣一種法律制度或許就是不可想像的了;倘若沒有榮譽感,恐怕就不會有名譽保護的法律需要;倘若沒有個人的、精神的創(chuàng)造,恐怕就不會有版權法和專利法的出現(xiàn)??傊诵缘?、人格的心理學的事實構成具有一種決定性的、法學的重要意義。而人爭取形成共同體和合作的愿望對于法律的建構同樣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人正是在社會生活中實現(xiàn)著活躍在他身上的、種種不同的傾向,包括簡單的欲望和本能、渴望得到食物和住所、追求權力和影響、榮譽和自由的充滿活力的愿望、尋找真理、美、神圣的高級精神的目標,所有這些傾向共同塑造著人的形象和生活。法律這種“事物的本質”就是建立在人的本性及其生存的世界的本質之上的二、法律存在的道德基礎

1.法律存在的道德基礎所指涉的是法律的正義性和對人性尊嚴的尊重與保護。

2.“共同體生活是有秩序的”規(guī)定了法律的職責,而正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本身就是人們對存在于各種事物里的秩序的認識和揭示

3.正義的法律也必定是對人性尊嚴予以尊重與保護的法律。

三、法律存在的社會基礎所謂社會基礎則是指法律存在的客觀依據。事實上,法律絕非人們的任意創(chuàng)造,而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的必然結果。任何形態(tài)的社會,要想能正常存在而不至于被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所毀滅;要想能正常發(fā)展而不至于被社會生產與生活的無序狀態(tài)所困擾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就需要有有效的社會調控機制的存在。社會調控機制主要有兩類:即社會組織和社會規(guī)范。

人類社會之所以需要法律,主要在于解決矛盾和沖突。主要的社會矛盾為:一是社會秩序與人的思想與行為自由的矛盾。如果沒有一種共同規(guī)則來加以調控,社會必將處于無序狀態(tài),而人們的自由也無從實現(xiàn)。二是權威與服從的矛盾。如果沒有一種共同規(guī)則來確立界限,國家組織就不能有效運行,而個人的權利也得不到切實的保障。三是人與人之間(包括個人與群體以及個人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