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 論文_第1頁
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 論文_第2頁
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 論文_第3頁
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 論文_第4頁
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摘要: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順利轉變角色,適應小學教育模式,是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幼兒教師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好的幼小銜接,不僅能夠讓幼兒適應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我國的幼小銜接現(xiàn)狀卻不如人意。本文從學前教育角度,指出目前我國兒童幼小銜接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學前教育階段學校有效開展幼小銜接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教師和家長有效的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幼小銜接;環(huán)境適應;學習能力

目前,我國幼兒園的教學與小學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差別,很多家長對幼兒能否順利進行幼小銜接充滿焦慮。我國教育部門明確要求幼兒園不得提前進行小學化的教育[1],然而,現(xiàn)行的一年級教學安排中,語文教學是先認字再學拼音,且拼音教學的時長相對較短;數(shù)學教學也由實物算數(shù)轉變?yōu)橄到y(tǒng)抽象的教學方式;英語的同步教學與拼音教學發(fā)生混淆[2],這些都會讓零基礎入學的學生倍感壓力。另一方面,小學與幼兒園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關系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3],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幼兒家長開始注重并焦慮幼小銜接階段的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幼兒園應當充分認識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并針對性的作出整體的教育設計,在家長和小學的配合下,讓幼兒逐步學習和適應規(guī)則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閱讀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4],使幼兒在幼兒教育階段逐漸向小學教育順利過渡,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并保持良好的深度學習能力。由于我國學前教育的現(xiàn)狀所限,多數(shù)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并不太令人滿意。本文分析了目前多數(shù)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普遍做法與存在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有效開展幼小銜接的措施,給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一些借鑒。一、幼小銜接普遍做法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多數(shù)幼兒園以及社會學前教育機構均不同程度的開展幼小銜接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體看來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1.幼兒園及幼小銜接班的普遍做法 (1)重知識銜接輕能力培養(yǎng)

幼兒園大班是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許多幼兒園為了實現(xiàn)幼小銜接,在大班階段開始拼音教學,寫字練習和算數(shù)教學?;诖蟀嘤變鹤⒁饬r長的問題[5],教師往往在知識內容方面花費很多的教學時間,也就忽視了幼兒大班階段應該培養(yǎng)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 (2)“小學化”教學

雖然教育部門嚴禁學前教育“小學化”,但是仍然有許多幼兒園和社會學前教育機構提前進行“小學化”教學。這些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一般都會按照對應小學的教學要求設置課程作息表,讓幼兒在大班階段就接受完全的小學化教育[6]。幼小銜接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學的教材,照小學的樣子排出課程表,形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 (3)形式主義

由于教育水平的差異,很多幼兒園對幼小銜接工作比較忽視,形式主義比較嚴重,比如注重在教學時間方面適當延長,減少自由活動時間,教室布置、桌椅擺放等小學化,組織幼兒對口小學半日體驗等形式方面[7],對銜接階段需要培養(yǎng)的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方面比較輕視。 (4)單向銜接

目前,很多地方的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積極的開展各項幼小銜接工作,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能力以適應小學的各項要求。然而,卻有不少小學卻忽略其在幼小銜接階段應承擔的角色要求,在一年級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方面忽略一年級新生的特點,這也就使得幼小銜接工作呈現(xiàn)單向銜接的狀況。2.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關于幼小銜接,多數(shù)幼兒園及社會學前教育機構的普遍做法,不僅不能讓幼兒順理成章的適應小學教學,反而引發(fā)更多的問題。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一方面幼兒的接受能力弱,耗時長,另一方面幼兒在進入一年級后,因為提前學習過,反而不會專心聽老師授課,學習習慣受到很大影響,成績也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下降[8]。二、造成幼小銜接不當?shù)脑蚍治?幼小銜接雖然越來越受到幼兒園和家長的重視,然而銜接不當?shù)那闆r卻出現(xiàn)頻繁。造成這種幼小銜接不當?shù)闹饕蛴幸韵聨讉€方面。1.忽視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 (1)師生關系變化

幼兒園一個班的教職人員配置一般為兩教一保,全方面的照顧幼兒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幼兒教師與幼兒形成了一種親密的和諧的氛圍,幼兒能夠感受到老師和保育員的關注。小學階段,教師主要負責課程內容的教學,除班主任外,教師與孩子的互動較少,個體受到老師的關注程度減少。這種與老師關系的轉變會讓一年級新生感到生疏與不適應[9]。 (2)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會利用教室布置各種主題區(qū)域,以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參與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環(huán)境,教室統(tǒng)一按照規(guī)定分組分座位,學生在課堂上需遵守紀律,配合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對幼兒而言,就是從輕松的區(qū)角環(huán)境轉變?yōu)閲烂C規(guī)矩的教學環(huán)境,由活潑的互動教學轉變?yōu)橛幸?guī)則的教學活動,心理必然需要一個接受過程[10]。 (3)授課時長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幼兒園大班的每次教學時長在30分鐘左右,每天只有1-2節(jié)課程,其余時間安排了互動游戲和活動等內容。小學一年級則每節(jié)課為45分鐘,且每天的課程為6-7節(jié)課。 (4)作息時間的變化

幼兒園提供幼兒的早點,午餐時間也是在11點左右,同時有2小時的午睡時間,午睡起床后還提供下午點心。而在小學階段,早上進入學校后就是安排的各種課程。直到中午11點半左右才開始午餐,午休時間到下午1點半左右,然后開始下午教學任務。小學的午休一般是自由活動或者看書,不強制睡覺,即使睡覺也是趴在座位上睡覺,與幼兒園的午覺決然不同。2.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如今,很多小學在新生報名的時候會進行一定的能力測試,包括中英文自我介紹、拼音知識、漢字書寫、簡單的加減運算、歸類問題、常識判斷等方面的知識。為了讓孩子順利進入心儀的學校,很多的幼兒園和幼小銜接班的銜接工作就是以小學的能力測試為指導而開展的。在這種前提下的幼小銜接,對幼兒進行拼音、書寫、算數(shù)知識等必考知識點的灌輸是重中之重。3.家長的焦慮心理一部分家長對于小學的入學要求和教學方式的理解不同,加上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對小學的學習難度過于高估,形成一定的焦慮心理[11]。當家長的焦慮情緒產生后,會不自覺的提高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讓孩子在未入學時就產生了一定的入學壓力,進行影響幼小銜接的學習效果。4.幼兒園、家長和小學的忽視由于我國教育各地教育水平的差異,以及家長的個體差異,也存在很多幼兒園、家長和小學對于幼小銜接工作比較忽視。流于形式的表面銜接,或者與小學教學體系相分離的片面銜接,都沒有關注兒童成長的需求,孩子在進入小學后表現(xiàn)出諸多的不適應。三、有效開展幼小銜接的相關措施幼兒園作為幼小銜接階段的主要角色承擔者,應與對應小學進行深入的教學探討,確定幼小銜接的目標,制定并有效開展切實的幼小銜接措施。同時,家長也應該積極關注幼兒的狀況,配合幼兒園的銜接工作要求,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順利實現(xiàn)幼小過渡而努力。1.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相關措施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大班的教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12]。在大班的教學設置中,幼兒園應當與對口小學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溝通,合理的設置大班的教學內容,實現(xiàn)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 (1)調整作息時間

根據相關專注力的研究,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大約為15分鐘。為了讓幼兒能夠適應小學的課堂教育時間,幼兒園可以在大班時逐漸延長上課時間。在大班的上學期,可以將課程時間設置在25分鐘,前5分鐘讓幼兒適應上課,中間15分鐘集中進行教學,后5分鐘讓幼兒就上課內容進行討論與拓展。到下學期,可以將課程時間調整為35分鐘,課前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課程內容的預習與討論,中間集中教學,最后留下時間帶領幼兒回顧課程內容,并發(fā)散思維,進行深度學習討論。 (2)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在知識銜接方面,雖然幼兒園不能夠直接教授小學知識,但是卻可以以幼兒的教育方式適當?shù)脑黾痈鞣N實驗性的教學內容[13]。比如在數(shù)學方面邏輯思維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幼兒教師就可以參考蒙臺梭利的教育觀,利用邏輯狗等邏輯思維類型的教具,引導幼兒在指定的情境下對事物進行認知與邏輯歸納,進而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閱讀方面,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區(qū)角文化,帶領幼兒進行繪本故事的指讀與復述,以及故事的續(xù)編等等[14],既提高了幼兒的認字數(shù)量,又提高了幼兒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一舉數(shù)得。 (3)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對于人的一生發(fā)展都非常重要,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從幼兒園就開始逐漸養(yǎng)成的。在幼兒園階段,尤其是大班階段,幼兒的專注力稍有提升,并且能夠理解一定的意思與要求,因此在這一階段,幼兒教師應該有目的的引導幼兒不斷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4)小學生生活體驗

幼兒天生渴望長大,渴望與更多更大的孩子進行交流。很多大班的幼兒非常羨慕小學的少先隊員們,認為那是他們長大的標志。作為幼小銜接階段的大班,幼兒園應與對口的小學進行溝通,組織幼兒到小學去參觀,并提前體驗小學生的生活。2.家庭幼小銜接的相關措施家庭教育在幼小銜接階段尤為重要。作為家長,應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配合幼兒的幼小銜接培養(yǎng)進度,共同為有效開展幼小銜接而努力。家長對于幼兒的銜接培養(yǎng)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習慣的銜接

作息時間調整。幼兒園與小學的生活作息時間有很大的差別。在大班下學期開始,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會逐步調整,但不會完全達到小學要求。這就要求家長關注小學的作息要求,并逐步的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以適應小學的學習。飲食習慣的調整。幼兒園與小學的飲食習慣具有較大的差別。家長應在銜接階段從幼兒園大班第二學期開始,逐步引導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規(guī)律,并持之以恒,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保證?;旧罴寄艿呐囵B(yǎng)。比如說整理衣物,獨自進餐,主動喝水,如廁等基本生活能力,幼兒園老師會定時提醒,而小學則需要孩子獨立自主的完成。家長需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鼓勵并支持幼兒獨立完成。 (2)自主學習的引導

好奇是幼兒的天性。當幼兒不停的提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作為家長應當沉下心來,帶領幼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并在適當?shù)臅r候引導幼兒提出更多的問題,并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答案。家長與幼兒一起以探究的方式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3)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閱讀是人類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幼兒階段,尤其是幼兒園大班階段,家長一定要積極的配合老師的閱讀要求,讓孩子從幼兒時期就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這項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在家庭中,家長要營造家庭閱讀的氛圍,鼓勵幼兒讀書,并與幼兒一起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15]。 (4)專注力培養(yǎng)

幼兒時期,人的專注力時長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強。當幼兒處于大班階段時,其專注力大概在15分鐘左右。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也要注意幼兒的專注力培養(yǎng)。幼兒園和家長應在尊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保持良好的家園合作,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與習慣,有效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平穩(wěn)實現(xiàn)幼兒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自然過渡。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趙炎朋,黃茜.幼兒園、小學和家庭幼小銜接工作現(xiàn)狀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5,7.[3]李娟,崔蕾,李洋.幼小銜接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的實踐研究——基于西安5所小學一年級學生入學適應現(xiàn)狀調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47-48. [4]陸科言.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05):8-9.[5]趙巍.淺析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J].才智,2018,(22):2. [6]胡靜華.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7. [7]玉丹萍.幼小課程銜接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7,(19):87-88. [8]高爽,張忠華.幼小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7,(20):112-113. [9]楊翠萍.新形勢下如何切實有效的開展幼小銜接教育[J].科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