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課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考綱解讀】1.列舉漢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權的措施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2.列舉漢代州的設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的特點。3.了解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體制。4.知道世官制、察舉制與科舉制,了解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5.感受中華民族管理國家的政治智慧。
“法令出一”一目為課外閱讀內容。
好了歌
人人說做皇帝好,其實皇帝也苦惱;忠奸難辯睡不好,后宮爭寵吃不消;要是官吏選不好,貪污腐敗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難保。忠奸難辨
君權與相權官吏難選選官制度
腐敗難治監(jiān)察制度
地方難管地方制度皇帝的煩惱
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敢獨自做主,“請得與丞相計之”。而丞相周亞夫說:“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罷。材料二:晁錯得罪過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預誅之,晁錯得知后逃到景帝處尋求庇護。申屠嘉后悔地說: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故誤。材料三:丞相有權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員,有權舉薦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級官員。田蚡為相時舉薦的官員超過了兩千石的品秩。
通過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1)漢初,丞相位尊權重(2)漢武帝削弱相權漢武帝1、漢代帝相矛盾的發(fā)展①頻繁更換丞相②設“中朝”壓制相權一、君權與相權: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牽制“外朝”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外朝有事上報相權一分為二2、唐代:三省六部制執(zhí)行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禮儀、科舉軍政刑獄國家的工程建設等政事堂草擬審核尚書省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戶籍、土地、賦稅議政唐朝中央行政機構示意圖貴威嚴貧賤富三省六部的運轉機制
(1)分工明確,提高工作效率。
(2)“三省”分層決策,集體議事,避免決策失誤(3)互相制衡,相互補充。
(4)分散相權,集中皇權。特點: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共同議政可減少決策失誤。③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
誤區(qū)提醒:三省六部制與近代西方三權分立(1)相似點:形式上都體現(xiàn)了分權(2)本質不同:三省六部制的分權目的在于削弱相權、強化皇權專制;西方三權分立是通過分權防止權力集中、維護民主1.唐太宗時期若要治理黃河,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B.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C.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工部D.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鞏固練習DB2.(2010·海南單科4)唐代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均號稱宰相,共同承擔政務,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君主集權C.分割宰相權力D.利于集思廣益4.(09江蘇)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xiàn)了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B.剝奪相權的創(chuàng)新設計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C3.(08山東文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B.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調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D.簡化機構,總攬于上B5.2013年高考前夕,一名高三學生的微博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段評述:“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一套非常嚴密、科學的中央政治制度,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成熟和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三權分立’制的雛形?!贝送瑢W評述中出現(xiàn)錯誤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三省六部制不屬于中央政治制度 B.與我國封建社會的成熟關系不大 C.實質就是現(xiàn)代的三權分立制度 D.沒有弄清三省六部制是皇權專制下的分權答案D度支鹽鐵戶部同平章事(宰相)樞密院皇帝(財政機構)(行政機構)(軍事機構)三司使中書門下參知政事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3、宋代:中書省吏戶禮兵刑工皇帝4、元朝:大都沿用宋制
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一省兩院”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相權一分為二相權一分為三進一步分散相權相權很大廢除相權歸納:君權、相權演變的趨勢:在中央設立丞相;設立“中朝”牽制“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廢除丞相制。(明太祖)趨勢:君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被廢除。演變的原則:維護皇權、服務于皇權、皇權至高無上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去探視。隋唐時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質等人向宋太祖奏事,開始大臣還坐著,宋太祖說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讓他們站到自己面前,指給他看。待范質等人回到原處,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議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規(guī)定“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特別的護膝。漢相坐議事
宋相站議事
明相跪議事君權相權演變的實質:君主專制的強化——皇權加強;——相權削弱;調整相權的原因(1)防范宰相擅權(2)加強統(tǒng)治,提高行政效率(3)彌補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1、(08海南)下列各項中,分割宰相軍權的官職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漢朝的刺史C.唐朝的節(jié)度使D.宋朝的樞密使D2、(2010·山東文綜10)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
)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
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
C鞏固練習3、(2007·寧夏文綜28)北宋前期繼續(xù)設置三省六部,但其職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仍與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長官均為宰相
B.設置“中書門下”為宰相的辦公機構C.由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聲審議
D.尚書省統(tǒng)領六部,為全國最高的政務部門B4、(2007·廣東單科4)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實行分封制
②西漢設置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制
④宋朝設立參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二、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體制
1、監(jiān)察機構的設置(1)秦朝: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監(jiān)御史(2)西漢:
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州設刺史(3)唐朝:御史臺(4)宋朝:提點刑獄司(5)元朝:御史臺2、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積極:監(jiān)察體制的逐漸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員腐敗、貪臟枉法,濫用職權及分裂割據(jù)等,)適應了專制主義王朝實行有效統(tǒng)治的需要。局限:1、未能對皇權作出制約(代表皇帝不代表社會)2、監(jiān)察官員和監(jiān)察機構貪臟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使得監(jiān)察系統(tǒng)受到嚴重破壞。由其專制制度的本質所決定的D鞏固練習1.B2.三、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
1、世官制:2、察舉制:(1)漢武帝創(chuàng)察舉制:德、才(2)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門第(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以官舉士官位世襲由官吏察訪合適的人才,向中央推薦予以任用的選官制度。
a.察舉各郡國歲舉孝廉各一人
b.征辟征召才能之士3、科舉制:考試選官(1)發(fā)展歷程:(2)實質:將知識分子納入皇帝的控制范圍中(3)評價:積極作用:①破除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②保證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③提高官員的素質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進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①考試科目和內容,不出儒學經(jīng)義的范圍。②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局限性:實行時間選官制度特點局限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西周至春秋官職世襲被限定在貴族范圍漢魏晉南北朝以官舉士來源基層中正評定授官依據(jù)成為世族把持政權工具隋唐北宋明清考試選官仕途開放八股取士束縛思想封閉性:以官舉士權操于上選官制度的變化◆選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強化專制統(tǒng)治,集納人才以充實執(zhí)政集團,提高行政效率?!糁袊糯x官制度演變趨勢:選拔標準:家世門第學識才能選拔方式:地方評議推薦公開考試2.(2010·浙江文綜16)科舉制是我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下列各項中,確切反映唐朝科舉制情況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
B.采用八股考試方式C.分進士等科目考試D.要求應試士人熟讀四書五經(jīng)1.(2010·江蘇單科2)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濃郁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造成這一社會狀況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CC鞏固練習3.(2008·上海單科共同部分21)有網(wǎng)友發(fā)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jīng)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shù)脑u價是(
)A.對科舉制的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chǎn)生的時間都有錯誤C
1905年科舉制的停廢,終結了1300年尊崇科舉的時代。廢科舉后的100年,大體上可以說是將科舉妖魔化的時代或盲目批判科舉的時代。科舉制承負了許多本不該由其承擔的罪責。古往今來的實踐一再證明,實行考試制度有其弊病,但廢止考試制度必將造成更大的禍害。理論上說考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才方式,但實際上卻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競爭方式,而考試的辦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xiàn)??婆e并非都培養(yǎng)奴才,宋代進士人格獨立常直指君非科舉并非造成中國科技落后的罪魁禍首顧炎武八股“敗壞人才”說,并非否定八股取士制度八股文:作為一種考試文體,限制性即公平性新觀點
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高考是上蒼神明降下的雙刃劍,割傷我們也刺痛師長,受益者躲在遠處嘿嘿地笑。然而誰是受益者?孤獨的我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疵鳌段疑细叨恕?/p>
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青年報社等聯(lián)合主辦的“紀念恢復高考30年大型調查”顯示,73.3%的公眾認為現(xiàn)行高考制度大體上是公平的,可以為社會篩選出可造就的人才?!?009年《衢州教育》第一期中國該不該取消高考?高考該向何處去?D
4.
材料一
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按诉x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
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fā)揮著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特權;擴大了官員的來源;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發(fā)生;P15學習思考:科舉制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從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與客觀;從選拔標準上看,擇優(yōu)錄用。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的言論反映出不斷壯大的資產(chǎn)階級希望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上升為統(tǒng)治集團的一員,最后達到掌握政權的目的。1、演變歷程四、中央與地方: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變朝代地方行政機構秦朝郡、縣二級制
漢初郡、縣二級制
漢中后期州、郡、縣三級制
唐道、州、縣三級制
宋路、州、縣三級制元省、路、府、州、縣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縣清省、道、府、縣元朝地域空前遼闊,直線行政有困難,創(chuàng)設行省制度。元設中書省,即中央政府,職責總理全國政務。中書省直接管理“腹里”地區(qū)(大都周圍地區(qū))。其余地方設十個行省管理。行省,意為行中書省(行走的\臨時的\分支的中書省),即中書省的派出機構。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郡縣是地方政府,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郡縣首長是地方官員,行省首長是中央干部.
元代的行省2、元朝行省的設置:(1)行省的設置①全國設十行?、谥袝≈陛牎案估铩雹坌狠爡^(qū)路、府、州、縣“腹里”包括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在那里設置特別行政區(qū)劃,主要是因為其戰(zhàn)略地位重要,維系著京畿重地的安全,也與元朝的民族等級劃分有一定的關系。西藏和四川、青海等作為宣政院轄地,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qū)具有民族和宗教的特殊性。蒙古:東北:云貴:臺灣:嶺北行省遼陽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檢司注意:元朝十大行省及兩個單列行政區(qū)。(2)行省受中央節(jié)制①民政——中書省②軍政——樞密院③覲見制④監(jiān)察制⑤互遷制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縣(2)清代:省、道、府、縣有人說:“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專制制度在地方得到強化的主要表現(xiàn)”4、行省設置的意義:(1)加強中央集權,調整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2)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1.(2010·江蘇單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边@里的“官”隸屬于
A.宣政院 B.中書省
C.理藩院 D.行中書省A鞏固練習2.元朝是我國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時期,“發(fā)展”集中體現(xiàn)在A.設立了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B.政府將大量漢族人遷到邊疆地區(qū),加強了對邊境地區(qū)的開發(fā)C.推行了行省制度D.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C3.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繼承和推廣了秦漢時期的郡縣制②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③鞏固和加強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④成為后世地方行政區(qū)劃的基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比較點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異盛行時代盛行于西周幾乎盛行于整個封建社會確立盛行于元朝影響至今與中央政府關系獨立性很大,權力與地位可世襲中央下屬地方行政機構、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其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作用影響一定時期有作用;但從長遠看破壞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不僅在當時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tǒng)一,而且影響后世,作用更明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變趨勢:中央權力加強,地方權力削弱。同同地位: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結果:在一定時期內都發(fā)揮過積極作用1.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主席在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會上強調:“‘郡縣治,天下安’,縣級政權的體制改革已刻不容緩?!笨v觀歷代地方行政機構變革,下列不屬于其變革規(guī)律的是A.中央集權是推動地方行政機構變遷的主因B.沿襲為主、變革為輔是歷代地方行政機構變遷的主線C.縣作為地方行政層級的基層組織,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D.地方行政機構的權力不斷增強,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D2.觀察下面四幅地圖,回答問題:分別反映了哪個時期?該時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別是什么?圖1:西周分封制
圖2:秦朝郡縣制圖3:漢朝郡國并行制
圖4:元朝行省制度
圖1圖2圖3圖4圖1和圖2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關系有何不同?
不同:圖1分封的諸侯國相對獨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權力和地位可以世襲;圖2中的郡縣則是中央政府下屬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中央政治制度(相權)的變化監(jiān)察制度的變化選官制度的變化地方管理制度的變化演變的特點:演變的特點: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強化。地方權利不斷削弱,中央權利不斷加強再見察舉制看德行、才能,以舉薦為主,輔以考試,但標準不客觀。察訪薦用任用察舉制常舉(歲舉)特舉孝廉科茂材科賢良方正科明經(jīng)科明法科至孝科童子科(孝順父母、辦事廉正)(選拔奇才異能之士)(德才兼優(yōu))(12-16歲博通經(jīng)典)(通曉儒家經(jīng)學)(明習法律)(極盡孝道)標準?
九品中正制:創(chuàng)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來門閥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1)隋興起隋文帝隋煬帝(2)唐完善增加考試科目
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設武舉、殿試
高官主考(3)宋朝進一步完善(4)明清實行八股取士(5)公元1905年,科舉制被袁世凱等人廢除分科考試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實行“糊名法”,防止考試作弊。(6)新生:1994年中國開始考試的辦法選拔公務員戰(zhàn)國秦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宋齊梁陳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
西晉西晉東晉北朝(439-581)南朝(420-581)(BC475-BC221)(BC221-BC207)(BC202-AD8)(AD25-AD220)(AD220-AD280)三國(AD265-AD316)(AD317-AD420)(581-618)中國朝代更迭圖示唐五代十國北宋遼西夏金南宋元明清(618-907)(907-979)五代十國(960-1127)(1127-1279)(1271-1368)(1368-1644)(1636-1912)
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按“官有能而祿有功”的原則,廢除血緣世襲的貴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漢初,秉承法家理念,功與能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jù)。漢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個人品行對于引導、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視。東漢時,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矯情虛偽而無實際才能成為普遍現(xiàn)象,曹操執(zhí)政,強調“唯才是舉”,功、能者優(yōu)先,“不官無功之臣,不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抑郁癥心理護理效果評估-洞察分析
- 移動支付安全風險-洞察分析
- 新材料對制造業(yè)升級影響研究-洞察分析
- 異常行為檢測與分析-洞察分析
- 碳中和戰(zhàn)略與能源轉型-洞察分析
- 醫(yī)療衛(wèi)生人才隊伍建設-洞察分析
- 碳酸飲料行業(yè)品牌營銷策略-洞察分析
- 土地開發(fā)與政策引導-洞察分析
- 文物保存技術發(fā)展趨勢-洞察分析
- 關于重陽節(jié)的廣播稿(8篇)
- 血液透析個案護理兩篇
- GB/T 37814-2019綜采綜放工作面遠距離供電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 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試驗及其方法》公開課課件
-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期末考試答案95分
- 中國古代朝代歷史知識大漢王朝科普圖文PPT教學課件
- PSSR試車前的安全檢查
- 基于R語言數(shù)據(jù)挖掘課程期末論文
- 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密碼鎖
- 防火防爆安全技術課件
- 初步設計方案詢價表
- FMEA分析經(jīng)典案例【范本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