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螺旋體推選優(yōu)秀ppt_第1頁
第十七章-螺旋體推選優(yōu)秀ppt_第2頁
第十七章-螺旋體推選優(yōu)秀ppt_第3頁
第十七章-螺旋體推選優(yōu)秀ppt_第4頁
第十七章-螺旋體推選優(yōu)秀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七章螺旋體第一頁,共54頁。第一節(jié)鉤端螺旋體

是人畜共患病,鼠類和豬是儲存宿主。在腎中存在,隨尿排出,污染水和土壤,人類接觸污染疫水。穿透皮膚粘膜侵入,并引起血癥,產(chǎn)生如內(nèi)毒素等物質(zhì),引起鉤端螺旋體病,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肌痛、眼結(jié)膜充血等中毒癥狀,患者有全身毛細血管損傷和微循環(huán)障礙,并引起肝腎功能損害。由于血清型、毒力數(shù)量不同以及免疫水平差異,有①流感傷寒型;②黃疽出血型;③肺出血型;④腦膜腦炎(nǎoyán)型;⑤腎功能衰竭型;⑥胃腸炎型等類型。第二頁,共54頁。應用顯微鏡凝集試驗和凝集素吸收試驗,可進行(jìnxíng)血清群和型的分類。問號狀鉤端螺旋體可分為25個血清群、273個血清型,其中我國至少存在19個血清群、74個血清型。我國目前使用的問號鉤端螺旋體參考株有14群15型。第三頁,共54頁。玻片后作暗視野檢查。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裂一次需8~lOh,培養(yǎng)一周左右,呈現(xiàn)(chéngxiàn)為半透明云霧狀生長,但菌數(shù)僅相當于普通細菌的1/10—1/100。標記的特異DNA探針法,檢出標本中鉤第四十九頁,共54頁。傳梅毒的陽性率為80%-100%。第四十一頁,共54頁。分離(fēnlí)培養(yǎng)FTA-ABS-DS法無論對早期梅毒或晚期梅毒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陽性出現(xiàn)時間早。一期梅毒陽性率達90%,晚期梅毒的陽性率為95%。精品(jīnɡpǐn)課件!人被虱叮咬(dīnɡyǎo)后,因抓癢將虱糞壓碎,經(jīng)皮膚創(chuàng)傷進入人體。第四十七頁,共54頁。生長慢,1代需18h,需培養(yǎng)1~3初期梅毒,取下疳分泌物;微生物特性(tèxìng)因數(shù)量太少,故在實驗室診斷中價值不大。微生物特性(tèxìng)

螺旋細密(xìmì)和規(guī)則,一端彎曲使菌體呈問號狀故名鉤端螺旋體。G-,但不易著色。常用Fontana鍍銀染色法,被染成棕褐色。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活潑運動、折光性強而成白色的鉤端螺旋體。內(nèi)鞭毛緊緊纏繞在原生質(zhì)圓柱體表面呈螺旋狀,使鉤端螺旋體活潑地沿長軸旋轉(zhuǎn)運動。第四頁,共54頁。培養(yǎng)(péiyǎng)特性

營養(yǎng)要求較高,常用含10%兔血清的Korthof培養(yǎng)基,兔血清除促進鉤端螺旋體生長外,尚有中和代謝產(chǎn)物毒性的作用。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最適pH為7.2~7.6,人工培養(yǎng)基中生長緩慢。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裂一次需8~lOh,培養(yǎng)一周左右,呈現(xiàn)(chéngxiàn)為半透明云霧狀生長,但菌數(shù)僅相當于普通細菌的1/10—1/100。第五頁,共54頁。抵抗力

對熱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0.2%來蘇、l:2000升汞、1%石炭酸經(jīng)10~30min被殺滅。對青霉素敏感。鉤端螺旋體在夏秋季酸鹼度中性的濕土或水中可存活20天以上,甚至數(shù)月之久,這在本菌的傳播上有重要(zhòngyào)意義。第六頁,共54頁。標本(biāoběn)采集鉤端螺旋體可從臨床標本、攜帶者和自然界的水中分離獲得。標本采集(cǎijí)包括血液、尿和腦脊液,發(fā)病早期(1周內(nèi))血液的陽性率高,1周后尿和腦脊液等的陽性率高。感染6~10天取血可檢出抗體,在病程第3或4周達最高水平,此后抗體水平逐漸下降,血清學診斷則需在病程早期及恢復期分別采集(cǎijí)血清,作雙份血清試驗。第七頁,共54頁。標本(biāoběn)直接檢查

1.取急性期病人(bìngrén)血以4000r/min離心45—60min,取1滴沉淀物置玻片上,加蓋玻片后作暗視野檢查。也可用Fontana鍍銀染色法染色后觀察。第八頁,共54頁。2.核酸檢測采用同位素或生物素、地高辛標記的特異DNA探針法,檢出標本中鉤端螺旋體的核酸,較培養(yǎng)法快速(kuàisù)、敏感。若先用PCB技術(shù)先行擴增,再用探針確定,則敏感度更加提高。第九頁,共54頁。分離(fēnlí)培養(yǎng)

取鉤端螺旋體血癥期的病人血液2ml或發(fā)病后第2周的無菌弱堿性尿沉渣接種于Korthof培養(yǎng)基中,28℃孵育,因系需氧生長,故靠近(kàojìn)培養(yǎng)液面呈半透明霧狀混濁。取培養(yǎng)物作暗視野檢查,觀察有無螺旋體生長。連續(xù)觀察30d,如無生長方判為陰性第十頁,共54頁??贵w(kàngtǐ)檢測顯微鏡下凝集試驗是常用的方法。(1)抗原制備:取標準菌株4—7天的培養(yǎng)(péiyǎng)物,每視野50~60條活鉤端螺旋體。第十一頁,共54頁。(2)方法與結(jié)果:取病人血清以56℃,30min滅活后稀釋,每個稀釋度0.1ml血清中加入等量活菌抗原,30℃2h后,取1滴覆蓋玻片,暗視野顯微鏡下若有抗體存在,則鉤體凝集成團,數(shù)減少,菌體溶解。結(jié)果判定:50%以上菌體凝集或溶解為“2+”為血清效價。達1:300以上才有診斷意義或效價增高(zēnggāo)4倍以上,則可確診本病。第十二頁,共54頁。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shìyàn)用ELISA法和IgM斑點-ELISA法等間接檢測鉤體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用于該病的快速診斷。包被抗原用鉤端螺旋體培養(yǎng)(péiyǎng)物經(jīng)超聲波破碎,15000r/min離心20min,用于包被的抗原濃度以20μg/ml為好。被檢血清OD值為陰性對照的2倍,即為陽性。第十三頁,共54頁。動物(dòngwù)試驗動物是分離鉤端螺旋體的敏感方法,尤其適用于有雜菌污染的標本。方法是將標本接種于幼齡豚鼠或金地鼠腹腔(fùqiāng)。接種3~5d后,可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腹腔(fùqiāng)液;亦可在接種后3~6d取心血檢查并作分離培養(yǎng)。動物死后解剖,可見皮下、肺部等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肝、脾臟器中有大量鉤端螺旋體存在。第十四頁,共54頁。第二節(jié)疏螺旋體屬

有3~10個稀疏而不規(guī)則的螺旋,運動活潑(huópo)。對人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奮森螺旋體等。第十五頁,共54頁。一、伯氏(bóshì)疏螺旋體是萊姆病的主要病原體,1977年在萊姆鎮(zhèn)發(fā)現(xiàn),從硬蜱及患者體內(nèi)分離(fēnlí)出伯氏疏螺旋休。1985年我國在黑龍江省林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萊姆病,1988年從病人血液中分離(fēnlí)出病原體,迄今已有十多個省和自治區(qū)證實有萊姆病存在。第十六頁,共54頁。傳播媒介是硬蜱,伯氏疏螺旋體可在蜱的中腸生繁殖,叮咬時使宿主感染。經(jīng)3~30d潛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現(xiàn)慢性移行性紅斑。經(jīng)2-3周,皮損消退,留有斑痕與色素沉著。早期癥狀有頭痛發(fā)熱、肌痛等。80%未經(jīng)治療(zhìliáo)的可發(fā)展至慢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嚴重者可同時出現(xiàn)皮膚、神經(jīng)、關(guān)節(jié)、心等多臟器損害。第十七頁,共54頁。微生物特性(tèxìng)

1.疏螺旋體,兩端稍尖。運動活潑,在培養(yǎng)基中,不規(guī)則地纏繞一起,呈卷圈狀。周漿鞭毛數(shù)不等。與運動有關(guān)。G-易著色。Giemsa或Wright染色均佳。2.抗原成分主要(zhǔyào)的有鞭毛蛋白(40kD)、外膜蛋白A(OspA)、B(OspB)和C(OspC),60kD抗原。40kD鞭毛蛋白既是免疫原,也是致病原之一。第十八頁,共54頁。3.營養(yǎng)要求(yāoqiú)高,培養(yǎng)基需含有長鏈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和q清蛋白等。微需氧,5%—10%C02促進生長。適宜溫度為35℃。生長慢,1代需18h,需培養(yǎng)1~3周觀察到生長情況。第十九頁,共54頁。微生物檢驗(jiǎnyàn)

1.標本采集早期取病損皮膚組織、淋巴結(jié)抽出液、血液。2.直接(zhíjiē)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關(guān)節(jié)滑膜液、腦脊液、尿液等標本中螺旋體的形態(tài)和運動,因數(shù)量太少,故在實驗室診斷中價值不大。用于蜱內(nèi)臟組織檢查,檢出率較高。第二十頁,共54頁。3.核酸(hésuān)檢測用PCR技術(shù)檢查DNA,方法快速、敏感性高,用已知引物,以標本中螺旋體質(zhì)粒DNA片段為模板,擴增后形成309bp的DNA分子(是編碼OspA的基因(jīyīn)片段),經(jīng)瓊脂糖電泳證實。此DNA分子在所有伯氏疏螺旋體菌株中均可被檢出,而其他菌種則為陰性。第二十一頁,共54頁。4.分離(fēnlí)培養(yǎng)標本接種在BSK復合(fùhé)培養(yǎng)基中,33℃孵育。BSK培養(yǎng)基是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熱滅活兔血清等營養(yǎng)豐富的液體培養(yǎng)基,通常從感染的脾中分離螺旋體較易,而從損傷皮膚中分離較難。因分裂1代需12h以上,需培養(yǎng)2-3周可觀察生長情況。第二十二頁,共54頁。5.抗體(kàngtǐ)檢測間接免疫熒光法(IFA):將螺旋體在BSK中培養(yǎng)5-7天,離心8200rpm30min收集螺旋體,稀釋至200個螺旋體/高倍鏡視野。取20μl懸液于玻片上,干燥后用丙酮固定5min。待檢血清(xuèqīng)以PBS倍比稀釋,加于玻片10~15μl稀釋血清(xuèqīng),濕盒內(nèi)37℃孵育30min,洗后加熒光素標記抗人IgG。IFA操作簡便實用,但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和其他螺旋體病可出現(xiàn)假陽性反應。第二十三頁,共54頁。6.動物(dòngwù)試驗常用(chánɡyònɡ)的實驗動物有小白鼠,金地鼠和兔等。以螺旋體懸液感染,可出現(xiàn)與人類相似的皮損癥狀,血培養(yǎng)亦陽性,抗體效價顯著升高,可作為良好的動物模型,常用(chánɡyònɡ)新西蘭白兔。動物試驗雖是一種經(jīng)典的方法,但較繁瑣,有生物危害。第二十四頁,共54頁。二、回歸熱疏螺旋體是引起人類回歸熱的病原體。根據(jù)回歸熱傳播媒介不同,分為(fēnwéi)兩類:一為虱傳回歸熱,或稱流行性回歸熱,其病原體為回歸熱疏螺旋體。另一為蜱傳回歸熱熱,又稱地方性回歸熱。我國流行的回歸熱主要是虱傳型。第二十五頁,共54頁。流行性回歸熱主要通過人體虱在人類中傳播。當虱吸吮病人血液后,螺旋體從中腸進入血淋巴大量繁殖,不進入唾液或卵巢。人被虱叮咬(dīnɡyǎo)后,因抓癢將虱糞壓碎,經(jīng)皮膚創(chuàng)傷進入人體。第二十六頁,共54頁。侵入人體后,先在內(nèi)臟繁殖,經(jīng)一周左右的潛伏期,大量流入血液,引起菌血癥型發(fā)熱、肝、脾腫大,出現(xiàn)黃疽;持續(xù)一周左右,驟然(zhòurán)退熱,血中螺旋體消失,隔一周或數(shù)日又發(fā)熱,血中出現(xiàn)螺旋體。如此反復發(fā)作與緩解可達3~10次,故稱回歸熱第二十七頁,共54頁。取發(fā)熱(fārè)期外周血1滴,加蓋玻片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螺旋體運動活潑;為紅細胞直徑的2-4倍,螺旋稀疏不規(guī)則,呈波狀。如發(fā)熱(fārè)期未能查到螺旋體,取抗凝血0.1ml接種乳鼠腹腔,每日取尾靜脈血鏡檢,1~3天可查到大量疏螺旋體??乖鬃园l(fā)變異,使其血清學診斷十分困難。第二十八頁,共54頁。三、奮森疏螺旋體

有3—8個不規(guī)則疏螺旋,形態(tài)與回歸熱螺旋體類似。G-,運動活潑。專性厭氧,常與梭桿菌寄生于牙齦部。一般不致病,只有當人體抵抗力顯著降低時,兩種菌繁殖,協(xié)同引起奮森咽峽炎、牙齦炎、口頰壞疽、潰瘍性口腔炎等。用棉拭子從病灶處取材,涂片染色鏡檢,可見(kějiàn)G-螺旋體與G-梭桿菌共存。第二十九頁,共54頁。第四節(jié)密螺旋體屬螺旋細密、規(guī)則兩端尖,數(shù)目多;包括(bāokuò)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兩大類。致病密螺旋體有蒼白和品他密螺旋體兩個種。第三十頁,共54頁。蒼白密螺旋體又分3個亞種:蒼白亞種、地方亞種和極細亞種,它們分別引起梅毒、是性傳播疾病。地方性梅毒通過污染餐具傳染,雅司病經(jīng)直接接觸(jiēchù)患者皮膚受損部位而傳染,二者的臨床癥狀與梅毒相似,但不是性傳播疾病。品他密螺旋體引起人類品他病。第三十一頁,共54頁。一、梅毒(méidú)螺旋體引起梅毒。人是惟一傳染源。先天性梅毒通過胎盤由母體傳染胎兒(tāiér),獲得性梅毒經(jīng)性接觸傳播。也可經(jīng)輸血引起。獲得性梅毒,臨床上分為三期:Ⅰ期無痛性硬下疳。多見于外生殖器;Ⅱ期梅毒疹,全身淋巴結(jié)腫大;Ⅲ期損害全身組織和器官。第三十二頁,共54頁。先天性梅毒,又稱胎傳梅毒。引起胎兒全身性感染(gǎnrǎn),導致流產(chǎn)或死胎;或出生呈現(xiàn)馬鞍鼻、先天性耳聾等特殊體征。第三十三頁,共54頁。微生物特性(tèxìng)

1.形態(tài)與染色有8~14個致密規(guī)則小螺旋,兩端尖直運動活潑,G-,但不易(bùyì)著染。Fontana鍍銀染成棕褐色。在光鏡下易于查見。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觀察標本形態(tài)和運動方式。第三十四頁,共54頁。2.電鏡下觀察,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細胞壁外有包膜,細胞膜內(nèi)為含細胞質(zhì)和核質(zhì)的螺旋形原生質(zhì)圓柱體。繞著3—4根周漿鞭毛或內(nèi)鞭毛,與運動有關(guān)。3.不能在無活細胞的人工(réngōng)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4.抵抗力極弱。對溫度和干燥特別敏感,4℃3天死亡。保存4℃3天血液就無傳染梅毒的危險。第三十五頁,共54頁。梅毒(méidú)螺旋體檢驗1.直接(zhíjiē)顯微鏡檢查初期梅毒,取下疳分泌物;二期梅毒取梅毒疹、病灶滲出物或局部淋巴結(jié)穿刺液,將上述檢材置于玻片上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如見有呈現(xiàn)運動活潑,沿其長軸滾動、屈伸、旋轉(zhuǎn)、前后移行等的螺旋體即有診斷意義。第三十六頁,共54頁。2.核酸(hésuān)檢測用PCR技術(shù)直接檢測臨床標本中梅毒(méidú)螺旋體的特異性DNA片段,用于檢測的引物和探針是編碼外膜蛋白4.7kD的基因,其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斑點印跡,或電泳以Southern印跡法鑒定。第三十七頁,共54頁。3.抗體(kàngtǐ)檢測(1)非密螺旋體抗原試驗(shìyàn)多用牛心肌的心脂質(zhì)作為抗原,測定病人血清中的反應素。初期梅毒病灶出現(xiàn)后1-2周時,陽性率為53%~83%,二期梅毒的陽性率可達100%,晚期梅毒的陽性率58%-85%,胎傳梅毒的陽性率為80%-100%。第三十八頁,共54頁。1)性病(xìngbìng)研究所實驗室

(VDRL)玻片試驗所用抗原(0.03%心擬脂、0.21%卵磷脂、0.9%膽固醇,用無水乙醇配制)0.3ml加入裝有0.3ml緩沖鹽水的小瓶內(nèi)(10—15ml容積),加塞混勻。再加2.4ml緩沖鹽水即為抗原懸液,待檢血清(xuèqīng)經(jīng)56℃30min滅活,滴加于玻片的漆圈內(nèi)加等量抗原液,搖轉(zhuǎn)玻片5min充分混勻反應后觀察結(jié)果。有大片絮狀凝聚物為(3+),中等凝聚物為(2+),細小凝聚物為(+),液體混濁為(—)。第三十九頁,共54頁。第二十九頁,共54頁。周觀察到生長情況。暗視野顯微鏡下若有抗體存在,則鉤體凝集分離(fēnlí)培養(yǎng)第三十四頁,共54頁。FTA-ABS試驗具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在第一期梅毒的頭幾天就可測出特異性抗體。取20μl懸液于玻片上,干燥后用丙酮固定5min。1)性病(xìngbìng)研究所實驗室

(VDRL)玻片試驗二、其他(qítā)密螺旋體微生物特性(tèxìng)標本采集(cǎijí)包括血液、尿和腦脊液,發(fā)病早期(1周內(nèi))血液的陽性率高,1周后尿和腦脊液等的陽性率高。2)快速血漿(xuèjiāng)反應素環(huán)狀

卡片試驗(RPR)用活性炭顆粒(kēlì)吸附VDRL抗原。與反應素結(jié)合形成黑色凝集塊,可肉眼觀察結(jié)果。取待檢血清加于環(huán)狀卡圓圈內(nèi),加VDRL抗原致敏活性炭1滴,旋轉(zhuǎn)搖勻8min,觀察結(jié)果。在白色底板出現(xiàn)明顯黑色凝集顆粒(kēlì)為陽性,試驗結(jié)果用肉眼很容易判斷,不需顯微鏡,也易于推廣。第四十頁,共54頁??蓪吮颈侗认♂屵M行半定量試驗。對評價療效和判斷(pànduàn)是否再感染有價值。第四十一頁,共54頁。(2)密螺旋體抗原(kàngyuán)試驗用密螺旋體抗原檢測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由于梅毒螺旋體、雅司螺旋體等抗原性相似,所以用血清學試驗不可能區(qū)別(qūbié)這些密螺旋體及其所致疾病。第四十二頁,共54頁。1)熒光(yíngguāng)密螺旋體抗體

吸收試驗(FTA-ABS)先用吸收劑去除病人血清非特異性抗原,提高特異性,稀釋成不同(bùtónɡ)稀釋度,加于預先涂有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玻片上,置濕盒內(nèi),37℃孵育30min,洗片后再用熒光素標記的羊抗人丙球蛋白抗體,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陽性者可見發(fā)熒光的梅毒螺旋體。FTA-ABS試驗具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在第一期梅毒的頭幾天就可測出特異性抗體。第四十三頁,共54頁。2)梅毒螺旋體熒光抗體

雙染色(rǎnsè)試驗(FTA—ABS-DS)用Nichol株梅毒螺旋體作抗原,用四甲基異硫氰酸若丹明結(jié)合的抗人球蛋白抗血清及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結(jié)合的抗梅毒螺旋體球蛋白雙重染色,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shù)檢測(jiǎncè)血清中的抗TPlgG抗體。第四十四頁,共54頁。FTA-ABS-DS法無論對早期梅毒或晚期梅毒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陽性出現(xiàn)時間早。一期梅毒陽性率達90%,晚期梅毒的陽性率為95%。對確診病人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1.7%和92.o%,但技術(shù)要求較高,且較費時費錢,因此(yīncǐ)多用于實驗室試驗。第四十五頁,共54頁。3)抗梅毒螺旋體抗體(kàngtǐ)的微量

血凝檢測(MHA-TP)用抗原致敏紅細胞作間接血凝試驗是檢測抗體最簡易的方法,所用抗原是用梅毒螺旋體(Nichols株)提取物去致敏經(jīng)醛化處理的綿羊紅細胞,病人的血清先與非致病性Reiter細胞。血清若含有抗體則與這些細胞反應(fǎnyìng)形成平鋪孔底的凝集;用非致敏紅細胞作對照,以除外非特異性凝集。第四十六頁,共54頁。4)ELISA用Nichols株為抗原,以超聲波擊碎。此法可用于各期梅毒診斷,靈敏度為96%,對感染血清靈敏度為95%。與熒光抗體雙吸收法(FTA-ABS-DS)比較,兩法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