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學(xué)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五四運動以來,作品內(nèi)容除表達(dá)愛國主義思想外,大都歌頌?zāi)笎郏澝雷匀坏淖骷沂茿.A.朱自清B.冰心C.郁達(dá)夫D.胡適

2.下列人物中屬于道家學(xué)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B.莊子和老子C.荀子和韓非子D.孔子和老子

3.

17

《報劉一丈書》的作者宗臣是()。

4.北宋第一個專事寫詞的婉約派詞人是()。A.蘇軾B.王安石C.柳永D.晏殊

5.關(guān)于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此詩寫作于抗日戰(zhàn)爭臨近勝利之時

B.此詩抒發(fā)了詩人深沉熾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C.“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象征著敵人對祖國的侵略和踐踏

D.“激怒的風(fēng)”象征著中國人民的憤怒與反抗

6.《新五代史》的撰寫者是()

A.歐陽修B.宋祁C.司馬光D.王安石

7.“易安居士”是指()

A.李清照B.王安石C.蘇軾D.辛棄疾8.“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fù)一簣,進(jìn),吾往也”這段話所用的邏輯論證方法是()A.A.演繹、對比B.歸納、對比C.類比、歸納D.對比、比喻

9.《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為論據(jù)來駁斥冉有推卸責(zé)任的行為,這種論證方法屬于

A.對比論證B.類比論證C.歸納論證D.演繹論證

10.《燈下漫筆》向青年闡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A.如何讀書B.創(chuàng)建新時代C.改造國民性D.如何繪畫

11.下列作家屬于“文學(xué)研究會”成員的是()

A.郭沫若B.冰心C.魯迅D.巴金

12.下列作品被稱為“千字律詩”的是()

A.《春江花月夜B.《蜀道難》C.《琵琶行》D.《長恨歌》13.聞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A.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B.色彩美、意境美、繪畫美C.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D.節(jié)奏美、音樂美、形式美14.成語“夙興夜寐”出自()A.A.《陳情表》B.《短歌行》C.《關(guān)山月》D.《氓》

15.郭沫若《爐中煤》寫于()

A.五四時期B.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C.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時D.新中國建立之時

16.我國先秦時期著名的語錄體散文集是()

A.《論語》B.《孟子》C.《戰(zhàn)國策》D.《莊子》

17.郁達(dá)夫《故都的秋》所寫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開封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yù),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______,必能養(yǎng)成深思熟慮的習(xí)慣,以至于變化氣質(zhì);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______,如暴發(fā)戶炫耀家產(chǎn),以多為貴。這在治學(xué)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①多瀆如果徹底②少讀如果徹底③多讀而不求甚解④少讀而不求甚解⑤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19.被列寧稱作“中國11世紀(jì)的改革家”的是()

A.曹操B.韓愈C.司馬光D.王安石

20.《禮記》是一部()

A.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墨家著作D.儒家著作二、填空題(10題)21.《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詩、____________。

22.詩集《北方》的作者是________。

23.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_________?!?/p>

24.“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25.《白氏長慶集》的作者是_________。

26.李商隱《無題》詞:"_____________,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27.《季氏將伐顓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時___________國的貴族。

28.

29.辛棄疾在詞壇上與________齊名,并稱“蘇辛”。

30.“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毀于櫝中。”

三、判斷題(5題)31.《風(fēng)波》是以七斤與趙七爺?shù)拿軟_突為中心線索描述事件的。()

32.在《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通過“殺霸陵尉”等情節(jié)表現(xiàn)了李廣的性格弱點。()

33.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月牙兒》等。()

34.蘇軾以豪放詞著稱,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芬辉~堪稱他婉約詞中的代表作。()

35.《米龍老爹》敘述方法的特點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交互為用,避免了敘述的呆板和單調(diào)。()

四、文言文閱讀(3題)3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文中“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37.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題: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繰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請回答:

這一語段表明,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

A.贊揚(yáng)郭橐駝的種樹技藝

B.揭露統(tǒng)治者的煩政擾民

C.傳播郭橐駝的種樹技藝

D.借“植樹”之術(shù),喻“養(yǎng)民”之道

38.將下面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使君一何愚:

五、現(xiàn)代文閱讀(3題)39.寫出并解釋其中的兩個成語。

40.《再別康橋》最后一節(jié)詩與第一節(jié)略有重復(fù),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1.閱讀下面作品片斷,回答下列各小題:

因此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筵宴,有燒烤,有翅席,有便飯,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飯,路旁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莩;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這段話可劃分為哪幾個層次?(2分)

六、作文(1題)42.以學(xué)會"照鏡子"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參考答案

1.B

2.B

3.D

4.C蘇軾也是北宋著名詞人,但他只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而非專事寫詞的作家。

5.A《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

6.A暫無解析,請參考用戶分享筆記

7.A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8.D

9.D解析:引名人名言說理屬于由一般到個別的演繹論證,大前提: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們在職位上;結(jié)論:就應(yīng)盡職勸阻。或小前提:你們不能陳力盡職;結(jié)論:應(yīng)辭去職務(wù)。

10.B

11.B

12.D

13.C

14.D

15.A

16.A【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古代文學(xué)常識?!緫?yīng)試指導(dǎo)】《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17.A

18.A

19.D

20.D

21.田園詩田園詩

22.艾青艾青

23.月有陰晴圓缺

24.春花秋月何時了

25.自居易

26.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

27.魯

28.

29.蘇軾

30.虎兕龜玉

31.N

32.Y

33.N

34.Y

35.N36.引出下文。

37.標(biāo)準(zhǔn)答案:D

38.使君多么愚蠢。

39.例: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條理遵循一定程序。有條不紊:有條理不混亂。烏合之眾:像烏鴉聚合在一起的無組織、無紀(jì)律的一群人。例: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條理,遵循一定程序。有條不紊:有條理,不混亂。烏合之眾:像烏鴉聚合在一起的無組織、無紀(jì)律的一群人。40.一再重復(fù),主要表現(xiàn)詩人對故地康橋的那種眷戀和珍視。

41.這段話可劃分為兩個層次:從“因此我們在目前”到“每斤八文的孩子”為第一層;從“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到“人肉的筵宴的廚房……”為第二層。

42.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評他的一篇奏章寫在屏風(fēng)上,當(dāng)作"鏡子",隨時對照。他總結(jié)自己"照鏡子"的體會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鏡子這東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們梳洗打扮,總要對著它調(diào)查研究一番。鏡子,也可以算是一種認(rèn)識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圍的事物,惟獨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面容。鏡子的功用,就在于幫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實地瞧見自己。正因為鏡子幫助我們認(rèn)識自己,人們才推而廣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見以正己的方法,也喻為"照鏡子"。這種加引號的"照鏡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鏡子難得多了。惟其難,就有人會"照",有人不會"照"。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fēng)上,當(dāng)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我國古代,像這樣會"照鏡子"的不乏其人。戰(zhàn)國時齊國宰相鄒忌便是一個。鄒忌從鏡子里發(fā)現(xiàn),自己實際上并沒有別人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說他多么漂亮,不過是阿諛奉承。由此他聯(lián)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鏡子,對自己的尊容心中無數(shù),尚且有被欺騙的可能,倘若處理國家大事時也不知道經(jīng)常照"照鏡子",那所受的蒙蔽就嚴(yán)重了!他向齊威王報告了自己的體驗。齊威王聽了很贊賞,接受了他的建議,實行鼓勵臣民批評朝政的政策,并比較正確地對待這些批評,使國家很快強(qiáng)盛起來。人的認(rèn)識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而只要會"照鏡子",做到"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xué)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rèn)識自己,就能成為一個比較地聰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貢獻(xiàn)??上?"鏡子"雖好,卻有些人不會"照"。自己臉上有疤,卻怪"鏡子"反映得不準(zhǔn)確,不愿"照";還有那自以為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則不屑"照";甚至有因丑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者。這幾種對待"照鏡子"的精神狀態(tài),不是值得我們深思嗎?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革命轉(zhuǎn)變時期。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沸騰的新生活中有多少新事物等待我們?nèi)ヌ剿?、思考和認(rèn)識!乾坤正初轉(zhuǎn),征程尚艱難?,F(xiàn)在,對于我們每個同志,每個單位來說,會"照鏡子",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說,鄒忌、李世民等有歷史局限性的古人都還懂得通過"照鏡子"來解決認(rèn)識自己和認(rèn)識世界的問題,那么,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世界現(xi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則完全有可能在無比寬闊的領(lǐng)域里,通過自覺地"照鏡子",來正確認(rèn)識自己和認(rèn)識世界。讓我們都學(xué)會"照鏡子"吧。只要我們認(rèn)真學(xué)習(xí)歷史,特別是總結(jié)從五四運動起八十多年來歷史的曲折、斗爭的教訓(xùn)和成功的經(jīng)驗,從中國的過去認(rèn)識中國的現(xiàn)在,放眼中國的未,"以古為鏡";只要我們從上到下,把實踐的檢驗,群眾的評議,人民的呼聲作為領(lǐng)導(dǎo)工作的一面鏡子,"以人為鏡";只要我們把一切國家的先進(jìn)科學(xué)技術(shù),先進(jìn)的經(jīng)濟(jì)建設(shè)經(jīng)驗,作為我們搞"四化"的一面鏡子,"以洋為鏡",那么,振興中華的大業(yè)一定能夠提前勝利完成。安徽省宿州市對口單招考試2021-2022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學(xué)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五四運動以來,作品內(nèi)容除表達(dá)愛國主義思想外,大都歌頌?zāi)笎?,贊美自然的作家是A.A.朱自清B.冰心C.郁達(dá)夫D.胡適

2.下列人物中屬于道家學(xué)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B.莊子和老子C.荀子和韓非子D.孔子和老子

3.

17

《報劉一丈書》的作者宗臣是()。

4.北宋第一個專事寫詞的婉約派詞人是()。A.蘇軾B.王安石C.柳永D.晏殊

5.關(guān)于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此詩寫作于抗日戰(zhàn)爭臨近勝利之時

B.此詩抒發(fā)了詩人深沉熾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C.“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象征著敵人對祖國的侵略和踐踏

D.“激怒的風(fēng)”象征著中國人民的憤怒與反抗

6.《新五代史》的撰寫者是()

A.歐陽修B.宋祁C.司馬光D.王安石

7.“易安居士”是指()

A.李清照B.王安石C.蘇軾D.辛棄疾8.“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fù)一簣,進(jìn),吾往也”這段話所用的邏輯論證方法是()A.A.演繹、對比B.歸納、對比C.類比、歸納D.對比、比喻

9.《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為論據(jù)來駁斥冉有推卸責(zé)任的行為,這種論證方法屬于

A.對比論證B.類比論證C.歸納論證D.演繹論證

10.《燈下漫筆》向青年闡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A.如何讀書B.創(chuàng)建新時代C.改造國民性D.如何繪畫

11.下列作家屬于“文學(xué)研究會”成員的是()

A.郭沫若B.冰心C.魯迅D.巴金

12.下列作品被稱為“千字律詩”的是()

A.《春江花月夜B.《蜀道難》C.《琵琶行》D.《長恨歌》13.聞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A.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B.色彩美、意境美、繪畫美C.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D.節(jié)奏美、音樂美、形式美14.成語“夙興夜寐”出自()A.A.《陳情表》B.《短歌行》C.《關(guān)山月》D.《氓》

15.郭沫若《爐中煤》寫于()

A.五四時期B.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C.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時D.新中國建立之時

16.我國先秦時期著名的語錄體散文集是()

A.《論語》B.《孟子》C.《戰(zhàn)國策》D.《莊子》

17.郁達(dá)夫《故都的秋》所寫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開封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yù),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______,必能養(yǎng)成深思熟慮的習(xí)慣,以至于變化氣質(zhì);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______,如暴發(fā)戶炫耀家產(chǎn),以多為貴。這在治學(xué)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①多瀆如果徹底②少讀如果徹底③多讀而不求甚解④少讀而不求甚解⑤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19.被列寧稱作“中國11世紀(jì)的改革家”的是()

A.曹操B.韓愈C.司馬光D.王安石

20.《禮記》是一部()

A.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墨家著作D.儒家著作二、填空題(10題)21.《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詩、____________。

22.詩集《北方》的作者是________。

23.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_________?!?/p>

24.“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p>

25.《白氏長慶集》的作者是_________。

26.李商隱《無題》詞:"_____________,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27.《季氏將伐顓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時___________國的貴族。

28.

29.辛棄疾在詞壇上與________齊名,并稱“蘇辛”。

30.“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毀于櫝中?!?/p>

三、判斷題(5題)31.《風(fēng)波》是以七斤與趙七爺?shù)拿軟_突為中心線索描述事件的。()

32.在《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通過“殺霸陵尉”等情節(jié)表現(xiàn)了李廣的性格弱點。()

33.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月牙兒》等。()

34.蘇軾以豪放詞著稱,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芬辉~堪稱他婉約詞中的代表作。()

35.《米龍老爹》敘述方法的特點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交互為用,避免了敘述的呆板和單調(diào)。()

四、文言文閱讀(3題)3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文中“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37.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題: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繰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請回答:

這一語段表明,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

A.贊揚(yáng)郭橐駝的種樹技藝

B.揭露統(tǒng)治者的煩政擾民

C.傳播郭橐駝的種樹技藝

D.借“植樹”之術(shù),喻“養(yǎng)民”之道

38.將下面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使君一何愚:

五、現(xiàn)代文閱讀(3題)39.寫出并解釋其中的兩個成語。

40.《再別康橋》最后一節(jié)詩與第一節(jié)略有重復(fù),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1.閱讀下面作品片斷,回答下列各小題:

因此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筵宴,有燒烤,有翅席,有便飯,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飯,路旁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莩;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這段話可劃分為哪幾個層次?(2分)

六、作文(1題)42.以學(xué)會"照鏡子"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參考答案

1.B

2.B

3.D

4.C蘇軾也是北宋著名詞人,但他只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而非專事寫詞的作家。

5.A《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

6.A暫無解析,請參考用戶分享筆記

7.A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8.D

9.D解析:引名人名言說理屬于由一般到個別的演繹論證,大前提: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們在職位上;結(jié)論:就應(yīng)盡職勸阻?;蛐∏疤幔耗銈儾荒荜惲ΡM職;結(jié)論:應(yīng)辭去職務(wù)。

10.B

11.B

12.D

13.C

14.D

15.A

16.A【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古代文學(xué)常識?!緫?yīng)試指導(dǎo)】《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17.A

18.A

19.D

20.D

21.田園詩田園詩

22.艾青艾青

23.月有陰晴圓缺

24.春花秋月何時了

25.自居易

26.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

27.魯

28.

29.蘇軾

30.虎兕龜玉

31.N

32.Y

33.N

34.Y

35.N36.引出下文。

37.標(biāo)準(zhǔn)答案:D

38.使君多么愚蠢。

39.例: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條理遵循一定程序。有條不紊:有條理不混亂。烏合之眾:像烏鴉聚合在一起的無組織、無紀(jì)律的一群人。例: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條理,遵循一定程序。有條不紊:有條理,不混亂。烏合之眾:像烏鴉聚合在一起的無組織、無紀(jì)律的一群人。40.一再重復(fù),主要表現(xiàn)詩人對故地康橋的那種眷戀和珍視。

41.這段話可劃分為兩個層次:從“因此我們在目前”到“每斤八文的孩子”為第一層;從“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到“人肉的筵宴的廚房……”為第二層。

42.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評他的一篇奏章寫在屏風(fēng)上,當(dāng)作"鏡子",隨時對照。他總結(jié)自己"照鏡子"的體會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鏡子這東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們梳洗打扮,總要對著它調(diào)查研究一番。鏡子,也可以算是一種認(rèn)識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圍的事物,惟獨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面容。鏡子的功用,就在于幫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實地瞧見自己。正因為鏡子幫助我們認(rèn)識自己,人們才推而廣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見以正己的方法,也喻為"照鏡子"。這種加引號的"照鏡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鏡子難得多了。惟其難,就有人會"照",有人不會"照"。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fēng)上,當(dāng)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我國古代,像這樣會"照鏡子"的不乏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