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從女性意識看《紫顏色》中的莎格
自1982年出版以來,美國現(xiàn)代黑人女性艾琳布里斯沃克的女性主義小說在文壇引起了巨大的影響。這部小說不但受到讀者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還在1983年同時獲得美國文學界的兩項大獎——普利策獎和全國圖書獎?!蹲项伾返某晒υ诤艽蟪潭壬先Q于其中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或者可以說“婦女主義”?!皨D女主義”是艾麗斯·沃克為了顯示黑人女權(quán)主義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中,艾麗斯·沃克把婦女主義定義為“獻身于實現(xiàn)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美的主義”(Walker,1983:10)。為了和白人女權(quán)主義者有所區(qū)別,她同時創(chuàng)造了“婦女主義者”這一術(shù)語,認為“婦女主義者指的是黑人女權(quán)主義者或有色人種的女權(quán)主義者……。喜歡或偏愛女人的文化……女人的感情變化……和女人的力量……以整個種族(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整為己任。不是分裂主義者……熱愛精神……熱愛斗爭……熱愛親人,熱愛她自己……”(同上:7~8)。在讀者的眼里,小說中的莎格正是這么一位具有婦女主義特性的黑人女性形象。嚴格地說,莎格并不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但她卻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莎格是一名女斗士,她不屈服于男權(quán)社會的束縛和壓制,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她還鼓勵和幫助其他黑人女性在種族歧視和父權(quán)專制的雙重壓迫下團結(jié)起來,相互幫助,走上從苦難壓抑到覺醒反抗,從而走向獨立的解放道路。莎格貌似艾麗斯·沃克心目中理想的婦女主義者,她似乎符合了作者對婦女主義者的一切期待。但她真的完全沖破了男權(quán)的樊籬嗎?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追問:莎格是如何獲得獨立的?她得到了何種程度的自由?她獲得獨立自由的方式是否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些問題在小說中留下的疑團依然值得我們進一步懷疑和思考,而這種思考也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女性主義的深層內(nèi)涵并推動女權(quán)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在作者的筆下,莎格儼然是黑人婦女解放的化身。她漂亮、勇敢、潑辣、自信。她蔑視父權(quán)制度下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拒絕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她強烈的自我意識促使她反抗父命,離開家庭,作為一名布魯斯歌手四處游歷,出入于酒吧等黑人女性被禁止的場所。在這一點上,莎格無疑具有女性主義者的反抗精神。也正因為她的特立獨行,所以她是為人所不齒的,人們認為她不過是“蕩婦、輕佻的女子、娼婦、妓女”(沃克,2008:32),就連她自己的父親也把她稱為蕩婦。這些人對她厭惡的背后隱藏著對女性獨立和解放的恐懼。喬琳·J就曾寫道:“蕩婦之所以令人不安就在于她是雌雄同體的。她在自身內(nèi)結(jié)合了被界定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氣質(zhì)。蕩婦是明目張膽、直截了當、傲慢無羈的,有時她也是自我中心的。她沒有對所謂‘永恒的女性’其含蓄、微妙、神秘性的嗜好。她蔑視去代替別人,過那種被視為適宜婦女的自然的生活,這是因為她想過自己的生活”(轉(zhuǎn)引自帕特南·童,2002:69~70)。這段話也是對莎格的最好詮釋。莎格在男性的重重包圍之下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穿越父權(quán)制的樊籬,顛覆了傳統(tǒng)黑人女性的形象。面對著千百年來男權(quán)文化中對上帝的詮釋,莎格大膽否認了教堂里人們虛擬出的上帝,而是相信自己也是上帝的一部分,所以她無所顧忌,自由自在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一切。就連西麗的丈夫艾伯特都明確表示他喜歡莎格就是因為“莎格干起事來,比大多數(shù)男人還要有男子氣概。她正直,坦率,光明正大。……莎格很能斗爭。不管天會不會塌下來,她要過她的日子,做她真心想做的人”(沃克,2008:187)。莎格和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她“總是堅持自己的信念,打不倒也壓不垮”(同上:188)??梢哉f,莎格代表了黑人女性獨立自由的精神,是黑人女性追求自我和身份的榜樣。莎格不但自己拒絕傳統(tǒng)的束縛,她還鼓勵和幫助其他黑人女性為自己的命運抗爭。正是在她的影響和引導(dǎo)下,西麗才得以有勇氣離開家門,依靠自己尋找新的生活。西麗在他人的眼里一無是處,但是莎格用心感受,看到了西麗獨特的美。莎格由衷地喜歡西麗的善良,欣賞她的廚藝和縫紉手藝。莎格給西麗的最大幫助就是解放了她的思想,讓她認識到了自我的價值和力量。莎格對自我的充分認可使她能夠洞穿男權(quán)文化的謊言,是她幫助西麗打破了男性的神話,她教導(dǎo)西麗要敢于和男權(quán)思想作斗爭,“男人腐蝕一切。他坐在你的糧食箱上,待在你的腦子里,收音機里。他要讓你以為他無所不在。你相信他無所不在的話,你就會以為他就是上帝??伤皇恰?同上:133)。她讓西麗懂得“你眼睛里沒有了男人,你才能看到一切”(同上:133),男人不是無處不在的上帝。莎格對西麗的愛和幫助使曾經(jīng)逆來順受的西麗離開了家庭牢籠,樹立了自尊和自信??梢哉f,正是在莎格的鼓舞和關(guān)愛下,西麗才得以發(fā)出女性的獨立宣言:“我窮,我是個黑人,我也許長得難看,還不會做飯,有一個聲音在對想聽的萬物說,不過我就在這里”(同上:141)。除了西麗以外,“吱吱叫”也在莎格的幫助下找到了自我,她不但讓人們稱呼她的姓名,而且還開始了自己以往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以唱歌謀生。莎格對其他黑人女性的幫助進一步印證了作者關(guān)于婦女主義者的內(nèi)涵。無論是女性主義還是婦女主義,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關(guān)于女性命運的?!蹲项伾分腥宋锏目坍嫼兔鑼懚急砻靼愃埂の挚耸且粋€女性主義者,她自己并不否認這一點。她說:“如果你還不是,那么你將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O’Brien,1973:20)。毋庸置疑,莎格是作者寄予著婦女解放希望的形象,她的形象也正符合沃克心中的女性主義者形象。莎格勇于和男權(quán)社會作斗爭的精神的確應(yīng)該是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榜樣。但是,莎格真的獲得她所希望的自由和獨立了嗎?走向獨立的基本條件應(yīng)該是經(jīng)濟獨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就曾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因為“男子在婚姻上的統(tǒng)治是他的經(jīng)濟統(tǒng)治的簡單的后果,它將自然地隨著后者的消失而消失”(恩格斯,1972:72)。事實上,女性對男性的依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們在經(jīng)濟上不能獨立。從這一點看來,莎格應(yīng)該算得上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因為她是個布魯斯歌手,有自己的職業(yè)。憑借演唱這個職業(yè),她不但聞名全國,還掙了很多錢,“多得她都不知道該怎么花。她在孟菲斯購置了一座漂亮的房子,還有一輛汽車。她有上百件衣服。有滿滿一屋子的鞋子。格雷迪想要什么她就給買什么”(沃克,2008:76)。以此判斷,莎格無疑是獨立了,她不但擁有了象征女性獨立的房子,還為格雷迪——她的丈夫所依賴。莎格似乎和獨立的男性沒什么不同,但細讀之下,她“歌唱家”的身份依然值得質(zhì)疑。在《女權(quán)辯護》中,MaryWollstonecraft把受男權(quán)社會所奴役的婦女比喻為“裝飾羽毛一族”。她說:“這些婦女像鳥兒一樣被限制在籠子里生活,除了整理自己的羽毛,除了裝腔作勢地在棲身之處高視闊步,就沒什么事好干”(Wollstonecraft,1975:56)。那么,莎格可以擺脫牢籠里的小鳥命運,在天空自由翱翔嗎?作為一名歌手,莎格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無疑把她和藝術(shù)家的身份聯(lián)系起來。她不但離開了家門,還擁有了象征著獨立的完全屬于自己的房子。但遺憾的是,莎格并沒能擺脫“鳥兒”的悲劇。也許她脫離了家的籠子,但她并不能脫離男權(quán)的牢籠。為了取悅以男性為主的聽眾,她不得不精心“整理自己的羽毛”。小說中對莎格梳妝打扮的描繪恰好暗示了她的小鳥命運:“她打扮得講究極了。她穿著一件紅色的羊毛裙,胸前掛著好多黑珠子。一頂耀眼的黑帽子上插了幾根好像是鷹身上的羽毛,羽毛彎下來貼在面頰上”(沃克,2008:33)。莎格當然不是為了自己才打扮得如此耀眼奪目。那些男權(quán)社會的代表們對莎格趨之若鶩并不是因為她的音樂創(chuàng)作,甚至也不是因為她迷人的歌聲,而是因為她滿足了他們在視覺上對女性的欲望。也正是因為莎格了解男性的這種欲望并試圖去迎合他們,她在演唱的時候才會穿上“金色的禮服,開胸很低,快露出奶頭來了”(同上:57)。事實上,在她演唱的時候,那些男人們并不真正在意她唱了些什么,他們的眼睛“都死死地盯著莎格的胸脯”(同上:58),都希望“裙子的帶子會突然斷了”(同上:57)??梢哉f,莎格在演唱臺上是在以赤裸裸的他者形象娛樂客人。人們并不把她當作完整的人來看待,他們所注意的只是她身體的某些部位。此時的莎格并不是一名真正的歌唱家,而是回歸到女性作為欲望客體的被動柔弱角色。她被降格為純粹的景觀,因為她只需要被動地站在那里,按照男性的要求擺好姿勢展示自己的身體就足夠了。對那些男人來說,莎格的美麗和性感激發(fā)并滿足了他們的欲望,她是他們目光逡巡的對象,所以他們愿意為她一擲千金。而在這個過程中,莎格將無法逃避被欲望化、被客體化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莎格并沒有獲得她所希望的自由和獨立,因為她所賴以生存的方式并沒有完全擺脫男權(quán)社會重重壓力的包圍。更為悲哀的是,與莎格同為女性的同胞們也無法擺脫男性的這種眼光。艾伯特的妹妹嘉莉并不為莎格的歌唱事業(yè)感到驕傲,她只看到“她穿的裙子把大腿都露了出來,戴的頭巾上都是一串串小珠子和流蘇,掛著垂著就像商店櫥窗的擺設(shè)”(同上:16)。在她的眼里,莎格只是供男性觀賞的獵物。莎格的密友西麗在第一次見到莎格的照片時就愛上了她,這并不是因為她早已了解莎格的人格,而僅僅因為莎格是她“看到過的最美麗的女人”(同上:6)。在西麗的眼里,莎格最大的可愛之處就在于“她真像個美人,……看上去真像朵大玫瑰花”(同上:132)。莎格就這樣被定位在“被看”的位置上,就連“房子周圍的樹木都好像長高了一節(jié)要好好看看她似的”(同上:33)。就是在莎格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女性也難逃被客體化的命運。她竭力鼓勵瑪麗·阿格紐斯走出家門演唱并且相信她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在她看來,如果瑪麗好好打扮起來,“她的皮膚黃黃的,她的頭發(fā)長長的,眼睛水汪汪的,男人的魂兒都會給她勾去的”(同上:80)。這種所謂的成功依然是以滿足男性的審美欲望為前提的。演唱職業(yè)并不能給莎格和瑪麗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和自由。她們可以選擇離開家門,離開家里的男人,但她們卻依然無法走出男性充滿欲望的視線。也許在莎格的內(nèi)心深處,她對她作為歌手的處境和身份非常清楚,所以她可以“在一群陌生人面前,一大堆白人面前表演,好像永遠不會厭煩的”(同上:144),但她卻沒有勇氣在西麗面前表演,因為她知道表演中的“莎格”并不是自己所希望成為的那個“莎格”。也許,莎格的那所很大的粉紅色的大房子只是一個虛幻的、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少女的夢。因為經(jīng)濟獨立是女性獨立的前提,所以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經(jīng)濟獨立的女人便是從男性分離出來的獨立的人。殊不知,女性在心理和感情上對男性的需求和依賴并不亞于經(jīng)濟上對男性的需求和依賴。這種需求會讓追求獨立的女性下意識地回到男性對女性的定義上,而這種傳統(tǒng)的定義必然會影響到女性對自我身份的重新界定。莎格經(jīng)濟獨立,但她的生活中卻從不缺少男人。從表面看來,莎格在兩性關(guān)系中總是處于主導(dǎo)地位,她可以讓艾伯特對她言聽計從,對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她也可以驕傲地讓格雷迪依附于她,像對待寵物一樣寵愛著他,但她還是難逃傳統(tǒng)女性的可悲命運。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曾寫道:“女人的最大需要就是迷住一顆男性的心。這是所有女人所渴求的回報,雖然她們可能是勇猛的、富于冒險精神的。而最常見的卻是,除了美貌,不要求她們有別的特長”(波伏娃,1998:336)。莎格經(jīng)濟獨立、富有頭腦、勇敢堅強。不可否認,被她迷得神魂顛倒的艾伯特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欣賞她和其他女性所不同的特質(zhì),但這種欣賞的前提卻依然是莎格的美貌。在莎格演唱時,他對莎格的歌曲本身并不是很在意,“卻對莎格緊身紅裙服里露出的光滑的黑皮膚、穿著時髦的紅皮鞋的小腳和燙成波浪形的烏亮的頭發(fā)看得出了神”(沃克,2008:52)。莎格在追逐愛情和自由的旅途中,她的獨立精神可以使她斷然離開不敢和世俗抗爭的艾伯特。她公開指責艾伯特說:“我不需要一個軟弱無能的、不敢對爸爸說一個‘不’字的小娃娃抓著我不放。我需要一個男子漢”。(同上:35)在艾伯特指責西麗離開家門時,莎格嚴厲地教訓他:“你想問題要有點腦子。我真不明白女人干嗎要在乎別人怎么想”。(同上:136)莎格的思想和精神也許是完美無缺的,但她卻不能完全擺脫男權(quán)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波伏娃曾經(jīng)說過:“即便選擇了獨立,對多數(shù)女人最有吸引力的,也仍然是愛情這條道路?!?波伏娃,1998:728)莎格也不例外。在她和19歲男孩的戀愛中,她不由自主地依照男性一貫的標準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審視,所以她才會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和自卑。在失落和無助中,她才向西麗傾訴:“我老了,我發(fā)胖了,除了你以外,沒人覺得我長得漂亮”(沃克,2008:173)。正是因為美貌的消逝,莎格才會擔心她和小男孩的愛情不能維持很久,所以她“愛這個孩子,但又怕得要死”(同上:174),這種怕就是因為她想要迷住男性的心,但她卻不再有男性所需要的美貌。而這種怕也必然會阻礙莎格走向自由的腳步。莎格終究難逃男權(quán)社會給她設(shè)好的圈套。在和男性的關(guān)系中,莎格在潛意識中還是回到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定和要求上來。小說的最后,莎格回到了西麗的身邊,并提到“她不想公開賣唱了”(同上:200)。我們無從猜測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也許莎格所擔心的事情發(fā)生了,青春不再的她被小男孩所拋棄,她不得不回到西麗身邊。而這樣的挫敗也使莎格對自己的美貌自信盡失,她不愿也不敢繼續(xù)自己的演唱生涯,因為她已經(jīng)不再具有吸引男性聽眾的資本和籌碼。也許莎格意識到了自己在演唱這個職業(yè)中并不能擺脫男性的桎梏和控制而獲得自己所夢想的自由和獨立,所以她決定擺脫這種生活。然而放棄“賣唱”的莎格又該何去何從呢?艾麗斯·沃克曾說過她的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了20世紀初乃至今天不幸仍然存在的世界現(xiàn)實的一個明確無誤的方面——男人對女人的壓迫”(轉(zhuǎn)引自王文勝,2001:23),但她卻沒能給出莎格擺脫這種壓迫的出路。事實上,男人對女人的壓迫不僅體現(xiàn)在男性社會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1《我們受特殊保護》《特殊關(guān)愛 助我成長》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五四制)
- 4 制作保溫裝置(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科學五年級上冊湘科版
- 中外貨物經(jīng)濟買賣合同
- 合租補充合同范本
- 回收玻璃合同范本
- 道德講堂講話稿
- 2023-2024學年泰山版信息技術(shù)(2018)第六冊《第二單元 走進物聯(lián)時代 8 共享時代新花樣》教學設(shè)計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17研究洛倫茲力含解析粵教版選修3-1
- 8《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10 《父母多愛我》(教學設(shè)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變革型領(lǐng)導(dǎo)問卷TLQ
- 診斷學-緒論-課件
- 心肺復(fù)蘇簡易呼吸器使用除顫儀使用
- g4l操作指南教程硬盤克隆linux系統(tǒng)備份恢復(fù)帶截圖
- 油缸裝配作業(yè)指導(dǎo)書
- 消化道大出血的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課件
-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課件
- 員工調(diào)整薪酬面談表
- 輔警報名登記表
- 外研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全部試題
- 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