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東研究_第1頁
美國的中東研究_第2頁
美國的中東研究_第3頁
美國的中東研究_第4頁
美國的中東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的中東研究

有關阿富汗沖突和阿在哈薩克斯坦學科“地域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除了地理政策外,區(qū)域差異的現(xiàn)實是“區(qū)域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從一開始,“地區(qū)研究”就與政府、情報部門及基金會聯(lián)系密切,并為政府決策提供服務。美國研究中東問題起步較早,研究機構眾多,且研究的問題也比較全面。1946年成立的中東研究所(TheMiddleEastInstitute,MEI)旨在為美國對中東政策制定者和制定部門提供重要信息。該研究所成立以來,為美國提供了有關中東的知識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中東國家與美國之間的相互了解,且在美國對中東政策制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947年該研究所主辦的《中東雜志》是研究中東地區(qū)問題的學術性刊物,也是公認的中東問題研究領域里最具權威性的刊物之一。1966年12月北美中東研究協(xié)會(MiddleEastStudiesAssociationofNorthAmerica,MESA)成立,該協(xié)會創(chuàng)辦《國際中東研究雜志》,主要研究中東地區(qū)各國公元7世紀以來的歷史和現(xiàn)狀,包括政治、經(jīng)濟、人類學、社會學、文學和民俗諸方面。1971年“新左派”和激進人士成立了“中東研究和信息項目”(MiddleEastResearchandInformationProject),旨在“真正地反映本地區(qū)的現(xiàn)實”和推動他們所支持的“反帝政治”,并開始定期出版有關中東問題的報道。1977年北美中東研究協(xié)會的年會上,一些左翼學者成立了“另類中東研究會”(theAlternativeMiddleEastStudiesSeminar),他們對主流學術觀點持批評態(tài)度,并譴責中東研究的學者們對美國政府和大公司的中東政策表示支持或保持沉默。他們還將人們的注意力轉到弱勢群體上(如婦女),并把阿以沖突作為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1981年,中東政策委員會(Middleeastpolicycouncil)成立。旨在通過其工作事務和相關出版物,進而提供有關中東問題的政治分析,并努力為確保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奮斗。該委員會的主張和觀點受到美國對中東政策制定者的重視。該委員會出版發(fā)行的《中東政策》,是從歷史和現(xiàn)狀兩種角度對阿拉伯國家與美國的關系進行全面研究的學術性刊物,極為注重對當前重大事件的研究,經(jīng)??菍Π⒗畤液兔绹鴽Q策人物的采訪,反映各方政府對美國同阿拉伯國家關系的看法。在阿以沖突問題上,反映阿拉伯人立場的文章受到贊賞,同時也歡迎猶太人主張通過互相讓步解決沖突的文章。1985年成立的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TheWashingtonInstituteforNearEastPolicy),是美國從事中東問題研究的專門機構,也是對美國中東政策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庫,該研究所比較側重對當代中東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以來,該所每逢大選之年都召集兩黨部分政要和中東問題專家組成“總統(tǒng)研究小組”(thePresidentialStudyGroup),撰寫并向新一屆政府提交研究報告。17年以來向政府提供了5份此類報告,即:《建設和平》(BuildingforPeace,1988)1、《持久合作》(EnduringPartnership:ReportoftheCommissiononU.S.-IsraelRelations,1993)2、《在中東建設安全與和平》(BuildingforSecurityandPeaceintheMiddleEast,1997)3、《亂中行:新世紀的美國與中東》(NavigatingthroughTurbulence:AmericaandtheMiddleEastinaNewCentury,2001)4及《安全、改革、和平:美國中東策略的三大支柱》(《Security,Reform,andPeace:TheThreePillarsofU.S.StrategyintheMiddleEast》,2005)5。這些報告為美國政府制定對中東政策注入了“新思想”,提供了維護美國在中東利益的建議和策略,對美國政府制定與實施對中東政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此外,很多研究機構設在大學中。紐約、華盛頓、費城、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和波士頓等城市,由于是許多大學的所在地,因此也成為美國中東研究機構的集中地。如普林斯頓大學近東研究系,美國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猶太研究中心”、“阿拉伯海灣研究中心”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密爾頓猶太研究中心”。這類設在大學的研究機構,較重視對中東歷史、文化、語言、宗教和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并形成了專門對某一領域或某一特殊學科進行研究的特色。始設于20世紀30年代的普林斯頓大學近東研究系(DepartmentofNearEastmStudies),是美國最早開設的中東研究和教學機構之一。該系的羅格尼·瑪格里提(RoxanniMargariti)多年來一直從事古代中東陸地與海上貿易的研究,是中東地理研究領域中的權威人物。另一名教授朱里曼·克靈頓(JeromeClinton)專長于對古蘭經(jīng)文化與阿拉伯民間傳說的研究。普林斯頓大學近東研究系也正因此成為美國中東歷史地理與阿拉伯文化研究的中心。而1966年成立的“密爾頓猶太研究中心”(MeltonCentreforJewishStudies),側重對猶太哲學、希伯萊語言和文學、依地語(Yiddish)文學等研究,是美國著名的猶太文化研究中心。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全國有180所高校開設了與中東有關的課程,并成立了8個當代中東研究中心。當前美國對中東政策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羅伯特·薩特羅夫(RobertSatloff)、帕特里克·克勞森(PatrickClawson)、丹尼斯·羅斯(DennisRoss)、亨利·希格曼(HenrySiegman)、斯蒂文·斯皮格爾(StevenL.Spiegel)、朱蒂斯·凱普爾(JudithKipper)、霍伍德·泰奇爾(HowardTeicher)、卡勒·雷德萊·泰奇爾(GayleRadleyTeicher)及雷切爾·布朗森(RachelBronson)等。羅伯特·薩特羅夫現(xiàn)任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執(zhí)行董事,建議美以建立戰(zhàn)略合作。6帕特里克·克勞森現(xiàn)任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副主管,在《外交》、《國際經(jīng)濟》、《經(jīng)濟學和統(tǒng)計學》、《中東雜志》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30余篇中東問題的相關學術文章。這兩位都是美國中東政策研究專家。《亂中行:新世紀的美國與中東》就是由他們二位執(zhí)筆成文,對布什政府第一任期中東政策的制定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丹尼斯·羅斯告誡里根政府第二任期的中東政策應采取謹慎的態(tài)度7,并曾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中東和談顧問。此外,斯蒂文·斯皮格爾8分析了在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美國政府內部和美國國內的矛盾與斗爭;猶太人利益集團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影響,以及美國政府內部對中東政策問題上的分歧。這對了解美國對中東政策的決策過程很有幫助。朱蒂斯·凱普爾、哈爾德·H·沙溫德斯收集了美國研究中東問題的學者的不同觀點,從全球視角對美國的中東政策進行了分析9。亨利·希格曼是研究中東和平進程和美國對中東政策的著名專家之一。他收錄了美國政府政策制定小組和外交委員會的工作報告,這為了解美國對中東政策內幕和決策過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10。九一一事件后,美國有關對中東政策的論著及文章大量涌現(xiàn),著作從不同方面對美國的中東政策進行了闡述與建議。主要集中在反恐、伊拉克問題和中東民主化等熱點問題上。在反恐問題上,羅伯特·薩特羅夫收錄了美國反恐問題的相關學術論文,且整理成冊11;馬休·萊維特(MatthewLevitt)提出了九一一事件后美國政府對待中東恐怖主義組織的政策12。在伊拉克問題上,邁克爾·奈茨(MichaelKnights)13、邁克爾·愛因斯坦德(MichaelEisenstadt)14、帕特里克·克勞森15等人對伊拉克戰(zhàn)后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提出了建議。關于中東和平問題,羅伯特·薩特羅夫指出了國際軍事干涉是中東和平進程曲折的原因之一16;2004年的索里夫會議(SorefSymposium)探討了實現(xiàn)中東和平的新挑戰(zhàn)與新策略17。此外,《布什政府對中東政策:中期評介》(BushAdministrationMiddleEastPolicy:AMid-TermAssessmentWeinbergFoundersConference2002)、18《贏得戰(zhàn)爭,贏得和平:確定美國在中東的優(yōu)先權》(WinningtheWar,WinningthePeace:DefiningPrioritiesforAmericaintheMiddleEast,SorefSymposium2003)19、《希望和挑戰(zhàn)之間:布什政府和中東》(BetweenHopeandChallenge:TheBushAdministrationandtheMiddleEast,WeinbergFoundersConference2003)20等,綜合論述了美國的中東政策,體現(xiàn)出美國要在中東確立霸權和優(yōu)先權的外交本質,并且對研究美國中東政策的發(fā)展趨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美國對其中東政策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問題首先,最初美國對中東問題的研究集中在阿以關系、政治和安全問題,及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各個方面。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lián)解體、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以及地區(qū)霸權主義迅速抬頭、地區(qū)矛盾和局部沖突加劇等問題的出現(xiàn),美國對中東問題的研究領域也在逐漸擴展,主要集中在土耳其問題、伊斯蘭教政治勢力增長問題,且將這些問題作為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主要問題來處理。在后“九一一”時代,研究領域再次擴展。這次的擴展是由于九一一事件對美國的中東政策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中東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而出現(xiàn),也是由于地區(qū)問題的多樣性,這些都深刻地影響了美國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因此,除了繼續(xù)集中于傳統(tǒng)的研究領域外,美國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政界,都將致力于幫助美國政府尋找應對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防核擴散的有效途徑與政策的研究之中。其次,美國對其中東政策的研究將把反恐戰(zhàn)爭、穩(wěn)定伊拉克、遏制伊朗、尋求巴以和平、鼓勵改革融為一體,繼續(xù)幫助政府尋找通過“民主改造”的手段建立中東霸權的最佳途徑。新保守主義在布什政府中重新得勢,使其大力推行其外交理念,九一一事件更為布什政府進一步施展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契機。新保守派的外交理論有3項核心內容:極度崇尚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作用;主張建立美國的“全球性仁慈霸權”,實現(xiàn)“美國治下的和平”;強調輸出美國式民主和價值觀。迪克·切尼(副總統(tǒng))、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前國防部副部長),以及國務卿賴斯,他們都是新保守主義派(極右派)的代表人物。新保守派倚重其思想庫和組織,為布什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以單邊主義和霸權外交為本質的政策與建議。這些思想庫和組織主要包括“美國新世紀計劃”21、“美國企業(yè)研究所”22、“安全政策中心”23、“傳統(tǒng)基金會”24、“全國民主基金會”25和“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26。在中東問題上,布什政府實質性地接受了他們的主張和政策立場。從“民主改造中東”思想的提出,到提出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進而建立“民主榜樣”作為重要開端;從2003年5月美國宣告伊拉克戰(zhàn)爭的結束,明確提出“改造”戰(zhàn)略,到2004年2月美國正式宣布的“大中東民主化改造”。這都表明美國政府通過“擴展民主”來重塑中東地區(qū)秩序的決心。再次,美國對中東政策的研究將繼續(xù)致力于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推動巴以和談問題上,美國將循序漸進地參與調解。2005年3月8日,布什在美國國防大學的講話中要求以色列凍結建立定居點,幫助巴勒斯坦恢復經(jīng)濟,確保新巴勒斯坦國自立,在約旦河西岸有連成一體的領土。他同時要求巴勒斯坦領導層懲治腐敗,鼓勵自由企業(yè)制度,打擊極端組織。美國期待巴勒斯坦內部局勢穩(wěn)定后,再推動巴以重返“路線圖”計劃。布什政府還將繼續(xù)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在2005年國情咨文中,布什強調支持巴以作為“兩個民主國家”和平相處。最后,民主化已成為現(xiàn)今許多國家的政治現(xiàn)實??v觀世界民主化的進程,中東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國家尚處于滯后狀態(tài),這與世界其他地區(qū)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成為世界政治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化是中東國家政治現(xiàn)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艱巨任務,是中東國家政治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民主的啟動需要一定的條件,民主化的實現(xiàn)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歷史過程,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的一種政治變革。美國的“民主改造”忽視了中東地區(qū)國家的現(xiàn)實條件,超越了中東現(xiàn)有的發(fā)展階段,是強行移植的一種政治理念。此外,美國的“民主改造”在實踐中必將消耗更多的經(jīng)濟、軍事和外交資源。從近期看,美國對中東政策可能會取得局部進展。但從長遠看,美國將不堪重負,獨霸中東的策略可能難以如愿?!吨袊c西亞國家關系發(fā)展》相比之下,我國學術界對中東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對中東地區(qū)進行全面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相繼成立和恢復了中東問題的研究機構,發(fā)行有關中東問題的雜志: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創(chuàng)辦了《西亞非洲》雜志;云南大學恢復了西南亞研究所,出版《西南亞研究》;西北大學伊斯蘭教研究所改稱中東研究所,出版《中東》雜志,后改名為《中東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成立中東文化研究所,后改名為中東研究所,出版《阿拉伯世界》(現(xiàn)名為《阿拉伯世界研究》)。此外,還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亞非研究室等機構專門對這一地區(qū)進行研究。我國在中東研究領域更多的是研究美國對中東的政策及其影響。20世紀80年代,我國關于美國與中東關系的總體研究薄弱,僅有《人民日報》對此問題的相關報道。27從8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一些學者開始論述美國的中東政策,并逐漸呈上升趨勢。90年代,海灣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冷戰(zhàn)的結束,舊的世界格局的終結,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作為國際政治中的“熱點”和“世界政治氣候晴雨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作為美蘇全球戰(zhàn)略重要組成部分的中東地區(qū),伴隨國際風云變幻,也在經(jīng)歷著異乎尋常的變化。特別是海灣戰(zhàn)爭,盡管短暫而帶有局部性,但卻牽動了全球,這場戰(zhàn)爭不僅打破了整個中東原有的經(jīng)濟、政治和戰(zhàn)略格局,而且影響到國際力量的配置及其相互關系。因此,在人們以新的眼光環(huán)顧和觀察世界之變時,未來中東格局的發(fā)展與演變再度成為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張士智、趙慧杰合著的《美國中東關系史》28,主要論述了美國與中東地區(qū)國家關系發(fā)展的歷史,在中東地區(qū)的主要國家都有所涉及。本書的主旨是全面論述美國與中東關系的歷史,主要在于勾勒出美國與中東國家關系發(fā)展的歷史線索,而不是著重對某個具體問題進行專題性研究。從時間上說,本書主要論述了冷戰(zhàn)結束前美國與中東的關系史。高祖貴著的《冷戰(zhàn)后美國的中東政策》29,主要論述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中東政策。這兩本書的問世,使我國有了一套較完整地論述美國對中東政策演變的著作,填補了我國在美國對中東政策發(fā)展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在十年之多的時間中,在國內外大背景下,我國對中東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煽?資中筠30從對杜魯門時代到里根時代美國外交史的研究角度論述了美國在這一階段的中東政策。趙國忠31以辯證唯物史觀為指導,在吸收和融匯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歷史與現(xiàn)狀,多層次、多視角和全方位地剖析了海灣戰(zhàn)爭后影響中東格局嬗變的各種內外因素,并在縝密思考、歸納和提煉過程中,勾畫出“海灣戰(zhàn)爭及其后中東形成一超多強與該地區(qū)多種力量爭斗的復雜格局”的發(fā)展總趨勢,對引導人們從一個側面了解和認識處于新舊交替過渡時期的世界格局將有深刻啟迪;王京烈32著眼于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形成背景,從全球與地區(qū)的關系上對美國在中東政策的歷史連續(xù)性和美國對全球戰(zhàn)略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中東政治多元化的發(fā)展及趨勢;民主、伊斯蘭教與轉變中的中東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及未來走向;復雜多變的中東國家關系;大國與中東等重要問題。從不同角度切入,使人對21世紀中東地區(qū)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及其發(fā)展趨勢有了一個全面的、較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李援朝33重點探析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由來與發(fā)展、冷戰(zhàn)結束后的中東局勢演變及該地區(qū)的國際關系格局。王緝思34從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全球戰(zhàn)略和世界地位的角度闡釋了美國的中東政策。肖憲35對當代中東國際關系進行了研究。彭樹智36對20世紀的中東史進行了研究。劉月琴37對冷戰(zhàn)結束后海灣地區(qū)的國家關系進行了研究;此外,關于中東石油、伊斯蘭教等問題的研究論著也大量涌現(xiàn)38。關于美國對中東政策的文章也陸續(xù)發(fā)表:黃運發(fā)闡釋了美國對中東政策從杜魯門主義到布什主義的演變。39萬光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對中東政策的調整進行了論述40;黃培昭分析了克林頓第一任期美國對中東政策的特點、背景和原因,以及所面臨的挑戰(zhàn)41;王京烈分析指出中東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基礎,以及美國將調整對中東戰(zhàn)略的動向;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東國家關系,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后中東國際關系及發(fā)展態(tài)勢,指出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既合作又對抗的復雜關系,美國是冷戰(zhàn)結束后唯一的超級大國,這種國際戰(zhàn)略中的優(yōu)勢地位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存在“前所未有”的影響,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與具體措施都與大多數(shù)中東國家的利益是相悖的,由此也增加了美國與中東國家關系中的對抗因素。42吳承義、葉青、賀鑒、楊中強等學者對冷戰(zhàn)結束后的美國對中東戰(zhàn)略及其影響進行了總結,指出了其對我國安全的影響。43董漫遠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中東政策的演變過程、克林頓在第二任期對中東戰(zhàn)略的調整,并指出美國的中東戰(zhàn)略對地區(qū)局勢產(chǎn)生深刻影響。44九一一事件對世界局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也深刻牽動著美國對中東政策的調整與轉變。如果說阿富汗戰(zhàn)爭拉開了美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序幕,那么伊拉克戰(zhàn)爭則是美國“民主改造”中東的宣戰(zhàn)書,伊拉克將成為美國民主改造中東的試驗田。九一一事件后,我國學術界對美國中東政策的關注與研究,無論是在研究領域,還是在研究層面都有新的發(fā)展,學術文章大量涌現(xiàn):王京烈、李意等學者分析了九一一事件對美國中東政策調整的影響及對中東局勢的影響。45馬榮升、李國富對布什第一任期的中東政策進行了評析。46常澤鯤、李新華、張宏對美國“倒薩”的戰(zhàn)略意圖進行了論述,指出控制中東石油是美國重要的戰(zhàn)略意圖。47董漫遠分析了伊拉克戰(zhàn)后中東形勢的走向。48余建華、王震分析了伊拉克問題與美國政治,指出伊拉克戰(zhàn)爭是新世紀美國安全戰(zhàn)略和中東政策調整的產(chǎn)物,美國雖然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順利地實現(xiàn)了“政權更迭”,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會等方面的重建卻面臨嚴峻局勢,這種局面將對美國政治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49。閆文虎在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對德、日的改造與美國改造伊拉克的基礎上,指出了美國無視中東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和政治文化傳統(tǒng),美國對伊拉克的改造只能以失敗收場50。葉青指出,伊拉克戰(zhàn)爭打破了中東原有的格局,中東地緣政治關系面臨重組51。劉中民分析了薩達姆之后美國對中東霸權所面臨的挑戰(zhàn)52;安惠侯對伊拉克戰(zhàn)爭的嚴重后果和啟示進行了分析53。盧陵54、周士新55、水墨56、詹士亮57、東方曉58、閆文虎59、王林聰60、潘忠歧61等學者對美國“大中東民主化”改造戰(zhàn)略的產(chǎn)生、具體內容、影響和前景進行了全面解讀??傊?我國學者對美國的“大中東民主化改造”計劃持否定態(tài)度。最后,在肯定以往國內專家學者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關于研究重復與雷同的問題:包括選題雷同和觀點雷同;二是一些理論探討由于缺乏堅實的個案研究作為基礎,往往給人以空泛之感??傊?在學習研究以往論著和作品的同時,也要注意彌補缺陷。在世界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美國向全球推行“民主”的背景下,深入持續(xù)地研究美國中東政策對我們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演變都有其內在的理由和基礎,美國的中東政策也絕對不是偶然的和一朝一夕的突發(fā)奇想,必有其歷史與現(xiàn)實原因。因此,研究美國的中東政策,必須注重美國對中東政策發(fā)展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說,歷史比較法是必然借重的重要研究手段??v觀整個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中東政策,從杜魯門的“遏制”戰(zhàn)略到艾森豪威爾政府建立的軍事同盟;從肯尼迪改善美阿關系到尼克松實行“兩根支柱”;從卡特政府促成埃以達成《戴維營協(xié)議》到里根政府的《里根方案》,美國對中東事務的參與程度都圍繞著其戰(zhàn)略利益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同時也充分表現(xiàn)出冷戰(zhàn)時期美蘇對抗是中東國際關系的突出特點。然而,在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強國家,美國隨即調整其對中東政策,即從冷戰(zhàn)結束后到九一一事件發(fā)生前的十年間,美國政府長期堅持的一個理念是:中東的穩(wěn)定是美國的首要利益。因此,老布什政府的“中東新秩序”、克林頓政府的“東遏兩伊、西促和談”,以及小布什的“超脫”態(tài)度,美國對中東政策都沒有發(fā)生本質上的變化。只要中東地區(qū)國家能夠提供穩(wěn)定的石油供應,能夠幫助美國遏制反美極端勢力,它們是不是民主國家無關大局,美國也不急于使用激進手段改變中東地區(qū)國家的政權性質。九一一事件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觀和中東政策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小布什政府認為“民主改造”中東是根除恐怖主義的根本途徑。因此,該政府推出了為實現(xiàn)中東民主化、推廣美式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而制定的“大中東民主化改造”計劃。綜上所述,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中東政策是一個時期的結果,同時也作為另一時期的緣由和開端。美國政府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內外環(huán)境不斷地調整自身政策,然而本質上都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從國際關系理論的角度而言,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