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課件-人文類旅游資源_第1頁
旅游管理課件-人文類旅游資源_第2頁
旅游管理課件-人文類旅游資源_第3頁
旅游管理課件-人文類旅游資源_第4頁
旅游管理課件-人文類旅游資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文旅游資源

第一節(jié)人文類旅游資源的特點人文類旅游資源的特點:1、歷史性2、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3、有力的生命力4、活躍性第二節(jié)萬里長城與旅游業(yè)歷史上長城修筑簡況長城在旅游業(yè)中的價值及重點游覽地段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八達嶺長城和居庸關嘉峪關長城

第三節(jié)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2、海上絲綢之路

第四節(jié)著名的水利工程一、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運河東起北京通州、經過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止于杭州,全長1782公里,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二、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fā)揮巨大效益。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二王廟

二王廟古名“崇德廟”,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紀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安瀾索橋三、靈渠靈渠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三分漓水七分湘江)

四、坎兒井坎兒井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

第五節(jié)我國的古代建筑旅游資源

一、名樓偉閣二、亭、水榭、游廊三、古代石拱橋遺存補充:古建筑的特點(屋頂、屋身、臺基)古代建筑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材料2、采用框架式結構3、靈活安排空間布局4、實行單體建筑標準化5、重視建筑組群平面布局6、創(chuàng)造斗拱結構形式7、運用色彩裝飾手段中國古典建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點體現(xiàn)封建禮教的儒家思想體現(xiàn)以皇家為核心的等級思想體現(xiàn)以家長為中心的家族思想體現(xiàn)各個時期的社會風貌補充:我國的古城與城市旅游資源宮殿的布局與陳設1、布局: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或稱左廟右社前朝后寢2、宮外陳設:華表石獅(三王獅)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爐銅龜、銅鶴第六節(jié)我國的古城與城市旅游資源一、我國城與都城的發(fā)展二、六大古都的建設規(guī)模與形制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南京、北京三、現(xiàn)代城市建設與旅游

第七節(jié)古代園林特色:造園藝術,師法自然分隔空間,融于自然園林建筑,順應自然樹木花卉,表現(xiàn)自然組成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動物、建筑(廳、堂、樓、閣、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匾額、楹聯(lián)、刻石構景方法: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補充:中西方園林的對比類別西方園林藝術風格中國園林藝術風格1布局幾何形規(guī)則式生態(tài)形自由式布局2道路軸線筆直林蔭大道迂回曲折,曲徑通幽3樹木整形對植、列植自然性孤植、散植4花卉圖案花壇、重色彩盆栽花臺、重姿態(tài)5水景動態(tài)水景:噴泉瀑布靜態(tài)水景:溪池滴泉6空間大草坪鋪展假山起伏7雕塑石雕具像(人物、活動物)大型整體太湖巨石8取景對景:視線限定借景:步移景異9景態(tài)曠景:開場袒露奧景:幽閉深藏10風格騎士的浪漫蒂克文人的詩情畫意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園林其特點:規(guī)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建筑體型高大現(xiàn)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續(xù))2.私家園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賈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guī)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表現(xiàn)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xiàn)存的私家園林: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二、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分1.北方類型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2.江南類型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3.嶺南類型現(xiàn)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禹的余蔭山房等。

補充:中國現(xiàn)存的著名園林欣賞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余蔭山房可園清暉園梁園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區(qū),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坐落于中國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狹長谷地上,占地面積584公頃。避暑山莊主要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部分。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東北隅,占地62畝,是目前蘇州最大的古園林。拙政園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間進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對景等造園藝術。留園位在閶門外,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F(xiàn)在的留園大致分為中部、東部、北部、西部四個部分。中部以山水為主,為原留園所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西、北部為清光緒年間增修。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滄浪亭街,是現(xiàn)存蘇州最古的園林。滄浪亭面積約16.5畝,為蘇州大型園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園風格,是寫意山水園的范例。園以清幽古樸見長,富有山林野趣。獅子林位于蘇州市園林路。獅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稱,有“假山王國”之譽。獅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代表作。

余蔭山房,又名余蔭園,位于廣東番禺南村鎮(zhèn)東南角。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園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余蔭山房吸收了蘇杭庭院建筑藝術風格,整座園林布局靈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在面積并不大的山林里,濃縮了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間注入了幽深廣闊的無限佳景。

東莞可園位于東莞市城區(qū)博廈,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夸天上仙宮”。清暉園坐落在廣東順德市大良鎮(zhèn)華蓋里,是國內現(xiàn)存的一所著名的嶺南園林。清暉園與東莞可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梁園一起,被人稱為嶺南四大名園,它們代表了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一支。

梁園位于佛山松風路先鋒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guī)模宏大。梁園素以湖水縈回、奇石巧布著稱嶺南;并珍藏著歷代書家法貼。秀水、奇石、名貼堪稱梁園“三寶”。補充:現(xiàn)在園林設計的趨勢:

1、園林向開敞式,外向型發(fā)展,從城市中的花園轉變?yōu)榛▓@城市;

2、園林建筑密度減少,以植物為主組織景觀代替了以建筑為主組織景觀;

3、起伏地形和草坪代替了大面積控湖堆山,減少土方量和工程成本;

4、強調功能性、科學性;

5、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雕像,在園林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第八節(jié)我國古代墓葬

(陵寢/陵墓)旅游資源一、葬俗與靈魂觀念●萬物有靈●喪葬禮儀二、葬俗與旅游反映當時歷史隨葬品豐富選址于環(huán)境優(yōu)美地區(qū)、雕像精美祭文樂器編排的文藝節(jié)目補充:喪葬類型1、讓死者回歸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樹葬2、保存尸體、以求靈魂不死墓葬、塔葬、懸棺葬3、棄其朽肉,讓靈魂脫離尸體而再生火葬、甕葬

陵墓(陵寢)的演變一、萌芽與成長階段●早期墓葬非常簡單●奴隸社會越來越隆重●秦:覆斗式陵墓“方上”●漢:陵邑制二、發(fā)展與高峰階段●唐:以山為陵式陵墓●宋元:基本沿襲唐制三、充實與總結階段●明:寶城寶頂式●清:仿效明朝陵園的建筑布局地面建筑:1、祭祀建筑區(qū)(主要建筑物是:祭殿)2、神道(又稱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寶城的導引大道)3、護陵監(jiān)墓室結構:1、土穴室2、木墩式3、磚石式隨葬品四、內在意蘊●風水觀

認為山脈、河流、地質對人的生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禮制觀

崇尚自然崇尚祖先其他陵寢一、其他陵寢●紀念性:女媧陵、黃帝陵●瞻仰對象:孔子墓、武侯祠●藝術成就高:成都王建墓●外籍人士的墳:白求恩墓●現(xiàn)代人的陵寢:中山陵、毛主席紀念堂二、關于懸棺葬、干尸1、懸棺葬的特征●棺木為船形●放置在臨江海的高崖之半空●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2、干尸

●新疆、內蒙古等沙漠地區(qū)

●自然干縮中外陵寢比較一、外國主要陵寢旅游資源1、埃及金字塔2、印度泰姬陵3、柬埔寨吳哥窟4、日本仁德天皇陵5、歐洲教堂帶有陵寢的性質二、中外陵寢比較1、東西方殯葬方式不同,與中西方對宗教的態(tài)度有關2、中國歷代都興建有大規(guī)模的陵寢,而西方國家較少補充:唐乾陵鑒賞●依山為陵制度的延續(xù)●周密的陪葬制度

●輝煌的陵墓石刻

第九節(jié)我國宗教旅游資源佛教旅游資源:石窟寺藝術、寺院和佛塔道教旅游資源伊斯蘭教旅游資源

第十節(jié)革命紀念地及紅色旅游革命紀念地和紀念物,包括碑、墓、陵園、故居、堂、祠、館等,是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類型。它是以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足跡為主題展示給當代的一種紀念型建筑設施。

第十一節(jié)我國古文化遺存旅游資源其旅游吸引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引人入勝的住所:巖洞、巢居、干闌式建筑、穴居、地面建筑及分室建筑、母系氏族公社的聚落遺址

2、神秘奇妙的傳說3、豐富多采的古人類化石和石器

第十二節(jié)我國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資源一、我國的民族二、風土民情和民俗旅游三、少數(shù)民族風情第十三節(jié)我國的膳食和烹飪技藝八大菜系:

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

形成菜系的主要因素有:當?shù)氐奈锂a和風俗習慣各地氣候差異,形成不同口味各地烹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

補充:飲食城北方飲食中心:北京西部飲食中心:有“食在中國,味在成都”稱號的成都東部飲食中心:有“天下第一食府”稱號的蘇州南部飲食中心:有“食在廣州”稱號的廣州小吃城:四大小吃南京、蘇州、上海、長沙八大小吃南京、蘇州、上海、長沙、北京、成都、開封、臺北飲食流派:飲食四大流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