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_第1頁
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_第2頁
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_第3頁
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_第4頁
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管理通病防治措施

前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的設計理念、新的結構體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構配件、新的施工機具、設備的不斷出現,施工工藝、施工技術的不斷改進,人居環(huán)境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不斷上升。但在西北事業(yè)部各在建項目或已完工項目中,一些質量通病還是時有發(fā)生,這些通病,有的縮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響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響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的引起業(yè)主對工程質量問題的投訴。為了加強西北事業(yè)部在建項目工程質量管理,逐步減少、消除質量通病,工程監(jiān)督管理部結合近兩年來施工過程中實際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安全文明通病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工程質量及安全文明通病發(fā)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管理,實現工程精益求精,體現綠地品牌價值,不斷提高事業(yè)部工程現場管理水平。本手冊按照土建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安全及文明施工三個專業(yè)劃分,內容共分為三個部分編寫,因時間倉促,文中難免出現紕漏,請多批評指正。總目錄TOC\o"1-2"\h\z\u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12第一章土方開挖與回填 121.1、挖土時放坡未按措施或設計要求進行 121.2、邊坡塌方 131.3、開挖深度控制不嚴格 141.4、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15第二章鋼筋工程 162.1、鋼筋原材 162.2、鋼筋力學實驗 172.3、鋼筋成品保護 182.4、鋼筋加工(一) 192.5、鋼筋加工(二) 202.6、鋼筋加工(三) 212.7、鋼筋綁扎 222.8、鋼筋位移 232.9、鋼筋保護層 242.10、鋼筋連接接頭 252.11、鋼筋直螺紋套筒鏈接 262.12、鋼筋電渣壓力焊連接 272.13、鋼筋搭接 282.14、鋼筋錨固 292.15、鋼筋骨架綁扎 302.16、結構預留洞口鋼筋加固 312.17、鋼筋種植 32第三章模板工程 333.1、軸線位移 333.2、上下層墻柱接茬處錯臺 343.3、結構變形 353.4、模板支撐選用不當 363.5、模板接縫不嚴 373.6、脫模劑使用不當 383.7、模板未清理干凈 393.8、模板拆除 403.9、地下室外墻30cm導墻模板 413.10、結構后澆帶 423.11、懸臂梁下支撐擅自拆除 443.12、平頂角支模不嚴密,部分板底模板伸入墻體,梁底模板未按規(guī)范要求起拱 453.13、柱、墻模穩(wěn)定性差,與排架體系無連接;下部1/3高度未采用雙螺帽 463.14、梁模板缺陷 473.15、柱模板缺陷 483.16、板模板缺陷、墻模板缺陷 49第四章混凝土工程 504.1、混凝試塊留置不規(guī)范 504.2、梁柱接頭高低標號混凝土分隔不清 514.3、蜂窩、麻面、孔洞 524.4、非結構性裂縫 534.5、結構性裂縫 544.6、現澆結構板收面粗糙 554.7、混凝土振搗不密實 564.8、施工縫留置 574.9、缺棱掉角 584.10、墻柱根部錯臺、爛根 594.11、梁底、板底混凝土夾渣、不密實 60第五章砌體工程 615.1、砌筑砂漿 615.2、洞口過梁 625.3、門窗洞口混凝土塊設置 635.4、灰縫不符合要求 645.5、墻頂斜磚不符合要求 655.6、墻體拉結鋼筋不符合要求 665.7、窗臺混凝土壓頂厚度不符合要求 675.8、磚砌小門垛 685.9、構造柱鋼筋 695.10、填充墻構造柱及腰梁設置不符合要求 70第六章防水工程 716.1、地下室外墻施工縫未設置防水構造 716.2、地下室外墻止水鋼板 726.3、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 736.4、出屋面透氣管細部做法不符要求 746.5、屋面雨水管細部做法不符要求 756.6、天溝、檐溝的防水構造 766.7、女兒墻泛水的防水構造 776.8、水落口的防水構造 786.9、變形縫的防水構造 796.10、成品保護措施不到位 80第七章粉刷工程 817.1、陰陽角不垂直、不方正 817.2、室內抹灰層空鼓、開裂、起砂 827.3、粉刷層平整度差衛(wèi)生間墻面過于粗糙,影響交付 837.4、涂料飾面起皮、開裂、脫落、表面起花 847.5、外墻孔洞封堵不密實 85第八章門窗安裝及細部收口 868.1、固定門窗框的五金錨固件不符合要求 868.2、窗框與墻體周邊密封不到位 878.3、窗盤做法 888.4、窗天盤節(jié)點標準做法 898.5、窗天盤節(jié)點標準做法 90第九章細部做法 919.1、細部做法(一) 919.2、細部做法(二) 929.3、細部做法(三) 939.4、細部做法(四) 949.5、細部做法(五) 959.6、細部做法(六) 969.7、細部做法(七) 979.8、細部做法(八) 98第二部分:機電安裝工程 99第一章建筑電氣工程 991.1、焊接電線管與線盒的連接 991.2、預埋鋼管防腐工作不到位 1001.3、預埋電氣鋼管連接不規(guī)范 1011.4、電氣塑料線管、線盒敷設不規(guī)范(一) 1021.5、電氣塑料線管、線盒敷設不規(guī)范(二) 1031.6、線路過長未設置相應的措施 1041.7、柔性導管的長度超長,無專用接頭,有退股、脫節(jié)或者使用不當 1051.8、金屬導管的跨接地線截面積偏小、連接不規(guī)范等 1061.9、吊頂內或明敷設的消防線管使用PVC線管或暗敷設時保護層不足 1071.10、室外導管敷設不到位、不防水 1081.11、金屬線槽敷設扭曲、撓度偏大,連接不規(guī)范 1091.12、線槽內的敷設的導線過多且雜亂 1101.13、金屬線槽接地不可靠 1111.14、管內敷線存在缺陷 1121.15、電線、電纜的外皮顏色不符合要求 1131.16、直埋電纜未可靠地保護 1131.17、電纜頭制作工藝較差,存在安全隱患 1141.18、衛(wèi)生間局部等電位制作及安裝不符合要求 1151.19、混凝土墻面預埋線盒固定不牢靠,線盒位置偏差較大 1161.20、預埋的pvc線管在穿出樓板面未設置保護措施,管口未封堵 1171.21、預埋衛(wèi)生間等電位聯接端子板截面積小于規(guī)范要求 118第二章給排水及消防工程 1192.1、剛性穿墻防水套管的制作及安裝不符合要求 1192.2、高層室內明設UPVC立管在樓板的貫通部位或防火分區(qū)未設阻火圈 1202.3、衛(wèi)生間及地漏處的排水坡度過小,不利于室內排水,有積水 1212.4、衛(wèi)生間地漏等位置返臭氣 1222.5、衛(wèi)生間及積水房間穿樓板造成漏水情況 1232.6、管道穿樓板套管安裝不正確 1242.7、排水UPVC管道支架間距偏大,或支架的規(guī)格偏小 1252.8、排水管三通、四通、彎頭使用不正確 1262.9、雨水斗安裝不規(guī)范 1272.10、排水橫管無坡度、倒坡或坡度偏小 1282.11、給水管道滲漏 1292.13、立管距墻過遠或半明半暗 1302.14、鍍鋅鋼管連接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1312.15、箱式消火栓安裝不規(guī)范 1332.16、噴頭安裝不合理 1342.17、水泵接合器設置不規(guī)范 1352.18、鍍鋅鋼管溝槽式連接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362.19、室外給排水工程溝槽開挖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372.20、室外給排水工程溝槽回填施工的質量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382.21、室外埋地鋼管的瀝青外防腐層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392.22、室外檢查井基礎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402.23、檢查井的踏步(爬梯)、腳窩安裝、制作不規(guī)范 1412.24、排水檢查井流槽不符合要求 1422.25、檢查井的井圈、井蓋安裝不符合要求 1432.26、陽臺排水與屋面排水匯合設置 144第三章采暖及空調工程 1453.1、金屬風管表面不平整 1453.2、風管支、干管連接處的質量問題 1463.3、吊頂風口與風管未連接等 1473.4、土建風管(風井或風道)未按照規(guī)范要求處理 1483.5、風管的支吊架設置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493.6、通風系統運行時產生振動及噪聲 1503.7、絕熱材料的種類、密度及厚度等選用不當 1513.8、空調風管的保溫層質量達不到規(guī)范要求 1523.9、金屬風管法蘭制作及安裝不規(guī)范 1533.10、彎頭內的導流葉片設置不規(guī)范 1543.11、風機盤管與風管連接方式及安裝不合理 1553.12、空調機組/通風機運行時振動及噪聲大 1563.13、地輻熱施工不規(guī)范 157第四章電梯工程 1584.1、電梯機房吊鉤設置不合理 1584.2、電梯井道尺寸及留洞偏差較大 1594.3、電梯井道門口裝飾面與轎廂門高度不一致 160第三部分:安全及文明施工 162第一章防護篇 1621.1、腳手架 1621.2、型鋼挑腳手架 1681.3、滿堂架 1721.4、“三寶、四口、五臨邊”(三寶: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四口: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通道口;) 1771.5、墜落范圍 1891.6、操作架 1901.7、移動操作平臺 1911.8、高低跨防護 1921.9、后澆帶支撐 1931.10、安全防護棚及高低跨防護 1941.11、水平挑網、基坑臨邊 1951.12、液壓升降整體腳手架 1961.13、吊籃腳手架 198第二章臨電篇 2002.1、臨電篇 200第三章機械篇 2093.1、機械篇(塔吊篇) 2093.2、機械篇(砂輪切割機) 2153.3、機械篇(木工電鋸) 2173.4、機械篇(鋼筋加工機械) 2183.5、機械篇(電焊機) 2193.6、機械篇(攪拌機、吊筐) 2203.7、機械篇(氧氣、乙炔瓶) 2213.8、卸料鋼平臺 2223.9、鋼管接料平臺 226第四章文明篇 2274.1、文明篇 227第五章消防篇 2355.1、消防篇 235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第一章土方開挖與回填1.1、挖土時放坡未按措施或設計要求進行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機械或人工開挖放坡未達到設計要求1.對施工人員交底不清,開挖時施工人員未認真查看設計或措施要求;2.未認真查看地質資料,對地質情況不熟悉;3.現場開挖測量標記不清;4.施工人員及各級管理人員未從思想上重視。1.開挖前要對開挖措施進行仔細查閱,弄清開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要認真查驗施工單位的技術交底;2.測量人員在對現場進行開挖放線時應嚴格按圖紙設計及措施要求進行,并在現場做出明顯的標記;3.開挖過程中各級管理人員也應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設計要求的開挖現象應及時制止,并提出正確的處理方法,使現場按要求進行開挖。21.2、邊坡塌方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3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后,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塌陷或滑塌1、基坑(槽)開挖較深,經過不同的土壤層時,沒有根據土壤特性分別坡度,致使個別土層邊坡不穩(wěn)定,造成塌方;2、坡頂荷載過大,如建筑物距離較近,而且又無擋土墻;坡頂堆料過多;坡頂施工振動荷載過多、過大,都可能造成邊坡的失穩(wěn)而塌方或滑坡;3、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4、一次開挖深度過大,且邊坡支護未及時跟進。1、基坑開挖前應仔細研究地質資料,并根據不同土壤特性設計不同坡度;2、雨季施工時,基坑(槽)應分段開挖,挖好一段澆筑一段墊層,并在基坑兩側設置土堤或挖排水溝,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時應經常檢查邊坡和支護情況,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3、棄土應及時運出,在基坑(槽)邊緣臨時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動施工機械時,應與基坑邊緣保持1m以上的距離,以保證坑邊直立壁或邊坡的穩(wěn)定;4、分層開挖,每層開挖深度不超過3m,且邊坡支護要及時跟進;5、.若發(fā)生塌方時應立即停止開挖,立即作臨時性支護(如堆裝土草袋、設支撐護墻等)措施,將坡腳塌方清除,確定支護穩(wěn)定后繼續(xù)開挖。41.3、開挖深度控制不嚴格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5超挖(采用機械開挖,一次挖到坑底標高或操作控制不嚴,局部多挖)。1、采用機械開挖,操作控制不嚴,局部多挖。2、測量放線錯誤。3、交底不清。1、土方開挖應按從上往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如用機械挖土,在接近設計坑底標高或邊坡邊界時應預留200~300mm厚的土層,用人工開挖和修整,邊挖邊修坡,以保證不擾動土和標高符合設計要求。(若建筑物地基為灌注樁等樁基時機械挖土應預留至少500mm厚以上,待樁樁基施工結束后再進行二次挖土直至設計標高)。2、技術交底清楚,接近控制標高時用百格網測點控制挖土標高和平整度。3、遇標高超挖時,不得用松土回填,應用砂、碎石或低強度等級混凝土填壓(夯)實到設計標高;當地基局部存在軟弱土層,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與勘察、設計建設部門共同提出方案進行處理。1.4、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6回填土經碾壓或夯實后,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塊草皮、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或雜填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yōu)含水率的密實度要求;3.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實遍數不夠;4.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影響深度較小,使密實度達不到要求。1.選擇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選用的壓實機性能,通過實驗確定含水量控制范圍內每層鋪土厚度、壓實遍數、機械行駛速度;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夯)實;加強現場檢驗,使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2.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換土或摻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壓實加固;土料含水量過大,可采取翻松、晾曬、風干或摻入干土重新壓、夯實;含水量過小或碾壓機具能量過小,可采取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碾壓等措施。7第二章鋼筋工程2.1、鋼筋原材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表面銹蝕:鋼筋表面出現黃色浮銹,嚴重轉為紅色,日久后變成暗褐色,甚至發(fā)生魚鱗片剝落現象。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蝕,存放期長,倉庫環(huán)境潮濕,通風不良。1、鋼筋原料應存放在倉庫或料棚內,保持地面干燥,鋼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場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盡量縮短。淡黃色輕微浮銹不必處理。2、紅褐色銹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鋼刷清除,盡可能采用機械方法,對于銹蝕嚴重,發(fā)生銹皮剝落現象的應研究是否降級使用或不用。9混料:鋼筋品種、等級混雜不表,直徑大小不同的鋼筋堆放在一起,難以分辨,影響使用。特別是二級鋼和三級鋼。原材料倉庫管理不當,制度不嚴;直徑大小相近的,用目測有時分清;技術證明資料未隨鋼筋實物同時交送倉庫。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應注明材質和規(guī)格。2、下料加工前因認真核對材質和規(guī)格,特別是2級剛和3級鋼。2.2、鋼筋力學實驗序號現象和問題類型防治措施10鋼筋原材力、接頭學實驗不規(guī)范:鋼筋材質單批號、數量和實驗報告單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詳細。未能按規(guī)范要求中的數量批次進行力學實驗。原材拉伸試驗每組2根長約500mm。350mm。同一廠別,同一爐號、同一規(guī)格、同一交貨狀態(tài),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盤圓鋼筋試件取自不同盤、直條鋼筋在任選的兩根或兩根以上截?。?。閃光焊接接頭同一臺班內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級別、同直徑鋼筋焊接接頭應作為一批。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6個試件。其中3根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冷彎試驗2根長約350mm。電弧焊接接頭工程焊接條件: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在現場條件下:每一至兩層樓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電渣壓力焊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qū)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氣壓焊接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qū)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接卸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對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guī)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預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2.3、鋼筋成品保護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防治措施11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后,沒有對絲扣進行有效保護。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后,套上塑料帽對絲扣進行保護12后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時間擱置,未進行防銹保護處理。要求:對后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擱置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的,必須對預留鋼筋進行防銹保護處理(在鋼筋表面涂刷水泥漿)。2.4、鋼筋加工(一)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13箍筋彎鉤長度不夠。1、鋼筋下料長度不夠。2、加工機械存在偏差。3、省力,便于安裝。1、認真核對圖紙和熟悉規(guī)范要求,精確計算配料單。2、實際放樣核對料單無誤后批量加工。3、檢查施工機械,校正偏差。4、象S形拉鉤,安裝后進行手動回彎至1350。(如圖二)。5、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圖二圖一2.5、鋼筋加工(二)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4箍筋彎鉤長度不夠,角度小于1350。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箍筋內凈尺寸±51、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0;對于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0;2、箍筋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構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于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152.6、鋼筋加工(三)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6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機械內合金頂塊過緊,致使鋼筋肋有所損傷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機械內合金頂塊過緊,致使鋼筋肋有所損傷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根據鋼筋規(guī)格調整機械內合金頂塊。確保鋼筋只要能調直即可,不得損傷鋼筋肋,更不可冷拔瘦身。17箍筋的彎曲半徑過大。沒有根據鋼筋規(guī)格選擇彎曲機械。1、HPB235級鋼筋末端需做1800彎鉤時,其彎弧內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2、鋼筋末端需做1350彎鉤時,HRB335、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D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3、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0;對于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0;4、箍筋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構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于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2.7、鋼筋綁扎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防治措施備注18梁底受力鋼筋與箍筋綁扎點過少。要求:梁角部四周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要求:1、網片綁扎鐵絲要交換方向,呈“八”型2、綁扎接頭應以三道雙鐵絲扎牢3、網片在鋼筋綁扎(如梁中穿過)范圍內應弧弧扎。4、雙向受力鋼筋網片應弧弧扎5、鋼筋進支座部分應弧弧扎注:每根鋼筋在搭接長度內必須采用三點綁扎,用雙絲綁扎搭接鋼筋兩端30mm處,中間再綁扎一道。19鋼筋綁扎不規(guī)范,少扎、漏扎現象較多。2.8、鋼筋位移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20墻柱外伸鋼筋移位。1、模版固定不牢,在施工過程中有事碰撞致使鋼筋發(fā)生錯位。2、箍筋制作有誤差,及綁扎不牢固造成鋼筋骨架發(fā)生變形。3、保護層墊塊不均勻。4、梁柱節(jié)點內鋼筋密度大,致使墻柱鋼筋錯位。5、澆筑混凝土時觸動鋼筋,沒有及時恢復。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按圖樣位置安好,然后用樣板固定好,澆搗混凝土前再重復一遍。如發(fā)生移位則應校正后再澆搗混凝土。2、注意澆搗操作,盡量不碰撞鋼筋,澆搗過程中由專人隨時檢查及時校正。3、澆筑砼前在板面或梁上用油漆標出柱、墻的插筋位置,然后電焊定位箍或水平引筋(針對板墻插筋)固定。4、若遇鋼筋間距調整(或位移)需彎曲鋼筋時,應采用小于1:6角度緩慢彎曲到位。21墻柱外伸鋼筋移位。2.9、鋼筋保護層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22露筋:結構或構件拆模時發(fā)現混凝土表面有鋼筋露出。

保護層墊塊墊得太稀或脫落,鋼筋成型尺寸不準確,或鋼筋骨架綁扎不當,造成骨架外形尺偏大,局部抵觸模板,振搗混凝土時,振動器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或引起綁扣松散。墊塊要墊得適量可靠,豎立鋼筋采用埋有鐵絲的墊塊,綁在鋼筋骨架外側時,為使保護層厚度準確應用鐵絲將鋼筋骨架拉向模板,將墊塊擠牢,嚴格檢查鋼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綁扎鋼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過允許值。

鋼筋保護層墊塊選材要保證強度及厚度。保證墊塊數量充足,板均應從距梁或墻相交邊(角)100mm起雙向安裝墊塊,在板的下部鋼筋交叉點下安裝縱向、橫向間距800mm左右墊塊。混凝土結構的環(huán)境類別環(huán)境類別條件一室內正常環(huán)境二A室內潮濕環(huán)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qū)的露天環(huán)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b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露天環(huán)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三使用除冰鹽的環(huán)境、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冬季水位變動的環(huán)境;濱海室外環(huán)境。四海水環(huán)境五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質物影響的環(huán)境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環(huán)境類別板、墻、殼梁柱≤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注: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2.10、鋼筋連接接頭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23同截面接頭過多:在綁扎或安裝鋼筋骨架時,發(fā)現同一截面受力鋼筋接頭過多,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超出規(guī)范中規(guī)定數值。1、鋼筋配料時疏忽大意,沒有認真考慮原材料長度。2、忽略了配置在構件同一截面中的接頭,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長度的規(guī)定。1、弄清楚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同一截面的含義。2、配料時按下料單進行鋼筋編號。24規(guī)范要求:1、接頭面積允許百分率:(1)同一連接區(qū)段內(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1.3Ll)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要求:a、對梁、板類及墻類構件不易大于25%。B、對柱類構件不易大于50%??v向受壓鋼筋不易大于50%。(2)鋼筋機械連接與焊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于500mm??v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要求:a、受拉區(qū)不宜大于50%,受壓區(qū)不受限制。B、接頭不易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qū),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于50%。2、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2.11、鋼筋直螺紋套筒鏈接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25鋼筋直螺紋連接未按規(guī)范要求施工。鋼筋連接采用的直螺紋,所車絲牙偏長,沒有標記,部分節(jié)頭露絲過多,絲牙是否擰到位無法辨別。在絲牙上做出油漆標記(1/2套筒長度),作為檢查質量的依據。要求:總包、監(jiān)理對所有直螺紋套筒接頭進行100%檢查。鋼筋下料時,應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口的端面應與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撓曲。直螺紋接頭應使用扭力扳手或管鉗進行施工。經擰緊后的直螺紋接頭應做出標記,單邊外露絲扣長度不應超過2P。直螺紋鋼筋接頭擰緊力矩值鋼筋直徑(mm)16~1820~2225283236~40擰緊力矩(N.m)100200250280320350262.12、鋼筋電渣壓力焊連接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焊接缺陷防治措施備注27電渣壓力焊軸線偏移,焊包不均。鋼筋電渣壓力焊使用范圍焊接方式使用范圍鋼筋牌號鋼筋直徑(mm)電渣壓力焊H235PB14~20HRB33514~32HRB40014~32對不合格的接頭全數切除,重新焊接。將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對操作工人重新交底,并將不合格焊工替換。重新制作電渣壓力焊焊接接頭試件復試,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軸線偏移1、校直鋼筋端部。2、正確安裝夾具和鋼筋。3、避免過大的頂壓力。4、及時修理或更換夾具。電渣壓力焊適用于柱、墻、構筑物等現澆混凝土結構中豎向受力鋼筋的連接;不得在豎向焊接后橫置于梁、板等構件中作水平鋼筋用。帶肋鋼筋進行焊接時易將縱肋對縱肋施焊。彎折1、校直鋼筋端部。2、注意安裝和扶持上部鋼筋。3、避免焊后過快卸夾具。4、及時修理或更換夾具。咬邊1、減小焊接電流。2、縮短焊接時間。3、注意上鉗口的起點和止點,確保上鋼筋頂壓到位。未焊合1、增大焊接電流。避免焊接時間過短。3、檢修夾具,確保上鋼筋下送自如。焊包不均1、鋼筋斷面力求平整。2、裝填焊劑盡量均勻。3、延長焊接時間,適當增加融化量。氣孔1、按規(guī)定要求焊劑。2、清除鋼筋焊接部位的鐵銹。3、確保接縫在焊劑中合適埋入深度。燒傷1、鋼筋到點部位除盡鐵銹。2、盡量加緊鋼筋。焊包下淌1、徹底封堵焊劑筒的漏孔。2、避免焊后過快回收焊劑。驗收要(外觀檢查)1、四周焊包凸出鋼筋表面的高度應大于或等于4mm。2、鋼筋與電極接觸處應無燒傷缺陷。3、街頭的彎折角不得大于40。4、接頭處的軸線偏移不得大于鋼筋直徑0.1倍,且不得大于2mm。2.13、鋼筋搭接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28鋼筋焊接搭接長度不夠鋼筋下料長度不夠。1、認真核對圖紙和熟悉規(guī)范要求,精確計算配料單。2、鋼筋安裝時核對配料單和構件尺寸。規(guī)范要求:1、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驗收規(guī)范要求外還應注意。(1)、受壓鋼筋綁扎街頭的搭接長度應為表中數值的0.7倍。(2)、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300mm。受壓鋼筋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0mm。(3)、兩根直徑不同鋼筋的搭接長度,以較細鋼筋直徑計算。(4)、在綁扎街頭的搭接長度范圍內,應綁扎三點。2、電弧焊連接:鋼筋采用電弧焊焊接時:搭接雙面焊長度為4d(5d),搭接單面焊長度為8d(10d)??v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Ll(mm)鋼筋種類混凝土強度等級C15C20~C25C30~C35≥C40HPB23545d35d30d25dHRB33555d45d35d30dHRB400/55d40d35d29鋼筋綁扎搭接長度不夠2.14、鋼筋錨固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30鋼筋錨固長度不夠。鋼筋下料長度不夠。1、認真核對圖紙和熟悉規(guī)范要求,精確計算配料單。2、鋼筋安裝時核對配料單和構件尺寸。3、當受力鋼筋平直伸入支座長度不符合錨固要求時,可采用彎折形式??v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mm)鋼筋種類混凝土強度等級C15C20~C25C30~C35≥C40HPB23540d30d25d20dHRB335HR50d40d30d25dB400與RRB400/45d35d30d1、當圓鋼筋末端應做1800彎鉤,彎后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3d。2、縱向受拉鋼筋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5d。3、當2、3級鋼筋的直徑大于25mm時其錨固長度應乘以修正系數1.1。2.15、鋼筋骨架綁扎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31結構梁鋼筋骨架變形。1、鋼筋骨架綁扎點綁扎不牢固。2、混凝土保護層墊塊不到位,在外力作用下使其鋼筋骨架變形。3、澆筑混凝土前檢查不到位。1、鋼筋骨架綁扎點綁扎牢固。2、受力鋼筋位置準確,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到位。避免后續(xù)工序施工時外力作用影響。32結構梁受力鋼筋為多排時,綁扎位置不符合要求。1、技術交底不清楚。2、綁扎點不牢固。1、加強技術交底和檢查力度。2、鋼筋骨架綁扎點綁扎牢固。3、受力鋼筋位置準確,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到位。避免后續(xù)工序施工時外力作用影響。4、吊起第二排負彎矩鋼筋,保證與第一排鋼筋間距在25mm。2.16、結構預留洞口鋼筋加固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33結構板預留洞割斷受力鋼筋,加固不到位。1、技術交底不清楚。2、安裝工程只顧自己方便,未能和土建工程形成技術銜接。3、檢查驗收不到位。1、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2、圖集04G101-4(P35-36):①、矩形洞邊長和圓形洞直徑不大于300時受力鋼筋繞過孔洞不另外設置補強鋼筋。②、矩形洞邊長和圓形洞直徑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時,當設計注寫補強縱筋時,應按注寫的規(guī)格、數量與長度補強。當設計無注寫時,按每邊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斷縱向鋼筋總面積的50%補強,補強鋼筋的強度等級與被切斷鋼筋相同并不知在同一層面,其間距為30mm。34剪力墻預留洞割斷受力鋼筋,加固不到位。圖集09G901-2(3-11~3-12):1、圓形洞:①直徑小于等于300時,當設計注寫補強鋼筋時,按注寫設置。當設計無注寫時,按每邊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斷縱向鋼筋總面積的50%補強,補強鋼筋的強度等級與被切斷鋼筋相同。②、直徑大于300小于等于800時按設計注寫設置。③、直徑大于800時,洞口上下補強暗梁配筋按設計標注,當洞上邊或洞下邊未剪力墻連梁時不在重復補強暗梁。2、方形洞:①、洞邊尺寸小于等于800時,當設計注寫補強鋼筋時,按注寫設置。當設計無注寫時,按每邊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斷縱向鋼筋總面積的50%補強,補強鋼筋的強度等級與被切斷鋼筋相同。②、方洞洞邊尺寸大于800時,洞口上下補強暗梁配筋按設計標注,當洞上邊或洞下邊未剪力墻連梁時不在重復補強暗梁。2.17、鋼筋種植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35鋼筋種植:鋼筋種植不牢固(沒有粘結劑)。1、鉆孔深度不夠。2、粘結膠不符合要求。3、鉆孔后沒有清空。4、鋼筋種植后沒有靜置12小時。1、保證鉆孔深度。2、使用合格的結構植筋腳。3、鉆孔后進行浮灰清理。4、鋼筋種植后靜置12小時不擾動。5、在二次結構施工中應根據墻體模數或構件尺寸下料種植鋼筋。種植鋼筋施工方法:施工過程:鉆孔清空填膠粘劑植筋凝膠鉆孔使用配套沖擊電鉆。鉆孔時孔徑和鉆孔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清空時,先用吹氣法清除孔洞內粉塵,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經多次吹刷完成。同時,不能用水沖洗,以免殘留在孔中的水分消弱粘合劑的作用。使用植筋注射器從孔底向外均勻注入粘合劑。按順時針方向把鋼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輕輕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粘結劑溢出。將鋼筋外露端固定,使其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結。種植鋼筋孔徑與孔深鋼筋直徑(mm)1012141618202225283240鉆孔直徑(mm)1416182225283032374048鋼筋屈服植入深度(mm)106139179214258300346428513627894第三章模板工程3.1、軸線位移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36混凝土澆筑后拆除模板時,發(fā)現墻柱實際位置與建筑物軸線位置有偏移。上下層墻柱接茬處錯臺1、翻樣不認真或技術交底不清。2、軸線測放時產生誤差。3、模板安裝加固不牢固,發(fā)生偏移后未能及時校正,造成累積誤差。4、模板安裝時未拉水平、豎向通線進行控。5、模板自身剛度差。6、混凝土澆筑時未對稱均勻下料,或一次澆筑高度過高造成側壓力過大擠壓模板變形。7、對啦螺栓、頂撐使用不當或松動造成軸線偏移。1、施工前必須進行熟悉圖紙、技術交底、模板放樣。2、軸線測放后必須進行復核。3、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必須設置可靠的限位措施并加固牢固,保證位置準確。4、支模前要啦水平、豎向通線,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5、根據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撐體系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6、澆筑混凝土前仔細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7、澆筑混凝土時要對稱下料,嚴格控制下料高度?,F澆結構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鋼尺、拉線截面內部尺寸基礎±10鋼尺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高垂直高不大于5m6經緯儀、吊線、鋼尺大于5m8經緯儀、吊線、鋼尺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3.2、上下層墻柱接茬處錯臺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防治措施備注37樓梯間剪力墻及樓層層間接槎較大,漏漿嚴重。在樓層間模板上采用上部配長50cm,并在層間向下有一道對拉螺栓為標準。拆模時保留此外模板與上部墻外模拼接。;另在下層接縫處用密封泡沫粘嵌條嵌實以防止漏漿3.3、結構變形 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38結構變形:拆模后發(fā)現混凝土柱、梁、墻出現鼓凸、縮頸或翹曲現象。

柱上部變形1、支撐及圍檁間距過大,模板剛度差。連接件末按規(guī)定設置,造成模板整體性差。2、對拉螺栓或螺栓間距過大,螺栓規(guī)格過小。3、豎向支撐過少。4、砼澆筑墻、柱混凝土速度過快,一次澆灌高度過高,振搗過度。1、嚴格按方案施工,控制立桿及剪刀撐間距,保證模板剛度和穩(wěn)定性。排架間距必須符合施工方案,一般在800-900,底層必須加連桿和掃地桿(掃地桿可一隔一設置)。2、梁底加設支撐確保穩(wěn)固。3、墻柱模板設置足夠的對啦螺桿或包箍。4、澆搗混凝土時要均勻對稱下漿,嚴格控制澆灌高度,特別是門窗洞口模板兩側,既要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又要防止過分振搗引起模板變形。

5、對跨度大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6、采用木模板、膠合板模板施工時,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澆筑混凝土,防止模板變形。39樓梯踏步板變形3.4、模板支撐選用不當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40由于模板支撐體系選配和支撐方法不當,結構澆筑混凝土時變形。梁下立桿彎曲1、支撐選配未經過安全驗算,無足夠的承載能力和剛度。2、支撐穩(wěn)定性差,無保證措施,混凝土澆筑后支撐自身失穩(wěn),使模板變形。1、模板支撐體系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和模板類型來選配,一邊相互協調搭配。使用時,必須對支撐體系進行驗算和復核。尤其是支撐立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確保模板支撐體系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穩(wěn)定性。2、鋼管支撐體系其支撐的布置形式應滿足模板設計要求,并能保證安全承受施工荷載,鋼管支撐體系一般宜扣成整體排架式,其立柱縱橫間距一般為0.9m左右(荷載大時應采用密排形式),同時應加設斜撐和剪力撐。41排架間距過大、底層無掃地桿和連桿3.5、模板接縫不嚴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42接縫不嚴:由于模板間接縫不嚴有間隙,混凝土澆筑時產生漏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嚴重的出現孔洞露筋。1、翻樣不認真或有誤,拼裝時接縫過大。2、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縫不嚴。3、周期過長木模干縮或裂縫。4、模板變形未及時修整。5、模板接縫措施不當。6、梁、柱、墻交接部位、接頭尺寸不準、錯位,底部基層不平整。1、翻樣要認真,拼裝嚴密。2、模板變形特別是邊框變形,要及時修整平直。3、梁、柱、墻交接部位支撐要牢固可靠,拼縫要嚴密。4、梁、柱、墻交接部位支撐要牢固可靠,拼縫要嚴密(必要時縫間加雙面膠紙)發(fā)生錯位要及時校正好。

5、墻柱底部混凝土面施工時找平收光,平整度水大于2mm。6、嚴禁使用報廢的模板;模板重復使用前應充分整修,對模板上的螺栓孔洞應有效封堵;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7、模板施工時要嚴格控制模板拼縫。模板龍骨用料規(guī)格、間距以及支撐體系要符合施工方案和規(guī)范要求。對已破損的模板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433.6、脫模劑使用不當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44脫模劑使用不當:模板表面用廢機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殊漿不清除即涂刷脫模劑,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等缺陷。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殘漿即刷脫模劑。

2、脫模劑涂刷不勻或漏涂或涂層過厚。

3、使用廢機油脫刷模板,即污染了鋼筋及混凝土,又影響了混凝土表面裝飾質量。1、拆模后必須清除模板上遺留的混凝土殘漿后,再刷脫模劑。2、嚴禁用廢機油作為脫模劑,脫模劑材料選用原則應為:即適于脫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裝飾。選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或各種專門化學制品的脫模劑等。3、脫模劑材料宜拌成稠糊狀,應涂刷均勻,不得流滴也不易涂刷過厚。453.7、模板未清理干凈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46模板內未清理干凈:模板內殘留木塊、浮漿殘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發(fā)現混凝土中有縫隙且有垃圾夾雜物。1、鋼筋綁扎完畢,模板位置未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掃。2、封模前未仔細檢查和進行清倉。3、墻柱根部、梁柱接頭最低處未留清掃孔,或所留位置不當無法進行清掃。1、鋼筋綁扎完畢,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除模板內垃圾。

2、檢驗鋼筋時必須連帶驗倉。

3、在封模前,派專人將模內垃圾清除干凈。

4、墻柱根部、梁柱接頭處預留孔尺≥100mm×100mm,模內垃圾清除完畢后及時將清掃口處封堵。473.8、模板拆除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48模板拆除過早,保護措施不到位,構件混凝土缺棱掉角。1、混凝土強度未達到拆模要求。2、拆除方法不當,猛撬硬砸。3、模板拆除后,成品質量保護意識淡薄。1、加強技術交底,和成品質量保護意識。2、嚴格控制模板拆除時間,特別是底模拆除必須是在混凝土強度達到允許拆模的強度時方可進行。3、嚴格控制拆模方法。用力適當,嚴禁大面積撬落和猛撬硬砸。49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構件類型構件跨度(m)達到設計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殼≤8≥75>8≥100懸臂構件/≥1003.9、地下室外墻30cm導墻模板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50地下室外墻未能設置30cm導墻及止水鋼板,存在滲漏隱患。1、專業(yè)知識及質量意識不強。2、交底、驗收(總包、監(jiān)理)形同虛設。3、方便施工,省時省力要求:地下水位以下的底板、外墻、車庫頂板在其施工縫處須設置止水帶。墻、頂板、底板止水鋼板(或止水帶)一半埋入已澆砼,一半外露。墻與底板相交處,應在澆筑底板時留設反口,使止水鋼板(或止水帶)一半埋入已澆砼,一半外露。車庫與主樓相交的連接通道,考慮到有不均勻沉降,應設置鋼制止水門框,通過兩道橡膠止水帶來處理。3.10、結構后澆帶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51結構后澆帶支撐體系不規(guī)范,側模封堵不嚴,砼滲流嚴重。1、技術人員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工人工程質量意識淡薄。2、后澆帶兩側模板封堵不嚴密。1、加強技術交底。加強此處支模的質量管理,鑿除后澆帶內的水泥漿和砼,使兩側變形不因此而受到約束。2、后澆帶兩側埋設雙層20目隔離鋼絲網并加固牢固,3、模板拆除后,后澆帶兩側立即進行支撐。詳見下圖:523.11、懸臂梁下支撐擅自拆除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53懸臂梁下支撐擅自拆除。1、施工管理及監(jiān)理人員專業(yè)知識缺乏。2、模板支撐配備不夠。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考慮不周。要求:1、對下部結構進行檢查,若已經出現結構性損傷應責成施工單位拿出處理方案。類似的懸臂構件在上部結構未完成之前,底部支撐體系不能拆除。2、懸臂結構以及構件跨度大于8米的,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達到100%)。3.12、平頂角支模不嚴密,部分板底模板伸入墻體,梁底模板未按規(guī)范要求起拱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54平頂角支模不嚴密,部分板底模板伸入墻體。技術交底不清楚。要求:提高支模的細部質量,板底模不得伸入墻身,板底模上部應每隔小于300左右釘釘子固定于墻模上。55梁底模板未按規(guī)范要求起拱。要求: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嚴格控制模板的支撐體系,保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3.13、柱、墻模穩(wěn)定性差,與排架體系無連接;下部1/3高度未采用雙螺帽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56柱、墻模穩(wěn)定性差,與排架體系無連接;下部1/3高度未采用雙螺帽。技術交底不清楚。要求:為保證柱模的穩(wěn)定和不變形,柱模與柱模之間每邊兩端分上、中加二道鋼管水平支撐及一道剪撐,支撐應與頂板支撐排架相連,使整個柱群模板連成整體并保持穩(wěn)定。下部1/3高度須采用雙螺帽3.14、梁模板缺陷序號現象和問題原因防治措施57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撓:側梁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發(fā)現梁身側面鼓出有水平裂縫,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間,拆除因難。

1、模板支設未校直撐牢,支撐整體穩(wěn)性不夠。

2、模板沒有支撐在堅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澆筑過程由于荷載增加,底部松動,造成模板下沉。

3、梁底模未按設計要求或規(guī)范規(guī)定起拱,未根據水平線控制模板標高。

4、側模承載能力及剛度不夠,拆模過遲或模板未使用隔離劑。

5、木模采用易變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澆筑后變形較大,易使用混凝土產生裂縫、掉角或表面毛糙。

6、木模在混凝土澆筑后吸水膨脹,事先未留有空隙,濕潤木模。

1、梁底支撐間距應能保證在混凝土向重和施工荷載作用不產生變形。支撐底部如為泥土地面,應先認真夯實,鋪放通長墊木,以確保支撐不沉陷,梁底模應按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起拱。

2、梁側模應根據梁的高度進行配制,若超過60cm應加鋼管圍檁,上口則用圓鋼插入模板上端固定上口,若梁高超過70cm應在梁中加對穿螺栓,與鋼管圍檁配合,加強梁側模剛度及強度。

3、支梁木模時應遵守邊模板包底模的原則,梁模與術模連接處,應考慮梁模板吸濕后長日膨脹的影響,下料尺寸一般應略為縮短,使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后不致嵌入柱內。

4、模板梁側模下口必須有夾條木,釘緊在支柱上,以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側模下口不致炸模。5、梁模用木模時,盡量不采用易變形的木材制作,并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充分用水澆透。

6、組裝前應將模板上殘渣剔除干凈,模板拼縫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側模應支撐牢靠,模板支立前應認真涂刷隔離劑兩度。

7、用鋁絲加固梁模時,應上下分綁,嚴禁整體綁扎,防止?jié)仓炷習r下口脹開,上口縮小。3.15、柱模板缺陷序號現象和問題原因防治措施58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準、鼓出、漏漿、混凝土不密實或蜂窩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條軸線上。柱身扭曲,梁柱接頭處偏差大。

1、柱箍間距太大或不牢,鋼筋骨架縮小,或木模釘子被混凝土側壓力拔出。

2、測放軸線不認真,梁柱接頭處未按大樣圖安裝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線,不找方,鋼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4、柱模未保護好,支模前已歪扭,未修整好就使用,板縫不嚴密。

5、模板兩側松緊不一,未進行模板柱箍和穿墻螺栓設計。

6、模板上有混凝土殘渣,未做好清理或拆模時間過早。

1、成排柱子支模前,應先在底部彈出通線,將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柱子支模前必須先校正鋼筋位置。

3、柱子底部采用短鋼筋頭焊制支撐,保證底部位置準確。

4、成排模支撐時,應先立兩端柱模,校直與復核位置無誤后,頂部拉通長線,再立中間各根柱梁,柱距不大時,相互間用剪力撐及水平撐搭牢。柱距較大時,各柱單獨拉四面斜撐,保證柱子位置準確。

5、柱模立完,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拉桿或頂桿的支承點要牢固可靠的與地面成不大于45度夾角方向預埋在樓板混凝土內。

6、根據柱子斷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應加設牢固的柱箍,必要時增加對拉螺栓,防止炸模。

7、柱模用木料制作,拼縫應刨光拼嚴,門板應根據柱寬采用適當厚度確?;炷翝仓^程中不漏漿、不炸模、不產生外鼓。

8、較高的柱子應在模板中部一側留臨時澆搗口,以便澆筑混凝土插入振動棒,當混凝土澆筑到臨時洞口時,即應封閉牢固。

9、模板上混凝土澆完后殘渣應清理干凈,柱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3.16、板模板缺陷、墻模板缺陷序號現象和問題原因防治措施59板模板缺陷:板中部下撓,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時梁邊模板嵌入梁內不易拆除。1、模板龍骨用料較小或間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夠的強度及剛度,底模未按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起拱,造成撓度過大。

2、板下支撐底部不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荷載不斷增加,支撐下沉,板模下撓。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觸面平整度超過允許偏差。

4、將板模板鋪釘在梁側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內,澆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脹,梁模也略有外脹,造成邊緣一塊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內。1、樓板模板下的龍骨和牽杠木應由模板設計計算確定,確保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支承面要平整。

2、支撐材料應有足夠強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穩(wěn)定性,上下層板模支撐應盡量支撐在同一位置,確實支撐穩(wěn)固。

3、木模板板模與梁模連接外,板模應鋪到梁側模外口齊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內,便于拆除。

4、板模板應按規(guī)定要求起拱,鋼木模板混用時,縫隙必須嵌實,并保持水平一致。60墻模板缺陷:炸模、傾斜變形、墻體不垂直。墻體厚薄不一,墻面高低不平。

墻根跑漿、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漿裹住,拆模困難。墻角模板拆不出。1、模板事先未作設計,相鄰模板未設置圍檁或圍檁間距過大,對拉螺栓選用過小或未擰緊,墻根部混凝土面不平,縫隙過大。

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鄰兩塊墻模板拼接不嚴,支撐不牢,設有采用對拉螺栓來承受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以致混凝土澆筑時炸模或因選用的對位螺栓直徑太小或間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側壓力而被拉斷。

3、模板間支撐方法不當

4、混凝土澆筑分層過厚,振搗不密實,模板受側壓力過大,支撐變形。

5、角模與墻模板拼縫不嚴,水泥漿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時間太遲模板與混凝土粘結力過大。

6、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后被雨水沖走。1、墻面模板應拼裝平整,符合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2、有幾道混凝土墻時,除頂部設通長連接桿定位外,相互間均應用剪刀撐撐牢。

3、墻身蹭應根據模板設計配制對拉螺栓,模板兩側以連桿增強剛度來承擔混凝土的側壓力,確保不炸模(一般采用Φ12~Φ16mm螺栓)。兩片模板之間應根據墻的厚度用硬塑料撐頭,以保證墻體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時,應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4、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每層澆筑厚度應控制在施工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

5、模板面應涂刷隔離劑,且應涂刷均勻。6、墻根部采用焊制鋼筋撐來控制,軸線尺寸位置及厚度。

7、龍骨不宜采用鋼花梁,墻梁交接處和墻頂上口應設拉結,外墻所設的拉頂支撐要牢固可靠,支撐的間距位置應控制好。第四章混凝土工程4.1、混凝試塊留置不規(guī)范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防治措施61普通混凝土試塊留置組數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同條件和標準養(yǎng)護試塊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當一次連續(xù)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200m3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冬期施工還應留置負溫轉常溫試塊和臨界強度試塊。每次取樣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yǎng)護式件,同條件養(yǎng)護式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一般不少于2組)。62抗?jié)B混凝土試塊留置組數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同條件和標準養(yǎng)護試塊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1、同一混凝土強度等級、抗?jié)B等級、同一配合比,生產工藝基本相同,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兩組抗?jié)B試塊(每組6個試塊)。2、試塊應在澆筑地點制作,其中至少一組應在標準條件下養(yǎng)護。其余試塊應與構件相同條件下養(yǎng)護。3、留置抗?jié)B試塊的同時需留置抗壓強度試件并應取自同一盤混凝土拌合物中。4、同條件試塊制作拆模后,應在試塊上注明制作時間、等級、工程部位。焊制鋼筋籠或木箱將試塊存放在樓層內,與構件相同條件下養(yǎng)護并計算齡期。5、完善標準養(yǎng)護室內設施。健全管理制度。4.2、梁柱接頭高低標號混凝土分隔不清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63高低等級砼分隔不清:部分柱梁節(jié)點出現底等級砼澆至高等級區(qū)域,柱頭出現“軟夾層”現象,存在質量隱患。隔離鋼絲網加固不牢固。技術人員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向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控制砼的澆筑時間,防止冷縫出現,防止底標號砼流入高標號區(qū)域。離開柱身30cm處,在梁內埋設雙層20目隔離鋼絲網并加固牢固,高等級砼應堆至板面,允許高標號砼流入底標號區(qū)域,不允許底標號砼流入高標號區(qū)域。另外要嚴格控制砼的澆筑時間,防止冷縫出現。644.3、蜂窩、麻面、孔洞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65蜂窩、麻面、孔洞。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澆灌砼前澆水濕潤不夠,或模板縫沒有堵嚴,澆搗時,與模板接觸部分的砼失水過多或滑漿,砼呈干硬狀態(tài),使砼表面形成許多小凹點。2、砼攪拌時間短,加水量不準,砼和易性差,砼澆筑后有的地方砂漿少石子多,形成蜂窩。3、砼澆灌沒有分層澆灌,下料不當,造成砼離析,因而出現蜂窩麻面。4、砼澆入后振搗質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窩麻面。1、澆灌混凝土前認真檢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縫隙是否堵好,模板應清洗干凈并用清水濕潤,不留積水,并使模板縫隙膨脹嚴密。2、混凝土攪拌時間要適宜,一般應為1-2分鐘。3、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2米時,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進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須掌握振搗時間,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約20-30秒。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來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且呈水平狀態(tài),混凝土將模板邊角部分填滿充實。處理方法:麻面主要影響美觀,應加以修補,即將麻面部分濕潤后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如果是小蜂窩,可先用水洗刷干凈后,用1:2或2:5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石子剔掉,用水沖刷干凈濕透,再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yǎng)護。如果是孔洞,要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制定補強方案,方可處理。664.4、非結構性裂縫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67混凝土澆筑完后表面出現起皮開裂。1、混凝土塌落度過大,施工人員在第一次收面時大量灑水,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形成的塑性收縮裂縫。2、沒有把握好二次收面時間,甚至沒有進行二次收面。3、成型后沒有及時進行養(yǎng)護。1、嚴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嚴禁澆筑過程中加水。2、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后終凝前必須進行二次收面。3、加強保溫、保濕養(yǎng)護?;炷琉B(yǎng)護:1、自然養(yǎng)護:①覆蓋澆水養(yǎng)護。②薄膜布養(yǎng)護。③薄膜養(yǎng)生液養(yǎng)護2、加熱養(yǎng)護:蒸汽養(yǎng)護68混凝土澆水養(yǎng)護時間參考表分類澆水養(yǎng)護時間(d)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種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不小于7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不小于14礬土水泥不小于3抗?jié)B砼、砼中摻緩凝型外加劑不小于14注:如平均溫度低于50C時,不得澆水。覆蓋澆水養(yǎng)護應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h進行。4.5、結構性裂縫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69混凝土現澆結構板貫穿裂縫(滲水)。1、施工單位模板支撐體系投入不夠。上層頂板砼澆筑前早已將下一層的支撐體系拆除(嚴重違規(guī))。2、荷載超標。而上層模板、鋼管支架、鋼筋、未凝固的砼、振搗及下料沖擊荷載,大大超過設計承載力。3、拆模過早或過早堆載。1、加強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澆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時養(yǎng)護,防止干縮,冬季施工期間要及時覆蓋養(yǎng)護,防止冷縮裂縫產生。2、加強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時應結合實際條件,采取有效措施,確?;炷恋呐浜媳取⑺涠鹊确弦?guī)定的要求并嚴格控制外加劑的使用,同時應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沖擊。增加結構支撐體系。3、嚴格控制拆除承重底模的時間,控制樓面堆載。704.6、現澆結構板收面粗糙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71收面粗糙。砼樓面收面粗糙,板面踩踏嚴重技術人員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工人工程質量意識淡薄。1、要充分考慮混凝土澆筑后必要的技術間歇時間,以便于成品保護。澆筑時合理安排作業(yè)面,保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搗、找平和初次收面?;炷猎诓煌瑴囟认碌某跄龝r間(min)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不高于250C高于250C≤C30210180>C30180150注:當混凝土中摻有促凝和緩凝型外加劑時,其允許時間應通過試驗確定。2、混凝土找平后用木抹子壓一遍,同時將局部不平整的地方修復?;炷翉臐仓尚椭脸跄陂g,固體顆粒下沉,水分上升,即在表面產生沁水,同時混凝土發(fā)生沉降收縮。在這種情況下,即混凝土初凝后(操作人員上去有腳印但不下陷)用鐵抹子進行二次收面(也可用磨光機進行磨面),直到表面平整無砂眼為止。表面壓光后用專用工具將其拉毛。這樣可以使混凝土表面組織重新排列,消除表面沁水和干縮,增加密實度。3、二次收面后立即進行覆蓋保溫、保濕養(yǎng)護。724.7、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73混凝土振搗不密實。1、振搗棒插入的間距過大。2、分層澆筑,下料厚度過大,振搗深度不夠。3、局部鋼筋過密。4、振搗時間過快。5、局部漏振。1、混凝土分層澆筑,分層厚度一般為300~500mm。當水平結構的混凝土澆筑厚度超過500mm時,可按1:6~1:10坡度分層澆筑,且上層應超前覆蓋下層混凝土500mm以上。2、振搗混凝土時振動棒插入的間距一般為400mm。振搗時間一般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對其進行二次復振。3、墻柱新澆混凝土與下層混凝土結合處,應在底面上均勻澆筑5cm厚與結構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4、對于有預留洞、預埋件、鋼筋密集的部位,應預先制定好相應的技術措施,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炷琳駝釉O備:1、插入式振動器(當鋼筋十分稠密或結構厚度很薄時,其使用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混凝土澆筑層厚度: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2、平板式振動器。74柱身砼振搗不實4.8、施工縫留置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75施工縫位置不正確。1、施工方案不合理,技術交底不清楚。應急措施不到位。2、對施工縫留置不重視。事前準備工作不到位。3、、再次澆筑混凝土時對接茬部位沒有進行徹底清理。1、施工縫的設置要綜合考慮以下原則:①施工縫應留在結構剪力較小的部位;②施工縫一般應垂直于結構的縱軸線;③施工縫應避開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④施工縫的設置應考慮施工簡便易行。⑤施工縫的設置可用結構后澆帶。2、做好應急措施。3、施工縫處理方法①、無防水要求的施工縫處理:處理方法:舊混凝土接觸處,徹底清除施工縫處殘渣,并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充分濕潤,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予以清除;鋼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漿及浮銹等清除;在澆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縫面涂刷專用混凝土界面劑。②、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縫處理方法:處理方法:同無防水要求的施工縫處理方法,另在施工縫處增設止水帶,止水帶采用鍍鋅鋼板止水帶。后澆帶、施工縫處混凝土澆筑施工注意事項:施工縫處采用鍍鋅鋼板止水帶焊接連接,施工時確保止水帶位置準確,焊接牢固,在澆筑前先對其清理,并涂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鑿表面打毛,保證混凝土的粘結、防水性能。764.9、缺棱掉角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77模板拆除后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guī)則,棱角有缺陷。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yǎng)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在拆模時棱角被粘掉。2、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3、在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1、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yǎng)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2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2、增加模板數量,控制模板拆除時間。3、處理辦法:將缺棱掉角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用比原來高一等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yǎng)護。784.10、墻柱根部錯臺、爛根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79墻柱根部錯臺、爛根1、墻柱根部樓面混凝不平整,在模板支設時底口封堵不嚴漏漿而產生爛根。2、墻柱側模根部跑模漏漿而產生爛根。3、根部混凝土欠振搗造成爛根。1、模板支設前盡可能保證樓地面平整,模板底口封堵嚴密。2、模板拼縫嚴密,支撐穩(wěn)定牢固。3、外墻配置專用“吊梆模”。4、混凝土振搗時嚴格控制振動棒插入深度、插入間距和振搗時間。804.11、梁底、板底混凝土夾渣、不密實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1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拋灑嚴重交底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要求:1、加強技術交底,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需移動輸送泵管時應停止混凝土輸送,并在管口加套編織袋防止拋灑。2、對局部拋灑的混凝土及時進行清理。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加強振搗,防止露振。82梁底、板底混凝土夾渣、不密實。第五章砌體工程5.1、砌筑砂漿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3砂漿配合比控制不嚴,未見計量設備。工程質量意識不高。工人省時省力。1、根據砂漿設計配合比計算出施工配合比?,F場拌制要有施工配合比和計量設備。并技術交底清楚。1、水泥砂漿中水泥用量不應小于200kg/m3。水泥混合砂漿中水泥和摻合料總量宜為300~500kg/m3。2、砂:宜為中砂。砂的含泥量:對水泥砂漿和強度等級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漿不應超過5%;強度等級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漿,不應超過10%。3、砌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自投料完算起攪拌時間因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不得小于2min。②、水泥粉煤灰砂漿和摻用外加劑的砂漿不得小于3min。③、摻用有機塑化劑的砂漿,應為3~5min。4、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3h和4h內使用完。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使用完畢。注:對摻用緩凝劑的砂漿,其使用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延長。5.2、洞口過梁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4門洞過梁混凝土振搗不實、擱置長度不足。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要求:集中澆制過梁時,下部須在平整的硬地坪上或鋪設夾板,采用平板(或小型手提式)振動機振實,過梁選用長度應為洞口寬加500,過梁兩邊應各擱入墻內250;厚度不小于洞口凈寬的1/10,大于1200的門洞過梁應配置箍筋。85過梁厚度不夠。1、砌體施工時當洞口寬度超過300mm時上部應設置過梁。(可按圖集鋼筋混凝土過梁03G322-1選用)2、當采用鋼筋磚過梁時:跨度不應超過1.5m。鋼筋兩端伸入墻體內的長度不宜小于250mm,并向上彎鉤。在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50%時方可拆除底部模板。5.3、門窗洞口混凝土塊設置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6窗洞口砼塊設置不符合要求,間距過大。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施工前組織技術交底。要求:洞高≤2400時,每邊設三塊砼塊,門洞高>2400時,每邊設四塊砼塊,在離洞口底、頂300各設一塊砼塊,中間均勻設置;窗洞在離洞口底、頂180各設一塊砼塊,中間每隔500設一塊。87門洞口未設置混凝土塊。5.4、灰縫不符合要求序號現象和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88墻面(特別是反面墻)不清晰,灰縫不密實、不平直、組砌有瞎縫、空縫和通縫現象。交底不清,操作不認真,檢查不到位。1、砌筑前應先按設計要求彈出墻中線、邊線及門洞位置。砌筑時應在墻轉角及兩端設皮數桿,砌筑時應根據皮數桿皮皮拉麻線,以控制灰縫的厚度及標高。2、磚砌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砂漿飽滿,灰縫控制在8~12mm。砌筑時拉通線。3、砌磚宜采用“三一”(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砌磚法,鋪灰不宜過長(控制在30~50cm),多孔磚頭縫用滿刀灰砌筑法。4、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采用一順一丁的砌筑形式,上下搭接錯位不小于1/4磚,不得有通縫同縫瞎縫空縫出現。5、勾縫:在砌筑過程中,應采用“原漿隨砌隨收縫法”進行勾縫使灰縫密實。6、燒結粘土磚、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灰縫應為8mm~12mm。7、蒸汽加氣塊砌體的灰縫寬度不應超過15mm。砌筑時鋪灰不宜過長,應隨砌隨鋪,控制在60~120cm,鋪灰須到砌體邊;垂直灰縫宜用內外臨時夾板灌縫,灰縫控制不大于20mm。砌筑時應嚴格按批數桿和麻線。8、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上下搭接錯位不小于1/4磚;砌塊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每塊砌塊砌筑時,宜用水平尺與橡皮錘校正水平、垂直位置,并做到上下皮砌塊,搭接長度不小于被搭接砌塊長度的1/3,且不得小于100mm。9、空縫、瞎縫可在其表面開鑿30mm深“V”型槽,澆水濕潤,然后用防水砂漿嵌實。895.5、墻頂斜磚不符合要求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90墻體頂部砌筑不符合要求,灰縫不密實。1、技術交底不清楚,工人省時省力。2、砌體施工沒有立皮數桿,灰縫不均勻。標高控制不到位。1、施工前交底清楚,墻兩端立皮數桿,嚴格控制標高。2、在墻體砌筑7天后,磚墻墻頂應用標準磚斜砌,逐塊刮漿擠緊,磚的傾斜度控制在60°左右(即200高)。3、當墻體長度≤2m應沿同一方向斜砌,兩端放置預制三角砼塊,當墻體長度>2m雙向斜砌,中間放三角砼塊;里外砂漿應填塞緊密,外墻外側1/2厚斜磚待結構驗收前鑲砌。4、對于砌塊墻:通過皮數桿控制填充墻頂部的高度,可留30mm空隙,內部用細石砼嵌實,外部用砂漿抹實。5、砌塊墻的批數須嚴格按皮數桿,局部尺寸可通過下部的導墻調整,頂部可平砌不小于100厚薄砌塊,最后30~50mm空隙先用細石砼填塞緊密,再用1:2水泥砂漿嵌實。915.6、墻體拉結鋼筋不符合要求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92砌體拉結鋼筋不在灰縫中。1、技術交底不清楚。2、施工時沒有立皮樹干,灰縫控制不嚴。1、施工前組織進行技術交底。2、施工時墻頭要立皮樹干,嚴格控制灰縫厚度。3、每120mm墻厚放置1Ф6拉結鋼筋(120mm墻厚應設置2Ф6拉結鋼筋)。間距應不超過500mm。末端設彎鉤。93120mm厚墻體設1根拉結鋼筋,且端頭未彎鉤。5.7、窗臺混凝土壓頂厚度不符合要求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94窗臺混凝土壓頂厚度不夠,兩端未伸入墻體。1、砌體施工沒有做基層找平。2、沒有立皮數桿,灰縫不均勻。1、砌體施工要做做基層找平。2、樹立皮數桿,灰縫要均勻,控制標高保證混凝土壓頂厚度。3、每層磚墻最下、最上一皮磚均要采用丁磚砌筑,頂上一皮(包括窗盤處)應灌砂漿澆水刮斗。4、混凝土壓頂厚度一般為60~120mm。C20通長有筋砼,并考慮落底(泛水、園檔)等問題。兩端伸入墻體內不小于60mm。95填充墻底部、頂部、窗盤(澆水刮斗、砼壓頂)砌筑不符要求。5.8、磚砌小門垛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96小于120mm的小門窗垛采用磚砌。施工前,未進行圖紙優(yōu)化。獨立的小門垛采用構造柱97與混凝土墻柱連接的小門垛在主體結構施工時進行圖紙優(yōu)化,同主體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5.9、構造柱鋼筋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98構造柱箍筋加密區(qū)未加密,間距不均勻。技術交底不清楚,工人省時省力。99非箍筋加密區(qū)箍筋間距過大。5.10、填充墻構造柱及腰梁設置不符合要求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00腰梁設置不符合要求。技術交底不清楚,工人省時省力。要求:請查閱圖紙與規(guī)范。當墻(180、190墻)長度>5m(120、100墻超過3.6m或墻長超過層高2倍)時,應該在墻長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邊)設置構造柱。墻體高度超過4m(120、100墻超過3m)時,墻體半高宜設置鋼筋砼水平系梁。墻體轉角無框架柱時,不同厚度墻體交接處,應設構造柱。較大洞口(180、190墻>3500;120、100墻>2400)兩側、無約束墻端應設置構造柱。101墻長度>5m未設置構造柱。第六章防水工程6.1、地下室外墻施工縫未設置防水構造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02未設止水措施。1、專業(yè)知識及質量意識不強。2、交底、驗收不到位。3、方便施工,省時省力。1、根據施工圖紙和國家規(guī)范要求對構件的止水進行選型。施工前進行專項技術交底。2、監(jiān)理單位在隱蔽工程驗收時重點檢查。要求1、地下水位以下的底板、外墻、車庫頂板在其施工縫處須設置止水帶。2、墻、頂板、底板止水鋼板(或止水帶)一半埋入已澆砼,一半外露。3、墻與底板相交處,應在澆筑底板時留設反口,使止水鋼板(或止水帶)一半埋入已澆砼,一半外露。4、車庫與主樓相交的連接通道,考慮到有不均勻沉降,應設置鋼制止水門框,通過兩道橡膠止水帶來處理。103地下室外墻30cm導墻、止水鋼板安裝規(guī)范地下室外墻30cm導墻、止水鋼板安裝規(guī)范6.2、地下室外墻止水鋼板序號現象和問題圖片原因防治措施備注104止水鋼板單側埋入深度不夠。1、專業(yè)知識及質量意識不強。2、交底、驗收(總包、監(jiān)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