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四五”高等職業(yè)教育公共課程系列教材美育:素養(yǎng)與鑒賞能力第五章造型藝術美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各種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認識造型藝術的美育功能。能力目標具有欣賞各種造型藝術的能力。素質目標培養(yǎng)藝術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窘浀鋵ёx】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是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短m亭集序》用筆方圓結合,剛柔兼濟,既嚴謹又瀟灑。蘭亭序所代表的姿媚瘦硬的筆風,在后世極為流行,所謂“學書先學王”。只在唐代顏真卿創(chuàng)肥壯的顏體以后,這種風氣才有所改變?!谝还?jié)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造型藝術又稱空間藝術、視覺藝術、靜態(tài)藝術,是以一定的工具和物質材料在一定的空間里塑造形體,創(chuàng)造視覺可以直接感受的靜態(tài)形象來滿足人們精神上審美需求的藝術。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建筑、工藝、書法、攝影等。第一節(jié)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直觀具象性。造型藝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其直觀具象性不僅表現(xiàn)在以現(xiàn)實生活中可視可觸的事物為反映對象,也表現(xiàn)在它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xiàn)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長40.68m,其上共有170多個人物,將百年以來中國人民革命的史實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都生動地刻畫了出來。第一節(jié)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第二,瞬間永恒性。作為一種靜態(tài)藝術,造型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塑、攝影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xiàn)永恒意義的特性。第三,空間表現(xiàn)的差異性。繪畫是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平面上營造一種虛幻的立體空間,雕塑的空間是一個實在的三維空間,書法藝術則是通過布白體現(xiàn)其空靈、含蓄的空間意識。第一節(jié)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第四,凝聚的形式美。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聚合形式美的特性。例如,米洛斯的《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因為符合黃金分割的人體美比例關系而成為女性永恒美的象征;北京故宮透露出節(jié)奏與韻律;而《蘭亭集序》則顯現(xiàn)出了多樣統(tǒng)一。造型藝術在培養(yǎng)形式感、營造藝術氛圍和美化人自身等方面有著獨特的美育功能。第二節(jié)書法美書者,即手執(zhí)筆表達話意。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以線條來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創(chuàng)造和智慧的表現(xiàn)。西班牙“立體派”大師畢加索曾說:“世界藝術在東方,而東方藝術就是中國書法。”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有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tǒng)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第二節(jié)書法美一、書法的美育功能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fā)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于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guī)律與毛筆字相比是基本相通。第二節(jié)書法美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包括執(zhí)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zhí)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第二節(jié)書法美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為工具抒發(fā)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寶,充分體現(xiàn)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圖5-4書法的文房四寶第二節(jié)書法美(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tài)、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第二節(jié)書法美(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傳統(tǒng)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于書法中如何表現(xiàn)“神、氣、骨、肉、血”等范疇的理論,關于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chuàng)作論、品評論等,都有著自身的體系。第二節(jié)書法美(4)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關系。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間關系、行間關系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干、枯、濕的處理。第二節(jié)書法美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隨著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書法已不僅僅限于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已大大增加。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計算機儀器、噴槍烙具、雕刻刀、雕刻機、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質地比較堅硬的,能用來書寫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黏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zhí)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zhí)筆、有的用腳執(zhí)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zhí)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并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第二節(jié)書法美二、中國書法的演變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于漢字的產生階段。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xiàn)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期。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還有漢代的簡帛朱墨手跡,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清代的碑帖之爭等書法演進,一直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魅力。第二節(jié)書法美我國的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瑫⑿袝?、草書發(fā)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后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chuàng)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第二節(jié)書法美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xiàn)代性并不是簡單地取決于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于內在精神的現(xiàn)代化。書法現(xiàn)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xiàn)、傳導的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趨向。第二節(jié)書法美三、書法的五種書體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大篆、小篆)、隸書體(古隸、今隸)、楷書體(魏碑、正楷)、行書體(行楷、行草)、草書體(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第二節(jié)書法美(一)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tǒng)稱。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圖5-5篆書: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第二節(jié)書法美(二)隸書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如《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漢永壽二年(156年)刻。禮器碑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書風細勁雄健,歷來被推為隸書極則。圖5-6[漢代]禮器碑(部分)156年第二節(jié)書法美(三)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chuàng)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瑫锌5囊馑迹瑥垜循彙稌鴶唷分幸严日劦竭^。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云:“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
圖5-7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第二節(jié)書法美(四)行書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源的,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靶小笔恰靶凶摺钡囊馑?,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保莘ǘ嘤诳ǖ慕小靶胁荨?。
圖5-8米芾行書《張季明帖》第二節(jié)書法美(五)草書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yōu)美?!墩f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意,謂之草書。
圖5-9張旭草書《心經》第二節(jié)書法美四、書法的整體形態(tài)美中國字的基本形態(tài)是方形的,但是通過點畫的伸縮、軸線的扭動,也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動人形態(tài),從而組合成優(yōu)美的書法作品。結體形態(tài)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書法意趣的表現(xiàn)需要;二是書法表現(xiàn)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書體的影響,如篆體取豎長方形;字形的影響,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長方形的;章法的影響。因此,只有在上述兩類因素的支配下,進行積極的形態(tài)創(chuàng)造,才能創(chuàng)作出美的結體形態(tài)。
圖5-10沙孟海書法作品第二節(jié)書法美(一)點畫結構美點畫結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各種點畫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過將各種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這些原則主要是比例原則、均衡原則、韻律原則、節(jié)奏原則、簡潔原則等。這里特別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則,其中黃金分割比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例,對點畫結構美非常重要。第二節(jié)書法美(二)墨色組合美結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書法結體的墨色組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二是點畫結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xiàn)深度。第三節(jié)繪畫美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和造型藝術,它主要通過線條、色彩和形狀的有機結合構成有意味的“形式語言”,在平面的二維靜態(tài)空間中反映復雜的客觀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藝術家豐富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因而它具有直觀地認識社會生活、怡養(yǎng)性情、陶冶情操的功能。第三節(jié)繪畫美一、繪畫的種類繪畫根據審美理想與藝術風貌的不同,可分為東方繪畫與西方繪畫兩大體系;根據所使用的物質材料和技巧的不同,可分為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速寫等;根據題材和內容不同,可分為肖像畫、歷史畫、靜物畫、風景畫、風俗畫等;根據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單幅畫、組畫、連環(huán)畫、宣傳畫、壁畫、年畫、漫畫和插圖等。中國畫按照表現(xiàn)對象又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畫科,有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等技法。因為山水畫易于表現(xiàn)深遠的境界,易于反映中國文人與大自然為伍的胸襟,因此山水畫在受重視程度上始終居中國畫之首;人物畫多用于肖像等題材;花鳥畫居其次,長于表現(xiàn)情趣。寫意畫是中國畫的主流。第三節(jié)繪畫美二、繪畫的審美體現(xiàn)繪畫的審美本質即在線條、色彩和構圖的情感意味。繪畫是靜態(tài)的再現(xiàn)藝術,它的美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以動人的造型來再現(xiàn)現(xiàn)實、反映生活,表達畫家的感情和審美理想。第三節(jié)繪畫美(一)線條美繪畫線條的本質在于它的情感意味。一副成功的繪畫作品,一定要有成功的飽含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的線條。線條的軟硬堅柔、輕重緩急、光滑滯澀、清晰含混等韻味特點,長短、粗細、繁簡、疏密、濃淡、虛實、交錯、曲直等節(jié)奏變化,不僅是畫面造型的需要,更是畫家內心情感的流露。唐代畫家吳道子善用蘭葉狀或莼菜條的線條表現(xiàn)衣袂,帶有飄舉之勢,體現(xiàn)了畫家本人不拘一格,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的個性,其人物畫像被贊為“吳帶當風”“冠絕于世”。圖5-11唐代畫家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局部)第三節(jié)繪畫美線條可以分為直線、曲線和折線,它們的審美特征各不相同。直線表示力量、穩(wěn)定、剛強;曲線表示優(yōu)美、柔和、動感;折線表示轉折、突然、斷續(xù),折線形成的角度則給人以上升、下降、前進等方向感。各種線有規(guī)律的組合,可以帶有明顯的感情意味。如垂直線給人以穩(wěn)定感和均衡感,表示嚴肅、莊重;水平線表示安寧、靜穆;斜線與興奮、迅速、騷亂、不穩(wěn)定相聯(lián)系,具有明顯的運動感。因此,繪畫中的線條既是作者視覺上的創(chuàng)造,更是情感的表現(xiàn)。第三節(jié)繪畫美我國繪畫藝術歷來重線條,利用線條造型和傳情成為我國繪畫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繪畫主要利用線條的審美特征進行各種構圖,如平行垂直構圖、平行水平構圖、平行斜線構圖、對角線構圖、十字架構圖、S形構圖、起伏線構圖、楔形構圖、三角形構圖、輻射線構圖、螺旋形構圖、圓形構圖等,以取得不同的審美效果。第三節(jié)繪畫美(二)色彩美色彩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屬性,它和線條同屬繪畫藝術的語言。色彩具有表情性,能夠傳達出一定的感情意味,包括興奮與沉靜、暖與冷、前進與后退、活潑與憂郁、華麗與樸素等。例如,紅色是熱烈而興奮的,黃色是明朗而歡快的,綠色是平靜而穩(wěn)定的。第三節(jié)繪畫美色彩的運用在繪畫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中國畫的造型主要靠筆墨,但中國繪畫在水墨畫還未占據畫壇主導地位之前也是非常重視色彩表現(xiàn)的。例如,唐代敦煌壁畫和重彩工筆畫,無論在人物、山水和花鳥方面都有實例可循。李思訓的山水畫以“青綠為衣、金碧為紋”,以墨線勾架輪廓后填以石青、石綠,最后用泥金勾勒,為的是追求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以此來象征唐代盛世政治、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中國現(xiàn)當代的藝術家們更是勇于嘗試和探索,如林風眠先生的水墨畫重彩作品就具有很強烈的色彩主觀意識,并多用原色調,純度和明度都有所加強,在色彩心理上更能體現(xiàn)時代感。第三節(jié)繪畫美(三)構圖美構圖是繪畫的基礎,是一幅畫的靈魂。構圖要遵循統(tǒng)一、變化、調和、對比、對稱、均衡、節(jié)奏、韻律、比例、分割等基本法則,才能呈現(xiàn)出構圖美感。繪畫的構圖有極強的表情性,橫向線式構圖暗示著和平與寧靜,斜線式構圖包含著運動和力量,金字塔式構圖暗示穩(wěn)定和莊重,倒三角式構圖顯示出不穩(wěn)定和危險,鋸齒狀構圖包含著痛苦和緊張,圓狀構圖顯得圓潤和完滿,綜合利用上述構圖形式進行交錯和對比,就能夠喚起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情緒和感受。第三節(jié)繪畫美構圖美是藝術家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理念,通過藝術符號表現(xiàn)在畫面中,體現(xiàn)出一定的審美情趣。它能有效地表達出藝術家的構思意圖,同時對觀者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現(xiàn)代著名畫家潘天壽一生作畫最忌瑣瑣屑屑、平平板板的作品,在構圖上,他主張花鳥畫的布置,應以勢為主,他說:“氣要盛,勢要旺,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jié)奏韻味,以達到中國繪畫特有的生動性?!眻D5-13潘天壽的《朝日艷芙蕖圖》第三節(jié)繪畫美三、繪畫的美育功能經常欣賞繪畫作品或者直接參與繪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實踐,可以將人們對于視覺審美的感受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審美能力。第三節(jié)繪畫美繪畫作品對于我們了解過去的社會風貌和異國風情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材料。例如,中國古代繪畫中最早的作品《人物龍鳳帛畫》,畫面下方是一位冠飾精美的側身婦人,她闊袖長裙,體態(tài)優(yōu)美,雙手合掌前伸,神態(tài)莊重,似在祈禱。婦人頭上正中是一只騰越飛舞的鳳鳥,尾羽向上卷揚,雙足騰躍,目光有神;左上方是一條彎曲扭動的龍,黑白相間,紋彩燦然。這為我們了解奴隸社會時期文化提供了生動的材料。圖5-14《人物龍鳳帛畫》戰(zhàn)國時期第三節(jié)繪畫美南唐著名人物畫家顧閎中的稀世珍品《韓熙載夜宴圖》以南唐中書郎韓熙載的生活軼事為題材繪制而成?!俄n熙載夜宴圖》是一幅由聽樂、觀舞、暫歇、輕吹和散宴等五個既可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lián)的片段所組成的畫卷,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韓熙載玩世不恭的生活態(tài)度和憂郁孤趣的苦悶心情,客觀上起到了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奢靡腐朽的生活和內部激化的矛盾的作用,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即使以表現(xiàn)情感為藝術目的的現(xiàn)代派藝術家也有大量包含再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因素的作品。第三節(jié)繪畫美
圖5-15《韓熙載夜宴圖》第三節(jié)繪畫美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常常把他們的志趣、抱負、理想、情懷寄托在筆墨丹青之上,使得封建專制桎梏下正常的人性能夠在藝術上得以體現(xiàn)。蘇軾的水墨作品《枯木怪石圖》,把枯樹畫得如龍蛇盤屈、無始無終,石頭的皴法線條也是扭曲回環(huán),像是縈繞在蘇軾胸中的苦悶、矛盾的情緒,把題材作了人格化、心靈化的處理,把因政治原因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因素通過繪畫藝術升華為有利于健康的精神享受。圖5-16蘇軾的《枯木怪石圖》第三節(jié)繪畫美傅抱石和關山月合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所繪制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氣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令人稱絕: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普照大地,山巒起伏,連綿不絕,浩浩瀚瀚,郁郁蒼蒼,其下飄動的煙云,回繞著整個大地。古老的長城、奔騰的黃河、蜿蜒的長江、珠穆朗瑪峰,都形象地躍然畫上。近景是一片青綠的叢山,其間點畫了茂密的樹木。這幅畫充分展現(xiàn)了祖國江山的雄壯、遼闊,富有時代新意,觀看后使入爆發(fā)出極大的愛國熱情。圖5-17《江山如此多嬌》第三節(jié)繪畫美四、中西繪畫的審美差異在中西方繪畫領域里有很多不同的認知和理念。這些不同多是由于中西方的審美認知差異造成的。在中國文化中,總體上是堅持了以善為美的審美原則,中國繪畫的審美核心是向善、向自然的。而西方繪畫的審美趨向是“愛”,以愛為真,以真為美,是其核心。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藝術追求的制高點是一個“韻”字,它講究的是一種藝術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卻以“真”為最高的藝術要求。第三節(jié)繪畫美(一)審美趣味不同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重表現(xiàn);西方畫重寫實、重形似、重再現(xiàn)。“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認為人與自然、精神和物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關系。人的心靈與宇宙精神同存同化,沒有獨立于宇宙之外的個性主體,也沒有獨立于人之外的宇宙世界,當修煉的個性達到忘我的虛靜之境時,全部精神都融入宇宙之中,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真實存在。由于對自然宇宙理解的主體化,在中國藝術家的心目中根本沒有客觀自然的概念,這就決定了中國畫歷來不以再現(xiàn)自然、悅人眼目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追求神似,使作品成為畫家修養(yǎng)、個性、情緒表現(xiàn)的載體。由此,花鳥魚蟲有了象征意義,天地山河有了情感生命,人物則更是重在表現(xiàn)其心靈和情懷。第三節(jié)繪畫美中國畫中曠遠的山水是畫家幽遠心境的表露,觀賞者上下翻飛的視線也是自由飛動的精神境界的寫照。畫家往往借助對云、泉、煙、霧等“留無定所”的開放性形象的描繪展示出悠長、深遠的藝術境界,使觀賞者的目光超越視覺經驗的樊籬,整個身心隨山河云海沉浮,感受宇宙生命的律動,領悟“游心太玄”的自由的審美世界。透過水墨淋漓、明晦變幻的畫面,面對一望無際的曠遠空間,展開想象的翅膀,澄清自我的情懷,感受宇宙的生命,俯仰天地,極目悠悠,引領觀賞者進入一個超越現(xiàn)實的自由世界,中國繪畫“似”與“真”的神韻盡然得以表現(xiàn)。中國畫家流連于山水,鐘情于花鳥,山水花鳥無不打上畫家心靈的印跡。第三節(jié)繪畫美例如,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圖》那根蒼勁的枝干,那果實累累籽粒飽滿、瑩徹圓潤的墨葡萄,那淋漓灑脫、橫涂豎抹的筆墨,莫不畫出他那躁動不安的心靈,畫中像醉酒人一般東跌西倒的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不平之氣、激憤之情溢于言表。圖5-18明代徐渭《墨葡萄圖》紙本水墨故宮博物院藏第三節(jié)繪畫美西方繪畫偏重于對客觀物象的真實模仿與再現(xiàn),達·芬奇在他的《畫論》中曾用“最可夸獎的繪畫是最能形似的繪畫”來強調寫實的重要性。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無數懂得科學甚至精通科學的畫家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站在與所描繪對象相對的位置上,將幾何學、光學、解剖學、色彩學等作為學科依據,以求真的態(tài)度冷靜地去觀察和研究對象,尋求描摹再現(xiàn)的逼真酷似。例如,羅立中的巨幅油畫《父親》借鑒了西方“照相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追求逼真和酷似的效果,以巨大尺寸和特寫方式讓農民的頭像充滿畫面,從細微處來揭示對象的內部特征,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位樸實而善良的老農民形象。第三節(jié)繪畫美
圖5-19羅立中·《父親》油畫第三節(jié)繪畫美(二)造型手段不同中國畫重線條、墨點、墨團,西洋畫重光影、色彩。中國畫講究“筆情墨趣”,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在用墨上講究“墨分五色”,干、濕、濃、淡、焦的墨色變化極為豐富,雖然不是五彩繽紛的,卻同樣可以使物象具有立體感、空間感、質量感和色澤感等,產生一種極為典雅穩(wěn)重的色彩效果。如潘天壽的《峭壁蒼鷹圖》,用峭壁的線條凸顯蒼鷹毛羽粗硬殘缺的特征,充分表現(xiàn)了蒼鷹搏擊長空之勢;齊白石自創(chuàng)了“以水兌墨,墨中點水”的方法,使他畫的蝦給人一種通體透明、晶瑩逼真之感。第三節(jié)繪畫美西洋畫是以物象在一定光源中呈現(xiàn)的“面”來塑造形體,用色區(qū)別出物與物之間的界限。例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光源在正上方,由于明暗的豐富變化,使蒙娜麗莎的臉部和脖子畫得筆調非常柔和,表現(xiàn)出婦女細膩皮膚的質感。她那圓潤的、富有健康的生命力的右手,煥發(fā)著發(fā)自人類身心的內在光輝。衣服的折褶也描畫得很精細,表現(xiàn)出軟緞特有的質感。第三節(jié)繪畫美(三)構圖方法不同西洋畫是焦點透視,中國畫是散點透視。形象地說,西方畫像照相機拍照,而中國畫像攝影機攝像,前者的視角是固定的,后者的視角卻是流動的。西方人以繪畫的眼睛去“看”世界,中國人則超越事物的客觀特征,上升到一種精神需求和滿足,以音樂的心靈去“聽”世界。焦點透視強調站在固定的地點,取固定的角度,畫面的內容和容量完全符合人們日常觀賞景物的真實狀況,不管是小橋流水還是崇山峻嶺,都不會超出正常視野的范圍,畫面上不留空白,凡是在視野范圍內的東西都得畫上,畫幅布滿筆觸與油彩,呈現(xiàn)出的是具象的、精確的自然,而且能夠一覽無余,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第三節(jié)繪畫美中國畫家常設定自己立足于高空,由近及遠地領略宇宙美景,這時的畫家一如上下翻飛的靈鳥,于自由翱翔、俯視、仰視中流動地、多角度地、回環(huán)往復地體味山水的神韻,進而用手中筆墨抒寫自己的情懷。這種超時空的、全方位的觀照,就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情節(jié)表現(xiàn)在同一幅畫面上,而且還可以把定點透視無法窺知的視圈外的景象移入畫內,把視圈內與主題無關的枝節(jié)刪除,在畫面上留有較多空白,給觀賞者的想象留有自由馳騁的余地,使畫面的內容豐富、靈活、概括,有較大的容積。中國畫不僅可以把千萬里的壯麗河山集中畫在一幅橫卷上,而且在一個立軸或橫卷內也可以“百花齊放”,畫上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四季山水。中國畫這種打破時空限制的畫法是繪畫藝術的偉大創(chuàng)舉。第三節(jié)繪畫美(四)畫面內容不同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審美情趣相異的重要一點就是書畫相通。中國畫常常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畫家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融于畫面時,畫中題句提綱挈領表情達意,將無限的情思和深沉的感慨寄寓于畫畫,使作品意蘊更加幽遠。第三節(jié)繪畫美西方繪畫以人物畫為主,西方“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識和西方哲學中的“原罪”意識使人必須永遠奮斗,以征服自然并改造人類自身。而原罪或痛苦在西方人眼里并不是對生命的否定,而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生命即是欲求,欲求就是痛苦的根源,欲求的滿足則是痛苦的境界,要么是痛苦,要么是無聊,人就生活于痛苦與無聊之間。這種觀念決定了人在生命歷程中的不斷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在靈與肉的沖突中不斷取得進展。西方這種“天人相分”“以苦為樂”“自我否定”的文化精神反映在繪畫中便是人對物的駕馭,或者物對人的刺激與誘惑,因此西方繪畫崇尚陽剛之美,倡導英雄主義與悲劇精神,在繪畫作品中充溢著個性的鋪張、浪漫的激情和深沉博大的氣勢。第三節(jié)繪畫美中國繪畫以山水畫為主,在中庸哲學的熏染下,中國畫表達感情也往往強調溫婉與節(jié)制,追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向往婉曲和清柔厚。中國繪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要求人與自然、主體與對象、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情感與理智的和諧,強調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則把多樣或相反的因素構成一個圓熟的整體。正如法國學者熊秉明在《回歸的塑造》中說:“如果拿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作比較,顯然西方更重視作品,把作品當做一樁工程,表現(xiàn)了技巧的精湛、耗力的巨大。中國繪畫更重視作者,所顯示的是作者的品格與心態(tài)?!边@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中西方繪畫處理畫面的不同追求。第四節(jié)攝影美攝影是指攝影者借助于照相機、攝影機等物質材料和攝影技術手段,按照作者的藝術構思,通過瞬間畫面的攝取,在二度空間的照片上塑造出三度空間的視覺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造型藝術。由于攝影作品的藝術形象具有真實、直觀、可視等特點,攝影已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藝術活動之一。人們已經認識到,攝影對于現(xiàn)代人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一種視覺手段,而且是一種語言、一種觀念、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命存在形式,人們通過圖像重新認識世界,也重新認識自己。第四節(jié)攝影美一、攝影的分類按拍攝目的的不同,攝影分為實用攝影和藝術攝影。按感光材料和畫面的不同,攝影分為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按器材和技術的不同,攝影分為數碼攝影、普通攝影、顯微攝影、航空攝影、水下攝影、紅外線攝影、立體攝影和全息攝影等。按作品題材的不同,攝影分為新聞攝影、人像攝影、風光攝影、靜物攝影、生活攝影、體育攝影、舞臺攝影、動物攝影、建筑攝影、軍事攝影、廣告攝影和攝影小品等。按風格流派的不同,攝影分為紀實主義攝影、印象主義攝影、超現(xiàn)實主義攝影、抽象派攝影和前衛(wèi)派攝影等。第四節(jié)攝影美二、攝影藝術的審美特性在攝影實踐中,攝影藝術的獨特審美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整個藝術形成過程中,使人們從中得到獨特體驗,很多人都會被其特有的審美性質所吸引。(一)紀實性再現(xiàn)生活真實的紀實性是攝影的本質屬性,也是攝影的自然屬性。誕生于19世紀上半葉最早的照片,給人們展現(xiàn)了巨大現(xiàn)實的忠實記錄能力。真實反映社會生活的攝影作品具有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有時它的史料價值可能更勝于它的藝術價值。第四節(jié)攝影美(二)瞬間性攝影的瞬間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現(xiàn)內容的瞬間性,它只能表現(xiàn)生活的某一凝固了的橫斷面,只能表現(xiàn)事物運動過程中某一具有豐富內涵的“決定性的瞬間”的靜態(tài);二是表現(xiàn)過程的瞬間性,即在按下快門的那一極短的瞬間一次性完成,要么成功,要么失敗。因此,攝影也被稱為“遺憾的藝術”。在生活面前,攝影家沒有“創(chuàng)造”的權利,而只有選擇和表現(xiàn)的自由。他需要選擇事件中最有意義的那一瞬間,選擇最能反映生活本質的那個側面,選擇能最有效地加以表現(xiàn)的角度來進行實錄的表現(xiàn)。當然,這種選擇本身也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攝影家始終都應有抓拍意識,時刻注意觀察和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正在發(fā)生的事物。第四節(jié)攝影美(三)造型性攝影藝術的造型主要是通過構圖、光線、色彩、鏡頭等手段來表現(xiàn)的。(1)構圖。攝影構圖就是對攝影畫面各視覺要素的組織和安排,它是通過取景來完成的,包括形象構成元素的安排、畫面造型元素的運用和在提點的選擇等幾方面。安排構成元素,要確定主體、陪體、前景、背景的位置和大小,利用對比、景深等手段突出主體(趣味中心),如利用黃金分割點來安排主體以避免畫面呆板,利用物體大小在照片里的對比來突出距離,利用導入線引導讀者到畫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利用物體之間的空間來表現(xiàn)孤立,利用熟悉的參照物來區(qū)分景物的大小等。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組織點、線、面、形來構成畫面形象,盡可能增強畫面的感染力。第四節(jié)攝影美拍攝點是指攝影的方向、高度和距離。一般來說,正向拍攝有利于表現(xiàn)被攝對象的正面形象,擅長表現(xiàn)對稱美的景物;側向拍攝有利于表現(xiàn)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平地要突出前面的景物,畫面符合人的視覺習慣;仰拍善于突出和夸張被攝對象的高度;俯拍有利于前后景物在畫面上充分展示。遠景有利于表現(xiàn)景物的氣勢,全景有利于表現(xiàn)景物的全貌,中景有利二表現(xiàn)景物或人物之間的關系,而近景、特寫有利于表現(xiàn)景物的細節(jié)和人物的神態(tài),這些與“遠取其勢,近取其神”的繪畫理論是一致的。構圖的整體要求是簡潔、均衡、新穎。第四節(jié)攝影美(2)光線。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是用光作畫。光線分自然光和人工光兩大類,在拍攝景物時自然光運用最多。光線入射方向與拍攝方向一致的稱為順光,順光拍攝能全面地表達物體的質感,人物顯得豐滿、細膩、柔和,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光線從拍攝點的左側或右側照射到拍攝主體的稱為側光,側光拍攝有利于表現(xiàn)對象的立體感。光線從拍攝對象的側后方或正后方射來是逆光,逆光拍攝有利于清晰地勾畫對象的輪廓線,宜于拍剪影。第四節(jié)攝影美(3)色彩。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色彩的表情性、象征性為表達思想感情、營造畫面氣氛服務。在攝影中要確定畫面總體的色彩傾向,以取得色彩的統(tǒng)一性。色彩的對比會使畫面色彩鮮明、生動、醒目,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畫面色彩效果的和諧、協(xié)調、柔和,會給人以舒展、優(yōu)雅的美感。第四節(jié)攝影美(4)鏡頭。利用不同的鏡頭透視特性可以塑造獨特的視覺形象,如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透視,而廣角鏡頭會夸張空間透視。畫面的景深效果也是通過鏡頭來完成的。基于攝影藝術的審美特性,可以從記憶之美、定格之美、光影造型之美及影像創(chuàng)意之美等方面欣賞攝影作品。美國攝影大師亞當斯說:“好的照片能夠使人聽到音樂”“我的底片就是樂譜,我的照片就是樂譜的演奏”。要學好攝影,不僅要具備攝影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包括良好的操作習慣、熟練的拍攝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識,為攝影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基礎。第五節(jié)雕塑美立體造型藝術雕塑得名于其造型方法,主要為“雕刻”和“塑造”。雕刻是做“減法”,以剔除多余材料為基礎;塑造是做“加法”,以添加材料為基礎。雕塑以其造型的凝練性、形象的單純性以及觀念表現(xiàn)的純粹性、象征性而予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間,不但能提高我們的審美通感能力,還能喚起我們一種特殊的審美情感。第五節(jié)雕塑美一、雕塑的分類雕塑按形式分類有圓雕、浮雕和透雕。圓雕是雕塑的主要形式,完全是立體狀態(tài),一般沒有背景,可以四面觀賞,如秦兵馬俑、斷臂維納斯等。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半立體的形象,一般都有背景,它介于圓雕與繪畫之間,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漢白玉群雕、洛陽龍門賓陽洞的“帝后禮佛圖”等。透雕介于圓雕與浮雕之間,是把浮雕的背景鏤空,分單面雕和雙面雕兩種效果。圖5-20帝后禮佛圖第五節(jié)雕塑美雕塑按材料分類有骨雕、玉雕、石雕、磚雕、木雕、冰雕、沙雕、面塑、泥塑、蠟塑、石膏塑、陶瓷塑、金屬雕塑、玻璃鋼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稱為彩雕或彩塑。第五節(jié)雕塑美二、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雕塑美是人與雕塑作品之間的情感判斷所形成的審美形態(tài),其核心在于雕塑意象。雕塑意象由若干基本要素組成,是雕塑欣賞與創(chuàng)作的基礎。(1)空間的實體性。雕塑是具有真實立體感的“體積的藝術”,其實實在在的長、寬、高不僅可以通過視覺去感受,而且其與人融洽的親和性常常能激發(fā)人們近前撫摸的欲望。雕塑三度空間的實體性使它能在不同距離、不同光照、不同背景、不同視角的情況下顯示出不同的美的形象,使觀賞者能享受更為豐富的視覺形象美。第五節(jié)雕塑美(2)造型的單純性。除了一些帶有情節(jié)性的浮雕外,大量的雕塑是用個別的、立體的、沒有背景的形體再現(xiàn)生活,很難直接再現(xiàn)人物之間、事件之間、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及事件發(fā)生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雕塑更為注重外部造型的高度概括,借助最具內涵和表現(xiàn)力的瞬間靜態(tài)的形象來更集中地體現(xiàn)觀念的精髓,更突出地表現(xiàn)對象的性格和品質,從而使雕塑具有一種鮮活的生命力。希臘古典時期雕刻家米隆的《擲鐵餅者》是為奧林匹克競技優(yōu)勝選手制作的紀念像,作者選取了運動員彎腰將鐵餅擺到極點即將轉身拋出前的一瞬間,這是引而未發(fā)、積攢爆發(fā)力的一瞬間,最能引發(fā)觀賞者的聯(lián)想,在心理上獲得極強的運動感、力量感和節(jié)奏感。第五節(jié)雕塑美(3)表現(xiàn)的觀念性。雕塑是造型與觀念的融合,雕塑形式的單純性決定了它要更多地運用寓意、暗示、象征性的手法以使觀賞者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在生活形象的基礎上高度精練地加工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使新形象成為“靜止的舞蹈”。(4)環(huán)境的裝飾性。雕塑能夠裝飾美化環(huán)境,能夠與周圍環(huán)境相結合形成一種統(tǒng)一協(xié)調的意境美,因而巧妙地結合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安排適當的雕塑作品是雕塑創(chuàng)作的原則之一。第五節(jié)雕塑美《巴黎公社社員墻紀念碑》建立在巴黎公社最后一批戰(zhàn)士壯烈犧牲的拉雪茲公墓里,雕刻家利用墻面以浮雕造型塑造了30多位公社戰(zhàn)士的形象,在碑的正中用近乎圓雕的形式塑造了一位象征奮力保衛(wèi)公社社員的女神雕像。石墻上的累累彈痕使人聯(lián)想到當年彌漫的硝煙和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也充分顯示出公社社員為了無產階級事業(yè)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戰(zhàn)士壯烈犧牲的地方建立起紀念先烈的雕塑,更增強了悲壯氣氛,使觀賞者受到教育和啟迪。
圖5-22《巴黎公社社員墻紀念碑》第五節(jié)雕塑美三、東西方雕塑藝術比較美是中西雕塑共同的追求,但是兩者在精神內涵上有著極大的差異,在藝術上有著較大的異同。(1)藝術地位。過去的中國雕塑沒有像西方那樣獨立的藝術地位,要么從屬于宗教建筑(石窟、寺廟、道觀等),要么依附于陵墓和宮殿建筑,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漠不相干。而西方特別是歐洲的雕塑同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視其為城市的靈魂。從城市規(guī)劃到園林建設、從建筑裝飾到十字街頭,都用雕塑作為構建城市公共環(huán)境的重要元素。第五節(jié)雕塑美(2)審美追求。中國雕塑追求形態(tài)的神韻美,注重“神似”,強調寫意,結構夸張;突出共性(求同);在重視美與善結合的同時,更關注雕塑藝術的教化功能。西方雕塑追求自然模仿美,注重“形似”,強調寫實,結構準確;突出個性(求異);在重視美與真結合的同時,更關注雕塑藝術的認識作用。(3)雕塑材料。中國雕塑材料豐富多樣,但以與自然密不可分的泥土、木材、花崗巖居多。西方雕塑材料比較多樣,但以青銅、大理石等為主。(4)雕塑技法。中國雕塑重塑輕雕,西方雕塑重雕輕塑。第五節(jié)雕塑美(5)題材樣式。中國雕塑多為權勢、尊嚴、神圣的象征,多宗教(佛像為主)、英雄、名人雕塑,雕塑的莊重意味較濃。西方雕塑多為自由、愛情、戰(zhàn)斗等抽象觀念的體現(xiàn),多人體雕塑,追求人物的真實和生命的美感,雕塑的娛樂意味較濃。(6)形體刻畫。中國人物塑像以直立式、端坐式為主,表情變化少(靜美),強調人首而虛化人體。西方人物塑像以運動形式為主,表情豐富(動美),強調人體而虛化人首。(7)藝術技巧。中國雕塑以一面(正面像)造型為主,講究裝飾性及色彩的運用(與泥塑多有關)。西方雕塑常多面造型,講究繪畫性及光的效用(與石雕多有關)。中西雕塑藝術雖有風格、特征之別,但無優(yōu)劣、高低之分,東西合璧已成為藝術發(fā)展的趨勢。第五節(jié)雕塑美四、雕塑藝術欣賞對于雕塑藝術作品的欣賞,除了要了解其風格、創(chuàng)作背景等社會因素外,更多的是要注意它本身的藝術效果。在觀賞中做到“步步移”“面面觀”,通過變換距離和視角總體感受其多姿多態(tài)的美。(1)造型美。雕塑給予人的感覺首先來自它的形體,形體美是雕塑形式美的靈魂,特別是在人體美造型方面,雕塑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企及的。第五節(jié)雕塑美(2)含蓄美。雕塑的單純性集中了欣賞者對中心主題的注意,雕塑的觀念性啟發(fā)了欣賞者的豐富聯(lián)想和無窮回味,因此,欣賞雕塑作品既要能認識表現(xiàn)其形式的外在造型美,更要能體會表現(xiàn)其內容的內在含蓄美。對于雕塑含蓄美的品味,要了解作品的有關背景,要有豐富的想象力。(3)材質美。優(yōu)秀的雕塑家很懂得根據作品的內容和它所要取得的藝術效果來選擇雕塑使用的物質材料。例如,羅丹的《思想者》和《思》都是體現(xiàn)人生思索的作品,但所選取的材質卻完全不同?!端枷胝摺酚玫氖乔嚆~,其古樸凝重的特色與題材內容的深沉相吻合。《思》用的是大理石,其潔白潤澤的特性更能突出女性的純潔、秀美和淳樸。第五節(jié)雕塑美(4)環(huán)境美。大多數雕塑本身雖然缺乏背景作烘托,但作為裝飾性的雕塑卻必須考慮其放置的環(huán)境是否與之相適應,特別是一些作為城市“眼睛”的雕塑。丹麥哥本哈根海濱公園中海邊的銅像《美人魚》,將其鑄成真人大小,給人以貼近感和親切感。藝術家將優(yōu)美的形象置于礁石之上,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美人魚那動人的故事,為環(huán)境增添了童話的色彩。雕塑與環(huán)境常常是互為一體的,因此,在欣賞雕塑作品時就不能只是孤立地注意到雕塑作品本身,還要注意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第六節(jié)建筑美建筑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之一,是人類為滿足自身居住、交往和其他活動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空間環(huán)境。它雖起源于人類遮蔽風雨、抵御寒暑、防止猛獸侵襲的實用安全的生活要求,但人們很早就把它當做藝術品來營造,既注意到了它的實用、堅固,也注意到了它的美觀。因此,建筑藝術是實用藝術、造型藝術和環(huán)境藝術的綜合體現(xiàn),它反映著國家的政治體制、道德倫理思想、社會的時代風貌、民族的性格特色以及生活的審美情趣等,是社會思想觀念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和物化形態(tài)。所謂“石頭筑就的史詩”“文明的載體”“歷史的紀念碑”“凝固的音樂”等說法,都說明了建筑形象體現(xiàn)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宏偉的建筑物顯示著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建設美好家園的本質力量,積淀著人類創(chuàng)造生活美的理想,閃耀著人類智慧和歷史文明的光輝。第六節(jié)建筑美一、建筑的分類按風格不同,建筑一般分為古典、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風格。古典風格又有東方風格和西方風格之分。按形式不同,建筑可以分為古典建筑和現(xiàn)代建筑等。按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一般分為住宅建筑、生產建筑、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園林建筑、紀念性建筑等。中國古代建筑主要包括古城、宮殿、陵墓、寺廟、園林、民居、石窟、佛塔和橋梁等。僅民居就有非洲的草房、阿拉伯的土拱、西班牙的小樓、北歐的尖頂房、蒙古的氈包、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天井民居、西北的窯洞、閩西的土樓、西雙版納的竹樓和西藏的石碉樓等。第六節(jié)建筑美二、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建筑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有著自身的審美特征。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體現(xiàn)在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實用與審美相統(tǒng)一,建筑空間與實體的對立統(tǒng)一,靜態(tài)的、固定的、表現(xiàn)性的、綜合性的實用造型藝術,建筑的造型美與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上。第六節(jié)建筑美(1)實用與審美的統(tǒng)一?!敖ㄖ币辉~本義為“巨大的工藝”。人類建筑藝術是從營造家園開始的,起初并不是為了審美,而是為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法的合法借款合同
- 2025機械產品加工合同
- 小學數學教育與領導力思維的培育
- 科技創(chuàng)新助力現(xiàn)代農場的成功轉型
- 2024年汽車香片項目投資申請報告
- 2024年甲肝滅活疫苗項目投資申請報告
- 2025年機械設備租賃合同在哪里簽訂
- 林場林地租賃合同范本
- 2024年華師大新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上教版九年級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第1課 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 課件(26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2030年中國糖醇市場運行狀況及投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冬日暖陽健康守護
- 水處理藥劑采購項目技術方案(技術方案)
- 2024級高一上期期中測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盾構標準化施工手冊
- 天然氣脫硫完整版本
- 山東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新高考聯(lián)合質量測評10月聯(lián)考英語試題
- 不間斷電源UPS知識培訓
- 三年級除法豎式300道題及答案
- 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