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_第1頁
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_第2頁
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_第3頁
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_第4頁
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新世紀的寫作保持一個藝術家吸血鬼般的開放性

“我可能寫過一首反詩歌……”。馬鈴薯兄弟:你的詩歌寫作及文學活動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你在那個年代已經寫出了《在哈爾蓋仰望星空》這樣被選家和讀者廣泛關注的詩歌代表作。在三十年這樣長的時間里,你的寫作似乎一直保持著飽滿的狀態(tài)。進入新的世紀以來,你在寫作上依然保持著前行的姿態(tài),呈現出較上個世紀更加宏闊的景象,也似乎呈現出更大的抱負。首先請你介紹一下,進入新世紀以來,你的詩歌寫作的興趣點、關注的問題是什么?西川:對不起,我想作家、詩人的寫作階段不是按自然時間劃分的,盡管他或她會受到時間的暗示。但不能因為二十世紀初世界文學有過大的觀念轉型,就認為二十一世紀初也必然會發(fā)生什么。一個詩人的生長和轉變肯定有其十分內在的原因。當然這內在的原因與外部世界的變動脫不開干系。舉個例子:今年年初我去埃及參加開羅書展,到達開羅的那一天正好趕上埃及革命的開始:聚攏和奔散的人群、騰起的濃煙、警察、軍隊、坦克、裝甲車我全看到了。我這輩子除了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沒趕上,基本上什么都趕上了(開個玩笑)。這次中東革命令人困惑——革命者沒有明確的目的,干預者也沒有明確的目的——除了高喊更換領導人。它對我會有什么影響——在觀察世界的角度上、在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上、在構造我內心的世界地圖方面、在語言方面——我現在還不清楚,得容我消化一下。本世紀以來我的寫作肯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延續(xù)。在九十年代,我為自己發(fā)明了一些東西,例如偽哲學、我和我、矛盾修辭、寓言敘述等,而在最近這十年,我努力將它們確定下來,以應對一個越來越市場化、越來越由資本說了算的不那么確定的現實。我用我已經掌握的手段寫了一些中篇詩歌——如果詩歌也可以分長篇、中篇和短篇的話。我現在比在九十年代對詩歌的包容力要求得更高,我希望能夠運用一種足夠寬闊、足夠靈活的語言來處理我們花樣翻新的時代生活,尤其是處理我們特殊的社會主義經驗(它不同于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經驗,我現在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我想我在寫作中已經盡量拉開了自己的開合度。但有時,我依然感到自己無能和乏力。有一天在北京的一條街道邊我看到這樣一個單位的招牌:××區(qū)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è)資格審查辦公室——這么長的一個單位的名稱把我看樂了,也看傻了眼——這是我目前的語言沒法處理的東西。順便說一句:我不認為我的“代表作”產生于一九八○年代。我想我九十年代的寫作比八十年代的寫作更有力。像《在哈爾蓋仰望星空》這樣的詩是文學青年寫給文學青年的。馬鈴薯兄弟:關于代表作的問題,你似乎一直對被廣泛認定的這首代表作持一種不高的自我評價。我理解,這不僅是一種自謙的態(tài)度。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曾感覺到,將這首作品當作西川的代表作是有欠公平的,因為它對接觸詩歌不深的人易于造成一種誤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更有力量的一些作品的遮蔽。盡管它也是一首讓人喜愛的作品,但是,其中所表現的情懷還是相對青春期的,也許和那個時代所提供的精神土壤,抑或個人對生命的體驗和文字的駕馭能力有關。在你看來,你如果自己選擇自己的代表作,你會推薦哪些?你會認為哪些作品最接近你希望達到的高度?或者用一個最簡單的說法,你最喜歡自己的哪些作品?新世紀這十年中,有這樣的作品么?西川:別人的高度在那里:李白有李白的高度、杜甫有杜甫的高度。但我想每一個活著的詩人,他的高度是過程中的東西——這聽起來像一句廢話。我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會寫出什么,會把自己的高度拔到多高。一首好的作品是各種因素的恰到好處的創(chuàng)世紀。而每一首詩——就像每一件藝術品,要么在表達上出彩,要么表達出了出彩的東西(包括個人和時代社會、思想、狂想或者欲望等等),要么給出了一種特殊的音樂效果,要么給出了你完全沒有意想到的比喻、意象、邏輯走向……我九十年代的東西就不說了。這十年中的作品我也不想講解。僅舉一個例子:《思想練習》。曾經有一個朋友對我說,如何在詩歌中回應、處理尼采,也只能就是《思想練習》這個樣子了。馬鈴薯兄弟:新世紀以來你的詩歌寫作在整個寫作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和上個世紀相比,詩歌寫作發(fā)生了某種變化了么?你能稍微盤點一下這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你的寫作成果么?在回顧這個時段的時候,有哪些寫作是讓你感到欣慰的?你對自己詩歌寫作所取得的成績有什么樣的估計?感到滿意么?西川:變化還是有的,但沒有類似于對自己推倒重來的變化。我使我的詩歌變得更直接,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直接到讓人受不了——我是從高蹈的、文學化的、帶有象征意味的寫作姿態(tài)變成今天這樣一種寫作的,而推動這種變化的酸甜苦辣、反感、厭倦、藐視、不痛快、不滿足,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有時,我甚至寫到了詩歌這種文體的邊緣,也許已經越界了——這也就是說,我也許是在寫反詩歌了。馬鈴薯兄弟:反詩歌?你理解中的反詩歌是指——西川:也許我正在寫一種既不是詩歌也不是散文的東西:它介乎詩歌與散文之間、文學和歷史之間、歷史和思想之間。我內心需要這樣一種東西,能在智力上覺得過癮。在這一過程中,我想我徹底告別了學徒期。我覺得我現在的寫作比以前困難多了。這是因為首先,這個世界對我已經不像對一個青年人那么新鮮了,而我又不甘于簡單懷舊;其次,我感到前面的榜樣越來越少,我依附在別人(特別是那些現代主義大師們)身上偷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從前我們習慣于向西方、東歐、俄羅斯、拉美既有的文學主義、文學流派、文學意識形態(tài)學習;而現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創(chuàng)造思想其實應該來自我們的現實感。能夠將一種現實感轉化、提煉為一種語言、一種文學,這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我要么寫出自己的東西,要么擱筆——因為勉強寫詩也沒什么大意思。容我大言不慚地說一句:我現在多少理解了什么叫“如入無人之境”。我對自己的寫作說不上滿意或者不滿意。能繼續(xù)寫就不錯。因為將近三十年來我沒有長時間的寫作停頓,所以有時我不得不頂著虛無感,與對自己的厭倦、對自己行文習慣的厭倦做斗爭。好在我不僅寫詩,還寫批評文章,還做翻譯,可以換換手——而翻譯,我現在其實做得也不多,基本上只翻譯我認識的外國詩人的作品。這十年中我還是寫了一些東西:像《曼哈頓亂想》、《小老兒》、《南疆筆記》、《蚊子志》、《思想練習》、《皮膚頌》、《試著從熬頭的方面給“人群”下定義》、《連陰雨》,以及組詩《鏡花水月》、《鑒史三十三章》等等?!惰b史》是我寫的一些與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器物有關的詩——我現在依然在繼續(xù)寫它,所以它的總題目將來也許會變成《鑒史三十七章》或《鑒史四十二章》。它也許是我另外什么作品的演習之作?!惰b史》的某些章節(jié)已經發(fā)表了,但遺憾它們好像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其實那里面有我一些寫法上的發(fā)明和完全屬于我個人的想法。它們不被重視,也許是因為它們沒有直接處理現實題材,與咱們詩歌界、網絡文學界時不時流行一下的種種類現實主義的小訴求相抵牾,與人們一般模模糊糊理解的“詩歌”(抒情的)拉開了距離。但在那些非現實的題材背后其實是隱藏著現實的。像其中《一個寫字的人》說到思想傳播的曲折——誰關心這類問題呢?像《唐朝所沒有的》說到唐人的處境與今人的處境之不同——更多的人只是起哄般地要回到唐朝;像《題王希孟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說到免于侵略和污染的山水烏托邦——不是被消費的山水。這后一首詩被美國華裔詩人施家璋(ArthurSze)翻譯成英文發(fā)表于《波士頓評論》,后來又被詩人伊利亞·卡敏斯基(IlyaKaminsky)和蘇珊·哈里斯(SusanHarris)收入了他們編選并在二○一○年由美國ECCO出版社出版的《ECCO版世界詩選》(TheEccoAnthologyofInternationalPoetry)。馬鈴薯兄弟:進入新世紀,咱們都真正進入了人生的中年,生活的滿地雞毛大概很難避免地會侵占我們的時間,或許也會入侵思想的領地。在這樣的境況下,如何可以葆有旺盛的寫作激情,特別是詩歌寫作的激情?你寫作的動力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一定要寫詩?西川:我人到中年以后看問題的角度和視野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外部環(huán)境對我也構成了較大的壓力。我的時間被切割得七零八落。我很羨慕那些能夠“生活在別處的人”,但我似乎永遠被牽扯在此時此地。我學校有一大攤事,需要沒完沒了地開會。我家里也有一大攤事。文學界也有許多雞零狗碎的事很難躲開。有太多的逃不開的責任。日常生活是很瑣碎的,有時瑣碎到可怕的地步——前些年倡導“日常寫作”的人我想都是缺乏真正的日常生活經驗的年輕人,如果他們把“日常寫作”堅持到中年,我一定會轟轟烈烈地向他們致敬。我想許多人已經被這瑣碎的生活壓垮了。還好,我沒有被壓垮。一統籌組織的“嘴唇上的實現”馬鈴薯兄弟:我注意到,在寫作之余,你在文學組織、文學出版、文學交流等方面都投入了一定的精力,請你對這些年來所做此類中給你印象深刻且自感有意義的工作介紹一下。西川:我在二○○一年出版了評著《外國文學名作導讀本·詩歌卷》,二○○四年出版了兩本譯著《博爾赫斯八十憶舊》(八十年代就已譯完)和《米沃什詞典》(與人合譯),二○○六年出版了詩文集《深淺》(算是我的一本選集),二○○八年出版了詩集《個人好惡》(但這本詩集出版社好像根本沒做發(fā)行),二○○九年出版了我和別人合譯的挪威詩人奧拉夫·H.豪格的詩選《我站著,我受得了》,同年還重新出版了我編的《海子詩全集》(在一九九七年版《海子詩全編》基礎上增加了三十多首海子遺作),并且在德國出版了我編選的《擋風玻璃上的蝴蝶:中國當代詩選》(SchmetterlingeaufderWindschutzscheibe:AnthologieChinesischerGegenwartslyrik,德語有聲讀物)。在文學出版方面,我不算活躍。我既沒有主編過什么叢書,也沒有編過什么詩選集(德國那本完全是另一個活動的副產品,我下面會談到;海子的書是我不得不編的),我只是出版我自己的東西而已。米沃什在《米沃什詞典》中曾經自嘲編過那么多書。他提到他有一位朋友曾經嘲諷他:你能想象柏拉圖是一位編書匠嗎?這個問題米沃什自己都覺得好玩。在國內的文學活動我組織過一點,但在咱們兩人的上一次對談中我已經談過,就那些了(指“帕米爾詩歌之旅”及中坤詩歌獎——馬鈴薯兄弟注)。需要補充的是唐曉渡、歐陽江河和我與中坤的合作已經停止好幾年了,上次沒提到。剛才我說到德語有聲讀物《擋風玻璃上的蝴蝶》,那是我二○○九年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個德語國家的十一座城市組織《詩意城市:中國當代詩歌海報展》(PoesieindieStadt,二○○九)的副產品。二○○九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是主賓國(但該書展舉辦期間我因身在加拿大,并沒有參加),于是此前德語國家文學之家聯盟(L)便決定配合書展舉辦一次中國詩歌海報展。二○○八年九月底至十月上旬歐陽江河、唐曉渡和我共赴德國參加第八屆柏林國際文學節(jié)。在顧彬教授的安排下,我們先后旅及哥廷根、柏林、波恩、慕尼黑,之后訪問了奧地利維也納。在慕尼黑的一個朗誦會后,該項目的負責人弗西娜·諾特(VerenaNolte)問我愿不愿意策展中國當代詩歌海報展。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我為這個項目選擇了“朦朧詩”之外和以后的十一位國內詩人的作品——因為朦朧詩西方已經介紹很多了。這十一個人是:昌耀、歐陽江河、翟永明、于堅、韓東、陳東東、肖開愚、海子、尹麗川、顏峻和我自己。后來主辦方從這十一個人里挑出了六位詩人的詩句制成巨幅海報在二○○九年七月中旬到九月中旬張貼在柏林、法蘭克福、科隆、萊比錫、羅斯托克、斯圖加特、漢堡、慕尼黑、薩爾茨堡、格拉茨、蘇黎世等十一座城市的市政廳和教堂門外、立交橋下、十字路口、公交車站、火車站、飛機場、公園、咖啡廳門口和附近的墻壁上。我聽說那時,科隆飛機場完全變成了中國詩歌的海洋。該活動在當地和國內的沖擊力很大。國內網絡上能找到大量報道——有點蒙了:不知道說德語的人要干什么。中國人自己還從來沒有這樣抬舉過自己的當代詩歌。該活動的副產品,就是這本包括了上述十一個人作品的有聲詩選《擋風玻璃上的蝴蝶》。馬鈴薯兄弟:在當代詩人中,你是參與中外文學交流比較頻繁的詩人和學者,特別是和西方的文學交流。你是否感覺到,這種交流的過程還存在著某種不平等性?為了縮小這種不平等,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呢?西川:就我個人來說,我沒覺得有什么不平等。不平等反倒是在中國感受到的。外國的文學活動也是有好有賴。外國也有賴詩人,人家也不閑著,也組織名頭很大的詩歌節(jié),而且在不同國家輪換著搞。我想凡對真正的各大國際詩歌節(jié)有所了解的詩人都明白,這類爛詩歌節(jié)其實是詩人的騾馬大會??尚Φ氖侵袊傆行┎幻骶屠镉旨庇趨⑴c國際交流的詩人自費去參加——凡是要你自費參加的詩歌節(jié)都要小心點。我接到過這類詩歌節(jié)的邀請,但從來都是拒絕的。外國好的作家、詩人,他們的智力儲備都是足夠的。只要你的東西有獨到的價值,他們大多是能一眼認出來的——盡管他們以前可能沒聽說過你。說到西方詩人,早在一九九七年我去參加荷蘭鹿特丹國際詩歌節(jié)(世界三大國際詩歌節(jié)之一)時就感受過人家的熱情。我去過北美、拉美、亞洲、歐洲、北非的許多個國家,其中光德國我就去過不下十次。我把別人對我的好意珍藏在心中作為對自己的鼓勵。有一個現象我想再說一次(我在別的訪談中已經談到過):我出門闖世界靠的從來都不是我的《十二只天鵝》、《一個人老了》那類作品。我在國內被看好的東西并不是為我在國外贏得朋友的作品。我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那些作品太文學化了——但目前,在國內,能夠被普遍接受的東西就是這種文學化的東西,或者再加一點世俗化的調料。我已經聽到有國內朋友說我是占了能說兩句英語的便宜。也許是這樣。英語帶給我信息,便于我和外國詩人的直接交流,但我想我可能的確也寫出了一點屬于我自己的東西。馬鈴薯兄弟:上面說到了中外交流,就你的個人經驗而言,你覺得國內的詩歌交流對你的寫作和研究產生了哪些實在的影響?存在哪些問題?西川:國內的詩歌交流活動分好幾種類型:一類是大學主辦的,研討會、朗誦會之類。研討會雖假學術之名,但學術含量往往有限——少數例外。近年來,在一些研討會上,每輪到我發(fā)言,我便只好自言自語。我不接別人的話題,別人也不接我的話題。另一類詩歌活動很逗:出錢的是地方政府或某國家機構,但組織者因為是道中人,請來的詩人們也對路,但整個活動搞得很像享樂主義者聯誼會,吃呀,喝呀,游山玩水,講黃段子。朗誦會總是要搞的,但總是二三十人每人讀一首,像自娛自樂的堂會。純粹的私人贊助的詩歌活動近年也開始存在,前幾年唐曉渡、歐陽江河和我在中坤投資集團的資助下搞的“帕米爾詩歌之旅”就屬于這一類。但這類活動的問題是,不能保證資助方完全無私和總有興趣,不能保證有了今年還有明年,形不成長久的序列。這是第三類。第四類純粹是官方活動:政府出錢,領導講話,被納入地方政績,將文化活動與開發(fā)旅游結合在一起。二○○九年五月份我因有事碰巧在西安,忽見窗外騰起焰火。別人告訴我這是西安詩歌節(jié)(也許不是這個名字)的開幕式焰火——怎么詩歌節(jié)還要放焰火?中國詩人的面子真大!后來我在北京遇到美國女詩人珍妮·赫什菲爾德(JaneHirshfield)。她被請去在西安詩歌節(jié)開幕式上致辭。她告訴我正當她說到惠特曼與美國詩歌傳統,忽有某詩歌機構負責人走過來小聲打斷她的講話,因為后面還有領導要講話!丟人吶!一般國內的詩歌節(jié)總少不了朗誦會環(huán)節(jié),但永遠只組織一次朗誦會,而且還是一人一首,這與國外的詩歌節(jié)完全兩樣。國外的詩歌節(jié)總會持續(xù)個一星期或者更長——你既然來了我就要足足地用你。所以每個詩人在一次詩歌節(jié)上總會被安排幾場活動:個人朗誦、多人朗誦(通常四五個人一場,每人讀十五分鐘左右),此外還有座談會、研討會。中國的詩歌節(jié)不是這樣,往往是:開幕式、集體朗誦會、旅游——完了!我在國內有過兩次個人專場詩歌朗誦會,但兩次都是英文朗誦——我和美國音樂家布魯斯·格萊默(BruceGremo)合作,面對的也主要是居住在北京的外國人——兩次活動都是由英國人做老板的北京老書蟲(Bookworm)酒吧在他們組織的“書蟲國際文學節(jié)”期間為我舉辦的,一次在二○○九年,一次在今年。沒有任何中國人為我舉辦過專場詩歌朗誦——我好像不配。某些帶有官辦色彩的朗誦會(不一定在詩歌節(jié)上,也許是在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主辦方為了吸引聽眾,有時會邀請某些過氣兒演員來與詩人一起登臺朗誦。末了,過氣兒演員朗誦拿一萬到兩萬,詩人朗誦什么也拿不到——如果我知情,我絕不參加這樣的朗誦會。我可以什么都不拿,但請不要偷偷地侮辱我。我覺得國內的朗誦會一般都太缺少創(chuàng)新和設計。馬鈴薯兄弟:你是外國文學研究的科班出身,從事外國文學、外國詩歌研究并有建樹是你的本職所在??筛鶕业挠^察和接觸,我發(fā)現你對中國傳統詩歌乃至整個的傳統文化都有超出很多當代詩人對其的熱愛和深入的了解與研究,甚至可以說呈現出某種癡迷。這種興趣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你從傳統中發(fā)現了什么與當今可以建立起聯系的東西?傳統對你意味著什么?西川:你一說到我對傳統的癡迷我就想起去年我到南京,咱們曾一起去看了南京博物院。咱們還一起登上閱江樓。記得我跟你提到的清代畫家龔賢的《與費密游》那首詩吧:“與爾傾杯酒,閑登山上臺。臺高出城闕,一望大江開……”龔賢的畫我也很喜歡。我們做事,看世界,有時免不了使用古人的思想和眼光。文化記憶賦予我們雙倍的生活。我從小熱愛古代文化,臨摹過《芥子園》,學過篆刻——齊白石老先生的一位后來也成了老先生的高足,曾經夸過我的篆刻水平已達到“可以開店”的程度,那時我才二十多歲。但這門手藝我荒廢已經多年,否則我的篆刻水平不會比聞一多差。我最早寫的也是古體詩。遺憾沒生在唐宋。我對中國古文化有一種天然的情感,既見不得對它的詆毀,也見不得對它的簡單化。當然我也反對對它的過分神圣化——無知導致兩種態(tài)度:對它的蔑視和對它的過分神圣化。傳統應該活在當代。我在最近寫完的文章《傳統在此時此刻》中較為深入地談到了我對傳統、傳統與對傳統的破壞、傳統與當下生活、傳統與文化持續(xù)性等問題的態(tài)度。這里就不重復了。有一段時間——應該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我讀古書的勁頭讓位給了讀外國書,因為有太多文學、哲學、宗教、政治問題困擾我,我覺得中國古人不能為我提供全部答案——這也好,我自學成為了一個現代人。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我終于悟到:“烏鴉解決烏鴉的問題,我解決我的問題?!薄粌H僅是“我”的問題,也包括中國人的問題。于是古書又重新擺上我的案頭——當然這不是說我就不讀外國書了。眼下我正在讀《韓非子》,同時也在讀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最近幾年我諸子讀得多些。我期望我的寫作向諸子更靠近些。這是眼下的中國現實暗示我應該這樣做。我是學外國文學的出身——許多讀外文的人到頭來會比讀中文的人對中國古文化更癡迷,因為,很簡單,不懂,而且擔憂自己的文化身份。人到中年,我發(fā)現我對中國古代文化是真不懂,原來還以為自己是懂的。因為我在美術學院教書,耳濡目染,我還培養(yǎng)了一種對中國古代器物的熱愛。這是讀書以外的事,或者可以說是與讀書相輔相成的事。事實上每到一座城市,我都會去看看當地的博物館。我喜歡老東西的滄桑感和溫和的光澤。我們學校有一位老畫家,袁運生,曾多次說到,西方有抽象繪畫,但我們幾乎忘了我們自己也有抽象藝術的傳統,去看看青銅器上的紋飾吧——他說得對。種可能的詩歌思想馬鈴薯兄弟:請對你新世紀以來的文學研究活動做一介紹。你這十年主要關注一些什么樣的文學及相關問題?你的閱讀側重點在哪里?你的研究成果中,哪些是你自己比較珍視的?西川:我不僅關心文學的問題,我也關心哥德爾的數學(盡管看不懂,但我對他的結論——數學的無限可能性不能保證它的始終一致性——很著迷),我也關心埃舍爾的繪畫,我也關心西藏、新疆和蒙古的歷史,我也關心中國考古,我也關心北京的舊城改造(特別是宗教建筑的歷史和存廢狀況,我有一篇沒有最終完成的調查報告《北京:最后的迷信》用德文和英文發(fā)表于二○○七年在德國出版的Totalstadt.BeijingCase),我也關心政治學理論——當然我只是關心,說不上有研究。你問的問題涉及文學閱讀和研究,我先說說我的文學閱讀。世界詩歌我讀得很多。以前的關注點和大家一樣,歐洲、北美、拉美。近年來我的關注點有所轉移。歐洲的現當代詩歌還讀,但主要在讀東歐的作品:波蘭、捷克等等。東歐有一些很好的詩人。二○一○年我曾去過斯洛文尼亞一趟,原來只知道斯洛文尼亞在哲學方面出了個齊澤克,在詩歌方面出了個托馬什·沙拉門(TomazSalamun),但到了那里,當地的詩人又介紹我知道了斯萊切科·科索維爾(SreckoKosovel,一個蘭波式的少年天才)和達內·扎耶奇(DaneZajc)——這還僅僅是在小小的斯洛文尼亞。東歐現當代詩歌之豐富和成就之高令我瞠目。我尤其對東歐詩人如何處理他們的社會主義經驗很感興趣。去年我也曾到過英國一趟,在倫敦的一家書店里我發(fā)現了一本四百六十多頁厚的英譯土耳其詩人??嗣诽氐脑娦≌f《吾國世景》(HumanLandscapefromMyCountry)。從前我只知道??嗣诽厥且晃粚懯闱樵姷母锩娙?完全沒想到其文心如此之大。于是我忽然明白了??嗣诽睾我阅軌虺蔀槁欞斶_的朋友。一說到土耳其,人們立刻想到帕慕克,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去年在香港我遇到另一位重要的土耳其作家瑪希爾·奧茲塔斯(MahirOztas)。他說你別跟我提帕慕克。他后來寫信給我談到今年土耳其的一場大辯論:世俗主義對激進伊斯蘭思想。他站在世俗主義一邊。這場大辯論導致同樣屬于世俗陣營的V.S.奈保爾沒能去成伊斯坦布爾?,斚柊耸甏莻€毛派,現在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我對印度當代文學一直充滿好奇,近年來已經參加了兩次中印作家對話。印度有很好的小說家,詩人中也有出色的。老詩人薩奇達南丹(K.Satchidanandan)的詩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印度不僅出作家、詩人,也出世界級的思想家。我曾經給《今天》寫過一篇書評《印度:千百個話題》,評的是阿什斯·南地(AshisNandi)與伊朗學者拉敏·賈罕拜格婁(RaminJahanbegloo)的對話錄《談印度》(TalkingIndia)。我關心的問題很多,以上談的僅限于外國詩歌。外國小說我也讀。像塞爾維亞的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哈扎爾辭典》,南非J.M.庫切的《恥》,以及意大利卡爾維諾的小說,都十分精彩。更老的外國作家就不說了。但近年來我主要在讀中國書。諸子。我寫一些研究性的論文和隨筆。我大概今年秋天將要出版一本論文隨筆集名叫《大河拐大彎:一種探求可能性的詩歌思想》。書中我對中外、古今詩歌、詩歌與其他藝術行當進行了反復比對。我希望在這種比對中能夠找到創(chuàng)造力運用的著力點。但我的研究一般說來不是學術性的,我的出發(fā)點是寫作。我的研究指向一種可能的詩歌思想。馬鈴薯兄弟:文化消費產品的豐富,傳播手段的多元,給傳統的文學出版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同時也給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新的問題。大眾文化,對我們這么一批人,沒有決定性的顛覆作用,甚至也沒有什么穿透力,但對于在這個無法躲避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已經形成強大的覆蓋和統治,真正的文學寫作,會不會出現斷檔?這是杞人憂天嗎?西川:斷檔不斷檔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事。碰巧最近我和幾個朋友也在討論網絡對文學的影響,我可以引述幾段我寫給朋友的信(不是同一封信),你從中能夠看出我對一些相關問題的看法:“作家和暢銷書作家是兩個有時重疊有時不重疊的概念。陳寅恪說‘吾儕所學關天命’。托馬斯·曼說:‘我走到哪兒,德國文化就走到哪兒?!瘯充N書作家牛不到這個份上,所以只有‘成功’這一個方向可以追尋……我還是相信沒有秘密的文學不能傳之久遠。當然很多人對‘久遠’已經沒有興趣了,也就是對‘秘密’沒有興趣了。但我們不能放棄對‘秘密’的興趣。退一步講,我們就是想裝‘傻逼’也裝不像……凡是能夠變成生活方式的東西都可以流行。這不是秘密。資本和權力對此看得很明白。歐陽江河說‘公司化’——我理解公司就要盈利,盈利的手段就是順應并且制造生活方式?,F在就看咱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方式了……咱們的文學提供生活方式嗎?如果提供,是現在的?還是過去的?還是未來的?是與現行生活方式相反的生活方式嗎?這就是價值觀了。如果不提供,那咱們急什么……咱們也許提供的是思維方式。對思維方式木然的人啃不動我們的工作。至少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