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老子》示例與增分訓練考點:1.《老子》解讀材料2.《老子》選擇題3.《老子》閱讀訓練【考點研究】一、《老子》解讀材料1.中國道家學說的開山之作《老子》2.老子序號內容1中國道家學說的開山之作《老子》●名家導讀●
《老子》和《莊子》的神秘主義要比其他任何東方書籍更使我感興趣。
——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尼爾
不同尋常的道德高峰。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
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栽诘赖轮?,而老子深遠矣。
——中國西漢文學家司馬遷
我國古代的哲理散文,當以《老子》、《論語》為最早,此二書出,在中國的文化界,才有所謂私人著述的作品。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家劉大杰
●背景搜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員,在民間被稱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關于老子有許多神話般的傳說。宋代的《太平廣記》在第一卷的卷首就著重介紹了他:傳說,他的母親懷胎七十二年,方才剖左腋而生一白首老孩,故稱老子。又說,他的母親在李樹下生育老子,生下來即會說話,指李樹道:“以此為我姓?!眰髡f雖然虛妄,卻反映了老子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由于老子學識淵博,聲望顯著,孔子曾向他請教過關于“禮”的問題,并表達了對老子由衷的敬仰和贊賞。春秋末期,周王室趨于衰微,且內亂不斷,老子有心歸隱,跨青牛遠去,至函谷關,關令尹喜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著書上、下篇,道德五千言,即為《老子》?,F代學者認為,此書并非全是老子手定,而是由戰(zhàn)國前期道家學派編纂而成的。
●內容提要
《老子》一書共八十一章,上篇稱為《道經》,下篇稱為《德經》,總稱《道德經》。無論在中國的哲學、政治、軍事、管理、宗教、文學、倫理等諸多領域,此書都可稱得上經典名作。它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開宗明義寫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保ㄕZ釋:能清楚地說明白的道,就不是那個創(chuàng)生了天地的恒常的道。凡可命名的,就不是恒常的,無名的道是誕生天地的元始;有名的天地是化生萬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無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萬物的根本;道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無形物。他的這一思想,沖破了天帝造眾生的神論觀點,在中國哲學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個首創(chuàng)。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觀有兩個基本點:一是貴身自養(yǎng),攝生修行;二是柔弱不爭,致虛守靜。前者在《老子》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論述:“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體能與天下并重,那么怎樣貴身愛身呢?老子認為,首先應擯除五色、五音、五味這些物欲享樂,然后注意攝生,見樸抱素,加強個人修養(yǎng)。后者是老子反復強調的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體現了一種以退為進、以靜制動的人生哲學。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張就是“無為”,這是他認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則。他倡導順應民心,符合天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國,若烹小鮮”,消除一己之心,使民眾安居樂業(yè),實現無為而治,達到“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此外,《老子》還有許多戰(zhàn)爭論述,深合兵家之要,是很多軍事家奉行的準則。
●作品影響
《老子》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它言簡意賅、博大精深,談宇宙,談人生,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礎之作,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對中國思想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莊子、法家的韓非子都受到過《老子》的影響。漢初,黃老之學盛行,并滲入到政治生活中。名相蕭何、曹參在治國時,“鎮(zhèn)以無為,從民之欲而不擾亂”(《漢書·刑法志》)。東漢末年,道教奉老子為教主,視《道德經》為經典。魏晉時期,玄學昌盛,在朝的玄學家注重《老子》的無為而治,在野的玄學家提倡《老子》的“自然”之說,《老子》的思想成為抒發(fā)政治主張、抨擊現實的武器。大唐盛世,帝王自稱為老子后裔,為之立廟。唐太宗采用“無為而治”為興國方針;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將《老子》開為貢舉策試的經典之一,并親身為它作注。宋代帝王對道教情有獨鐘。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為太學及地方學校的課本。這一時期,《老子》的思想對理學也有所滲透,并影響甚大。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里,每個朝代在其鼎盛時期,無一例外地采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理念,即內在的、起領導作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理想。
《老子》的影響不僅時間久,歷史長,而且領域廣、方面多。在宗教上,它是道教的開山之作;在修身方面,“功成身退”是文人入世的信條;在軍事方面,“以柔克剛”成為軍事家奉行的準則;在管理方面,老子的“以人為本”是日本企業(yè)最基本的信條;在藝術方面,“道法自然”成為書法家、繪畫家、詩人遵循的理念;在文學方面,《老子》精警凝練,處處閃爍著哲人的智慧,妙語巧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蘊含著人生哲理。
《老子》的影響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它也備受關注和推崇,形成了老子熱。《老子》被譯成多種文字,海外發(fā)行量居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之首,堪與《圣經》比肩。他的思想影響了諸如托爾斯泰、奧尼爾、海德格爾、愛因斯坦、湯川秀樹等世界級的科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精彩篇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第一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語釋:求學則知識日益增多,求道則欲望日益減少,減少了再減少,以致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無欲,無爭,順應自然而不強求妄行)結合無不為(用符合自然法則的最正確、有效的方法,就會取得天下太平。若不是用無為而無不為治國,而是用其他的治國之術,就會引起社會不安定,這種人就不配治理國家。
——《老子·第四十八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
修之于國,其德乃豐;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語釋:能施行無為而無不為的人,其德是不會被拔除的,能守住道的法則生存的人就不會發(fā)生脫離、違背道的行為。子孫避此而行,就會繁衍不絕。
以此(道的法則、無為而無不為)修身,修得的“德”便純真;全家施行于此,純真之德便超越個人而及全家,全鄉(xiāng)施行于此,純真之德便超越家庭而發(fā)展到全鄉(xiāng);全國施行于此,純真之德便會超越全鄉(xiāng)而及于全國;天下施行于此,純真之德便會超越國度而普及于天下。
所以,人要以此(道的法則、無為而無不為)修身,并以此時時觀察自身是否有違背了道的行為。以此修家,并時時觀察家中是否有違背了道的行為。以此修鄉(xiāng),并時時觀察鄉(xiāng)中是否有違背了道的行為。以此治國,時時觀察國中是否有違背了道的行為。以此治天下,并時時觀察天下是否有違背了道的行為。
——《老子·第五十四章》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語釋:所以想處人民之上的國君,必須以謙下之言語待人;要想領導人民,必須將自身利益置于人民之后。
因此,圣人處在上面而人民感覺不到有重壓、負擔;處在前面而人民不感到有妨礙。所以天下的人民都推崇,愛戴他,而不厭惡他。
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之人也就不會和他爭了。
——《老子·第六十六章》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語釋:我有三個法寶,依靠、運用它來求道。第一個法寶是慈愛,第二個是儉樸,第三個是謙讓而不爭在他人之前。
因為以慈愛待人,所以才能具備天下莫能與之爭、才會無不克、才會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勇”;因為以儉樸處事,所以能廣大長久(奢侈浪費則難廣大長久);謙讓,不與人爭名利權位,所以能成萬物所向的“百谷王”。
現今,人們舍棄慈愛而只追求逞強斗勇,以武力勝人;舍棄儉樸而縱欲處事,妄求廣、大、多;舍棄謙讓不爭,妄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一意貪求出他人之上,結果是走上死路。
慈愛是最重要的,以慈愛應于戰(zhàn)事必定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以慈愛應于保家衛(wèi)國就會獲得安定穩(wěn)固。天要救助誰,就用慈愛來衛(wèi)護他。
——《老子·第六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語釋:以正道治理國家,以奇術用兵作戰(zhàn),以安定,不引發(fā)事端的方法對待天下是取得成功之道。
所以圣人說:我以無為律己,人民就自然順化于道;我以清靜戒躁修己,人民自然會行為端正;我不制造事端整治國民,人民自然會安定富足;我沒有爭權貪財的欲望行為,人民自然會淳樸。
——《老子·第五十七章》
●名言警句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独献印さ谒氖徽隆?/p>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独献印さ谒氖逭隆?/p>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独献印さ谖迨苏隆?/p>
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第六十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独献印さ谄呤恼隆?/p>
●延伸閱讀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人。他著有《莊子》五十二篇,現存三十六篇,是老子學說的繼承人,也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逍遙游”,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文筆獨步古今。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后期韓國人,著有《韓非子》五十五篇。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張因時制宜,鼓吹君權神圣,主張君主集權,倡導以法治國,對后世影響很大。2老子
在那個為神圣之光所照耀的時代,惟有一個人,始終末被激動,他終日守著如山如海的竹帛,在漫漫長長的歷史之中,他讀到的是黑暗,是殺戮,是權力無休無止的掠奪與欺詐,他讀懂了人欲的貪婪,對人性入木三分的冷靜透視。這個人,就是老子。老子睿智的目光,帶著三分狡黠、三分世故、三分憐憫,穿過層層的風雨,投向這片苦難的大地。在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的神圣理想而激動、而戰(zhàn)斗的時候,老子卻帶著一種深刻的悲觀,默默走進人性的幽暗。
人不再為神圣之光所籠罩,老子走進真實的人性,他看見欲望在貪婪地躁動。掠奪,所有的欲望一起喧嘩。人的快樂本性注視著繁華與舒適,花花世界桃紅柳綠。戰(zhàn)爭潛藏在人性深處,每一個他者都是自我的財富資源。有關人的集體性幻想開始破滅,老子看見的是一個一個真實的個人,是一個一個真實的本我,老子超越了階層差別,看見普遍人性的丑陋。
我想,是南方秀麗的自然,給予老子偉大的啟迪。他看日出日落,看月亮陰晴圓缺,他走過田間小路,看河邊新柳抽綠,丘巒起伏,層林盡染,駐目天邊,一片黃葉慢慢飄落。事物有生有滅,自然無生無滅,永恒無語。我想,在那一刻,老子悟出道的真諦,他在無邊的絕望之中,生出一縷燦爛的希望。
也許,老子就此對知識生出一縷厭惡之心,知識使人心機巧,好逸惡勞,鼓動起無邊的征服和掠奪的欲望,對自然,亦對人類。所有的惡,便產生于這種機巧之心。機巧之心和俗慮使人沉溺在欲望的痛苦之淵,萬劫不復。
老子在自然之中,發(fā)現了美的極致,一種純樸之美。當事物簡單到無以再減的時候,美就由此而生。老子終于感覺到他夢寐以求的安寧,那是他一生所求的人的希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人依偎在自然的懷抱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無機巧之心,少俗慮,欲望被美所化解,大地一片祥和。
在老子思想的背后,是他一生的痛苦經驗。世事沉浮,黃粱如夢,福禍相倚,如履薄冰,世道艱難,人心險惡。我想,在本質上,老子不是一個強者,他難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抗拒世界的黑暗。也許,他是一個弱者,他為自己,也為所有弱者,虛構了一個安寧的彼岸,一種逃避的可能。
老子最終對弱者言說。
太上忘情,太上豈能忘情。老子一生,終未能忘記對弱者的關懷,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所悟,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為后人建了一艘心靈的諾亞方舟。也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需要關懷的,正是弱者。他們昂首向天,高舉雙手,天色茫茫,茫茫天色中,便有了人的無窮希望。
小國窮民的理想,永遠只存在于老子渺茫的希望之中。他的清醒,使他不愿侈談社會,社會無可救藥。人必自救,方能救世。侯王無為,天下自立,民自富。我想,那是老子的為民請命。
老子終于激動,他難以拒絕這個世界的痛苦呼喊。他從如山如海般的竹帛中走出,從秀麗的自然中返回人間。他恐懼流血。我想,老子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一切對人民的掠奪和殺戮,都被他視為不義;一切激烈的對抗和改革,亦被他視為不智。
棄智去欲,他教導他的人民,貪婪必須被最終根除,人必須學會一種簡樸的生活,并在簡樸中感覺快樂、感覺美。柔能克剛,他希望他的人民用一種和平的方式,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用流血,不是用仇恨的報復,去對抗人世的挑戰(zhàn)。
他希望君主無為,天下無事,何必擾之,一切對人民的騷擾都是世界動亂的根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是的,在我的感覺中,老子并未羽化成仙,他憂患于世,一個飽經風雨的老人;他世故,但并未失去純真,他把他的世故轉化成一種生存的智慧哲學。他對人性感覺出一種悲觀,但并未就此對人失去最后的希望;他對弱者仍然懷有一縷愛心。他對自然的膜拜,使我感覺出人生擁有了一種美的升騰可能。也許,他的哲學中,因為太多的逃避和妥協,太多的謀略和世故,使血性沸騰的人難以接受,但是我仍然愿意把他視為一個可親的老人。
昨日星光仍然照耀著我們的今天所在。我在我的古代,感覺著仁者和智者的痛苦,感覺著仁者和智者的快樂,感覺著一種悲天憫人的偉大襟懷。
在我們的先哲面前,我收拾起我的輕狂,高山仰止,我們顯得那么渺小與庸俗。
那是一個怎樣輝煌的年代,先哲以生命實踐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念。在我的感覺中,我的古代性情畢露,先哲從他們的學說中走出,可愛可親可敬可畏。
星光燦爛依舊?!究碱}訓練】一、《老子》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與所給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B.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1.B【解析】B項與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A項是省略句,“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C項是賓語前置句,其中的“自知”是“知自”的倒裝,是“知道自己”的意思。D項是賓語前置句,“是以”是“以是”的倒裝,解釋為“因此”。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我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秦朝管理藏書的史官。B.《老子》一書又稱《道德經》,共有八十一章傳世,盡管其作者是否為老子尚有爭議,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對其都有闡釋。古人認為上壽是百歲,中壽八十歲,下壽六十歲。D.牖,指室與堂之間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專指開在屋頂上的天窗,開在墻壁上的窗叫“牖”,秦時多用牖,而窗少見。2.A【解析】應該是周朝,而不是秦朝。3.下列對課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把很多社會人生現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比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大與小、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人,雖是顯示自己的功勞,卻往往不被認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人生哲理的判斷。D.人們做事,常常是在將要成功的時候卻讓它失敗了。假如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像開始的時候一樣謹慎,就不會敗壞事情了。《老子》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3.C【解析】C項,應為:“自勝”比“勝人”更加難得。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B.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腳后跟;“不積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腳。C.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對其都有闡釋。古人認為上壽是百歲,中壽是八十歲,下壽是六十歲。D.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為我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曾向孔子問禮?!窘馕觥緿相傳曾向孔子問禮,錯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認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沒有“小”,就沒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圣人、偉人。B.“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處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預見,要及時處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處理它。C.老子對社會與人生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世界的東西,凡是堅強的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因此,他認為人不可逞強斗勝,而應柔順謙虛。D.老子的語言巧用修辭,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運用比喻、夸張手法,闡述了積累的重要意義。5.D【解析】沒有夸張。6.下列對文段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認為,大的事物總是始于小的東西而發(fā)展起來的,任何事物的出現,總有自身生成、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B.老子依據他對人生的體驗和對萬物的洞察,指出“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C.《荀子》和《老子》在思想觀點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繼關系,或者說,荀子吸取了老子的“合抱之木……始于足下”這一觀點。D.荀子與老子觀點相同,他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人要像蚯蚓那樣“用心一也”,雖然“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但也要“上食埃土,下飲黃泉”。6.D【解析】D項,荀子與老子觀點不相同,荀子提出積極進取的主張;而老子則主張“無為”“無執(zhí)”,實際上是讓人們依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二、《老子》閱讀訓練(一)《老子》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文化常識表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第三十三章)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傾:依靠B.埏埴以為器
埏:揉和C.企者不立
企:企圖D.自矜者不長
矜:夸耀2.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軾,車廂前邊可以手扶的橫木,扶軾低頭是表示敬意。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布衣”“黎民”“生民”“蒼生”“鯫生”等。C.在古代家和國是有區(qū)別的,家指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國指天子分封的諸侯建立的地。而當時周天子統治的整個“天下”被稱為“邦”。隨著漢語的發(fā)展,在“興國安邦”中“邦”和“國”已是同義詞,都是“國家”的意思了。D.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鯉趨而過庭”的“趨”,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腳。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段斷句。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考點解讀】1.加點詞的解釋表述3.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譯5.斷句文本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第三十三章)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傾:依靠B.埏埴以為器
埏:揉和C.企者不立
企:企圖D.自矜者不長
矜:夸耀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C.“企者不立”是說“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企:踮起腳。故選C。問題2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軾,車廂前邊可以手扶的橫木,扶軾低頭是表示敬意。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布衣”“黎民”“生民”“蒼生”“鯫生”等。C.在古代家和國是有區(qū)別的,家指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國指天子分封的諸侯建立的地。而當時周天子統治的整個“天下”被稱為“邦”。隨著漢語的發(fā)展,在“興國安邦”中“邦”和“國”已是同義詞,都是“國家”的意思了。D.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鯉趨而過庭”的“趨”,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腳。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B.“鯫生”并非指百姓,而是指淺薄鄙陋的小人。故選B。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D.“‘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錯,應為“自勝”比“勝人”更加難得,原文是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故選D。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答案(1)這些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2)知道滿足的人富有,強勁奮進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身雖死而“道”仍長存的人,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廠合同范例范例
- 買社保有合同范例
- 購入茶葉合同范例
- 砂石水泥采購合同范例
- 供應鏈金融合同范例 牛肉
- 集成吊頂合同范例范例
- 工廠清包合同范例
- 廠家代購合同范例
- 石材清洗工程合同范例
- 礦山鉆探合同范例
- 2024年物業(yè)管理師(中級四級)考試題庫大全-下(判斷、簡答題)
- 宗教簽約合同模板
- 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試題帶答案(達標題)
- 2024年湖南長沙雨花區(qū)招聘社區(qū)專職工作人員26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期末檢測卷(試題)-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
- 2023年人民日報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冀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脫式計算題100道及答案
- 藥物色譜分析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中國藥科大學
- 公園建設投標方案(技術標)
- 國開(FJ)形考復習資料電大2024《資產評估》形成性考核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