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章來源:中顧法律網上網找律師就到中顧法律網快速專業(yè)解決您的法律問題論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移轉程序兼為信托財產公示要件主義辯護伍治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關鍵詞: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信托登記內容提要: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移轉,關乎資產證券化的成敗。信托財產獨立性以信托財產的公示為成立要件。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承擔保障信托財產獨立性和風險隔離的雙重功能,以特定目的信托的設立來實現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以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來實現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隔離。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分兩步走:依債權轉讓程序實現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對有效轉讓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予以信托登記。信托,具有保全、增值、公益及導管等功能。[]1作為資產證券化導管體的信托,被稱之為特定目的信托。[2]在信托型信貸資產證券化中,特定目的信托[3]設立的成功與否,關乎資產證券化的成敗及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者的利益保障。而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移轉,則涉及特定目的信托設立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風險隔離制度設計的效果并最終影響整個資產證券化交易的成敗。[4]但是,學界對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移轉程序缺乏研究,導致信貸資產證券化立法及實踐出現偏差。因此,本文特就其功能定位及邏輯貫徹作深入研究。一、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之功能定位資產重組原理、風險隔離原理和信用增級原理是資產證券化的三大基本原理,[5]而其中風險隔離原理最為關鍵。因為資產重組形成的資產池質量無論多么優(yōu)良、增級后的資產池信用等級無論多高,如若不能實現證券化資產與發(fā)起人和發(fā)行人資產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隔離,則投資者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進而可能導致資產證券化的流產。信托財產獨立性恰好契合了資產證券化之風險隔離要求,特定目的信托架構因而被廣泛運用于信貸資產證券化。根據特定目的信托設立之區(qū)分原則[6]特定目的信托的設立涵蓋信托合同有效成立和擬證券化資產信托移轉兩個階段:在前一階段,委托人負有依約信托移轉擬證券化資產給受托人的義務,受托人則負有依約支付相應對價及管理、處分信托財產的義務;在后一階段,委托人與受托人共同履行信托合同中所約定的擬證券化資產的信托移轉義務,使擬證券化資產的財產權從委托人移轉到受托人名下,并轉化為獨立于委托人、發(fā)行人、受益人固有財產的信托財產。因此,特定目的信托負載風險隔離機能,完全體現在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階段: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一旦完成,則特定目的信托設立,信托財產便已構成且具有獨立性,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隔離目標自然達致。質言之,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承擔保障信托財產獨而注意義務的公平合理分配則通過權利的公示來實現。故而,信托財產的公示乃信托財產獨立性的必然要求。絕對性權利的公示內容必須包括權利人、權利內容和權利客體三要素“脫離了權利人、權利內容和客體,權利的公示便失去依托”[13]。我國《合同法》第286條和《海商法》第2章第3節(jié)分別規(guī)定的建設工程承包人法定抵押權和船舶優(yōu)先權,因其權利主體、權利內容和權利客體(即建設工程和船舶)均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而當然具有絕對、排他效力,自然無需另行規(guī)定公示方式;而信托財產權的權利內容(即信托財產獨立性)雖由信托法強制規(guī)定,但其權利主體和權利客體無法由信托法具體界定,信托財產權則因缺乏必要的權利表征方式而使第三人無從知曉,信托財產的的非繼承性、破產財團的排除、強制執(zhí)行的禁止、抵銷的禁止和混同的限制等獨立、絕對和排他效力因而無法體現,無法擔負風險隔離功能。因此,信托財產獨立性自身的邏輯要求與信托財產的公示要件主義一脈相承,另行公示信托財產的權利主體和權利客體即信托財產本身系信托財產獨立性的本質要求。而信托財產的公示對抗主義則與信托財產獨立性的法理邏輯相悖,前述肯定說觀點可資贊同,而否定說和折衷說均存在一定缺陷:否定說因缺乏權利主體和權利客體的公示,使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失去效力對象,難以自圓其說;折衷說本身自相矛盾,畢竟信托財產的公示要件主義與公示對抗主義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而又將信托財產是否具有絕對、排他、獨立的效力寄托在是否辦理信托公示手續(xù)或第三人是否知曉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處分信托財產之上,使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不完全、不徹底。正是因為對信托財產公示的效力定位出現偏差,將信托財產公示程序游離于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之外,使我國臺灣地區(qū)“信托法”和“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分別對財產信托移轉程序和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出現制度設置盲點,并導致在實務上特定目的信托成立先于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的尷尬局面。[14]而我國《信托法》雖持信托財產公示要件主義立場,卻缺乏信托移轉程序規(guī)范《試點管理辦法》亦未規(guī)定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致使信貸資產證券化實踐混亂,[15]如去年12月試點成功發(fā)行的我國大陸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下稱建元證券化)[16]對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的定位就前后矛盾,其方案一方面宣稱特定目的信托的成立始于擬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債權的信托轉讓;[17]另一方面卻要求特定目的信托設立日起實現擬證券化住房抵押貸款債權的信托轉讓。[18]二、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之邏輯貫徹擬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信托移轉,本質上是債權轉讓,但受讓方只能是受托人,而非特定目的信托[19],因為,大陸法系的特定目的信托只是資產證券化之架構工具、導管體,并非民事主體,無法作為權利義務的承受體。但是,對于轉讓到受托人名下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雖具絕對性和排他性(即排除受托人以外其他人的支配),但不具有排己性(即不能將其從受托人責任財產總額中予以排除,不能將該財產與受托人的資產風險和信用風險相隔離),故須完成信托財產的公示程序,將其轉化為信托財產,使之獨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財產。因此,根據其功能定位及不同于一般財產權變動的特性,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的邏輯貫徹必須分兩步走:首先,依據一般債權轉讓程序,實現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其次,對有效轉讓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進行信托公示,凸顯信托財產獨立性之風險隔離機能。用公示簡單表示,即為“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程序=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程序+信托財產公示程序”。(一)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程序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轉讓,屬債權的轉讓,無須公示。該程序所要解決的是如何有效地將擬證券化信貸資產及其附屬權益轉讓到受托人名下。一是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轉讓程序。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轉讓,只要符合債權轉讓的生效要件[20],便在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發(fā)生效力,但債權轉讓效果的達成須以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為前提。為維護債權自由流通與債務人利益保護之間的平衡,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采納通知生效主義較為可取[21],有學者甚至主張將通知債務人作為債權轉讓的生效要件之一。[22]不過,實踐中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總額動輒幾十億元人民幣,若采通知生效主義,特別是住房抵押貸款涉及的債務人為不特定的多數人,如建元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多達15162筆[23],則會因手續(xù)繁瑣復雜、融資成本高昂且涉及諸多債務人之隱私權而行不通。因此,日、韓等國資產證券化立法采用公告、登記等方式來取代通知生效主義。日本1993年公布的《特定債權事業(yè)規(guī)制法》,創(chuàng)設公告方式為特定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效力要件;日本1998年公布的《債權讓與特例法》及2005年對其修訂而成的《有關動產及債權讓與之對抗要件關于民法特例之法律》,創(chuàng)立對抗第三人的債權轉讓之登記公示制度,規(guī)定交付債權讓與登記證明書或取得債務人承諾則可對抗債務人[24];韓國1999年制訂的《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公司法》要求,按揭抵押貸款的轉讓,須向債務人發(fā)出內容合格的郵件,在兩次郵寄通知不成功時則可采用在報紙上公告通知之形式,公告之日可以視為完成貸款轉讓對抗債務人的通知。[25]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第6條規(guī)定了金融資產信托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的四種方式:通知、寄發(fā)公告證明書、公告和契約特別約定。我國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的《試點管理辦法》第12條雖規(guī)定了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告知相關權利人的公告方式,但未明確公告的效力,公告因而難以替代通知債務人的效力。為避免制度缺失造成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風險,我國可在完善資產證券化立法之前,借鑒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的立法及司法實踐[26]的做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賦予公告以替代通知債務人之效力。二是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權益的轉讓程序。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權益,主要包括附屬房地產抵押權、保證權利和保險權益等,如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的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資產池中的3001606830138元貸款均附有房地產抵押權擔保,其中67908530380元抵押貸款還附有財產保險權益,2033608290758元抵押貸款附有個貸綜合險權益。[27]1.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房地產抵押權的轉讓程序?;诠?jié)省交易費用及簡化交易手續(xù)的考慮,意大利、韓國、泰國等開展證券化業(yè)務的很多國家通過特別立法或修改現行法律,規(guī)定附屬擔保權益無須辦理任何手續(xù)或登記而可以自動轉移。[28]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及“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施行細則”對債權之擔保物權之信托移轉,亦未要求辦理有關手續(xù),而我國對信貸資產附屬房地產抵押權的信托移轉采取“兩可”做法,即建設部發(fā)布的《關于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涉及的抵押權變更登記有關問題的試行通知》(下稱《通知》),規(guī)定對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所涉及的抵押權變更可以辦理登記變更手續(xù),而不是必須辦理抵押登記變更手續(xù)。我國建元證券化對住房抵押貸款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所涉及的抵押權變更則選擇了辦理變更登記手續(xù)。的確,依據我國《擔保法》、《合同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guī)定,附屬抵押權是主債權的從權利,主債權轉讓的,附屬抵押權一同轉讓,受讓人自動取得附屬抵押權,雖未明確是否要求辦理抵押變更登記手續(xù),但基于民事行為遵行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則,可視為附屬抵押權的轉讓無需辦理抵押變更登記手續(xù)。[29]但是,由于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本息的償付期限較長,如我國建元證券的法定最終到期日為2037年11月26日,[30]償付期限長達32年,如若未辦理附屬抵押權的變更登記手續(xù),而不排除作為原始抵押權人的貸款銀行擅自同意借款人變賣抵押的房產,則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持有人所持有的證券本息受償所依賴的抵押擔保權益便會落空。申言之,信貸資產附屬抵押權的轉讓,辦理抵押變更登記手續(xù),能較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如若要求每筆附屬抵押權的信托轉讓均須辦理抵押變更登記手續(xù),無疑會增加資產證券化的成本,我國的“兩可”做法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可行的辦法是借鑒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9條的做法,[31]直接規(guī)定信貸資產附屬抵押權無須辦理任何手續(xù)即可自動轉讓。2.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保證權利的轉讓程序。對此,我國的《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臺灣地區(qū)的“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及“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施行細則”未作明確規(guī)定。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保證權利本屬債權,隨同信貸資產一同轉讓,對作為債務人的保證人發(fā)生效力同樣應采通知生效主義,但我國現行法并未采納通知生效主義,而是采取移轉自動生效主義。[32]因此,擬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附屬保證權利一并移轉,無須辦理轉讓手續(xù),保證人仍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不會加重保證人的保證責任,附屬保證權利受讓人的利益亦未受損,我國2005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占資產池本金總額28.26%的保證擔保類貸款的信托移轉故未辦理轉讓手續(xù)。3.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保險權益的轉讓程序。貸款銀行為保障其抵押貸款債權的順利實現,往往要求借款人投保抵押房屋保險或(和)還款保證保險。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施行細則”對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還款保證保險權益的信托移轉是否需要辦理手續(xù)未作規(guī)定,而對發(fā)起人信托資產之擔保物權所涉及的擔保標的物附有保險的,在其第17條規(guī)定,發(fā)起人享有的保險利益隨擔保物權信托移轉給受托人,而無須保險契約當事人的同意,但受托人應將保險利益之移轉通知保險人。我國《保險法》和《試點管理辦法》對信貸資產附屬抵押房屋保險和還款保證保險的信托移轉均未作任何規(guī)定。貸款銀行的法律地位不同,擬證券化信貸資產附屬保險權益的轉讓亦不同:(1)在還款保證保險及部分抵押房屋保險中,貸款銀行是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被保險人,其轉讓附屬保險權益時須通知投保人和保險人,并在協商一致后相應變更保險合同,否則貸款銀行在保險合同項下的權利義務無法轉讓給受讓人。而建元證券化涉及附屬保險權益的債權就達15162筆,[33]如要求每筆附屬保險合同的信托轉讓均須履行通知義務和保險合同變更義務,則使資產證券化程序復雜、成本劇增。為降低信貸資產證券化成本,簡化程序,可采用法定的公告方式取代通知投保人、保險人及變更保險合同的方式,來實現附屬保險權益的轉讓。(2)在附屬抵押房屋保險中,如貸款銀行不享有保險金請求權而為保險金領受人,即使不通知保險人,保險合同效力不受影響,但是,貸款銀行轉讓保險金領受權應經被保險人同意,并由被保險人通知保險人該項變更;否則,貸款銀行轉讓保險金領受權對被保險人和保險人不生效力。而在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如讓每筆附屬抵押房屋保險的轉讓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并由被保險人通知保險人該項變更,則使程序繁雜、成本增加,改采法定的公告方式不失為最佳選擇。(3)貸款銀行轉讓信貸資產及其附屬房地產抵押權時,若貸款銀行并非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受讓人無從通過受讓而獲取附屬抵押房屋保險權益,無須辦理附屬抵押房屋保險的轉讓手續(xù);而依據我國《擔保法》第58條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80條關于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效力規(guī)定,從貸款銀行取得房地產抵押權的受讓人,即使未變更為保險金領受人,對抵押物的保險賠償金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從而可間接獲取附屬抵押房屋保險權益。(二)信托財產的公示程序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公示[34]關鍵是信托公示的方式、部門和方法。1.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公示方式。將普通債權設定為信托財產,有學者認為,在法律上沒有有效的公示方式,當事人也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因而風險極大,在現實的信托活動中較為少見。[35]可能是基于這一原因,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信托法都沒有規(guī)定以普通債權為信托財產的公示方式。實際上,借助于特定目的信托架構對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在兩大法系較為常見,各國立法相應規(guī)定了信托財產的公示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公告方式,以意大利、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為代表。意大利1999年的《證券化法》第4條規(guī)定,應收款的轉讓只有經過在主管機關公報公告之后,才能夠取得在轉讓人破產時對抗第三人的效力。[36]日本1992年《特定債權事業(yè)規(guī)制法》為同時兼顧債權讓與之交易安全及投資人之保護,創(chuàng)設了具有對抗債務人及第三人的特定債權讓與公告制度。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第5條規(guī)定,創(chuàng)始機構應將信托與受托機構之主要資產種類、數量及內容,于其本機構所在地日報或依主管機關規(guī)定之方式連續(xù)公告3日,否則,不得以其信托對抗第三人。二是登記方式,以日本和美國為代表。為了簡化債權證券化的債權讓與對抗要件,日本1998年《債權讓渡特例法》及2005年對其修訂而成的《有關動產及債權讓與之對抗要件關于民法特例之法律》,確立了向法務省(后改為經濟產業(yè)省)辦理對抗第三人要件的債權讓與登記制度。[37]依據適用于資產證券化交易的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1998年修訂本)第9編(即動產擔保交易編)[38]第9-310條和第9-501條規(guī)定,對擬證券化的信貸債權設立信托,只要按規(guī)定將融資聲明書(financingstatement)[39]向有關的登記機關登記,即可達到公示的目的。三是公告與登記并用方式,以韓國為代表。韓國1998年7月生效的《資產證券化法案》,要求發(fā)起人在向受讓人轉讓資產時,必須在兩份或以上的報刊上公告,并在金融監(jiān)管委員會登記,方可對抗第三人。[40]四是交付所轉讓債權的清單方式,以法國為代表。法國1998年修改后的證券化法規(guī)定,資產的讓與只要向作為證券化載體的共同信用基金(fondscommundecré)交付一張所移轉應收ances款的清單文件就可完成,文件一旦簽發(fā)即能有效對抗第三人。[41]上述四種信托公示方式中,公告雖能起到一定的公示作用,但并不合理,[42]因為公告的媒體范圍廣泛,且媒體并無保存公告資料的義務,導致第三人查詢不便,難以達到公示告知信托財產設立的效果,而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第5條要求擬證券化信貸資產在信托讓與前應公告周知的規(guī)定,僅對民法債權讓與須通知債務人之規(guī)定加以彈性排除而已,并無類似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中登記公示之效力[43];交付所轉讓債權的清單方式,缺乏使第三人從公開途徑知曉信托財產設立的方式,難以達到公示的目的;將擬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信托轉讓進行登記,兼具設立信托財產權及信托財產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可達信托公示的目的,而公告與登記并用方式中的公告方式則屬多余,徒增程序。因而,對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轉讓的公示,日、美之針對債權等無形財產權讓與所設立之公示登記制度值得采行。[44]2.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登記部門。由于我國的信托業(yè)務屬銀行監(jiān)督管理部門監(jiān)管,加之信托受讓后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掛在受托人名下,但又必須與受托人的固有財產區(qū)別開來,因此,可考慮由受托人所在地的銀監(jiān)局擔任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登記部門。這樣既方便受托人登記,也便于銀監(jiān)局監(jiān)管。3.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登記方法。擬證券化信貸資產的信托轉讓,可在受托人所在地的銀監(jiān)局專門設立信托登記簿予以信托登記,將受讓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標注“信托財產”字樣,表明該財產在受托人名下,并將包括信托合同在內的相關材料復印留檔,以供社會公開查閱。注釋:[1]參見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托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5頁。[2]此系我國2005年4月公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下稱《試點管理辦法》的稱謂,我國臺灣地區(qū)2002年頒布的“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稱之為特殊目的信托。[3]此系《試點管理辦法》的稱謂,我國臺灣地區(qū)“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稱之為特殊目的信托的成立,二者同義。[4]參見吳弘、徐志青:《我國資產證券化的路徑選擇》,載上海金信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編《金信研究》2005年第55期。[5]參見何小鋒等:《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6]關于特定目的信托設立之區(qū)分原則,參見拙作:《論特定目的信托性質及設立之區(qū)分原則》,《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7]參見詹森林:《信托之基本問題—“最高法院”判決與信托法規(guī)定之比較分析》,《律師通訊》1996年第91期。我國《信托法》采信托財產公示要件主義(第10條)。[8]參見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論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54頁。[9]參見王志誠:《金融資產證券化—立法原理與比較法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4頁;何小鋒等:《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頁。[10]參見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托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70~76頁;鐘瑞棟、侯懷霞:《論信托公示—兼評我國〈信托法〉第10條》《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現行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信托法”脫離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而片面地規(guī)定信托財產公示的效力,一方面對信托財產獨立性的規(guī)定詳盡無遺,另一方面卻又矛盾地規(guī)范信托財產公示的對抗主義。[11]參見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托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9頁。[12]參見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頁;梅夏英《民法上公示制度的法律意義及其后果再探討》,《法學家》2004年第2期。[13]梅夏英:《民法上公示制度的法律意義及其后果再探討》,《法學家》2004年第2期。[14]參見我國臺灣地區(qū)第一商業(yè)銀行2003年房地產抵押放款債權信托評等報告、“中國”信托商業(yè)銀行2004-A特殊目的信托抵押貸款受益證券評等報告、臺新國際商業(yè)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托2004-1評等報告,http://www.,2006年1月15日訪問。[15]但不少學者反對信托財產公示要件主義,建議我國大陸采納信托財產公示對抗主義模式。參見鐘瑞棟、侯懷霞:《論信托公示—兼評我國<信托法>第10條》,《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夏云鵬:《信托公示制度研究》,《上海金融》2002年第8期。[16]參見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信托資產支持證券發(fā)行說明書(下稱建元證券發(fā)行說明書)和建元證券化信托(轉讓)公告,,2005年12月12日訪問。[17]參見建元證券發(fā)行說明書,第41頁、第78頁;建元證券化信托(轉讓)公告第一段內容。[18]參見建元證券化信托(轉讓)公告第三段內容。[19]我國臺灣地區(qū)要求創(chuàng)始機構把一組擬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給特定目的信托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方案,及兩岸許多學者將大陸法系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信托移轉的受讓方界定為特定目的信托的觀點,是對大陸法系民事主體制度的誤讀。參見我國臺灣地區(qū)第一商業(yè)銀行2003年房地產抵押放款債權信托評等報告、“中國”信托商業(yè)銀行-2004-A特殊目的信托抵押貸款受益證券評等報告、臺新國際商業(yè)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托2004-1評等報告,,2006年1月15日訪問;李曜《資產證券化—基本理論與案例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9頁;陳文達、李阿乙、廖咸興:《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頁。[20]如須債權有效且債權讓與不改變其內容、債權的讓與合意符合合同生效要件、被讓與的合同債權具有可讓與性,參見陳小君主編:《合同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頁。[21]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有三種立法模式:德、美等國采債權轉讓自由主義,即債權轉讓只須債權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達成合意,即對債務人產生效力,既不需債務人的同意,也不需通知債務人;法、日及我國臺灣民法及大陸《合同法》采通知生效主義,即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以通知債務人為條件;我國《民法通則》采同意生效主義,即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的效力以債務人同意為條件。[22]參見王利明、崔建遠:《合同法新論?總則》(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頁;余延滿:《合同法原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67頁。[23]參見《2005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的發(fā)行說明書》,第55頁,http://,2005年12月12日訪問。[24]參見王志誠:《日本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法制架構與啟發(fā)—兼論“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立法取向》,《臺灣中正大學法學期刊》2001年9月第5期;謝在全:《動產擔保制度之最近發(fā)展》,http:///weizhang/default.asp?id=27263,2006年7月1日訪問。[25]參見李伯僑、何亦寶:《韓國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法律制度及其對我國啟示》,《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1期。[26]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針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受讓國有銀行債權的情況,賦予公告以通知債務人的效力。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規(guī)定》第6條規(guī)定。[27]財產險是承保房屋的建筑結構,保障由于住房信貸業(yè)務中的抵押物(即所購房屋)損毀產生的風險。個貸綜合險的保險責任綜合了住房消費信貸保證保險和財產保險,是一種保險責任比較寬泛的保障。參見建元證券發(fā)行說明書第57、59頁。[28]參見許多奇:《資產證券化中的債權讓與法律問題》,《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29]建設部2001年修訂的《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第37條規(guī)定抵押權隨債權轉讓時,應當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手續(xù),顯然違法。[30]參見建元證券發(fā)行說明書第1頁。[31]“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有抵押擔保的債權后,可以依法取得對債權的抵押權,原抵押權登記繼續(xù)有效?!盵32]參見《擔保法》第22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的規(guī)定。[33]參見建元證券發(fā)行說明書第59頁。[34]信托乃圍繞信托財產而展開的財產管理制度,離開信托財產,信托就毫無意義。從這個角度講,信托公示與信托財產的公示含義相同。本文為強調轉讓后的擬證券化信貸資產之信托財產性質,故采用信托財產公示的概念,但這里為行文上的語法需要,則使用與之同義的信托公示一詞。[35]參見鐘瑞棟、侯懷霞:《論信托公示-兼評我國〈信托法〉第10條》,《鄭州大學學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緊急保安招聘合同
- 貨車環(huán)境衛(wèi)生合同
- 飼料配送貨車司機聘用合同
- 綠色住宅地熱井施工合同
- 設備租賃協議書范本
- 耕地無償耕種協議書
- 瓦工勞務合同書樣本
- 黃河干流供水合同范例
- 飯店簽約廚師合同范例
- 礦山合同開采合同范例
- PE 電熔焊接作業(yè)指導書
- 《有機波譜分析》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
- 山泉水廠60000噸年山泉水生產線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 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板裂紋成因分析應對措施
- 安全生產領域刑事犯罪-兩高司法解釋PPT課件
- 土地增值稅清算審核指南
- 死亡通知書模板
- 最新全球4G頻段精編版
- 真速通信密拍暗訪取證系統(tǒng)分冊
- 基于閱讀文本的寫作課堂觀察記錄表
- 2018年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企業(yè)組織架構、部門職能、商業(yè)模式、行業(yè)現狀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