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課件-(新版)浙教版_第1頁
七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課件-(新版)浙教版_第2頁
七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課件-(新版)浙教版_第3頁
七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課件-(新版)浙教版_第4頁
七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課件-(新版)浙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bǎnkuài)第一頁,共29頁。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bǎnkuài)第一頁,共21.德國地球物理學家____,意外地發(fā)現(xiàn)____兩岸的輪廓竟是如此地相對應,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jiǎshuō)——____。2.1960~1962年,美國地質(zhì)學家赫斯和迪茨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fā)現(xiàn),____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來越老,提出了____。魏格納大西洋大陸漂移說遠離(yuǎnlí)海底(hǎidǐ)擴張說第二頁,共29頁。1.德國地球物理學家__3.隨著海洋地質(zhì)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fā)展,人們在前兩者學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gòu)造理論——____。全球由六大(liùdà)板塊組成,六大(liùdà)板塊分別是板塊(bǎnkuài)構(gòu)造學說亞歐板塊(bǎnkuài)、美洲板塊(bǎnkuài)、非洲板塊(bǎnkuài)、南極洲板塊(bǎnkuài)、印度洋板塊(bǎnkuài)、太平洋板塊(bǎnkuài)。第三頁,共29頁。3.隨著海洋地質(zhì)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fā)展,人們在前這些板塊被____、____和____分割而成。全部在海洋中的板塊為____這些板塊“漂浮(piāofú)”在____上,相互不斷發(fā)生____和____。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____,板塊的張裂形成了____。海嶺(hǎilǐng)海溝(hǎigōu)巨大的山脈太平洋板塊軟流層碰撞張裂山脈裂谷和海洋第四頁,共29頁。這些板塊被____、____大陸漂移說

1.(3分)創(chuàng)立(chuànglì)“大陸漂移說”的是()A.達爾文B.孟德爾C.魏格納D.哥倫布C第五頁,共29頁。大陸漂移說1.(3分)創(chuàng)立(chuànglì)“大陸漂移說2.(3分)根據(jù)“大陸漂移說”理論,我們可以推斷()A.亞洲東部原來和美洲(měizhōu)東部連在一起B(yǎng).美洲(měizhōu)東部原來和非洲西部連在一起C.美洲(měizhōu)東部原來和非洲東部連在一起D.各大陸在漂移時的速度不同B第六頁,共29頁。2.(3分)根據(jù)“大陸漂移說”理論,我們可以推斷()B第3.(3分)下列最符合“大陸漂移說”的是()A.大陸像一塊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不斷漂來漂去B.許多小塊的大陸不斷漂移、碰撞(pènɡzhuànɡ),變成一整塊大陸C.陸地本是一個整體,后來經(jīng)過分裂、漂移形成各小塊大陸D.全球由六大板塊構(gòu)成C第七頁,共29頁。3.(3分)下列最符合“大陸漂移說”的是()C第七頁,共4.(3分)下列關(guān)于(guānyú)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按板塊構(gòu)造學說,地球表面可分為六個板塊B.六個板塊的運動目前還在緩慢地進行C.大陸漂移是由于板塊運動形成的D.大陸漂移的假說是由麥哲倫提出的D第八頁,共29頁。4.(3分)下列關(guān)于(guānyú)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敘述5.(2分)讀“世界海陸(hǎilù)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此圖反映了什么學說?____。(2)魏格納提出該觀點最先從哪個大洋得到(dédào)啟發(fā)的?____。大陸漂移說大西洋第九頁,共29頁。5.(2分)讀“世界海陸(hǎilù)分布圖”,完成下列問板塊(bǎnkuài)構(gòu)造學說6.(3分)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塊B.南極洲板塊C.美洲板塊D.亞歐板塊7.(3分)下列觀點中,不屬于板塊構(gòu)造學說(xuéshuō)觀點的是()A.地表海陸分布自古不變B.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C.板塊處于不停運動之中D.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AA第十頁,共29頁。板塊(bǎnkuài)構(gòu)造學說6.(3分)六大板塊中幾乎全8.(3分)因碰撞而形成中國(zhōnɡɡuó)東部的琉球群島的兩大板塊是()A.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B.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D.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A第十一頁,共29頁。8.(3分)因碰撞而形成中國(zhōnɡɡuó)東部的琉球9.(3分)喜馬拉雅山山脈是()A.由太平洋板塊(bǎnkuài)和亞歐板塊(bǎnkuài)碰撞形成的B.由太平洋板塊(bǎnkuài)和印度洋板塊(bǎnkuài)碰撞形成的C.由印度洋板塊(bǎnkuài)和亞歐板塊(bǎnkuài)碰撞形成的D.由亞歐板塊(bǎnkuài)和美洲板塊(bǎnkuài)碰撞形成的C第十二頁,共29頁。9.(3分)喜馬拉雅山山脈是()C第十二頁,共29頁。10.(3分)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A.板塊張裂地區(qū)常形成海洋和裂谷B.陸地板塊邊緣都有高山(ɡāoshān)分布C.每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D.板塊內(nèi)部多火山地震A第十三頁,共29頁。10.(3分)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A第十三頁,共29頁。11.(3分)下列與地殼運動和板塊構(gòu)造學說有關(guān)的敘述(xùshù)中,正確的是()A.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B.組成地球的板塊會發(fā)生碰撞和張裂C.火山噴發(fā)不屬于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形式D.發(fā)生地震時應快速跑入面積較大的房間B第十四頁,共29頁。11.(3分)下列與地殼運動和板塊構(gòu)造學說有關(guān)的敘述(xùs12.(8分)讀“世界六大板塊(bǎnkuài)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第十五頁,共29頁。12.(8分)讀“世界六大板塊(bǎnkuài)分布”圖,(1)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gòuzào)學說,全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構(gòu)成,幾乎全為海洋的板塊是____。(2)中國屬于____板塊。(3)分別寫出圖中序號所代表的板塊的名稱:①②③④⑤⑥太平洋板塊(bǎnkuài)亞歐美洲(měizhōu)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第十六頁,共29頁。(1)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gòuzào)學說,全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一、選擇題(7×5分=35分)13.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①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分成(fēnchénɡ)六大板塊②板塊是不斷運動的③相鄰的板塊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A第十七頁,共29頁。一、選擇題(7×5分=35分)A第十七頁,共29頁。14.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地質(zhì)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科的興起和發(fā)展,人們又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jīchǔ)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全球構(gòu)造理論——“板塊構(gòu)造學說”。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地殼的凹陷B.板塊的擠壓C.板塊的碰撞D.板塊的張裂D第十八頁,共29頁。14.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地質(zhì)學、古地磁學、地球物15.下列(xiàliè)敘述正確的是()A.地殼被劃分為六大板塊B.兩大板塊碰撞一定形成山脈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各板塊的內(nèi)部D.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fā)生碰撞和張裂D第十九頁,共29頁。15.下列(xiàliè)敘述正確的是()D第十九頁,共16.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因是()A.位于兩大地震帶上B.地質(zhì)條件復雜,多褶皺山地C.火山(huǒshān)活動頻繁D.我國北部、東部處于板塊邊界上A第二十頁,共29頁。16.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因是()A17.板塊漂浮在()A.軟流層上B.巖石(yánshí)圈上C.巖石(yánshí)上D.地殼上A第二十一頁,共29頁。17.板塊漂浮在()A第二十一頁,共29頁。18.下列探索中體現(xiàn)了“觀察發(fā)現(xiàn)―→大膽假設(jiǎshè)―→尋找證據(jù)”這一過程的是()B第二十二頁,共29頁。18.下列探索中體現(xiàn)了“觀察發(fā)現(xiàn)―→大膽假設(jiǎshè)19.科學家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jùlí)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陸上鄰國。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結(jié)果B.海浪和風力作用的結(jié)果C.地球轉(zhuǎn)動的結(jié)果D.板塊相互運動的結(jié)果D第二十三頁,共29頁。19.科學家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jùlí)每年二、簡答題(4分+8分+13分=25分)20.板塊的_____和____是引起地殼變動最主要的原因。在板塊____的地區(qū),常形成裂谷和海洋(hǎiyáng);在板塊_____的地區(qū),常形成山脈。碰撞(pènɡzhuànɡ)張裂張裂碰撞(pènɡzhuànɡ)第二十四頁,共29頁。二、簡答題(4分+8分+13分=25分)碰撞(pènɡzh21.地質(zhì)學家認為一個新的板塊邊界正在印度洋形成(xíngchéng),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板塊正從印度所在的板塊中分離出去,如圖所示。第二十五頁,共29頁。21.地質(zhì)學家認為一個新的板塊邊界正在印度洋形成(xíngc(1)請分別說出澳大利亞大陸所在的板塊和印度所在的板塊運動的方向(fāngxiàng):(2)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北部正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推測在兩個板塊的接觸部位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dàlù)板塊大致向東北方向運動,印度所在的大陸(dàlù)板塊大致向正北方向運動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在臨近(línjìn)亞歐板塊處形成海溝和一系列島嶼,而在亞歐板塊則上升形成高原和山地。第二十六頁,共29頁。(1)請分別說出澳大利亞大陸所在的板塊和印度所在的板塊運動的22.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huídá)下列問題。第二十七頁,共29頁。22.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huídá)下列問題。第二十七(1)板塊張裂區(qū),常形成____或____,如____和____的形成。(2)板塊相碰撞擠壓的地區(qū),常形成____,如____的形成。(3)世界上著名的兩個火山地震帶分布在____地帶(dìdài)和_____地帶(dìdài)。板塊學說認為這兩個地帶(dìdài)都是____地帶(dìdài)。裂谷海洋(hǎ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