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育心理學
蔣豐第一章體育心理學概述第一節(jié)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一、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的關系廣義的體育包括: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大眾健身運動所以體育心理學也相應有: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三者的區(qū)別:目前的現(xiàn)狀:舉國體制繁榮了運動心理學,全民健身計劃昌盛了鍛煉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的研究處于弱勢。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側重點體育心理學提高體育課教與學的效果學生、教師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作用運動心理學提高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運動員、教練員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變化健身心理學體育鍛煉的前因和心理效應大眾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心理現(xiàn)象二、體育心理學概述(一)概念體育心理學是研究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具體而言,是研究體育運動情境中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科學。(二)學科性質、研究任務和學習目的1、學科性質:理論學科+應用性學科+教育學科2、任務(1)理論:揭示體育活動與人的心理之間的關系;(2)實踐:為有效地進行體育教育、鍛煉和競賽提供科學的心理學依據(jù)。3、學習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響個體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xiàn);(2)理解參與體育活動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實驗研究法1、實驗室實驗法:在實驗室內,操縱自變量,觀察因變量的變化;2、自然實驗法:在自然條件下,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操縱自變量,觀察因變量的變化;3、準實驗法:在自然條件下,可能對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縱自變量,觀察因變量的變化;(二)現(xiàn)場研究法在現(xiàn)場直觀察或詢問,不操縱任何變量。優(yōu)點:簡便;缺點:不能操縱和控制自變量,所以不容易明確自變量和應變量之間的關系。(三)心理測量法使用編制好的標準化的心理測量工具進行研究。四、體育心理學的多維性體育心理學是一門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但同時,它本身又包含了許多傳統(tǒng)心理學的內容。如:1、體育社會心理學比如研究體育領導理論和風格,運動團隊的凝聚力等2、發(fā)展運動心理學主要探討伴隨著年齡和運動技能的變化,運動員發(fā)生的心理變化3、認知運動心理學主要探討運動員的認知對隨后的情緒及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動機的來源,運動員對成敗的歸因等4、教育運動心理學學生、運動員或健身者的運動表現(xiàn)如何,經常反映了一個體育教師、教練或健身指導者有效交流和溝通的能力。5、臨床運動心理學一部分臨床運動心理學家研究阻礙運動員達到和維持高水平的運動表現(xiàn)的心理學問題。6、個性運動心理學通過對運動員的個性的研究來預測運動員的未來,曾在20世紀70—80年代比較多,現(xiàn)在已經不大使用。因為僅憑個性,而不考慮運動員的成長、發(fā)展、指導、訓練、動機等因素,是不切實際的做法。7、運動生理心理學研究者們想理解與運動表現(xiàn)相關聯(lián)的肌肉和神經系統(tǒng)的工作機制8、鍛煉心理學和運動損傷心理學鍛煉心理學:主要對參與和堅持體育鍛煉過程中的而心里因素進行研究。運動損傷心理學重視研究一些運動員比另一些運動員更嚴重、更頻繁地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第二節(jié)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一、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及體育活動的特點:1、體育教學活動的特殊性,要求體育教師有一定的心理素養(yǎng)。擔憂學生有受傷的可能,運動量大,戶外教學。2、體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3、體育教學的復雜性,使得體育教師除了掌握一把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外,還需要掌握動作技能的獲得和發(fā)展的心理規(guī)律。4、體育教師要掌握調整學生心理負荷、幫助學生在競賽中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方法。二、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一)體育實踐工作的需要1、體育教學實踐的需要激發(fā)興趣、因材施教、更好的掌握技能和調節(jié)情緒、培養(yǎng)意志品質、增強自信等2、學校運動隊訓練和比賽的需要提高訓練水平;使運動員處于最佳比賽狀態(tài);消除賽后疲勞、恢復良好身心狀態(tài)。(二)體育科學研究的需要第三節(jié)體育心理學簡史和發(fā)展方向一、19世紀的動作心理學動作心理學主要研究動作的反應時間上。反應時間:從刺激的出現(xiàn)到第一個反應開始所經過的時間間隔。二、體育心理學簡史(一)國外體育心理學的簡史1、20世紀50年代前的體育心理學(1)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成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心理學誕生(2)1897年,特里普利特把場地自行車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社會促進效應,發(fā)表在《美國心理學雜志》上。(3)、美國的格里弗斯(運動心理學之父),在1923年在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開設了第一門運動心理學課程;1925年成立第一個運動心理學實驗室;在1926年編寫了《教練心理學》,1928年出版了《運動心理學》2、20世紀50年代后的體育心理學(1)1965年,國際運動心理學聯(lián)合會成立(2)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蘇聯(lián)、德國、日本紛紛成立運動心理學的實驗室或研究所。(二)中國體育心理學發(fā)展簡史1、解放前,主要是編譯西方著作2、解放后,1957年前蘇聯(lián)的《心理學》被翻譯引進3、文革期間,體育心理學遭到嚴重摧殘4、1979年,體育運動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三、體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方向(一)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分工將更為明確(二)運動心理學的專業(yè)領域將進一步細化分為學術運動心理學和應用運動心理學(三)、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趨向綜合化1、研究手段綜合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2、研究工具中國化3、研究思路程序化4、研究范式生態(tài)化比如通過儀器設備的小型化,使得研究能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四)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將更加廣泛第四節(jié)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一、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西方心理學的第一勢力誕生于美國分為三個階段:1、華生為代表的舊行為主義S——R2、斯金納為代表的強化學說3、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學習理論二、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反對S—R,提出S——O——R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來解釋人的認知過程。三、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代表人物:皮亞杰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四、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需要層次理論、無條件的尊重第二章運動中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為何要探討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1、運動員、學生和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時的表現(xiàn)不同,除了跟運動技能水平有關外,還跟什么有關?2、M(otive)=V(alue)×E(xpectivity)
動機力量=效價×(目標)期望概率效價:目標所具有的意義大小期望概率:目標實現(xiàn)(變?yōu)楝F(xiàn)實)的可能性第一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一、目標定向及分類(一)目標定向的概念目標定向是一種重要的動機變量,它是指個體參與某一活動時所依據(jù)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具體要達到的行為的數(shù)量標準,而是個體內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二)目標定向的分類學習目標定向:通過學習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環(huán)境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成績目標定向:通過尋求有利的評價和避免負面的評價來顯示和證明自己的能力。學習目標的個體認為智力和技能都是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力求掌握新的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是積極的。成績目標的個體則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因而力求搜集與能力有關的證據(jù)以獲得對自己能力的有利評價,避免消極評價。是消極的二、體育活動中的學習目標定向和成績目標定向因素學習目標定向者成績目標定向者看待成功通過努力、理解學習內容和合作獲得進步通過超越別人獲得成功運動目的通過運動認識到學習和合作的意義通過運動獲得知名度和競爭能力運動道德和攻擊性行為更重視運動場上的道德修養(yǎng)欣賞通過欺騙性行為去獲得成功,更有可能在比賽中傷害他人運動快樂感與運動情境中的樂趣和滿意度呈正相關是否產生運動快樂感取決于是否得到他理想的成績學習策略傾向于使用不同的策略認為練習是無效的策略兩種目標定向的差異三、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目標定向對于體育教學而言,成績目標定向容易引起學生間的相互比較,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挫敗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學習目標定向下,學生以個人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為關注重點,更能獲得滿足感,也更容易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體育教學中,因培養(yǎng)學習目標定向。具體來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動作技能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動作技能學習,而不是關注自己的成績、得分比別人好或者差。(二)合理運用表揚方式:言語+非言語表揚主要集中在學生的縱向表現(xiàn)對比,減少學生之間的橫向對比。(三)合理采用分組教學形式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較,這種做法會淡化個體的能力比較,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四)合理的評價方式多使用過程評價,少使用結果評價。結果評價會使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他人的表現(xiàn)和分數(shù),將注意力指向成績目標,而非學習目標。第二節(jié)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一、目標設置的含義目標本身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化成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向一個方向努力,并將自己行為的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xiàn)目標。二、目標設置的作用1、引導注意指向2、激發(fā)動機3、長時間的堅持參與4、使學生主動設計、執(zhí)行最適合的策略和手段。三、體育活動中有效目標設置的原則(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置目標要對學生的能力有恰當?shù)脑u價。否則目標過高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和挫折感,目標過低會降低學生的動機。(二)設置明確、具體、可測量的目標要有具體的數(shù)字,具體的來說,兩個要求:量化和期限具體目標對于激發(fā)動機最有效(1)具體的目標有助于導致明確而有效率的行為(2)有助于結果的評估,有助于定量化的檢驗是否達到了目標。具體目標會比模糊目標產生更大的動機,導致更好的成績(三)既有挑戰(zhàn)性又有可實現(xiàn)性的目標富有挑戰(zhàn)性的、困難的但經過努力完全可以達到的現(xiàn)實目標,對于激發(fā)動機更有效。也就是說,應該為自己設立難度適當?shù)哪繕?。因為超過現(xiàn)實可能性的過高目標會使人產生挫折感、懷疑自己,放棄努力;過易的目標又不可能充分動員、激發(fā)人的活動,挖掘人的潛力。(四)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關系 將長期目標轉化為短期目標(1)每實現(xiàn)一個短期目標都可以使人相對較快的、較明顯的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的因果關系(2)并不斷產生克服困難以達到下一個目標的欲望和動機。 一般來說,短期目標最有效,但必須有長期目標的引導,行動才能更加自覺、堅持不懈。具體做法:使用“階梯型”目標設置:確定學生的最終目標和初始基礎水平,在中間劃分為幾個層次。(五)、既要設置目標又要提供反饋提供反饋更能激發(fā)學習潛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提供反饋的頻率是有講究的,間隙性反饋的效果比連續(xù)反饋要好,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指導的依賴。反饋應該以積極肯定為主。(六)盡量設置技術動作完成目標,而不是結果目標。技術動作完成目標:學生要完成的技術動作的標準結果目標: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最終是否能夠獲勝上。是否獲勝只有部分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對手、裁判等因素不受本人控制。結果目標會導致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取勝上,削弱對技術動作的注意,不利于技術動作的完成。(七)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目標第三節(jié)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一、何謂團隊團隊是一種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二、團隊目標的作用對于一支運動團隊來講,團隊目標具有以下功能1、凝聚功能2、導向功能目標同時規(guī)定了實現(xiàn)的方法、措施和步驟3、激勵作用目標使人看到前景,能夠起到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作用三、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一)計劃階段1、目標確定環(huán)節(jié)團隊、及團隊成員要對上一個階段進行總結,總結本團隊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目標應注意:(1)、由誰來確定團隊目標順序:教師或教練——團隊的核心成員——團隊的全體成員(2)、團隊目標要與團隊目的相聯(lián)系(3)、要有一定的程序來隨時調整或修正目標(4)、注意將個人目標和團隊目標結合起來(5)、及時傳達團隊目標2、目標分解環(huán)節(jié)將團隊目標分解、具體化具體要求:(1)S:specific。目標要明確、具體(2)M:measurable。目標要可衡量(3)A:acceptable。目標要被成員可接受(4)R:realistic。實際性。目標要是現(xiàn)實的、可行的、可操作的。(5)T:timed。目標要有時限性。簡稱:SMART原則。3、將目標轉化為工作計劃:(1)確定目前的情況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2)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步驟(3)將責任分配到每個團隊成員身上(4)規(guī)定完成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5)確定完成這些目標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6)要注意跟蹤反饋。(二)執(zhí)行反饋1、利用團隊目標實現(xiàn)團隊成員的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一方面,從成員角度看,每個成員都知道了為了完成團隊目標自己應該完成的個人目標,接下來更多地采用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方法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從整個團隊角度來看,團隊也需要將成員實現(xiàn)目標的進展反饋給個人,供成員分析和檢討自己。甚至需要將隊員的完成情況排序,以激勵優(yōu)秀者、鞭策落后者。2、監(jiān)督與咨詢監(jiān)督事先制定的目標的完成情況,在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上不進行過多干預。對于偏離計劃的隊員進行溝通和調查,提供咨詢和策略,甚至做出調整。3、反饋與指導隊員需要將實施情況反饋給團隊,必要時得到教練或教師的指導。4、信息管理在確定目標、分解目標、實施目標的過程中都需要信息的傳遞和轉換,需要對信息進行記錄、對比和分析等。(三)檢查階段1、目標的激勵與考核目標不能僅靠成員的自覺性還需要有目標考核體系,同時配套激勵與懲罰措施(以激勵為主)2、目標的檢查和調節(jié)最后,將目標實施的結果與當初制定的目標相比較,對目標實施的質量、進度、均衡性等進行檢查。四、設置團隊目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1)不要設立高不可攀的目標(2)也不要低估團隊成員的潛力(3)目標要簡潔、可操作,不要用太多的文字或數(shù)字。(4)團隊目標要讓所有成員都知道第三章運動興趣和動機增加學生體質的前提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關鍵在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動機。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著重在于強調和教授運動技能,新一輪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特別強調運動興趣和動機的培養(yǎng)。第一節(jié)運動興趣一、運動興趣的定義人們積極地認識、探究或參與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動力。運動興趣和運動需要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運動興趣的發(fā)生要以一定的運動需要為基礎。二、運動興趣的品質(一)運動興趣的傾向性指運動興趣總是指向一定的體育項目或體育事件不同的人,運動興趣指向和內容可能有很大差異(二)運動興趣的廣泛性運動興趣指向對象范圍的大小。為了提高該項運動的技能水平,可能會主動學習運動知識和技能、主動查閱相關材料,甚至從多學科角度出發(fā)來為該項運動的提高服務。(三)運動興趣的穩(wěn)定性指運動興趣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少年兒童的運動興趣將逐漸穩(wěn)定穩(wěn)定的興趣可以讓學生持續(xù)的堅持體育鍛煉,在遇到挫折時不隨便放棄,也是完成復雜而艱巨的體育活動任務所必需。(四)運動興趣的效能指運動興趣對體育活動的推動所產生的效果。指標:性質(積極還是消極)、推動力的大小、作用的時間。三、運動興趣的分類(一)根據(jù)運動興趣的內容,可以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物質興趣:以人的物質需要為基礎的興趣。表現(xiàn)在對運動用品的興趣上。精神興趣:以人的精神需要為基礎的興趣。主要表現(xiàn)為對運動的偏好和渴望。(二)根據(jù)運動興趣的傾向性,可以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對體育活動本身感到需要。間接興趣:對體育活動的結果感到需要。如保持體形、增進健康、促進社會交往等(三)根據(jù)運動興趣的廣泛性,可分為廣泛興趣和中心興趣廣泛興趣:對多項體育運動或某一項體育運動或某一項體育運動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動感興趣。中心興趣:在廣泛興趣的基礎上,對某一類(項)體育運動或體育運動的某一方面有特別濃厚而穩(wěn)定的興趣。關系:在廣泛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中心興趣。(四)根據(jù)運動興趣的深度、范圍和穩(wěn)定性,可分為有趣、樂趣和志趣。一般發(fā)展順序:有趣——樂趣——志趣層次主動性穩(wěn)定性有趣初級由新事物被動引起不太穩(wěn)定樂趣中級主動比較穩(wěn)定志趣高級主動最穩(wěn)定四、影響運動興趣水平的主要因素(一)運動需要的滿足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總是想從中得到某種需要的滿足,例如:趣味、娛樂、競技、健身、健美等運動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就會產生運動愉快感,從而激發(fā)運動興趣。如果體育課忽視了學生的運動需要,就會使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不高。(二)現(xiàn)有的運動技能水平運動技能水平越高,越有機會體驗體育運動內在的魅力,引起對體育的興趣(三)運動內容的新奇性與適合性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及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學習內容,會促進運動興趣的形成于發(fā)展。(四)成功體驗的活動有成功希望的、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能帶來愉快感的體育運動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五)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常常會為其所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所以,體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師德修養(yǎng),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第二節(jié)運動動機一、運動動機的定義動機:人們指向某一目標的,激發(fā)或抑制某個行為的愿望或意向,推動個體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因。學生的內部需要(驅力)和環(huán)境因素(誘因)會引起運動動機的產生。二、運動動機的功能(一)發(fā)動功能(二)選擇功能(三)強化功能(四)維持功能三、運動動機的種類(一)生物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生物性動機:通過體育活動獲得刺激、眩暈、運動欣快感覺和宣泄身心能量的動機。也稱原發(fā)性動機。相對低級,但是對學生的影響較大社會性動機:在體育活動中與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認同、發(fā)展友誼、追求完美、施展才能、獲得成功、贏得榮譽等的動機。也稱繼發(fā)性動機。(二)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劃分標準:根據(jù)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心理動因主要是自身內在需要轉化而來,還是由外界條件誘發(fā)而來。內部動機:來自于學生自身的動機。例如:好動、好奇、好勝、通過體育活動獲得快感、刺激、自尊心滿足等等。外部動機:來自于學生自身之外的誘因轉化而來的動機。如:教師的表揚、同學的賞識、獎勵、懲罰等。內部動機的推動力量較大,維持時間較長。外部動機的推動力量較小,持續(xù)時間也較短,一旦外部獎勵或懲罰消失,外部動機的動力作用也會很快減弱。一個人的動機往往是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的合成。德西效應:獎勵如果使用不當,會削弱內部動機。(三)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指向體育活動的過程的動機。間接動機:指向體育活動的結果的動機。直接動機的作用較大。但不適合具有一定難度、需花較大、較長時間才能學會和掌握的、或者單調、枯燥的運動項目。間接動機與長時間活動后產生的最終結果和社會意義相聯(lián)系,其影響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所以能使學生更自覺地、持久地進行體育活動。四、運動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一)充分重視和利用學生的各種需要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都會對體育活動存在各種需要。1、提高學生的內部動機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部動機,即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活動性、體驗性、技巧性、變化性、競爭性、游戲性、集體性等特點。滿足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刺激、宣泄的要求。2、激發(fā)學生的外部動機體育教師利用表揚、批評、獎勵、懲罰等手段來激勵或刺激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二)提高學生的體育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指個體積極主動地從事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活動,并力求達到完美、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心理傾向這是一種較高級的社會性動機。體育運動中充滿了競爭與挑戰(zhàn),是典型的成就情境。應鼓勵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敗。(三)適當展開競爭,積極組織合作體育活動中既有競爭也有合作。1、適當展開競爭適當展開競爭,學生的體育學習中,成就動機會更加強烈。競爭可以分為個體間、團體間和自我競爭三種形式。使用競爭時應注意:(1)、競爭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2)、應以團體間競爭為主。因為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又能激發(fā)他們的集體責任感和合作意識。(3)、進行個體間競爭時,應當按能力分為高、中、低三組,每組競爭者之間的差距不能大。(4)、競爭活動要適量,競賽會增加學生的緊張度,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學習和發(fā)揮。(5)、要提醒學生,獲勝不是目的,發(fā)揮和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才是主要目的2、積極組織合作(1)采用小組目標、計分與獎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小組內,統(tǒng)計每個成員的提高分(即采用提高分計分制:測驗成績-以往測驗的平均值。)(2)個人責任小組內每個人既要完成由小組任務分解下來的個人任務,還要幫助組內其他成員完成任務。(3)成功機會均等采用提高分計分制,每人都有成功的機會。(4)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是最合適的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模式。(5)交往技能合作小組要取得成績,必須掌握與運用好社會交往的技能。(6)注重個人需要小組的表現(xiàn)是由個人的表現(xiàn)決定的。合作學習時,需要將個人的交往、歸屬和尊重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四)及時反饋,肯定評價1運用多種反饋形式社會性評價象征性評價客觀性評價標準性評價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社會性評價和象征性評價比較敏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開始逐漸加深對客觀性評價和標準性評價的理解能力。2、恰當使用表揚和批評表揚的效果優(yōu)于批評的效果表揚可能提高學生的動機水平,批評只是制止了某個行為,但沒有指明應該怎么做,還會造成學生的緊張感和低自尊。教師要以正面表揚為主,適當運用批評。(五)端正體育態(tài)度1、什么是態(tài)度態(tài)度是個體對待外界對象較為穩(wěn)固的,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種成分構成的內在心理傾向。它是后天習得的,常常指向具體的對象。2、體育態(tài)度的認知基礎學生對體育態(tài)度受他們對體育活動價值認知的影響。體育活動的6大價值:健康和健身、社會交往、感官刺激、美感體驗、情緒宣泄、磨煉意志。3、體育態(tài)度的端正(1)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等社會學習方法獲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社會化過程。模仿有三種類型:直接模仿、象征性模仿、創(chuàng)造性模仿。體育教師、班主任、家長、運動隊隊員,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
(2)體育態(tài)度的轉變長期以來,社會對體育有偏見。體育態(tài)度的轉變包括兩個方面:方向上——從消極轉向積極;強度上:從較積極轉向很積極。第四章運動歸因歸因:個體對自我或他人行為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的認知過程。歸因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滲透在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歸因的重要性:個體對自己在體育活動中成敗原因的認知影響著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也影響著他們對所參加的體育活動的動機和情感以及與他人的關系。影響他們今后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要提高學生體育學習、運動訓練的效果,必須幫助他們對已出現(xiàn)的體育學習或運動訓練、競賽結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尤其是對成績不佳者。第一節(jié)運動中的歸因一、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韋納提出了歸因的三維度理論(1)、內外源維度將導致成敗的原因歸因為內部原因(個人的能力、努力),還是外部原因(任務難度、運氣)。(2)穩(wěn)定性維度導致成敗的原因是穩(wěn)定的還是不穩(wěn)定的。(3)可控性維度導致成敗的原因是個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不能控制的原因。二、運動歸因主要涉及的因素(一)內外源傾向于內部歸因的人常常將自己體育運動成績好歸因于自己運動能力強或者努力傾向于外部歸因的人則常常將失敗看作是任務太難、自己運氣不佳、教練員不好、裁判員不公平等外部原因。一般來說,內部歸因的個體成績要比外部歸因的個體成績好。(二)協(xié)變原則當自己的成績與別人相一致時,會把它歸因于外部原因;當自己的成績與別人不一致時,會把它歸因于內部原因三、歸因與情緒反應在成就情境中,將行為結果歸于不同的原因維度,會使個體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具體見P80四、穩(wěn)定性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不一致,且與別人的成敗也不同時,一般歸因大多是不穩(wěn)定的內在因素——努力;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相一致,且與別人的成敗一樣時,任務難度往往是歸因所在;當一個人目前的成敗與自己過去的成敗相類似,但與別人的成敗不一致時,能力便成為歸因所在。歸因的穩(wěn)定性還受以下因素影響(一)期望與歸因把某一行為的結果歸因于穩(wěn)定原因的個體比歸因于不穩(wěn)定原因的個體更期望該行為再次發(fā)生??煽匦砸蛩亍⒂绕涫桥?,與期望改變未來的行為結果有較大的相關。(二)習得性無助感1、含義:個體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后,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習得性無助感會導致個體學習與生活中積極主動性的喪失。2、習得性無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個體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傾向于制定較低水平的學習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會想像失敗的場面,將潛在的困難看得比實際更嚴重。(2)消極思維個體常常不能進行恰當?shù)淖晕艺J識,會產生一種焦慮情緒,自信心會受到傷害(3)情緒失調情緒上表現(xiàn)煩躁、冷淡、絕望、頹喪、退縮、被動、心灰意冷、自暴自棄等。(4)人際關系不良大多性格多疑,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同時也認為自己在團體中不受歡迎。3、學生形成習得性無助感的原因(1)客觀原因①、教師、家長和教練的教育方式他們有沒有提出超出學生力所能及范圍的要求②、不良的教育環(huán)境應試教育無法讓所有學生獲得成功,一部分學生長期處于失敗狀態(tài)(2)主觀原因個體的歸因模式存在障礙習慣將失敗歸因為個人能力低、智力差等不可控、內在、穩(wěn)定因素;將成功歸因為運氣、任務難度低等不可控、外部、不穩(wěn)定因素。4、對習得性無助學生的教育措施(1)對青少年要以鼓勵為主、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2)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目標導向引導他們將學習、鍛煉過程本身視為努力的目標,避免僅僅把成績當做努力的目標。(3)通過歸因訓練提高自我效能感失敗不一定導致無助感,而是對失敗的錯誤歸因當一個人將失敗的結果歸因于一些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時,自我評價才降低,參與的動機才下降,無助感才產生。(4)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有助于個體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二節(jié)影響運動歸因的因素一、內部因素(一)個性特征不同個性特征會導致不同的歸因傾向。外向性特質——傾向于內部歸因內向性特質——傾向于外部歸因(二)成就動機高成就動機者傾向于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低成就動機者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運氣,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三)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和歸因傾向之間呈互為因果關系:高自我效能者傾向于把失敗歸因為努力不夠,低自我效能者把失敗歸因為能力低。如果把成功歸因于內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如能力或努力,自我效能感將會提高(四)性別傳統(tǒng)觀點: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穩(wěn)定的、內部的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成功歸因于運氣或其他不穩(wěn)定的、外部的因素,而把失敗歸因于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另外的觀點:男女沒有顯著差異。在運動中,通常女性是和女性比較的。(五)年齡個體對結果的努力、能力歸因隨年齡變化。5-7歲,不能區(qū)分導致結果的能力和努力因素7-9歲,傾向于做努力歸因9-10歲,在做努力歸因的同時,也考慮能力因素10-16歲,兩者結合考慮16-18歲,出現(xiàn)性別角色差異,男性多做努力歸因,女性多做運氣歸因。二、外部原因(一)社會文化背景特征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傾向于不同的歸因方式例如:英裔運動員喜歡采用他人比較法,且喜歡做能力歸因;印第安裔運動員喜歡采用自我比較法,喜歡做努力歸因。(二)運動項目特征某些特定項目的運動員,歸因方式會受到專項性質與結構的影響。由裁判評分決定競賽結果的項目,運動員往往將成敗歸于外部、不穩(wěn)定和不可控的因素。依據(jù)客觀標準決定比賽結果的項目,運動員往往將成敗歸因于內部、穩(wěn)定和可控的因素。(三)訓練年限隨著訓練年限的提高,運動員的歸因更傾向于穩(wěn)定性因素(四)比賽結果隨著現(xiàn)代體育的市場化,運動員對比賽結果看得較重。一般來說,失敗的結果比成功的結果更可能引起歸因,尤其是出乎意料的失??;滿意的勝者比不滿意的勝者的內部歸因更高。第三節(jié)運動中的歸因訓練一、再歸因訓練(一)團體發(fā)展法由一名受過心理學訓練的教師或教練主持,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和分析行為的原因,主持者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歸因。(二)強化矯正法讓學生或運動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種行為,然后要求學生在事先預備的歸因因素列表中做出選擇,對行為做出歸因。當學生做出積極的歸因時,隨即給予鼓勵或獎賞,并對那些很少做出這類歸因的學生給予引導和暗示。(三)觀察學習法讓學生或運動員觀看歸因訓練的錄像片。運用這種方法時,應該使片中學生或運動員的特征與受訓學生或運動員盡可能相似二、體育運動中的歸因訓練(一)進行積極的反饋主要給予積極反饋的同時偶爾給予批評,比其他形式的反饋效果要更好。對學生或運動員的失敗做出反饋或批評時,要讓他們感到自己雖有缺點,但仍被集體、教師或教練完全的接受和喜歡。(二)增加成功的體驗經常的成功體驗能幫助建立一種積極的心理定勢。為了增加成功的體驗,可以把學生按照年齡、技能水平、體能水平等分類,使學生和自己水平接近的人在一起,從而增加體驗成功的機會(三)建立成功與失敗的恰當標準成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應根據(jù)學生自己的具體情況為他制定不同的成功標準(四)明確各種影響因素的可控性教師或教練應指導學生明白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并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忽視那些不可控因素(五)設置明確與具體的目標設置明確與具體的目標有助于運動員接受個人的責任。外控型運動員可以從這種目標設置中獲益(六)強調個人努力應當教育學生,個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運動成績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如果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則最可能導致退出體育運動。(七)謹慎比較個體之間的差距分析其他人的長處時,應注意使用客觀的標準和恰當?shù)钠谕?,這樣有助于使落后的學生明確應當如何改進技術,又不產生失落感和羞愧感。(八)實事求是第五章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第一節(jié)體育活動的心理效益一、對體育活動的界定廣義的身體活動:任何由骨骼和肌肉產生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移動,包括體育鍛煉以及職業(yè)勞動.狹義的身體活動:那些能量消耗高于休息時新陳代謝水平的人類活動,通常指那些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有助于健康的身體活動。體育活動:包括各種與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韌性和身體成分有關的活動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計劃、有規(guī)律、重復性的、以發(fā)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即:體育活動一定是身體活動,身體活動不一定是體育活動。與狹義的身體活動相比,體育活動除了有助于健康外,一定是主動的有計劃的。廣義的身體活動未必有益于健康。二、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一)關于身心問題的探討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健康的心理會促進患病的軀體較快的恢復,不健康的心理會造成生理的異常和病變。——如A型和C型性格對生理的影響另一方面,身體不健康、患有軀體疾病或者有生理缺陷等,都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態(tài)?!圆』颊叩靡钟舻谋壤芨撸ǘ┬睦斫】档暮x在智力正常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良好的個性心理特質和穩(wěn)定的情緒表現(xiàn),是一種能夠有效處理內外關系的良好狀態(tài)。除去極端情況,智力與心理健康之間沒有相關性心理健康包含的三方面:1、穩(wěn)定的個性;2、統(tǒng)一的知情意過程;3、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同時,心理健康與否也會在以上因素上有所表現(xiàn)。三、體育活動的心理健康效益(一)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認知過程: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體育活動對認知過程的影響可以歸納為:(1)體育活動與認知過程之間有適度的正相關,但不是因果關系。(2)體育活動與認知過程的關系在不同年齡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體現(xiàn)。對兒童的影響要大于其他年齡階段(3)不同的鍛煉項目、運動負荷以及堅持年限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也不相同(4)體育活動能延緩或預防中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衰退(5)體育活動對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礙人群的認知功能的影響也不相同。(二)體育活動對情緒的影響體育活動是10種行為中對情緒進行自我調節(jié)最有效的手段。體現(xiàn)在:1、抗抑郁效能1969年到1989年的研究結果:(1)一次性或長期性體育活動都能有效降低抑郁(2)體育活動既能降低狀態(tài)性抑郁,也能降低特質性抑郁(3)體育活動既能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4)有氧鍛煉和無氧鍛煉均可降低抑郁(5)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時間和頻率與抑郁的降低程度有關(6)體育活動比放松練習和其他愉快活動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7)體育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和心理恢復手段的運用,如果將體育活動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效果更好。1990年以來的研究結論:(1)、抑郁的人健康水平較低(2)、體育活動與其他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一樣有效(3)、體育活動是對傳統(tǒng)治療方法的補充。(4)、體育活動能夠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但這對于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2、體育活動降低焦慮的效能(1)體育活動的急性效應體育活動具有即刻降低焦慮的效果,包括降低認知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2)體育活動的慢性效應有氧鍛煉和無氧鍛煉都能降低焦慮,但大多數(shù)研究集中在有氧鍛煉上長期鍛煉比短期鍛煉更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有規(guī)律的鍛煉者比不鍛煉者在較長時間內更少出現(xiàn)焦慮情緒體育活動減輕焦慮的效果在30分鐘內最大,停止活動24小時內,回到活動前水平3、體育活動提高主觀幸福感的效能主觀幸福感是描述個體目前體驗到的幸福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進行的整體性評價。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1)多數(shù)研究結果支持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正相關(2)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比男性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長期的、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女性的社會滿意度。(3)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項目差異(4)兩者的正相關原因可能是:體育活動引起的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社會支持的改善4、體育活動中的特殊情緒體驗(1)流暢體驗體育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當產生這種體驗時,個體似乎表現(xiàn)出不惜代價地從事某項活動,并且完全是出于所從事的活動過程本身。這是一種完全投入到運動情境中、并且個人的能力能夠勝任挑戰(zhàn)時出現(xiàn)的狀態(tài)。(2)跑步者高潮跑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愉快輕松的感覺,通常突如其來地出現(xiàn),跑步者會體驗到一種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感覺到自身與情境融為一體,身體輕松,忘卻自我,充滿活力,超越時空障礙。(三)體育活動對人格的影響1、對某些人格特質的改變在青少年時期參與運動會對個體的人格發(fā)展有促進作用。體育鍛煉、尤其是有氧鍛煉,可以使A型行為特征(冠心病性性格)發(fā)生積極的變化。2、對自尊的維護自我:自尊、自我概念和自我控制(1)體育活動能提高身體自我價值和其他重要的身體自我認知,如身體表象(2)體育活動對不同性別人群的自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國外:體育活動對自尊的影響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國內:在身體自尊(具體身體自尊、身體價值、身體吸引力)上有差異,男性顯著高于女性。在整體自尊上沒有差異。(3)體育活動對低自尊者效果更加明顯。因此,將體育活動作為臨床治療的手段,效果會更佳。(4)不同的活動方式對自尊的影響有差異有氧訓練和控制體重訓練對自尊的影響更明顯。自尊的變化需要長時間,需持續(xù)12周以上(四)體育活動對應激的影響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應激源——中介環(huán)節(jié)(認知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應激反應1、體育活動對應激具有積極的作用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包括生理、心理、行為反應),從而促進身心健康2、體育活動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體育活動能有效改善心境狀態(tài),促進鍛煉者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減少消極性應對方式的應用。常見的應對方式: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3、體育活動與防御機制的研究體育活動與成熟的防御機制相關。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防御機制更具積極傾向,掩飾性也不明顯。補充材料:心理防衛(wèi)機制1、心理防衛(wèi)機制的含義:個體在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和適應環(huán)境時無意識采用的心理策略。這種心理策略的運用,能夠使個體心安理得,減輕由于心理壓力或挫折所引起的緊張不安、焦慮和痛苦。2、自戀的防衛(wèi)機制(1)否認機制(2)投射機制——妄想癥(3)曲解機制3、不成熟的防衛(wèi)機制(1)退行機制(2)幻想機制(3)內向機制4、神經癥性的防衛(wèi)機制(1)、轉移機制(2)、隔離機制(3)、合理化機制(4)、反相形成機制4、成熟的防衛(wèi)機制(1)、升華機制(2)、幽默機制(3)、壓抑機制第二節(jié)體育活動的堅持性一、人們?yōu)槭裁丛隗w育活動堅持性上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一)參與體育活動的理由1968年Keyon的研究結果:豐富社會經驗;強身健體;消遣和尋求刺激;豐富審美經驗;精神發(fā)泄;磨練意志1984年Gould和Horn的研究結果:提高技能;獲得愉快感;人際交往;體驗興奮與激動;獲得成功;發(fā)展體能(二)不參與體育活動的理由主要因素:1、沒時間2、沒精力3、沒有動機(三)退出體育活動的理由活動時間過長影響了工作和家務家庭成員需要照顧活動缺乏樂趣去健身中心太費時間和金錢體育鍛煉者對體育活動抱有太多目標,而體育活動沒有達到這些目標二、影響人們堅持體育活動的因素(一)個人因素1、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受教育程度高、社會地位高、收入水平高、男性,這些因素與體育活動呈正相關年齡與堅持體育活動無顯著相關性2、個體生理狀況患心臟病的危險性等因素與體育活動呈負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問題或者認為自己的心血管問題是由鍛煉而引發(fā)的個體,更容易退出體育活動,相反,相信自己有健康問題的個體則更傾向于堅持體育活動。2、個人行為自愿參加體育活動的個體比被動參加有監(jiān)督活動的個體堅持鍛煉的時間更長。參與活動越主動,堅持的時間就越長在選擇和維持體育活動時,對體育活動產生障礙的潛在因素之一是個人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如物質濫用。物質濫用的人更傾向于成癮性物質,而不是體育活動。他們的生活比較安靜、鍛煉少、強度小,更容易退出活動3、個人心理特征和狀態(tài)自我效能可以準確地預測體育活動的堅持情況A型人格的人有從活動計劃中退出的傾向獨立性強的個體更能堅持活動自我激勵動機可以預測從活動計劃中退出的可能性,自我激勵得分低的人,更容易從活動方案中退出。(二)環(huán)境因素1、社會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個體不喜歡自己單獨鍛煉,所以有沒有家庭及社會支持,會影響個體在體育活動中的堅持性。有沒有體育活動計劃指導者,他們有沒有親和力、以及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會影響到個體對體育活動的支持3、物理環(huán)境活動場所是否方便4、體育活動的特征當個體以50%或未超過他們的有氧能力的負荷量來從事體育活動時,活動的堅持性最高。一次活動的持續(xù)時間越長,退出活動的百分比也越大。平時不活動的人開始活動時,往往傾向于過度訓練。第三節(jié)體育活動行為的理論、預測及干預一、活動行為的理論(一)健康信念模型認為人們一般不會主動進行體育活動,除非他們具備一定水平的活動動機和活動知識,或者認為自己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或明白了進行體育活動的好處并且感覺到完成運動并不困難。(二)合理行為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鍛煉行為是個體對某一種健康威脅所做出的反應,當個體認識到由于他們的靜止生活方式使他們的健康受到威脅時,就會采納合理的建議,做出參加鍛煉的決定。除此外,人們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主觀知覺將會影響到行為的結果。只有一個人對活動有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面的認識,并且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足夠的機會去鍛煉,他的鍛煉意圖才會強烈(三)控制點理論控制點內控和外控一個重視自己健康狀況并且是內部控制的人,很可能會實施具體的體育活動(四)社會認知理論個體、行為、環(huán)境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B=f(P*E)該理論的核心是自我效能,即有能力成功完成行為的信念。該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是預測體育行為的重要變量。當體育活動行為意向和行為控制感變量共同作為預測值時,鍛煉自我效能感變量能更好地預測個體未來體育活動參與行為的次數(shù)和時間,更好地解釋個體體育活動的參與行為(五)跨理論模型該理論從認知、行為和時間等三方面來綜合考慮行為的變化過程。包括:變化階段、變化過程、決策平衡和自我效能。變化階段是行為變化發(fā)生的時間維度,包括:前意向階段、思考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變化過程包括認知過程和行為過程決策平衡是指對采取體育活動行為的代價和所獲得的收益進行評價。二、活動行為干預干預手段包括:一對一的方式、小群體干預、社區(qū)范圍的活動、政策干預一對一和小群體干預的方式主要分為認知干預和行為干預。認知干預:合理的邏輯和推理可以給人們帶來信念與態(tài)度的變化,并且認知過程與學習經驗的交互作用會影響人的情感和行為。行為干預: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所以即使是不良行為也可以通過控制問題行為的刺激來進行改變。常用的策略:(一)情境安排利用提示語等宣傳形式創(chuàng)造有利于體育活動行為的情境線索。研究表明,在計劃上簽名的人要比拒絕簽名的人有更高的活動出席率。(二)積極反饋可以采用一些積極的物質獎勵手段,也可以為鍛煉著提供關于活動的信息反饋,以激發(fā)動機。(三)目標設置靈活、恰當?shù)拈L期或短期目標,可以有效地激發(fā)活動者的動機和強化活動行為。當活動者自己設置目標時,出席率和堅持時間要高于由干預者制定目標。以時間長短來設置目標的堅持性比以體能指標設置目標更高。(四)決策評定決策平衡表,能幫助人們認清鍛煉計劃的潛在利益和成本(五)社會支持來自外部的社會支持力量對堅持體育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給活動者提供指導、交通服務、服裝器材支持、記錄測量服務,并為活動者組織一切活動來促進相互之間的人際交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第四節(jié)體育活動的成癮行為一、鍛煉成癮的界定(一)什么是成癮狹義:個體強迫性尋求藥物和使用藥物的行為,其生理和心理已產生對藥物的強烈依賴?!镔|成癮廣義的成癮則延伸到對一些行為的強迫性依賴?!^程成癮(二)鍛煉成癮定義:對有規(guī)律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積極的鍛煉習慣的人能夠控制鍛煉行為。而消極鍛煉成癮的人容易受鍛煉行為的控制,會導致身體疲勞和心理病態(tài),所以是不健康的行為。鍛煉成癮的四個標志(1)鍛煉后更難以休息(2)參加體育活動后體驗到高度積極的情感(3)對錯過一次活動機會感到高度的抑郁、焦慮和憤怒(4)為完成某項鍛煉計劃傾向于忽視身體的不適、疼痛或傷病二、關于鍛煉成癮的研究鍛煉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成為鍛煉成癮者。男性更有可能成為鍛煉成癮者。因為男性鍛煉者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高度的成就需求。女性很少成為鍛煉成癮者,因為女性鍛煉者參與活動的動機主要是控制體重、增加人際交往和提高應對技能。鍛煉成癮者容易產生運動損傷鍛煉成癮者可能是A型人格第六章喚醒、焦慮、心境狀態(tài)與運動操作第一節(jié)應激、喚醒和焦慮的定義應激:在經歷和體驗某種過度情境時產生的那種心理和生理的過程。個體能力和環(huán)境要求之間缺乏適應是導致應激的主要原因。對應激的理解:(1)導致應激的刺激(應激源)可以是軀體的、心理的和社會文化的諸因素。應激源和應激反應(緊張)之間有中介因素(2)認知因素對于應激反應很重要(3)應激的產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化學基礎——丘腦(4)應激與多種情緒相結合而形成復合情緒二、喚醒機體總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狀態(tài)或不同程度。喚醒有三種表現(xiàn):腦電喚醒、行為喚醒、植物性喚醒。每個人的喚醒水平總是在深睡到高度興奮這條連續(xù)線上變化。三、焦慮個體在擔憂自己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續(xù)威脅下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懼怕色彩的情緒狀態(tài)。焦慮可以分為:特質焦慮——不同個體在焦慮傾向方面所變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差異。屬于個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狀態(tài)焦慮——在強度上有變化、隨時間(伴隨應激源)而波動的短暫性情緒反應在相同的應激條件下,高特質焦慮的個體更容易產生較高的狀態(tài)焦慮。第二節(jié)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xiàn)的關系一、驅力理論P=H×D運動表現(xiàn)=習慣×驅力習慣:完成運動技能時個體所處的運動技能掌握階段?;蛘_動作、錯誤動作表達的比例優(yōu)勢。也就是說,驅力的增大能使優(yōu)勢反應的出現(xiàn)增加在技能學習的初期,優(yōu)勢反應是錯誤完成動作技能,所以應該盡量消除不必要的壓力,使學生或運動員在較低的喚醒水平下降低錯誤動作的出現(xiàn);在學習的后期,可以通過提高喚醒水平來提高正確動作的優(yōu)勢反應。該理論用來預測需要極高體能、努力和堅持性的運動表現(xiàn)尚有效度,但對需要協(xié)調配合、復雜控制性和協(xié)調性極強的運動表現(xiàn)進行解釋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人處于較低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較低;處于中等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處于較高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下降。喚醒水平工作效率低高低高最佳喚醒水平點二、倒U形假說如何解釋倒U型假說的現(xiàn)象:雙重任務(第二項任務)實驗雙重任務完成成功的前提:至少有一項已經達到自動化程度。信息利用理論:在低喚醒水平時,人的感知范圍廣闊,致使注意分辨力較差。因此,由于低選擇性,對與任務有關和無關的信息的同時注意導致了運動操作成績較差。隨著喚醒水平升高至一個更加適中的水平,與任務有關的信息受到有選擇的注意。當一個人將注意只指向與任務有關的信息時,這個人就處在倒U型的頂點,最后的結果是表現(xiàn)出最佳運動操作。但當喚醒水平的升高超過最佳水平時,與任務有關的信息開始被屏蔽,這時操作者就處于倒U型的最低點。喚醒水平工作效率低高低高射擊體操高爾夫網(wǎng)球足球鉛球拳擊(一)技能的復雜程度與喚醒水平的要求1、高喚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運動項目取得佳績之所需。2、高喚醒水平會對復雜運動技能活動、精細肌肉活動、要求協(xié)調性、穩(wěn)定性以及一般注意力的活動產生干擾。3、對于所有的運動項目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喚醒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喚醒更適合。(二)個體差異與喚醒水平的要求每個人的個性特征和技能水平不同,所以他們的最佳喚醒水平也不盡相同。其中,與最佳喚醒水平更為密切的個性因素是特質焦慮和性格的內外向。三、個人最佳功能區(qū)理論運動員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理論上的最佳機能區(qū)段,當喚醒水平處于這個區(qū)段內時,運動員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最佳運動表現(xiàn),這個區(qū)段叫最佳功能區(qū)。該理論否定中等喚醒水平較之低或高的喚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而是強調個體差異。認為不同的運動員存在各自不同的最佳功能區(qū)域。評估最佳狀態(tài)焦慮主要有兩種方法:1、系統(tǒng)地測量每個人賽前的操作活動焦慮水平和賽中實際發(fā)揮水平2、如比賽發(fā)揮了水平,則在賽后測量運動員于賽前或賽中體驗到的焦慮,這叫內省測量(retrospectivemeasures)在相關研究和臨床實踐中使用了最佳焦慮水平的內省評估方法。四、多維焦慮理論認為倒U形假說和內驅力理論過于簡單,影響運動成績的因素不止這兩種。認為競賽焦慮可以分為: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自信心。認知狀態(tài)焦慮: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觀上所認識到對某種危險或威脅情境的擔憂。是由對自己能力的消極評價或對比賽結果(成績)的消極期望所引起的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即刻存在的對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喚醒所引起的焦慮。狀態(tài)自信心: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運動員對自己的運動行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認知焦慮會將自己的注意從與任務有關的線索轉移到與任務無關的線索和社會評價上,因此當認知焦慮增加時,操作活動水平相應降低,兩者呈線性關系(遞減)。當積極的成功期望增加時,自信心增強,操作活動水平提高,兩者也呈線性關系(遞增)。以生理特征為主的軀體焦慮與操作活動的關系呈倒U形。從應激過程看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的變化:1、個體面對任務對自己軀體和心理方面的一些要求;2、個體對此產生的認知過程;一個人對任務要求的認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此后的應激反應。高特質焦慮者比低特質焦慮者更傾向于把更多的情境視為一種威脅。3、個體在認知基礎上做出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意性反應即認知狀態(tài)焦慮和軀體狀態(tài)焦慮的變化4、個體在應激條件下的實際行為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的提高或下降。第三節(jié)影響賽前狀態(tài)焦慮的主要因素一、環(huán)境因素(一)比賽的重要程度比賽的規(guī)模越大、對于運動員來說就越重要,所引起的運動員賽前狀態(tài)焦慮水平也就越高。影響比賽規(guī)模感覺的因素:比賽等級的高低、參賽隊伍的范圍和數(shù)量、同場競技運動員的多寡、主場與客場、預賽和決賽、積分和排名、觀眾的多少及支持度、媒體的報道力度,以及對某些人來說有特定的原因。(二)比賽結果的不可預測性競賽結果的不可預測性既是體育的魅力之所在,但也會讓雙方隊員陷入過高的喚醒水平。不可預測的比賽結果是產生賽前狀態(tài)焦慮的次重要環(huán)境因素。對于訓練和比賽中突發(fā)性危險和損傷的懼怕,也會引起賽前狀態(tài)焦慮。二、個體因素(一)特質焦慮特質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們將競賽和社會評價看作是更具威脅性或不具威脅性。高特質焦慮的人傾向于把競爭看作具有更大潛在威脅,對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更為敏感,更容易導致賽前狀態(tài)焦慮水平的激增。(二)自尊低自尊的運動員往往有更低的自信、較少的經驗和更高的狀態(tài)焦慮。第四節(jié)心境狀態(tài)與運動表現(xiàn)一、心境狀態(tài)的概念由環(huán)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緒或情感的喚醒狀態(tài)。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緒狀態(tài)。心境狀態(tài)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類。積極的心境主要體現(xiàn)在精力感和幸福感兩方面消極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勞、驚慌、憤怒、緊張等情緒。心境狀態(tài)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時個體往往卻意識不到引起自己心境的原因或具體社會生活事件。處于愉快心境狀態(tài)的人,凡事總是體現(xiàn)出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坦然面對并努力克服。如果長期處于消極心境下,生理和心理機能都將受到阻抑。二、心境狀態(tài)的測量1971年美國麥克奈爾心境狀態(tài)自評量表POMS也稱心境狀態(tài)剖面圖包括緊張、抑郁、憤怒、精力、疲勞、慌亂六個分量表。65個詞,每個題目有5個等級。根據(jù)自己一周來的心境選擇。完成時間10分鐘。三、心境狀態(tài)與運動員的成就水平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模樣本相比,成功的運動員“緊張”、“抑郁”、“疲勞”、“慌亂”等消極情緒得分較低,而“精力”較高,呈冰山狀。不成功的運動員,心境狀態(tài)剖面圖較為平坦。四、心境狀態(tài)與運動疲勞的監(jiān)測運動疲勞是大強度或長時間訓練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運動疲勞的運動員常常具有消極的情緒體驗枯燥的大運動量訓練是造成嚴重運動疲勞的主要原因。當運動員過度訓練時,他們的心境狀態(tài)會出現(xiàn)一種反冰山剖面圖形。不同性別存在差異。男性在疲勞—遲鈍和憤怒—敵視兩個分量表上表現(xiàn)突出;女性在緊張—焦慮和抑郁—氣餒上表現(xiàn)明顯。五、賽前心境狀態(tài)與運動成績的預測POMS是預測運動成績的良好手段存在運動類型與評價方式兩個調節(jié)變量相對于閉鎖式運動技能而言,賽前心境狀態(tài)能更好地預測開放式運動技能的行為結果。對短時間運動項目的預測效果比長時間運動項目好以自我為參照標準進行評價行為結果時,賽前心境狀態(tài)能更好地預測行為結果。包括:賽后對行為的自我評價、比賽成績占個人最好成績的百分比、比賽表現(xiàn)與賽前預期成績的比較三個方面。如果只是預測某位運動員在比賽中是輸或是贏,或預測是否會比別的運動員跑得快,那么心境狀態(tài)對行為結果的預測較弱;如果是看與動員的表現(xiàn)是否接近個人的預期值或以前的最好成績,那么心境對行為結果的預測較強。六、人格與心境的交互作用模式對運動表現(xiàn)的預測特質論——人格因素對運動行為的影響情境論——環(huán)境決定運動行為交互作用理論——需要將人格特質因素與情境因素一并考慮。不僅需要考慮他們的單獨作用,還要考慮他們相互作用或結合起來一起影響運動行為。運動行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誤差第七章心理技能訓練第一節(jié)心理技能與心理技能訓練一、心理技能(一)定義1、技能:通過練習熟練掌握某種技術而形成的屬于個體的一種身體和智力的操作系統(tǒng)。技能——知識——智力2、心理技能:通過練習形成的能影響個體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操作系統(tǒng)。(二)心理技能的分類與內容1、一般心理技能:適合所有運動項目特點的心理技能。(1)喚醒水平控制(2)應激控制(3)目標設置(4)注意力集中(5)表象訓練2、專門化心理技能:適合某一專項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不同的運動項目需要的運動技能不同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的首要心理技能也不同:年輕運動員(12周歲以下):情緒控制——年齡稍大的運動員(12周歲以上):目標設置訓練和比賽的不同階段,選擇使用的心理技能訓練方法也不盡相同:賽前點名階段:表象訓練——點名后:呼吸訓練、自我暗示訓練——準備比賽階段:集中于開始時的動作(三)心理技能的測量1、運動心理技能量表1987年45個條目,包含六種心理技能:焦慮控制、集中注意力、自信心、心理準備、動機、團隊意識。2、運動應對技能量表1995年28個題目包含:逆境應對、極大壓力下的高峰體驗、目標設置、心理準備、注意力、擺脫焦慮、自信心、成就動機、可訓練性。3、行為策略測驗1999年64個條目包括:自我暗示、情緒控制、自動性、目標設置、表象、激活、消極思維和放松。二、心理技能訓練(一)定義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人的心理施加影響,對大腦所進行的專門化訓練,以達到強化心理技能、培養(yǎng)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有系統(tǒng)、持續(xù)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練習。與心理技能訓練類似的一些概念:1、心理訓練: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施加影響的過程。這些手段包括:生物學手段、生理學手段、心理學手段。心理技能訓練只是其中一種手段2、心理練習≈表象訓練3、心理準備,是用于旨在促進運動表現(xiàn)的各種賽前技術與方法4、心理干預策略,多指針對消除焦慮和應激反應的心理調控方法。(二)心理技能訓練的方法及分類行為干預方法:1、放松訓練2、生物反饋訓練3、系統(tǒng)脫敏訓練4、模擬訓練5、拓展訓練認知干預方法:1、表象訓練2、認知訓練3、自信訓練4、暗示訓練(三)心理技能訓練的意義和作用1、心理技能訓練的意義(1)心理技能訓練是競技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競技體育科學化訓練包括:技術訓練、身體訓練、心理技能訓練、戰(zhàn)術訓練。心理技能訓練不以運動員某些技能受到損害為代價,不僅可以使運動員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比賽,而且也有助于使運動員形成良好的個性(2)心理技能訓練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建設之一。心理技能訓練能產生遷移效果。學生在體育課中學習得到的心理技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益,而且可以遷移到其他情境中,使他們在其他情境中應對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2、心理技能訓練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情緒調控的能力如生物反饋訓練(2)有利于增強意志品質如:模擬訓練、拓展訓練(3)有利于掌握和改進動作技能如:表象訓練可以克服實際練習的高錯誤率、高體力代價、有時空限制等缺點。(4)消除身心疲勞如放松訓練三、心理技能訓練計劃、方案與實施1、定義訓練計劃是預先對未來訓練過程所做的理論設計2、心理技能訓練計劃的特點(1)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科學訓練是不間斷、周期性、長期的。(2)多變性和可控性心理技能訓練的方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與預先設計的計劃不相吻合。3、心理技能訓練計劃的目的克服心理技能訓練中的片面性、盲目性。4、心理技能訓練計劃的主要依據(jù)(1)訓練目標在起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之間,選擇和設計最適宜的通路。需要考慮到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員自身的情況、以及比賽情境和對手等外部因素。(2)起始狀態(tài)這是心理技能訓練的出發(fā)點。心理技能訓練的計劃必須符合運動員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既要使運動員可以接受,又足以使運動員的心理技能產生明顯變化。(3)訓練規(guī)律心理技能訓練計劃只有符合運動訓練的客觀規(guī)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4)訓練條件場所、設備、人員5、心理技能訓練計劃的制訂(1)個人評估,明確訓練基線方式:測試、問卷、交談、自我報告。最好是量化指標目的:1、了解運動員的現(xiàn)狀,找到缺點所在;
2、為今后的效果評估保存資料;
3、信息反饋,強化運動員練習的動機(2)確定訓練任務與目標根據(jù)評估,分析個體的優(yōu)勢和弱勢所在,明確需要改進的地方。(3)制訂具體內容制訂個性化的心理技能訓練計劃。包含:訓練任務、時間安排、練習的內容與要求、如何與技術訓練相結合、心理咨詢與指導。圍繞技術訓練和比賽發(fā)揮(二)心理技能訓練方案1、定義依據(jù)心理技能訓練計劃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它是達到決策目標的具體方法和手段。比心理技能訓練計劃更加嚴謹和可操作化。2、如何制定心理技能訓練方案(1)心理技能訓練的進程與目標:從基礎的心理技能訓練開始,直至比賽結束。(2)制定:心理技能訓練階段的劃分、訓練任務和內容的比重、規(guī)劃心理訓練負荷、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確定恢復的措施、檢查和評定的內容指標時間方法和手段等、規(guī)定訓練的時間。3、心理技能訓練方法評價(1)、比賽成績評價比賽成績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心理訓練只是其中一個因素。(2)生理、生化或心理指標評價這種評價方法較為客觀,但主要問題是指標的效度低,評價標準不易確定。(3)兩種方法結合評價(三)心理技能訓練的實施1、心理技能訓練的實施方式(1)全面系統(tǒng)方式國外——A、德國:包括認知訓練、感知—運動訓練、動機訓練、心理控制訓練
B、美國:強調心理技能的長期訓練過程。分為:學習、獲得和應用三個階段。中國——將整個心理技能訓練分為四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賽前針對性訓練階段、臨場心理調節(jié)和咨詢、賽后心理恢復階段(2)個別特殊方式①、用于某一專項的心理技能訓練和研究心理技能訓練結合專項,融入平時的訓練計劃中,進行至少一個完整的訓練和比賽周期。②、針對某次比賽設計的心理技能訓練課程在有些國家,運動員是業(yè)余的,通常在重要比賽前數(shù)月開始集訓。2、心理技能訓練的程序(1)教育階段向運動員介紹介紹有關心理技能的知識、訓練的目的和計劃、作用和可能獲得的效果,以及應采取的態(tài)度和所應注意的事項。這一階段的重點是讓運動員認識到心理技能訓練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他們參加心理技能訓練的自覺性和積極性。(2)獲得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所需的心理技能。這個階段需要安排一些專門訓練課程,學習具體的行為干預方法和認知干預方法。(3)練習階段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得心理技能自動化,將這些心理技能應用到實際的比賽情境中。心理技能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1)與專項訓練相結合心理技能訓練應該與專項訓練有機地結合,在安靜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訓練還無法代替在實際的訓練甚至比賽情境中的實戰(zhàn)。但是,也不能片面、機械地要求每次心理技能訓練課的實施都結合專項運動的內容。(2)預防為主,調控在先(3)長期堅持,系統(tǒng)訓練心理技能訓練與身體素質訓練和技戰(zhàn)術訓練一樣,必須經過長期、系統(tǒng)的反復練習。(4)專家參與指導(5)積極主動心理技能訓練的效果,首先取決于運動員的自覺積極性。如果運動員本人沒有主動性,不僅不會產生良好的結果,甚至還會起反作用。(6)用量化指標評定訓練效果第二節(jié)運動中的行為干預方法一、漸進放松訓練1、定義漸進放松訓練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緊張和放松,并輔以深呼吸和表象訓練來調控人們緊張情緒的一種訓練方法。實驗證明,漸進放松訓練可以有效減輕焦慮、緊張和壓力。漸進放松訓練與表象訓練、認知調整法結合起來,用于調節(jié)運動員的焦慮和情緒。2、訓練方法通常是讓練習者主觀地讓某一肌肉群先緊張收縮,然后充分放松。通過對比可更加深刻地體驗放松一剎那的肌肉感覺。漸進放松訓練的目的在于幫助練習者獲得身體各個部位,尤其是頭部和頸部等肌肉緊張的精確感覺,使練習者在幾分鐘內全身完全放松。漸進放松訓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基本漸進放松練習;(2)加上暗示語的漸進放松訓練;(3)在不同場地的漸進放松訓練(二)基本漸進放松訓練具體操作一次原則:讓全身的肌肉,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體驗緊張——放松的過程。(三)在不同場合的漸進放松訓練二、自生放松訓練自生訓練又稱自主訓練,是在催眠術的啟發(fā)之下提出的。包括三個部分:(一)肢體沉重感訓練、呼吸訓練、腹部發(fā)暖訓練、前額發(fā)涼訓練、肢體發(fā)暖訓練、心臟訓練。其中,最常用的是肢體發(fā)暖訓練,其中最常用的是使手或手指發(fā)暖訓練。(二)運用表象:讓訓練者想象能讓自己放松的情景(三)使用特殊主題來幫助誘發(fā)放松反應(二)自生訓練的原理和暗示語放松的人有兩項相同的生理感覺:四肢發(fā)沉(肌肉完全沒有緊張感導致);身體發(fā)暖(血管擴展)暗示語:見P156三、生物反饋訓練(一)概述1、生物反饋(1)定義:生物反饋(BF)是利用儀器將與機體內心理生理過程有關的某些生物學信息進行選擇性處理,并以視覺或聽覺的方式顯示給人們(信息反饋)。通常作為反饋的生物信息包括:肌電、皮膚電、皮膚溫度、腦電、心率和血壓等。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自主神經系統(tǒng)支配的活動是不能隨意控制的,但是通過生物反饋,人們可以隨意控制自主神經活動。(2)生物反饋的應用價值直接作用:加強對骨骼肌的調節(jié)能力和內臟器官活動的隨意性調節(jié)間接作用:干預和改變個體的行為模式,達到抗應激的作用。(3)儀器設備生物反饋儀:單導和多導2、生物反饋訓練(1)定義:通過生物反饋達到控制生理指標的變化或維持這種變化的過程。特點:運用特定的儀器,將人體發(fā)出的微弱反應放大成為人的視覺、聽覺所能感知的信號,并通過獎勵或強化,使生理變化朝著需要的方向發(fā)展(2)目的:實現(xiàn)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學習和強化,促進練習者調節(jié)自身生理功能。(3)生物反饋訓練的條件:①反饋的生理信號必須能夠連續(xù)監(jiān)測,變化迅速并且具有良好的感應性;②反饋的生理指標要立即反饋給訓練者;①+②=必須具有生物反饋儀;③必須通過學習手段以影響生理指標的變化,即要學會放松訓練或情緒調節(jié)訓練的方法(二)生物反饋放松訓練1、步驟(1)測定安靜時的標準生物電數(shù)值(2)進行心理練習(3)接受生物電信號的再次測試,檢驗練習效果(4)通過心理練習,進一步調整身心狀態(tài),使之向訓練目標方向發(fā)展。2、生物反饋放松訓練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開放作文之觀點看法類-2024年中考英語寫作??碱}型專項突破
- 視頻系統(tǒng)的實時性優(yōu)化
- 宜君養(yǎng)豬場改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成都2024年07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英語第3單元真題試卷
- 重慶2024年09版小學五年級英語第六單元期中試卷
- 名著閱讀(講練)-2023年部編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
- 2024年醫(yī)用液氧貯槽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3年固態(tài)地振動強度記錄儀投資申請報告
- 三維數(shù)字內容制作-三維動畫毛發(fā)制作流程規(guī)范
- 茶多酚性質功效及應用
- 野生動物管理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東北林業(yè)大學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習單
- 函數(shù)的零點與方程的解(說課稿)
- 金融服務禮儀講義
- 圖像質量調試工具使用指南
- 期杜仕明寫作保分-h課前crack your grammar puzzles once and for all
- GA 1551.2-2019石油石化系統(tǒng)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煉油與化工企業(yè)
- 三九企業(yè)集團商標權資產評估報告書
- 安全生產標準化培訓(醫(yī)院)課件
-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巨型水電站規(guī)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