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_第1頁
人民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_第2頁
人民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_第3頁
人民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_第4頁
人民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5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yè)15古代中國的商業(yè)與經濟政策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商人,秉承這樣一個傳統(tǒng),他們不是想方設法去制造一個更

好的捕鼠器,而是千方百計想從官方獲取捕鼠的特權。在這些商人看來,如果沒有獲取捕鼠

的特權,再高效的捕鼠器,都無法工作。材料說明了()

A.古代商人有獨立的經商意識

B.中國古代一直存在“工商食官”

C.古代商業(yè)對官府的依賴性強

D.古代商人深受特權社會剝削

解析:A不符合“而是千方百計想從官方獲取捕鼠的特權”,排除;題中“中國古代商

人”指的是民營商人,B中“工商食官”的說法錯誤;題中未提及官府對商人的剝削,排除

D;由材料信息“中國古代商人……千方百計想從官方獲取捕鼠的特權”可知,古代商業(yè)對

官府的依賴性較強,C符合題意。故選C。

答案:C

2.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布局自漢至宋形成了與歐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雖然

坊市制的封閉狀態(tài)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區(qū)分開的格局,這種現象一直

延續(xù)到清代。這說明坊市制()

A.具有較濃厚的等級色彩

B.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

C.有助于城市經濟的發(fā)展

D.嚴重阻礙中國社會轉型

解析:“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區(qū)分開的格局”體現出官員與百姓的等級身份的不同,

故A正確;市場有專門的官員管理,故B錯誤;官民分開居住與城市經濟秩序沒有直接關系,

故C錯誤;D與材料中信息不符。

答案:A

3.明清時期的江南市鎮(zhèn),農民上街帶著自己的農副產品,在橋頭、茶館店前現賣換錢,

再買回所需物品回鄉(xiāng),甚至還通融用實物頂錢買回所需物品……有的街道僅一根扁擔的寬

度,有的寬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兩河交織呈十字街,有的東南西北

還有小市;以開設的商鋪計,有的僅數十家,有的數百家、近千家。這表明當時的江南市鎮(zhèn)

()

A.形態(tài)不一,功能不同B.因地制宜,自然生成

C.名不副實,多為草市D.統(tǒng)一規(guī)劃,特色鮮明

解析:材料說明江南市鎮(zhèn)街道的長度和寬度以及規(guī)模并不是統(tǒng)一規(guī)定,而是按照地勢自

然形成,故B項正確;集市的功能大體相同,故A項錯誤;材料中是市鎮(zhèn),不是農村集市,

故C項錯誤;統(tǒng)一規(guī)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

答案:B

4.南宋王灼《糖霜譜》記載,“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

糖冰,而遂寧為冠……唐大歷中,有鄒和尚者,始來(遂寧)小溪之傘山,教民黃氏造霜之法,

傘山在縣北二十里,山前后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戶十之三。”以上材料可以用作研究唐代

()

A.農產品商品化發(fā)展狀況

B.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C.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D.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解析:由題干中的“甘蔗”和“糖冰”“蔗田”和“糖霜戶”等可知,種植甘蔗和制造

糖霜是經濟作物種植和加工,這也是農產品商品化發(fā)展的情況反映,故選A;題干沒有體現

經濟重心南移問題和重農抑商問題,也沒有談到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問題,故排除B、C、D?

答案:A

5.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蠶桑絲織地區(qū),出產的優(yōu)質蠶絲不但行銷全國而且行銷全球,

號稱“湖絲遍天下”,以至于農民的經濟主要來源于養(yǎng)蠶、緘絲和絲織業(yè),大大超過了純農

業(yè)收入。這說明當時()

A.江南地區(qū)市場經濟發(fā)達

B.海禁抑商政策尚未執(zhí)行

C.商品生產呈現區(qū)域分工

D.農業(yè)多種經營方式興盛

解析:從材料中“不但行銷全國而且行銷全球”“農民的經濟主要來源于養(yǎng)蠶、緘絲和

絲織業(yè)”可以看出當時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完全圍繞著市場來進行。這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市

場經濟的發(fā)達,故A項正確。海禁抑商政策在明初已經實行,故B項錯誤。材料的主旨是強

調江南地區(qū)市場經濟發(fā)達,商品生產呈現區(qū)域分工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故C項錯誤。D項農

業(yè)多種經營方式興盛正說明了這一地區(qū)市場經濟的發(fā)達,故D項不是最佳選項,排除。

答案:A

6.明嘉靖后期,國家出現銀荒,隆慶元年(1567),首次頒布《戶部庫藏錢法》:“買賣

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者,止許用錢。”此舉說明()

A.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認白銀的貨幣地位

B.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銀的使用

C.政府注意規(guī)范商業(yè)經營形式

D.政府意在強化重農抑商政策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明代中期以來,社會經濟和商品貨幣經濟獲得長足發(fā)展,大明寶

鈔因嚴重貶值退出流通領域。白銀以其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熔鑄、便于攜帶等自然特

性,逐漸成為主導流通貨幣,至隆慶初國家以法律形式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材料中“凡

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者,止許用錢”表明,在白銀貨幣化已基

本完成的情況下,明朝政府不得不承認客觀事實,以立法的形式承認白銀的貨幣地位,故A

項正確,B項錯誤;C、D與材料無關,排除。

答案:A

7.唐初,依《選舉令》規(guī)定:若在職官員及其家屬“親自執(zhí)工商,家傳其業(yè)前,不得

仕。其舊經職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業(yè)者,三年后聽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

追毀告身(做官憑證),即以庶人例”。這一規(guī)定反映唐初()

A.官員不顧禁令紛紛從事商業(yè)活動

B.維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為官的制度

C.商人的經濟地位遠高于一般平民

D.傳統(tǒng)的“學而優(yōu)則仕”觀念被打破

解析:從材料內容看,唐代對商人和士之間的界限要求很明確,商人一入市籍不得為官,

延續(xù)了漢代以來的傳統(tǒng),所以本題選擇B項。A選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C選項說法錯誤,

材料并未對其進行比較;D選項與材料無關。

答案:B

8.進入宋代,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可以在市場上從事銷售和販賣活動,甚至包括官員、士

卒、僧尼等特殊群體,出現了“全民經商”的社會熱潮。宋代出現“全民經商”的背景是

A.傳統(tǒng)重農抑商觀念動搖

B.城市發(fā)展促使坊市制瓦解

C.科舉取士不再受人們重視

D.國家分裂對商業(yè)控制削弱

解析: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可以在市場上從事銷售和販賣活動,甚至包括官員、士卒、僧尼

等特殊群體,說明經商的人員范圍擴大,這一定與人的觀念有關,故選A;C、D不符合史實,

B與題意關系不大,故排除B、C、D?

答案:A

9.明代后期,廣東一位繆姓族長在他的家訓中,雖聲稱“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

之“,但又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即從事工商等行均可。這反映了他()

A.規(guī)范族人的從業(yè)行為B.持有重農抑商的思想

C.面對現實和順應時勢D.強調傳承族規(guī)的重要

解析:明代后期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的“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已有改變,因此出

現材料中的“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即從事工商等行均可”的現象。故答案

為C項。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重農抑商思想已有改變,排除B項;D項材料沒有涉

及,排除。

答案:C

10.元朝雖然也有短暫的“海禁”,但沒有改變對外持開放態(tài)度的總體態(tài)勢,而且即使

在“海禁”期間,也允許外人來華貿易,政府甚至還采取一些鼓勵措施招徒外商,這與明清

兩朝有著顯著差異。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是()

A.經濟基礎不同B.經濟政策不同

C.政治制度差異D.國際環(huán)境差異

解析:元朝與明清時期都是自然經濟,排除A;元朝也采用“海禁”,只不過與明清兩

朝有著顯著差異,這是因為元朝與明清兩朝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不同,如元朝不斷地對外擴張,

而明清兩朝時歐洲正在發(fā)展資本主義,所以答案選D,排除B;元朝與明清兩朝都屬于封建

社會,排除C。

答案:D

11.藍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記載:“(清)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人足。鮮有在家

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藝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

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材料中的“禁”()

A.阻礙了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進程

B.推動了民間正當貿易的發(fā)展

C.加劇了對外貿易的進一步出超

D.導致了東南沿海民生的困境

解析:“富者貧,貧者困”等字眼強調了“海禁”政策導致了東南沿海民生的困境,即

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不涉及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問題,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

材料表明不利于民間正當貿易的發(fā)展,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出超、入超的

問題,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

答案:D

12.清雍正時期曾一度“開閩省洋禁”,允許浙江“一體貿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

(1757)就又宣布關閉江浙閩三海關,規(guī)定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口貿易。這種“開放”()

A.禁絕外國人來華貿易

B.實質上具有官方壟斷的性質

C.放寬了民間貿易往來

D.有利于維護主權和發(fā)展經濟

解析:據材料“關閉江浙閩三海關,規(guī)定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口貿易”并結合所學知識

可知,當時閉關鎖國政策是限制外國人來華貿易,不是禁絕,故A項錯誤;“只準在粵海關

一口貿易”說明這實質上具有官方壟斷的性質,故B項正確;這一政策限制了民間貿易往來,

故C項錯誤;這一政策不利于發(fā)展經濟,故D項錯誤。故選B。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

13.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當下中國的國家戰(zhàn)略和外交戰(zhàn)略。閱讀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絲綢之路”始通于西漢張騫“鑿空”、在西域設置行政管理機構之時。當時

的道路,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

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良馬、葡萄、石榴等。漢代絲綢之路引發(fā)了各國互相接觸

的強烈愿望。

材料二唐朝絲綢之路暢通,“伊吾之右,波斯以東,職貢不絕,商旅相繼”的局面形

成后,絲綢大量輸往許多國家,外來物品也紛紛涌入。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

治外交的主要禮物,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wěn)定邊疆形勢?!扒貪h以來,唐馬最盛”,“絹

馬貿易”滿足了西域各國渴望得到的絲綢,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成為

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來物品如金銀帶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傳入中原,激發(fā)了唐朝工匠

的仿制興趣和創(chuàng)新熱情,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最終使唐代手工業(yè)品的制作風

格發(fā)生了改變。

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樂、舞蹈、繪畫,給傳統(tǒng)文化注入清新的

氣息、,以外來樂舞為參照,中國古代“功成作樂”的禮儀制度進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畫描

繪出只交納商稅、不承擔政府義務、定居唐朝境內創(chuàng)業(yè)的外國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門

經文,以及融合西方藝術創(chuàng)造出嶄新東方美的造像,將人類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經過潛移

默化的整合后以藝術形式再現出來。在不同文明的碰撞過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補充

和發(fā)展,并匯集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動力,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

(1)比較材料一、二,指出漢、唐絲綢之路的變化。(12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唐朝絲綢之路對中外文明發(fā)展的影響。(14分)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伊吾之右,波

斯以東”和“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

良馬、葡萄、石榴等”“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禮物”“西域駿

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分別從絲綢之

路的地域、內容分析概括。第(2)問,根據“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wěn)定邊疆形勢”得出

穩(wěn)定了唐朝西北邊疆形勢;根據“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得出壯大了唐

軍實力;根據“激發(fā)了唐朝工匠的仿制興趣和創(chuàng)新熱情”得出推動了唐朝手工業(yè)工藝的創(chuàng)新

與發(fā)展;根據“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得出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融

合;根據“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得出引領了周邊國家地區(qū)的發(fā)展,

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答案:(1)從地域看,漢朝從中國出發(fā),主要通向中亞;唐朝覆蓋了西亞、南亞乃至非

洲東海岸;從內容上看,漢朝以商業(yè)貿易為主,唐朝從商業(yè)貿易擴展到政治、文化、軍事、

民俗等領域;從對象看,漢朝以西域和中亞國家為主,唐朝擴大到南亞、西亞等地。

(2)穩(wěn)定了唐朝西北邊疆的形勢;壯大了唐朝的軍事實力;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

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唐朝手工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引領了周邊國家的發(fā)展,形成了中

華文化圈。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機,暴露了明朝官方應對海上危機的乏力,意味著朝貢貿易走

向尾聲。最終在調兵遣將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從以政治為重心到經濟為重心

的轉折,做出了重大調整。政策轉變意味著制度變遷,開啟了兩種海上貿易模式:一是在福

建漳州月港開海,允許中國商民出洋貿易;一是在廣東澳門開埠,允許外商入華經營海上貿

易。雖然經歷了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團的崛起,到萬歷末年,

“海舶千計,漳、泉頗稱富饒”,中國海商集團迅速成長壯大起來,成為17世紀東亞海上

貿易的主體;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經營海上貿易合法化;澳門的興起和發(fā)展,自一

開始,就是中國海商與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澳門形成廣州外港,開辟了多條國際

海上貿易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擴展到全球。兩種海上貿易模式預示了晚明中國社會轉型進程

中的新格局一一東西洋貿易網絡正式開創(chuàng)運行。制度變遷導致的海上貿易新模式為民間海商

迅速崛起為中國海上力量的主體鋪平了道路。

一—摘編自《明代海商與海上秩序》

材料二17世紀的英國人沃爾特?雷利爵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誰控制了海洋,即

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財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躍進《從海防意識看中國近代衰落的原因》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嘉靖年間海洋政策的調整及影響。(12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國人所說“控制海

洋”“控制世界”的原因。(14分)

解析:第(1)問,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