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黍稷粟都指的是什么?。空撌蚝宛?/p>
《詩經(jīng)》中常常黍稷連稱,周族的祖先稱后稷,稷成為百谷之長。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黍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黃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谷物遺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種作物或兩種不同的作物?千余年來文獻中一直爭辯不休。以稷為粟和以稷為黍的,各自引經(jīng)據(jù)典,互相辨駁,積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節(jié)橫生,又有以稷為高梁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經(jīng)學大師、訓詁名家。除以稷為高梁已遭擯棄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爭論仍未結束,就其影響來說,似還以稷黍(穄)說占優(yōu)勢。如果稷即穄(也即穄)是正確的,就不必浪費筆墨,再展開辯論,如果稷穄(黍)說是不正確的,總不能聽其以訛傳訛應該還其本來面目。稷總不能既是穄(黍),又是粟,任人各取所需,那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博物館或展覽會上介紹古代的農作物,說黍即稷或說稷是粟就會給參觀者灌輸完全不同的概念;寫農業(yè)史的文章或教材講義也會碰到這個問題。至于學術上探討古代的作物起源、種類,編寫中國植物志之類的專書等等,都不能避開這個問題。所以澄清這個問題,并非鉆牛角尖,還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筆者是主張稷即粟的,以下就展開對這一問題的討論,以就正于農學界。
一、黍稷的植物分類地位、形態(tài)特性及其有關文字
前人辨黍稷的文章限于歷史條件,不講形態(tài)分類,一味地引經(jīng)據(jù)典或輾轉相引,重復繁瑣,令人生畏?,F(xiàn)在我們有條件,應該改變一下方式。首先,我們可以明確,“黍”在植物分類上屬禾本科的“黍屬”(Panicum),栽培黍的學名是Panicummiliaceum.“粟”在植物分類上屬禾本科的“狗尾草屬”(Setaria),栽培粟的學名是Setariaitalica.二者是兩個不同“屬”(genus)的作物。但二者在栽培條件的需要方面非常相似,地理分布也很一致。古籍上有關黍和稷的名稱(文字)很多,為了避免重復征引,現(xiàn)將它們簡化列表繪圖如下(表1)。
表1黍和粟的植物形態(tài)及其有關文字
————|黍Panicummiliaceum|粟Setariaitalica
植物形態(tài)|甲骨文(圖略)|甲骨文(圖略)
有關文字|黍,穄,稷,*[原字麻下加黍],糜子,秬(黑黍),秠(一稃二米)|禾,粟,稷,谷,粱,粢,秫(黏粟),*[原字麻下加黍](赤苗粟),芑(白苗粟)、穧
上表及附圖是本文的開場白,以代替繁瑣的文字引述,目的在說明:(1)黍及禾(粟)從甲骨文起即區(qū)分得很清楚,爭論的雙方在這一點上完全認識一致。(2)問題出在稷上,主張以稷為黍的,把稷歸入黍一邊,以稷為粟者,把稷列入禾粟一邊。(3)黍和禾粟各自還有其他的同義詞、別稱、類型稱呼等,雙方基本上也沒有分歧。以下先就黍稷的歷史作一些回顧。
二、南北朝以前對黍稷的理解和現(xiàn)代對黍稷的理解
為了盡量減少引經(jīng)據(jù)典,現(xiàn)將北魏《齊民要術》以前古籍上對黍稷的注釋舉例歸納成表2。
表2北魏以前對黍和稷的解釋
朝代|作者|著作|主要解釋
戰(zhàn)國|孟子門人|《孟子·滕文公》|“禮曰;諸侯助耕,以供粢盛?!睎|漢·趙歧注:“粢,稷?!?/p>
戰(zhàn)國|——|《穆天子傳》|“膜稷三十車?!睎|晉·郭璞注:“稷,粢也。膜,未聞?!?/p>
西漢|戴圣編|《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行冬令,…首種不入?!睎|漢·鄭玄注:“首種謂稷?!?/p>
西漢(?)|——|《爾雅·釋草》|“粢,稷?!蔽鳚h·犍為舍人注:“粢,一名稷。稷,粟也。今江東呼粟為稷也。”東晉·郭璞注同。
東漢|許慎|《說文》|“稷,穧也?!薄胺},稷也?!?/p>
“穄,*[原字麻下加黍]也?!薄胺},穄也?!?/p>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詳見“種谷第三”:“谷,稷也,名粟?!薄笆蚍]第四”將黍穄同谷(稷)分開敘述
從表2可見,在北魏以前,漢晉的注釋家都釋稷為粟,并無分歧。但是試看現(xiàn)代辭書中對黍稷的解釋卻迥然不同,變成了黍即是稷(表3)。
黍稷問題并不限于國內,近年來國外發(fā)表的論文中涉及黍稷的,也多有類似的紛歧(詳后)。
將表3同表2比較,可見在兩漢時期認識一致的稷即粟,到了現(xiàn)代的工具辭書中,變成稷黍是同一作物了。表3中1~8代表國內外不同類型的辭書工具書,它們對稷的解釋都一致,其根據(jù)也都相同,主要來自《本草綱目》(直接或間接的)。9~11這三種辭書采取了兼收并蓄的辦法,即作黍解,不加判斷,但都傾向于稷黍在前,稷粟在后。
表3現(xiàn)代辭書中對黍和稷的解釋舉例
序|辭書名稱|對黍稷的解釋和主要根據(jù)
1|《中國高等植物圖譜》(第5冊,1976,科學)|Panicum稷屬Panicummiliaceum黍,稷,糜子Setariaitalica小米,粱,粟,谷子(據(jù)2)
2|《經(jīng)濟植物學》(胡先骕著,1953,中華)|以稷為黍,稱散穗型的黍為稷型;側穗型的黍為黍型,密穗型的黍為穗黍型。主要據(jù)《本草綱目》
3|《英漢拉丁植物名稱》(1961年,科學)|Broomcornmillet為黍,稷,學名P.miliaceum
4|《植物名匯》(日)|以稷為黍,P.miliaceum據(jù)《本草綱目》
5|《植物圖鑒》(日)|以稷為黍,P.miliaceum據(jù)《本草綱目》
6|舊《辭?!罚ㄖ腥A,1939)|以稷為黍,P.miliaceum據(jù)《本草綱目》
7|《當代漢英詞典》|譯稷為Paniclemillet,相當于黍
8|《英漢農業(yè)科技詞典》(農業(yè)出版社,1976)|譯Broomcornmillet為黍,稷,學名為P.miliaceum
9|新《辭?!罚ㄖ腥A,1979)|釋稷為:(1)黍的一個變種,據(jù)《本草綱目》;
(2)粟的別稱,據(jù)《爾雅》孫炎注;
(3)一說高梁,據(jù)《九谷考》
10|《中華大詞典》|釋稷為:(1)穧,穧即穄,一名粢,又謂之糜;
(2)粟,據(jù)《爾雅》犍為舍人注
11|《新華字典》|稷:“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有的書說是黍屬,有的書說是粟(谷子)?!?/p>
三、以稷為穄(黍)的文獻概況
李時珍是歷史上的偉大植物學家,《本草綱目》是權威的著作,后人引用并相信《本草綱目》對黍稷的解釋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李時珍以稷為黍并非他的首創(chuàng),他也是有來源和依據(jù)的,這就有必要把歷史上以稷為黍的諸家觀點加以回顧,為避免冗長摘引,仍采用列表的方式如下(表4)。
表4:歷史上以稷為黍的觀點
朝代作者著作主要依據(jù)
梁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原書佚)“稷米亦不識,書記多云黍與稷相似。”
唐蘇恭《唐本草注》(原書佚)“稷即穄也,今夢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陶引詩云:稷恐與黍相似,斯益得之矣?!?/p>
南唐徐鍇《說文系傳》“穄即稷,一名粢,亦作*[原字齊字下二橫改禾]……”
宋蘇頌《圖經(jīng)本草》(原書佚)“稷米,今所謂穄米也?!?/p>
宋沈括《夢溪筆談》“稷,乃今之穄也,齊晉之人謂即、積皆曰祭,乃其土音,無他義也?!?/p>
宋蔡卞《毛詩名物解》“稷,祭也,所以祭,故謂之穄?!?/p>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稷米,今謂之穄米?!?/p>
宋鄭樵《通志》“稷,苗穗似蘆……今人謂之穄。爾雅以粢為稷,誤也。”
宋羅愿《爾雅翼》“然則稷也,粢也,穄也,特語音有輕重耳。”
宋王應麟《急救篇》補注“稷,又名為穄?!睋?jù)徐鍇說文系傳
明陳嘉謨《本草蒙荃》“稷米亦甚香美,苗蔖與黍相同……南人名穄?!?/p>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绷硗?,專有一段文字描述黍(稷)和粟的形態(tài)區(qū)別。
明趙南星《上醫(yī)本草》“稷,一名穄,又名粢?!?/p>
明王圻《三才圖會》“稷米,今所謂穄米也……關西謂之糜,冀州謂之*[原字麻下加黍],皆一物也。”
明王象晉群芳譜“稷,一名穄,一名粢?!?/p>
清方以智《通雅》“穄即稷”據(jù)夢溪筆談。
清汪灝《廣群芳譜》“稷,一名穄,一名粢。”
清查彬《采芳隨筆》“稷,一名穄,同聲,實一物也?!?/p>
清張伯烈《正字通》“穄音霽。稷別名。齊晉人讀即積為穄,呼稷為穄,語言雖殊,實一物也?!?/p>
清高承炳《本草簡明圖說》“稷名穄,亦曰粢……南人謂蔗穄是也?!?/p>
清吳其?!吨参锩麑崍D考》“稷則通呼為糜,亦曰穄……與唐本草符?!?/p>
民國丁惟汾《釋黍稷》“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不黏,故又謂之穄。黍稷本一名,因其有黏有穄,遂別之為二名矣?!?/p>
從表4的材料看,最早懷疑稷非粟的是南朝的陶弘景,但他只是懷疑,并沒有提出論證,到了唐代蘇恭才首先提出“稷即穄也”,并引陶弘景的話來肯定自己的論點,而陶弘景并沒有肯定稷即穄,經(jīng)蘇恭這一引,把陶弘景也說成稷即穄了。此后,如表中的徐鍇、蘇頌、沈括、蔡卞等都只是重復稷即穄的話而沒有增加新的論證材料。鄭樵進一步說《爾雅》以粢為稷是“誤也”,可并沒有說出誤的道理。直至明代李時珍,以他廣博的植物學知識對于稷即穄的論點加以展開、補充。首先,李時珍提出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的區(qū)別,成為后人引證的依據(jù)。其實,谷類作物的籽粒有黏(即秫或糯)和(非糯)的區(qū)別早在《詩經(jīng)》中已經(jīng)提到。黍當然也有黏和不黏的類型,黍屬于黏性是《詩經(jīng)》和甲骨文中就明確的(釀酒),問題不在黏與不黏,而在于不黏者到底是穄或是稷?李時珍只說不黏者為稷,不提穄,驟一看,給人以區(qū)分有理、較之以前的文獻有耳目一新的印象。所以這一觀點便成為后人引用的“有力”依據(jù)。同樣,李時珍又從植物形態(tài)上對黍(包括穄、稷)和粟的區(qū)別作了詳細的描述(文長不俱引),[1]因為他所描述的黍(穄、稷)即相當于P.miliaceum,粟相當于S.italica(參閱表1附圖),所以黍和粟的區(qū)別一清二楚,毫不混淆,這又成為后人引證黍即稷的權威材料。胡先骕的《經(jīng)濟植物學》正是依據(jù)李時珍的論證再加以引伸(詳下)。殊不知稷既然已戴上黍穄的帽子,站在黍穄一邊,以此作形態(tài)上同粟的區(qū)分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如把稷放在粟一邊,粟(稷)同黍穄的區(qū)別同樣是毫不混淆的。問題不在黍和粟的區(qū)別,問題在于稷到底是粟或是穄?后人引用《本草綱目》時,忽略了這一點,實際上成為先入為主,以稷為黍,來論證與粟的區(qū)別,自以為論證正確。表4中從清代至民國主張以稷為穄的論點。大抵重復沈括、蘇恭、李時珍等人的稷穄同音說,沒有什么新的發(fā)展。
四、宋以后重申稷是粟的文獻概況
自從蘇恭首先提出稷即穄以后,歷明清至現(xiàn)代附和的很多,已見表4舉例。但是情況并非一邊倒,重申稷應是粟的文獻也不少,這里也舉例列表如后(表5)。
表5中徐光啟、陸隴其、崔述、邵晉涵、沈維鐘等人辯稷即是粟非黍的論點是相當明確有力的,但對比表4中的人物,則可以看出除徐光啟外,表5中的人物在學術地位聲望上不及表4中的人物遠甚,表4中的陶弘景、蘇恭、李時珍是本草專家,社會影響大,鄭樵、羅愿、王象晉、吳其浚等都是名著流傳的知名人物,而徐光啟又晚于李時珍,《農政全書》問世較遲,其流布也不及《本草綱目》之廣。凡此種種,雖然重申稷是粟的論點甚強,影響卻較微弱,主流仍舊是黍稷(穄)同物異稱。這就是表3現(xiàn)代辭書中為什么大多數(shù)采用以稷為黍的歷史根源。
胡先骕是現(xiàn)代植物學家,胡氏在其《經(jīng)濟植物學》中把西方對黍的三種類型的學名給以中文的譯名如下:
(1)Panicummilaceumvar.effusum稷型
(圓錐果穗之枝向四面開張)
(2)Panicummilaceumvar.contractum黍型
(圓錐果穗向一面微俯)
(3)Panicummilaceumpactum穗黍型
(圓錐果穗緊密而且粗厚)
[這三種類型(或變種)在我國作物栽培學的書籍中分別稱作(1)散穗型(2)側穗型(3)密穗型,較以上譯名為清楚]
胡氏這一譯名的創(chuàng)擬顯然受李時珍和吳其浚的影響。因為李時珍主張稷即黍,且其對黍和粟的形態(tài)描述完全與現(xiàn)代黍、粟的分類學名一致;而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繪有稷圖,作散穗之黍,繪有黍圖,作側穗之黍,[2]故胡氏以effusum為稷型,以Contractum為黍型,對于Compactum則創(chuàng)為“穗黍型”?,F(xiàn)代植物學辭書或專著中為什么都以稷為黍,譯Panicum稷屬,顯然系循胡先骕氏的觀點。
表5宋以后重申稷為粟的文獻舉例
朝代|作者|著作|主要依據(jù)
宋|邢昺|《爾雅》疏|“粢者,稷也。……然則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p>
元|暢師文|《農桑輯要》|轉引《齊民要術》以稷為粟
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轉引《齊民要術》以稷為粟
明|胡侍|《真珠船》|“余謂稷即粟米不須疑,本草誤也?!保ㄒ蔽模?/p>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古所謂黍,今亦稱黍,或稱黃米。穄則黍之別種也。今人以音近,誤稱為稷。古所謂稷,通稱為谷,或稱粟?!]之苗、葉、穗與黍不異,經(jīng)典初不及穄,然世農書輒以黍穄別稱,故穄者,黍之別種也?!?/p>
清|陸隴其|《陸稼書文》黍稷辨
(1)|真定府志:“今俗所謂小米者,稷也;所謂黃米者,黍也?!?/p>
(2)以生命力為黍是“相沿之訛,非一日矣。”
清|崔述|《稷穄辨》
(1)|引《國語·魯語》韋昭注:“莠草似稷而無實?!薄敖褫菡乒?,絕不似黍。”
(2)四書有稷無穄
(3)稷穄音近相誤
(4)引《陸稼書文》
清|陳夢雷|《古今圖集成》草木典
|稷部及粟部繪有稷、粟圖,相當于是S.italica,黍部繪有黍圖,同現(xiàn)今年P.miliaceum(但文獻摘錄上混淆不清)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爭就篇·顏師古注:“稷、粟一種,但二名耳。”
清|邵晉涵|《爾雅正義》
|“前人釋稷多異說。以今驗之,即北方所謂稷米也。《淮南時則訓》“首稼不入”,高誘注:“百谷唯稷先種,故曰首稼……稷,五谷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p>
清|鈕樹玉|《說文段注訂》|批評《九谷考》的錯誤,同意《爾雅》釋草注及《急就篇》顏師古注
清|徐承慶|《說文解字匡謬》|“今北方呼稷為谷子,其米為小米,猶古人以稷為粟也。”引邵晉涵見解
清|鄒漢勛|《南高平物產(chǎn)記》|“諸家所說,黍穄一類二種,……本草拾遺謂穄即稷,非?!?/p>
清|沈維鐘|《夏小正匯考》|“自唐人誤以穄為稷,于是稷幾為不黏之黍。不知稷即今小米,不黏者稱稷,黏者稱秫,其穗豐茸而俯偃,黍則粟粒如小麥,其穗疏散而舒揚。”
民國|高潤生|《爾雅谷名考》|“稷,一名粢……即今之谷子也?;蛞詾辂湥蛞詾槭?,或以為*[原字麻下加黍],或以為高粱,皆非是。”該書有正確而詳盡的論證。
五、建國以來黍稷問題的動向
建國以來,農史學界對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黍稷分歧,希望加以澄清,陸續(xù)有人撰文討論這個問題。如同歷史上分歧一樣,有人主張稷即穄(黍),另有人重申稷是粟。還有一些學者并不討論黍稷問題,但在他們的文章中涉及黍和稷時,有作者自己的觀點。辯論的雙方,所提出的論點較歷史上各有發(fā)展,有的甚為詳備,現(xiàn)將這些動向舉例列在表6。
表6建國以來黍稷問題的動向[3]
作者|著作|主要論點
齊思和|《毛詩谷名考》(《中國史探索》1981)
(1)|以稷為穄,始于唐蘇恭;(2)稷訛為穄,由于音近;(3)稷可能是周人圖騰;(4)考古出土中有粟;(5)程瑤田以稷為高粱有十大錯誤
鄒樹文|《詩經(jīng)黍稷辨》(《農史研究集刊》第二冊,1960)
(1)|晉以前稷即粟不誤;(2)陶弘景首提黍稷相似之誤;(3)唐本草造成稷即穄之始誤;(4)指出李時珍的若干錯誤
段熙仲|《據(jù)三禮說黍非稷》(《農史研究集刊》第二冊,1960)
(1)|周禮貴人食黍粱,賤人食稷,可證黍稷非一物;(2)儀禮中黍稷陳列位置有別,可證黍稷非一物;(3)禮記所述也可證黍稷非一物
萬國鼎|《申論稷是谷子》(《中國農報》1962,7期)
(1)|考古發(fā)掘以粟為主;(2)春秋、左轉載豫魯一帶主食為谷子;(3)甲骨文黍、稷字形不同;(4)稷穄在一些地方音近;(5)李時珍沿唐本草之誤
夏緯瑛|《周禮書中有關農業(yè)條文的解釋》
(1)|唐以前未見以稷為穄;(2)唐以后誤以稷為穄觸目皆是
昝維廉|《正視我國古代的五谷》|該文列舉十二點理由指出黍與稷之不同,不應混淆,詳見《農業(yè)考古》1982,2期
劉毓瑔|《詩經(jīng)時代黍稷辨》(《農史研究集刊》第二冊,1960)
(1)|西周,春秋的主糧為黍;戰(zhàn)國為菽粟;秦漢為粟麥;(2)稷粟不是同一作物,黍稷同是嘉谷
胡錫文|《〈對谷子即稷〉的商榷》(《中國農報》1962,7期)
|(1)穄即粟是魏晉訓詁家引起的混淆;(2)唐以后才得到澄清;(3)李時珍從植物特征明稷杰非同物;(4)谷子(粟)是戰(zhàn)國時才發(fā)展起來;(5)詩經(jīng)“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可知稷非禾
王毓瑚|《我國自古以來的重要作物》(《農業(yè)考古》,1981,1期)|(1)元以前農書有谷子、粟而無稷;(2)以稷為粟是訓詁經(jīng)生的文字考證,本草醫(yī)題以稷為糜子較可靠,(3)周族在陜西以黍起家,原來大約稱黍為稷
表6中摘錄的雙方主要論點比較簡略,有的可能不完整,詳細的還要請查閱全文。表內以稷為黍的論文雖較少,但實際上流行的觀點仍以稷為黍占優(yōu)勢(已見表3)。需要指出的是表中齊思和、鄒樹文等人的論點是相當詳盡有力地重申了稷當是粟,但他們的論文發(fā)表在發(fā)行量極少的學術性刊物上,一般人不能看到,所以歷史上遺留的稷為黍的影響仍占主流。
黍稷問題在國外研究論著中也同樣存在兩種見解,如許倬云(Cho-yunHsu)、李惠林(Hui-lingLi)[4]等以稷為粟,何炳棣(Ping-tiHo)、W.Watson、C.W.Bishop等趨向于稷為黍。[5]其根源都來自國內文獻。
六、稷問題的我見
筆者在敘述個人的觀點以前,不能不回顧一下文獻,理一理紛歧的來龍去脈。由于頭緒太多,就抓主要矛盾,把一些次要的紛歧略去(比如粢是粟或是穄的問題,*[原字麻下加黍]的區(qū)別問題,穧和穄混淆問題,粱的問題等),因為只要黍和稷的總是解決,這些派生的問題也容易迎刃而解,如果黍和稷未能認識一致再把這些問題牽扯進去,治絲愈紊,徒增紛擾。此外,在黍稷爭辨中枝節(jié)橫生的,如以稷為高粱,因齊思和論文已指出其十大錯誤,[6]這里也不再提及。這樣考慮的結果,歸納成上面的六個表,以最簡要地交代黍稷問題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再談談筆者對黍稷問題的意見,有些是有前人論點上再加以補充闡發(fā),也有一些是前人未曾提及的。
(一)從“五谷”和“首種”看黍稷“五谷”是自從《孟子》以來古籍上經(jīng)常提到的五種主要糧食作物。盡管“五谷的名稱略有出入(一作稻、黍、稷、麥、菽,一作麻、黍、稷、麥、菽),只是稻和麻的不同,黍稷始終一樣。如果稷即黍,那么“五谷”變成“四谷”了。如果說古代并沒有現(xiàn)代植物分類的概念,可以把黏性的黍和非黏性的稷(穄)視為兩類作物,那么,把粟這個最重要而普遍的作物排除在五谷以外,是合乎邏輯的嗎?董仲舒說:“《春秋》……禾也?!盵7]這里董仲舒把麥和禾作為五谷中的兩種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禾是粟不是黍這是從無紛歧的,如果稷不是粟,而是黍穄,那么董仲舒這話也錯了,可能嗎?以稷為穄(黍)的文獻中大抵避而不談“五谷”,是其論點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說五谷中不包括粟這是無論如何不能自圓其說的。
稷又稱百谷之長,《禮記·月令》稱稷為“首種”,《淮南子·時則訓》則稱“首稼”。鄭玄注(表2)說首種是指稷(粟)是正確的。所謂首種或首稼意指為首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當然也是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如果氣候條件不利于首種的播種,對民生的影響也最大。這本來是容易理解的,可是一些以稷為黍的學者卻用播種期早晚來解釋首種,說黍的播種期早于粟,所以稷不是粟而是黍。如所周知,各種作物在一年中各有其合適的播種期,有春播、夏播、秋播的,如果播種期最早就最重要,就是首種,那么麥子遲至秋播豈非最為次要?又怎樣理解董仲舒“以此見圣人于五谷最重麥和禾也”?
與稷緊密相關的是對后稷的理解,后稷作為周族的祖先傳說中是發(fā)明種植的能手。對于后稷其人的記述,爭論的雙方并無紛歧,問題仍舊是稷代表什么作物?王毓瑚、何炳棣[8]等強調黍的生育期短,比粟更耐旱耐瘠,與雜草的競爭能力強,適于陜西、山西一帶的自然條件,所以后稷是種黍的祖先,周族是以種黍起家,“原來大約稱黍為稷”。但是這個論點卻忽視了粟也是耐旱的作物,黍稷(粟)連稱是因為事實上這兩種作物的種植分布地區(qū)是一致的,至于說黍原來大約叫作稷是沒有論證的臆測,反之,地下谷的,至于說黍原來大約叫作稷是沒有論證的臆測,反之,地下谷物遺存的出土卻表明大量種植的是粟不是黍(詳下)。
(二)從考古發(fā)掘和作物馴化看黍稷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帶來前所未有的豐富地下實物資料,是澄清黍稷爭論的有力依據(jù)。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黃河流域新石器遺址出土炭化粟的有十多處(限于公開報告的),自西至東有甘肅臨洮、玉門、永靖、青海樂都,陜西寶雞、西安半坡、華縣,山西萬榮,河南陜縣、臨汝、鄭州及山東膠縣等,最集中的正是周族祖先(后稷)活動的地區(qū)。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半坡115號地窖,保存的粟竟有數(shù)斗之多。至于出土的黍則少得多,只有黑龍江寧安縣東康遺址有粟和黍的遺存,經(jīng)過鑒定分別屬于S.italica和P.miliaceum。[9]以前山西萬榮荊村遺址曾報導出土有粟和黍,但對黍還有不同看法,黃其煦對此有詳細論述。[10]
主張稷為黍的劉毓瑔、胡錫文等[11]根據(jù)文獻記載的趨勢分析,指出西周春秋時期的主要糧食是黍稷(穄),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糧食轉變?yōu)檩乃?,秦漢時期為粟麥。這種區(qū)分是人為、臆斷的。沒有考慮出土的考古材料,又先入為主地排除稷是粟,所以把粟的主糧地位硬給切斷了,推遲到戰(zhàn)國。現(xiàn)在考古資料把粟的馴化栽培歷史推前到8000年前,[12]則是以前主張稷黍為同一作物的諸多作者所不能預料。同樣,說周族是種黍(稷)起家,并不能從考古發(fā)掘上得到印證,反而為考古發(fā)掘所否定了。正因為粟是主糧,所以甲骨文的禾(代表粟的植株形態(tài))成為一切禾谷類作物(稷、黍、稻等)及其器官(穗、稭、穖等)文字的部首。
有關粟的馴化起源,國際上自從瓦維洛夫提出世界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以來,雖然屢經(jīng)修正補充[13],中國粟菽一直是世界公認的起源中心。西歐栽培的粟系經(jīng)西亞傳過去。至于黍的起源則較為紛歧,一般認為在中亞及東地中海,最早出土的黍粒在希臘的Argissa,時間約距今7950~6850年。[14]因為黍特別耐旱、需水量少,適合這一帶干旱、雨季短、土壤瘠的自然氣候環(huán)境。另一方面,文獻上也認為中國黍栽培歷史悠久,是黍的初級中心。[15]可見,把黍說成最適于黃土高原栽培的觀點是不全面的,因為黍還能在比黃土高原更嚴酷的條件下栽培,而黃土高原既適于黍也適于粟的栽培,硬把粟排除在外,只是從以稷為黍的框架中推論出來的觀點。
現(xiàn)代關于作物遺傳馴化的研究都認為一種野生植物在馴化栽培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野生型的該作物的伴生雜草。這種伴生雜草被認為是栽培種與野生祖先種的“漸滲雜交”(introgression)的產(chǎn)物。證之古籍記載,粟(稷)和黍(穄)各有其伴生雜草,粟的伴生雜草是莠(S.viridis):“惡莠恐其亂苗也”,孟子這里說的苗即禾苗。黍的伴生雜草稱稂(P.spontaneum),又稱蓈、*[原字左黍右卑],《說文》:“*[原字左黍右卑],黍屬也”。段玉裁注:“*[原字左黍右卑]之于黍,猶稗之于禾也”。程瑤田《九谷考》也說:“余目驗之,穗與谷皆如黍”。古籍中既有黍稷連稱,也有稂莠并舉,如《詩·小雅》:“不稂不莠”,《國語·魯語上》說仲孫它生活儉樸,“馬餼不過稂莠”。據(jù)韋昭注:“莠似稷而無實”。據(jù)此等等,[16]既然黍稷連稱和稂莠并舉,兩兩對應,而稂和莠是黍屬和狗尾草屬各自對應于黍和稷(粟)的伴生雜草。這里的稷總不能說成是非黏性的黍吧!
(三)從農學家和本草學者看黍稷本文表2、4、5中出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以稷穄為同物的都是本草專家或植物專家如陶弘景、蘇恭、李時珍、王象晉等。再,就是一些訓詁家。以稷粟為同物的則多為農學家如賈勰、暢師文、魯明善、徐光啟等。再,就是一些考證有力名望較小的人。以稷穄同音所以同物的文獻,都沒有對賈思勰、徐光啟等的論點加以評駁。直至近人論證中感到不能回避這個問題,才有所涉及。如王毓瑚先生的論文中即指出賈思勰以稷為粟是“顯然受了漢儒訓詁的拘束或者說壓力”。說賈思勰“表示他并非敢于違背漢儒訓詁的正統(tǒng)……仿佛使人感到他頗有難言之隱似的……”[17]對于徐光啟的評論是:“他顯然是想為北方的谷子正名,從而陷入了經(jīng)師訓詁的泥淖而沒有掙脫出來?!币陨线@兩段引文是結論性的,給人的印象是,漢儒的以稷為粟是一種強有力的訓詁“正統(tǒng)”,也即泥淖,凡是同意漢儒注釋的,便是受壓力,陷入泥淖。這顯然沒有說服力,更沒有真正理解賈思勰和徐光啟的正確立論。漢儒的訓詁固然有迂腐謬誤之處,但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犍為舍人、趙岐等離《詩經(jīng)》時代比我們后人早一二千年,那時候在客觀上沒有黍稷紛歧的爭論,大家都熟悉黍稷,他們注釋起來自然很簡單,這一點應該首先看到。正如吳其浚所說:“漢儒家多西北,且嘗躬耕。其于黍種蓋習見,以為人人皆知,無煩訓詁。故鄭氏三禮注詩箋,獨不詳稷之形狀?!盵18]王毓瑚先生的文中說“漢代經(jīng)師隨便把它(稷)注釋成粟”是不公允的。清代的考據(jù)訓詁之學大盛,斐然可觀,以黍稷問題來說,程瑤田的《九谷考》無疑是權威之作,但是程氏考來考去把稷考成高粱,成為笑話??墒峭獬淌嫌^點的都是訓詁名家,如段玉裁稱贊說:“按程氏九谷考至為精析……其言漢蜀粱為稷,而稷為秫:(即高粱)……真可謂撥云霧而睹青天!”其他如孫詒讓(《周禮正義》)、劉寶楠(《釋谷》)、包世臣(《齊民四術》)等都同意程氏的考證(不俱引)。這是因為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愈到后期愈脫離農業(yè)生產(chǎn),在黍稷問題上陷入訓詁泥淖中的不是漢儒,倒更像清儒。
筆者認為《要術》的結構把“耕田第一”、“收種第二”放在最前面,以下順次的“種谷第三”、“黍穄第四”、“粱秫第五”……是各論性的?!胺N谷第三”的篇名是賈思勰費了推敲的;“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總名,非止謂粟也。然今人專以稷為谷,望俗名之耳?!闭f明北魏時谷已經(jīng)通行泛指五谷,用了“種谷”的篇名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泛指五谷,所以加夾注說明,取這個篇名是“望俗名之”即順應民間口語習慣,稱稷為谷?!兑g》的序中講得很清楚:“鄙意曉示家童,未敢聞之有識”,作者是著眼于普及而定篇名,根本沒有屈服于漢儒的壓力或“難言之隱”的影子。
徐光啟則與賈思勰不同,他在《農政全書》卷二十五樹藝中有意將篇名恢復用稷,不用谷或粟,目的在糾正千余年來的黍穄(稷)混淆。他除了大段轉錄“種谷第三”的文字外,自己加了許多總結性的見解:“玄扈先生曰:古所謂黍,今亦稱黍,或稱黃米,穄則黍之別種也。今人以音近,誤稱為稷。古所謂稷,通稱為谷,或稱粟,粱與秫則稷之別種也?!]之苗、葉、穗與黍不異,經(jīng)典初不及穄,后世農書輒以黍穄并稱,故穄者黍之別種也。”徐光啟是親自鑒別了黍的苗葉穗的形態(tài)而寫的,不是光在文字上推敲。他這段話文字不多,卻精確扼要地指出了自唐以來黍稷混淆的原因,正如王毓瑚所指出的“他(徐光啟)顯然是想為北方的谷子正名”,起到了正名的作用,卻并沒有“從而陷入了經(jīng)師訓詁的泥淖而沒有掙脫出來”。
賈思勰和徐光啟都是非常熟悉農作物栽培的實踐家,他們不但善于“采捃經(jīng)傳”,更注意“詢之老成,驗之行事?!毙旃鈫⒓热挥H自看過農民所稱的穄是同黍一樣的作物,不可能糊涂到稷(粟)穄不辨的地步。這兩位杰出的農學家對黍稷不同物的見解在黍稷辯論中未受到重視只能說是憾事。李時珍是偉大的植物本草學家,在農作物的鑒別上不見得比賈徐二氏還熟悉(《本草綱目》中涉及農作物的還有其他差錯,這里不論。當然這種差錯無損于《本草綱目》的光輝),專業(yè)方向不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黍稷問題上舍農學家的見解而取本草學家的解釋,農學家的見解受到冷落,本草專家的見解一再受到宣揚,竊以為也是這個問題長期糾纏原因之一。
(四)論以稷穄同音證黍稷同類之不妥表4以稷黍同類的各家論點中,其共同點是穄稷音近或音同,自蘇恭首先提出,以后即輾轉相引或加以補充發(fā)揮。其邏輯推理是:已知黍即穄,今口語稷與穄音近或音同,故稷即黍。筆者以為單憑口語是有片面性的。因為各地方言口語中存在著很多交錯混淆的現(xiàn)象。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又是有長期統(tǒng)一歷史的大國。這種特點反映在文字上就是中國的書面語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共同性,而口語則富有地域性和習慣保守性。書面上統(tǒng)一的詞,在各地口語上往往歧異很大,在農作物的名稱上尤其明顯。比如“稻”是南北通用的書面語,但是南方各省農民的口語常常稱稻為谷或禾,許多農家水稻品種都稱某某谷、某某禾。而谷和禾在北方口語則指粟,某某谷。甘薯在山東一帶叫地瓜,而閩粵一帶的地瓜乃指豆薯(一種豆科作物的塊根,可生食或熟食)。此外如胡麻可以是脂麻也可以指亞麻,不勝枚舉。程瑤田正是到山西某地詢問農民,因當?shù)胤Q高粱的音近乎稷,他好象恍然大悟,結合訓詁考證,得出古代的稷即高粱?,F(xiàn)代也有這種誤會,如國外有的文獻就把陜縣廟底溝出土的谷子(粟),誤譯成稻谷,說廟底溝在5000年前已種水稻。
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否定稷穄音近或音同這個事實,問題在不能把稷穄音近或音同據(jù)以為稷黍同類的理由,正如我們不能據(jù)南方稱稻為谷去否定北方的谷指粟一樣。唐以后以稷為黍主要是通過稷穄音近或音同發(fā)展起來的,在邏輯上忽視了稷的方言所指的作物本身有歧異,企圖據(jù)以把稷的書面語從原來指粟“糾正”為指黍。這一點在以前文獻中沒有人指出過。
(五)辨黍稷應回到《詩經(jīng)》時代據(jù)上所述,糾纏于稷穄的讀音是不能澄清問題的。應該回到《詩經(jīng)》的時代辨黍稷。因為那時還沒有穄的出現(xiàn)?!对娊?jīng)》中提到黍稷37次,《書經(jīng)》2次,《國語》2次,《管子》10次。黍稷在那時沒有發(fā)生理解上的混淆,那時的黍是黍,稷是稷,沒有穄的干擾。我們要辨的正是那時候的稷到底是粟或黍的同類(即非黏性的黍)?
眾所周知,《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大類,所謂風“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雅頌則“皆成周之世,趄朝廷郊廟樂歌之辭”。[19]由于其中提到130余種植物的名稱和20多種農作物的名稱及其不同類型,對于后人研究周代的植物、農作物有很重要的價值。但是我們決不能忘記《詩經(jīng)》到底是歌謠樂歌而不是植物學或農業(yè)的專著。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一些持黍稷同類的文章,分析《詩經(jīng)》的有關詩句時,常常不顧歌謠樂歌的體裁特點,任意作學術的解剖,是沒有說服力的。比如劉毓瑔等[20]的論文中指出“七月”一首中的“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假如稷也是粟的話,詩人何必在八個名稱中兩次提到粟呢”?這種責問就是不顧詩的體裁,單純從作物種類、數(shù)目上去清點,按照這樣的邏輯,詩人們在構思歌詠之前先得排一排作物的種類、名稱,看有無矛盾重復再歌詠!何況“禾麻菽麥”中的禾,不是指粟而是“再言禾者,稻秫苽粱之屬皆禾也”。[21]即令禾指指粟,你說它何必兩次提到粟,人家也同樣可以反問,既然黍即稷,詩人又何必兩次提到黍呢?以黍稷為同物者最喜引“黍離”這一篇的歌詠為理由,“黍離”中的“彼黍離離”共重復三句,每句以后分別配以“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于是發(fā)問道:“如果稷是粟,怎么可能詩人每次只看到離離狀態(tài)的黍,卻分別看到粟的苗、穗和籽實”?這種提問既脫離詩歌的體裁又脫離生產(chǎn)實際。如所眾知,“黍離”這詩是表達周室東遷后,大夫行役至于宗周,看到以前的宗廟宮室盡成一片黍和稷穋生的虛墟,觸景傷情,發(fā)為詠嘆。詩中的“彼黍離離”重復三句,同后面的“行邁靡靡”、“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都重復三句[22]是同樣的詠嘆手法。至于“彼稷之苗、之穗、之實”,乃“指行役往來,固非一見也。初見稷之苗矣,又見稷之穗矣,而所感之心始終如一。……”[23]朱熹的這一注釋是正確的。如果稷即是黍(的類型),那我們倒要問:難道荒蕪了的廢墟中只許有黍的穞生,不能有粟的野生?如果稷是不黏的黍,凡是稍具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籽實淀粉的黏與不黏在植株形態(tài)的苗、穗、籽粒外形上是看不出來的,詩人居然能區(qū)別穞生的黍中有正在生長的不黏的苗、穗和結不黏的籽粒?這可能嗎?所以,回到《詩經(jīng)》中,稷不能混淆于黍是更清楚了,而不是更說明黍稷同類不分了。
以上是筆者對黍稷問題所作的歷史文獻回顧歸納和筆者個人補充的五點意見,不知對于澄清黍稷有所助益或更增紛擾?姑以就正于同仁。
注釋:
[1]《本草綱目》谷部:“時珍曰: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蝠⒅纾扑诙托?,有毛,結子成枝而疏散。……”又,“時珍曰:稷黍之苗,雖頗似粟,而結子不同,粟穗?yún)簿蹟€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
[2]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所繪的圖中,以稷為黍,但另在附稷黍的考證文字中卻以稷為粟,是自相矛盾的。
[3]本表內所摘的主要論點,十分簡略,可能遺漏,詳細請查閱原文。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yè)選擇講座模板
- 2025年度茶葉產(chǎn)品溯源體系建設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場化項目服務類采購項目合同附件定制版4篇
- 2025年度電競主題商鋪租賃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生態(tài)環(huán)保園區(qū)場地委托出租與環(huán)保技術服務合同樣本4篇
- 專業(yè)技能提升課程2024培訓協(xié)議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1章開啟化學之門《第2節(jié) 化學研究什么》公開示范課教學課件
- 二零二四事業(yè)單位聘用合同四種類別適用范圍與條件3篇
- 2025年度文化演藝中心場地租用協(xié)議范本4篇
- 2025年度城市綜合體項目場地購置合同示范文本4篇
- 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護理查房
- 有效排痰的護理ppt(完整版)
- 魯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五四制)全冊完整課件
- 英語六級詞匯(全)
- 算法向善與個性化推薦發(fā)展研究報告
- 聚合物的流變性詳解演示文稿
- 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安全技術措施
- 醫(yī)院出入口安檢工作記錄表范本
- 內科學教學課件: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單位登記表
- 《生物制品學》課程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