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學(xué)期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題_第1頁
初二物理第二學(xué)期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題_第2頁
初二物理第二學(xué)期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題_第3頁
初二物理第二學(xué)期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題_第4頁
初二物理第二學(xué)期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

1.如圖所示,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體積為100cm3實心物塊甲放在實心木塊乙上,

木塊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塊受的浮力為凡,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i;現(xiàn)將甲取下并浸沒

水中,靜止時,容器對甲的支持力為M木塊靜止時受的浮力為F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為P2,水面深度變化5cm。已知木塊乙的質(zhì)量為400g,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2(g

取10N/k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容器對甲的支持力N為2N

C.甲的密度為2.1xl03kg/m3

D.Fi與F2的差值為UN

2.一個質(zhì)量為3kg、底面積為100cm?、裝有20cm深的水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

上,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計.A、B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兩實心物塊,已知A物塊的體

積是B物塊體積的2倍.當(dāng)把A、B兩物塊用細(xì)線相連放入水中時,兩物塊恰好懸浮,且

沒有水溢出,如圖所示,現(xiàn)剪斷細(xì)線,穩(wěn)定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50Pa,物塊A有

皿體積露出水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物體體積為50cm3

B.B物體密度為3xl03kg/m3

C.物體A、B放入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5.3xl03pa

D.細(xì)線剪斷待B靜止后,B對容器底的壓力為1.4N

3.將一小石塊和小木塊拋入一杯水中,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木塊浮在水面上,而石塊卻沉入水中,就

此現(xiàn)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木塊受到浮力,石塊不受浮力B.石塊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塊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塊所受的浮力D.木塊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

4.下列的數(shù)據(jù)估計正確的是()

A.一個中學(xué)生的體重大約是500kg

B.本溪桓仁大雅河最深處的壓強為7xlO5Pa

C.一位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500Pa

D.一位成年人浸沒水中時受到浮力約為600N

5.如圖,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內(nèi)的水面上,擰緊大瓶

瓶蓋,通過改變作用在大瓶側(cè)面的壓力大小,實現(xiàn)小瓶的浮與沉。則()

A.用力捏大瓶,小瓶能實現(xiàn)懸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內(nèi)的氣體密度變小

C.蓋上小瓶瓶蓋,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開大瓶瓶蓋,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6.體積相等的甲、乙、丙、丁四個物塊均漂浮在水面上,它們浮出水面的體積分別為

20cm3、45cm3、65cm3、75cm3。若將四個物塊浮出水面的部分切除,待重新穩(wěn)定后,四個

物塊再次浮出水面的體積分別為1/甲、1/乙、1/丙、V丁,且V乙>1/丙>1/?。綷/甲。則四個物塊各

自原來的體積大小可能為()

A.80cm3B.100cm3C.120cm3D.140cm3

7.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裝有不同的液體,將三

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A、B、C分別放入容器的液體中,靜止時三個容器的液面恰好相

B.容器對桌面的壓力下甲=尸乙=尸丙

C.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丙

D.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FA>FB=FC

8.如圖所示,燒杯的底面積是200cm2,里面裝有一定量的水(圖甲)。用彈簧測力計吊

著未知金屬體,先將金屬體浸沒在水中(圖乙),水位升高到3處,示數(shù)是17N,再將金

屬體緩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3的中點C處(圖丙),示數(shù)是22N(不計金屬體帶出的

水)。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甲乙丙

A.金屬體的質(zhì)量是2.7kg

B.金屬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是ION

C.金屬體的體積是SOOcn?

D.從甲到乙,燒杯對地面的壓強增大了5OOPa

9.在盛滿不同液體的相同的溢水杯中,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如圖所示。當(dāng)小球靜止

時,甲、乙兩杯中溢出液體的重力分別為0.5N和0.4N,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B.乙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4N

C.甲杯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液體的密度D.小球的質(zhì)量為40g

10.在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

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如圖甲;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則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甲乙

A.小球A的質(zhì)量等于小球B的質(zhì)量

B.小球A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C.小球B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在甲液體中,容器底對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容器底對小球B的支持力

二、填空題

11.如圖所示的薄壁柱形容器,底部有一由閥門B控制的出水口,內(nèi)盛有30cm深的水,

現(xiàn)將彈簧測力計上端固定,另一端拄一個底面積為20cm2,高為7.5cm的柱形物體,把物

體從接觸水面開始,向下移動4.5cm,物體的上表而剛好與水面相平(水不溢出),此時容

器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a。打開閥門B,放出200g水,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減小了Pa?(己知彈簧測力計每1N刻度線間的距離為1cm)

12.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200cm2重10N的足夠高的薄壁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

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zhì)彈簧,彈簧上端連有一邊長為0.1m的正方體物塊A,當(dāng)容器中水的

深度為20cm時,物塊A有二的體積露出水面,彈簧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則此時物塊A受

到的浮力N;往容器緩慢加水至物塊A恰好浸沒時停止加水,整個過程中彈簧受到

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此時容器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Pa。

13.甲、乙是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空心球,它們的空心部分體積完全相同,甲球恰好能在水中

33

懸浮,p¥=3xl0kg/m,P乙=2xl()3kg/m3,則甲、乙兩球的體積之比為一.當(dāng)把

乙球放入水中時,乙球露出水面的體積占乙球體積的.

14.物理學(xué)中,浮力的作用點叫浮心.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這部

分液體所受的重力大小,那么浮心的位置就是那部分被排開液體的重心位置.(即:浸在

液體里那一部分物體的重心位置.)如圖所示均勻細(xì)長棒AB長為L,其質(zhì)量為m,A端用

細(xì)線懸掛起來且懸線豎直,B端無阻礙地斜向浸沒在水池中,當(dāng)它穩(wěn)定靜止時,棒被浸沒

部分的長度0.6L.則細(xì)棒的浮心距A端的距離等于,(請用題中字母表示).棒的

密度為千克/米3.

15.一種廁所的排便桶水箱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圖中略去了向水箱中注水裝置)。出水口上的

橡膠蓋是空心的,放水時它漂浮在水面上,水從出口流出,如圖(a)所示。隨著水的流

出,水面下降,直到橡膠蓋蓋住出水口,放水過程結(jié)束,注水過程中和注滿水后,橡膠蓋

都蓋住出水口,如圖(b)所示。

(b)

⑴圖中的手柄運用了哪種簡單機(jī)械:;

⑵放水時,圖(a)空心橡膠蓋所受的重力與它所受的浮力大小關(guān)系是F浮G(填

“>”“<”或“=”)

⑶圖(b)中注水過程和注滿水后橡膠蓋能緊緊蓋在出水口是因為橡膠蓋與出水口緊密接

觸,此時橡膠蓋下部沒有水,不受水對它的壓力,所以不受浮力,則上部水對它

的壓力(兩空均填“向上”或“向下”)和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會蓋住出水口而

不浮起。

⑷這種裝置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每次沖水都要用掉一箱水,為節(jié)約用水,可對橡膠蓋進(jìn)行加

重,使得F浮G(填或“="),從而按下手柄時橡膠蓋抬起放水,放開

手柄后橡膠蓋能立即蓋上出水口,停止放水。

16.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實心物體甲和乙,體積之比%:彩=5:4,將它們放入水中,靜止時

所受的浮力之比瑪:己=9:8。則漂浮的是物體,甲物體的密度

夕甲=kg/m3o

17.如圖所示,一個木塊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設(shè)想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

那么木塊將—,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將o

18.邊長為0.1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有五分之二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甲所

示則木塊的密度kg/m3o將木塊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許粘合劑(其質(zhì)量和體積忽

略不計)固定上與截去部分體積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入某種液體中仍漂浮,如圖乙所示,

此時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壓強為lxio3pa,夕合金=2.6x1()3kg/n?,則合金材料的質(zhì)量是

kg.(g=10N/kg)

二」三二二匚王

■一——————

甲乙

19.現(xiàn)有一塊冰漂浮在水面上,請問這塊冰熔化后液面若冰塊中含有鐵塊,冰熔化后

液面(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20.如圖所示,將物體A放入水中時懸浮,將物體B放入水中時有一半的體積露出水面,

將物體A置于物體B上再放入水中時,物體B有三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水面,則兩物體的體

三、實驗題

21.如右圖所示,“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圖甲);

②將物體浸沒在水面恰好與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從溢水杯里被物體排開的

水,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圖乙);

③測出接水后小桶與水所受的總重力Gi(圖丙);

④將小桶中的水倒出,測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圖丁);

⑤分別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

下列問題:

⑴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尸浮=,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用上述測得量的符號表示)

(2)指出本實驗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寫出兩點):

(a);

(b)o

⑶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選填“能”或“不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

德原理。

(4)實驗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經(jīng)常用到,稱為法。

22.某物理社團(tuán)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實驗中將同一物體分別按如圖所示的步驟進(jìn)行實

驗:

BI)

(1)物體所受重力為N;

(2)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3)通過比較B、C、D三幅圖,物理社團(tuán)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浸在液體中深度有關(guān)的結(jié)

論,對此結(jié)論你認(rèn)為是(“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4)根據(jù)已有條件,請你求出E圖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N(g取10N/kg,pm

=0.8xl03kg/m3)

23.初二物理社團(tuán)的同學(xué)們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按如圖所示的步驟進(jìn)

行實驗:

BCDE

圖1

甲乙圖2丙

⑴通過比較B、C、D三幅圖,小田得出結(jié)論:浮力的大小與有關(guān),通過比較D、E

兩福圖可以得出浮力大小還與有關(guān)。

⑵物體的質(zhì)量為kg,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o

⑶根據(jù)已有條件,請你求出E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N(p酒精

=0.8xl03kg/m3)。

⑷同組的小佳在工地上找到一金屬塊B,他決定測量其密度,但是測量工具僅有刻度尺。

所以他設(shè)計了以下實驗方法:

①小佳找了一個圓柱形的燒杯A,讓其在大水槽中漂浮,如圖甲所示,A露出水面的高度

為歷;

②然后將金屬塊B吊在燒杯A下方,如圖乙所示。A露出水中水的高度為加,水槽中水的

深度為H2;

③將金屬塊B放入燒杯A中,如圖丙所示,A露出水面的高度為加,水槽中水的深度為

H3,通過比較,小佳發(fā)現(xiàn)水槽中水的高度為“2”3(選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已知水的密度為p水。則小佳測量出金屬塊B的密度用物理量表示為p金

小泓同學(xué)提出在實驗步驟乙丙中,將沾有水的金屬塊B放入燒杯A中,測出金屬塊的密度

將(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2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

的重力,然后將金屬塊緩慢浸入液體中不同深度,步驟如圖B、C、D、E、F所示(液體均未

溢出),并將其示數(shù)記錄在表中:

水二二二二;?二二??斗|求三行|水匚百一除

Z/Z/X/ZZ////zzxzxzzZZZZZZZ/ZZZ/ZZ

ABCDEF

實驗步驟ABCDEF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2.22.01.71.71.9

⑴實驗步驟A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

(2)分析比較A、B、C、D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有關(guān);分析比較實驗步驟—可得

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分析實驗步驟A、E、F可得出:浮力的大

小還與有關(guān);

⑶金屬塊密度為kg/m3;(水的密度p水=1.0xl03kg/m3,g取10N/kg)

⑷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中液體密度為g/cm3。

25.如圖甲是研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力的關(guān)系實驗裝

置.用彈簧測力計提著物體A,使其緩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彈

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物體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乙).

(1)物體A浸沒在水中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隨A向下運動距離的增加而減小,說明

浮力與(選填“物體體積”或“排開液體體積”)有關(guān).

(2)物體A浸沒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為N,且保持不變,說明浸沒在水中的物體

所受的浮力與它浸沒在水中的深度(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若某同學(xué)在使用彈

簧測力計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以上,該同學(xué)沒有調(diào)零而直接進(jìn)行測量,這樣計算出的浮力

值_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結(jié)合試驗數(shù)據(jù),物體A的密度為kg/m3.本實驗中先測金屬圓柱體的重力,再

放入水中測浮力.若改變操作先后順序,物體A的密度的測量結(jié)果(選填“偏

大”、“不變”或“偏小”或“無法判斷”)

(4)圓柱體A的底面積為cm2.

(5)如果將盛水的柱形容器換成梯形容器,如圖丁,再將A物體按上述操作進(jìn)行實驗,

則物體放入水的過程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量Ap隨力的變化圖象是圖丙中的

.(選填“A”“B”“C”).

四、作圖題

26.在圖中畫出靜止在水面上的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0

27.請畫出小球所受浮力示意圖。

()

28.請在圖中畫出潛水艇所受浮力的示意圖.

五、計算題

29.如圖所示,正方形物塊邊長為10cm,漂浮于足夠高的底面積為S。的盛有足量水的圓

柱形容器中,有V5體積露出水面。g取10N/kg。求:

(1)該物塊受到浮力;

(2)該物塊的密度;

(3)若未投入物塊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o.試求出物塊漂浮時,水對容器底部的

壓力力并求出物塊浸沒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4)若物塊漂浮時與未投入物塊時比較,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200Pa,物塊浸沒時

與物塊漂浮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之比為30:29,則未投入物塊時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

少?

30.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質(zhì)量為200g,底面

積為4X10-3m2,高0.8m,容器中分別盛有600g的水和深度為0.2m的煤油(。煤油

=0.8X103kg/m3)o(g=10N/kg,P*=1.0X103kg/m3)

⑴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p>

⑵若向兩容器內(nèi)分別再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煤油,使甲、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請計

算出此時乙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p>

⑶在未向容器內(nèi)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煤油前,將一個質(zhì)量為800g,底面積為2X10-3m2的

圓柱體,豎直放入乙容器中。穩(wěn)定后該圓柱體浸沒于煤油中,此時煤油對乙容器底部的壓

強為2.8X103pa。若將圓柱體從乙容器中取出,將其用毛巾擦干凈后再放入甲容器中待穩(wěn)

定后,請計算出此時水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

31.將一鐵球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在空氣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7.9N,將鐵球浸沒在水中時,

33

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9N.已知p水=1.0X103kg/m3,pft=7.9X10kg/m,求:

(1)鐵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鐵球的體積;

(3)用兩種方法通過計算說明該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

【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biāo)記,請不要刪除

一、選擇題

1.D

解析:D

【詳解】

A.甲和乙漂浮可知

G甲+G乙=片

將物塊甲取下并沉入水中靜止時,木塊乙仍漂浮,可知

夕甲〉07K〉P乙

此時乙所受浮力

多=6乙=m^g=0.4kgX10N/kg=4N

此時甲所受浮力

外浮==lxlO3kg/m3xl0N/kgxl00xl0-6m3=lN

甲放在實心木塊乙上是排開液體的體積

居G甲+G乙

琢i=

Q水g。水g

甲取下并浸沒水中,靜止時排開液體的體積

=%+%排

。甲g。水g

比較兩個式子可得

>%2

故水面下降,根據(jù)P=pgh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i>必

故A選項錯誤;

B.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量

%且一彩眼=SAh=200cm2x5cm=1000cm=lx10-3m3

立±2-g+d]=?“ixl()3m3

"水gl夕甲gp水gJp水g

因此

%=p水g(%+1xl0-3m3)=lx103kg/m3xlON/kgx(lOOxlOW+lxlO^m3)=11N

甲靜止容器底時容器對甲的支持力為

FN=G甲-耳孚甲=11N-1N=1ON

故B選項錯誤;

C.甲的密度為

GEHUN,

p=——=-----------=11x103kg/m3

%g100xr6m3xl0N/kg

故C選項錯誤;

D.臼與F2的差值

耳一鳥=Gp+G乙一G乙=6甲=11N

故D選項正確。

故選D。

2.C

解析:C

【詳解】

A.由p=pgh可得,細(xì)線被剪斷后水面高度的減小量:

h=~^=lxlO3kg/m3xlON/kg=°-5Cm'止匕時物塊人有了體積露出水面,則A露出

水面的體積和容器內(nèi)減少的體積相等,即,丫=5容丸,則物體A的體積:

4谷

I/A=4S容△6=4xl00cm2x0.5cm=200cm3,故A錯誤;

13

B.細(xì)線被剪斷后A漂浮,物塊A有一體積露出水面,則1/排A二一"A,

44

因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F浮二pgV排和G=mg=pVg可得:

3aa

[/c-^xl.OxlO3kg/m3

nl33

p水"#A=PAl/Ag,則=I3A£*=4-----------------------=o.75xiokg/m;

匕匕

已知A物塊的體積是B物塊體積的2倍,即V/,=2VB,

剪斷細(xì)線前AB兩物塊恰好懸浮,貝I根據(jù)F斫pgl/排、G=mg和p=m!Z可得:

P水g("A+l/B)=PA/Ag+PBl/Bg,B物體的密度:

3333

%(匕+K)—夕A匕_3VBxlxlOkg/m-O.75xlOkg/mx2Vg33

PB==1.5xlOkg/m

,故B錯誤;

C.圓柱形容器內(nèi)水的體積:/水=5容入水=100cm2x20cm=2000cm3,

由夕=f可得,水的質(zhì)量:m水=p水1/水=1.0g/cm3x2000cm3=2000g=2kg,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容=G總=舊容+m*)g=(3kg+2kg)xl0NAg=50N,

物塊A和B的重力之和為:A物塊的體積是B物塊體積的2倍,則

1/B=—1/A=—x200cm3=100cm3,

22

3363

A物塊的重力為:GA=mAg=PA\/Ag=0.75xl0kg/mx200xl0-mxl0N/kg=1.5N

3363

B物塊的重力:GB=mBg=pBVBg=l.5xl0kg/mxl00xl0-mxl0N/kg=1.5N,

所以GA+GB=3N;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E=G/G^GA+GB50N+3N

=5.3xl03Pa,故C正確;

飛_S100x10Tm2

3

D.因為B物塊的重力為1.5N,B浸沒在水中,則l/SB=l/B=100cm,

B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B=P水g\/排BExlOBkg/mSxlON/kgxlOOxloFmBniN,

所以B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氏=GB-F浮B=L5N-1N=0.5N,故D錯誤.

3.B

解析:B

【詳解】

A.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所以石塊和木塊都受浮力,故A錯誤.

B.根據(jù)浮沉條件可知,當(dāng)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時,物體會下沉,故B正確.

C.由于不明確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關(guān)系,所以無法比較二者所受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故

C錯誤.

D.木塊浮在水面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有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D錯誤.

4.D

解析:D

【分析】

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jìn)行

相應(yīng)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yuǎn)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詳解】

A.中學(xué)生的質(zhì)量大約是50kg,故A錯誤;

B.本溪桓仁大雅河最深處約5m,故壓強為

p=/?g7z=1.0x103kg/m3x1ON/kgx5m=5x104Pa

故B錯誤;

C.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積大約為200cm2,即0.02m2,故雙腳面積5=0.04m2;成年人的體

重大約為60kg,壓力

F=G=mg=60kgx10N/kg=600N

壓強

故C錯誤;

D.人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在水中視為懸浮狀態(tài),所以成年人浸沒水中時受到浮力約為

E浮=G-600N

故D正確。

故選D。

5.A

解析:A

【詳解】

A.用力捏大瓶,水進(jìn)入小瓶,使小瓶重力增大,逐漸下沉,所以小瓶能實現(xiàn)懸浮,故A

符合題意;

B.用力捏大瓶,水進(jìn)入小瓶,小瓶內(nèi)氣體體積變小,密度變大,故B不符合題意;

C.蓋上小瓶瓶蓋,捏大瓶,水不能進(jìn)入小瓶,小瓶重力不變,不能下沉,故C不符合題

思;

D.打開大瓶瓶蓋,與外界大氣壓相通,捏大瓶時,水中壓強不變,水不能進(jìn)入小瓶,不

能使小瓶下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6.B

解析:B

【分析】

由于物體的密度沒有改變,切除前物體露出部分和物體原有體積的比值與切除后露出部分

與切除浸入部分比值相同,據(jù)此得到再次浮出水面的體積,根據(jù)再次浮出水面的體積的關(guān)

系得到答案。

【詳解】

設(shè)四個物體原來體積大小為由1/乙>1/丙得

y(V-45)>y(V-65)

解得

l/<110cm3

由V丁>1/甲得

?("75)>T(V-20)

解得

l/>95cm3

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o

7.D

解析:D

【詳解】

A.根據(jù)圖示可知,A懸浮,B、C漂浮,所以其所受的浮力與其自身的重力相等,故下人浮=

尸8浮=反?。?/p>

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液=浮,因為「人浮=尸8浮=&浮,排>3排>%排,因此可得,

%話

丙〉PZ,>P甲,根據(jù)圖示可知,1/A液<I/B液<%液,由公式G=mg=pMg可知G海甲<G液乙<G濃

丙,且A、B、C三個物體相同,容器重力相同,又因為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G

液+G物+G杯,故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下乙〈「丙;

C.因為液體密度n丙>。乙>。甲,且液體的深度相同,因此由p=pg/?可知,液體對容器底

的壓強:P¥<PZ,<P丙;

D.因為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因此甲下表面受到的壓

力大于浮力,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零,因此乙丙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等于浮力,且

相等,即FA>FB=FC.

8.C

解析:c

【詳解】

B.設(shè)金屬體重為G,當(dāng)金屬體浸沒水中時

G=G-/=17N……①

將金屬體緩慢提出,當(dāng)水位下降到A3的中點。時,排開水的體積減半,浮力減半,此時

F/=G—g%=22N……②

②-①得

-E=22N-17N=5N

2浮a

當(dāng)金屬體浸沒水中時,受到的浮力%=10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因為心="水%造,所以金屬體的體積

__________10N

=0.001m3=1000cm3

lxlO3kg/m3xlON/kg

故C錯誤,符合題意;

A.②x2—①得G=27N,金屬體的質(zhì)量

G27N

m=—=2.7kg

g10N/kg

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D.從甲到乙,燒杯對地面的壓力增大值

AF=G-ER=27N-17N=10N

Ap=—=——10N,=500Pa

S200xl0^m2

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D

解析:D

【分析】

⑴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求出甲杯中小球受到

的浮力;根據(jù)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可求得甲杯中小球的質(zhì)量,然后可知乙杯中小球的質(zhì)

量。

⑵根據(jù)漂浮和下沉?xí)r液體密度和球的密度關(guān)系,找出兩種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

【詳解】

AB.因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所以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居3=G排甲=0.5N

所以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G排乙=0.4N

所以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

D.因為小球在甲杯漂浮,所以

G甲=G排甲=0.5N

所以甲杯中小球的質(zhì)量

G甲0.5N

m=—=--------=0.05kg=50g

g10N/kg"

因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所以乙杯中小球的質(zhì)量也為50g,故D錯誤,符合題意;

C.因為小球在甲杯漂浮,所以

7

夕甲>X球

因為小球在乙杯下沉,沉入杯底,所以

7

P乙<X球

所以兩種液體的密度

P甲〉P乙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0.D

解析:D

【詳解】

A.在乙液體中,A漂浮,則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

密度;比較可知,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兩個小球的體積相同,根據(jù)m=pM,A的質(zhì)量小

于B的質(zhì)量,故A錯誤;

B.由圖可知,在甲液體中A球下沉,則GA>F浮甲,在乙液體中A漂浮,GA=F浮乙,所以F浮

甲<F浮乙,故B錯誤;

C.由A知,乙液體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實心小

球在甲乙液體中均下沉,根據(jù)F所piggl/排,可判斷小球B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故C

錯誤;

D.由G=mg可知GA<GB,由于A、B在甲液體中都沉底,由F斫pgl/排可得,兩球在甲液

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則根據(jù)G=F浮+F支可知支持力FnG-F浮,所以,F(xiàn)支A<F支B,故D正

確。

故選D。

二、填空題

11.600

【詳解】

[1]把物體從接觸水面開始,向下移動4.5cm,物體的上表而剛好與水面相平,

水面上升的高度

Ah=7.5cm-4.5cm=3cm

容器中水的深度

h=hl+Ah=30cm+

解析:600

【詳解】

⑺把物體從接觸水面開始,向下移動4.5cm,物體的上表而剛好與水面相平,水面上升的

高度

△/7=7.5cm-4.5cm=3cm

容器中水的深度

/7=/)i+A/)=30cm+3cm=33cm

此時容器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

p=pgh=lX103kg/m3xl0N/kgx0.33m=3300Pa

[2]水面上升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即

20cm2x7.5cm=Sx3cm

S=50cm2

從物體下表面到水面中水的體積

223

VT=(50cm-20cm)x7.5cm=225cm

打開閥門B,放出200g水,放出水的重力

G?=m放g=0.2kgxl0N/kg=2N

放出水的體積

mi&_200g

=200cm3

夕水lg/cm3

Y放VV下

物體沒有全部露出水面,假設(shè)彈簧沒有伸長,水面下降的高度

j/200cm3

△/)=—=-------=4cm

S50cm2

假設(shè)彈簧沒有伸長,物體浮力減小量

△Fit=G放=2N

由稱重法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大2N,彈簧測力計每1N刻度線間的距離為1cm,物體

會下降2cm,容器內(nèi)水對底部壓力減小量

△F=dG=Amg=p水△勿=lxlC)3kg/m3x50x(4+2)x:10-6m3xl0N/kg=3N

薄壁柱形容器,忽略容器重力,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

AF3N

Az?==-------——-=600Pa

S50x10"n?

12.2250

【詳解】

⑴物塊A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時,彈簧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則物塊A恰好處于漂

浮狀態(tài),那么此時

GA=F浮=「水gV排=「水g-V物=1.0xl03kg/m3xl0N/k

解析:2250

【詳解】

⑺物塊A有杯的體積露出水面時,彈簧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則物塊A恰好處于漂浮狀

態(tài),那么此時

GA二F浮二p水gV排二p水自?gV物=1.0xl03kg/m3xl0N/kgx;x0.001m3=5N

⑵往容器中加水至浸沒物塊A時,A所受的浮力

F浮i=2F浮=10N

此時彈簧對物塊的拉力

F拉二F浮I-GA=2F浮-GA=10N-5N=5N

由圖乙知,彈簧的伸長量為5cm。

所加的水的體積

1/水=(S容器-S物)/=(2OOxlO-4-O.oi)x0.1m3=10-3m3

水的總體積

U=200xl0-4x0.2m3+10-3m3=3xl0-3m3

則水的重力

G水=mg=p水四=1.0xl03kg/m3x3xl(y3m3xl0N/kg=30N

那么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壓二G容器+GA+G水=10N+5N+30N==45N

所以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0=旦_45N

=2250Pa

容患3

S-rrflpr200xl0^m

13.6:7

【詳解】

⑴設(shè)兩個球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已知甲乙兩個球質(zhì)量相等,由得:

把,代入,并化簡得:

由于甲球在水中懸浮,所以重力與浮力相等:

即:

所以:

由①②解

解析:6:7—

【詳解】

⑺設(shè)兩個球空心部分的體積為x,已知甲乙兩個球質(zhì)量相等,由夕="得:

小(%-%)=忿(吃-%)

把外=3x103kg/n?,夕乙=2xl()3kg/m3代入,并化簡得:

3(唳—匕)=2(七—%)①

由于甲球在水中懸浮,所以重力與浮力相等:

%甲=6甲

即:

=Apg(4-%)

所以:

%=3(%-%)②

37

由①②解得:%=5%,吃所以甲、乙兩球的體積之比為:

⑵已知甲乙兩球質(zhì)量相同,甲球懸浮,乙球密度小于甲球,所以乙球漂浮.所以乙球受到

的浮力等于重力:

F浮乙=GL

即:

。乙g(吟-匕)=0kg(%-/)

17

解得%=4%.又因為吃=工匕,所以:

1141

唳丁丁產(chǎn)=產(chǎn)

所以乙球露出水面的體積占乙球體積的

7

14.7L;0.84X103.

【解析】

試題分析:(1)確定杠桿的支點,設(shè)出重力的力臂,利用棒的長度、重力的力

臂和浮力的力臂之間的關(guān)系計算;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列出等式,代入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求解棒的密度.

解析:7L;0.84X103.

【解析】

試題分析:(1)確定杠桿的支點,設(shè)出重力的力臂,利用棒的長度、重力的力臂和浮力的

力臂之間的關(guān)系計算;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列出等式,代入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求解棒的密度.

解:(1)以A端為支點,設(shè)重力的力臂為L,

2

則浮力的力臂為L0.6LX1L=0.7L;

2

(2)設(shè)棒的體積為V,

均勻細(xì)長棒AB長為L,棒被浸沒部分的長度0.6L,

則木棒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_a=圖,

15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

F浮?0.7L=G?L,

2

根據(jù)Fj?=P水gV排、6=mg可得:P水g2v?0.7L=P棒gV?L,

2V52

代入數(shù)據(jù)得:1.0g/cm3Xgx2vXL=P;*XgXVX_k

52

解得:P棒=0.84g/cm3=0.84X103kg/mI

故答案為:0.7L;0.84X103.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應(yīng)用及杠桿平衡條件,涉及到浮力公式、密度公

式和重力公式的應(yīng)用.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題目.正確地確定各個力的力臂是解決此題的

關(guān)鍵所在.

15.杠桿=向上向下<

【詳解】

手柄繞著點轉(zhuǎn)動,所以用到杠桿。

(2)[2]圖a中,橡皮蓋飄在水面上,所以。

(3)[3]橡皮蓋下部的水向上擠壓,而

解析:杠桿=向上向下<

【詳解】

⑴[1]手柄繞著點轉(zhuǎn)動,所以用到杠桿。

⑵⑵圖a中,橡皮蓋飄在水面上,所以Q=G。

⑶⑶橡皮蓋下部的水向上擠壓,而下部沒有水,所以沒有受到向上的壓力。

⑷橡皮蓋上部的水向下擠壓,所以上部的水對它施加向下的壓力。

⑷⑸要按下手柄時橡膠蓋抬起放水,放開手柄后橡膠蓋能立即蓋上出水口,停止放水,須

使橡皮蓋的耳孚<G。

16.甲

【詳解】

[1]假設(shè)甲、乙兩物體的體積分別為5V、4V,若甲、乙均漂浮,因漂浮時物體

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則甲、乙受到的浮

力相等,即

解析:甲0.9xl03

【詳解】

⑺假設(shè)甲、乙兩物體的體積分別為5V、4V,若甲、乙均漂浮,因漂浮時物體受到的浮力和

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則甲、乙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外:%=1:1

與題意不符,故該可能被排除;若甲、乙均浸沒,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

等,由

F浮=秒%

可知它們受到的浮力之比為

耳孚甲:/乙=5。水gV:404丫=5:4

與題意不符,故此種情況不可能;故只能是甲、乙中一個物體漂浮,另一個物體浸沒在水

中,因甲乙的質(zhì)量相等,且甲的體積大于乙的體積,由密度公式可得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

度,則甲物體漂浮在水面上,乙物體浸沒于水中。

[2]由于甲物體漂浮在水面上,甲受到的浮力為

瑪=6甲=m^g=52甲gV

乙物體浸沒于水中時乙受到的浮力為

枚=04彩=4「水gV

已知埼:g=9:8,則

5GgV_9

可解得

9g

丹=歷夕水=—xl.OxlO3kg/m3=0.9xl03kg/m3

17.上浮減小減小

【詳解】

⑴將露出的那部分切去,木塊的密度不變?nèi)匀恍∮谒拿芏?,所以沒入水中的

那部分木塊將會上浮。

⑵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木塊重力變小,因為

解析:上浮減小減小

【詳解】

口]將露出的那部分切去,木塊的密度不變?nèi)匀恍∮谒拿芏龋詻]入水中的那部分木塊

將會上浮。

⑵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木塊重力變小,因為仍然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會

變小,根據(jù)公式4孚可得,木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所以容器的液面下降,容器

底所處的深度變小,根據(jù)公式0=pg丸可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小。

⑶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后,木塊的重力變小,總的重力變小,所以容器對桌

面的壓力變小,容器和桌面的接觸面積不變,根據(jù)公式可得,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變

小。

18.6X1030.52

【詳解】

[1]因為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有五分之二的體積露出水面,所以,由阿基米德

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

所以: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2]木塊的底面積:

解析:6xl030.52

【詳解】

⑺因為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有五分之二的體積露出水面,所以%=G木,由阿基米德原

理和重力公式可得:

3

耳孚=0<%時=50<%

GK=P>g

所以:

3

-p^g=Pi^g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33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