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二)期末復習指導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1B/wKhkGWa-luaAVblcAAQHLV5IAP8033.jpg)
![漢語(二)期末復習指導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1B/wKhkGWa-luaAVblcAAQHLV5IAP80332.jpg)
![漢語(二)期末復習指導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1B/wKhkGWa-luaAVblcAAQHLV5IAP80333.jpg)
![漢語(二)期末復習指導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1B/wKhkGWa-luaAVblcAAQHLV5IAP80334.jpg)
![漢語(二)期末復習指導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1B/wKhkGWa-luaAVblcAAQHLV5IAP803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漢語專題(2)期末復習指導
漢語專題(二)
《古漢代語知識教程》期末復習指導
漢語專題(二)《古漢代語知識教程》(以下簡稱《古漢代語知識教程》)的學習即
將結(jié)束了,這里主要談談期末復習的問題。
一。考試的特點與復習的要求
談期末復習,首先要談考試?!豆艥h代語知識教程》期末考試采取開卷的形式,這是與
以往《古代漢語》考試不同的地方。考試閉卷與開卷,對復習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閉卷
考試,題目一般比較直白,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從某種意義上說,閉卷考試要
求熟記知識點,只要把知識點背下來,就可以通過考試。而開卷考試,雖然有些題目的答
案也在教材中,但題目不那么直白,會變換不同角度來提問。這樣考試,要求我們學習和
復習時要扎扎實實地透徹理解和熟練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
什么叫扎扎實實?所謂扎扎實實就是學習教材時不要一目十行,而是要逐字逐句地學
習。尤其要注意重要的知識點和各種例證。比如音韻部分“反切的系聯(lián)”中講到了反切系
聯(lián)的方法,我們不能僅僅知道“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聲母跟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
調(diào)相結(jié)合,合成另外一個音節(jié),就是被切字的讀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聲
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diào)跟被切字相同?!睂滩闹兄v到的“被切字是零聲母時,
反切上字必須是零聲母字,但是介音不一定跟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還要憑切下字來
決定。”等問題也要掌握,否則你就無法運用反切的原理來拼出字音。再比如例證。如果
要求解釋“近臣諫,遠臣謗?!敝小爸r”的意思,回答不出來就說明學習不扎實,因為答
案就在教材159頁上。
什么叫透徹理解?所謂透徹理解,就是能夠從各個角度理解教材所講授的知識,而不是
死記硬背。比如,教材文字部分2、2、1說;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很多不同:第一,商代
金文象形程度很高。第二,從筆勢上看,由于金文是范鑄,多保存肥厚的筆法,甚至是充
實的團塊,而甲骨文是刀刻,?般將圓形改為方形,團塊則只勾勒輪廓。第三,金文與甲
骨文?樣,形體不規(guī)范。同一個字,往往有多個形體。第四,與甲骨文比,金文的書寫款
式比較規(guī)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況比起甲骨文來少得多了。金文早晚期的形體也不
盡一致。晚期金文有的已經(jīng)接近篆文。“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現(xiàn)一些美術(shù)字體,一是
故意將筆劃拉長,甚或作曲折宛轉(zhuǎn)之勢。這種曲折宛轉(zhuǎn)不是按物體的形態(tài)“隨體詰訕”,
增強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態(tài)。”“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畫鳥蟲之類的裝飾品。這些字體主
要流行在東方和南方的國家。”這段話看似說的是“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很多不同”,但
同時也是講金文的特點。如果直接問“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什么不同?”當然好回答,直
接抄下來就可以了。但如果問“金文字體的特點是什么?”就要動一些腦筋。并且除了這
四點以外,還要答上“早晚期的形體不盡一致。晚期金文有的已經(jīng)接近篆文。”“春秋晚
期以后,金文中出現(xiàn)一些美術(shù)字體?!痹俦热邕@段話中說的:金文中出現(xiàn)一些美術(shù)字體
“故意將筆劃拉長,甚或作曲折宛轉(zhuǎn)之勢。這種曲折宛轉(zhuǎn)不是按物體的形態(tài)“隨體詰
訕”,增強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態(tài)?!边@句話說的是這類美術(shù)字的一個特點,但如果問:
“金文中出現(xiàn)一些美術(shù)字體和象形字有什么區(qū)別?”那么至少應該知道“金文中美術(shù)字體
的曲折宛轉(zhuǎn)不是按物體的形態(tài)“隨1體詰訕”,而是故作姿態(tài)。象形字是按物體的形態(tài)
“隨體詰設(shè)?!边@樣學習教材就是我們所說的“透徹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什么叫“熟練掌握”?最起碼的要求是知道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比如看到“金文字
體與甲骨文有什么不同”這道題目,你就應該知道它在教材的第幾章第幾節(jié)。當然,這也
不需要死記硬背,只要學習教材時做好筆記,把重要的名詞概念以及重要問題做個索引就
行了。
由于對古代漢語比較生疏,很多同學在開學之初就擔心考試過不了關(guān)。其實,只要認
真、扎實地學好教材,透徹理解和熟練掌握教材內(nèi)容(至少要熟悉教材所講授的知識點的
位置),順利通過考試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因為試卷的題目以教材的內(nèi)容為主,約占分數(shù)
的%80,課外內(nèi)容約占分數(shù)的%20。
從考試目的來說,試卷中約%80的題目考察的是學習教材的情況,約%20的題目考察的
是把所學知識轉(zhuǎn)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情況。這部分題目主要考古文的標點和翻
譯,在學習和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做這方面的練習(不少10篇短文)。做練習的目的是
發(fā)現(xiàn)自己常犯(或容易犯)的錯誤,找出原因,提醒自己注意。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
能夠比較好地做好古文的標點和翻譯。
總之,只要認真學好《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就能夠順利通過考試。
二、《古代漢語知識教程》知識要點的提示與練習
為了幫助大家搞好期末復習,我們將《古代漢語知識教程》的知識要點作一簡單的提
示,同時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簡答題)和一些詞語方面的練習題。特別需要說明的
是這些練習題與平時的作業(yè)雖然有重復,但互補的為多(不論題目形式還是內(nèi)容),如果
忽略了平時作業(yè)上的題目,那是一個極大的疏漏。簡答題的答案參見教材.,練習題的答案
附在全書之后。如有疏漏和錯誤,以教材為準。
第一部分文字
文字部分一共五章,講述漢字的性質(zhì)、產(chǎn)生、字形結(jié)構(gòu)及發(fā)展演變的
基本知識,主要注意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和概念,同時注意理解和掌握教材所舉的例證。
簡答題:
第一章漢字的產(chǎn)生
1.什么是文字?
2.什么是結(jié)繩?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們和文字的產(chǎn)生有什
么關(guān)系?
3.什么是文字畫?文字畫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說文字畫還不是文
字?
4.什么是圖畫文字?圖畫文和文字畫的區(qū)別是什么?
5.為什么說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劃符號是文字了?
6.文字的產(chǎn)生和逐步成熟與社會歷史的進程是什么關(guān)系?
7.為什么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漢字體系?
8.如何判斷一種文字的性質(zhì)?
9.為什么說文字體系沒有高級階段與低級階段之分,沒有優(yōu)劣之
分?
10.為什么漢字沒有演變成拼音文字?能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漢2字改成拼音文
字?
11.為什么說漢字是表意文字?
12.教材所說的“漢字可以徑稱之為表意文字”與西洋學者認為漢字
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13.為什么說要想拋棄漢字的表意體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
全沒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
第二章漢字的字體演變
1.秦書八體的名稱和各體的含義是什么?
2.秦書八體是如何分類的?
3.大篆的名稱始見于哪里?
4.什么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么關(guān)系?
5.漢字字體的演變大約經(jīng)歷了那些階段,各個階段的特點是什
么?
6.為什么說從小篆到隸書,是字體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
為今文字的轉(zhuǎn)折點?
7.什么是楷書?什么是草書?什么是行書?
8.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卜辭?王懿榮利甲骨學有什么關(guān)
系?
9.每一片完整的卜辭記載的內(nèi)容有哪幾個方面,各方面的名稱是
什么?
10.卜辭記錄的行款主要有哪些?
11.從字的形體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點?
12.甲骨文分幾個時期?
13.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14.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鐘鼎文?
15.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
16.金文字體有什么特點?
17.金文字體與甲骨文有什么不同?
18.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現(xiàn)的美術(shù)字體有什么特點?這些字體
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區(qū)的國家?
19.什么是秦系文字?其特點是什么?
20.什么是石鼓文?
21.石鼓文、小篆與西周金文有什么關(guān)系?
22.為什么說小篆不是李斯創(chuàng)造的?李斯對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
有哪些?
23.六國文字有什么特點?
24.什么是隸書?隸書是如何產(chǎn)生的?
25.古隸和今隸有什么區(qū)別?
26.隸書對篆書字形結(jié)構(gòu)的改造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7.“隸定”和“隸變”有什么不同?
28.什么是草書?廣義草書和狹義草書的概念有什么區(qū)別?
29.說明楷書和今隸的異同。
30.行書是怎樣產(chǎn)生的?行書有什么特點?
第三章漢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3
什么是六書?
說明漢儒對六書的說明的異同?
清代學者戴震對六書是造字之本提出質(zhì)疑的根據(jù)是什么?他提
出了什么理論?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4.唐蘭為什么提出“三書說”?
5.說明唐蘭、陳夢家、劉又辛的三書說的異同。
6.什么是象形字?其特點是什么?
7.如何分析象形字?(注意掌握教材分析的象形字)
8.什么是指事字?其特點是什么?與象形字、會意字有什么不
同?
9.什么是會意字?會意字有哪些類型,特點是什么?
10.如何判斷會意字?
11.什么是形聲字?其特點是什么?
12.形聲字的出現(xiàn)有什么意義?
13.如何認識聲旁的表意作用?
第四章漢字的應用和發(fā)展
1.什么是假借?
2.什么是本字?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假借義?什么是通假字?
3.為什么說沒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產(chǎn)生的早期是一種重要的形
式?
4.沒有本字的假借,在其應用和發(fā)展過程中,主要有哪些情況?
5.從假借字被借去表示的詞的數(shù)目看,假借又可以分為幾類?
6.構(gòu)成假借字的條件是什么?
7.假借與引申有什么區(qū)別?
8.字義與詞義有什么區(qū)別?
9.漢字在發(fā)展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分化的現(xiàn)象?
10.漢字的分別字主要有哪些情況?
1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樣產(chǎn)生的?
12.漢字的簡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13.為什么說漢字簡化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簡化,越簡越好?
14.什么是異體字?異體字與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15.異體字構(gòu)成方式有哪些?
第五章漢字的歷史貢獻
1.如何認識漢字的歷史貢獻?
2.為什么說漢字促進了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和穩(wěn)定,鞏固了中華民族
的團結(jié)和統(tǒng)一?
3.漢字書寫為什么能成為一種藝術(shù)?
第二部分詞匯
學習要求:
詞匯部分一共六章,介紹古代漢語詞匯方面的?般知識,主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
所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同時又要逐步學會運用掌握的知識分析古代漢語的詞匯現(xiàn)
象,解決閱讀古書中遇到的問題,在閱讀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簡答題:
41.2.3.
第六章對古漢語詞匯的基本認識
1.認識古代漢語單音詞占優(yōu)勢地位的特點對學習古代漢語有什么意
義?
2.漢語詞匯的復音化發(fā)展過程中一部分雙音結(jié)構(gòu),兩個語素的組合呈
現(xiàn)HI一種不大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聯(lián)綿詞?其主要特點是什么?
4.分析聯(lián)綿詞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5.什么是重言?
6.分析疊音詞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7.為什么疊音詞在古代漢語中用得比較多?
8.什么是偏義復詞?
9.偏義復詞和搬并列復合詞的區(qū)別是什么?
10.分析偏義復詞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1.什么是“別言”?什么是“渾言”?
12.通名和專名的關(guān)系有哪幾種情況?
13.如何看待通名和專名?
第七章古代漢語中詞匯與文字的關(guān)系
1.漢字簡化之后在字和詞的對應關(guān)系方面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最值得注
意的是那種情況?
2.什么是異體字?異體字表示詞與字的什么關(guān)系?
3.異體字常見的字形結(jié)構(gòu)類型有幾種?
4.判定異體字的根本標準是什么?在判定異體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問題?
5.在對于異體字的具體處理是否可以采用兩種標準?
6.什么是同形字?同形字與所表示的詞的關(guān)系與異體字有什么不同?
7.同形字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8.同形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
9.怎樣判定假借字?
10.為什么不能把某個字簡單地看作就是某個詞?
11.什么是區(qū)別字?為什么這里把古今字稱作區(qū)別字?
12.區(qū)別字所表示的意義有哪些類型?
13.區(qū)別字有什么功能?
14.什么是本原詞?什么是滋生詞?什么是借表詞?
15.由于詞義的變化而生成的新的語義單位能不能說是一個新詞?
16.什么是同源詞?
第八章古漢語詞匯中詞的意義
1.什么是詞義?
2.詞的各種意義的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
3.詞義的核心利最穩(wěn)定的部分是什么?
4.詞義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5.認識詞義和確定詞義需要注意哪些關(guān)系?
5
詞義與概念有什么關(guān)系?
為什么要將詞義和所指區(qū)別開來?
言語與語言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義位、義素都是語言義而不是言語義?
什么叫“因文生義”,什么叫“望文生義”。二者有什么不同?
研究詞義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什么叫術(shù)語義?什么叫語文義?為什么掌握詞義首先應當了解詞的語文義?
13.什么叫文化義?如何分析認識文化義?
14.接觸古人對詞義的訓釋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15.什么是義位?義位的劃分對于學習古漢語詞匯有什么意義?
16.義位與義項是什么關(guān)系?
17.詞義與語素義有什么區(qū)別?
18.如何歸納義位?歸納義位的時候應當注意的那些問題?
19.什么是“泛指”?什么是“特指”?什么是“本指”?
20.什么是義素?了解義素的概念對更清楚地認識個詞的意義,認謖詞
和詞之間的意義關(guān)系,了解詞義的發(fā)展變化有什么幫助?
21.如何分析義素?
22.什么是聚合詞群?分析聚合詞群需要注意什么?
23.什么是指稱義素?什么是區(qū)別性義素?它們在分析義位時有什么作
用?
第九章詞義的發(fā)展變化
1.為什么對待詞義要有一個歷史觀點?
2.古今詞義發(fā)生的變化主要有哪幾種情況?
3.什么是詞的本義?什么是詞的引申義?
4.掌握詞的本義對分析詞的引申義有什么作用?
5.詞義引申的基本規(guī)律或主要的趨勢是什么?
6.詞義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幾種類型?
7.如何斷定一個引申義是由它的前一個引申義派生出來的?
8.詞義變化的結(jié)果有哪幾種情況?
9.詞義范圍的變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哪種情況?
10.如何分析詞義范圍的變化?
11.什么是詞義的擴大、縮小、轉(zhuǎn)移?
12.什么是詞義輕重的變化和色彩的變化?
13.那么從原則上講,義素的變化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14.如何從義素的角度分析詞義的變化?
15.遺傳義素對分析詞義變化有什么意義?
第十章古漢語中詞與詞的意義關(guān)系
1.古漢語中詞與詞的各種意義關(guān)系有幾個方面?
2.什么是詞義的組合關(guān)系?什么是詞義的聚合關(guān)系?
3.古漢語中詞義的聚合關(guān)系重要有哪幾種?
4.什么是詞的同義關(guān)系?
5.分析詞的同義關(guān)系要注意什么問題?
66.7.8.9.10.11.12.什么是互訓、同訓I、遞訓?它們對確認詞的同義關(guān)
系有什么作用?
7.辨析詞的同義關(guān)系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8.反義關(guān)系有幾種類型?各自有什么的特點?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6.
9.確定詞的反義關(guān)系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10.如何深入了解反義關(guān)系的構(gòu)成?
11.什么是反訓?認識反訓現(xiàn)象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12.反訓作為一種詞匯現(xiàn)象有幾種情況值得注意?
13.什么是詞的類義關(guān)系?詞的類義關(guān)系有什么特點?
14.類義關(guān)系與同義關(guān)系、反義關(guān)系有什么區(qū)別?
15.如何區(qū)分詞的類義關(guān)系與同義關(guān)系?
16.什么是詞的同位關(guān)系?什么是詞的上下位的關(guān)系?
17.如何對下位義和上位義進行義素分析?
18.分析上位義和下位義要注意什么問題?
19.古代學者的訓釋詞的方式大致有幾類類?
20.什么是同源詞?
21.判定同源詞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22.同源詞和同源字有什么區(qū)別?
23.同源詞的書寫形式大致有幾種情況?
24.詞的語源義與本義是什么關(guān)系?
25.渾言與析言、統(tǒng)言與析言、散文與對文是什么意思?
26.研究同義關(guān)系的變化需要注意什么?
27.同義詞減少的原因有什么?
28.關(guān)于反義關(guān)系的變化應當注意什么?
第十一章詞匯的發(fā)展變化
1.名稱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2.從名稱與指稱對象的關(guān)系看,新名的生成大致有幾種情況?
3.新名的構(gòu)成大致有幾種情況?
4.從結(jié)構(gòu)上看,漢語的復音詞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5.如何判斷一個語言片斷是詞組還是一個復音詞?
6.怎樣判斷復音形式結(jié)構(gòu)是否穩(wěn)定?
7.怎樣判斷詞義的單一化?
8.什么是義域?
9.古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認識?
10.什么是語義場?語義場有幾類?
11.正確地劃分語義場對認識古漢語詞匯系統(tǒng)有什么意義?
練習題
一.說明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義和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
1.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呂氏春秋?慎行》)
2.故禍莫慘于欲利,悲莫大于傷心。(司馬遷《報任安書》)
3.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為律,后主所是著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書?杜周
傳》)7《漢(
4.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周書?文帝紀下》)
說明下列句中加線詞語在句中的意義現(xiàn)代漢語的異同:
1.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左傳?成公三年》)
2言者所以得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3.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4.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孟子?滕文公上》)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6.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戰(zhàn)國策?齊策》)
7.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春秋?內(nèi)篇
雜下》)
8.其妻聞其病除,從百余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fā)病,一如佗言。"(《三
國志?魏志?華佗傳》)
9.(夏)馥頓足而嘆日:“孽自己作,空污良善。”(《后漢書?夏馥傳》)
10.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世說新語?方正》)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語的意義,并說明其中的連綿詞或疊音詞:
1.斤斤其明(《詩經(jīng)?周頌?執(zhí)競》)
2.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準書》)
3.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莊子?秋水》)
4.君誠中興主,經(jīng)緯固密勿。(杜甫《北征》)
5?見君子,憂心幗憫。(《詩經(jīng)?小雅?殖弁》)
6.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詩經(jīng)?鄴風?谷風》)
7.春日遲遲(緩慢的樣子,這里形容天一天一天變長),采繁祁祁。(《詩經(jīng)?豳
風?七月》)
8.綢繆束薪。(《詩經(jīng)?唐風?綢繆》)
9.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惜然恐不能須臾。(《史記?刺客列傳》)
10.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淵明《桃花源記》)
四.說明下列句中偏義復詞的詞義和在句中的意義:
1.懷怒未發(fā),休被降于天。(《戰(zhàn)國策?魏策》)
2.多人,不能無生得失。(《史記?刺客列傳》)
3.將軍(指霍光)領(lǐng)天下,誰敢言者?緩急相護,但恐少夫無意耳。(《漢書?外戚
傳》)
4.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周易?系辭上》)
5.大夫不得造車馬。(《禮記?玉藻》)
6。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7.賈有湯俊之罪,請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史記?范雎列傳》)
8.爪牙不足以供嗜欲,驅(qū)走不足以避利害。(《漢書?刑法志》)
9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鰥,相教慎出入。(漢樂府《枯魚過河泣》)
五、按照繁體字的意義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后來皇彳笈怒彝沖冠引而不嬖五谷亶登
里外古文隆編韓戈干事主干干濕。一閾兩裂8
六.說明下列各組異體字的類型:
1.暖媛貂i貓甑礴斯[睹
2.螟蚓援猿統(tǒng)^
3.璘I,隆曾胸署略窠稿
4.岳嶷邨村淚波巖麒
七.閱讀古注,說明句中的假借字:
1.《詩經(jīng)?小雅?棠棣》:“兄弟閱于墻,外御其務?!泵珎鳎骸皠眨暌?。”
2.《荀子?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蓖跸戎t集解引王
念孫:“生讀為性?!?/p>
3.《書?堯典》:“播時百谷?!编嵭ⅲ骸皶r讀曰蔚”。
4.《漢書?賈誼傳》:“平居不可屈信。”顏師古注:“信讀曰伸。"
5.《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
哉。”郭慶藩注:“辯讀為變,與‘正'對文。辯、變古字通?!?/p>
6.《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清代焦循的《孟子正義》引《音
義》云;“由,義當作猶,古字借用耳?!?/p>
八.寫出與句中加線詞相對應的現(xiàn)代漢字并說明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1.燕爾新昏,如兄如弟。(《詩經(jīng)?鄴風?谷風》)
2.亡不越竟,反不討賊。(《左傳?宣公二年》)
3.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
4.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詩經(jīng)?齊風?南山》)
5.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莊子?盜跖》)
6.實左右商王。(《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
九.根據(jù)釋義對下列各組詞進行義素分析:
1.哭號
(1)《說文》:“哭,哀聲也。”《論語?述而》:“子于是日哭,則不歌?!保?)
《說文》:“號,呼也。”《莊子?養(yǎng)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p>
2.刻鏤
(1)《爾雅?釋器》:“金謂之鏤,木謂之刻。”《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
石可鏤?!?/p>
(2)《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刻桓公桶?!?/p>
3.貧窮
(1)《說文》:“財分少也?!薄妒酚?主父偃列傳》:“家貧,假貸無所得。”
(2)《說文》:“窮,極也?!薄渡袝?微子之命》:“永世無窮?!?/p>
十.說明下列句中加線詞在句中的意義:
1.共飯米熬谷。(《周禮?地官?舍人》)
2.藝麻如之何?(《詩經(jīng)?齊風?南山》)
3.為山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孟子?離婁上》)
4.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史記?孟子荀
卿列傳》)
5.或脫簡,或脫編。(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
6.六軍既沒,州郡兵多,但當用之,不宜橫設(shè)賞募以亂常典。(《晉書?馬隆
傳》)9
7.是黑牛也,而白題。(《韓非子?解老》)
8.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yè)。(《史記?儒林列傳》)
9.今子生文明之世,乃何自苦如此。(《南史?陶潛傳》)
10.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左傳?哀公二年》)
11.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上卿送之(《左傳?桓公三年》)
12.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禮記?樂記》)
13.空谷傳響。(《水經(jīng)注?漢水》)
14.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墨子?節(jié)葬下》)
15.彼君子女,綢直如發(fā)。(《詩經(jīng)?小雅?都人士》)年:收成好。
十一。說明下列各詞在句中的意義,并說明句中用的是本義、引申義還是假借義:
(一)間
1.從門間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
2.天地間,人為貴。(曹操《度關(guān)山》)
3.則美丑有間矣。(《淮南子?俶真》)
4.乃用陳平計,間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5.憂念遑遑,未有間寧。(《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節(jié)
1.竹一,外有節(jié)理,中直空虛。(《史記?龜策列傳》)
2.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莊子?養(yǎng)生主》)
3.長歌赴促節(jié)。(陸機《擬古詩》)
4.禮不逾節(jié)。(《禮記?曲禮上》)
5.時窮節(jié)乃見。(文天祥《正氣歌》)
(三)徒
1.舍車而徒。(《周易?賁卦》)
2.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左傳?隱公九年》)
3旦而皆召其徒,無之。(《左傳?昭公四年》)
(四)官
1.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論語?子張》)2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荀子?強國》)
3.耕、漁與陶,非舜官也。(《韓非子?難一》)
4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周易?系辭下》)
十二。解釋下列各詞的句中義和今義,并說明古今的意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菜
雖疏食菜羹,必祭。(《論語?鄉(xiāng)黨》)
2.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孟子?盡心上》)
3.響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
4.采
參差芍菜,左右采之。(《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
5.宮
邊伯之宮近于王宮,王取之。(《左傳?莊公十九年》)
6.禽10
終日不獲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7.寡
宮無拘女,故天下無寡夫。(《墨子?辭過》)
8.湯
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孟子?告子上》)
9.史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傳?宣公二年》)
10.孩
若嬰兒之未孩。(《老子》二十章)
11.樂府
內(nèi)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樂府。(《漢書?禮樂志》)
12.涕
悲愁垂涕相對。(《列子?湯問》)
13.誣
不能行而言之,誣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14.謗
近臣諫,遠臣謗。(《國語?楚語》)
15.購
韓取聶政尸暴于市,懸購之千金。(《戰(zhàn)國策?韓策二》)
16.爪牙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國語?越語上》)
17.妖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曹植《美女篇》)
18.媚
公之媚子,從公于狩。(《詩經(jīng)?秦風?駟臆》
19.祥
是何祥也?吉兇安在?(《左傳?僖公十六年》)
20.瑞
占者因其野澤之物,巢集城宮之內(nèi),則見魯國且兇,傳主人不吉之瑞矣。(《論衡?指
瑞》)
21.深刻
刑法深刻,它政被亂。(《漢書?食貨志上》)
十三。解釋下列各組詞在句中的意義并說明它們的異同:
1.周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2.宮室
父母妻子皆同其宮。(《墨子?號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論語?先進》)
3.撼搖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
東風搖百草(《古詩十九首》之九)
4.誅弒
誅暴國之君如誅獨夫。(《荀子?正論》)11
是以臣或弒其君,下或弒其上。(《荀子?富國》)
5.完備
巢非不完也。(《荀子?勸學》)
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
第三部分語法
語法部分一共三章。較全面地介紹文言語法各方面的知識,學習時要重點把握古今漢語
語法的不同點,認識古代漢語語法是一個泛時的文言語法系統(tǒng),是在同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中
建立起來的。
第一章注意掌握:1、詞類活用以及判斷詞類活用的標準。2、古代漢語代詞的系統(tǒng)性;
3、介詞與連詞的區(qū)別(注意本教材把“雖、茍、與(其)”歸入介詞)。
4、助詞“者、所、之、其”的語法功能;古代漢語謂詞性成分的指稱化(含自指和轉(zhuǎn)
指)和名詞化。5、古漢語語氣詞的系統(tǒng);語氣詞語氣表達的單性。
第二章注意掌握:1、主謂結(jié)構(gòu):省略主語和暗換主語;名詞性成分作謂語。
2、述補結(jié)構(gòu):介賓結(jié)構(gòu)、名詞性成分以及謂詞性成分作補語;名詞性成分作補語的述
補結(jié)構(gòu)與述賓結(jié)構(gòu)的差異。3、述賓結(jié)構(gòu):賓語的位置,賓語前置結(jié)構(gòu)的基本類型;“賓
之述、主之謂、偏之正”三類結(jié)構(gòu)的差異。4、助詞結(jié)構(gòu):“者”字結(jié)構(gòu)、“所”字結(jié)
構(gòu)、“之”字結(jié)構(gòu)、“其”字結(jié)構(gòu)的語法功能;助詞“者”和代詞“者”的差異;助詞
“其”和代詞“其”的差異;助詞“之”和連詞“之”的差異。
第三章注意掌握:1、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判斷句的基本形式;判斷句的表達功能。2、
古代漢語的敘述句:被動句的基本形式。3、古代漢語的復句和單句:劃分復句和單句的
原則;復句的類型;單句的類型(特別注意無標記的指稱化謂詞性成分作狀語的單句和介
賓結(jié)構(gòu)作狀語的單句)。
簡答題:
第十二章古代漢語的基本詞類
1.古代漢語的最小語法單位是什么?
2.為什么確定古代漢語某詞詞類歸屬的方法同確定現(xiàn)代漢語某詞的詞類歸屬有所不
同?
3.確定古代漢語詞類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4.古代漢語名詞的語法功能有哪些?有哪兩項基本的語法功能是現(xiàn)代漢語名詞所不具
備的?
5.古代漢語中名詞充當狀語有那些類型?
6.什么是名詞的活用?
7.什么是名詞活用為使動動詞?如何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8.什么是名詞活用為意動動詞?如何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9.判斷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標準有哪些?
10.古代漢語的代詞和現(xiàn)代漢語大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那里?
11.古代漢語里哪類代詞是現(xiàn)代漢語所沒有的?
12.為什么先秦漢語里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只是借用指示代詞來表達第三人稱
的意義?
13.古代漢語的指示代詞系統(tǒng)與現(xiàn)代漢語的有什么不同?
14.什么是無定代詞?
12
15.根據(jù)疑問代詞指代的詢問對象,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可以分成幾類?
16.古代漢語的性質(zhì)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的突出特征是什么?17.形容詞活用主要
有幾種情況?
18.判斷性質(zhì)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標準是什么?19.古代漢語的狀態(tài)形容詞可分為
幾種類型?
20.古代漢語的數(shù)詞同現(xiàn)代漢語的數(shù)詞有什么差別?21.古代漢語整數(shù)和零數(shù)的表
達方式與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不同?22.古代漢語分數(shù)表達方式需要注意什么?
23.數(shù)詞有什么語法功能?
24.什么是使動動詞?它的語義特征是什么?
25.什么是意動動詞?它的語義特征是什么?
26.什么是為動動詞?它的語義特征是什么?
27.古代漢語的副詞有幾類?
28.什么是表示禁止性否定副詞?意思是什么?29.古代漢語語氣副詞有幾類?
30.古代漢語的副詞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有哪些?31.連詞同介詞的區(qū)別是什么?
32.古代漢語助詞語法功能是什么?
33.陳述和指稱怎樣相互轉(zhuǎn)化?
34.什么是轉(zhuǎn)指,什么是自指?什么是指稱化?35.“提取”在指稱化中有什么作
用?
36.在古代漢語的語法系統(tǒng)里,指稱化和名詞化有什么區(qū)別?37.古代漢語的語氣
詞同現(xiàn)代漢語的語氣詞相比,有什么差別?38.古代漢語的語氣詞有幾類?
第十三章古代漢語的基本句法結(jié)構(gòu)
1.古代漢語基本句法結(jié)構(gòu)的類型同現(xiàn)代漢語主要差異是什么?2.如何分析古代漢
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
3.古代漢語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有幾種基本?
4.古代漢語句法結(jié)構(gòu)的語法性質(zhì)有幾種類型?5.確定某種組合結(jié)構(gòu)類型的依據(jù)有
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依據(jù)是什么?
6.古代漢語的助詞結(jié)構(gòu)與現(xiàn)代漢語的助詞結(jié)構(gòu)形式上主要有什么差別?
7.古代漢語的助詞結(jié)構(gòu)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古代漢語的基本句類
1.句類是如何劃分的?
2.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有幾種?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表達功能有幾種?
4.根據(jù)謂語的構(gòu)成情況,古代漢語的描寫句可以分成幾類?
5.古代漢語的被動句的形式標記有幾種?
6.如何考察和識別一個句子是主動意義還是被動意義?
7.劃分復句與單句的基本依據(jù)是什么?
8.古代漢語的復句有兒種類型?
13
9.教材對古代漢語單句的劃分有什么特點?
10.狀中結(jié)構(gòu)的單句的特征是什么?
11.充任狀語的自指化謂詞性成分有幾種類型?
練習題:
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詞狀語并說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3.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4.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養(yǎng)生主》)
5.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史記?淮陰侯列傳》)
6.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韓愈《張中丞傳后敘》)7.日君以驪姬
為夫人。(《國語?晉語》)
8.君王宜郊迎。(《史記?陸賈列傳》)
9.乃病免家居。(《史記?陸賈列傳》)
10.徒多道亡。(《漢書?高帝紀》)
11.舍適子不立而外求君。(《左傳?文公七年》)
12.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
上》)
1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4.庶民子來。(《孟子?梁惠王上》)
15.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16.天下之士云合歸漢。(《漢書?梅福傳》)
17.嫂蛇行匍伏。(《戰(zhàn)國策?秦策》)
18.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聊齋志異?狼》)
19.操刀挾盾,猱進鷲擊。(《清稗類鈔?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
2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
21.今而后知君之犬馬畜飯。(《孟子?萬章下》)
22.學士皆師尊之。(《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23.彼秦者,……虜使其民。(《戰(zhàn)國策?趙策》)
2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25.余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26.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
27.四人者年老矣,……義不為漢臣。(《史記?留侯世家》)
28.孤與老賊勢不兩立。(《資治通鑒?卷五十六》)
29.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30.群臣有后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31.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戰(zhàn)國策?秦策》)
說明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原來是什么詞,活用作什么詞,什么意義)
1.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戰(zhàn)國策?趙策》)
2.以其子妻之。(《論語?公冶長》)
3.左右欲兵之。(《史記?伯夷列傳》)
4.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5.范增數(shù)目項王。(《史記?項羽本紀》)14
6.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白居易《廬山草堂記》)7.從左右,皆肘之。
((《左傳?成公二年》))8.平原君乃置酒,……前,為魯連壽。(《戰(zhàn)國
策?趙策》)9.沛公引軍過而西。(《史記?高祖本紀》)10.大夫種、范蠡存
亡越,霸勾踐。(《史記?淮陰侯列傳》)11.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
傳?襄公二十二年》)12.筑室百堵,西南其戶。(《詩?小雅?斯干》)
13.(某人)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劉向《新序?節(jié)士》)14.禮則
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韓愈《原道》)15.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豈杓人邪?
(《莊子?庚桑楚》)1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傳?僖公八年》)
17.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記?張耳陳余列傳》)18.天下乖戾,無君
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19.夫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籌,公不如義。
(《史記?項羽本紀》)20.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21.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孟子?梁惠王上》)22.師者所以傳
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23.諸君子皆與11言,孟子獨不與酷言,是簡
也。(《孟子?離婁下》)24.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史記?屈原列傳》)
25.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26.諸侯恐懼,會盟而
謀弱秦。(賈誼《過秦論》)27.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漢書?霍光傳》)
28.工師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29.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
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荀子?天論》)30.君子易事而難說
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論語?子路》)31.君弱吾君,歸弗來矣。(《左
傳?昭公十二年》)3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
上》)33.(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34.時充國年七十,上老之。(《漢書?趙充國傳》)35.膏銅有余,則車輕人。
(《吳子?治兵》)
三.指出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說明判斷的依據(jù):1.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
秦。(《戰(zhàn)國策?趙策》)2.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史記?屈原列傳》)
3.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4.三子者出,曾皙后。
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6.爾欲吳王
我
可Z?
(《左傳?定公十年》)7.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三國志?諸葛
>
傳\8.蔡文大奇其形貌。(《漢書?翟方進傳》)9.彼長而我長之,彼白而我白
之
。《孟子?告子下》)10.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11
1
也乃丹書帛,置人所瞥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12.寡君未知所過
O《韓非子?難四》)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15
13.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錯《論貴粟疏》)
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15.非敢后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16.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記?甘茂列傳》)
17.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
18.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19.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20.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莊子?盜跖》)
21.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
22.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
23.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左傳?僖公十九年》)
24.秦人聞之,悉甲而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5.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記?商君列傳》)
26.與其饑死道路,為群獸食,寧毋斃于虞人,以俎豆于貴家。(馬中錫《中山狼
傳》)
27.師還,館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28.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
29.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動動詞并說明其意義:
1.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于掌。(《孟子?公孫丑上》)
2.于是信、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3.夫精誠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zhàn)國策?齊策》)
5.晉侯飲(yin)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
6.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si)之。(晁錯《論貴粟疏》)
7。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8.買臣深怨(湯),常欲死之。(《漢書?朱買臣傳》)
9.我能起死人。(《呂氏春秋?別類》)
10.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11.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
12.魏其謝病,屏居藍天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辨士說之,莫能來。(《史記?魏其武
安侯列傳》)
13.操軍方連艦船,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資治通鑒?卷六十五》)
14.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蘇軾《石鐘山記》)
五.說明下列句中的為動、對動之類動詞及其意義:
1.伯夷死名于首陽山下,盜跖死利于東陵之上。(《莊子?駢拇》)2.墨子見歧
道而哭之。(《呂氏春秋?疑似》)
3.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耦}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韓非子?和氏》)4.伯
氏不出而圖吾君。(《禮記?檀弓》)
5.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6.(項伯)素善留侯張良。(《史記?項羽本紀》)
六.指出句中的人稱代詞并說明其類別和充當?shù)木渥映煞郑?/p>
16
1.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左傳?僖公四年》)2.若為庸耕,何富貴也。
(《史記?陳涉世家》)3.予知之,將語若。(《莊子?知北游》)4.高帝罵
之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5.欲利而身,先利而君。(《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6.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左傳?定公十四年》)
七.說明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詞性、意義或語法作用: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
冥。(《莊子?逍遙游》)2.斯四戰(zhàn)之地,攻守之場也。(《后漢書?馮衍傳》)
3.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4.夫二人者,魯
國社稷之臣也。(《左傳?成公十六年》)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論
語?季氏》)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保ā墩撜Z?泰伯》)7.之二
蟲又何知。(《莊子?逍遙游》)
8.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論語?子罕》)9.佗邑唯命。(《左傳?隱公
元年》)
1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小雅?巧言》)11.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
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孟子?梁惠王上》)12.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史
記?陳涉世家》)13.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論語?為政》)14.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15.夫物之不齊,物之情
也。或相倍徒,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孟子?滕文公上》)
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裝修設(shè)計合同范本
- vr全景制作合同范本
- 光熱分包合同范本
- 運動休閑服裝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建設(shè)工程交易服務中心建筑拆除工程合同
- 分期貨款合同范例
- 勞務及銷售合同范本
- 乙方包工合同范例
- 2025年度野生菌類采集與保護利用合同
- 保護乙方施工合同范例
- 七年級英語閱讀理解55篇(含答案)
- 職位管理手冊
- IPQC首檢巡檢操作培訓
- 餐飲空間設(shè)計課件ppt
- 肉制品加工技術(shù)完整版ppt課件全套教程(最新)
- (中職)Dreamweaver-CC網(wǎng)頁設(shè)計與制作(3版)電子課件(完整版)
- 新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小學語文全冊課件PPT
- 行政人事助理崗位月度KPI績效考核表
- 主動脈夾層的護理-ppt課件
- 紀檢監(jiān)察機關(guān)派駐機構(gòu)工作規(guī)則全文詳解PPT
- BP-2C 微機母線保護裝置技術(shù)說明書 (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