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物理常考必考題型清單-試題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中考物理??急乜碱}型清單-試題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中考物理常考必考題型清單-試題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中考物理??急乜碱}型清單-試題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中考物理常考必考題型清單-試題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中考物理常考必考題型清單

模塊一聲

例1:振動不能

解析:如圖甲所示,陣陣鼓聲是鼓面的振動產(chǎn)生的;圖乙抽取玻璃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鈴聲變小直至微

弱,是聲音傳播的物質(zhì)(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內(nèi)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越小;

如果玻璃罩內(nèi)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例2:水(或液體)510

解析:聲音可以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

聽到音樂,說明水(或液體)能傳播聲音。聲音傳播距離5=v/=340m/sx3s=1020m,聲音傳播距離是

小華到山崖距離的兩倍,故小華距山崖的距離為510m。

例3:音調(diào)響度音色

解析:女高音里的“高”指的是音調(diào)高,觀眾聽到的聲音強度不同,是因為聲音的響度不同,能聽出不

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為她們的聲音音色不同。

例4:升高響度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瓶子,聲音是由瓶子和瓶內(nèi)的水振動發(fā)出的,水越多,振動越慢,音調(diào)越

低;水越少,振動越快,音調(diào)越高,所以從左向右敲擊水瓶琴時,其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將升高;乒乓球

被彈開的幅度越大,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例5:響度音調(diào)

解析:音調(diào)看橫向(頻率),響度看縱向(振幅),音色看走向(形狀3

由圖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響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時間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相同,振動的頻率相同,音

調(diào)相同。

例6:B

解析:A.醫(y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B.醫(y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病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是利用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C.漁民捕魚時利用聲吶探測魚群的位置,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D.蝙蝠利用回聲定位確定目標(biāo)的位置,是利用聲音來傳遞信息。

例7:B

解析:A.射擊時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雙層隔音玻璃,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禁止喧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噪聲檢測儀可以檢測噪聲的等級,不能減弱噪聲。

北大博士邱崇

模塊二密度

例1:⑴左(2)D(3)54202.7x103(4)大于

解析:(1)由圖甲可知指針向右偏,則根據(jù)“右偏左調(diào)”,需要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直到橫梁平衡;

(2)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小石塊的質(zhì)量,小強在加減捺碼時添加最小卷碼后,由圖甲可知指針向右偏,

說明右盤的祛碼過重,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故A、C錯誤,接下來應(yīng)該取出最小硅

碼,向右調(diào)節(jié)游碼,直到橫梁平衡,故B錯誤,D正確;

⑶天平的讀數(shù)原則是右盤的硅碼質(zhì)量加上游瑪示數(shù),則由圖乙可知,小石塊的質(zhì)量:〃『50g+4g=54g,

由圖丙可知小石塊的體積:V=80mL-60mL=20mL=20cm3,則小石塊的密度:

〃=察=歲-i=2.7?/cmi=2.7"10ik?/mi;

,zucm

(4)若先測小石塊的體積,再測質(zhì)量時,小石塊表面會附著水分,則測得的小石塊的質(zhì)量會偏大,

根據(jù)〃二二-可知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質(zhì)量偏大,密度也會偏大,故測得的密度大于其實值。

例2:B

解析:首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diào)平;先測燒杯和花生油的總質(zhì)量,再測燒杯和剩下花生油的質(zhì)

量,可避免因花生油沾在燒杯壁上倒不干凈而使測得的體積偏小。最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花生油的密

度。

解析:金屬塊的質(zhì)量:m金二加),燒杯內(nèi)加入水的質(zhì)量:m加水="22+TWO-皿,

燒杯內(nèi)加入水的體積:I'————叫+孫「也_,金屬塊的體積V產(chǎn)V加水,

P*P

金屬塊的密度:今—

*?.皿二恤一布

例4:C

解析:A.天平稱量物體質(zhì)量時,要用鎮(zhèn)子向右盤中加減層碼,故A錯誤;

B.測量時為使橫梁平衡,可通過增減硅碼和調(diào)節(jié)游碼,不能移動平衡螺母,故B錯誤;

CD.水的質(zhì)量〃[孝=杯打〃,杯=132.2g?32.2g=100g,由〃=,一可得,水的體積

匕一—,待測液體的體積V液=V水=100cm3,燒杯裝滿待測液體后總質(zhì)量

I

m4fA=100g+10g+2.2g=l12.2g,待測液體的質(zhì)量mm=m杯濃加杯=112.2g?32.2g=80g,待測液體的密度

北大博士邱崇

=O.Bg/cm'=□.?■lO'kft/m1,故C正確,

9n1LHJcmt

例5:(1)零刻線(或標(biāo)尺的左端或標(biāo)尺的零刻線)右

(2)84(3)浸沒標(biāo)記⑷8.4(5)2相等

解析:(1)天平使用前應(yīng)將游碼撥至標(biāo)尺左端零刻線處。指針偏向分度標(biāo)尺中線的左側(cè),依照左偏

右調(diào)的原則,應(yīng)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2)物體質(zhì)量等于祛碼質(zhì)量加游碼對應(yīng)刻度值,則模型的質(zhì)量/w=50g+20g+10g+4g=84go

(3)用細(xì)線拴住模型并浸沒在水中,使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模型體積。取出模型,用裝有40mL水

的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達到標(biāo)記處,使加入水的體積等于模型體積。

(4)加入水的質(zhì)量〃水=155g?145g=10g,則模型體積1—1^—^—j—IOcm',模型的

〃X/cm

密度/%=8.4q/cm'.

?lUcm

(5)由丙圖可知,倒入燒杯中的水的體積Vi=40mL-28mL=12niL=12cm3,則模型帶出水的體積為

Vi-V=12cm3-10cm3=2cm3。小敏計算的是由初始位置到標(biāo)記處的水的體積,不會受到模型帶出水的

影響,故計算出的密度值與實際值相等。

例6:⑴右⑵0.75(3)2.50IxlO4(4)減小誤差⑸偏大

解析:(D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cè),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直至重心右移到

支點處;

⑵設(shè)杠桿上一個小格的長度為L,則圖甲中阻力臂為L,動力臂為3L,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ili=Fzl2得,金屬塊的重力(即阻力):G-Fr-F;ll—^^L—1^,金屬塊質(zhì)量為:

?1<?

G_7.5、

7=ItN/kg=O.75k|i

⑶圖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金屬塊的高度為2?50cm;金屬塊的體積:

V=S/z=30cm2x2.50cm=75cm3=7.5xl0-5m3,金屬塊的密n——'“一.?二¥[1*10-kii'm';

V7.5?10~5m口

(4)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⑸若沿斜下方拉彈簧測力計,會造成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而支點左側(cè)的阻力以及阻力臂不

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變大,由此按(2)中的方法求出金屬塊的重力偏

大,質(zhì)量偏大,根據(jù)算出的密度偏大。

例7:⑴右(2)等于⑶2.5x103⑷偏大

解析:(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北大博士邱崇

(2)在溢水杯中裝滿水,將玉石緩慢浸沒在水中,玉石排開的水的體積等于小桶中水的體積;

(3)將裝有水和玉石的A、B兩個小桶分別掛在調(diào)好的杠桿兩端,杠桿平衡后,小桶A、B的懸掛

點距支點0分別為10cm和4cm,若不考慮小桶重力,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G石L產(chǎn)GU2,即

/”J

mx>gL\-m^gLi,則加石——*-,因V石二V水,機水二〃水V水,則石塊的密度:

/?

〃石=卡=]■](!3/1ns=2.";

F'g<L|4cm

⑷若考慮小桶重力,在圖丙中杠桿平衡時,(G石+GQLi=(G水+GQLi,G^Li+G?Li=

G水L2+G桶L2,因為L\<Li,所以,G?Li<G^Li,所以,G石Li>G本L2,因此

〃,石>方占,所以0石>野,即玉石密度的測量值偏大。

例8:(1)G-Fi九

£IS一——2<,(

解析:(1)由題意知,石塊重為G,浸沒在水中時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Flf浸沒在醬油中時受

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尸2,根據(jù)稱重法可知,石塊在水中和醬油中所受浮力的表達式分別為尸秘

=G-Fi>尸論產(chǎn)G■尸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尸水淳=〃水gV排水、尸治浮=〃青吆V排通,因石塊排開醬油的體

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即V^=V£=,所以

F*9=__"a京,則醬油的密度〃“一住的京。

?t'ikm火、城

(2)設(shè)容器底面積為So由乙中②④兩國可知,石塊沉入水底前后的水面高度變化量為(心?①),

則石塊的體積V^=S(/I4-/12),由乙中②③兩圖可知,石塊在碗中漂浮前后的水面高度變化量為

(加?力2),則石塊受到的浮力F產(chǎn)"gv4"gs(加力2),根據(jù)漂浮條件,則石塊的重力G#

F產(chǎn)p水gS(加/2),石塊的質(zhì)量石一〃京S(hi,),石塊的密度

E眄=〃施£(九一心)M一飽

「石一£(九一A.)

例9:⑴右⑵102(3)0.30.6

解析:(D當(dāng)天平指針指向分度盤的左側(cè)時,根據(jù)“左偏右調(diào):要向右移動平衡螺母。

(2)杯子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o=100g+2g=102g。

(3)將一個金屬塊放在木塊上,一起放入杯子中,使木塊恰好浸沒在水中,測出此時的總質(zhì)量為

132g,所以木塊和金屬塊總質(zhì)量//i=132g-102g=30g=0.03kg0

因為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木塊和金屬塊總重力,即浮力為尸浮=G=/wg=0.03kgxlON/kg=0.3N,由阿基

米德原理知尸浮=〃孝gV持,因木塊恰好浸沒,所以木塊體積

北大博士邱崇

(),3、

=3Xl(J-'m?=30cm?,

p*K1?0X10'kR/m'x|0、/k*

木塊的密度p-r----而J,—0.6g/cm*o

自兒一%

例10:①水③無一R.黑

解析:因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在梯形桶中加入適量的水,在圓柱形玻璃杯中加入適量的

油,將其放入桶中才可能漂浮。運用的是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測量蠟塊的質(zhì)量;沒有放蠟塊

前,浮力等于油和玻璃杯總重力,將蠟塊放入玻璃杯的液體中,蠟塊沉底,玻璃杯仍然漂浮,此時

浮力等于油、玻璃杯和蠟塊總重力,所以兩次的浮力變化量即蠟塊所受的重力。設(shè)玻璃杯底面積為

S,放蠟塊前后,玻璃杯中油的深度變化為(心-加),則蠟塊的體積V^=S(/13-/11);

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液面變化為(加-力2),則排開水的體積變化V產(chǎn)S(加?力2),故浮力變化戶產(chǎn)P水

gV#=/>水gS{tu-hi),蠟塊所受的重力G*<=/w結(jié)g="浮,蠟塊的質(zhì)量

例.=(比__L=(h4尼),蠟塊的密度

,4X?

_■京S(九一九)M一尼

P.=G="%—%、%—hi

模塊三光

例1:B

解析:AC.墻壁上的手影和日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C不符合題意;

B.鉛筆的彎折屬于光的折射,故B符合題意;

D.平靜的水面可看成平面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鏡所成的虛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

合題意。

例2:C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演員站在平面鏡前,在靠近平面鏡的過程中,

他的像大小不變,由于演員靠近平面鏡,他的像也會逐漸靠近平面鏡,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

合題意。

例3:C

解析:A.鉛筆在平面鏡中成虛像,且鉛筆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故像的尖端朝左,故A錯誤;

B.鉛筆是一個整體,整體的移動速度相同,故筆尖的像的移動速度等于筆尾的像的移動速度,故

B錯誤;

C.移動過程中,鉛筆的長度不變,且像的大小始終等于物的大小,則此時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仍

北大博士邱崇

相距6cm,故C正確;

D.將M逆時針轉(zhuǎn)動45°,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則鉛筆的像逆時針旋轉(zhuǎn)90°,則此時鉛筆的像

是豎直且尖端朝下的,故D錯誤。

例4:C

解析:A.根據(jù)圖像可知,物距與像距相等時是20cm,即zz=v=2/=20cm,所名片10cm,故A錯

誤;

B.物距為5cm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不能通過移動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故B錯誤;

C.當(dāng)時,2f>u>f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jù)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儀,故C正確;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過程中,根據(jù)物遠(yuǎn)像近像變小可知,像距變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

也一直是變小的,故D錯誤。

例5:C

解析:當(dāng)用注射器向膠膜內(nèi)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變強,水凸透鏡的焦距變

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近視眼的成因是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使得遠(yuǎn)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所以此過程模

擬的是近視眼,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故用凹透鏡矯正。

例6:D

解析:A.紅外線攝像頭的原理與照相機相同,同學(xué)們必須位于鏡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錯誤;

B.36.5C為正常體溫,系統(tǒng)不會報警,故B錯誤;

C.紅外線是不可見光,肉眼看不見,故C錯誤;

D.紅外線具有熱效應(yīng),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的紅外線越強,故人體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

強,故D正確。

例7:A

解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出現(xiàn)紅花綠葉,說明透明玻璃是紅色的花和綠色

的葉,將燈筒內(nèi)白熾燈更換為紅色光源,紅花只能透過紅光,綠葉無法透過紅光,所以是紅花黑

葉,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例8:(1)靠近(2)重合

(3)光路是可逆的(4)漫反射

解析:(1)若將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ON,則入射角減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減小,

所以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ON。

⑵當(dāng)光線沿NO方向射入時,入射角為0。,反射角為0。,反射光線沿著入射光線的方向返回,

光的徑跡更亮,說明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

(3)當(dāng)光線沿戶O方向射入時,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

北大博士邱崇

路照樣成立,體現(xiàn)了光路是可逆的。

(4)能從多個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是因為紙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里發(fā)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例9:⑴像(2)未點燃完全重合

(3)不能(4)不變(5)不變

解析:(D透明的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cè),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

像完全重合,此時蠟燭B所在位置就是蠟燭A像的位置。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像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

(4)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一致,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不變。

(5)將玻璃板向左平移,其所在平面沒有變化,蠟燭A的位置沒有變化,則蠟燭A的像的住置不

例1():(1)AC

⑵將白紙沿著所畫直線對折,看物的位置與像的位置能否重合

解析:(1)AB.因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為了減小誤差,將玻璃板的前表面(反射面)與所畫直線

重合,效果最好,故A正確,B錯誤;

CD.為了使后面瓶蓋與前面瓶蓋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故C正確,D錯誤;

E.玻璃板較厚,兩個面都會發(fā)生反射,所以應(yīng)該用較薄玻璃板,故E錯誤。

故選ACo

(2)要驗證物、像是否對稱,可以把白紙沿所畫直線對折,看物的位置與像的位置能否重合。

例11:(D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線或同一水平高度)

(2)投影儀(3)左(4)發(fā)散

解析:(1)根據(jù)實驗的要求,讓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fàn)T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上。

(2)圖甲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

大的實像,投影儀根據(jù)此原理制成的。

(3)在圖甲實驗的基礎(chǔ)上,更換焦距為/>5cm的凸透鏡,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像提前會聚,成在

光屏的前面,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左側(cè)移動。

(4)在⑶的基礎(chǔ)上,不移動光屏,將自己的眼鏡放到凸透鏡前,光屏上也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像

推遲會聚,即該眼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是凹透鏡。

例12:(1)使像呈在光屏中央10.0(2)照相機35.0

⑶凹近視眼

解析:(1)實驗過程中,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fàn)T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北大博士邱崇

同一高度,目的是使?fàn)T焰的像呈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題意可知,當(dāng)蠟燭距離透鏡為50.0cm-40.0cm=10.0cm時,在右側(cè)無論怎樣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

屏上始終是一個大小不變的圓形光斑(即凸透鏡右側(cè)為平行光),說明物距等于焦距,則該透鏡的

焦距為10.0cm。

⑵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30.0cm(像距為15.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

為照相機。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根據(jù)光路可逆可知,當(dāng)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時,像距等于

原來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將凸透鏡移動到光具座〃=50.0cm-15.0cm=35.0cm刻

度處,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將原凸透鏡更換為一個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由于焦距變小,折光能力變強,像會成在光屏

的前方,所以需要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可以使光線發(fā)散的凹透鏡,凹透鏡用來矯正近視

眼。

模塊四熱

例1:C

解析: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液態(tài)小水滴,此過程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是液化現(xiàn)象,“變

硬”,需要放熱,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液態(tài)小水滴,附著在植被表面,此過程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是液化

現(xiàn)象,“變硬”,需要放熱,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固體冰晶,此過程由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是凝華現(xiàn)象,“變硬”,需

要放熱,故C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固體冰晶,此過程由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是凝華現(xiàn)象,“變硬”,需

要放熱,故D錯誤。

例2:B

解析:A?分子的熱運動是內(nèi)部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與溫度有關(guān),與水流速度無關(guān),故A錯誤;B.

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水結(jié)冰后,分子仍是運動的,故B正確;C水很難

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而分子間也有引力,故C錯誤;D.擴散現(xiàn)象表明了一切物體的分

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故D錯誤。

例3:B

解析:鉆木取火時,克服摩擦做功,屬于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A.吃飯時,金屬勺放在熱湯中會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nèi)能的,故A錯誤;

B.冬天搓手時,克服摩擦做功,屬于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故B正確;

C.發(fā)燒時,冷毛巾敷額頭可以降溫,是因為冷毛巾可以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nèi)能的,故C

皿;

北大博士邱崇

D.喝冷飲使人感到?jīng)鏊?,冷飲會從人體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nèi)能的,故D錯誤。

例4:C

解析:A.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變化,如:晶體煤化,內(nèi)能增加,但溫度不

變,故A錯誤;

B.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B錯誤;

C.物體的內(nèi)能與質(zhì)量、溫度、狀態(tài)等多個因素有關(guān),不能只根據(jù)溫度判定內(nèi)能的大小,所以兩物

體溫度相同,內(nèi)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確;

D.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物體內(nèi)能增加,不一定從外界吸收了熱量,故D錯

誤。

例5:壓縮內(nèi)30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氣門關(guān)閉,活塞上行,是壓縮沖程,此沖程中,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根據(jù)“421”口訣,飛輪轉(zhuǎn)動兩圈、完成四個沖程、做一次功,因飛槍的轉(zhuǎn)速是60r/s,即1s可以轉(zhuǎn)

60r,所以1s可以做功30次。

例6:4.2x10s().01多

解析:水吸收的熱量:。吸=c水相a-ro)=4.2xl(pj/(kg*C)x2kgx(70C-20C)=

4.2x10sJ;由題意可知,。截=。呱=4.2乂1魄1,根據(jù)。放=〃應(yīng)煤氣可得,消耗煤氣的質(zhì)量:

府一01t——言勺空一0.01kj:,由于有熱損失,則事實上將這壺水加熱到70c需要的煤氣質(zhì)

量更多。

例7:⑴由一:-得,汽車行駛的路程為:s=W=25m/sx600s=1.5x1儼m;

(2)因為汽車勺速直線行駛,所以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汽車受到的阻力為:

『口"3xi(rj

f=F=,=2xl(PN;

?1.5xIO4m

(3)1kg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lkgx5xlO7J/kg=5xlO7J;

u7lx1AM

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為:“一n—60%o

例8:(1)-4(2)受熱均勻(3)晶體固液共存態(tài)⑷燒杯

解析:(1)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液面在0C以下,分度值為1C,故示數(shù)是?4C。

(2)把裝有碎冰塊的試管放到裝有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此方法稱為水浴法,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塊

受熱均勻。

(3)圖丙是小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在第4min到第lOmin,物質(zhì)吸

熱溫度保持不變,由此可知冰是晶體。在第6min時,試管內(nèi)的物質(zhì)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

北大博士邱崇

(4)小明又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燒杯內(nèi)的水會沸騰,但試管內(nèi)的水不會沸騰,因為試管內(nèi)

的水可以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xù)吸熱,所以只有燒杯內(nèi)的水沸騰。

例9:(1)96C(2)②⑶85C

解析:(1)甲圖中溫度計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它的一個大格表示10C,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

它的分度值為1C,因此它的讀數(shù)為96C;

(2)由圖像可知:物質(zhì)降溫,圖像整體是下降趨勢,故是物質(zhì)的凝固過程,乙圖所代表的物態(tài)變

化過程為凝固,故選②;

(3)由圖知,該物質(zhì)為晶體,原因是這種物質(zhì)在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圖可知這種物質(zhì)

的熔點或凝固點為85Co

例10:(1)使酒精燈外焰加熱(使溫度計玻璃泡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2)84

(3)a氣壓越大,沸點越高(4)不變水蒸氣

解析:(1)實驗中用酒精燈外焰加熱,使溫度計玻璃泡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故應(yīng)按照自下而上的

順序組裝器材;

(2)溫度計分度值是1C,其讀數(shù)為84C;

(3)根據(jù)圖像可知,a的沸點高于b的沸點,由于水的沸點與氣壓的大小有關(guān),氣壓越大,沸點越

高,乙圖中燒杯上方加蓋,可以增大水上方的毛壓,增大水的沸點,所以a是根據(jù)乙實驗裝置的數(shù)

據(jù)繪制的;生活中利用類似的辦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熱的更快,其原因是氣壓越大,沸點越高;

(4)根據(jù)圖戊可知,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的變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xiàn)象,水在沸騰的過程

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戔泡內(nèi)的毛體是由水汽化成的水蒸氣。

例11:(1)沒有控制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2)27(3)加熱時間

⑷水2.1X103

解析:(1)要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需要控制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困甲中液面相平,液體的體積

相同,由于液體的密度不相同,根據(jù)m二〃V知液體的質(zhì)量不相同,故甲圖中的錯誤是沒有控制液體

的質(zhì)量相同;

(2)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C,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27C;

(3)根據(jù)轉(zhuǎn)換法,加熱過程中,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的;

(4)①根據(jù)圖像分析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水升溫小,水的吸熱能力強些;

②由圖乙可以看出,溫度升高40C,水要加熱8分鐘,煤油要4分鐘,即升高相同的溫度,煤油吸

收的熱量是水的-:-,根據(jù)。我飛機&可知,在質(zhì)量和升高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與比熱容c成正

比,故煤油的比熱容是:。煤油二,x4,2xlO3J/(kg*C)=2.1xlO3J/(kg*C)o

北大博士邱崇

模塊五力

例1:D

解析:“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意思是舟已經(jīng)向前行駛了,但劍沒有行進,即舟是運動的,劍是殍止

的。研究對象自身不能當(dāng)作參照物,故B、C錯誤;若以舟中人為參照物,舟相對于人的位置沒有發(fā)

生變化,是蜉止的,劍相對于人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A錯誤;若以江岸為參照物,舟相

對于江岸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劍相對于江岸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靜止的,故D正確。

例2:A

解析:AB.甲乙的圖像都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甲乙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所以兩車都做勻速

直線運動,甲圖像的傾斜程度比乙的大,所以y甲,壯乙,由圖可知甲的速度:

r-—、~^^—90km/h,乙的速度:也—、~-?^-40km/h,所以甲、乙兩車速度之

比為9:4,故A正確,B錯誤;

C.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因v^>vc,所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行駛,故C錯誤;

D.由圖可知甲2小時行駛的路程為180km,乙3小時行駛的路程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錯

誤。

例3:D

解析:A.鉛球在投擲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生了變化,因此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錯誤;

B.投擲過程中,手對鉛球的力和鉛球?qū)κ值牧M足“A對B”與“B對A”的關(guān)系,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故B錯誤;

C.鉛球離開后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鉛球具有慣性;鉛球最終停下來,慣性不會消失,一切物體

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故C錯誤;

D.鉛球在空中運動時,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例4:C

解析:A.選體重大的同學(xué),可以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無關(guān),選腳更大的隊員不會增大摩擦力;

C.穿嶄新的運動鞋,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D.地面上的沙子能變滑動為滾動,從而減小摩擦力。

例5:A

解析:A.往圓底燒瓶上澆上冷水后,瓶內(nèi)水面上的空氣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導(dǎo)致水的沸點降低,

而水的實際溫度仍很高,高于此時水的沸點,所以水會重新沸騰,故A錯誤;

B.衛(wèi)生間的地漏,利用連通器原理防止異味上到地面上來,故B正確;

北大博士邱崇

C.當(dāng)把裝滿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時,由于大氣壓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會從瓶中流出

來,此時外界大氣壓等于瓶內(nèi)氣壓加上瓶內(nèi)水產(chǎn)生的壓強,所以瓶內(nèi)水上方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故C正確;

D.車子靜止在水平面上,車子對路面的壓力等于重力。汽車運動時,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

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所以汽車受到向上的升力,汽車對地面的壓力減小,故D正確。

例6:B

解析:AC.開關(guān)關(guān)閉時,液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X]、X?與Y構(gòu)成連通器,根據(jù)連通器特點“同液錚平”

可知,Xi內(nèi)的液面與X2內(nèi)的液面相平,則M點和N點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相同,根據(jù)p=p福h可

知,液體在M點的壓強等于液體在N點的壓強,故AC錯誤;

BD.開關(guān)打開時,由于Xi下面的管子比X2下面的礦泉水瓶細(xì),液體流經(jīng)X]下面的管子時流速大,

壓強小,而流經(jīng)X2下面的礦泉水瓶時流速小,壓強大,所以Xi內(nèi)的液面低于X2內(nèi)的液面,此時M

點所處的深度校小,根據(jù)可知,液體在M點的壓強小于液體在N點的壓強,故B正確,D

錯誤。

例7:B

解析:由“力臂判斷法”可知,開瓶器為省力杠桿,筷子為費力杠桿,定滑輪和天平為等臂杠桿。

例8:C

解析:AB.由圖可知,小球從P點由靜止釋放,能到達最右側(cè)的。點,。點的高度要小于尸點的高

度,則小球在。點的重力勢能要小于在尸點的重力勢能,小球的速度為0,動能為0,則小球在Q點、

的機械能要小于在尸點的機械能,這說明小球在運動的過程中,機械能變小了;小球在左側(cè)斜面向

下運動的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速度變大,動能變大,由于機械能逐漸變小,

所以重力勢能沒有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故AB錯誤;

C小球從P點向。點運動的過程中,支持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始終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C

正確;

D.小球通過"、N兩點時,高度相同,質(zhì)量不變,則重力勢能相同,由于機械能逐漸變小,則M點

的機械能要大于N點的機械能,所以M點的動能要大于N點的動能,即M點的速度大于N點的速

度,故D錯誤。

例9:(1)由靜止(2)木板勻速直線運動

(3)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重力勢

解析:(D該實驗中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釋放小車,讓小車由號止滑下,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

端時的速度相等;

(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所以會觀察到小車在木板面上運動的距離最遠(yuǎn),這說明小車受到

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由此推理,若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其運動狀態(tài)不變,它將做勻速

北大博士邱崇

直線運動;

(3)在做“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是為了改變小

車所受阻力的大小,從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4)小車從斜面上滑下,質(zhì)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增大,因此,從能量角度來看,是重力勢能

轉(zhuǎn)化為動能。

例10:⑴勻速二力平衡(2)甲乙壓力大小

(3)錯誤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解析:(D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甲、乙兩次實驗中,壓力相同,乙中接觸面較粗糙,滑動摩擦力也較大,可知,滑動摩擦力

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

相同,甲、丙兩次實驗中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故分析甲、丙兩次實驗可知,滑動摩

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

(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面積的關(guān)系時,要控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將

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兩部分繼續(xù)進行實驗,雖然接觸面的面積改變了,但壓力大小也改變了,將測

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由表中數(shù)據(jù)驗證了自己的猜想,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理由是沒有控制壓力

的大小相同。

例11:(1)海綿(2)乙、丙取下丙圖中的硅碼(3)①

解析:(1)海綿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三次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這種實驗方法叫轉(zhuǎn)換法。

(2)要得到“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jié)論,應(yīng)控制壓力相

同,受力面積不同,故圖中乙、丙兩組實驗符合要求;取下丙圖中的底碼,通過比較甲、丙兩圖也

得出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實險結(jié)論;

(3)①有些課桌的邊緣設(shè)計成圓弧形狀,是利用了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作用效

果越不明顯這一結(jié)論,故符合題意;②水壺的壺嘴和壺身設(shè)計成相同的高度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故不符合題意;③貨車行駛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相同,承載質(zhì)量越大,對地面壓力越大,壓強越

大,路面越易損壞,應(yīng)用了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故不符合題意。

例12:(1)用手指按壓強計的橡皮膜U形管中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

(2)①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和深度的關(guān)系②液體內(nèi)部向著各個方向的壓強相同

⑶取兩個相同的壓強計,一個探頭的橡皮膜比較松,一個探頭的橡皮膜比較緊,且將它們浸入

相同液體的同一深度,現(xiàn)察兩壓強計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的區(qū)別。

解析:(1)為了能使實驗順利進行,使用前用手指按壓強計的橡皮膜,是為了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

北大博士邱崇

性;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壓強大?。?/p>

(2)①比較圖B和圖C,它們除了探頭的深度不同其它都相同,所以可以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和深

度的關(guān)系;②比較圖C和圖D,它們除了探頭橡皮膜的方向不同其它都相同,兩邊液面高度差相

同,說明液體內(nèi)部向著各個方向的壓強相同。

(3)取兩個相同的壓強計,改變探頭的松緊,且將它們浸入相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觀察兩壓強計

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的區(qū)別。

例13:(1)水平(2)順時針轉(zhuǎn)動(3)0A仍能

解析:(1)為方便測量力臂,實驗前應(yīng)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將圖1中的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后,在杠桿左右兩邊鉤碼下同時增加一個相同的鉤碼,設(shè)每個

鉤碼重G,每小格長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左邊二4Gx2L=8Gt;右邊=3Gx3L=9GL,所以

右邊的乘積大于左邊的乘積,杠桿向右邊鉤碼的重力方向轉(zhuǎn)動,即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3)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將左側(cè)的鉤碼改掛到A點正上方的〃點,力臂是線段

0A,與原來相比較力和力臂都沒有改變,所以杠桿仍能保持平衡。

例14:(1)人在死海里可以躺著看書(2)1.4

⑶無關(guān)a、b、c^a、b、d)越大⑷2.4x103

解析:(1)死海的水密度大,在死海里可以躺著看書,人所受的浮力較大,

而普通水里,人會下沉,所受浮力較小°

⑵序號b中物體P所受浮力大小:F產(chǎn)G?尸粒=4?8N?3.4N=1.4N。

(3)a、c、d三次實驗中,浸沒的深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也相

同,因此結(jié)論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guān);要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

的體積有關(guān)的結(jié)論,應(yīng)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排開液體的體積,所以應(yīng)分析a、b、c(或a、

b、d)三次實驗;由圖可知,a、d、e三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即浮力

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且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⑷由圖a、c所示實驗可知,物體P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尸―=G?R=4.8N28N=2N;由尸產(chǎn)〃水gV和得物體P的體積:

“=%=基=l.nxld^m'xlON/kg=2.。?I。'm?;

物體P的質(zhì)量:」[一:法。?串通

物體P的密度:p——1——‘i—2.4?o

F1()m

例15:⑴Fi-FiF3-F4(2)Fi-Fi=F3-F4

北大博士邱崇

(3)溢水杯中沒有裝滿水(4)能(5)=

解析:(1)物體的重力是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是尸2,物體浸沒在水中受

到的浮力尸產(chǎn)尸卜尸2,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產(chǎn)廠3?尸4。

(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故尸浮

=G林,所以Fi-Fi=F3-F40

(3)如果圖甲中溢水杯沒有裝滿水,會導(dǎo)致鐵球排開水的重力大于流入小桶中水的重力(即測得

的G排偏小),即測得的浮力尸若大于

(4)如果實驗中物體沒有浸沒水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減小,物體排開水的重力也減小,物體浸在

水中的體積大小不影響阿基米德原理的臉證。

⑸鐵球浸沒在水中,鐵球受到的浮力F浮二G持,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鐵球給水的壓力

尸=尸淳,當(dāng)鐵球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排出水的重力為故電子秤的壓力增加了尸淳,又減

少了G拚,因為尸涔二G榜,故電子秤受到的壓力不變,故電子秤示數(shù)不變,故楨尸楨2。

例16:(1)勻速⑵丙⑷1、3(6)ABC

解析:(1)為了準(zhǔn)確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應(yīng)使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⑵在第4次實驗中,s=0.5m,h=O.lm,由可得n=5,即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5,所以第

4次實驗是用丙圖所示裝置來完成的;

(4)1、3兩次實驗,s=0.3m,h=OAm,由力可得n=3,使用同樣的滑輪組,即使用的甲、乙兩

圖,通過得出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提升的物體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

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

(6)要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以通過減輕動滑輪重力和機械加洞清油的方法,在有用功不變

的情況下減少額外功,或是增大提升的物體重力;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體的高度無關(guān),所

以,增加重物上升高度,不能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故ABC正確,D錯誤。

例17:速度質(zhì)量大

質(zhì)量相同時,汽車(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趣載

解析:“十次車禍九次快”是速度快容易車禍,所以汽車的動能可能跟速度有關(guān)。,,安全駕駛莫超載”

是超載質(zhì)量大容易車禍,所以汽車的動能可能跟質(zhì)量有關(guān)。物塊被撞得越遠(yuǎn),球?qū)ξ飰K做功越多,

金屬球到達水平面時的動能就越大。分析甲、丙兩圖的實驗現(xiàn)象,質(zhì)量一樣,球位置越高,到水平

面時速度越大,物塊運動得越遠(yuǎn),結(jié)論是質(zhì)量相同時,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甲、乙兩圖的

實驗現(xiàn)象,高度一樣,球質(zhì)量不同,物塊運動距離不同,說明速度一樣■時,質(zhì)量越大,物體動能越

大,故可以解釋汽車超載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

例18:(1)①重物②多大⑵B

解析:(1)①實驗中,重物從高處落下撞擊小桌,通過小桌下陷的深度判定重物重力勢能的大?。?/p>

北大博士邱崇

②同一個重物的質(zhì)量不變,從不同高度落下,高度越高,能夠?qū)ν庾龉υ蕉啵∽老孪莸纳疃仍?/p>

大,說明它的重力勢能越大;

(2)上述探究過程中通過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來顯示要探究的問題,采用的是轉(zhuǎn)換法;A.測量物

體運動的速度時,采用的是公式法,故A錯誤;B.探究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時,根據(jù)溫度計升高的示數(shù)

來顯示吸熱能力的大小,采用的是轉(zhuǎn)換法,故B正確;C.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時,采用的

是控制變量法,故C錯誤。

例19:4靜■止3

解析:由圖丙可知,物體在2s~3s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由圖

乙可知,此時拉力是4N,所以滑動摩擦力也等于4N;當(dāng)Z=4s時,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但由于壓

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所以此時的滑動摩擦力也為4No

由圖丙可知,當(dāng)Z=6s時,物體的速度為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由圖乙可知,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