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1《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1《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1《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風騷絕響—《氓》與《離騷》的詩意探尋

教學目標

1、品讀詩歌,分析兩首詩在比興手法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語言建構與運用)

2、借助比較閱讀,鑒賞對比兩首詩塑造的棄婦及棄臣形象;(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3、深入探究,了解先民用棄婦及棄臣所代表的一套象征和隱喻的符號系統(tǒng),探究二者的異質同構性;(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4、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大源頭,體認古典詩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文化傳承與理解)

教學重點

1、品讀詩歌,分析兩首詩在比興手法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借助比較閱讀,鑒賞對比兩首詩塑造的棄婦及棄臣形象。

教學難點

深入探究,了解先民用棄婦及棄臣所代表的一套象征和隱喻的符號系統(tǒng),探究二者的異質同構性。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对姟氛?,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兩首經(jīng)典詩歌跨越千年,在一詠一嘆之間述說衷腸。詠誦詩歌,我們與古人心率同頻。那觸痛衷腸的力量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傳達?今天就讓我們溯流而上,探尋《氓》與《離騷》的詩意。

二、文本探究

1、學習活動一:披文入情研習手法

(1)明確概念:比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喚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化抽象之情、理為形象之景、物;引出要表現(xiàn)的詩句,同時予以暗示、象征,幫助抒情、達理。

(2)請找出《氓》與《離騷》中運用比興手法的詩句,并對比二者在比興物象和象征意味等方面異同。

(3)討論探究:何故選擇這些物象作比起興?

明確:這些物象與詩歌所要展現(xiàn)的事物與情感有一定關聯(lián)。

《氓》:符合身份,桑為農村常見樹木,符合女主人公勞動婦女的身份。彰顯性格,暗示女主人公的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容顏變化,體現(xiàn)女主人如桑葉從潤澤到枯萎隕落般變化的容顏。愛情轉變,象征從新婚蜜戀到婚后一地雞毛的愛情狀況的轉變。以“?!庇鱾?,表現(xiàn)女子因這段愛情產生的傷與殤的情感?!峨x騷》: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4)二者在比興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區(qū)別聯(lián)系?

聯(lián)系:

屈原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比興傳統(tǒng),成功地把象征手法運用到詩的創(chuàng)作中,即所謂“《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更注重比興中“此物”與“彼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象征意味鮮明,把比興與表現(xiàn)的內容合二為一,鮮明地體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使用比興手法的主觀意圖,賦予象征全新的意義和鮮活的生命力,是對《詩經(jīng)》比興傳統(tǒng)的進一步發(fā)展。

2、學習活動二:聚焦主體鑒賞形象

(1)根據(jù)比興手法的運用,聚焦詩歌主體人物,根據(jù)文本鑒賞人物形象。

《氓》:棄婦敘事詩,根據(jù)一段愛情的悲劇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善解人意,勤勞持家,剛烈反抗的棄婦衛(wèi)女形象。

《離騷》:政治抒情詩,詩人自我吟詠,展現(xiàn)了一個愛國忠君,仕途坎坷,堅守理想,清高脫俗的棄臣屈原形象。

(2)屈原在《離騷》中多次運用了女性形象來進行自比和他喻,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棄婦與棄臣形象之間有何種聯(lián)系。

二者以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了同樣的"意象性",用抽象化、意象化的人物形象承載不同導向的沉重情感。中國的棄婦形象總是和特定的意象相聯(lián)系,并抽象化為一個符號,成為文人抒發(fā)心中情感的載體。

3、學習活動三:溯源而上探尋詩意

結合兩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文本探究為什么屈原將女性形象用以象征政治中的特定形象?

明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混戰(zhàn),禮崩樂壞。專制的男權社會形成以男性為軸心的家庭形式,生產關系決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絕對服從地位。而極不公平一夫多妻制婚姻形式更是造成大量棄婦的產生。男權社會的宗法倫理產生了"三從"、"四德"、"七出"等一個個拋向女性的封建繩索,女子對男子形成了一種忠貞不二和依附的社會心態(tài)。棄婦和閨怨精神內核的忠貞不二和依附心態(tài),暗含了士人在仕途和宦海中對權的人身依附和對國君的無限忠誠。二者具有異質同構性,于是棄婦和閨怨就成了一套象征和隱喻的符號系統(tǒng)。

陰陽之道和三綱五常的倫理規(guī)范在家庭和政治有明顯體現(xiàn),君臣、父子、夫妻關系是陽與陰的關系,其地位則是陽尊陰卑。"夫為陽,妻為陰",妻妾對夫主的"忠愛"可以比擬人臣對君主的"忠愛",妻妾被夫君的"拋棄"同樣就可比擬人臣被君主的"貶逐",兩者有著契合點。這些棄婦詩的愁怨和美人遲暮傳達文人仕途失意的悲傷,是文人們借男女情抒發(fā)政治心志的一種表現(xiàn)。

男性作家借棄婦意象表達一種性別化的附庸意識和奴隸意識。中國古代眾多男性知識分子在"家國"和"天下"無望,在對"兼濟"和"獨善"的二難選擇中所暴露出來的附庸意識和奴隸意識支配下,棄婦和閨怨便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成了性別化了的附庸意識和奴隸意識。這種意識表現(xiàn)在文學中便是棄婦意象,棄婦意象在男權的話語體系中得到認同并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還釀就了一種女性化審美心理:追求愛情,憂懼遺棄,怨恨紅顏零落,這也在《氓》當中有著明顯體現(xiàn)。

4、學習活動四:風騷絕響詩意傳承

《詩經(jīng)》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楚辭》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請同學們按照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大類別對自己了解的詩歌及詩人進行分類

結語:《詩經(jīng)》和《楚辭》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源頭,分別開啟了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tǒng),這兩大文學傳統(tǒng)有時牽手并行,有時分道揚鑣。這兩大源頭都是中國古代人民靈魂的回響,都是中國人詩意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