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 +學案(打包10份)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 +學案(打包10份)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 +學案(打包10份)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 +學案(打包10份)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 +學案(打包10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6~1-10古詩文閱讀+學案(打包10份)

專題六選擇題,細辨析

[2023·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jīng)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lián)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答案:A

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錯,“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jīng)典真諦,且“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

16.詩的尾聯(lián)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jīng)不再。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解析:思想內容鑒賞。這是林希逸對友人關于治學論述的答復。首聯(lián)主要寫詩人對治學方法的態(tài)度和認識。首句中,“逐字箋"是研讀經(jīng)典的方法,“學轉難”道出了詩人認為用“逐字箋"這種學習方法難以領悟經(jīng)典真諦的觀點。次句寫生活中的治學現(xiàn)象,即那些未掌握經(jīng)典真諦的人,張口閉口都是曾參顏回,做學問流于表面。這兩句看似平鋪敘事,實則流露出詩人的嘲諷之情。頷聯(lián)說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們口耳流傳的話語中。頸聯(lián)以“參禪"修仙”為例,以類比的方式闡述自己的治學觀點。詩人認為,求學需要“自參"親煉”,親身治學方可獲得學問真諦。尾聯(lián)引用魏了翁的名言進一步強調自己的觀點,桃李在賣花擔上活力不再,只有親自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它們的活潑精神,即研讀經(jīng)典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

二輪復習定向

通過一輪復習,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詩歌閱讀的相關知識和解題技巧,對考點題型已有基本的應對之策,但是讀不懂詩歌仍是一個棘手問題,直接影響著答題的準確性;而在各個題型的細節(jié)處理上,還存在一些失誤,造成失分嚴重。故二輪復習中,應從如下兩方面突破:(1)再次強化讀懂詩歌的能力,進一步幫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來疏通詩意;(2)針對失分點,逐點例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來補短板。

一、古代詩歌選擇題設誤類型

1.望文生義解釋詩句時,不考慮整體內容,錯誤解說詩句中的詞句等。

2.無中生有憑空解說一些詩歌中沒有體現(xiàn)的內容,比如相關的表達技巧等。

3.說法絕對選項內容太過絕對,不符合客觀情況。

4.胡亂聯(lián)系選項的內容將詩歌的某些特點與學過的詩句從手法、情感、內容等角度聯(lián)系起來,但這種聯(lián)系不是必然的。

5.拼湊詞句把幾句沒有本質聯(lián)系的話放到一起作為解釋詩歌的具體內容。

二、兩類方法破解五種設誤

典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方法1聯(lián)系背景還原詩歌原景

【分析1】B項,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

望文生義

解答此題可以聯(lián)系到歐陽修的《秋聲賦》中“銜枚疾走"的說法,背景為行軍士兵口中銜著枚(一種器具),以防喧嘩。用來表達的是寂靜。而考生看到“銜枚”容易聯(lián)系到行軍打仗,而脫離詩歌的語境去望文生義地主觀判斷。

方法2設身處地體會作者用意

【分析2】E項,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

無中生有

后半句的錯誤之所以難以看出,是因為沒有關注到題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所提供的詩歌寫作背景,更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古人說話的習慣,以致于容易誤判為正確選項,實際上詩歌的尾聯(lián)是作者自謙的話,表現(xiàn)了他對同僚的諄諄囑托,不是說作者自己就是體弱多病。

即時演練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chuàng)作水準。

C.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D.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E.在詩的最后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分析1】C項,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

【分析2】D項,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

望文生義

如果看題目,聯(lián)系詩歌的寫作背景就能明白: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是一種戲謔,沒有不認可李紳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無中生有

如果設身處地體會一下作者用意就可明白:這首詩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現(xiàn)實境況的無奈和自嘲,說明作者還是想得到當世的認可的。

即學即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xiāng)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愿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的能力?!笆芏鞅貓?錯誤,詩歌尾聯(lián)表達詩人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是,接受恩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隨便地接受別人的恩惠。

(2)詩歌的頸聯(lián)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情感表達:頸聯(lián)所寫場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jié)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解析:首聯(lián)表明心志,雖然自己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不會改變,自己不會去拜謁朱門權貴之人,而是拜謁裴侍郎這樣的儒家學者。頷聯(lián)點題,把投書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諱地講了出來。頸聯(lián)從直抒胸臆轉而寫景,更為形象地展現(xiàn)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懷。尾聯(lián)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會隨便地接受恩惠。全詩表達出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正常渠道進身的思想感情,語言鏗鏘有力。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詩人晚間臥聞城里鐘聲,系舟城下,與“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場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寫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實則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轉向描寫人的活動:明月清輝,歸舟晚唱,詩人沉醉其中,但還未得盡興欣賞,疾去的輕舟就將他帶走了。

D.本詩視聽交錯,悠遠的晚鐘,動人的漁歌,蒼茫的云水,皎潔的月光,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情思。

答案:C

解析:C項“疾去的輕舟就將他帶走了"錯誤。由第二句“系舟岳陽城下樹”可知,此時詩人的船是停著的,故應為“唱歌人駕著輕舟離去了"。這里屬于人物判斷錯誤,選項明顯將詩人和輕舟中的人混為一談了。

(2)此詩中有對漁歌的描寫,《琵琶行并序》中有對樂聲的描寫,兩首詩對音樂的描寫有哪些相通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烘托。都用月夜的美景來烘托樂聲?!杜眯胁⑿颉穼懪门畯椬嘟Y束時“唯見江心秋月白”,以幽靜的氛圍烘托音樂讓人沉醉;而此詩以江月清輝烘托漁歌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②側面描寫。都用聽眾的反應來表現(xiàn)樂聲的美妙。《琵琶行并序》以“江州司馬青衫濕"寫樂聲打動人心,此詩以“聽不盡”來寫漁歌聲所具有的吸引力。(側面襯托也可,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古詩描寫音樂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本詩前六句借月下水面的景象烘托歌聲美妙,“聽不盡"借聽眾的反應側面表現(xiàn)歌聲之美妙。另外考生要熟悉《琵琶行并序》中側面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樂聲美妙的詩句。專題六選擇題,細辨析

第一節(jié)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

[2023·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jīng)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lián)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詩的尾聯(lián)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輪復習定向

通過一輪復習,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詩歌閱讀的相關知識和解題技巧,對考點題型已有基本的應對之策,但是讀不懂詩歌仍是一個棘手問題,直接影響著答題的準確性;而在各個題型的細節(jié)處理上,還存在一些失誤,造成失分嚴重。故二輪復習中,應從如下兩方面突破:(1)再次強化讀懂詩歌的能力,進一步幫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來疏通詩意;(2)針對失分點,逐點例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來補短板。

第二節(jié)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

一、古代詩歌選擇題設誤類型

1.望文生義解釋詩句時,不考慮整體內容,錯誤解說詩句中的詞句等。

2.無中生有憑空解說一些詩歌中沒有體現(xiàn)的內容,比如相關的表達技巧等。

3.說法絕對選項內容太過絕對,不符合客觀情況。

4.胡亂聯(lián)系選項的內容將詩歌的某些特點與學過的詩句從手法、情感、內容等角度聯(lián)系起來,但這種聯(lián)系不是必然的。

5.拼湊詞句把幾句沒有本質聯(lián)系的話放到一起作為解釋詩歌的具體內容。

二、兩類方法破解五種設誤

典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方法1聯(lián)系背景還原詩歌原景

【分析1】B項,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設身處地體會作者用意

【分析2】E項,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時演練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chuàng)作水準。

C.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D.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E.在詩的最后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分析1】C項,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2】D項,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錯誤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學即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xiāng)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愿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2)詩歌的頸聯(lián)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詩人晚間臥聞城里鐘聲,系舟城下,與“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場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寫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實則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轉向描寫人的活動:明月清輝,歸舟晚唱,詩人沉醉其中,但還未得盡興欣賞,疾去的輕舟就將他帶走了。

D.本詩視聽交錯,悠遠的晚鐘,動人的漁歌,蒼茫的云水,皎潔的月光,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情思。

(2)此詩中有對漁歌的描寫,《琵琶行并序》中有對樂聲的描寫,兩首詩對音樂的描寫有哪些相通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板塊古代詩歌鑒賞——詩無達詁終須詁

專題六選擇題,細辨析——熟悉設誤類型,精準做出選擇

第一節(jié)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

15.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錯,“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jīng)典真諦,且“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

答案:A

16.解析:思想內容鑒賞。這是林希逸對友人關于治學論述的答復。首聯(lián)主要寫詩人對治學方法的態(tài)度和認識。首句中,“逐字箋”是研讀經(jīng)典的方法,“學轉難"道出了詩人認為用“逐字箋”這種學習方法難以領悟經(jīng)典真諦的觀點。次句寫生活中的治學現(xiàn)象,即那些未掌握經(jīng)典真諦的人,張口閉口都是曾參顏回,做學問流于表面。這兩句看似平鋪敘事,實則流露出詩人的嘲諷之情。頷聯(lián)說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們口耳流傳的話語中。頸聯(lián)以“參禪”“修仙"為例,以類比的方式闡述自己的治學觀點。詩人認為,求學需要“自參”“親煉”,親身治學方可獲得學問真諦。尾聯(lián)引用魏了翁的名言進一步強調自己的觀點,桃李在賣花擔上活力不再,只有親自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它們的活潑精神,即研讀經(jīng)典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

答案: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jīng)不再。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第二節(jié)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

典例【分析1】錯誤類型:望文生義

分析:解答此題可以聯(lián)系到歐陽修的《秋聲賦》中“銜枚疾走”的說法,背景為行軍士兵口中銜著枚(一種器具),以防喧嘩。用來表達的是寂靜。而考生看到“銜枚"容易聯(lián)系到行軍打仗,而脫離詩歌的語境去望文生義地主觀判斷。

【分析2】錯誤類型:無中生有

分析:后半句的錯誤之所以難以看出,是因為沒有關注到題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所提供的詩歌寫作背景,更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古人說話的習慣,以致于容易誤判為正確選項,實際上詩歌的尾聯(lián)是作者自謙的話,表現(xiàn)了他對同僚的諄諄囑托,不是說作者自己就是體弱多病。

即時演練

【分析1】錯誤類型:望文生義

分析:如果看題目,聯(lián)系詩歌的寫作背景就能明白: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是一種戲謔,沒有不認可李紳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分析2】錯誤類型:無中生有

分析:如果設身處地體會一下作者用意就可明白:這首詩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現(xiàn)實境況的無奈和自嘲,說明作者還是想得到當世的認可的。

即學即練

1.解析:(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的能力?!笆芏鞅貓?錯誤,詩歌尾聯(lián)表達詩人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是,接受恩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隨便地接受別人的恩惠。(2)首聯(lián)表明心志,雖然自己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不會改變,自己不會去拜謁朱門權貴之人,而是拜謁裴侍郎這樣的儒家學者。頷聯(lián)點題,把投書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諱地講了出來。頸聯(lián)從直抒胸臆轉而寫景,更為形象地展現(xiàn)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懷。尾聯(lián)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會隨便地接受恩惠。全詩表達出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正常渠道進身的思想感情,語言鏗鏘有力。

答案:(1)D(2)①情感表達:頸聯(lián)所寫場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jié)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2.解析:(1)C項“疾去的輕舟就將他帶走了”錯誤。由第二句“系舟岳陽城下樹"可知,此時詩人的船是停著的,故應為“唱歌人駕著輕舟離去了”。這里屬于人物判斷錯誤,選項明顯將詩人和輕舟中的人混為一談了。(2)古詩描寫音樂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本詩前六句借月下水面的景象烘托歌聲美妙,“聽不盡"借聽眾的反應側面表現(xiàn)歌聲之美妙。另外考生要熟悉《琵琶行并序》中側面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樂聲美妙的詩句。

答案:(1)C(2)①烘托。都用月夜的美景來烘托樂聲。《琵琶行并序》寫琵琶女彈奏結束時“唯見江心秋月白”,以幽靜的氛圍烘托音樂讓人沉醉;而此詩以江月清輝烘托漁歌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②側面描寫。都用聽眾的反應來表現(xiàn)樂聲的美妙?!杜眯胁⑿颉芬浴敖菟抉R青衫濕"寫樂聲打動人心,此詩以“聽不盡”來寫漁歌聲所具有的吸引力。(側面襯托也可,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專題七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

[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答案:C

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藝術手法。“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錯誤,“雞犬林蘿隱隱聲”意思是雞鳴、犬吠之聲在林蘿間隱隱傳出,與“湖上晚歸"的詩題相呼應,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并沒有被破壞,心情也一直是恬淡安寧的。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詩人心境澄清:首句以“歸思清"三字引出歸家途中詩人的內心狀態(tài),此時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靜謐。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響,詩人眼中的橋、寺、翠羽、紅蕖等或寧靜安詳,或靈動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關注到詩人的心態(tài),能結合景物展開分析,找到二者的關聯(lián),意思對即可)

解析:鑒賞詩歌思想內容+遷移理解文外觀點(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王國維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指的是自身的觀點、情感會投射到景物中。題干問的是“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那么我們就要關注詩人的心態(tài)和詩中景物的特點,先分析詩人的心態(tài),然后分析這一心態(tài)與詩中景物的關聯(lián)。結合詩歌標題可知,此詩寫于詩人歸家途中,而首句中的“歸思清"直接點出詩人的心態(tài),此時的他心境澄清,心態(tài)平和。然后分析在這一心態(tài)的影響下,詩中景物的特點。由“渾恐是蓬瀛”可知,歸家途中的景物優(yōu)美,讓人如入仙境。因為詩人的心態(tài)是平和靜謐的,所以在他的眼中,“橋橫水木"寺倚云峰”,寧靜安詳;“翠羽濕飛"紅蕖香裊”,靈動明快。據(jù)此即可得出答案。

【考情調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象的識別、意象特點的概括、意象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境特點的概括、意境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營造意境運用的藝術手法的分析等。

易錯角度1斷章取義,摘句賞詩

失誤診斷:對詩歌的內容缺少整體把握,只注意到最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個別的字眼或句子,便拋開其余而大加發(fā)揮。

示例分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對這首詩,有人只抓住詩中“殘陽、瑟瑟、彎月"幾個物象,便以為全詩的基調是傷感凄涼的,卻忽視了“鋪”的平緩柔和,以及江面在殘陽照射下細波粼粼、光色變化的景象,忽視了關于“露"和“月”的描容繪形,故而全詩和諧寧靜的意境和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也便無從把握。

解決途徑:鑒賞時,應該著眼全詩,從作者生平、時代特點、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論世,既要著眼重點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讀全篇,了解內容。避免就句解句,斷章取義。

典例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注】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何遜:南朝著名詩人。他在揚州做官時,曾寫下《詠早梅》一詩。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裴迪登東亭寫梅花詩贈給詩人,詩人被這份情誼深深打動,便寫了此詩回應。

B.以南朝著名詩人何遜來比裴迪,足見詩人對朋友才情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視。

C.詩人對朋友沒有折一枝梅花寄來感到遺憾,但梅花卻觸發(fā)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D.詩歌從想象對方賦詩情景起筆,以抒寫詩人的感慨收束,題旨集中在早梅傷愁。

答案:C

解析:C項“詩人對朋友沒有折一枝梅花寄來感到遺憾"理解有誤。原詩頸聯(lián)前句“幸不折來傷歲暮”的意思是幸虧你沒有將早梅折來讓我感傷時光流逝,因此C項屬于對詩句理解的錯誤。A項是對題目“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的理解?!耙娂摹痹诠糯姼桀}目中比較常見,意思是詩人收到了別人(多是友人)的來信(詩歌),自己賦詩回寄給對方。B項針對注解,結合首聯(lián),體現(xiàn)詩人對朋友的欣賞。D項針對首聯(lián)“東閣"即“東亭”,首聯(lián)是詩人想象友人逢早梅引發(fā)詩興,屬于想象或虛寫。

(2)這首詩重點不在詠梅,明人王世貞卻稱贊它“古今詠梅第一”,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①全詩沒有具體描寫梅花,但句句與梅相關:梅動詩興,對梅遙憶,梅引鄉(xiāng)愁,梅催白頭。②詩歌重在抒情,以早梅傷愁立意,圍繞梅花,前兩聯(lián)憶友情,后兩聯(lián)抒愁情。

解析:題干說重點不在詠梅,就是要求針對意象的托物言志的作用,著重分析梅花所寄之情;后面針對王世貞的稱贊則要求分析詩歌是如何體現(xiàn)出與梅花的關系的,即沒有具體寫梅花的外表和精神,而是立足詩人與友人對梅花的態(tài)度,以此寄托鄉(xiāng)愁、友情。具體分析如下:“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梅動詩興;“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對梅遙憶;“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梅引鄉(xiāng)愁;“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梅催白頭。詩歌重在抒情,詩人以早梅傷愁立意,“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抒發(fā)鄉(xiāng)愁;詩人看梅花開放而感到梅催人老,繼而生出“催人自白頭"的感慨。圍繞梅花,前兩聯(lián)憶友情,后兩聯(lián)抒愁情。這首詩的重點不在詠梅,而在抒情。

【技法點撥】意象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1.積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的寓意。意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中約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別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風亮節(jié)的品行、不與世俗同流的人格。再如【典例1】中“梅”既有傳統(tǒng)文人的高潔清雅,還承載了詩人賦予的特殊象征意味,這需要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來體會。

2.要準確把握意象在詩歌中的特征性用語。這需要考生積累記憶,也要求考生針對詩歌內容加以選擇。如【典例1】中詩人在描述核心意象“梅"時,用“對雪遙相憶”“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亂鄉(xiāng)愁"等特征性用語,擬人化地表現(xiàn)了梅花遇雪、不與群芳爭春、無人欣賞的寂寞、引發(fā)詩人鄉(xiāng)愁等重要特點,極為生動形象,感人至深。

3.要明確命題的要求。要明確命題是要求回答意象的寓意,還是寄托詩人某種情感,還是表現(xiàn)意象的方法,還是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等。以【典例1】為例,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從梅花角度陳述,如不畏嚴寒、不與群芳爭春、悼惜年華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詩人怎樣的情感,就要從詩人的角度陳述,如表達詩人不畏權貴、傲岸不屈、清高孤傲、不與凡俗爭寵、感慨年華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要求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除了闡述梅花的寓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還要闡述表達效果,如表達情感含蓄蘊藉、真摯感人等。

易錯角度2分不清寫景的角度,賞析方法不正確

失誤診斷: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單獨命題的,也有兩者結合起來考查的。考生對“角度”和“方法"界定不清,就會造成答非所問。

示例分析:

傷春五首(其二)

杜甫

鶯入新年語,花開滿故枝。

天青風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軍速,蕭條萬事危。

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

不是無兄弟,其如有別離。

巴山春色靜,北望轉逶迤。

前四句是怎樣寫景的?

從寫景的角度來看,“鶯入新年語”“天青風卷幔"是寫高處、遠處之景;“花開滿故枝”“草碧水通池"則是寫低處、近處之景。高低、遠近的搭配,使畫面富于變化而具有層次感。從寫景的方法來看,“鶯語”是著眼于聽覺的描寫,“花開"是著眼于視覺的描寫。視聽結合,使畫面有聲有色?!盎ā薄安?著眼于靜態(tài)事物的描述;“風”“水"分別用“卷”“通"進行動態(tài)描述。動靜結合,使畫面充滿生機。

解決途徑:因此,破解這個難點必須弄清寫景的角度(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等)與寫景方法(修辭手法、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等)的區(qū)別,根據(jù)題干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附:詩歌常見寫景角度

①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同時描寫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畫面,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tǒng)一。

②聲色(視聽)結合

古代詩歌寫景常涉及聲音與顏色,作者往往利用感官(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從而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③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景物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讀者一目了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相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景物的特點,這樣能給讀者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④虛實結合

實景是作者描寫的現(xiàn)實中的客觀景物,虛景是作者通過聯(lián)想、想象或回憶而虛構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郁的情思。

⑤點面結合

作者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將主體物與周圍的景、物等聯(lián)系起來進行描寫,點面結合,使主體物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⑥時空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赐痪拔?,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視覺形象也會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秦州雜詩①(其十七)

杜甫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②,蚯蚓上深堂③。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間,他先后寫了二十首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②窺淺井:求食。③深堂:內堂,屋宇深處的廳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邊”指秦州,這兩句詩是說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給人陰沉昏暗之感。

B.用“亂"字寫檐下雨水亂濺、淋濕帳幔,暗寫風向不定,寄寓飄搖之感。

C.用“度”字來寫山頭烏云急速行進的狀態(tài),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過天晴。

D.尾聯(lián)使用以景結情的手法,深刻表現(xiàn)詩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雋永。

答案:C

解析:本題四個選項主要針對關鍵字的理解和關鍵手法的賞析。考生注意理解關鍵字要結合語境。C項中“山頭烏云急速行進的狀態(tài)"屬于對“度”的理解錯誤。一般講“度"是踱步的意思,這里使用擬人手法,寫烏云行動遲緩,暗示雨天還要持續(xù)一段時日。

(2)請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對詩歌怎樣寫雨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①前六句皆是寫雨,其中“亂淋”明寫雨之急驟。②其他五句皆是暗寫。“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借長期蔭翳不辨晨光體現(xiàn)秋雨連綿;“山云低度墻”以云低暗示下一場秋雨即將到來;“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寫積雨成澇。③詩歌通過雨亂云低營造了壓抑、昏暗的意境,又通過鸕鶿覓食、蚯蚓避濕來渲染久雨后的苦悶,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秦州的感時傷亂之情和個人身世之悲。

解析:題干要求從明、暗兩個角度賞析怎樣寫雨,寫法和寫作對象都已明確,賞析的是景與手法的關聯(lián)。考生要注意明寫即直接寫雨,暗寫就是間接通過其他景物烘托雨,然后從詩歌中篩選出能體現(xiàn)明、暗寫雨的地方,如“亂淋”直接寫出雨的急驟,其他如“秋陰"云低”說明雨水之連綿,又以“鸕鶿"蚯蚓”的細節(jié)暗示積雨成澇,最后點出這些或明或暗對雨的描寫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典例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太白嶺

王安石

太白巃嵸【注】東南馳,眾嶺環(huán)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巃嵸(lóngz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頷聯(lián)借厚薄變幻的煙云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注百姓的情懷。

答案:B

解析:B項中“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確。根據(jù)詩歌內容,詩人的情感比較穩(wěn)定,整體體現(xiàn)了詩人登上太白嶺的愉悅心情以及對百姓安康和樂的期盼,沒有跌宕起伏的特點。

(2)本詩頸聯(lián)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①動靜結合?!傍B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以動襯靜。②視聽結合。“鳥語樂”訴諸聽覺,“溪水不動"魚行遲”訴諸視覺,描繪太白嶺動人的美景,表達詩人的喜愛之情。③襯托。用“鳥語樂"的歡鬧反襯太白嶺的寧靜,用“溪水不動”“魚行遲"襯托太白嶺的清幽,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④擬人?!傍B語樂”和“魚行遲”,把人的心情與行為賦予鳥和魚,具體可感,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解析:考生既要抓住景物特點,還要突出寫景手法技巧,另外還要關注景物中蘊含的情感??忌鞔饡r首先要從詩歌中篩選出主要景象,如鳥語、魚行,然后就可以看出視聽結合的角度以及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再者以“樂”描述鳥,以“行"描寫魚,體現(xiàn)擬人化的修辭??忌Y合具體內容分析即視聽結合表現(xiàn)在哪里,動靜結合又體現(xiàn)在哪里。

【題后反思】

景物描寫題問法與答法的幾個玄妙點

1.問“景物描寫的特點”:既要回答景物內容的特點,也要回答景物寫法的特點。如【典例3】要求賞析景物描寫,考生既要從作者擷取的典型景物出發(fā),又要關涉寫景的技巧,如修辭手法、空間位置、角度變化、遣詞造句等方面。

2.已明確某句景物描寫的角度,要求針對性賞析:考生需要就該點結合具體內容,不要涉及其他特點。如【典例2】要求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進行賞析,考生需要將明暗處先點出來,然后結合相關手法分析表達效果即可。

3.問景物描寫的作用:要針對景物的特征、所處位置和詩人的情感。如首句中的景物描寫常常奠定全篇感情基調;詩人的情感往往與其所看到的景象有相似性或相關性,考生要加以比對分析。

易錯角度3情景關系分辨不清,答題要點不全

失誤診斷:近幾年高考中情景關系作為考點頻頻出現(xiàn),而且綜合性較強,答案中往往涉及形象、意境、情感、效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審美。對學生而言,易錯點主要源于兩方面:情景關系的辨別不清、答題要點的全面和規(guī)范。

示例分析: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借助典型意象“秋風”蕭蕭,“雁群"南去,表達“孤客”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中第二句即點明情感“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遠眺曠野無人,感受只有一輪孤月與自己親近,孤寂之情似乎尋得了慰藉,卻也更添寂寥。

解決途徑:了解古典詩詞里面常見的幾組情景關系。如: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由來是“先有情,后有景”,因為詩人已有某種特殊的或復雜的情感于心中涌動,故所見之景“皆著我之色彩”,所寫景物也帶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性。讀者則可以通過把握典型意象色彩和意境氛圍明確感知詩人的情感,此為借景抒情。

注意:借景抒情的詩作,往往在詩句中“既見景又見情”,景物描寫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或者運用典型意象,比如“西風”“黃葉"梧桐”“杜鵑"等;情感表露則可找到“情感關鍵詞”作為依據(jù),比如“愁"悲”“客"孤”“喜"霜鬢”等。

二、寓情于景

相對于借景抒情而言,寓情于景的手法則明顯表現(xiàn)為“只見景,不見情”,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巧妙地隱藏于景物描寫之中,正面不著一字,“一切景語皆情語”,讀者找不到“情感關鍵詞”,需仔細分析體會,于意境中品讀詩人情感。寓情于景使景與情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所以“情景交融”通常與“寓情于景"連用,用來表達這種手法所達到的藝術效果,這也是王國維所謂“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

注意:寓情于景的明顯特征在于全詩重在寫景,通過意境烘托心境,繼而表達情感,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等詩句,都需要讀者在字里行間細細琢磨咀嚼,在腦海之中形成畫面,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彼時彼地的情感體驗。

三、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重點在于一個“觸”字,即先見景,后有情,情感經(jīng)歷“從無到有"的過程。詩人本來心情平靜,由于偶然的外界景物的刺激,觸發(fā)了心中的某種情感油然而生,繼而開始抒情。

注意:觸景生情手法的分辨關鍵在于細心品讀,抓住觸發(fā)情感“從無到有”的關鍵詞或關鍵句,比如《春日登樓懷歸》中的“聊引望"忽自驚”,進而分析詩人“驚"的原因,明確思鄉(xiāng)之情的由來。再如“人自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顯然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在面對岳飛墓時自然而然觸發(fā)的情感。

四、以景結情

以景結情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性特點,常見于詩歌末尾。它是指詩歌在敘事、議論或抒情的基礎上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詩歌顯得意猶未盡,耐人咀嚼,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chǎn)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南宋沈義父在其詞學理論專著《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

注意:答題時應避免定式思維,并不是所有末句寫景的詩歌都是“以景結情”,還應整體把握詩歌抒寫脈絡加以辨別。以景結情手法往往在詩中會出現(xiàn)一個“斷點”,即前句敘事、抒情或議論,后句本應繼續(xù)承接一以貫之,詩人卻故意戛然而止,轉而寫景,將一切情感表達都凝注于這句“景語”之中,且此句寫景多出現(xiàn)于詩歌末句,方可達到想象無盡、意蘊無窮的效果。

典例4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1)~(2)題。

江城子

元好問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②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對泣,語出《世說新語》,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②釣魚壇:指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廬富春江的釣壇。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起句突兀,寫醉中聞雞起舞,表示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為。

B.“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一句承上啟下,既謂己尚存豪俠氣概,又引出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C.下闋“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誰的自信豪壯溢于言表,體現(xiàn)了詞人清雄豪放的風格。

D.全詞情感多處頓挫起伏,而貫串其中的基調是理想與境遇的矛盾所帶來的深沉痛楚。

答案:C

解析:C項中“舍我其誰的自信豪壯溢于言表"的情感分析錯誤。根據(jù)語境,前文有“鬢星星,竟何成”,體現(xiàn)詞人年華易逝、功業(yè)未成的悲哀;后文又有“一掬釣魚壇上淚”,描述詞人傷感落淚的情狀。因此詞人并非表達自信豪壯,而是壯志難酬、青史無名的憤懣不甘。

(2)全詞兩處寫景,即上闋“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與下闋“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別加以賞析。

答案:上闋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將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劍氣直沖星斗的寶劍,渲染出豪壯的意境,體現(xiàn)詞人渴望大展拳腳、收復失地的凌云壯志。下闋以景結情(寓情于景),描寫釣魚壇上風雨如磐、天地迷冥,營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圍,強調詞人壯志難酬、年華空老、不得已而隱逸的憂憤和感傷。

解析:古人寫詩無非“情景”二字,尤其注意情與景之間的對應吻合,或者情景直接對應,或者反襯,如樂景反襯哀情??忌紫纫鞔_兩處寫景的特點,如上闋“長劍"象征征戰(zhàn)沙場、建立功勛,自然表達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下闋“釣魚壇”象征著不得已而歸隱的生活,前后對比,壯志難酬的情感自然就體現(xiàn)出來了。

【誤區(qū)警示】

1.景與情對應不明確。很多考生對情景關系對應大而化之,如只說某景表達作者內心的悲傷,而不說什么悲傷。

2.對景物的感彩理解不正確。如詩中寫到草青青,考生就認為是生機活力,是樂景;但古詩表現(xiàn)草茂盛常常表達自然永恒、人事變遷的悲情,或者無人造訪的孤獨寂寞。

3.不能將景物和上下文語境相聯(lián)系。如考生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情景關系就一概說成樂景反襯哀情。

易錯角度4物象理解偏頗,象征意義揭示不出

失誤診斷: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或者稱“意象")和景物形象(或者稱“意境”“畫面"氛圍”“氣氛"等)。考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理解偏差或理解片面。偏差指的是理解錯誤,片面指的是理解不全面。

示例分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兩句詩,當然以頗具動感的形象展現(xiàn)出天地的廣遠闊大,但若僅憑這里的氣勢雄渾就斷定杜甫心胸開闊、意氣風發(fā),則是忽視了律詩中起承轉合的氣韻流動感。事實是,這兩句詩提供無限廣遠的時空背景,只為表達“獨夜舟、一沙鷗"的孤單渺小,無力自控,引發(fā)生命經(jīng)歷的感慨。

解決途徑:把握各物象之間的聯(lián)系,注意整體組合中的“境”而不是其中的“點";注意對比、襯托、虛實、揚抑等藝術手法的運用,抓住作者想要表達的實質性內容而不是鋪墊性筆墨;注意詩歌特有的結構形式,把握各句之間的語意關系。

典例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哭李商隱(其二)

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注】,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注】踠:屈曲,彎曲。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虛負”“凌云萬丈"未曾開”高度概括了李商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一生。

B.“鳥啼花落"讓人聯(lián)想起李商隱的身世,“竹死桐枯”則暗喻李商隱的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

D.全詩按惜才、譽才和哭才順序來寫,先惜而譽,由惜而哭,以哭寓憤,情感濃烈。

答案:D

解析:D項“全詩按惜才、譽才和哭才順序來寫”錯誤,全詩應該是按譽才、惜才和哭才順序來寫,先譽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詩歌首句說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這是對“才”的直接贊譽。而首句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第二句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xiàn)了對世事的無奈和對人才的嘆惜。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而寫“哭"。“鳥啼花落人何在”用“鳥啼花落"烘托出一幅傷感色調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lián)想,以虛托實,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字更實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2)詩的頸聯(lián)分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含義?請簡要分析。

答案:第一句運用象征手法,以良馬的遭遇象征李商隱的悲劇。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而李商隱的悲劇也是埋沒人才的黑暗社會所致。第二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解析:頸聯(lián)上下句詩人由良馬寫到舊交,由物到人,因此“良馬”具有象征意義。下一句“絕弦"用了俞伯牙、鐘子期的知音絕弦的典故。上下句分析都要先定重點再結合詩句內容展開。

【誤區(qū)警示】

分析物象的象征意義時常見易錯點:

1.只看物,不見象。物是個體,象才是類型。很多考生往往只看到淺層的物性,不會將其歸納上升為象類。如【典例5】中考生往往只看到馬的遭遇,沒有與李商隱的悲劇相聯(lián)系。

2.只看物象,不見語境背景。既見物,又見象,象征意義有時還是不能完全顯現(xiàn)??忌3:雎悦}人所給的注解,尤其是其中的時代背景。時代背景常常將個體的意義推廣到時代高度。專題七鑒賞詩歌的意象、意境

第一節(jié)考題回顧練——二輪復習,定向為要

[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jié)專題糾錯練——專項補弱,突破重點

【考情調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象的識別、意象特點的概括、意象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對意境特點的概括、意境蘊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營造意境運用的藝術手法的分析等。

易錯角度1斷章取義,摘句賞詩

失誤診斷:對詩歌的內容缺少整體把握,只注意到最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個別的字眼或句子,便拋開其余而大加發(fā)揮。

示例分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對這首詩,有人只抓住詩中“殘陽、瑟瑟、彎月"幾個物象,便以為全詩的基調是傷感凄涼的,卻忽視了“鋪”的平緩柔和,以及江面在殘陽照射下細波粼粼、光色變化的景象,忽視了關于“露"和“月”的描容繪形,故而全詩和諧寧靜的意境和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也便無從把握。

解決途徑:鑒賞時,應該著眼全詩,從作者生平、時代特點、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論世,既要著眼重點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讀全篇,了解內容。避免就句解句,斷章取義。

典例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注】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何遜:南朝著名詩人。他在揚州做官時,曾寫下《詠早梅》一詩。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裴迪登東亭寫梅花詩贈給詩人,詩人被這份情誼深深打動,便寫了此詩回應。

B.以南朝著名詩人何遜來比裴迪,足見詩人對朋友才情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視。

C.詩人對朋友沒有折一枝梅花寄來感到遺憾,但梅花卻觸發(fā)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D.詩歌從想象對方賦詩情景起筆,以抒寫詩人的感慨收束,題旨集中在早梅傷愁。

(2)這首詩重點不在詠梅,明人王世貞卻稱贊它“古今詠梅第一”,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點撥】意象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1.積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的寓意。意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中約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別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風亮節(jié)的品行、不與世俗同流的人格。再如【典例1】中“梅”既有傳統(tǒng)文人的高潔清雅,還承載了詩人賦予的特殊象征意味,這需要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來體會。

2.要準確把握意象在詩歌中的特征性用語。這需要考生積累記憶,也要求考生針對詩歌內容加以選擇。如【典例1】中詩人在描述核心意象“梅"時,用“對雪遙相憶”“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亂鄉(xiāng)愁"等特征性用語,擬人化地表現(xiàn)了梅花遇雪、不與群芳爭春、無人欣賞的寂寞、引發(fā)詩人鄉(xiāng)愁等重要特點,極為生動形象,感人至深。

3.要明確命題的要求。要明確命題是要求回答意象的寓意,還是寄托詩人某種情感,還是表現(xiàn)意象的方法,還是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等。以【典例1】為例,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從梅花角度陳述,如不畏嚴寒、不與群芳爭春、悼惜年華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詩人怎樣的情感,就要從詩人的角度陳述,如表達詩人不畏權貴、傲岸不屈、清高孤傲、不與凡俗爭寵、感慨年華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要求分析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除了闡述梅花的寓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還要闡述表達效果,如表達情感含蓄蘊藉、真摯感人等。

易錯角度2分不清寫景的角度,賞析方法不正確

失誤診斷: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單獨命題的,也有兩者結合起來考查的。考生對“角度”和“方法"界定不清,就會造成答非所問。

示例分析:

傷春五首(其二)

杜甫

鶯入新年語,花開滿故枝。

天青風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軍速,蕭條萬事危。

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

不是無兄弟,其如有別離。

巴山春色靜,北望轉逶迤。

前四句是怎樣寫景的?

從寫景的角度來看,“鶯入新年語”“天青風卷幔"是寫高處、遠處之景;“花開滿故枝”“草碧水通池"則是寫低處、近處之景。高低、遠近的搭配,使畫面富于變化而具有層次感。從寫景的方法來看,“鶯語”是著眼于聽覺的描寫,“花開"是著眼于視覺的描寫。視聽結合,使畫面有聲有色?!盎ā薄安?著眼于靜態(tài)事物的描述;“風”“水"分別用“卷”“通"進行動態(tài)描述。動靜結合,使畫面充滿生機。

解決途徑:因此,破解這個難點必須弄清寫景的角度(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等)與寫景方法(修辭手法、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等)的區(qū)別,根據(jù)題干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附:詩歌常見寫景角度

①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同時描寫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畫面,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tǒng)一。

②聲色(視聽)結合

古代詩歌寫景常涉及聲音與顏色,作者往往利用感官(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從而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③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景物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讀者一目了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相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景物的特點,這樣能給讀者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④虛實結合

實景是作者描寫的現(xiàn)實中的客觀景物,虛景是作者通過聯(lián)想、想象或回憶而虛構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郁的情思。

⑤點面結合

作者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將主體物與周圍的景、物等聯(lián)系起來進行描寫,點面結合,使主體物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⑥時空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遠近、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視覺形象也會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秦州雜詩①(其十七)

杜甫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②,蚯蚓上深堂③。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間,他先后寫了二十首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②窺淺井:求食。③深堂:內堂,屋宇深處的廳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邊”指秦州,這兩句詩是說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給人陰沉昏暗之感。

B.用“亂"字寫檐下雨水亂濺、淋濕帳幔,暗寫風向不定,寄寓飄搖之感。

C.用“度”字來寫山頭烏云急速行進的狀態(tài),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過天晴。

D.尾聯(lián)使用以景結情的手法,深刻表現(xiàn)詩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雋永。

(2)請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對詩歌怎樣寫雨進行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太白嶺

王安石

太白巃嵸【注】東南馳,眾嶺環(huán)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巃嵸(lóngz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頷聯(lián)借厚薄變幻的煙云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注百姓的情懷。

(2)本詩頸聯(lián)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后反思】

景物描寫題問法與答法的幾個玄妙點

1.問“景物描寫的特點":既要回答景物內容的特點,也要回答景物寫法的特點。如【典例3】要求賞析景物描寫,考生既要從作者擷取的典型景物出發(fā),又要關涉寫景的技巧,如修辭手法、空間位置、角度變化、遣詞造句等方面。

2.已明確某句景物描寫的角度,要求針對性賞析:考生需要就該點結合具體內容,不要涉及其他特點。如【典例2】要求從明寫和暗寫的角度進行賞析,考生需要將明暗處先點出來,然后結合相關手法分析表達效果即可。

3.問景物描寫的作用:要針對景物的特征、所處位置和詩人的情感。如首句中的景物描寫常常奠定全篇感情基調;詩人的情感往往與其所看到的景象有相似性或相關性,考生要加以比對分析。

易錯角度3情景關系分辨不清,答題要點不全

失誤診斷:近幾年高考中情景關系作為考點頻頻出現(xiàn),而且綜合性較強,答案中往往涉及形象、意境、情感、效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審美。對學生而言,易錯點主要源于兩方面:情景關系的辨別不清、答題要點的全面和規(guī)范。

示例分析: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苯柚湫鸵庀蟆扒镲L"蕭蕭,“雁群”南去,表達“孤客"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中第二句即點明情感“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遠眺曠野無人,感受只有一輪孤月與自己親近,孤寂之情似乎尋得了慰藉,卻也更添寂寥。

解決途徑:了解古典詩詞里面常見的幾組情景關系。如: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由來是“先有情,后有景”,因為詩人已有某種特殊的或復雜的情感于心中涌動,故所見之景“皆著我之色彩”,所寫景物也帶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性。讀者則可以通過把握典型意象色彩和意境氛圍明確感知詩人的情感,此為借景抒情。

注意:借景抒情的詩作,往往在詩句中“既見景又見情”,景物描寫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或者運用典型意象,比如“西風"黃葉”“梧桐"杜鵑”等;情感表露則可找到“情感關鍵詞"作為依據(jù),比如“愁”“悲"客”“孤"喜”“霜鬢"等。

二、寓情于景

相對于借景抒情而言,寓情于景的手法則明顯表現(xiàn)為“只見景,不見情”,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巧妙地隱藏于景物描寫之中,正面不著一字,“一切景語皆情語”,讀者找不到“情感關鍵詞”,需仔細分析體會,于意境中品讀詩人情感。寓情于景使景與情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所以“情景交融"通常與“寓情于景”連用,用來表達這種手法所達到的藝術效果,這也是王國維所謂“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

注意:寓情于景的明顯特征在于全詩重在寫景,通過意境烘托心境,繼而表達情感,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等詩句,都需要讀者在字里行間細細琢磨咀嚼,在腦海之中形成畫面,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彼時彼地的情感體驗。

三、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重點在于一個“觸"字,即先見景,后有情,情感經(jīng)歷“從無到有”的過程。詩人本來心情平靜,由于偶然的外界景物的刺激,觸發(fā)了心中的某種情感油然而生,繼而開始抒情。

注意:觸景生情手法的分辨關鍵在于細心品讀,抓住觸發(fā)情感“從無到有"的關鍵詞或關鍵句,比如《春日登樓懷歸》中的“聊引望”“忽自驚”,進而分析詩人“驚”的原因,明確思鄉(xiāng)之情的由來。再如“人自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顯然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在面對岳飛墓時自然而然觸發(fā)的情感。

四、以景結情

以景結情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性特點,常見于詩歌末尾。它是指詩歌在敘事、議論或抒情的基礎上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詩歌顯得意猶未盡,耐人咀嚼,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chǎn)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南宋沈義父在其詞學理論專著《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p>

注意:答題時應避免定式思維,并不是所有末句寫景的詩歌都是“以景結情”,還應整體把握詩歌抒寫脈絡加以辨別。以景結情手法往往在詩中會出現(xiàn)一個“斷點”,即前句敘事、抒情或議論,后句本應繼續(xù)承接一以貫之,詩人卻故意戛然而止,轉而寫景,將一切情感表達都凝注于這句“景語"之中,且此句寫景多出現(xiàn)于詩歌末句,方可達到想象無盡、意蘊無窮的效果。

典例4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1)~(2)題。

江城子

元好問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②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對泣,語出《世說新語》,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②釣魚壇:指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廬富春江的釣壇。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起句突兀,寫醉中聞雞起舞,表示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為。

B.“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一句承上啟下,既謂己尚存豪俠氣概,又引出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C.下闋“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誰的自信豪壯溢于言表,體現(xiàn)了詞人清雄豪放的風格。

D.全詞情感多處頓挫起伏,而貫串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