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xué)案(含答案)第1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課程標(biāo)準(zhǔn)/素養(yǎng)目標(biāo)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重點難點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熟練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典故。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幾位思想大家的思想,領(lǐng)悟課文中所說明的道理。文化傳承與理解:識記文化常識。1、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主張。重點:分析歸納四個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難點: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領(lǐng)悟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
一、寫作背景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諸侯爭相稱霸,人民流離失所。面對這種急劇變革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試圖用自己以“禮”“仁"為核心的政治主張,救民眾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國,希望找到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卻四處碰壁。于是他創(chuàng)辦私學(xué),廣收門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響深遠(yuǎn)。本文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
二、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者,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張仁政、德治。他提倡的倫理道德,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鬃釉苡瘟袊麄髯约旱恼沃鲝?,都不被采用。回魯國后,他從事著述和講學(xué),相傳有弟子3000人。他編訂了《詩》《書》,修撰了《春秋》。
孔子的思想主張:
主張禮治,反對法治。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隸制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腳。"主張克己復(fù)禮?!墩撜Z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鳖仠Y又問克己復(fù)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在倫理思想方面主張仁。曾子曾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含義。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哲學(xué)上,孔子主張?zhí)烀^。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墩撜Z陽貨》)他把恢復(fù)周禮看作是自己的歷史史命。
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揖錄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xué)、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朱熹將它與《大學(xué)》《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xué)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影響。《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在行文中稱孔子學(xué)生的字,那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們時,直呼其名,合乎師生對話禮儀,稱呼中透出幾分親切。
《論語》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的影響。
三、題目解讀
子路,姓仲,名由;曾哲,名點;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fù)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這四個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長者閑坐。文章記述了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場面。
“侍”是倍侍長者,長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沒有寫出來,是學(xué)生陪老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別是51、39、31、18、60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是孔子引導(dǎo)他的學(xué)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題譯:學(xué)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從孔子坐著。
翻譯文本: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p>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p>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文言文常識歸納
一、注音
喟()然舞雩()師旅()浴乎沂()莫()春比()及
曾皙()千乘()率()爾攝()乎饑饉()侍()坐
鏗()爾小相()哂()笑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鏗爾希:通-------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
三、古今異義
如會同,端章甫會同:古義---
四、重點實詞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侍:2.以吾一日長乎爾以:乎:爾:
3.毋吾以也毋:以:4.居則曰居:
5.不吾知也知:_________6.如或知爾如:或:
7.則何以哉?何以:___8.子路率爾而對曰率:爾:而:
9.?dāng)z乎大國之間:攝,乎:10.加之以師旅加:以:
11.因之以饑饉因:以:12.由也為之為:
13.比及三年比:___14.且知方也且:方:
15.夫子哂之哂:___16.求!爾何如爾:何如:
1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如:18.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如:俟:
19.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能:20.宗廟之事,如會同如:
21.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為:22.鼓瑟希,鏗爾希:爾:
23.舍瑟而作舍:而:作:24.異乎三子者之撰乎:撰:
25.何傷乎?何:傷:26.亦各言其志也:亦:其:
27.春服既成既:成:28.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乎:
29.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___30.詠而歸詠:
31.吾與點也與:___32.三子者出,曾皙后后:
33.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言:34.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已:
35.夫子何哂由也何:___36.為國以禮,其言不讓為:以:讓:
37.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則:
38.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如:
39.非諸侯而何而:何:40.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菏耄?/p>
五、一詞多義
1.如
(1)如或知爾_________(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禮樂_________(4)沛公起如廁
2.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___(2)毋吾以也
(3)則何以哉___(4)加之以師旅
(5)以侍君子_________(6)為國以禮
3.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且知方也
4.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___(2)子路率爾而對曰
5.為
(1)由也為之_________(2)愿為小相焉
(3)赤也為之小
6.知
(1)居則曰_________(2)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3)不知木蘭是女郎___(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孰為汝多知乎
7.居
(1)居則曰,“不吾知也!"___(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鵲復(fù)見___(5)佛印居左,魯直居右
(6)囤積居奇
六、活用現(xiàn)象
1.端章甫:端,()章甫,()2.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
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
七、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___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5.?dāng)z乎大國之間()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7.異乎三子者之撰()8.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為國以禮()
八、重要語句翻譯
(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譯文:
(2)居則曰:“不吾知也?!比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
譯文: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譯文:
(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譯文: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譯文:
(6)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九、名句填空
1.莫春者,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
2.以下名句皆出自《論語》,請?zhí)钔暾#ㄐ斌w為選做題)
(1)學(xué)而不思則罔,_。(2)既來之,___________。
(3)不患寡而患不均,___。(4)過也,人皆見也;_____,__________。
(5)人而無信,__________。___(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
(7)往者不可諫,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9)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10)學(xué)而不厭__________。
(11)君子坦蕩蕩,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不悱不發(fā)。
(13)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14)言必行,__________。
層次結(jié)構(gòu)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孔子向?qū)W生問志。
第二部分:寫四個弟子對于孔子的問題作出的不同應(yīng)答。
第三部分: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加以評價。
全文分析
1、文章開篇孔子的講話有幾層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學(xué)上的什么態(tài)度?
2、從冉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3、公西華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4、曾皙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5、結(jié)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具體分析孔子的形象。
探究主旨
本文是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范例。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寫作特點
人物人物性格
子路
冉有
公西華
曾皙
題組A基礎(chǔ)過關(guān)練
1.一詞多義
①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_________)
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_________)
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___)
②爾
以吾一日長乎爾(___)
子路率爾而對曰(___)
③如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___)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___)
宗廟之事,如會同(___)
④以
則何以哉(___)
以吾一日長乎爾()
加之以師旅(___)
2.詞類活用
①名詞的活用
如會同,端章甫(___)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___)
三子者出,曾晳后()
②形容詞的活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___)
可使足民()
③動詞的活用
異乎三子者之撰(
課內(nèi)閱讀
1.下列各句中對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相:宰相
B.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指為政的才能
C.因之以饑饉因:接續(xù)
D.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___風(fēng):吹風(f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詞類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如會同,端章甫
B.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C.風(fēng)乎舞雩
D.鼓瑟希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的句式類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例:為國以禮
A.加之以師旅B.不吾知也
C.則何以哉D.毋吾以也
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指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D.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華的謙辭。
題組B能力提升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p>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對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2.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的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指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指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相,指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D.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三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始交代了談話的內(nèi)容和方式,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發(fā)話,啟發(fā)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顧慮、緩和緊張氣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為師長的身份,又表現(xiàn)了孔子隨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啟發(fā)下,子路不假思索,搶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這種毫不謙讓的積極態(tài)度與他那充滿自信的回答內(nèi)容相一致。他志向遠(yuǎn)大,聲稱能將困于戰(zhàn)爭和饑荒的大國治理成勇而知義的禮儀之邦。
C.子路謙虛不夠、自信有余的態(tài)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表現(xiàn)了孔子的豁達態(tài)度。
D.公西華的回答顯得彬彬有禮,他可能意識到孔子對子路不夠謙讓的批評,說起話來謹(jǐn)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并將禮樂方面的治理讓諸君子。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②,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注】①東蒙:山名,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②費(bì):季氏的私邑,在今山東費縣。
文本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jǐn);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酰恳喔餮云渲疽?。"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選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三處答案按順序分別對應(yīng)答題卡上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既A來B之C則D安E之F今G由H與I求J也K相L夫M子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時君主每年都要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
B.夫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也可指學(xué)者或老師。材料一的“夫子”是指季氏,材料二則是孔子學(xué)生對他的尊稱。
C.蕭墻,面對國君宮門的小墻。一名“塞門”,又稱“屏”。臣至此屏,便會肅然起敬,蕭通“肅"。這里比喻內(nèi)部。
D.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皶保侵钢T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巴?,是指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通過寫孔子譴責(zé)季氏討伐顓臾的做法,明確表達了孔子反對武力征伐,主張“仁者愛人”的政治思想。
B.材料一第二段中,孔子通過引用與擬人的修辭對企圖推卸攻打顓臾責(zé)任的冉有進行批駁: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失職就要追究責(zé)任。
C.材料二孔子“哂由"既有子路“率爾而對”的因素,也有子路在治國方略中將“方"置于“勇”后的原因。
D.《季氏將伐顓臾》寫出了孔子對弟子愛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寫出了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一面。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3)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9.孔子認(rèn)為季氏討伐顓臾是錯誤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鬃釉O(shè)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因門人請為弟子。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p>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p>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鬃釉唬骸捌讯鄩咽?,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wèi)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慎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庇谑切l(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衛(wèi)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弊痈嶙淙ァS惺拐呷氤?,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彼旖Y(jié)纓而死。
孔子聞衛(wèi)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節(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子路A為衛(wèi)大夫B孔悝之邑宰C蕢聵D乃與孔悝作亂E謀F入孔悝家G遂與其徒H襲攻出公。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毋吾以也”中的“以"是“止”的意思,與“學(xué)不可以已"中的“已”意思相同。
B.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古時四馬一車為一乘。
C.“因門人請為弟子"中的“因”是“通過"的意思,與“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因"意思相同。
D.“聞之而馳往”中的“馳"是“奔跑、快跑”的意思,與“文武爭馳,在君無事"中的“馳”含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比孔子小九歲,他曾經(jīng)欺侮過孔子,但后來卻被孔子的人格所感化并成為了孔子的學(xué)生。
B.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去向孔子辭行,孔子告誡他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難治理,應(yīng)采用恭謹(jǐn)謙敬的仁政。
C.衛(wèi)靈公去世后,南子想讓公子郢繼承王位,公子郢卻不肯接受,他的理由是太子雖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兒子輒還在。
D.衛(wèi)國變亂,子羔死了后,恰好有使者入城,子路跟隨回到衛(wèi)城,與作亂者進行了面對面斗爭。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
(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jié)纓而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指大諸侯國。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D.冠者:成年人。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人了。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言志"為線索,表達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B.子路輕率,冉有謙虛,公西華禮讓,曾皙高雅,給人印象深刻。
C.文段運用典故,內(nèi)涵豐富;語言富麗華美,耐人尋味。
D.文章通過簡潔的對話、細(xì)膩的神情及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志趣。
17.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18.結(jié)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分析孔子的形象。第1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課程標(biāo)準(zhǔn)/素養(yǎng)目標(biāo)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重點難點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熟練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典故。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幾位思想大家的思想,領(lǐng)悟課文中所說明的道理。文化傳承與理解:識記文化常識。1、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主張。重點:分析歸納四個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難點: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領(lǐng)悟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
一、寫作背景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諸侯爭相稱霸,人民流離失所。面對這種急劇變革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試圖用自己以“禮"仁”為核心的政治主張,救民眾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國,希望找到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卻四處碰壁。于是他創(chuàng)辦私學(xué),廣收門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響深遠(yuǎn)。本文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
二、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者,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張仁政、德治。他提倡的倫理道德,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孔子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都不被采用?;佤攪?,他從事著述和講學(xué),相傳有弟子3000人。他編訂了《詩》《書》,修撰了《春秋》。
孔子的思想主張:
主張禮治,反對法治。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隸制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腳?!敝鲝埧思簭?fù)禮?!墩撜Z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fù)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在倫理思想方面主張仁。曾子曾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含義。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哲學(xué)上,孔子主張?zhí)烀^。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陽貨》)他把恢復(fù)周禮看作是自己的歷史史命。
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揖錄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xué)、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朱熹將它與《大學(xué)》《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墩撜Z》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xué)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影響?!段褰?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在行文中稱孔子學(xué)生的字,那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們時,直呼其名,合乎師生對話禮儀,稱呼中透出幾分親切。
《論語》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xí)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xué)語言有很大的影響。
三、題目解讀
子路,姓仲,名由;曾哲,名點;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fù)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這四個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長者閑坐。文章記述了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場面。
“侍"是倍侍長者,長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沒有寫出來,是學(xué)生陪老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別是51、39、31、18、60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是孔子引導(dǎo)他的學(xué)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題譯:學(xué)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從孔子坐著。
翻譯文本: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翻譯: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jì)大一點,不要因為我年紀(jì)大一點(因此)(你們就不說了)。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知道我?!绻腥酥滥銈儯敲茨銈兇蛩阍趺崔k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則何以哉: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則以何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
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
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
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方: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
如:連詞,或者。
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富足。
如其:連詞,至于。俟:等待。
翻譯:“冉求,你怎么樣?。俊比角蠡卮鹫f:“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只好等待著修養(yǎng)更高的君子來推行了。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p>
宗廟之事:指諸侯的祭祀活動。祭祖必在宗廟(祖廟),故以"宗廟之事"泛指。
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會同:諸侯會盟。會,諸侯相見。同,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禮服。章甫:禮帽。在這里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愿為小相:希望成為贊禮人。小相:贊禮人。
"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學(xué)習(xí)。
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
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希:通"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jié)奏逐漸稀疏。
鏗(kēng)爾:鏗的一聲,琴瑟聲止住了。鏗:象聲詞。指彈瑟完畢時最后一聲高音。爾:"鏗"的詞尾。
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曾晳,你怎么樣?"
(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
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怂f的志向不同!"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莫(mù)春:農(nóng)歷三月,天氣已轉(zhuǎn)暖的時節(jié)。莫:通"暮"
冠者:古代男子20歲時要舉行冠禮,束發(fā)、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
童子:未加冠的少年(不到20歲)。
?。合丛?。乎:在;沂,水名,在今山東。此水因有溫泉流入,暮春時即可人浴。
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名詞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shè)有壇,在今山東
歸:通饋,進食,送食。
(曾晳)說:"暮春時節(jié)(天氣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
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
唱著歌走回家。"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后:走在后頭。方位名詞作動詞。夫:指示代詞,那。
已矣:罷了。讓:謙讓。邦:國家。此處指治理國家大事。唯:句首語氣助詞,無義。
安:疑問代詞,怎么。見:見得。之:指諸侯。
翻譯: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孔子:“他們?nèi)齻€人的話怎么樣?”孔子說:“只不過自己談?wù)勛约旱闹鞠蛄T了。"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說:“治國要講究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都不謙虛,因此我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怎么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事呢?"
文言文常識歸納
一、注音
喟()然舞雩()師旅()浴乎沂()莫()春比()及
曾皙()千乘()率()爾攝()乎饑饉()侍()坐
鏗()爾小相()哂()笑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鏗爾希:通-------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
三、古今異義
如會同,端章甫會同:古義---
四、重點實詞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侍:2.以吾一日長乎爾以:乎:爾:
3.毋吾以也毋:以:4.居則曰居:
5.不吾知也知:___6.如或知爾如:或:
7.則何以哉?何以:___8.子路率爾而對曰率:爾:而:
9.?dāng)z乎大國之間:攝,乎:10.加之以師旅加:以:
11.因之以饑饉因:以:12.由也為之為:
13.比及三年比:___14.且知方也且:方:
15.夫子哂之哂:___16.求!爾何如爾:何如:
1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如:18.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如:俟:
19.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能:20.宗廟之事,如會同如:
21.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為:22.鼓瑟希,鏗爾希:爾:
23.舍瑟而作舍:而:作:24.異乎三子者之撰乎:撰:
25.何傷乎?何:傷:26.亦各言其志也:亦:其:
27.春服既成既:成:28.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乎:
29.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___30.詠而歸詠:
31.吾與點也與:___32.三子者出,曾皙后后:
33.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言:34.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已:
35.夫子何哂由也何:___36.為國以禮,其言不讓為:以:讓:
37.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則:
38.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如:
39.非諸侯而何而:何:40.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菏耄?/p>
五、一詞多義
1.如
(1)如或知爾_________(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禮樂_________(4)沛公起如廁
2.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___(2)毋吾以也
(3)則何以哉___(4)加之以師旅
(5)以侍君子_________(6)為國以禮
3.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且知方也
4.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___(2)子路率爾而對曰
5.為
(1)由也為之_________(2)愿為小相焉
(3)赤也為之小
6.知
(1)居則曰_________(2)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3)不知木蘭是女郎___(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孰為汝多知乎
7.居
(1)居則曰,“不吾知也!”___(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鵲復(fù)見___(5)佛印居左,魯直居右
(6)囤積居奇
六、活用現(xiàn)象
1.端章甫:端,()章甫,()2.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
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
七、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___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5.?dāng)z乎大國之間()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7.異乎三子者之撰()8.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為國以禮()
八、重要語句翻譯
(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譯文:
(2)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譯文: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譯文:
(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譯文: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譯文:
(6)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九、名句填空
1.莫春者,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
2.以下名句皆出自《論語》,請?zhí)钔暾?。(斜體為選做題)
(1)學(xué)而不思則罔,_。(2)既來之,___________。
(3)不患寡而患不均,___。(4)過也,人皆見也;_____,__________。
(5)人而無信,__________。___(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
(7)往者不可諫,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9)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10)學(xué)而不厭__________。
(11)君子坦蕩蕩,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不悱不發(fā)。
(13)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14)言必行,__________。
答案:
一、注音
Kuìyúlǚsèyímùbǐxīshèng(shuáishèjǐnshìkēngxiàngshěn
二、通假字
1.希,通“稀”,稀疏2.莫,通“暮”,暮春3.與,通“歟”,語氣詞
三、古今異義
1.古:諸侯相見2.古:泛指侵略的軍隊
四、重點實詞
1.侍:陪侍2.以:因為乎:于----比爾:你們3.毋:不要以:認(rèn)為
4.居:閑居,平時5.知:了解6.如:假如,如果或:有人
7.何以:做什么8.率:輕率爾:形容詞詞尾而:表修飾
9.?dāng)z,夾、迫近乎:于----在10.加:加到……上以:拿,用
11.因:接著以:用,拿12.為:治理13.比:到
14.且:表遞進,而且方:道,準(zhǔn)則15.哂:笑16.爾:你何如:怎么樣
17.方:方圓如:或者18.如:至于俟:等待19.能:有能力做
20.如:或者21.為:擔(dān)任22.希:稀疏爾:擬聲詞詞尾
23.舍:放下而:表順承作:起24.乎:于----與,和撰:才能,為政的才能
25.何:什么傷:妨害26.亦:也其:自己的
27.既:已經(jīng)成:定28.乎:于----在29.風(fēng):吹風(fēng)30.詠:唱歌
31.與:贊成32.后:落在后面33.夫:語氣詞言:說的話34.已:罷了
35.何:為什么36.為:治理以:用讓:謙讓37.唯:語氣詞則:就
38.安:怎么如:或者39.而:又何:什么40.小:小的事情,小相孰:誰
五、一詞多義
1.如:(1)假如(2)或者(3)至于(4)到,去
2.以:(1)介詞,因為(2)動詞,認(rèn)為(3)動詞,做
(4)介詞,用(5)連詞,表目的,用來(6)介詞,用
3.方:(1)方圓(2)道,是非準(zhǔn)則
4.爾:(1)代詞,你們(2)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的樣子)
5.為:(1)管理,治理(2)做(3)替
6.知:(1)了解(2)主持(3知道(4)zhì通“智”(5)見解,知識
7.居
(1)平日、平時(2)處于某種地方(3)居?。?)過了(5)坐(6)積蓄、儲存
六、活用現(xiàn)象
1.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2.風(fēng),名作動,吹風(fēng)
3.后,名作動,落后4.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勇,形作名6.撰,動作名,才能
七、句式
1.狀語后置2.賓語前置3.賓語前置4.賓語前置5.狀語后置
6.狀語后置7.狀語后置8.狀語后置9.語前置
10.狀語后置
八、重要語句翻譯
(1)譯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大國之間,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接連下來,又有饑餓。
(2)譯文:平日里說:“沒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3)譯文: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
(4)譯文: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怂v的不一樣呀!"
(5)譯文: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臺上乘涼,唱著歌回家
(6)譯文: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么,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
九、名句填空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2.補充
(1)思而不學(xué)則殆(2)則安之(3)不患貧而患不安
(4)更也,人皆仰之(5)不知其可也(6)必先利其器
(7)來者猶可追(8)己所不欲(9)匹夫不可奪志也(10)誨人不倦
(11)小人常戚戚(12)不憤不啟(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14)行必果
層次結(jié)構(gòu)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孔子向?qū)W生問志。
第二部分:寫四個弟子對于孔子的問題作出的不同應(yīng)答。
第三部分: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加以評價。
全文分析
1、文章開篇孔子的講話有幾層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學(xué)上的什么態(tài)度?
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xué)生說:“你們不要因為我(年紀(jì)大)(感到拘束)就不說了。"從而鼓勵學(xué)生敢于發(fā)表意見,大膽地談?wù)搨€人的志向。這反映出孔子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另一層意思是他的學(xué)生平時認(rèn)為人們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無所作為。因此孔子假設(shè)了一種情況:如果有人要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從而啟發(fā)學(xué)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學(xué)生時,循循善誘。
2、從冉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冉有謙虛謹(jǐn)慎,說話很有分寸。他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比起子路言稱的中等國家,冉有說的國家要小得多,他先說“方六七十”,后又說“如五六十”,十分謹(jǐn)慎。他認(rèn)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公西華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有以君子自居之嫌,他先謙虛番,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簡短的言辭中,兩個“愿"字,一個“學(xué)”字,一個“小"字,可見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4、曾皙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他一邊聽著其他人的對話,一邊“鼓瑟”,當(dāng)老師問到自己時,“鏗爾,舍瑟而作”,表現(xiàn)了曾晳的淡定從容、胸有成竹。他并不直接說出自己的志向,而是先強調(diào)自己的想法“異乎三子者之撰”。一個“異"字,既說明他的見解必然超群出眾,又表明了他顧慮別人認(rèn)為他故意標(biāo)新立異,他的志向是在老師的又一次鼓勵后才說出的,表現(xiàn)了他的老成持重。他的答話,既沒有子路的自我炫耀以及冉有和公西華的刻意謙虛,也沒有說明怎樣從政治國,而是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fēng)清俗美,人民安樂”的太平盛世的風(fēng)情畫,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現(xiàn)了一種“安貧樂道"澡身浴德”的高潔志趣,這說明他深得孔子思想的精髓,即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
5、結(jié)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具體分析孔子的形象。
①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fù)的人。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而他自己并沒有“言志”,但我們可以從他對弟子們“言志"的態(tài)度及評論中了解他的志向??鬃淤澩恼f法,是因為曾皙所描繪的太平盛世的畫面,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冉有和公西華言志時,都表示愿意出仕從政,有一番作為,孔子在談話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說到公西華時,孔子說:“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意思是說公西華的才能足以做大事,“為小相"是大材小用??鬃訉ψ勇贰安蛔尅钡膽B(tài)度不滿,對其“為國"的志向并不反對。總之,從本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fù)的人,他和他的弟子們一樣,都想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干一番安邦治國的事業(yè)。
②作為師長,孔子既嚴(yán)格要求學(xué)生,又和藹可親,善于啟發(fā)學(xué)生??鬃犹岢鲈掝},要求學(xué)生“言志”,這是對學(xué)生最大的關(guān)心與教育。他指出了學(xué)生“居則曰:‘不吾知也!’"的現(xiàn)象,也是對學(xué)生委婉的教育。因為“為國以禮”,所以他不滿仲由的“其言不讓"。這些都說明孔子是一位很嚴(yán)格的老師。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他要求學(xué)生“言志”時,先做好了引導(dǎo)工作,消除了他們的顧慮。子路的態(tài)度不謙虛,為了不影響別人發(fā)言,他并沒有立即發(fā)表意見。師生在談話,曾皙卻在一旁鼓瑟,可見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談話氣氛的和諧。曾皙提出疑問,孔子又耐心地予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可敬、可親的師長。
探究主旨
本文是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范例。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寫作特點
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來記述,五個人的發(fā)言都合乎各自的個性、身份、志趣、教養(yǎng),顯得深刻而生動。
2、全篇以“言志”為中心組織材料,思路清晰,極有層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現(xiàn)力較強。
3、成功地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鬃訋熒g的對話,將人物的心情語態(tài),精神氣質(zhì),都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寫得簡練含蓄,生動感人。
人物人物性格
子路有魄力、自信;性格也較魯莽、輕率
冉有性格謹(jǐn)慎、謙虛、自知
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曾皙溫文爾雅,性格從容灑脫
題組A基礎(chǔ)過關(guān)練
1.一詞多義
①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_________)
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_________)
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___)
②爾
以吾一日長乎爾(___)
子路率爾而對曰(___)
③如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___)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___)
宗廟之事,如會同(___)
④以
則何以哉(___)
以吾一日長乎爾()
加之以師旅(___)
2.詞類活用
①名詞的活用
如會同,端章甫(___)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___)
三子者出,曾晳后()
②形容詞的活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___)
可使足民()
③動詞的活用
異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
(1)一詞多義
①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詞,道,指是非準(zhǔn)則)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詞,計量面積用語)
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名詞,常規(guī),常法)
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詞,將,剛剛)
②爾
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表狀態(tài),常放在形容詞或擬聲詞后,相當(dāng)于“然")
③如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連詞,假如,如果)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介詞,至于)
宗廟之事,如會同(連詞,或者)
④以
則何以哉(動詞,做)
以吾一日長乎爾(連詞,因為)
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2)詞類活用
①名詞的活用
如會同,端章甫(端,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禮服;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著禮帽)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名詞用作動詞,吹風(fēng))
三子者出,曾晳后(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在后面)
②形容詞的活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相;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大相)
可使足民(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富足)
③動詞的活用
異乎三子者之撰(動詞用作名詞,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
課內(nèi)閱讀
1.下列各句中對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相:宰相
B.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指為政的才能
C.因之以饑饉因:接續(xù)
D.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___風(fēng):吹風(f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詞類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如會同,端章甫
B.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C.風(fēng)乎舞雩
D.鼓瑟希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的句式類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例:為國以禮
A.加之以師旅B.不吾知也
C.則何以哉D.毋吾以也
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指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D.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華的謙辭。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此處的“相"指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替國君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
2.答案:B
解析:B項,“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相。A項,“章甫”,名詞作動詞,戴著禮帽。C項,“風(fēng)”,名詞作動詞,吹風(fēng)。D項,“鼓”,名詞作動詞,彈奏。
3.答案:A
解析:A項與例句為狀語后置句,“以師旅加之”,“以禮為國"。B、C、D三項為賓語前置句,“不知吾也”,“則以何哉”,“毋以吾也”。
4.答案:C
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錯,應(yīng)該是“周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
題組B能力提升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p>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p>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對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2.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的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指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指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相,指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D.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三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始交代了談話的內(nèi)容和方式,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發(fā)話,啟發(fā)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顧慮、緩和緊張氣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為師長的身份,又表現(xiàn)了孔子隨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啟發(fā)下,子路不假思索,搶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這種毫不謙讓的積極態(tài)度與他那充滿自信的回答內(nèi)容相一致。他志向遠(yuǎn)大,聲稱能將困于戰(zhàn)爭和饑荒的大國治理成勇而知義的禮儀之邦。
C.子路謙虛不夠、自信有余的態(tài)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表現(xiàn)了孔子的豁達態(tài)度。
D.公西華的回答顯得彬彬有禮,他可能意識到孔子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物業(yè)維修管理制度
- 制造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 銀行營銷策略總結(jié)精準(zhǔn)定位提升競爭力
- 2024年熱鬧的元宵節(jié)大班教案
- 2024年美術(shù)教案篇1
- 分公司資質(zhì)掛靠協(xié)議書(2篇)
- DB33T 2305-2021 大中型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shè)和管理規(guī)范
- 乳腺癌保乳手術(shù)
- 注塑產(chǎn)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導(dǎo)彈驅(qū)逐艦》課件
-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2023-2024學(xué)年二年級上學(xué)期數(shù)學(xué)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試卷
- 2024版智能硬件產(chǎn)品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3篇
- 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 物理 含解析
- 草地調(diào)查規(guī)劃學(xué)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2024年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咨詢服務(wù)合同
- 上海市2024-2025學(xué)年高一語文下學(xué)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財務(wù)會計類題庫含完整答案(必刷)
- 建筑物拆除的拆除工廠考核試卷
- 廣東省深圳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測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乘風(fēng)化麟 蛇我其誰 2025XX集團年終總結(jié)暨頒獎盛典
-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xué)2024版上冊期末測評(提優(yōu)卷一)(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