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6.1《老子》四章 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6.1《老子》四章 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6.1《老子》四章 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6.1《老子》四章 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家隱者,山高水長——《老子》四章

對于儒、佛、道三家,我經(jīng)常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南懷瑾《老子他說》知人論世壹作者簡介

老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史載,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聞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鬃尤?,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據(jù)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zhàn)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按呵餆o義戰(zhàn),戰(zhàn)國無君子?!保ǘr代背景知人論世,觸摸經(jīng)典一些有識之士為社會開出了一劑與儒家截然相反的“藥方”,主張以宇宙本體,萬物之源的“道”作為法則,以“天道”駕馭“人道”,用“無為”實現(xiàn)“有為”。老子就是秉持這一思想的大哲學家,在道家學術中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老子》一書里?!独献印?,又名《道德經(jīng)》《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和《易經(jīng)》《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共八十一章,編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jīng)三十七章,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jīng)》;下篇德經(jīng)四十四章,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知人論世,觸摸經(jīng)典(三)《老子》道者,物之所由。德者,物之所得?!蹂鰮?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兜赖陆?jīng)》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對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知人論世,觸摸經(jīng)典(三)《老子》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入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魯迅“人是符號的動物。人之所以比動物更偉大,在于人能夠在現(xiàn)實世界中抽象出觀念性的東西,然后再用符號表示觀念,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分類?!薄聡軐W家卡西爾“道”:生育天地萬物的(世界)本原;自然規(guī)律;人生準則。研讀文本貳轂

shān

埴zhí

牖yǒu自見xiàn

自矜者不長cháng贅行zhuì

惡之wù不處chǔ

強行qiǎng

思考探究:“有”與“無”研讀文本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重點字詞:(藍色字注釋見課本)(1)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此數(shù)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歷次。(2)以為:以(之)為,把…當作譯文: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來安裝車軸),才有了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空間,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車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無”(空間)起了作用。

古代車輪:輪、輻、轂、軸“輪”,最外面部分。“軸”,最里面部分,即軸心?!拜灐?,套在車軸上的部分?!拜棥?,連接輪轂的木條。

老子對“有”和“無”的認識,與世俗常見有何不同?同桌互讀本章,小組合作思考:“有”和“無”

有”與“無”對立統(tǒng)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盁o”讓“有”發(fā)揮作用?!疤煜氯f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對“有”和“無”的關系有什么樣的認識?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發(fā)展,否則往往會出現(xiàn)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問題。正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在觀察社會發(fā)展時,一定要注意這種決定和被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機聯(lián)系。事物存在著對立面:美凡、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掌握了萬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規(guī)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獲得力量樸素辯證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独献印返诙?/p>

中國人不做無用的事。然而什么是無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白巖松把老子關于有和無的辯證觀點遷移到日常生活中,請你說說圍繞學習、讀書、交友等具體事件,該怎樣正確對待“有”和“無”呢?

思考探究:“處”與“不處”研讀文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1)明:形作動,顯明(2)功:名作動,建立功勛(3)余食贅行:成語,意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瘤。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行,同“形”(4)物:代詞,這里指常人。(5)或:常常。(6)處:為、做。譯文: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長久。用道的觀點來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通曉道義的人不這樣做。企者——用腳尖直立身體,違背人體自然規(guī)律。跨者——邁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狀態(tài)。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是輕浮、急躁的表現(xiàn),不夠謙虛。1.老子列舉企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它們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企立、跨行根源

急于求成內(nèi)心焦躁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惡果

本質(zhì)余食贅行令人厭惡

追逐顯相

看重我“有”有道者不處

1.老子列舉企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它們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帶來什么樣的結果?2.這一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處”什么,”不處“什么?3.現(xiàn)實中,有的老師或家長特別鼓勵孩子去自我表現(xiàn)、自我展示,你對這種做法怎么看?請聯(lián)系實際簡要回答。同桌互讀本章,小組合作思考:“處”和“不處”思考探究:“人”與“己”文本解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了解別人智慧明達戰(zhàn)勝別人賓語前置勝自者強勤勉而行的人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不消亡,不朽長壽,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長存,這就是壽

譯文: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弱點的人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就是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文本解讀

如何理解知人者與自知者勝人者與自勝者?為什么說自知者、自勝者境界更高?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nèi),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內(nèi)心,是心靈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體察生命本質(zhì)。內(nèi)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勝人者,憑借外在力量戰(zhàn)勝別人,只是有力量。自勝者,憑借內(nèi)在意志戰(zhàn)勝自我,克制欲望,摒除雜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達到無所不容、物我兩忘的境界,才稱得上強者。思考探究:“小”與“大”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事物安然未生變得時候容易持守。同“判”,分離事物安然未生變得時候容易持守。動詞,做介詞,在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同“蔂”,土筐動手去做就會壞事,有所把持就會失去。指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取獨做事。古今異義接近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貴。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彌補,補救結構助詞,無義連詞,表目的,來請用三個成語來說明“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觀點,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或歷史談談你的理解或看法。思考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辯證法,“大”與“小”的關系:大始于小,小成就大。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始終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規(guī)律,要有堅定的毅力,耐心地、一點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時,引出“無為而治”思想的具體做法。圣人之道:①圣人他想要的不是常人想要的東西,因此對難得的東西自然就不會特別強求。②圣人學常人不學的東西,以不言之教來教化民眾,但他從不教育人們必須執(zhí)行哪些教條。③圣人只是默默地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他以實際行動來使人們幡然醒悟,并得以悔過自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思考:《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有“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烧哂惺裁床煌??思考:《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有“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烧哂惺裁床煌??

明確:結論不同。

①荀子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人要像蚯蚓那樣“用心一也”,雖然“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也要“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提出了積極進取的主張。

②老子則主張“無為”“無執(zhí)”,實際上是讓人們依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耐心地一點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會造成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的結局。要實現(xiàn)遠大、宏偉的目標,必須重視細微和小節(jié)處。思維提升

儒道兩家的思想互補之因:

存在差異是前提,互補就是各取所長,融會貫通。儒家——社會倫理問題(人與人的關系),道德完善+社會責任道家——哲學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寧靜和諧+超越世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既以天下為己任,銳意進取,建功立業(yè)【儒】

又超然通達,淡泊名利,潔身自好【道】思維提升儒道智慧,不可或缺孔子教我們高調(diào)做事(建立功業(yè),轟轟烈烈)成就老子教我們低調(diào)做人(寧靜致遠,平平淡淡)境界悟讀《老子》四章——思考社會

《老子》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滿了卓絕的智慧,關注和思考現(xiàn)實社會和人生中的種種問題,并對于這種問題,提出了深刻地認識,并為解決問題開出了自己的方子,學習的目的是古為今用,學習傳統(tǒng)文化,更在于理解與運用。我們開一個讀書分享會,從這四章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結合實際生活,闡述你的理解。例如: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我們的人生總是在做加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薪水的增加,職位的提高,我們追求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每天不停的在刷手機,瀏覽各種網(wǎng)頁,足不出戶便知道天下事,我們的頭腦中閃過各種畫面,我們常常會覺得累,累到心力交瘁的極限。我們要適當?shù)淖鰷p法,定期清理自己的衣柜,衣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身就好。定期清理自己的身邊的朋友,朋友是有選擇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定期清理自己的思想,設立符合現(xiàn)實的目標,多陪伴父母和孩子。人生進退自如,加減合適,減法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讓自己輕裝上陣,關注身邊最重要的人和事。在《老子》中,幾乎通篇充滿了“不爭”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等。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怎樣看待競爭這一問題?觀點一:競爭是一種客觀的現(xiàn)實存在。亞當·斯密曾說過:“一種事業(yè)若對社會有益,就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競爭愈自由、愈普遍,那事業(yè)就愈有利于社會?!焙玫母偁幱欣诩訌娙伺c人之間的團結和社會的和諧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壞的競爭則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甚至會導致社會的分裂、動蕩。區(qū)分競爭的好與壞的標準,就是其是否符合社會規(guī)范和倫理道德的要求,以此為標準,儒家的思想家們提出了符合“禮”“義”標準的“君子之爭”,區(qū)別于只顧謀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爭”。我們應提倡“君子之爭”,拒絕“小人之爭”。觀點二:過度競爭導致無序。如果競爭沒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就會導致混亂。戰(zhàn)爭是這樣,經(jīng)濟發(fā)展是這樣,人的生活也是這樣。人類進行軍備競賽,導致核武器泛濫成災;人類進行太空競賽,導致太空垃圾的“烏云密布”;而人類的物質(zhì)占有競賽,已使地球不堪重負……我們回過頭來,再聽聽老子說的“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時刻提醒自己要在規(guī)范約束下進行有序競爭。觀點三:“不爭之德”助不爭而勝。老子所謂的“不爭”不是真的不爭,而是眼前不爭,是依托著“道”的無痕跡的爭,是為以后發(fā)展的爭,這是不爭之德的體現(xiàn)。“藝精心更苦,何患不功名”。天下之事,唯有不爭之德可以服人,唯有與人無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既是老子以柔克剛思想的體現(xiàn),又表達了一種人格力量??v觀滾滾紅塵,凡好爭者,終必是得而復失;而不爭者,則終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無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個“德”字上。拓展閱讀與鑒賞02顛倒的世界與哲學鮑鵬山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碩大的頭顱內(nèi)究竟包含著多少人生的智慧;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額際密密的皺紋中不知隱藏著多少陰謀與陷阱;當然,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現(xiàn)在我們民族的孩童時代,大約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陽的余暉中,他晃動著遠去的身影,棄我們?nèi)鐥壉皱?。他對我們竟沒有一毫的留戀之意,讓我們世世代代為此難堪自慚。老子出關而去是一件意義嚴重的事件,它表明,我們已經(jīng)不配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自己由于迷醉與迷失于物質(zhì)世界,也可恥地拋棄了哲學。一個聰明絕頂?shù)恼苋?,不屑與他的同胞為伍,甚至不愿埋骨鄉(xiāng)梓,這難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與自尊受挫嗎?我寫這篇文章時是真心感到了一種難以自掩的羞慚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墮落得萬劫不復了嗎?真的是不配有這樣的一位哲人來教導嗎?老子的行蹤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令我們悚然。有人說他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云端里半隱半顯。——只是,他現(xiàn)在還在那里么?不過,就算他是飛鴻,偶然經(jīng)過我們的時空,也還是留下了雪泥鴻爪,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憐憫和慈悲。司馬遷不知有何依據(jù),斷言他是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嗫h原屬陳,陳又為楚所滅。所以又屬楚了。當時南方北方的民風與學風已有較大不同,楚國也就以道家學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傳統(tǒng),自豪地與齊魯大地的儒家、三晉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稱的,這和其他諸子著作統(tǒng)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稱就叫“道德經(jīng)”,或者根據(jù)《德經(jīng)》《道經(jīng)》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經(jīng)”。何謂德?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謂之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特殊屬性;何為道?萬物運行之規(guī)律謂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興趣的,是較為純粹的哲學問題,是對客觀具象事物的抽象。他也是一位深諳歷史的學者,司馬遷說他是周守藏室之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檔案館的館長。那時的政府檔案館中所保存的文獻,不外乎是史官們記事記言的歷史罷了。他整天關在陰冷的屋子里讀這些東西,能不“一篇讀罷頭飛白”?難怪他“生而發(fā)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歷史之后,如歷史的一個晦氣重重的遺腹子般。是的,對于有些人來說,人類集體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痛往往就如同他個人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痛,人類已往的體驗也就是他最個性的感性體驗,老子正是這類超常人中的一個,面對著“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效原血”的歷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變?yōu)殡u皮“老子”,并在他額頭上深深淺淺密布的皺紋中,埋下與陰謀、與冷酷甚至與殘忍難分難解的智慧?班固說,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發(fā)吧??炊嗔俗飷?,不是與世同濁,心腸隨之冷酷,便是脫胎換骨,超凡入化,蛻化出一顆大慈大悲的心靈。綜觀老子的遺著,好像他這兩者兼而有之,猶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過我相信,當老子帶著滿頭風霜、一臉慈悲走出守藏室時,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陽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