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doc_第4頁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作文教學的三點思考作文題目猶如制約學生思維的一道“開關”:好的文題能點通學生心頭的“靈犀”,使巧妙的文思如泉噴涌,從而佳作疊現(xiàn);反之,則堵塞了他們原來或許比較通暢的思路,使之苦思冥想也無所收獲,結果當然只能“榨文”這也是當前不少學生視作文為“畏途”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理講,命題作文是“不得已”的事,因為對于學生而言它難免有點“逼人就范”的意味。我們要盡力打破這一份“尷尬”,使學生在“我要寫”的發(fā)表欲中完成“要我寫”的任務。這就必須最大量地獲取外界瞬息萬變的信息,同時洞察學生心理奧秘,把握他們的所為所想,并且兼顧其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現(xiàn)有“承受力”。這樣才能“靠船下篙”,以有效的題目叩開學生的心扉。但事實往往是,教師(甚至權威競賽、測試的命題人員)不能充分“吃透”學生,了解“大綱”和社會發(fā)展某一趨勢,而是想當然,在“象牙塔”中命題。這自然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生活、評價時事的熱情。這主要有三種情形:一、與當前市場經(jīng)濟的社會形勢有所悖離。如,由國家教委、語委等幾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起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高一、高二年級組有一道賽題閱讀下面的文字,以“從天下第一鞋說開去”為題,寫一篇針砭時弊的議論文:新華社訊8月21日上午從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得到消息證實,8月1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京廣鞋業(yè)批發(fā)市場展出的一只號稱“鞋王”的特大牛皮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牛皮鞋。這只“天下第一鞋”長3.28米,寬1.18米,高1.145米,重198公斤。其實,制造和推出“鞋王”是廠家和商家用以刺激消費者獵奇心理,引起公眾普遍注意,促發(fā)他們旺盛的購買欲,進而贏得最大值經(jīng)濟效益的一種別出心裁的“廣告”,而創(chuàng)“紀錄”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敢立潮頭的企業(yè)精神。因此,從它說開去“針砭時弊”就斷無道理可言,該題也犯了“強把己見作人見”的錯誤。(可參見作文成功之路今年78期王炎斌同志的浩蕩中流自在行一文)不能不說這里確有某種偏見,而它又源于一份陳見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這從反面啟示語文教育工作者不要成為老式“學究”,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永遠流淌出新鮮的思想血液。二、于學生閱歷的空白區(qū)域內(nèi)“采礦”。如,一教師在教完高一冊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等文章)之后要學生以“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追憶某位已逝的親友師長生前事跡,反映和歌頌“平凡的人,偉大的心”。結果不少學生或另起爐灶,寫了頌揚孔繁森、張鳴岐精神的議論文;或向隅虛構,又無非是“老師身患絕癥不下崗,等到學生成才卻辭世”一類老掉牙的事;也有寫諸如幼年倍受外婆疼愛,現(xiàn)在“我”學有所成而她卻在九泉之下的真事?lián)辞椋ㄇ拜叺挠H情帶有很強的“人類本能”之色彩,難以撐起“崇高人格”的骨架,與題中之義還有較大出入。)總之,少有習作能圓滿實現(xiàn)命題意旨,更難以達到老師所說的“讀來令人心潮翻滾,精神振奮”的預期境界。原因無它,只是許多學生都“無緣”結識命題者想象中的那種人,另有一些在十六七年的人生歲月中還沒有任何一個與自己關系十分密切的人死去。與此同癥的“病題”何其多也!再如課前未作任何交代,課上卻要學生當堂完成農(nóng)貿(mào)市場一瞥。殊不知,那對習作者來說,或許是一個茫然的未知領域。三、無視大綱規(guī)定的存在。如,上海市有一年高考題是遙望星空。要考生作一篇散文,寫景抒情,又能發(fā)揮豐富聯(lián)想。這已完全屬于文學寫作(創(chuàng)作)范疇,與語文作為普通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的學科特質(zhì)以及“實用文”占教學主陣地和考試全局的有關精神相去甚遠。怪不得許多考生窮于應付,得分偏低,也無怪乎一些同仁對此頗有爭議和微辭。那么,怎樣從“象牙塔”中走出呢?筆者僅從一般的課堂作文命題這個視角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反求諸己,推己及人。一題出來,倘若教者本人都無力寫好,那就要“改弦更張”。如,教芙蕖后我想讓學生借鑒李漁的寫法作一篇菊花。但因為對菊花的生長習性、內(nèi)在結構等我也知之甚少,估計無法“下水”成文,因此就舍棄了這一打算。所謂“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教者大致確定體裁、題材和寫法等的范圍,然后向全體同學征集相關題目,擇其優(yōu)者作為最終命題。如要求寫一篇能反映人物“殘缺美”性格的復雜記敘文,題目哎,他(她)就是這樣的人!即來自“民間”。還可以在初定前提下,召集部分學生,了解他們的反應,據(jù)此決定取舍。我校一教師授完莊暴見孟子,覺得“王之好樂甚”之“樂”字書中注音為“l(fā)”不妥,應為“yu”,擬發(fā)起學生各寫一篇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的辯論發(fā)言稿。但又擔心學生能力不夠或無此興趣,一問才知道情況恰恰相反。后來,該次習作十分成功,有幾篇作品還被報刊發(fā)表。所以,熟諳學生心理,發(fā)揚民主作風,應是命題原則。做到了這些,才能握住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指導:把“運思權”交給學生當前作文教學確實大面積地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寫前不作任何指導,似乎只有出題和閱卷才是教師的“天職”;指導過甚,大有“越俎代庖”之嫌。這里只論述后一種傾向。有人稱之為“作坊式的寫作教學”:教師給學生以完備的文章“部件”,并示范“組裝”時的一招一式,然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地“作文”。我曾有機會聽一位全國知名的青年教師給初三學生上指導課,題目是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尊重。整個過程沒有一點“強塞硬套”的架勢,而是純粹用了談心式的啟發(fā)法。按照“引論本論結論”的步驟,逐一分析最好用什么結構(如并列式,對比式,層進式)和材料(如一些偉人的事例),并輔以周全清晰的板書。學生難免有些不入“正軌”的想法,教者則一一辨正。一課結束,學生心中都有了“譜”,不久就很順利地交了卷。這實在是“貌似平等的專制”!學生個性思維在心甘情愿中受到鉗制,加之與生俱來的從師、趨眾和惰性心理,他們又哪能不寫出無半點創(chuàng)造意味可言而又千篇一律的文字?更有甚者,出于幫助學生在升學大戰(zhàn)中獲勝的想法,搞出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的構思,指導學生在應考中偷梁換柱、瞞天過海。如一教師以面對國旗的思索為例:家中建房,在工地上插旗,每晚收工爺爺都非常認真地整理旗幟,我有所不解,爺爺于是講起了渡江戰(zhàn)役中戰(zhàn)友為護衛(wèi)軍旗而犧牲的故事,我百感交集這種題材若換成生活一課最使我受益的一件事心語等題也可搬用。請問,這對學生靈感形成甚至人格造就有何裨益?更何況,“弟子不必不如師”,誰能保證教師的思路就是最有價值的呢?這不是“指導”,而是捉刀代筆、替人立言之舉!以上做法不管初衷如何都忽視了學生思維應有的獨立性和寫作事業(yè)自身的藝術性非技術(巧)性,理應徹底摒棄。重視指導,但要把“運思權”交給學生。我以為:首先,教者在意識上要跳出狹義“指導”的圈子。課外帶領學生觀察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啟發(fā)他們把思考的鉆機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肥沃的土壤,盡力培養(yǎng)其悟性這些“詩外工夫”是“臨時抱佛腳”、急功近利的“指導”所無法相比的。如,校鄰某化工廠失火,造成500萬元損失,當事人卻逍遙法外。于是我請學生發(fā)表議論,結果出現(xiàn)許多“高見”。其次,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凡有定評的作家,他的作品都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在講讀教學中,把課文視為“成品”加以分析固不可少,而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循文覓路(作者的思維流程)也有意義。如教景泰藍的制作,可以重點揣摩葉老是怎樣謀篇布局、處理詳略的,然后讓學生寫_(如風箏、米酒等)的制作,教者無須煩言,習作者自會胸有城府。再次,習慣做法是“導”而后“作”,我們不妨“逆行”:先用“放羊式”,寫前不提任何意見,一俟寫成并且批閱之后再出示佳作讓大家欣賞、比析和借鑒,然后以同題或適當易題(與原題相似)完成“二次習作”。同齡人的成敗得失的無言“指導”最能引起“切膚之痛”。當然,教者的“身教”也頗能見效,恕不饒舌。想必這樣的指導之后學生會“有法可依”,而“我手寫我心”,寫出言為心聲的好文章來!判分:于“相反”中求“相成”不少教師慨嘆:“我辛辛苦苦地批改,學生卻視而不見,他們只看重一個分數(shù)。”沒有理由去責怪學生,相反地,除了要想方設法與其溝通心靈、促其重視教者意見,我們還要善于因勢利導,以“分數(shù)”作為契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他們的參與熱情。錢夢龍先生回憶他求學時代生活時說,是國文老師給他一篇習作以高分的偶然事實才引起了他學習語文的激情,甚至決定了以后的人生選擇(參見湖北大學中學語文“給青年教師的信”系列文章)??梢娊陶叩摹芭蟹帧睂W生的影響力之大了。但是在林林總總的教研文章中,卻難以找到幾篇專題研究“判分”的文章。人們尤其是專家的漠然給這一環(huán)節(jié)帶來了無可避免的“誤區(qū)”:亂而不活。所謂“亂”,就是“隨意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潛存心底的模糊“尺度”)來打分判等(級),彼此之間沒有比較一致、形諸文字而又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標準”。有人手里比較松,高分多,上不封頂直至給滿分;也有人“吝嗇”得很,稍不如意則打不及格,而80分被視為絕大多數(shù)習作難以逾越的一道門檻。本市近幾年數(shù)次高三調(diào)研考試,由于閱卷人員少,時間緊,實行單人作業(yè),所以屢次出現(xiàn)重點中學、重點班級的學生作文得分反而低于一般校、班的奇怪事情;安徽89高考某生作文先被定為7分,終評為25分,而滿分為30分,其中竟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