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tǒng)解剖二PPT課件_第1頁
神經系統(tǒng)解剖二PPT課件_第2頁
神經系統(tǒng)解剖二PPT課件_第3頁
神經系統(tǒng)解剖二PPT課件_第4頁
神經系統(tǒng)解剖二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要內容1、總論2、端腦(基底核、內囊)3、小腦4、間腦5、邊緣系統(tǒng)6、腦干(顱神經)7、脊髓(脊神經)8、傳導通路第1頁/共58頁第2頁/共58頁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 周圍神經系統(tǒng) 第3頁/共58頁第4頁/共58頁總論-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組織(一)神經元 neuron1 、神經元的基本構造神經元 神經膠質神經元胞體突起樹突 軸突第5頁/共58頁 按形態(tài): 假單極神經元 雙極神經元 多極神經元按功能和興奮傳導方向: 感覺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聯(lián)絡神經元2、神經元分類第6頁/共58頁按神經元軸突長短分中間神經元為: 膽堿能神經元單胺能神經元氨基酸能神經元肽能神經元根據(jù)神經元分泌

2、的化學遞質的不同:高爾基型細胞 軸突較長接替性中間神經元 或投射性中間神經元高爾基型細胞 軸突較短局部中間神經元第7頁/共58頁有髓纖維: 神經元長突起 + 神經膜 + 髓鞘無髓纖維: 神經元長突起 + 神經膜 神經纖維第8頁/共58頁(二)突觸突觸前部 突觸小泡 突觸前膜突觸后部 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第9頁/共58頁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方式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方式反射:反射弧反射:反射弧感受器 感覺神經 中樞 運動神經 效應器 單突觸和多突觸反射 淺反射、深反射和病理反射 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第10頁/共58頁第11頁/共58頁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腦腦由大腦、間腦、腦干和小腦組成。腦干包括中腦、腦橋

3、和延髓。 大腦 大腦包括左、右兩半球及連接兩半球的中間部分,即第三腦室前端的終板。大腦半球被覆灰質,稱大腦皮質,其深方為白質,稱為髓質。髓質內的灰質核團為基底神經節(jié)。在大腦兩半球間由巨束纖維胼胝體相連。第12頁/共58頁第13頁/共58頁大腦半球各腦葉大腦半球各腦葉1. 額葉:位于中央溝以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額上溝和額下溝,被兩溝相間的是額上回、額中回和額下回。2. 頂葉:位于中央溝之后,頂枕裂與枕前切跡連線之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后溝之間為中央后回。橫行的頂間溝將頂葉余部分為頂上小葉和頂下小葉。頂下小葉又包括緣上回和角回。3. 顳葉:位于外側裂下方,由顳上、中、下溝分

4、其為顳上回、顳中回和顳下回。隱在外側裂內的是顳橫回。 4. 枕葉:位于頂枕裂和枕前切跡連線之后。5. 島葉:位于外側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溝分其為長回和短回。第14頁/共58頁大腦縱裂胼胝體大 腦 橫 裂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額葉顳葉枕葉 頂葉島葉 端腦的外形和分葉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大腦縱裂中央溝額葉枕葉頂葉頂枕溝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顳葉第15頁/共58頁半球上外側面的主要溝、回額上溝額下溝中央前溝 中央溝外側溝顳上溝顳下溝中央后溝緣上回角回顳上回顳中回顳下回額上回額中回額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頂內溝頂上小葉頂下小葉第16頁/共58頁 半球內側面的主要溝、回頂枕溝扣帶回鉤海馬旁回側副溝距狀溝中

5、央旁小葉胼胝體第17頁/共58頁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質側副溝海馬旁回鉤枕顳內側回枕顳外側回齒狀回海馬海馬結構 半球下面 嗅球嗅束視神經前穿質視束動眼神經三叉神經腦橋展神經舌下神經錐體錐體交叉垂體嗅三角乳頭體大腦腳灰結節(jié)滑車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橄欖小腦第18頁/共58頁大腦皮質功能定位 1第軀體運動區(qū)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葉前部(4、6區(qū))特點(1)上下顛倒,但頭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一些肌則受兩側運動區(qū)的支配(3)身體各部分投影區(qū)的大小取決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 發(fā)出纖維組成錐體束,施行對骨骼肌運動管理第19頁/共58頁 2第軀體感覺區(qū)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葉后部(3、1

6、、2區(qū))特點(1)上下顛倒,但頭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體各部在該區(qū)投射范圍的大小取決于該部感覺敏感程度 接受背側丘腦腹后和傳入的對側半身淺、深感覺。第20頁/共58頁 一側視覺區(qū)接受雙眼同側半視網(wǎng)膜來的沖動 3視覺區(qū) 距狀溝上、下方的枕葉皮質 (17區(qū)) 17區(qū) 第21頁/共58頁 4聽覺區(qū) 顳橫回 (41、42區(qū)) 5平衡覺區(qū) 中央后回下端 6嗅覺區(qū) 海馬旁回鉤的內側部及其附近7味覺區(qū) 中央后回下部(43區(qū)) 8內臟運動中樞 邊緣葉 第22頁/共58頁9語言中樞 (1)運動性語言中樞: 額下回后部 Broca 區(qū)(44、45區(qū))(2)書寫中樞: 額中回后部( 8區(qū))(3)聽覺性語

7、言中樞: 顳上回后部(22區(qū))(4)視覺性語言中樞(閱讀中樞): 角回(39區(qū))書寫中樞運動性語言中樞Wernicke區(qū)視覺性語言中樞聽覺性語言中樞第23頁/共58頁 書寫中樞額中回后部失寫癥運動性語言中樞額下回后部運動性失語(Broca失語)聽覺性語言中樞顳上回后部感覺性失語閱讀中樞頂下小葉角回失讀癥 第24頁/共58頁 視距聽顳橫 聽顳上后行 視角書額中 說額下后用第25頁/共58頁 端腦的內部結構 基底核 (1)紋狀體 紋狀體 尾狀核豆狀核新紋狀體 蒼白球舊紋狀體 殼 (2)屏狀核 (3)杏仁體 第26頁/共58頁基基 底底 核核 包括尾狀核、豆狀核、屏狀核和杏仁體。 紋狀體:尾狀核與豆

8、狀核合稱紋狀體。 豆狀核又分為內側的蒼白球和外側的殼兩部分。 蒼白球發(fā)生較早,叫舊紋狀體。 殼與尾狀核發(fā)生較晚,叫新紋狀體。 第27頁/共58頁紋狀體的功能 為大腦新皮質控制下的次級運動中樞,屬錐體外系。人類紋狀體損傷后的癥狀 (1)運動低下強直綜合征:如震顫性麻痹或Parkinson綜合征。(2)運動過多一張力障礙綜合征:如手足徐動癥和舞蹈癥。第28頁/共58頁基基 底底 核核第29頁/共58頁內囊:位于背側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板(上、下行傳導束)內囊(internal capsule)第30頁/共58頁尾狀核頭丘腦前輻射額橋束蒼白球殼豆狀核丘腦皮質束頂枕顳橋束聽輻射視輻射外側膝狀體

9、內側膝狀體背側丘腦丘腦上輻射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內 囊 模 式 圖第31頁/共58頁內囊損傷表現(xiàn):“三偏”癥狀(偏癱、偏麻、偏盲)第32頁/共58頁第33頁/共58頁第34頁/共58頁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小腦小腦第35頁/共58頁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小腦小腦第36頁/共58頁小腦髓體小腦皮質 四對小腦核: 頂核 球狀核 栓狀核 齒狀核小腦中央核 下腳 連延髓三對小腦腳 中腳 連腦橋 上腳 連中腦小腦分葉: 前葉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葉原裂以后的部分 絨球小結葉小腦體第37頁/共58頁1、前庭小腦(原小腦) 絨球小結葉 通過與前庭神經核的往返纖維聯(lián)系保持身體平衡,維持體態(tài)姿勢、協(xié)調眼球運動。小

10、腦的機能分區(qū)、 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第38頁/共58頁前庭小腦的纖維聯(lián)系 維持身體平衡、協(xié)調眼球運動小腦下腳絨球小結葉內側縱束眼外肌運動神經元前庭脊髓束軀干肌運動神經元第39頁/共58頁第40頁/共58頁小腦蚓 小腦半球中間部 頂核 中間核 ( 球狀核、栓狀核 ) 2、脊髓小腦(舊小腦)控制四肢及軀干肌的肌張力。協(xié)調肌肉運動。第41頁/共58頁 控制肌張力、協(xié)調肌肉運動脊髓小腦的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脊髓小腦束小腦下腳小腦上腳小腦蚓頂核中間核小腦半球皮質對側紅核紅核脊髓束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皮質脊髓側束前庭神經核腦干網(wǎng)狀結構前庭脊髓束網(wǎng)狀脊髓束第42頁/共58頁第43頁/共58頁小腦半球外側部 3、大腦小腦(新小

11、腦)控制上下肢肌的精確運動的計劃和運動的協(xié)調。第44頁/共58頁 控制四肢肌精細運動的計劃和協(xié)調大腦小腦的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大腦皮質廣泛區(qū)域橋核小腦半球外側部皮質齒狀核紅核背側丘腦腹外側核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皮質脊髓側束紅核脊髓束第45頁/共58頁第46頁/共58頁第47頁/共58頁分為四部分:背側丘腦 下丘腦 底丘腦 上丘腦第48頁/共58頁背側丘腦:占間腦4/5第49頁/共58頁1、非特異性中繼核團(古丘腦):中線核、板內核 網(wǎng)狀核 2、特異性中繼核團(舊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側核 接受小腦齒狀核 蒼白球和黑質 的傳入纖維腹后內側核 三叉丘系、味覺纖維腹后外側核 內側丘系、脊

12、髓丘系腹后核: 產生具有意識的感覺和調節(jié)軀體運動的作用 第50頁/共58頁3、聯(lián)絡核團(新丘腦):前核、內側核、外側核背側群 與下丘腦、邊緣系統(tǒng)有往返纖維聯(lián)系,在功能上進入高級活動領域,具有情感意識的辨別能力,還參與學習和記憶。第51頁/共58頁背側丘腦的功能背側丘腦的功能1、最大的皮質下接收站,接受所有體內外環(huán)境刺激而來的外周感受沖動和本體感受沖動;2、又是一個中繼站,將來自皮膚、內臟感受器、視覺和聽覺通路、下丘腦、小腦和腦干(網(wǎng)狀結構)的沖動傳遞到大腦皮質;3、重要的整合中樞和協(xié)調中樞,將不同的沖動在丘腦內整合并產生感情色彩,比如痛苦、反感、舒適等;4、所有的沖動必須經過丘腦才能產生意識,所以丘腦被稱為“意識閘門”;5、丘腦的一些核團還是上行激活網(wǎng)狀系統(tǒng)(ARAS)的組成部分, ARAS對正常的狀態(tài)意識必不可少;6、丘腦與基底節(jié)、小腦、腦干和運動性皮質區(qū)相聯(lián)系,與調節(jié)運動有關。第52頁/共58頁上丘腦:調節(jié)晝夜規(guī)律;底丘腦:與基底節(jié)有功能聯(lián)系,參與錐體外 系功能;下丘腦: 1、內分泌中心。 2、內臟神經系統(tǒng)的皮質下中樞。 如:體溫調節(jié)、呼吸、循環(huán)、攝食、生殖、水鹽代謝等。 3、與邊緣系統(tǒng)密切聯(lián)系,參與情緒行為的調節(jié)。第53頁/共58頁第54頁/共58頁 組成: 邊緣葉:隔區(qū)(胼胝體下區(qū)、終板旁回)、扣帶 回、海馬旁回、海馬結構(海馬、齒狀回) 有關皮質下結構:杏仁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