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棲居 高蹈的心靈——蘇軾《后赤壁賦》賞析_第1頁
詩意的棲居 高蹈的心靈——蘇軾《后赤壁賦》賞析_第2頁
詩意的棲居 高蹈的心靈——蘇軾《后赤壁賦》賞析_第3頁
詩意的棲居 高蹈的心靈——蘇軾《后赤壁賦》賞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詩意的棲居 高蹈的心靈蘇軾后赤壁賦賞析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麟,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行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責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

2、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注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乎噫嘻!我知之矣?!爱犖糁?,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賞析】 宋代的唐庚認為“東坡赤壁二賦,一洗萬古,欲仿佛其一語,畢世不可得也”。巴金曾說讀前赤壁賦,可以給人一種瀟灑神奇、出塵絕俗的美;同樣,讀后赤壁賦,它也可以把我們帶入一個陶然忘憂、隨緣自適的自由天地。 全文以時

3、間為序記述了我與客重游赤壁的經(jīng)過,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禪趣幽遠。 首段寫登赤壁前的狀況,交代時間、行跡、游伴、氣候。以洗練的筆墨描寫了秋夜月景,點明游赤壁的緣起?!澳救~盡脫”寫秋霜之重,秋風之勁。“人影在地”襯孤月之明。“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寫出我與游伴心領神會、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態(tài)。這般“月白風清”的良辰美景,該如何消受?接著陡降一筆寫“無酒無肴”的遺憾。著一“嘆”字,與前文之“樂”構成反跌。繼而再升一筆,以客、婦之言,交代佳魚老酒并具,將先前之抱怨一筆勾銷,心情頓然舒暢無比。皓月當空,客知我心,婦會我意,得以盡興,豈不快哉!這與前文之“嘆”再度形成反跌,可謂曲盡其妙! 次段寫與客復游赤壁

4、。寫泛舟赤壁之下所見景象,寥寥十六字,聲形并茂,神采飛揚?!敖饔新?,斷岸千尺”寫出了一派驚濤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驚險景象,給人以壯闊雄偉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則展現(xiàn)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漸退、暗礁崢嶸的柔婉奇秀的意境?!霸赵轮畮缀?,而江山不可復識矣”這一句即景抒情,明講自然景色變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寫我攀峭壁登危巖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見聞感受?!奥摹?、“披”、“踞”、“登”、“攀”、“俯”這一連串動詞寫出我欲一覽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沖動感和興奮勁,表現(xiàn)出“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率真與執(zhí)著。“二客不能從”反襯我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油然而生一種自負、自豪

5、感。接著寫登高望遠、仰天長嘯的瀟灑出塵的舉止,以及觸景而生的悲情、恐懼?!扒娜弧薄ⅰ懊C然”、“凜乎”將情感的波動層層遞進地表現(xiàn)了出來。由樂及悲而怖,這是一處起伏。繼而寫登舟隨波逐流,聽其止休的散漫、從容,又復歸于平和恬淡,這又是一處起伏。 末段寫半夜見聞與歸家夜夢。以空靈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鶴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寫我夢中與道士的邂逅、對話,流露出一種與世無爭的豁達。“羽衣翩躚”的道士,與“玄裳縞衣”的孤鶴,與“我”,三位一體,亦真亦幻,令人心騖八極,神游萬仞。“道士顧笑,予亦驚悟”,一“笑”一“悟”之間,生之艱辛苦痛仿佛暫且冰釋。結句“開戶視之,不見其

6、處”是寫夢醒后的現(xiàn)實,在自然的實有與幻想的虛無之間,宛然忘懷了一切世間的煩惱、爭逐,累累創(chuàng)傷的心靈也得以安撫,剎那間超脫了。此賦在夢醒時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給讀者去玩味尋索,有曲徑通幽之妙。難怪金圣嘆讀完蘇東坡的后赤壁賦,這樣說道:“豈惟無鶴無道士,并無魚,并無酒,并無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闊。”蘇軾曾有詩曰:“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寄吳德兼簡陳季常),“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出本無心歸亦好,白云還似忘云人?!保ㄍ茦牵┻@種虛無卻是詩人支撐苦境,戰(zhàn)勝困厄,安妥心靈之處,這就是禪宗觀的投射。 全文表面上是寫游赤壁之樂,其實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貶謫生活的郁悶,同時也是形象地演繹自己的人生哲學。文章以樂為主調,而情有跌宕抑揚,婉曲奇麗。誠如蘇軾之自謂:“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保ㄗ栽u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