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與修辭 教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5/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1.gif)
![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與修辭 教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5/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2.gif)
![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與修辭 教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5/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3.gif)
![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與修辭 教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5/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gif)
![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與修辭 教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5/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4330a1e0-8638-493a-b1a2-8c87ac47109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TR1:精銳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學員編號: 年 級: 課 時 數:3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語文 學科教師:陳雷雨 授課類型T(同步知識梳理)C (詩鑒賞表現手法之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T (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的類型)授課日期及時段教學內容 一、同步知識梳理知識點1: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但常見的不外乎是: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映襯對比,伏筆照應,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開門見山,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等,應結合具體的詩歌加以分析。(一)、描寫手法1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
2、從正面著意描寫。如漢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問。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痹娭小棒~戲蓮葉東”四句的渲染描寫,使得全詩生動活潑,音調優(yōu)美,把水上采蓮的畫面和人們采蓮時歡愉的情緒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又如趙師秀的約客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2襯托。襯托包括兩種,一是正襯,二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迭我情?!比木湫蜗篚r明地烘托出了汪倫對詩人的真摯純潔的深厚感情。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痹娭袑懙搅嘶洹⒃鲁?、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在反襯手法中,我們尤其要關注以樂景襯哀情和以動襯靜。3白描。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這里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如聶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比娨孕∫姶?,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糧倉的畫面,表現了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4動和靜。藝術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前者屬于烘托手法、;后者如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4、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潔,是靜景;后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涌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 5虛和實(聯想與想象)。文藝作品在寫到較為復雜的事情時,往往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使作品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歌中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尤其是夢境更是虛寫的重要方式。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
5、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如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痹娭星皟删浞赫f西湖六月的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后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艷紅和諧地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6欲揚先抑。指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如趙希璐次蕭冰崖梅花韻:“冰姿瓊骨凈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痹娭腥木浜霭l(fā)奇想:如果牡丹花開早于梅花,誰會沖風踏雪顧及梅花呢?然而,牡丹畢竟不會開在梅花之前。詩人欲揚先抑,只有冰清玉潔的梅花才能
6、在凜冽的風雪中吐芳爭艷,才能受到人們的青睞。(二)、修辭方法1、比喻在詩歌語言里,可以說比喻是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辭格。比喻又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了比方,語言就形象、生動,讀者就會如睹其物,如見其人。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比喻的作用:使語言生動、形象;是深刻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的表現出來。2、比擬所謂比擬,兼含擬人和擬物兩個內容的一種修辭格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王禹偁村行)比擬的作用: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3、借代一種事物,不用其本來名稱,而用
7、另一種與之相關的名稱來代替它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借代。借代可以使詩歌語言更加鮮明、生動,避免詞語重復,給人以新奇感,也易于產生聯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的作用:使語言富于變化,豐富多彩;使語言具體形象,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使語言簡潔、精煉。4、夸張夸張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方式。作者為了突出藝術效果,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縮小描寫,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夸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李白蜀道難)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夸張的作用:突出地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chuàng)造氣氛。5
8、、對偶(對仗)對偶是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格式。對偶又分為正對、反對、串對。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正對)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林則徐。反對)串對,就是構成對偶的上下兩個詞組或句子,在意義上又相承、因果、假設等種種語法關系的一種對偶形式。因為這種對偶行同流水,上下銜接很緊,所以又叫“流水對”。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具有音樂的美;表意凝練,肅清酣暢。6、設問設問不同于一般的疑問句,而是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通過自問自答的形式以
9、引起讀者積極思考。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設問的作用: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7、反問反問使用疑問語氣表達相反的意義。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反問的作用主要是表達強烈感情,起到加強語氣和發(fā)人深思的效果。8、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增強某種感情色彩,有意將詩歌中某些詞語句加以重復使用的一種修辭格式叫反復。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垓下歌)反復具有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加強節(jié)拍的修辭效果。9、對比(對照)把內容相反或相關的兩種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相互對照,這種修辭方式就叫對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
10、詠懷五百字)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10、通感人們日常生活中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錯相通的心理經驗,于是,在表現屬于甲感覺范圍的事物印象時,就超越它的范圍而描寫領會到乙感覺范圍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達效果。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10、引用(用典)在詩歌語言中,凡是引用歷史上的典故或別的詩文作品中語句,都叫引用辭格。引用的基本類型有:引用典故類、引用語句類、摘引原文詞語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11、北固亭懷古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典故)11、雙關用詞造句時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著另一個意思。又分為諧音雙關和語意雙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12、反語反語就是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句去表達本意的一種修辭方式。換句話說,反語就是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無名氏孔雀東南飛)13、頂真(頂針、連環(huán))頂真(頂針、連環(huán)),就是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頭的修辭格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無名氏西洲曲)二、同步題型分析例1: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12、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問:簡要分析本詩頷聯運用的表現手法?!窘馕觥看嗽娮畲蟮奶厣谟谒皇庆o態(tài)的描敘洞庭湖遼闊浩瀚,而是強調它內蘊的氣勢并充滿動態(tài)感:首句“八月湖水平”就是夸張夏日消融、江河橫溢時刻洞庭湖的水勢,一個“平”字就足見其煙波浩渺之狀。第二句“涵虛混太清”則是夸張洞庭湖包容了天地,將天空都納入其中。第三、四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動態(tài)感更加強烈,夸張得讓讀者似乎都跟著拍打的浪潮而晃動。【答案】頷聯運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描寫湖水聲勢?!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寫云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出
13、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場景。例2 :早 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注:“駝褐”指獸毛制成的衣服。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解析】詩人在這里用了反襯手法。“寂寞小橋和夢過”,靜中有動;“稻田深處草蟲鳴”,寂中有聲。四野無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夢”過橋,這靜中之動更反襯出深夜的沉靜,只有夢魂伴隨著自己孤零零地過橋,才會感到“寂寞”?!凹拍彼囊粚右馑迹褪且蛏硗狻盁o人”而引起的孤獨感。而“
14、無人”,在這里又表現天色尚“早”?!凹拍彼挠忠粚右馑迹褪且蛩闹堋盁o聲”而引起的寂寥感。而“無聲”,在這里也表現天色尚“早”?!敬鸢浮恐饕昧朔匆r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 (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三、課堂達標檢測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咀ⅰ縿诟瑁核蛣e歌。閱讀上面的一首唐詩,回答問題。(4分)(1)詩歌第二句的寫法有什么特點?請結合表達效果作簡要分析。(2 分)【解析】第二句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
15、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敬鸢浮坑谩凹t”對“青”,色彩鮮艷(1分),紅葉與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靜的山與急湍的水對比,動靜結合,充滿情趣。)1、 專題精講 題型一 提問的一般方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變體的提問方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甚至有的問答題就直接這樣問: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正確解答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
16、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答案一般應該在下列詞語中選擇: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襯 (又分為正襯和反襯),象征,聯想,想象,用典,對比,動靜結合,對比襯托,諷刺夸張等。解答這類提問時,很多考生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因為再怎么說,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藝術手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當然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是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的。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問:分析詩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窘馕觥勘砻婵磥?,這首七絕只是詠物之作,即詩人運用白描之手法,突現出石灰不怕擊打、不
17、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粉末奉獻給人們的特點??墒牵毤毻魄?,卻又不 難見出詩人的別具匠心詠物,實為言志。【答案】本詩運用擬人和象征等手法,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達自己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永遠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題型二:提問的一般方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變體的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正確解答這類試題,它的固定格式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已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
18、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yōu)美。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歌意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常見錯誤: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于“思與境諧、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如: 山居秋暝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
19、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問: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解析】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yōu)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tài),清泉流溢是動態(tài)。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
20、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向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敬鸢浮可接瓿跚纾f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題型三提問的一般方式:這首詩歌在語
21、言方面有何特色?變體的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正確解答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語言的層面,考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一般從以下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雋永、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常見錯誤:有些考生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的巧妙,這是以前詩歌點評的做法。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語言的使用,這樣的解答顯然不對。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問: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窘馕觥砍蹩词?/p>
22、一幅“風雪夜歸人”的畫圖。前兩句是一組靜的景物,日薄西山,蒼山隱隱,半山腰閃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蕭疏凄涼的景色。畫面中心是詩人拖著疲憊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動著,透出斷腸人在天涯的況味。而后兩句是一組動的畫面,天色漆黑,風雪交加,犬吠聲打破了山村的寂靜,詩人被主人迎入柴門?!皻w”字用得很妙,有賓至如歸之感,日暮途窮,繼之以風雪,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是在凄涼中得安樂境”,帶來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犬吠,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了“風雪夜歸人”的畫境。這畫境是一個“象”,而詩人的“興”就是畫面中寓含不盡的韻味。如題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畫面上
23、出現,而是從“風雪夜歸人”的畫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詩人就是通過“夜歸人”剎那間的感觸,來寫主人的美好心靈。旅途的艱難,仕途的坎坷,風雪嚴寒,世態(tài)炎涼,而在蕭條的山村,白屋人家卻保留著這美好的情誼,這才是詩人的“興”之所在,整篇飽含著含蓄蘊藉的不盡韻味。 【答案】本詩的語言質樸、簡潔,生活氣息濃厚。詩人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頓時帶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圖,烘托出一種山居荒寒及旅途寂寞的氛圍。 三、學法提煉答題步驟要分三步(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
24、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學法再提煉:1、學會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標題、注釋、作者生平經歷等因為標題一般能揭示詩的內容和情感(如傷田家,提示了詩的類別);注釋、生平經歷能揭示詩的背景,鑒賞詩歌若能做到“知人論世”,對詩歌的內涵和情感就一定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題中的這些信息,對解讀詩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內涵意蘊是很有幫助的。2、注意合理的鑒賞流程詩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的。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面,詩情是詩的內涵。鑒賞一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耙庀笠饩吃娗椤笔氰b賞古詩從局部到整體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梢?,誦讀(考試時則是默讀,)全詩
25、(通過領悟語言)感受詩歌描繪的形象(通過聯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進而理解形象并與形象產生共鳴感悟、評價形象的審美價值(也即作品的主題、社會意義等)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詩歌鑒賞的正確步驟。總起來說就是,先明確寫什么,再弄清怎么寫,最后讀懂為何而寫。3、注意分析詩的表現手法古詩常用一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體現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及比喻、夸張、擬人、對偶、借代、襯托、反襯等修辭方法,因此鑒賞古詩要注意分析詩中所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與慣用意象古詩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復習要力避艱深難懂,但學生接觸過的并且是非常
26、熟悉的應掌握,如“武陵人”、“廉頗老矣”、“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等。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抒愁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現志向氣節(jié)常用“菊”、“蘭”等意象。掌握典故含義,把握慣用意象,可以找準理解詩詞的切入點。5、從詩中描寫的對象來體味意境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描寫的對象來表現的。因此,要體味一首詩的意境,可從詩中描寫的對象著手。如歐陽修的豐樂亭游春描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豐樂亭周圍的景色及游人盡興游春的情懷,這種意境是通過詩中的“紅樹”、“青山”、“綠草”、“落花”等景物來表現的。要體味這首詩的意境,就必須抓住這
27、些描寫的對象,結合全詩來分析。6、強化書面表達,注意邏輯條理考生對于一首詩歌往往有一定的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不能準確地運用有關的詩歌鑒賞術語,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分點答題,點后例證。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就詩論詩,不枝不蔓。強調對詩歌本身的理解,答題時一般無需引經據典,泛泛而談。適當運用鑒賞術語。如:“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盡而意無窮”等鑒賞術語,使答案顯得
28、更技高一籌。組織答案,因題而異。對“問答題”,做到“問什么,答什么”。對“綜述題”,一般采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對“對比題”,應該做到:通過研讀,比照它們的異同;根據題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詞句加以分析闡述?;卮稹霸姼璞磉_了怎樣的主旨”試題,應指出詩歌表現(或突出)的思想傾向、情感特征,并具體剖析它是通過運用何種藝術手段和詩歌意象來表達其思想和情感的。答案的組織,不同題型有不同的規(guī)則和套路,需要在訓練中細致揣摩、認真總結。答題要做到準確、規(guī)范。具體來說,就是要:緊扣要求,吃透提示,表述準確,要點齊全,分析具體,組織有序,語言流暢。一、 能力培養(yǎng) 春雪韓愈新
29、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問題: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窘馕觥窟@是一道典型的表現手法類試題,要求賞析三、四句,注意題目要求中的“修辭的角度”,這兩句寫白雪盼春,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雪花比作“飛花”,是比喻,然后再說出這些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內容(或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敬鸢浮?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1 請賞析詩歌的三四句“
30、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2分)【解析】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答案】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1分) 2012江蘇南京闕 題(唐) 劉慎虛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
31、裳。 注釋“闕”同“缺”,此 詩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每:每當。1詩人善于從感官的角度表現景物的特點,請以第二聯為例分析。(3分)【解析】題目已經告訴我們答題的方向即是從感官角度來回答,那么我們就要知道感官包括嗅覺、味覺、視覺、感覺和觸覺等,再結合本詩作者看到了天上的飄蕩的白云,還有眼前的溪水,這都是從視覺角度寫的,“遠聞流水香”則是從嗅覺的角度著筆的,這些景物描寫都襯托出環(huán)境的清幽、寂靜之美?!敬鸢浮窟@一聯從視覺角度描寫了繽紛的落花,清澈的流水;從嗅覺的角度描寫流水(花)的芳香,表現出環(huán)境的清靜(優(yōu)美宜人)。 課后作業(yè)作業(yè)1: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唐)施肩吾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云行。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簫吹一聲。詩歌三、四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三、四句寫深夜四明山萬籟俱寂的情景。眾人登上山頂,你呼我應,空山寂靜,傳響不絕;突然不知從哪兒傳來玉簫的奏響,劃破夜空,眾人屏氣靜聽,卻再無聲息。寫來逼真而有意趣。因為是“夜登”,又是“同諸隱者”,所以此詩反映的是作者平靜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別無他意?!敬鸢浮坑靡月曇r靜的手法寫出四明山的幽靜;本詩三、四句寫在“無人境”聽到不知何處傳來的一聲蕭鳴,反襯出山的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05-2024竹材弧形原態(tài)重組材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7課時《平行線的性質(一)》聽評課記錄
- 2025年造紙色漿合作協議書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應用(1)》聽評課記錄
- 蘇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7.2《違法要受法律處罰》聽課評課記錄
- 生態(tài)保護資源共享合同(2篇)
- 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六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配套聽評課記錄:5.1.3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 四年級科學聽評課記錄
- 小學數學6年級應用題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 2023年農副食品加工項目招商引資方案
- 2024-2029年管道直飲水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民航客艙設備操作與管理》課件-項目二 客艙服務設備
- 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查規(guī)程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五年級下(江蘇版)The Moon Cakes 課件
- JT-T-390-1999突起路標行業(yè)標準
- 《歌劇魅影》音樂賞析
- 衛(wèi)星應用簡介演示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計算300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