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_第1頁
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_第2頁
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_第3頁
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_第4頁
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違約損害賠償中的適用一以司法案例的類型化分析為基礎摘要可預見性規(guī)則是大多數(shù)國家在計算損害賠償時所共同使用的規(guī)則,用以降低合 同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的風險,限制不合理的損害賠償。近年來,這一規(guī)則逐漸在 我國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中確立,也有許多專著和論文對其進行理論探討,但是鮮 有人側重司法實踐的角度對可預見性規(guī)則進行分析和討論。本文將以真實司法判決 為分析對象,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從司法實踐的角度探討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實際運用 中的適用規(guī)則并提出改進建議。本文主要分為三個章節(jié)。在第一章中,筆者從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淵源、可預見性 的構成和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我國的理論適用三個方面對可預見性規(guī)則進行了法理

2、分 析。在第一節(jié)中,筆者通過比較法國、意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和對 “意思說”與“政策說”等主流學說的闡述,對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淵源做了簡單研究 分析,筆者認為“政策說”鼓勵合同交易的原則能夠有效促進雙方達成更多合意、 使社會經(jīng)濟更好地運行,能更好地體現(xiàn)可預見的合理性;在第二節(jié)中,筆者對關于 可預見規(guī)則構成的相關主流學說做了簡單歸總分析:關于預見的主體主要有“違約 方預見說”、“雙方共同預見說”、“折衷說”,筆者認為合同雙方的締約關系決 定了當事人之間的了解程度通常會高于一般人,違約方也更加清楚對方的合同目的 和欲得到的利益,從而更加明確和了解違約可能產生的損失,因此支持“違約方預 見說

3、”。關于預見的時間主要有“合同締結時說”、“違約時說”、“折衷說”, 筆者認為,應當以“訂約時說”為原則,但是對存在主觀惡意和過錯的違約方,應 當將預見的時間設為違約時。關于預見的內容主要有“種類說”、“種類 +程度 說”、“折衷說”,筆者認為預見的內容應當包括損失的種類和性質而排除具體的程度和數(shù)額,并結合雙方訂約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在第三節(jié)中,筆者研究了可 預見規(guī)則在我國的理論適用,探討了合同法第113條對可得利益的確立,以及“減損規(guī)則”、“過失相抵規(guī)則”、“損益相抵規(guī)則”等相應輔助規(guī)則的確立,介 紹了 “欺詐經(jīng)營”、“事先約定”、“人身損害”等不適用可預見規(guī)則的例外。在第二章中,筆者從大

4、量判例中選取了七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將司法實踐中涉 及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案件主要分為“責任損害”、“轉售利益損失”、“經(jīng)營利潤損 失”、“固有利益損失”、“生產利潤損失”、“替代利益損失”六大類進行類型 化整理。在探討每一個具體案件的時候,筆者都在我國現(xiàn)有理論和規(guī)定的基礎上對 法院的判決進行了評析,并且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探討, 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可預見規(guī)則在我國審判實踐中的適用現(xiàn)狀。同時,也為筆者的論 文研究和論述建立了實踐基礎,使本文在歸納總結相應準則時更具有說服力。在第三章中,筆者結合了前兩章的理論研究和案例簡析,對司法實踐中可預見 性理論在各類案件中的適用規(guī)則進行了歸納和探

5、討,旨在對今后訴訟、審判實務起 到借鑒參考作用。但是,在論述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在具體的規(guī)則適用中尚存在缺陷:首 先,我國沒有確立統(tǒng)一的法律規(guī)范和專業(yè)法律術語使得各種法規(guī)之間缺乏相互參照 的價值,導致可預見規(guī)則在具體法律適用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混淆使用的情況,無論從理論 還是實踐角度都對可預見規(guī)則的研究發(fā)展造成了障礙。如果立法者可以將涉及可預 見性規(guī)則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整合并確立明確的法律術語,不僅可以使該規(guī)則在實踐適 用中更加清晰,還可以避免多部法律法規(guī)之間可能會產生的矛盾。其次,我國在可 預見性規(guī)則的運用中缺失對違約方過錯程度判斷的制度,使得法院無法援引法規(guī)對 惡意違約者加重懲罰,降低了對守約者的保護。如果引入

6、過錯規(guī)則和確立相應的舉 證責任制度可以使違約方承擔與其過錯相當?shù)呢熑?,使?guī)則的運用更具合理性。再 者,我國法律中守約方信息披露義務的缺失不利于守約方形成及時通知交易信息的 良好交易習慣,在違約發(fā)生后只能通過繁瑣復雜的訴訟程序主張損失,嚴重影響了 交易效率。該義務的建立可以簡化預見可能性的判斷過程,使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 履行情況更加清晰,使法院裁判有據(jù)可依。最后,由于可預見性的判斷具有“抽象 性”以及“主觀性”的特點,加上上述缺陷的存在,使得法官在辦理相應案件時擁 有過大的自由裁量權,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應當在完善理論缺陷的基 礎上制定相應的審判準則,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同時,加強對

7、司法文書和法官 “心證”內容的公開以及法官的素質培養(yǎng),維護法律公信力和增加合同雙方的交易 信心。關鍵詞:可預見性;可得利益;違約賠償;主觀過錯第一章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法理分析違約損害賠償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違約方是否需要承擔對可預見 利益損失的賠償往往成為爭議焦點,因此研究可預見規(guī)則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 義。在本章中,筆者通過對國內外法規(guī)以及學說的歸納和討論,從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 淵源、可預見性的構成和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我國的理論適用三個方面對可預見規(guī)則的 法理基礎做了簡單的分析和闡述,客觀反映了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我國的立法現(xiàn)狀,也 為后文實踐案例的探討建立了理論基礎。第一節(jié)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淵源、比較

8、法的研究法國學者波蒂埃在他1761年發(fā)表的論債法中最先提出了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 概念,其認為違約損害的賠償范圍不能夠超過違約方在締約時己經(jīng)或者應當預見到 的損失。就立法而言,在1804年民法典中,法國法最先采用了可預見的原則。法國民法典第1150條規(guī)定:債務人除了存在欺詐的情況以外,其僅需要 在違約損害賠償中對締約時己經(jīng)或者應當預見到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在此之后, 可預見性規(guī)則通過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進入到了美國的教科書之內。該規(guī)則進入英 國法則是通過英國財稅法庭 1854年做出的著名的“哈德利訴巴克森德案”,法院 判決認為:只有在正常的情況下產生的自然損失,違約方才需要賠償;在沒有通知 承運人導致

9、其不知情所造成的損失,則不應予以賠償。自該判決之后,可預見性規(guī) 則最終發(fā)展成為英美法違約責任中限定損害的基礎。在法國之外的其他大陸法系國 家也都有關于可預見性的規(guī)定。意大利民法典第1225條規(guī)定:不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并非因債務人的欺詐所導致的,賠償僅限于債發(fā)生時可預見的損失。此外,國際商事合同原則第 7.4.4條規(guī)定,不履行方僅需要對其在訂立合同時已經(jīng)預 見到的或者理應該預見到的、但因其不履行而產生的損害承擔責任。歐洲合同法 原則第9:503條規(guī)定:違約方當事人只需要對其在締約時能夠預見或者可以預見 的、作為違約而產生的可能后果承擔損失賠償責任,除非其系故意的或有重大過失 的。、理論依據(jù)的學說可

10、預見規(guī)則的確立學說有許多,但是筆者查找資料后發(fā)現(xiàn)主流觀點為兩種:“意思說”和“政策說”。杜莫林和波蒂埃提出了“意思說”,認為合同所產生的 債務是由雙方的合意而成的,賠償?shù)臈l款應當要體現(xiàn)在達成的協(xié)議之中,當事人對 協(xié)議的認可即視為對可預見性風險的默認。后者認為,債務人僅需要對合同的可預 見之損害和利益負有賠償義務,并僅被這些損害范圍所拘束。瓦里安認為,合同 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產生了合同債務,故雙方僅需要在共同意思的范圍內承擔債 務?!罢哒f”認為要以價值取向和觀念的角度,對債務人的合同責任進行限制。 阿蒂亞認為,應當讓違約人出于一般可預見的基礎之上,而非無法預見的基礎上承 擔責任。當事人所同意支

11、付的價格,反映了所有貨物或服務的價值,是依據(jù)對事物 一般情況或者是在可預見的情況下計算的,讓其對無法預見的結果負責是不合理 的?!罢哒f”在其基本的立場上把用合同責任的限制或是視為本質的東西或是視 為與看不見的立場相聯(lián)系的東西來促使合同價值最大化,是對交易有激勵的措施。關于確立可預見規(guī)則的依據(jù),筆者更傾向于“政策說”。“意思說”主要側重 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合意,認為他們可以對任何的權利義務進行自由選擇,同時對他 們的選擇承擔一切后果。但是由于合意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瑕疵,可能導致最后違約者 承擔過大的責任,這是不公平的。而“政策說”的出發(fā)點在于鼓勵交易的進行,認 為交易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違約者只需要在

12、可預見的范圍內進行賠償,不得對其強 加過重的義務?!罢哒f”更能體現(xiàn)可預見的合理性,其鼓勵合同交易的原則能夠 有效促進雙方達成更多合意、使社會經(jīng)濟更好地運行。第二節(jié)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構成對于可預見規(guī)則的構成結構,理論上一般認為是由“預見的主體”、“預見的 時間”和“預見的內容”三部分組成,但是有觀點將“預見的范圍和標準”也納入 構成要素中。本文采用通說,筆者將在本節(jié)中對可預見規(guī)則構成的主流學說進行簡 單歸納與分析,并表明自己的理論立場。一、預見的主體對預見主體的研究理論上主要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違約方預見,即預見的主體僅限于違約方,也只有在違約方能夠預見或者應當能夠預見的范圍內才需要 賠償。有

13、學者認為,可預見規(guī)則限制的是違約方的責任,在進行雙方交易合意時, 已經(jīng)把違約方能夠合理預見的責任納入進交易條件當中,故違約方應承受相應的風 險。二是雙方共同預見,即以雙方當事人同時能夠預見為前提。Aiders。n法官在英國1854年的哈德萊訴巴克森戴爾案中認為,“當事人在締約時已經(jīng)預見到違約可 能產生的后果,以雙方的預見為標準更為合理?!钡怯捎谶`約方和守約方的利益 是完全相對的,這種觀點缺乏實踐性。因此在之后的維多利亞洗衣公司案件當中, 主審法官阿斯奎斯(Asquith)傾向了 “違約方”說,認為“判斷是否能合理預見應 當取決于雙方當事人,或者是根據(jù)違約方當時所知悉的情況進行判斷”。三是根據(jù)

14、 具體情況和合理的準則來考量由單方預見還是雙方預見。有學者還提出由于不同情 況對當事人的影響不同,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應當引入“一般合理人”的概念。筆者認為,可預見主體實則是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視角問題,應當以違約方當事人 為看待視角,即考慮違約方當事人所預見到的或者應當能夠預見到的各種情況,從 違約方當事人的角度對損害的可預見性做出判斷。由于合同雙方的締約關系,決定 了當事人之間的了解程度通常會高于一般人,違約方也更加清楚對方的合同目的和 欲得到的利益,從而更加明確和了解違約可能產生的損失。此外,聯(lián)合國統(tǒng)一買 賣法第74條第2句中所稱的“違反合同一方”、國際商事合同原則第7.4.4條中所稱的“不履行

15、方”、歐洲合同法原則第 9:503條中所稱的“不履行方當 事人”以及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所稱“違反合同一方”均采用了 “違約 方說”。、預見的時間關于預見的時間,理論上主要有三種學說:一是合同締結時說,即可預見主體 對可預見性的判斷應當以訂約時為計時點。該觀點認為,在訂約之后出現(xiàn)的可預見 性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不能夠使有關損害成為可以賠償?shù)膿p害。只有將時間確立在 合同締結時,才能夠在可預見性與訂約之間建立聯(lián)系,才能夠使當事人對與締結合 同相聯(lián)系的責任風險作出估計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限定以及在經(jīng)濟上預料責任 風險,符合理性行為人的意思。二是違約時說,日本判例和通說采用該觀點,認為 在合同履

16、行過程中,對合同期限屆滿之前可以預見到的損失,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也需 要承擔賠償。三是折衷說,折衷說認為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預見的時間,否則 在違約方故意的情況下依然采用合同締結說是對惡意違約方的縱容。我國學者認為 “合同成立后再出現(xiàn)的新情況,雙方本可以通過變更合同進行解決,但是在變更 前,任意地僅使違約方承受風險,這樣的法律是武斷的”。筆者認為,應當在以“訂約時說”為原則的基礎上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如當事 人在訂約時并未掌握足夠的信息,或彼此之間并未深入了解,則在合同成立之后, 守約方又提供了更多、更詳細的情況等,或者當事人之間關系產生新的變化,這些 情況應當在確定可預見范圍的時候都加以考慮,簡

17、單地將可預見時間設定在訂約時 可能會導致不公平的發(fā)生。此外,對于存在主觀惡意和過錯的違約方,應當將預見 的時間設為違約時,保護守約方的權益。三、預見的內容預見的內容是指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因為違約可能產生的損失,主 要有三種主流的觀點。第一種觀點以美國法為代表,認為預見的內容只要求預見到 損失的種類或類型,而不要求預見到損失程度或范圍;第二種觀點認為,被告除了 需要預見損害的種類和性質,還需要預見具體的程度與范圍。在很多這樣的案件 中,鐵路承運人的責任是受到特別規(guī)則保護的,除非托運人事先聲明包裹的實際價 值,否則承運人對單位包裹重量設有一定的責任限額。第三種觀點認為,在考慮違 約方應當

18、預見的內容時,應根據(jù)各種具體情況,要求當事人既預見到事物在通常情 況下產生的損失,也預見到在特殊情況下所產生的的損失。如果被告對原告的特殊 情況是明確知悉的,則也應當要對超出一般可預見范圍的損失進行賠償。筆者支持第一種和第三種觀點。預見內容的劃分關鍵是債務人能否預見到實際 損害是侵害合同后可能產生的后果。這既涉及損害的性質,同時也應當涉及損害的 范圍,但并不要求對損害的具體數(shù)額做出預見。國際商事合同規(guī)則規(guī)定,可預 見性的內容涉及損害的性質或者種類但是不涉及損害的程度,除非該程度導致其他 種類損失的發(fā)生。因此,筆者認為可預見的內容應當包括種類和性質,而排除具體 的程度和數(shù)額。此外,在訂立合同時雙

19、方應當根據(jù)各自具體情況來考慮雙方應當預 見的內容,如雙方間的特殊關系,相互之間的了解程度,標的物的用途、種類、價 值等因素,因為這些因素會導致相同合同產生不同的可預見內容。在買賣合同中, 如果雙方首次交易,對相互間交易習慣和經(jīng)營能力不了解,就不能要求違約方承擔 過重的預見義務;如果違約方簽訂合同時就熟知對方交易目的和特殊用途,就應當 認定其需要承擔守約方的實際損失。第三節(jié)可預見規(guī)則在我國的理論適用從合同法第113條將可得利益在合同法中確立到關于當前形式下審理民 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將可預見規(guī)則的適用進一步明確,該規(guī)則 在我國日趨進步和完善。筆者立足于我國對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現(xiàn)有規(guī)定,

20、闡釋了可得 利益、減損規(guī)則、損益相抵規(guī)則、過失相抵規(guī)則,并且列舉了不適用可預見性規(guī)則 的情形,客觀反映了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我國的理論現(xiàn)狀。可得利益的確立“可得利益”之概念在我國的理論界一直沒有明確的法律術語,有學者稱之為“可預期利益”,也有學者稱之為“應得利益”,還有學者稱之為“喪失利益”, 我國合同法第113條則將其稱為“可以獲得的利益”。該條文明確了可預見的 主體為違約方以及可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時,但沒有對可預見內容是否要包括種 類和程度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立法者已經(jīng)將債務人預見或者應當能夠預見 的因侵害合同而發(fā)生的“可能后果”作為限定的基本出發(fā)點,不要求債務人對損害 做出精確并且是細

21、節(jié)上的預見。值得注意的是,筆者對該條文中“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有不同的理解。通說認 為損失賠償包括對實際損失的賠償和對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實際損失往往指因違 約行為遭受的財產損害和人身損害,而可得利益的損失往往指廣義上的利潤損失。 但筆者認為此處的“可得利益”應當做廣義解釋,即包括積極的可得利益和消極的 可得利益。對于守約方來說,積極的可得利益是指本應該增加的利潤財富等利益; 消極的可得利益是指因為對方違約而導致自己利益的損失。比如在轉售合同當中, 違約方的違約導致守約方無法獲得的轉售合同利潤即為積極的可得利益;導致守約 方向轉售合同的買方支付的違約金或者定金為消極的可得利益,也稱責任損害。在

22、這種情況下,法院不能只對積極可得利益進行評價,消極的可得利益也是需要運用 可預見規(guī)則來確定的,單一的評價會導致判決出現(xiàn)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相應輔助規(guī)則的確立雖然可預見規(guī)則的內容并不涵蓋減損規(guī)則、損益相抵規(guī)則和過失相抵規(guī)則,但 是在計算可得利益損失的時候會經(jīng)常運用到。三項規(guī)則的正確適用有助于可預見性 的判斷和可預見損失的確定,因此有討論分析之必要。(一)減損規(guī)則“減輕損害”規(guī)則的限制是指守約方在違約發(fā)生對自己未能避免的損失無權要 求賠償。違約方在造成損害之后,守約方應當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來阻止損失 的擴大,不然需要對損失增加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我國王利民學者認為,減損規(guī)則的法理依據(jù)是誠實信

23、用原則,不僅債務人需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債權人也要履 行協(xié)助的義務。在違約發(fā)生之后,守約方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損害降到最低。并且 根據(jù)過錯規(guī)則的要求,守約方在對方違約后未能合理有效地阻止損失擴大,是有過 錯且需要對擴大部分承擔責任的。我國合同法第11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 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第 10條,以及民法通 則第114條對“減損規(guī)則”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實踐中,由于可以向違約方主張損 失賠償,守約方往往會放任損失發(fā)生惡化,導致違約方承擔的賠償責任加重。減損 規(guī)則要求在違約的情形下,守約方應當幫助違約方管理和照看標的物,不得放任其 受到損害和滅失

24、。同時,為了不盲目維護違約方的利益,要求守約方為了減少損失 而采取的措施應當是合理而且是可以完成的,以及違約方在主張運用減損規(guī)則時需 要對守約方未采取措施與損失擴大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在違約產生的時 候,守約方便陷入了不得不自我挽救合同利益的情境,因此,守約方作為受害者必 須要給違約方一定回旋的余地和空間。筆者認為,合同雙方當事人都負有相互配合、共同協(xié)助、互相幫助的義務,如果守約方在違約情形發(fā)生后不采取有效辦法控 制損失的擴大,則是對該義務的違反,不僅不利于減少社會財富的損失和浪費,而 且對整個社會利益都是有害的,這便是減損規(guī)則確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受害 人未盡到減輕損害的義務,應

25、當是指在違約已經(jīng)發(fā)生的情況下未盡到防止損害擴大 的義務,但受害人只是違反了法定義務而并沒有直接違反合同的規(guī)定,應當和雙方 違約相區(qū)分。(二)損益相抵規(guī)則、過失相抵規(guī)則損益相抵規(guī)則又被稱為損益同銷規(guī)則,指的是守約人如果在發(fā)生損害的同一合 同關系中獲取了利益,貝嚅要在其應當獲得的損害賠償總額中扣除其獲得利益的數(shù) 額。民法上的損益相抵屬于賠償責任范圍的確定問題,因此不適用債的抵銷規(guī)則。 我國指導意見第1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買賣合同解釋)第31條都對損益相抵規(guī)則做了明確規(guī)定。損益相抵規(guī)則要求守約方所遭受的損害和所獲得的利益是基于同一原因的違 約產生的

26、,即違約時守約方既受到了損害,又獲得了利益。在計算損害賠償?shù)臅r 候,將損害賠償額扣除守約方得到利益的差額就是違約方應當支付的賠償。比如在 買賣合同中,受損方對標的物主張損失賠償應當將貨物的參與價值扣除,在計算交 易成本損失的時候應當扣除交易完成后運輸貨物的運費等。過失相抵又稱過錯混合,是指對損害的發(fā)生和擴大合同雙方均有過錯。在損害 賠償之中,守約方對損害的發(fā)生或擴大存在過錯時違約方的賠償責任相應得到減 輕。我國臺灣民法第217條也有相關規(guī)定:“被害人對損害的發(fā)生或者擴大有過失 的話,法院可以對其減輕或者免除損害賠償金額”。我國指導意見第 10條,買賣合同解釋第 30條對過失相抵規(guī)則進行了規(guī)定。

27、適用過失相抵規(guī)則要求守 約方必須受到損害,不僅違約方的違約行為造成了損害的發(fā)生,守約方的過錯行為 也造成了損害的發(fā)生和擴大,而且過錯和損害之間需要存在因果關系。在這種情況 下,如果雙方對最后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均有過錯,損失方自身需要承擔部分 責任,責任則體現(xiàn)在最終賠償金額中,即損失方得到數(shù)額應當根據(jù)其過錯程度進行 扣減。三、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例外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 意見之規(guī)定,在“違約方欺詐”、“當事人事先約定賠償方式”、“違約導致人 身損害”等情形中,可預見規(guī)則的適用應當受到限制。(一)欺詐經(jīng)營法國民法典規(guī)定,如果債務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而導致債務

28、不履行,那么無法適 用可預見性規(guī)則。英國 1967年虛假陳述法規(guī)定,如果當事人的陳述存在虛 假,其要對受損者全部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不適用可預見規(guī)則。在我國,消費 者權益保護法第 5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 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8條、鐵路法第17條都對欺詐經(jīng)營的情形作了規(guī)定。欺詐經(jīng)營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違約方 的主觀心態(tài)是惡意的,存在欺詐的心理締結合同。在實踐中,欺詐有時不僅包括故 意違約或違法行為,還可能包括重大過失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違約方顯然違反 了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應當受到嚴厲的懲罰。在消費者和房屋購買者在受到 欺詐的

29、情況下,如果依然運用可預見規(guī)則進行賠償?shù)闹鲝?,對實際損失的數(shù)額是較 難計算的,相應的舉證也是相當困難的,導致?lián)p失方無法得到合理的賠償,惡意違 約方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故意違反法律的人,不得期望得到伸張正義的法院的饒 恕,法律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不適用可預見規(guī)則,更偏向于懲罰性違約損害賠償,以 設定較高的賠償額來起到警示作用。將故意違約者排除在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適用之外 會明顯增加違約風險,這將會推動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社會誠信的建立。(二)事先約定合同法第114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當發(fā)生違約情形時一方需要 向另一方支付的違約金,或者也可以約定具體的賠償方式。雖然在司法實踐中,違 約金和可預見規(guī)則一般

30、不能同時適用,但是筆者認為違約金也體現(xiàn)了對可預見性利 益的賠償,合同雙方在簽訂合同時便對雙方履行能力和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了評 估,將可預期損失計算在了違約金之內或者規(guī)定了具體的計算方法。本條文第二款 還具體規(guī)定,違約情形發(fā)生后,當事人可以根據(jù)實際損失的多少向法院申請增加或 者減少約定的違約金數(shù)額。筆者認為,這款更加體現(xiàn)了對可得利益的保護。如果守 約方產生的實際損失和可預期損失明顯大于或者小于違約金的數(shù)額,可以援引該款 規(guī)定對賠償金額進行改變,體現(xiàn)了補償性損害賠償?shù)脑瓌t。同時,優(yōu)先以當事人約 定的方式認定損失賠償體現(xiàn)了對當事人意識自治的尊重。(三)人身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 96條規(guī)定,

31、在生產者銷售者明知食品不安全 的前提下,生產或者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對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 的,消費者除了可以主張實際的損失賠償以外,還能夠要求最高不超過十倍價款的 損害賠償,而且無論生產銷售者是否可以預見到其他利益損失,都需要承擔。合 同法第302條規(guī)定,在客運合同的履行過程中,除了乘客自身存在健康原因或者 系故意、重大過失的,承運人都需要對乘客的傷亡進行賠償。據(jù)此,除了旅客故意 或者重大過失,即使是無法預見到的損傷,承運人也需要進行賠償。筆者認為,以 上規(guī)定的立法目的是為了體現(xiàn)人身權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國法律一直崇尚“物 品有價,人身無價”的標準,因此在可能對人身產生損傷的情況

32、下,更多保護了守 約方的權益。第二章可預見性規(guī)則案例的類型化整理上一章中筆者對我國現(xiàn)行法律當中涉及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規(guī)定進行了羅列和探 討,對三項輔助規(guī)則在立法中的確立和適用做了簡單的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將可得利益主要分為生 產利潤損失、經(jīng)營利潤損失和轉售利潤損失三種類型。筆者通過查詢100多個相關案例之后,將司法實踐中涉及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案件主要分為“責任損害”、“轉售 利益損失”、“經(jīng)營利潤損失”、“固有利益損失”、“生產利潤損失”、“替代 利益損失”六大類。筆者將在本章中結合典型案例進行簡析,從真實司法案例的角 度對可預見規(guī)則在司法實踐中的

33、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客觀真實地反映可預見規(guī)則 在我國審判實踐中的適用現(xiàn)狀。第一節(jié)責任損害責任損害是指違約方的違約行為導致守約方對第三方違約而需承擔賠償責任, 守約方嗣后向違約方主張已承擔責任的情形。責任損害的內容通常包括需要承擔的 違約金,定金以及必須產生的相關費用等。一、案例簡介2003年7月22日,原被告雙方為達成“泰晤士小鎮(zhèn)”市場推廣演出事項簽訂 了“泰晤士小鎮(zhèn)”市場推廣演出合同。原告在合同簽訂后按照約定積極籌備,為了履行之后的合同義務又與某演藝公司和演員簽訂了演出合同。此外,原告還向 演出合同相對方支付了定金,支付了服裝設計和制作費、公司策劃費和管理費、舞 蹈編導、禮儀編導、音樂編輯等

34、費用。但是,被告2003年9月11日突然告知原告將停止對原合同的履行,原告多次與被告主動磋商皆未果。原告認為被告的單方毀 約導致合同無法繼續(xù)進行,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擔定金損失和相關費用 損失。法院最終判決被告承擔10萬元定金以及再賠償原告1.8萬元的實際損失, 駁回原告主張的舞臺綜合管理人員的費用。、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本案中,原告與被告簽訂“泰晤士小鎮(zhèn)”市場推廣演出合同,由于演出合 同的特殊性,被告應當能夠預見到原告會與其他相關人員簽訂演出合同等協(xié)議,或 者說原告是為了履行雙方簽訂的合同才向案外人簽訂演出合同并支付定金的。雖然 原告向案外人支付定金未向被告明示,但根據(jù)合同性質和

35、商業(yè)慣例,應當能夠預見 到定金的存在。因此原告支付給案外人不超過合同標的 20%的定金是被告的違約給 原告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被告應當承擔。關于原告為了履行雙方簽訂的合同進行的一 些演出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支出的服裝設計和制作費、公司策劃費和管理費、舞蹈編 導、禮儀編導、音樂編輯等費用,均是原告在演出前必須支出的費用,被告作為行 內人員應當知悉,況且該些費用在主合同附件 2中均予以載明,故被告對該部分費 用的產生是在訂立合同時便明確了解的,屬于其可預見的范圍,故應當承擔違約給 原告造成的該部分費用損失。關于原告主張的舞臺綜合管理人員的費用,該費用的 支出應當是發(fā)生在演出過程中的,由于雙方之間的合同并未

36、實際履行,故并不需要 得到賠償。因此,本案中違約方需承擔守約方為履行合同已經(jīng)支付的必要費用以及 因其違約導致守約方無法履行與第三人的合同而支付的定金,法院的判決應當是正 確的。第二節(jié)轉售利潤損失轉售合同糾紛是可預見利益損失案例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是指在有先后順序 的合同中,因先合同一方產生違約導致后順序的轉售方無法履行轉售合同而喪失可 得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轉售方會向違約方主張轉售利潤損失,即如果違約方順利 完成合同義務轉售方可以通過轉售而獲得的利益。實踐中,由于轉售合同涉及到第 三方當事人,所以守約方在主張轉售利潤損失的情況下,同時也會主張責任損害的 賠償。一、案例簡介1.案例1原被告于20

37、02年9月23日簽訂菊花銷售合同,約定于 2003年3月9日以及3 月15日分別發(fā)出試單柜。合同簽訂以后,原告先向被告支付了500萬日元的預付款,后又分別與哈納森花店和遠賀花紀行簽訂了菊花銷售合同,打算將從被告處購 得的菊花進行轉售獲利。然而,被告因為種植的菊花沒有如期開放,只能要求終止 合同。由于被告的違約導致原告無法向哈納森花店和遠賀花紀行交付菊花,原告于 2003年5月26日與兩家菊花店簽訂調解書,賠償每家花行違約損失各880萬日元。后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退回預付款,并承擔第三人的違約金和 因被告違約行為而導致的經(jīng)營利益損失。被告認為其提供的“菊花包裝情況質監(jiān)報 告”報告能夠

38、證明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箱和運輸條件下菊花三天后已不適合于銷售,原 告所主張的利潤是客觀無法達到的,原告期待以再行出售菊花而獲取利潤的想法失 去了客觀基礎,故原告主張的損失是不存在的。并且合同中規(guī)定因包裝引起的貨物 損失由原告承擔,因此被告不需要對經(jīng)營利益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法院最終判決僅 支持被告退回預付款的訴訟請求。2.案例22012年6月5日,原告從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維護保障中心處接到了一 份800件男士 T恤的訂單,由于原告沒有工廠,原告便找到被告在上海設立的辦事 處,雙方在2012年6月6日簽訂了訂購合同一份,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 買款號為丈青色T恤800件,單價每件73元。在實際履

39、行中,被告實際交付 764 件。原告將460件T恤交付客戶后,客戶提出T恤有嚴重縮水問題,經(jīng)上海市纖維 檢驗所檢測為不合格。2012年9月3日原告將剩余的324件T恤退還給了被告。 2012年9月5日客戶作出處理意見,已經(jīng)交付的 460件T恤,每件扣80元。由于 被告交付的T恤不符合合同約定導致原告與客戶的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原告因此承 擔了違約責任,不僅遭受了客戶扣減 460件已交T恤貨款的實際損失,而且還遭受 被退貨的324件T恤的可得利潤損失。原告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1、被告返還已 退貨部分的貨款23652元人民幣;2、被告向原告賠償因其違約對原告造成的實際 損失36800元人民幣(460

40、件X 80元/件);3、被告向原告賠償因其違約對原告造成 的可得利潤損失91692元人民幣(銷售價為356元/件,324件X (356-73)元/件)。 法院最后判決:1、按實際退貨324件每件70元計貨款22680元認定;2、對原告 要求被告賠償實際損失人民幣 36800元不予支持;3、被告按實際銷售價每件70元 共324件的30%寸原告給予賠償。二、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1.案例1本案中,被告因自身原因造成違約行為的產生,退回預付款應當是沒有爭議 的。關于原告主張的轉售利益損失,即其認為在被告依約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下能 夠獲得的利潤3148余萬日元,筆者認為是應當?shù)玫讲糠种С值摹8鶕?jù)原告

41、公司的 性質和其要求的包裝方式,被告應該能夠預見到原告購買菊花的目的是用于銷售, 故被告必然能預見到如果不能交付貨物原告就會對案外人構成違約,因此由于菊花 的包裝導致無法銷售原告必定會構成違約。雖然合同約定原告承擔貨物的風險,但 是被告作為專業(yè)銷售者,如果包裝情況可能導致菊花腐爛,應有向原告告知的義 務。因此,筆者認為本案可以適用“過失相抵規(guī)則”,被告需要承擔部分轉售利潤 損失的賠償,而原告對自身過錯產生的損失承擔部分責任。關于責任損害的賠償, 法院認為被告的違約雖然導致原告向案外人承擔了賠償金,但是原告未在訂立合同 之時就告知被告案外人與原告存在合同關系的事實,被告在締約之時并不必然會預 見

42、到原告存在轉賣的合同關系,因此該部分損失不屬于可以預見的范圍。筆者認為 法院的該項判決理由是值得商榷的。被告作為行業(yè)專業(yè)人員應當知悉菊花作為保質 期較短的貨物,原告必須及時出售,因此原告必然需要事先和其他購買者簽訂合同 支付定金,否則會承擔過大的交易風險,是有違商業(yè)規(guī)律的。因此,筆者認為被告 對其違約行為會產生責任損害是應當可以預見的,應當對這部分損失承擔賠償責 任。2.案例2本案原告先與用戶簽訂合同,后與被告訂立買賣合同,屬于典型的轉售合同糾 紛。原告要求被告賠償91692元的訴請是對轉售利潤損失的主張,要求被告賠償?shù)?36800元則是對責任損害的主張。本案中,作為服裝生產商的被告與作為服裝

43、銷售 商的原告簽訂訂購合同,被告顯然能夠意識到會有轉售合同的存在,因此應當 認定被告對轉受利益的損失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原告在訂立合同時并未告知被告 每件T恤銷售價為356元,即被告無法預見到違約會造成每件 T恤283元差價的巨 大損失,如果按照原告主張的銷售價格計算轉售利潤的損失是不公平的。因此,法 院在判決中對轉售利潤損失的計算是按照原告購買的實際成本價計算的,排除了被 告所不能預見的范圍。對于原告主張的責任損害賠償請求,筆者認為法院的判決是 值得商榷的。因為既然已經(jīng)要求被告對原告轉售利潤損失進行賠償,說明法院認定 被告對轉售合同是可預見的,被告應當深知自己產品的產品質量問題會導致客戶主

44、張賠償。因此,在數(shù)額合理的情況下,原告主張的責任損害賠償應當?shù)玫街С?。第三?jié)固有利益損失固有利益的損失通常是指在運輸、保管等合同中,違約方因過錯造成標的物發(fā) 生損壞、滅失而需要對標的物的固有利益進行賠償?shù)那闆r。實踐中,往往是由于守 約方的實際固有利益損失高于違約方的預期而產生訴訟糾紛。、案例簡介原告委托被告好心情搬家服務部為其搬運物品,其中包括一臺可以玩連連看 的游戲機,運輸報酬為每車 300元。被告在運輸過程中,游戲機與車上物件發(fā)生碰 撞,導致整個機體與底座分離,玻璃與顯示屏均破碎。事情發(fā)生之后,原告要求被 告承擔游戲機維修費用但均未果。后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被告承擔相應的損失 和修理費用

45、共計46000元。法院最終認定由于原告沒有事先告知運輸物品具體情 況,被告酌定賠償2000元、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本案中雙方屬于運輸合同關系。被告在進行運輸過程中導致游戲機的損壞,是 明顯的違約行為,是應當承擔損害賠償?shù)?。但是原告的訴訟請求中主張的維修費是 遠高于運輸費用的。被告作為一家常規(guī)的搬家公司,一般僅會接觸到常規(guī)的生活、 辦公設備。原告要求貨物運輸前未明確告知被告游戲機價格,故其很難能夠預見到 游戲機的修理費會如此巨大。此外,原告僅支付每車300元的運輸費,應當認知到承運人對承運物品只提供一般的注意和照看的義務。故從一般人的風險認知角度, 原告不應該將如此貴重物品不加明示地進行運輸

46、。本案中,若要被告承擔其可得利 益100倍以上的風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法院的判決是合理正確的。第四節(jié)經(jīng)營利潤損失經(jīng)營利潤損失主要是指在雙務合同中一方不履行或者瑕疵履行的違約行為導致 另一方原本可以通過合同獲得的經(jīng)營利益部分或者完全無法實現(xiàn),守約方要求違約 方對該原本可得利益部分進行賠償?shù)那闆r。、案例簡介2007年4月,被告委托原告代理銷售金港花園項目二期房屋,原告在銷售房產 中表現(xiàn)優(yōu)秀,超額完成了銷售任務。2009年3月,被告又將第三期房屋的銷售委托 給了原告,授權原告享有對房產的獨家銷售代理權,即不得由包括被告在內的第三 人進行代理銷售。2009年10月,被告突然告知原告要解除合同,并

47、且在原告拒絕 終止合同的情況下自行銷售房屋。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 判令被告繼續(xù)履行代理合同,由原告銷售剩余房產,否則賠償原告可得利益損失6637余萬元。法院最終判決被告賠償原告 5000萬元損失。、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本案中,如果銷售合同正常履行完畢,原告可以獲得約定的傭金與獎金,這一 點作為合同相對方的被告應當是明確知悉的。但是,被告在原告銷售第二期房產表 現(xiàn)優(yōu)秀,超額完成銷售任務的前提下,無故單方面地終止代理,顯然使原告本來可 以獲得的利益受到損失。由于被告對原告經(jīng)營利潤的發(fā)生和數(shù)額是明顯知悉了解 的,因此其應當對可得利益部分的損失進行賠償。同時,由于本案的標的是

48、面積數(shù) 萬平方米的房產,按合同簽訂之日或違約之日計算得出的賠償額是有很大差距的。 筆者認為,如此龐大的房產,合同的履行必然需要一段時間的延續(xù),不可能在很短 時間銷售一空,故被告以合同簽訂日為時間節(jié)點的主張不合理。此外,被告的故意 違約具有明顯的惡意,假設按照簽訂日為計算點,由于銷售期間房價的升值,其在 承擔賠償后還有多余盈利,這顯然是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相悖的。如若這樣 的行為得到支持,不利于交易安全和穩(wěn)定。因此,考慮到房產的特殊性和違約方的 惡意,法院的判決應當是合理的。第五節(jié)生產利潤損失生產利潤損失指的是在生產設備或者原材料等買賣合同中,出賣方由于提供的 物品存在瑕疵導致守約方無法對設

49、備或者原材料的使用,進而導致相應生產利益損 失的情況。在這類案件中,應當客觀評價因設備或者原材料損害直接產生的損失, 不能超過違約方正常能夠預期的范圍。、案例簡介1998年12月8日,沈建、陳樂明與飛龍公司簽訂了設備購銷合同一份,以 100萬元的價格購買FLD250生產線一條。1999年1月26日,沈建、陳樂明為了使 用FLD250生產線進行無膠棉、硬質棉的經(jīng)營活動而設立了金橋公司,后于同年2月1日將其之前購買的FLD250生產線轉售給金橋公司。同年 2月6日,金橋公司 向飛龍公司交付95萬元售賣款并提貨。但是,金橋公司在使用中發(fā)現(xiàn)生產線無法 正常運行,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無法銷售。飛龍公司對

50、該生產線多次修理后仍然 無法正常工作。后金橋公司以購買的生產線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向法院起訴,請求法 院判令對方退回購買設備款項 95萬元,賠償實際損失38萬余元以及可得利益損失 87萬余元。一審法院判決認定可得利益損失為40萬元,二審法院改判可得利益損失為22萬元。、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本案中,金橋公司設立的目的便是利用購買的設備進行生產經(jīng)營活動。對于這 一情況,被告是知悉的,即其應當預見到設備的瑕疵會影響生產經(jīng)營。因此,被告 提供的FLD250生產線無法生產出與樣機一樣的合格產品,導致原告無法實現(xiàn)購買 設備的目的,理應退款并賠償原告的生產經(jīng)營損失。但是,在認定具體生產利潤損 失的時候,一審

51、法院依據(jù)飛龍公司在廣告中描述的每小時能生產100公斤產品的生產力的標準來計算是不合理的。首先,宣傳單上載明的生產能力往往不具有客觀 性,存在夸大與虛假的成分,完全以此計算對被告是不公平的。其次,可得利益損 失的認定往往涉及到利潤核算中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并要參照同時期同地區(qū)同行業(yè) 同等規(guī)模企業(yè)的市場平均利潤率來綜合考慮。因此,一審法院對可得利益的計算是 有偏差的,二審法院改判是有理有據(jù)的。第六節(jié)替代利益損失替代利益損失主要是指由于合同標的物在短期內迅速升值,一旦違約方拒絕交 付標的物,守約方無法以原合同價款取得替代物的情況。由于近幾年房地產價格猛 漲,導致在較短的時間內,房價違背正常市場規(guī)律的變

52、動。因此,房地產差價導致 的替代利益損失也成為這類案件的典型。一、案例簡介2003年,謝某某以1789萬余元的價格向北方公司購買了上海市某處建筑面積 為3085.69平方米的房屋并獲得了房屋產權證。合同中約定北方公司可以支付房款 2%勺損害賠償金來行使合同解除權。2007年,該房屋出現(xiàn)了墻體開裂、漏水、積水 等情況,期間北方公司派人多次維修均未解決這些問題。同年,謝某某與尚家公司 簽訂租賃合同,將房產租給尚家公司進行酒店經(jīng)營,并規(guī)定了違約金等條款。此 外,謝某某還與煜慧公司簽訂裝修協(xié)議,要求其對房產按照酒店的要求改造。2008年,因為房屋依然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謝某某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北方公司解

53、除購 房合同并退款;賠償替代利益損失7782余萬元;賠償已支付的裝修費、違約金等相關費用;賠償孳息利益損失。再審法院最終判決駁回了利息損失的主張,部分支 持了其余訴請。二、可預見性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和運用本案的原告主張了多項可得利益。其中主張的房屋升值損失實際上就是對替代 利益損失的主張。如前文所述,合同標的物的市場價發(fā)生變化,買受人的履行利益 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當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瑕疵時,獲得替代物所支出的費用應 當屬于履行利益之損失。本案中,房屋的缺陷是由被告的原因而產生的,故房屋現(xiàn) 狀價格嚴重貶值是由被告導致的,應當由被告承擔貶值造成的損失。因此,原告應 當享有房屋正常升值情況下的利益,替代利

54、益的損失應該按市場價格9,572萬元計算。對于被告在庭審中根據(jù)合同約定的損害賠償條款以2%勺購房款行使單方解除權的抗辯,法院認為雖然相關條款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為了嗣后認定損害賠償 額所訂立,但是當守約方受到的損害遠遠超出賠償金額時,法院有權利對該條款進 行干涉。法院這樣的認定是對合同法第114條規(guī)則的援引和適用,是正確合理的。關于原告主張的裝修款項、辦證費用、違約金等相關費用的賠償屬于對責任損 害的主張,也應屬于被告可預見的范圍內。房屋購買者需要繳納稅費等相關費用是 必然的,顯然可以計算到損失中去。對于裝修款項,筆者認為對房屋進行使用多數(shù) 需要先進行裝修,也應當納入可預見的范圍。但是,對

55、于超出一般常理使用昂貴材 料和奢侈物件產生的費用不應計入損失。對于原告向承租人和裝修公司支付的違約 金,由于違約方在簽訂合同時已經(jīng)知悉守約方購買房屋的目的是用于出租進行酒店 經(jīng)營,因此也應當屬于可預見的范圍之內。但是,對于原告的利息訴請,筆者認為 原告主張的房款利息損失已為房屋升值的利益所覆蓋,不能再行計算的認定。本案 涉及賠償種類較多,在計算各種利益損失的時候,應當還是要把握補償性的準則, 避免出現(xiàn)守約方因此得到重復補償甚至獲利的情況,這也應當是可預見性規(guī)則在適 用中最需注意的準則之一。第三章可預見性理論的現(xiàn)行規(guī)則及改進建議通過前兩章的理論探討和案例簡析,筆者闡述了可預見規(guī)則在理論與實踐中的

56、 適用現(xiàn)狀。在這一章中,筆者將在理論基礎上對各類案件的特點和適用規(guī)則做簡單 歸納分析。此外,還將結合司法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探討我國現(xiàn)行規(guī)則在適用 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第一節(jié) 各類案件的現(xiàn)行適用規(guī)則在這一節(jié)中,筆者將結合上文中列舉的案例對實踐中可預見規(guī)則在各類型案件 中的認定方式做簡單闡述,并且對不同案件的適用規(guī)則進行了歸納和探討,希望對 今后訴訟、審判實務起到借鑒參考作用。、責任損害對于責任損害的賠償,理論上是可以預見并可以賠償?shù)?。但對于那些超出通?責任范圍的損害,只有當出賣人于訂約之際向出賣人指明這種特殊條件時,才能夠 將其認定為可以預見的損害。在探討違約方是否可以預見

57、責任損害的時候,首先應 當判斷,根據(jù)違約方對守約方和整個合同的了解程度,結合以往的交易規(guī)則或者商 業(yè)慣例,是否能夠預見到第三方和相關必要費用的存在。如果違約方在合同訂立時 就可以預見到違約行為會導致守約方向第三方賠償違約金,或者守約為了履行與第 三方的合同而已經(jīng)支付或者必須產生的費用,則應當認定違約方對責任損害是可以 預見的。在認定具體的賠償數(shù)額時,應當考慮守約方與第三方訂立的違約條款的合 法性以及合理性,對于超出法律規(guī)定上限的定金和超出補償范圍的違約金部分不予 賠償。同時,對守約方尚未產生的以及非必要產生的費用不予賠償,對守約方必要 費用中不合理的部分也不予認可。、轉售利潤損失對于轉賣利益的

58、喪失,債權人因債務人不給付或者瑕疵給付而喪失的再行出賣 利益,原則上是可以預見并可以賠償?shù)?。但對于那些異乎尋常的、超出正常范圍?外的轉售利益,只有當債權人已經(jīng)在訂約時向債務人指明這種特殊風險,又或者這 種特殊風險通常能夠為債務人所認識時,這些非正常范圍之內的利益才是可以預見 并可以賠償?shù)?。在涉及轉售利潤損失的問題時,首先應當判斷的是轉售合同可預見 的程度。筆者認為該判斷標準應當要結合違約雙方商業(yè)經(jīng)營性質和標的特殊性來判 斷是否具有可預見的可能性,并且需要結合經(jīng)營商品或服務的特點來綜合討論。假 設守約方屬于通過轉賣而賺取差價利潤的經(jīng)營性質,或者根據(jù)交易的特殊性必定會 有轉賣情況的發(fā)生,并且違約方對此知悉或者應當知悉,就應當認定其可以預見轉 售合同的存在。關于轉售利潤損失的賠償范圍,應當以可預見的損失為限,損失賠 償不得超過違約方能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超出預 見范圍之外的則不予賠償。比如,在計算損失時往往以物品的成本價作為計損單 價,而非按照原告通常主張的銷售價,因為銷售價一般會缺乏客觀性和可預見性。 法院在計算轉售利潤的時候,認定的標準一般就是查明標的物的市場價值,然后援 引過失相抵等輔助規(guī)則進行責任劃分。在轉售合同糾紛中,原告往往還會主張對責任損害的賠償。但是,實踐中法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