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數(shù)學人教A版本(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一輪復習學案_第1頁
2015高考數(shù)學人教A版本(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一輪復習學案_第2頁
2015高考數(shù)學人教A版本(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一輪復習學案_第3頁
2015高考數(shù)學人教A版本(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一輪復習學案_第4頁
2015高考數(shù)學人教A版本(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一輪復習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走向高考】2015屆高考數(shù)學一輪總復習 9-6空間向量及其運算課后強化作業(yè) 新人教A版基礎鞏固強化一、選擇題1已知向量a(1,1,0),b(1,0,2),且kab與2ab互相垂直,則k值是()A1B.C.D.答案D解析kabk(1,1,0)(1,0,2)(k1,k,2),2ab2(1,1,0)(1,0,2)(3,2,2),兩向量垂直,3(k1)2k2×20,k.2對空間任意一點O,若,則A、B、C、P四點()A一定不共面 B一定共面C不一定共面 D與O點的位置有關答案B解析1,P、A、B、C共面3若向量a(1,2),b(2,1,2),且a與b的夾角余弦值為,則等于()A2 B2C2

2、或D2或答案C解析cosa,b.解得2或.4(2013·山東濟寧)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a,點M在AC1上且,N為B1B的中點,則|為()A.aB.aC.aD.a答案A解析設a,b,c,()(abc),N為BB1的中點,ac,(ac)(abc)abc,|2(abc)2a2a2a2a2,|a.5已知a(2,1,3),b(1,4,2),c(7,5,),若a、b、c三向量共面,則實數(shù)等于()A.B.C.D.答案D解析a、b、c三向量共面,a,b不共線,存在實數(shù)m、n使cmanb,即(7,5,)(2mn,m4n,3m2n),.6如圖,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M

3、為A1C1與B1D1的交點若a,b,c,則下列向量中與相等的向量是()AabcB.abcCabcD.abc答案A解析()()cab,故選A.二、填空題7.(2013·瓊海一模)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G,H,M分別是棱AD,DD1,D1A1,A1B,AB的中點,點N在正方形EFGH的四邊及其內(nèi)部運動,則當N只需滿足條件_時,就有MNA1C1;當N只需滿足條件_時,就有MN平面B1D1C.答案點N在EG上點N在EH上解析(1)EMBDB1D1,A1C1B1D1,EMA1C1,EGAA1,A1C1AA1,GEA1C1.A1C1平面GEM.故當N在EG上時,MNA

4、1C1;(2)EHA1DB1C,EMB1D1,EHEME,平面HEM平面B1D1C,當N在EH上時,MN平面B1D1C.自己用向量法驗證結論成立8ABC的頂點分別為A(1,1,2),B(5,6,2),C(1,3,1),則AC邊上的高BD等于_答案5解析設,D(x,y,z),則(x1,y1,z2)(0,4,3),x1,y41,z23.(4,45,3),又(0,4,3),4(45)3(3)0,|5.9.已知矩形ABCD,P為平面ABCD外一點,且PA平面ABCD,M、N分別為PC、PD上的點,且PMMC21,N為PD的中點若xyz,則x_,y_,z_.答案解析()()()(),x,y,z.三、解答

5、題10四棱錐PABCD中,AB、AD、AP兩兩垂直,AB1,AD2,AP3,F(xiàn)為PC的中點,E為PD上,且PD3PE,用(1)、表示;(2)求的模解析(1)()().(2)由條件知,|1,|2,|3,|2()2|2|2|2,|.能力拓展提升一、選擇題11.(2013·晉中調(diào)研)如圖所示,已知空間四邊形OABC,OBOC,且AOBAOC,則cos,的值為()A0 B.C.D.答案A解析設OAa,OBOCb,則··()··|·|·cos|·|·cosabab0,cos,0.12(2013·舟山月考)

6、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向量、兩兩的夾角均為60°,且|1,|2,|3,則|等于()A5 B6 C4 D8答案A解析設a,b,c,則abc,2a2b2c22a·c2b·c2c·a1222322×1×3cos60°2×2×3cos60°2×1×2cos60°25,因此|5.13底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四棱柱叫平行六面體如圖,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M為AC與BD的交點,N為BB1的靠近B的三等分點,若a,b,c,則向量等于()AabcB.abc

7、C.abcDabc答案C解析()abc.二、填空題14(2013·河北五校聯(lián)盟調(diào)研)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直線BD1與平面A1B1CD所成角的正切值為_答案解析連接B1C交BC1于O,則B1CBC1.又A1B1BC1,所以BC1平面A1B1CD.設矩形BDD1B1兩對角線BD1與B1D交點為M,則M為BD1的中點,即直線BD1與平面A1B1CD的交點,BMO就是直線BD1與平面A1B1CD所成的角不妨設正方體的棱長為1,則BD1,BM,BO,OM,在RtBMO中,tanBMO.15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

8、1,M是CC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B1與A1M所成角為_答案 解析由條件知AC、BC、CC1兩兩垂直,以C為原點,CB,CA,CC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1,0,0),A(0,0),B1(1,0,),M(0,0,),A1(0,),(1,),(0,),cos,0,即直線AB1與A1M所成角為.三、解答題16如圖,在棱長為a的正方體OABCO1A1B1C1中,E、F分別是棱AB、BC上的動點,且AEBFx,其中0xa,以O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1)寫出點E、F的坐標;(2)求證:A1FC1E;(3)若A1、E、F、C1四點共面,求證:.解析(1)解:E(a,

9、x,0),F(xiàn)(ax,a,0)(2)證明:A1(a,0,a)、C1(0,a,a),(x,a,a),(a,xa,a),·axa(xa)a20,A1FC1E.(3)證明:A1、E、F、C1四點共面,、共面選與為一組基向量,則存在唯一實數(shù)對(1,2),使12,即(x,a,a)1(a,a,0)2(0,x,a)(a1,a1x2,a2),解得1,21.于是.考綱要求1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掌握空間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2掌握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及其坐標表示3掌握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及其坐標表示,能運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判斷向量的共線與垂直補充說明1與平面向量對比學習空間向量是平面

10、向量的拓展,空間向量的概念、性質、運算及運算律與平面向量大多相同或相似,故在學習空間向量時,應注意與平面向量的類比以提高效率2平行、共線、共面問題利用向量共線可以解決兩直線平行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三點共線的問題,解題時表述一定要完整準確;利用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判斷四點共面的問題,用xyz時,關鍵證明xyz1.3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的確定(1)直線的方向向量:l是空間一直線,A,B是直線l上任意兩點,則為直線l的方向向量,與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線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設a,b是平面內(nèi)兩不共線向量,n為平面的法向量,則求法向量可通過解方程組求出備選習題1已知空間中三點A(1,0,

11、0),B(2,1,1),C(0,1,2),則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為_答案解析(1,1,1),(1,1,2),cos,sin,點C到直線AB的距離d|·sin,.2.如圖,在底面為直角梯形的四棱錐PABCD中,ADBC,ABC90°,PD平面ABCD,AD1,AB,BC4.(1)求證:BDPC;(2)設點E在棱PC上,若DE平面PAB,求的值解析(1)證明:如圖,在平面ABCD內(nèi)過點D作直線DFAB,交BC于點F,以D為坐標原點,DA、DF、DP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A(1,0,0),B(1,0),D(0,0,0),C(3,0)(1)設P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