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組合二項式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常見_第1頁
排列組合二項式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常見_第2頁
排列組合二項式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常見_第3頁
排列組合二項式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常見_第4頁
排列組合二項式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常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排列組合的常見題型及其解法 排列、組合的概念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解決排列、組合問題,關鍵要搞清楚是否與元素的順序有關。復雜的排列、組合問題往往是對元素或位置進行限制,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排列、組合問題的類型與解法對學好這部分知識很重要。一. 特殊元素(位置)用優(yōu)先法 把有限制條件的元素(位置)稱為特殊元素(位置),對于這類問題一般采取特殊元素(位置)優(yōu)先安排的方法。 例1. 6人站成一橫排,其中甲不站左端也不站右端,有多少種不同站法? 分析:解有限制條件的元素(位置)這類問題常采取特殊元素(位置)優(yōu)先安排的方法。 解法1:(元素分析法)因為甲不能站左右兩端,故第一步先讓甲排在左右兩端之間的任一位

2、置上,有種站法;第二步再讓其余的5人站在其他5個位置上,有種站法,故站法共有:480(種) 解法2:(位置分析法)因為左右兩端不站甲,故第一步先從甲以外的5個人中任選兩人站在左右兩端,有種;第二步再讓剩余的4個人(含甲)站在中間4個位置,有種,故站法共有:(種)二. 相鄰問題用捆綁法 對于要求某幾個元素必須排在一起的問題,可用“捆綁法”:即將這幾個元素看作一個整體,視為一個元素,與其他元素進行排列,然后相鄰元素內(nèi)部再進行排列。 例2. 5個男生和3個女生排成一排,3個女生必須排在一起,有多少種不同排法? 解:把3個女生視為一個元素,與5個男生進行排列,共有種,然后女生內(nèi)部再進行排列,有種,所以

3、排法共有:(種)。三. 相離問題用插空法 元素相離(即不相鄰)問題,可以先將其他元素排好,然后再將不相鄰的元素插入已排好的元素位置之間和兩端的空中。 例3. 7人排成一排,甲、乙、丙3人互不相鄰有多少種排法? 解:先將其余4人排成一排,有種,再往4人之間及兩端的5個空位中讓甲、乙、丙插入,有種,所以排法共有:(種)四. 定序問題用除法 對于在排列中,當某些元素次序一定時,可用此法。解題方法是:先將n個元素進行全排列有種,個元素的全排列有種,由于要求m個元素次序一定,因此只能取其中的某一種排法,可以利用除法起到調(diào)序的作用,即若n個元素排成一列,其中m個元素次序一定,則有種排列方法。 例4. 由數(shù)

4、字0、1、2、3、4、5組成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六位數(shù),其中個位數(shù)字小于十位數(shù)字的六位數(shù)有多少個? 解:不考慮限制條件,組成的六位數(shù)有種,其中個位與十位上的數(shù)字一定,所以所求的六位數(shù)有: (個)五. 分排問題用直排法 對于把幾個元素分成若干排的排列問題,若沒有其他特殊要求,可采取統(tǒng)一成一排的方法求解。 例5. 9個人坐成三排,第一排2人,第二排3人,第三排4人,則不同的坐法共有多少種? 解:9個人可以在三排中隨意就坐,無其他限制條件,所以三排可以看作一排來處理,不同的坐標共有種。六. 復雜問題用排除法 對于某些比較復雜的或抽象的排列問題,可以采用轉(zhuǎn)化思想,從問題的反面去考慮,先求出無限制條件的方法種

5、數(shù),然后去掉不符合條件的方法種數(shù)。在應用此法時要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例6. 四面體的頂點和各棱中點共有10個點,取其中4個不共面的點,則不同的取法共有( ) A. 150種B. 147種C. 144種D. 141種 解:從10個點中任取4個點有種取法,其中4點共面的情況有三類。第一類,取出的4個點位于四面體的同一個面內(nèi),有種;第二類,取任一條棱上的3個點及該棱對棱的中點,這4點共面,有6種;第三類,由中位線構成的平行四邊形(其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于四面體相對的兩條棱),它的4個點共面,有3種。以上三類情況不合要求應減掉,所以不同的取法共有:(種)。七. 多元問題用分類法 按題目條件,把符合條件的排

6、列、組合問題分成互不重復的若干類,分別計算,最后計算總數(shù)。 例7. 已知直線中的a,b,c是取自集合3,2,1,0,1,2,3中的3個不同的元素,并且該直線的傾斜角為銳角,求符合這些條件的直線的條數(shù)。 解:設傾斜角為,由為銳角,得,即a,b異號。 (1)若c0,a,b各有3種取法,排除2個重復(,),故有:3×327(條)。 (2)若,a有3種取法,b有3種取法,而同時c還有4種取法,且其中任意兩條直線均不相同,故這樣的直線有:3×3×436(條)。 從而符合要求的直線共有:73643(條)八. 排列、組合綜合問題用先選后排的策略 處理排列、組合綜合性問題一般是先

7、選元素,后排列。 例8. 將4名教師分派到3所中學任教,每所中學至少1名教師,則不同的分派方案共有多少種? 解: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將4名教師分為三組(1,1,2),(2,1,1),(1,2,1),共有:(種),第二步將這三組教師分派到3種中學任教有種方法。由分步計數(shù)原理得不同的分派方案共有:(種)。因此共有36種方案。九. 隔板模型法 常用于解決整數(shù)分解型排列、組合的問題。 例9. 有10個三好學生名額,分配到6個班,每班至少1個名額,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解:6個班,可用5個隔板,將10個名額并排成一排,名額之間有9個空,將5個隔板插入9個空,每一種插法,對應一種分配方案,故方案有

8、:(種) 例說二項式定理的常見題型及解法二項式定理的問題相對較獨立,題型繁多,解法靈活且比較難掌握。二項式定理既是排列組合的直接應用,又與概率理論中的三大概率分布之一的二項分布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二項式定理在每年的高考中基本上都有考到,題型多為選擇題,填空題,偶爾也會有大題出現(xiàn)。本文將針對高考試題中常見的二項式定理題目類型一一分析如下,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一、求二項展開式1“”型的展開式例1求的展開式;解:原式= = = 小結(jié):這類題目一般為容易題目,高考一般不會考到,但是題目解決過程中的這種“先化簡在展開”的思想在高考題目中會有體現(xiàn)的。2 “”型的展開式 例2求的展開式;分析:解決此題,只

9、需要把改寫成的形式然后按照二項展開式的格式展開即可。本題主要考察了學生的“問題轉(zhuǎn)化”能力。3二項式展開式的“逆用”例3計算;解:原式=小結(jié):公式的變形應用,正逆應用,有利于深刻理解數(shù)學公式,把握公式本質(zhì)。二、通項公式的應用1確定二項式中的有關元素例4已知的展開式中的系數(shù)為,常數(shù)的值為 解: 令,即依題意,得,解得2確定二項展開式的常數(shù)項例5展開式中的常數(shù)項是 解: 令,即。 所以常數(shù)項是3求單一二項式指定冪的系數(shù)例6(03全國)展開式中的系數(shù)是 ;解:= 令則,從而可以得到的系數(shù)為: ,填三、求幾個二項式的和(積)的展開式中的條件項的系數(shù)例7的展開式中,的系數(shù)等于 解:的系數(shù)是四個二項展開式中

10、4個含的,則有 例8(02全國)的展開式中,項的系數(shù)是 ; 解:在展開式中,的來源有: 第一個因式中取出,則第二個因式必出,其系數(shù)為; 第一個因式中取出1,則第二個因式中必出,其系數(shù)為的系數(shù)應為:填。四、利用二項式定理的性質(zhì)解題1 求中間項例9求(的展開式的中間項;解:展開式的中間項為 即:。 當為奇數(shù)時,的展開式的中間項是和;當為偶數(shù)時,的展開式的中間項是。2 求有理項例10求的展開式中有理項共有 項;解:當時,所對應的項是有理項。故展開式中有理項有4項。 當一個代數(shù)式各個字母的指數(shù)都是整數(shù)時,那么這個代數(shù)式是有理式; 當一個代數(shù)式中各個字母的指數(shù)不都是整數(shù)(或說是不可約分數(shù))時,那么這個代

11、數(shù)式是無理式。3 求系數(shù)最大或最小項(1) 特殊的系數(shù)最大或最小問題例11(00上海)在二項式的展開式中,系數(shù)最小的項的系數(shù)是 ;解:要使項的系數(shù)最小,則必為奇數(shù),且使為最大,由此得,從而可知最小項的系數(shù)為(2) 一般的系數(shù)最大或最小問題 例12求展開式中系數(shù)最大的項; 解:記第項系數(shù)為,設第項系數(shù)最大,則有 又,那么有 即 解得,系數(shù)最大的項為第3項和第4項。(3) 系數(shù)絕對值最大的項例13在(的展開式中,系數(shù)絕對值最大項是 ;解:求系數(shù)絕對最大問題都可以將“”型轉(zhuǎn)化為型來處理,故此答案為第4項,和第5項。五、利用“賦值法”求部分項系數(shù),二項式系數(shù)和 例14若, 則的值為 ; 解: 令,有,

12、 令,有 故原式= =在用“賦值法”求值時,要找準待求代數(shù)式與已知條件的聯(lián)系,一般而言:特殊值在解題過程中考慮的比較多。 例15設, 則 ;分析:解題過程分兩步走;第一步確定所給絕對值符號內(nèi)的數(shù)的符號;第二步是用賦值法求的化簡后的代數(shù)式的值。 解: =0六、利用二項式定理求近似值 例16求的近似值,使誤差小于; 分析:因為=,故可以用二項式定理展開計算。 解:= , 且第3項以后的絕對值都小于, 從第3項起,以后的項都可以忽略不計。 =小結(jié):由,當?shù)慕^對值與1相比很小且很大時,等項的絕對值都很小,因此在精確度允許的范圍內(nèi)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用近似計算公式:,在使用這個公式時,要注意按問題對精

13、確度的要求,來確定對展開式中各項的取舍,若精確度要求較高,則可以使用更精確的公式:。 利用二項式定理求近似值在近幾年的高考沒有出現(xiàn)題目,但是按照新課標要求,對高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估算能力。所以有必要掌握利用二項式定理來求近似值。七、利用二項式定理證明整除問題 例17求證:能被7整除。 證明: = = =49P+() 又 =(7+1) = =7Q(Q) 能被7整除。在利用二項式定理處理整除問題時,要巧妙地將非標準的二項式問題化歸到二項式定理的情境上來,變形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湊 出相關的因數(shù)。 遞推數(shù)列求通項題型分類歸納解析類型1 解法:把原遞推公式轉(zhuǎn)化為

14、,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例1:已知數(shù)列滿足,求。解:由條件知:分別令,代入上式得個等式累加之,即 所以, 類型2 解法:把原遞推公式轉(zhuǎn)化為,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例2:已知數(shù)列滿足,求。解:由條件知,分別令,代入上式得個等式累乘之,即又,例3:已知, ,求。解: 。 變式:(2004,全國I,理15)已知數(shù)列an,滿足a1=1, (n2),則an的通項 解:由已知,得,用此式減去已知式,得當時,即,又,將以上n個式子相乘,得 類型3 (其中p,q均為常數(shù),)。解法(待定系數(shù)法):把原遞推公式轉(zhuǎn)化為:,其中,再利用換元法轉(zhuǎn)化為等比數(shù)列求解。例4:已知數(shù)列中,求.解:設遞推公式可以

15、轉(zhuǎn)化為即.故遞推公式為,令,則,且.所以是以為首項,2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則,所以.變式:(2006,重慶,文,14)在數(shù)列中,若,則該數(shù)列的通項_(key:) 類型4 (其中p,q均為常數(shù),)。 (或,其中p,q, r均為常數(shù)) 。解法:一般地,要先在原遞推公式兩邊同除以,得:引入輔助數(shù)列(其中),得:再待定系數(shù)法解決。例5:已知數(shù)列中,,,求。解:在兩邊乘以得:令,則,解之得:所以類型5 遞推公式為(其中p,q均為常數(shù))。解 (特征根法):對于由遞推公式,給出的數(shù)列,方程,叫做數(shù)列的特征方程。若是特征方程的兩個根,當時,數(shù)列的通項為,其中A,B由決定(即把和,代入,得到關于A、B的方程組);

16、當時,數(shù)列的通項為,其中A,B由決定(即把和,代入,得到關于A、B的方程組)。例6: 數(shù)列:, ,求解(特征根法):的特征方程是:。,。又由,于是 故練習:已知數(shù)列中,,,求。變式:(2006,福建,文,22)已知數(shù)列滿足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I)解: 類型6 遞推公式為與的關系式。(或)解法:利用與消去 或與消去進行求解。例7:數(shù)列前n項和.(1)求與的關系;(2)求通項公式.解:(1)由得:于是所以.(2)應用類型4(其中p,q均為常數(shù),)的方法,上式兩邊同乘以得:由.于是數(shù)列是以2為首項,2為公差的等差數(shù)列,所以類型7 解法:這種類型一般是等式兩邊取對數(shù)后轉(zhuǎn)化為,再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例8:已知數(shù)列中,求數(shù)列解:由兩邊取對數(shù)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