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_第1頁
第三章相互作用_第2頁
第三章相互作用_第3頁
第三章相互作用_第4頁
第三章相互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內(nèi)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理解力的概念2學(xué)會畫力的圖示和示意圖3說出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4記住重力的方向,會用公式計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5知道重心位置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會確定形狀規(guī)則的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6會用彈簧秤測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7知道自然界存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1經(jīng)歷力的概念的得出過程,初步學(xué)習(xí)歸納法2通過畫力的示意圖,體會“用形象表示抽象的科學(xué)方法3從重心的概念體會等效替代的方法4經(jīng)歷懸掛法測重心的過程,領(lǐng)會懸掛法測重心的方法1通過規(guī)范的力的圖示,培養(yǎng)學(xué)生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2通過介紹四種相互作用,發(fā)展學(xué)生對科學(xu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通

2、過觀察微小形變,體會物理實驗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xué)生尊重事實的科學(xué)態(tài)度4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體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xué)生科學(xué)探究的興趣彈力1了解形變、彈性形變2理解彈力和彈性限度3知道壓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彈力4理解產(chǎn)生彈力的條件,并會用產(chǎn)生彈力的條件判斷彈力的有無5會判斷彈力的方向6理解胡克定律的內(nèi)容,知道勁度系數(shù)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1觀察微小形變,體驗將微小形變放大的方法,領(lǐng)悟任何物體都可以發(fā)生形變2經(jīng)歷胡克定律的探究過程,體會探究的步驟與方法3初步學(xué)習(xí)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摩擦力1認識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并會應(yīng)用存在條件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2理解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的關(guān)系,并會應(yīng)

3、用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判斷物體靜摩擦力的方向3會用二力平衡計算靜摩擦力大小4知道最大靜摩擦力5認識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并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有無6理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的關(guān)系,并會應(yīng)用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7會用公式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8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9知道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關(guān)系10初步會在簡單情況下分析物體受力1通過實驗,體驗靜摩擦力的存在條件和方向2通過實驗,體驗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以及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關(guān)系3通過實驗,得出滑動摩擦力跟壓力的關(guān)系4通過實驗,體會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的關(guān)系5體驗比較與分類的方

4、法6初步領(lǐng)會受力分析的方法學(xué)習(xí)內(nèi)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力的合成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2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3應(yīng)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分析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4會用作圖法求合力5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合力1通過實驗,探究力的合成遵從的法則2通過作圖,學(xué)習(xí)矢量相加的方法,體驗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3通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體會實驗歸納法、等效法力的分解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以及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的關(guān)系2會用作圖法求分力3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分力4理解三角形定則5領(lǐng)會矢量和標(biāo)量的概念1體驗力的作用效果,并學(xué)會根據(jù)實際效果分解力的方法2學(xué)習(xí)矢量正交分解法3比較平行四邊形定則和三角形定

5、則,體會到它們的實質(zhì)是相同的 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一、本章知識結(jié)構(gòu)二、本章重難點分析1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1)力不能脫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任何一個力都能同時找到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脫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力可以是實物間的作用,如書本與桌面間的力;也可以通過“看不見的”場傳遞,如地球?qū)υ虑虻娜f有引力,電荷之間的電磁作用力(2)力是相互的當(dāng)物體A對物體B施加作用力時,物體A也必然受到物體B的反作用力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位同學(xué)用力提一只水桶,水桶受到的向上提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水桶B足球運動員一腳把球踢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受到運動員的力的作用C地球表面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但物體并沒有對地

6、球產(chǎn)生吸引D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個“大力士”,在他身上貯存著很多的力E飄在空中的氣球沒有與地球接觸,因此不受地球的吸引力答案:A2重心(1)重心概念是根據(jù)等效替代的方法提出的,即重力作用在物體的各個部分產(chǎn)生的效果與作用在某點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一點就叫做物體的重心想一想還有哪些物理概念是根據(jù)等效替代的方法提出的?(2)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guī)則的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確定·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如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圓環(huán)、空心球等例2試分析在往水桶里逐漸注滿水的過程中重

7、心是如何變化的解答:重心的位置先下降,然后再回升3彈力的方向物體所受彈力的方向總是與施力物體的彈性形變方向相反具體分為兩種類型(1)壓力或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或者被支持的物體如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其方向垂直于桌面指向書本(2)繩子或者彈簧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子或者彈簧繩子的拉力總是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彈簧的彈力總是與彈簧形變的方向相反例3如圖31所示,請畫出下列物體受到的彈力方向圖31解答:4靜摩擦力(1)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要產(chǎn)生靜摩擦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兩個物體間存在彈力;接觸面粗糙;兩物體間存在相對運動趨勢(2)靜摩擦力的方向靜摩擦力方向沿接觸

8、面的切線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可以采用假設(shè)法判斷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即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判斷出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從而確定出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如圖32所示,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假設(shè)斜面光滑,物體將沿斜面下滑,所以物體相對于斜面有沿斜面下滑的趨勢,物體受到斜面對它的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圖32(3)靜摩擦力的大小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介于0和最大靜摩擦力之間,即0FFmax·最大靜摩擦力是指兩物體間剛要發(fā)生相對滑動而未滑動時的靜摩擦力兩物體間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彈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物體間的彈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最大靜摩擦力越大例4如圖33所示,有一水平放置的傳送帶

9、,物塊相對于傳送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試分析下列情況物塊是否受摩擦力作用若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圖33(1)傳送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2)傳送帶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3)傳送帶順時針加速轉(zhuǎn)動;(4)傳送帶順時針減速轉(zhuǎn)動解答:(1)不受摩擦力;(2)不受摩擦力;(3)物塊受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4)物塊受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想一想請舉例說明下述兩個問題(1)不論靜止的物體還是運動的物體都可以受到靜摩擦力嗎?(2)物體所受靜摩擦力方向與其運動方向可以相同嗎?可以相反嗎?可以垂直嗎?例5如圖34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有一木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在對木塊施加一沿斜面斜向上的力F,力F從0開始逐漸增大,直到木塊開始運動試

10、分析在此過程中,木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別如何變化圖34解答:開始時,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不斷減小當(dāng)F恰好等于mgsinq 時,靜摩擦力為零當(dāng)F大于mgsinq 時,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不斷增大5滑動摩擦力(1)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要產(chǎn)生滑動摩擦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兩個物體間存在彈力;接觸面粗糙;兩物體間存在相對滑動(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沿著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相反相對滑動是指相對于接觸物的滑動(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式:Fm FN(兩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與兩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guān),僅僅決定于兩物體間的彈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例6如

11、圖35所示,有一杯子置于硬紙板上已知:杯子與硬紙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m ,質(zhì)量都為m試分析:圖35(1)當(dāng)把硬紙板向右抽出的過程中,杯子和硬紙板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以及它們間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少(2)把硬紙板快速抽出和緩慢抽出,它們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別是否相同想一想請舉例說明下述兩個問題(1)不論靜止的物體還是運動的物體都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嗎?(2)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方向與其運動方向可以相同嗎?可以相反嗎?6力的合成與分解(1)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合力與分力的方向關(guān)系:合力與分力既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還可能不在同一直線上如圖36所示(F1、F2表示分力,F(xiàn)表示合力)圖36·合

12、力與分力的大小關(guān)系:F1F2FF1F2當(dāng)兩個分力同向時,F(xiàn)F1F2;當(dāng)兩個分力反向時,F(xiàn)F1F2·兩個分力的大小保持不變,當(dāng)兩個分力方向的夾角q 變大時,合力將變小(2)力的分解的方法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一個力可以分解為無數(shù)多對分力但根據(jù)實際情況,一般采用兩種分解的方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和正交分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步驟:第一步,根據(jù)實驗或者生活體驗,找出力的作用效果;第二步,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第三步,按照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的大小·正交分解力的步驟:第一步,建立坐標(biāo)系,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第二步,作平行四邊形,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第

13、三步,解三角形,確定力的大小例7一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F1、F2、F3,如圖37所示,其中F15N,F(xiàn)215N,F(xiàn)310N,q 60°,則這三個力的合力F_.圖37答案:先將F1與F2合成為F12,再把F12與F3合成為F,F(xiàn)17.3N,與水平方向成30°斜向左上7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第一步,確定研究對象,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物體中隔離出來;第二步,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的順序,分析物體所受到的力;第三步,畫出力的示意圖(2)確定一個力是否存在的方法判斷一個力是否存在的方法大致有三個;·根據(jù)力的產(chǎn)生條件確定一個力是否存在如:用手拋出的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

14、接觸面光滑的物體間不存在摩擦力·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一個力是否存在如:物體處于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所受的合力一定為零·根據(jù)力的相互作用,由反作用力判斷作用力是否存在如:分析地球是否受到其表面物體的吸引力時,可以根據(jù)地球表面的物體受到來自地球的吸引力,而得到地球受到其表面物體的吸引力的結(jié)論例8如圖38所示,有A、B兩木塊疊放在一起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兩物體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試分析:圖38(1)A木塊受到幾個摩擦力作用?大小、方向分別如何?(2)B木塊是否受摩擦力?如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方向如何?若不受,原因是什么?解答:(1)A木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F

15、,方向水平向左(2)B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因為B木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如果受到摩擦力作用,B木塊將無法保持平衡狀態(tài) 探究實踐做一做(1)如圖39所示,誰能將木板拉向自己的一端兩人各用一只手托住木板的一端(不允許用手抓住木板),看誰能把木板拉到自己的一邊來試一試并分析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圖39(2)觀察、分析自行車前后輪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情況并設(shè)計實驗進行研究(3)試試你的力氣試驗一:把5kg的重物舉高1m,對你來說是不成問題的做下面的一個實驗,試試你能否把重物拉起器材:長繩、秤砣、水泥柱子過程:把長繩一端系在水泥柱子上,在繩子中央系一個秤砣,拉繩子的一端,逐漸用力拉繩使秤砣兩邊繩

16、子的張角變大,如圖310所示圖310問題:秤砣兩邊繩子的張角逐漸變大的過程中,你手上有何感覺?繼續(xù)拉繩子,盡可能使繩子的張角變大,此后即使將秤砣升高10cm,你都會很費力,難道你的力氣真的變小了嗎?試驗二:如圖311所示,取兩根長約15cm的硬木條,中間用鉸鏈連接,做成人字形支架再取兩塊硬木,加工成“L”形木塊,在彎處釘上鐵皮用一根細鐵絲把兩個“L”形木塊連接在一起,使兩木塊間的距離比人字形支架伸開時的長度稍稍小一點實驗時,用一只手指在人字形木條的鉸鏈處往下按,鐵絲立即被拉斷試解釋一指斷鐵絲的原因,并分析生活中是否還有類似的應(yīng)用圖311想一想(1)當(dāng)我們觀察或測量一個微小量時,可以采用實驗手段

17、把這個微小量放大(比如本章中觀察桌子發(fā)生的形變)這種方法在生活或者學(xué)習(xí)過程中哪些地方還用到過?(2)從作用效果上看,分力共同的作用效果與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這種等效思想在生活或者學(xué)習(xí)中是否還遇到過?讀一讀(1)什么是力人們對力的認識開始于從事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的肌肉緊張,對于這種認識的擴展和提煉,形成了物理學(xué)中力的概念我國古代的科學(xué)著作墨經(jīng)中就有這樣的敘述,“力,刑之所以奮也”意思是說,力是使身體奮起運動的原因這里“刑”同“形”,指身體;“奮”是指由靜到動,由慢到快,含有加速度的意思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力被看做是從一個物體射向另一個物體中去的,這種發(fā)射的力,本身不是一種物質(zhì),而是一種“形式”,

18、它依賴于物體的存在力的科學(xué)概念是由意大利物理學(xué)家伽利略提出的,牛頓繼承和發(fā)展了伽利略對力的科學(xué)概念的認識,首次給出了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2)手提式袖珍彈簧秤手提式袖珍彈簧秤是一種適合小商店和家庭用的便攜式彈簧秤它體積小,質(zhì)量輕,稱量靈敏度高,便于攜帶下面介紹一種常見的家用彈簧秤的構(gòu)造和工作原理彈簧秤的外形如圖312甲所示它的正面是刻度盤1,中央有指針2,頂上有提環(huán)3,刻度盤上方有指針零點調(diào)節(jié)手輪4,下方有掛鉤5,此外還有秤殼6,它的最大稱量質(zhì)量為10kg圖312彈簧秤的內(nèi)部構(gòu)造如圖312乙所示在指針調(diào)節(jié)手輪4的下方有一橫梁7,兩平行安裝的平行彈簧8的上端固定在此橫梁上平衡彈簧12

19、的上、下方與“Y”形金屬片9連接“Y”形金屬片的叉口中央有一齒條10,與秤殼正中央圓柱形齒輪11嚙合圓柱齒輪的中心軸上,裝置指針2“Y”形金屬片的下端與秤鉤5連在一起平衡彈簧12的作用是穩(wěn)定齒條位置旋動指針零點調(diào)節(jié)手輪4,通過它下面的杠桿,帶動橫梁7上下微動,從而調(diào)整指針的零點用此袖珍秤稱物時,手拉提環(huán),在掛鉤上掛上被稱重物兩平行彈簧8同時伸長,“Y”形金屬片帶動齒條10下移,齒條10帶動齒輪11轉(zhuǎn)動,從而帶動指針2轉(zhuǎn)動,指示讀數(shù)(轉(zhuǎn)引自人教社2004年版物理1教學(xué)參考書)(3)拔河比賽拔河比賽比的是什么?很多人會說:當(dāng)然是比哪一隊的力氣大嘍!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那么簡單從力學(xué)原理看,參加拔河

20、的兩個隊,甲對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對甲也同時產(chǎn)生一樣大小的拉力;反過來,乙對甲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的牛頓第三定律,即當(dāng)物體甲給物體乙一個作用力時,物體乙必然同時給物體甲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可見,雙方之間的拉力并不是決定勝負的因素什么才是真正決定拔河比賽勝負的因素呢?第一,手一定要抓緊繩子,靠手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來防止繩子從手中滑落出去;第二,要使地面對隊員們的最大靜摩擦力足夠大,來抵抗對方的拉力可以說,只要手抓緊了繩子,拔河比賽的勝負就決定于隊員們與地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了怎樣才能增大腳底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呢?我們知道,最大靜摩力與兩個因

21、素有關(guān)系:一是地面與腳底間的粗糙程度;一是隊員們與地面間正壓力的大小因此,為了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首先,隊員們盡量穿鞋底有凹凸花紋的鞋子,增大腳底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以增加隊員們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其次,隊員的體重越大,隊員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最大靜摩擦力也就會越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比賽時,大人容易獲勝,關(guān)鍵是由于大人的體重比小孩大另外,在拔河比賽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人們的技巧比如,腳使勁蹬地,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對地面產(chǎn)生超過自己體重的壓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對方的拉力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力,等等其目的都是盡量增大地面對腳底的摩擦力,以奪取比賽的勝利 診斷反饋第一節(jié)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下列力

22、的作用效果各是什么?這些力的施力物體各是什么?(1)用手把乒乓球“捏癟”(運動狀態(tài)改變,形變)(施力物_)(2)蘋果受重力,自由下落(運動狀態(tài)改變,形變)(施力物_)(3)月亮受引力,繞地球轉(zhuǎn)(運動狀態(tài)改變,形變)(施力物_)(4)火箭由于氣體的反沖,在太空中加速(運動狀態(tài)改變,形變)(施力物_)2一個雞蛋受到的重力大約是幾牛?(1kg雞蛋大約有16個)3如圖313所示,一質(zhì)量為20kg的物體置于斜面上,畫出其受到的重力的圖示(g取10N/kg)圖313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中的人受到的重力變小了B空中的排球不受重力C在加速上升的電梯中,物體的重力變大了D同一物體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受到的重

23、力不一定相等5關(guān)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物體的重心一定在這個物體上B在物體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C一個球體的重心一定在球心處D一輛空載的載重汽車裝上貨物后,重心會升高6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形薄板,如圖314所示,AB3,BC4當(dāng)用繩子系住B點將簿板懸掛起來,則BC邊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_圖314第二節(jié) 彈 力1體驗橡皮筋漸漸被拉長時:皮筋的形變,彈力大小,對手的彈力方向皮筋慢慢往回恢復(fù)的過程呢?請用示意圖定性說明2課本第59頁問題與練習(xí)1中“手的壓力能使玻璃瓶發(fā)生形變”有沒有可能是“手的溫度較高,使得水膨脹”?你有辦法驗證嗎?3如圖315所示,木塊靜止在斜面上那么木塊對斜面的彈力

24、正確的示意圖應(yīng)為( )圖3154畫出圖316中處于靜止的A物所受彈力的示意圖(分兩種情況F手G;F手G)圖3165某同學(xué)從臺階向下跳到地面的軟墊上從接觸軟墊到停下來的過程中,該同學(xué)受到( )A重力B重力、墊子的支持力、該同學(xué)對墊子的壓力C重力、墊子的支持力D重力、墊子的支持力、墊子對該同學(xué)的沖擊力6如圖317所示,地面受到的彈力是( )圖317A物塊對地面的壓力與桌子對地面的壓力之和B桌子對地面的壓力C桌子的重力D物塊和桌子的重力7一輕質(zhì)彈簧,豎直懸掛,原長為0.10m當(dāng)彈簧下端掛2.0N重物時,伸長0.01m,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多少?當(dāng)彈簧下端掛8.0N的重物時,彈簧長度是多少?(形變均在彈

25、性限度內(nèi))( )8一條輕繩承受的拉力達到1000N時就會拉斷,若用此繩進行拔河比賽,兩邊的拉力大小都是600N時,則繩子( )A一定會斷B一定不會斷C可能斷,也可能不斷D只要繩子兩邊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總為0,繩子永遠不會斷9在探究“彈簧的彈力與伸長的關(guān)系”實驗中,通過在懸掛的彈簧下面加掛鉤碼,逐漸使彈簧伸長,得到以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鉤碼個數(shù)123456彈簧彈力F(N)0.501.001.502.002.503.00彈簧伸長x(cm)1.202.403.604.766.107.10(1)由數(shù)據(jù)在圖318所示的坐標(biāo)中畫出圖線(2)由此得到結(jié)論:_(3)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N/m圖318第三節(jié)

26、 摩擦力1下列關(guān)于摩擦力與彈力關(guān)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彈力一定有摩擦力B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D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彈力2畫出圖319中物體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A、B間接觸面粗糙)圖3193圖320中物體A是否受到摩擦力?若受,請畫出它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各接觸面粗糙)(1)人對箱子A施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但箱子沒動(2)拿在手中的瓶子A(3)拉起手剎,汽車A停在斜坡上(4)物體A與傳送帶一起水平勻速運動(5)右圖中,貨物A與傳送帶一起向上勻速運動和向下勻速運動兩種情況(6)人A坐在桌子上,一人對桌子施一向右的水平推力,但桌子沒動(7)人A與電梯一起勻速運動4如圖321所

27、示,重50N的木箱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當(dāng)受到水平拉力F5N時,木箱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_N;當(dāng)F15N時,木箱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_N圖3215如圖322所示,重力為G的消防員沿著豎直的桿勻速滑下,他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_,方向_圖3226如圖323所示,用外力F水平壓在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上,(設(shè)受力F的面光滑),使物體靜止,此時物體與墻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_;如將F增大為3F,物體與墻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_;若將F減小為0.5F,物體滑動,墻與物體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m ,則物體與墻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_圖3237如圖324所示,把一只牛皮紙信封夾在一本書中,盡量使信封靠近書裝訂

28、的一邊,用手提信封就能將書提起來試一試并分析書的受力情況圖324第四節(jié) 力的合成1請用作圖法求下列共點力的合力:(1)F150N,方向水平向右;F250N,與F1夾角120°斜向上(2)F150N,方向水平向右;F250N,與F1夾角60°斜向上(3)F130N,方向水平向右;F240N,方向豎直向上;F360N,方向水平向左2只有_沒有_的物理量叫標(biāo)量,兩個標(biāo)量的加法就是取代數(shù)和矢量不僅有_和_,而且兩個矢量的加法還必須符合_法則3如圖325所示,F(xiàn)1、F2、F3、F4四個共點力恰好能用一個正六邊形的兩條鄰邊和兩條對角線來表示,且F18.0N,則F1和F3的合力大小是_N

29、,F(xiàn)2和F4的合力大小是_N,這四個力的合力大小是_N圖3254下面關(guān)于合力和它的兩個分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個力B兩個力的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個力C兩個力的夾角在0°180°之間,夾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D兩個力的夾角在0°180°之間,夾角越大,其合力越小5下列各組共點的三個力,合力可能是零的有A3N、4N、8NB3N、5N、1 NC4N、7N、8ND7N、9N、16N6如圖326所示,某物體受五個共點力,合力為零若F4的方向沿逆時針轉(zhuǎn)過90°而保持其大小不變,其余四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則此

30、時物體所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圖326AB2F4CF4D7木塊靜止在傾角為a 的斜面上,那么斜面對木塊的作用力的方向應(yīng)該是( )A沿斜面向上B垂直于斜面向下C豎直向上D垂直于斜面向上8做“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時,步驟如下,請補全步驟(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2)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點,另一端連接兩根繩套(3)通過繩套用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秤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點O(4)此時需用筆在紙上標(biāo)記下點O的位置,并記錄下_、_和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F1、F2(5)改用一個彈簧秤把橡皮條拉長到_后,再記錄下_和彈簧秤的讀數(shù)F(6)用鉛筆和刻度尺從力的作用點O沿兩繩套的方向畫直線選

31、好標(biāo)度,按F1、F2的大小做兩個力的圖示用三角板做平行四邊形,求得合力F(7)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第五節(jié) 力的分解1如圖327所示,一人用與水平面成q 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拉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箱子,箱子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若箱子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m ,則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圖327Am MgBm Fsinq Cm (MgFsinq )DFcosq 2為了行車方便與安全,高大的橋要造很長的引橋,其主要目的是:( )A增大過橋車輛受到摩擦力B減小過橋車輛的重力C增大過橋車輛的重力平行于引橋面向上的分力D減小過橋車輛的重力平行于引橋面向

32、下的分力3重力為G的物體在傾角為a 的斜面上勻速下滑,則物體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大小為_,摩擦力大小為_,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4如圖328所示,用手、鉛筆支起圖中的繩子繩子下端掛一重物手指可以感受到繩子的拉力,手掌可感受到鉛筆施加的壓力若鉛筆處于水平,繩與鉛筆間的夾角為30°,所掛物體重力為5N求繩BC段的拉力大小是多少?(鉛筆重力不計)圖3285一根細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0N,現(xiàn)把一個重量為200N的物體拴在繩的中點,兩手分別握住繩的兩端并靠攏,然后緩慢向左、右分開,當(dāng)繩子被拉斷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應(yīng)稍大于( )A30°B60°C90°D120

33、°6如圖329所示為頂角等于60°的斜劈斜劈底面水平現(xiàn)在有F100N的力作用于劈背上力F的方向為豎直向下請將力F按效果分解,畫出分解力F的示意圖;可以求得兩個分力大小都為_圖3297在傾角為a 的斜面上,放一個質(zhì)量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豎直檔板擋住如圖330所示,處于靜止則球?qū)π泵鎵毫Υ笮∈? )圖330Amgcosa Bmgtana Cmg/cosa Dmg/sina 8如圖331所示,輕繩懸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欲再施一個力F,使小球在圖示位置靜止,這時繩與豎直方向成q 角圖331(1)若要使力F與繩拉力T大小相等,則F方向與豎直方向成_角;(2)若要使F最小,其大小為

34、_,方向為_全章練習(xí)(一)1下列關(guān)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力把物體向上拋出,物體上升過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B一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直接接觸到它并且施加了這種作用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D沒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照樣可以獨立存在2如圖332所示,兩個物體A和B,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于水平地面上,不計摩擦,A對繩的作用力的大小與地面對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別為( )圖332Amg,(Mm)gBmg,mgC(Mm)g,MgD(Mm)g,(Mm)g3關(guān)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體的運動方向

35、在同一條直線上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體的運動方向垂直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4運動員用雙手握住豎直的竹桿勻速攀上和勻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別是f1和f2,那么( )Af1方向向下,f2方向向上,且f1f2Bf1方向向下,f2方向向上,且f1f2Cf1方向向上,f2方向向上,且f1f2Df1方向向下,f2方向向下,且f1f25兩個大小不等的共點力進行合成,則( )A合力一定大于每個分力B合力可能同時垂直于兩個分力C合力的方向可能與一個分力的方向相反D兩個分力的夾角q 在0°180°之間變化時,q 角越小,合力越大6如圖333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木塊在斜向右上方

36、的拉力F的作用下仍然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則拉力F與靜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是( )圖333A向上偏右B向上偏左C豎直向上D水平向右7已知力F10N,把F分解為F1和F2兩個分力,已知分力F1與F的夾角為30°,則F2的大小( )A一定小于10NB可能等于10NC可能等于0D最小等于6N8一彈簧受到10N的拉力時,它的長度是11cm;當(dāng)它受的拉力再增大5N,達到15N時,彈簧長度是13cm求:(1)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2)彈簧的原長;(3)如用兩手握住它的兩端,分別用10N的力向兩邊拉,則彈簧伸長多少?9重為40N的物體與豎直墻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m 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50N支撐住物體,物體處

37、于靜止?fàn)顟B(tài),如圖334所示這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體勻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變,則大小應(yīng)變?yōu)槎啻?圖33410如圖335所示,小球只受重力和繩子拉力作用已知小球重力為G,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7°圖335(1)已知合力方向水平,求繩子拉力、合力的大小;(2)已知合力方向垂直于繩,求繩子拉力、合力的大小全章練習(xí)(二)一、單選題1如圖336所示,一本書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書的受力是( )圖336A重力、支持力、壓力B重力、支持力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D支持力、壓力2下列關(guān)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B勁度系數(shù)越大的彈簧,產(chǎn)生的彈

38、力越大C動摩擦因數(shù)與物體之間的壓力成反比,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D靜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之間發(fā)生變化3關(guān)于接觸力,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一定存在彈力B兩物體間存在摩擦力時,彼此間一定有彈力C只有運動的物體間才受到摩擦力作用,靜止不動的物體不受摩擦力D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4一木塊沿粗糙斜面下滑,在圖337中畫出的四個木塊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圖3375在下列的物理量中,哪組的各物理量都是矢量( )A力、位移、質(zhì)量B速度、加速度、位移、力C速度、加速度、路程、力D力、速度、加速度、勁度系數(shù)6兩個身高相同的人,共同提起一桶水,靜止不動每個人離桶中心的距離

39、相同,當(dāng)兩人離的距離變近時,關(guān)于每個人用力的大小,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力變小B力變大C不變D無法判斷7如圖338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木塊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木塊和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分別給它們施加大小都為F的彈力,其中給第一、三兩木塊的彈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相同這時三個木塊都保持靜止比較它們和水平面間的彈力大小N1、N2、N3和摩擦力大小f1、f2、f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338AN1N2N3,f1f2f3BN1N2N3,f1f3f2CN1N2N3,f1f2f3DN1N2N3,f1f2f3二、多選題8已知3個分力的大小依次為3N、5N、9N,則這3個分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0NB

40、1NC5ND18N9物體從某一高處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輕彈簧上,如圖339所示在A點物體開始與彈簧接觸,到B點物體的速度為0,然后被彈簧彈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如圖339A物體從A下落到B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減小B物體從B上升到A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減小C物體從A下落到B的過程中,受到的合力不斷增大D物體從B上升到A的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增大10如圖340所示,傳送帶向上勻速運動,將一木塊輕輕地放在傾斜的傳送帶上則關(guān)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340A木塊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傳送帶向下B木塊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傳送帶向上C木塊可能不受摩擦力D木塊不可能不受摩擦力11如圖341所示,A、B兩個物體疊放在一起,同時有F1N的兩個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上,A、B仍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圖341AA物體對B物體的摩擦力為1NBB物體對A物體的摩擦力為零C地面對A物體的摩擦力為零D地面對A物體的摩擦力為1N三、填空、畫圖題12如圖342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豎直墻面上,物塊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