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_第1頁
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_第2頁
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_第3頁
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_第4頁
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1地球的自轉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地球載著我們不停自西向東旋轉的緣故,我們把地球繞軸的旋轉運動叫自轉。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一天24小時。4地球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白晝,背著太陽的一半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斷地交替。2地方時,區(qū)時,日界限的劃分1地方時是因經(jīng)度不同的時刻。國際上的分區(qū)計時制度是把全球劃分為24個150經(jīng)度的時區(qū)叫時區(qū)。每個時區(qū)中間的經(jīng)線叫中央經(jīng)線。2各時區(qū)

2、都以本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qū)統(tǒng)一使用的標準時間,稱為區(qū)時,也叫標準時。區(qū)時換算時,要先算時區(qū)差,相鄰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正好相差l小時,相差幾個時區(qū)就相差幾個小時。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時區(qū)的區(qū)時比西邊時區(qū)的區(qū)時早,所以采用東加西減的方法,即求東邊的要加上時區(qū)差,西邊的要減去時區(qū)差。3國際上規(guī)定,把1800經(jīng)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限,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和終點。4東西十二區(qū)時刻一樣,但日期相差一天,從西十二區(qū)超過日界限,進入東十二區(qū)時,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減少一天。如:東十二區(qū)是l0 月1日8時,西十二區(qū)是9月30日8時。3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及其意義和五帶的劃分1地

3、球在公轉時,地軸的方向始終不變,朝向北極星附近,地球每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是365又1/4天的時間。2太陽光和地面的夾角叫太陽高度角。一天中,旗桿的影子長度最短的時間是太陽在最高的位置正午時候,而且此時的太陽高度角最大,稱為正午太陽高度。3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制分日至秋分日直射赤道,在一天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guī)律是從直射點向兩側遞減。中考地理必背考點:不斷運動的地球4地球上各地的晝夜長短會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對于北半球來講,一年中自晝最長的是夏至日,白晝最短的出如今冬至日,南半球各地剛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晝和黑夜都是相等的。5

4、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直射,白晝總是長于黑夜,在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由于受直射,北半球白晝總是短于黑夜。6根據(jù)地球上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和晝夜長短兩個因素的變化,可以將地球劃分為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 帶,其分界限分別是南北緯23.50和南北緯66.50。4日歷的劃分及其根據(jù)和二十四節(jié)氣1中國的日歷可以劃分為公歷和農(nóng)歷。公歷是陽歷的一種,我國的農(nóng)歷是陰歷的一種。2歷法主要有三種:以月相變化周期為根據(jù)的陰歷;以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根據(jù)的陽歷;結合陰陽歷的特點的陰陽歷。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歷法是陽歷。3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和勞動人民將四季更替的周期分為

5、二十四段。每段為一個節(jié)氣。節(jié)氣往往與一個地方的氣候和生物活動有很大的關聯(lián)。二十四節(jié)氣雖然與氣候的關系非常親密,但卻屬于陽歷的范疇。5地球的內部構造由外到里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巖石圈包括在上地幔頂部和地殼。地殼變動表現(xiàn)為地殼的垂直運動和程度運動。在實際生活中留有許多地殼變動遺留下來的證據(jù)。6火山的組成和構造。軟流層是火山巖漿的來源。世界上火山的類型及分布區(qū),以及火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火山和地震是 人類目前尚不能消除的地質災害,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預防和減輕這些災害的方法。7地震是由于地殼里巖石在內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或者錯位的震動現(xiàn)象。地震的構造中包括:震源、震中和震中距,描繪地震

6、的因素有震級和烈度。8世界的地震帶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瑪拉雅山一帶。1喜瑪拉雅山處在兩大板塊相撞之處,由于板塊的碰撞擠壓,導致這里的地殼強烈上升,它是在抬升出地表之后才形成的。另外海底上地殼抬升是相對的,但喜瑪拉雅山可以從海底升到如今的高度,主要的原因是地殼的抬升,而非地球上海水的減少。2關于火山的形成,公認的說法是:在地表以下200千米的溫度大約15000C,這里的巖漿處于高溫狀態(tài),密度較小,所以它會向上地表涌,而且在浮升過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巖石,噴出地表,形成熔巖??偟膩碚f以下兩點:一火山源地在高溫的軟流層;二噴出地表火山往往遇到的是較薄的地層,或過去是一個火山通道。3中國位于世

7、界兩大地震帶,與地中海-喜瑪拉雅山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地震非常頻繁。9板塊構造學說創(chuàng)立的根底是大陸漂移學說,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創(chuàng)立的。1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根據(jù)是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陸漂移的證據(jù)。2 地球上的巖石圈是由六大板塊組成的,海溝、海嶺、一些宏大的山脈是板塊間的分界限,這些地方都是地殼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3 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形成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恰好在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的交界處,這些板塊之間發(fā)生碰撞、張裂,使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易發(fā)生火山和地震。10地球的陸地外表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共同構成。各種地形類型各有特點。山地海拔高,相對高度也大;高原海拔高相對高度小;平原的海拔相對高度較小;丘陵海拔有高有低,相對高度小;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11等高線的分布特點可反映出地形的特點,如:等高線呈封閉狀態(tài),由外向內,海拔增高處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兩條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處為鞍部;等高線較密處為陡坡;較疏處為緩坡,重疊處峭壁陡崖。12地形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形成高山、高原、低洼,使地外表變得上下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