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墻勘察大綱_第1頁
擋墻勘察大綱_第2頁
擋墻勘察大綱_第3頁
擋墻勘察大綱_第4頁
擋墻勘察大綱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0 噸級航運建設一期工程株洲水上服務區(qū)巖土工程詳勘勘察大綱( 擋土墻 )湖南省航務勘察設計研究院二O一二年七月1、 、 任務依據(jù) 22、 工程概況 23、 勘察目的與任務要求 24、 勘察依據(jù) 35、 勘察工作概況 35、1地形地貌 35、2地層巖性 35、3地震 45、4勘察工作量 46、勘察方法及手段 46、1資料收集 46、2工程測量 56、3鉆探 56、4取樣 56、5現(xiàn)場原位測試 66、6室內試驗 66、7巖土的定名和工程地質層的劃分方法及原則 66、8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值的統(tǒng)計與選取 66、9巖芯的保留與存放 77、勘察設備及人員組織 77、1勘察設備 77、2人員組織 7&

2、amp;工程進度計劃 89、 質 量保證措施 89、 1 技術管理 810、 2 勘察質量監(jiān)控管理 910、 預期勘察成果91、任務依據(jù)勘察合同及株洲水上服務區(qū)勘察設計資料互提卡(交計(2011)第34號)2、工程概況受湖南省株岳航運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擔了株洲水上服務區(qū)擋士墻的巖士工程詳勘任務,設計單位為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擬建株洲水上服務區(qū)位于株洲縣三門鎮(zhèn),距離株洲航電樞紐大壩上游約2km本項目擬建2個2000噸級建船碼頭。陸域配套建筑物情況列表如下:序號名稱結構型式層數(shù)基礎型式1綜合樓框架3淺基礎、樁基礎2宿舍樓砌體3淺基礎、樁基礎3倉庫框架1淺基礎、樁基礎4門衛(wèi)砌體1淺基

3、礎、樁基礎5電子顯示屏6地下水池7箱式變電箱8污水處理設備本次詳細勘察任務由設計單位布置,主要針對服務區(qū)四周圍墻擋士墻。擋墻高度約為7m擬采用淺基礎形式,根據(jù)總平面布置圖,本次詳勘在擬建工程區(qū)范圍內共布置了 10個鉆孔,鉆孔的具體分布詳見鉆孔平面布置圖。3、勘察目的與任務要求本次勘察要求按施工圖設計勘察完成。其主要目的是為該工程擋士墻設計編制提供基礎資料,根據(jù)委托單位要求和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務和要求為:1、嚴格按規(guī)范GB50021-2001巖士工程勘察規(guī)范和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 執(zhí)行。2、鉆孔位置按鉆孔布置圖設于建筑物軸線上,建筑物定位尺寸及場地設計標高見

4、附圖。3、孔深:應根據(jù)基礎設計的型式(見附表)按規(guī)范中對詳勘孔深的要求進行。4、詳勘應提供巖士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士參數(shù),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士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5、 查明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議。6、 查明場地各層巖土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提供土質邊坡坡度允許值和計算擋土墻所需要的參數(shù)。7、 劃分場地類別,劃分對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險的地段,提出勘察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特征周期分區(qū),滿足GB50021-2001的5.

5、7條要求。&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判定土、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地下水對樁基設計和施工的影響。9、 滿 足 GB50021-2001 的 4.9.8 條和 4.9.4 條要求10、 根據(jù)條文規(guī)定,要求在地質報告中必須提供有建設方簽字的現(xiàn)場見證報告4、勘察依據(jù)巖士工程勘察規(guī)范(2)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GB50021 2001, 2009年版 )( GB50330-2002(GB50007 2002)(JGJ94 2008)(5) 土工試驗規(guī)程(GB/T50123-1999)(6) 水運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J225-98)(7)

6、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8)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說明一水運工程部分5、勘察工作概況5、 1 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湘江右岸I 級階地,場地內地形簡單,地勢平坦,分布大量水田,地面高程一般為41.00m。6、 2 地層巖性根據(jù)已有地質勘察資料,擬建場地分布地層如下 層:粉質粘士(QD褐黃色,硬可塑?硬塑,厚層狀,偶見鐵鎰質,全場區(qū)分布,厚度大。層:圓礫(Qal)褐黃色,中密,呈亞圓形或圓形,粒徑一般2? 4cm左右,含少M卵石和砂,以砂和粘性士充填膠結。全場區(qū)分布,厚度變化大。層:全風化礫巖(K2)褐紅色,呈含礫粘性士狀,硬塑,礫石母巖成分為砂巖,局部分布,厚度大。層:

7、中風化灰?guī)r(Cd)深灰色,隱品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石完整,局部分布。5、3地震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擬建場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抗震分組為第一組,地震基本烈度值為切度。5、4勘察工作M本次勘察為詳細勘察,計劃完成工作M如下:鉆探計劃完成工作M表表1鉆孔深度放樣測 量取樣室內試驗標貫(動探)備注原狀樣擾動樣巖樣顆分個m占件件組組組次10P 13010、123/1232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設計工作M是參考施工圖勘察地質資料確定的,為預定計劃 勘察

8、工作在勘察方案實施過程中,若地基士結構及性質有異常變化時,應根據(jù)實 際地質條件酌情適量:調整工作6、勘察方法及手段6、1資料收集根據(jù)任務書要求,收集擬建工程區(qū)范圍內的自然地理、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地 貌、氣象等有關資料,總結有關勘察方面較為成熟的經(jīng)驗。7、 2 工程測量所有孔位均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其定位誤差為:陸地應小于0.1 米,水中應小于 0.5米,并在套管固定后核實孔位。勘探點的高程測量誤差為:陸地不應超過0.01 米,水中不應超過0.1 米。8、 3 鉆探本次工作中,鉆探采用沖擊和回旋鉆進施工工藝,開孔及終孔孔徑均應滿足試驗要求,孔斜必須滿足工程鉆探要求。鉆孔深度:1、 DZK1 D

9、ZK3 DZK5 DZK7 DZK1的控制性鉆孔,孔深進入圓礫層5m2、 DZK2 DZK4 DZK6 DZK8 DZK的一般性鉆孔,孔深進入圓礫層3m需說明的是,根據(jù)已有勘察資料,本場地地層變化復雜,故在鉆探過程中,應根據(jù)鉆孔揭露地層情況隨時調整孔深。為最大限度的保證土樣不受擾動,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無水鉆進,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小泵量鉆進。采取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在堅硬完整的巖層中,巖芯采取率不應小于85%2、 在強風化、破碎的巖層中,不應小于50%3、 粘性土地層,不應小于85%砂土類地層,不應小于65%4、 碎石土類不應小于65%6、 4 取樣為保證所取土樣的質量,根據(jù)不同的地層采用不同

10、的取土工藝,對一般粘性土采用普通取土器進行取樣。取樣前,必須采用無水鉆進進行清孔,采樣方法根據(jù)具體地層采用“重錘一擊法”、“重錘少擊法”、“快速壓入法”等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證 土樣不受擾動。取樣完畢后立即用蠟封。土樣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震動,避免水分流失。土樣在送往試驗室時,必需填寫送樣清單,一并交付試驗室。送樣時間:從取出土樣到送至試驗室不超過10 天。對本勘察項目的取樣做如下規(guī)定:1、取樣均在控制性鉆孔中完成,每孔取原狀土樣2? 3 件。當土層厚度大于5 米時對粘性土每孔每一層土取樣2? 3 件,小于5 米時取一件土樣。對碎石土視鉆探取芯情況選取有代表性試樣不少于3 件水、土腐蝕性試驗樣品

11、:利用施工圖成果。特別說明的是:對擬建場地內分布每一層巖土取樣數(shù)量或原位測試數(shù)據(jù)必須保證不少于6 件或 6 次,以便滿足數(shù)理統(tǒng)計提供巖土參數(shù)需要。7、 5 現(xiàn)場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選取代表性地層進行試驗,一般在取樣完畢后宜立即進行試驗。其他未取樣鉆孔每孔試驗2 次。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適用于粗粒土,在試驗前應保持觸探孔垂直,試驗時穿心錘應自由下落并應連續(xù)貫入,錘擊速率為15-30擊/分,并記錄每貫入10cm的擊數(shù)。試驗間距不超過2.0m。標貫試驗每孔試驗2? 3 次,動力觸探試驗每孔試驗2 段,每段深度大于0.30m。注:鉆孔完畢觀測孔內地下水位。8、 6 室內試驗試驗項目:1、 粘性土:土層

12、含水量、天然重度、比重、孔隙比、飽和度、流限、塑限、塑性指數(shù)、液性指數(shù)、顆粒成分、密實度、壓縮系數(shù)、壓縮摸量、粘聚力、內摩擦角;2、 碎石土:顆粒分析;試驗規(guī)程:按巖土規(guī)范進行。6、 7 巖土的定名和工程地質層的劃分方法及原則巖土定名按按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021 2001, 2009 年版)。工程地質層的劃分采用五級劃分法,主要考慮如下幾個因素:地層時代、地層成因、巖性、沉積層位及巖土物理力學指標等。一般情況下,對于單層厚度 > 50cm的地層或單層厚度雖然 < 50cm但對工程有重 大影響或屬地層標志層,應單獨劃分出工程地質層,對一于單層厚度< 50cm的一般層

13、,可視底層實際情況,采用“夾層”、“互層”、“夾薄層”進行描述。鉆孔內的地層 高程誤差不得超過10cm7、 8 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值的統(tǒng)計與選取 對每一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逐個檢查,對有明顯錯誤或取樣、試驗方法有問題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復查,將錯誤的和不合理的數(shù)據(jù)舍棄,異常數(shù)據(jù)的舍棄用三倍標準差方法或用 Grubbs 準則來判斷。 一般情況下參與統(tǒng)計的指標有:含水量、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塑液限、塑性指數(shù)及液性指數(shù)、粒徑、抗剪強度、壓縮系數(shù)、壓縮模量、巖石抗壓強度等。統(tǒng)計項目包括:樣本數(shù)、最大值、最小值、算術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 所用的統(tǒng)計方法有:算術平均值法、保證率法等。具體方法按相應規(guī)范執(zhí)行。

14、統(tǒng)計方法根據(jù)樣本個數(shù)分別采用最大值或最小值(樣本數(shù)5個時)、算術平均值法(樣 本數(shù)5個時)兩種方法,一般 w、S、a、Il、W取最大值,其余指標取最小值。地基承載力的提供是根據(jù)勘察方法與土工試驗數(shù)據(jù),分別采用多種不同方法進行綜合判定提供。對于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在有原位測試數(shù)據(jù),又有土的物理力學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按照物理力學指標,根據(jù)有關規(guī)范采用查表、標貫公式計算或查表等方法綜合考慮提供;若碎石士只有原位測試,根據(jù)動探公式法及手冊查表兩種方法確定;若粘性土只有土工試驗資料而無原位測試資料時,則按規(guī)范查表提供。樁側土的極限摩阻力標準值值按照相應規(guī)范查表確定。在查表時,按土的稠度狀態(tài)或土的密實程度進行內

15、插確定。6、 9 巖芯的保留與存放鉆探完畢,每一鉆孔的巖芯均需要保留有關照片。7、 勘察設備及人員組織7、 1 勘察設備根據(jù)上述布置的勘察工作量,并結合工期要求,鉆探采用GY-1 型工程鉆機1 臺 , 另外投入的有測量儀器1 臺,室內試驗儀器若干,以及其它相應的配套設施。7、 2 人員組織本項目將作為我院重點工程,為了使本次勘察工作能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我院各級及各部門人員應密切配合,及時解決工作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及時與設計方和業(yè)主的進行聯(lián)系和溝通。擬投入人員9 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 人,工程師2 人,助理工程師1 人,工人4 人。&工程進度計劃工作程序主要分為準備工作、外業(yè)勘察階段及內業(yè)

16、資料整理三大階段:1、 準備工作階段主要根據(jù)本次勘察工作量的大小、施工工期等要求,在技術上、鉆探設備、試驗儀器上、人員配備上進行積極準備,做到有的放矢。2、外業(yè)勘察階段本階段根據(jù)下達的工作M進行現(xiàn)場施工、室內試驗等外業(yè)工作,并積極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復核,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供中間成果資料。3、內業(yè)資料整理階段本階段根據(jù)己有資料及本次勘察資料進行資料匯總,包括文件說明的編寫、地質圖件、士工試驗圖件等的編制。待通過院審后,進行文件的裝訂、出版工作,將資料及時歸檔。計劃工期為20天。工作進度表表2序號工作項目完成時間(天)時間1現(xiàn)場踏勘、準備12012年7月8日2開展外業(yè)工作102012年7月9日? 20

17、12年7月19日3內業(yè)資料整理52012年7月20日? 2012年7月24日4內部驗收12012年7月25日5資料審查22012年7月26日? 2012年7月27日6文件出版12012年7月28日9、質量保證措施9、1技術管理1、技術管理主要從事勘察技術質M、技術標準、勘察工作進度、勘察?工作M協(xié) 調劃分、質M檢查及監(jiān)督等工作。對勘察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并派出技術干部進 行現(xiàn)場指導,并外業(yè)勘察質M及成果質M進行中間檢查,控制勘察 質2、按照我院IS09000-2000質M體系文件要求對勘察全過程實行標準化、規(guī)范化 的質M監(jiān)控管理。9、2勘察質M監(jiān)控管理1、對于勘察輸入的有

18、關文件資料,應進行嚴格審查、防止廢止、過期、失效、 錯誤的資料 文件進入勘察過程中,以免造成對勘察工作的誤導;凡打印底圖者應履行復核職責;2、對投入本項目的人力數(shù)M、勘察設備、試驗儀器、技術人員資質、勘察質M 保證措施、 勘察工作大綱等進行全面審查,并檢查工地實際落實情況;3、在外業(yè)勘察工作中,堅持每鉆孔開孔前編寫鉆孔施工地質要求指導卡,指導 卡中對“鉆孔孔位”、“鉆孔深度”、“巖芯采取率”、“標準貫入試驗”、“重型動力角觸探試驗”、“取樣要求”、“水位測量”等項目做出明確規(guī)定; 終孔前經(jīng)現(xiàn)場地質人員、機長、班長共同驗收,并填寫“鉆孔終孔驗收單”,對所需驗收的項目 進行逐項考核,合格后方可終孔。鉆孔施鉆時,每一鉆孔均派工程技術人員跟班進行現(xiàn)場地質編錄,指導鉆探工作,現(xiàn)場解決鉆探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地質問題,準確無誤的收集第一手資料;4、對 于勘察成果資料,嚴格執(zhí)行“二校三審”,使勘察輸出的中間成果資料和 終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符合勘察質量要求,并及時歸檔;10 、預期勘察成果本次勘察報告的整理要與初勘鉆孔資料整合,兩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