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9-20202019-2020 年八年級物理下冊單元檢測試題:第八章力與運動教科版年八年級物理下冊單元檢測試題:第八章力與運動教科版題號三四五總分得分7、用大小為 10N 的水平推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沒有推動,桌子受到的摩擦力(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假如運動的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它將。8、如圖所示,錘頭松動時,用力敲錘柄是利使錘頭套緊;溜冰鞋下都裝了可以滾動車輪,這是因為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二、選擇題(每空?分,共?分)9、在水平軌道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列車車廂的天花板上懸吊一個小球 a,地板上有 b、c、d三點,其中 b點位于小球 a 的正下方,如圖所
2、示,若空氣阻力不計,燒斷細線后,小球 a 將:B.可能落在 bc兩點之間D.可能落在 bd兩點之間10、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cè)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11、如圖所示是小車做變速直線運動時,車內(nèi)懸掛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間的情況,其A.落在 b 點上C.落在 d 點上中符合物理規(guī)律的是()。12、如圖所示一茶杯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3、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D茶杯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13、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不運動,就不會有慣性B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傾,說明只有此時乘客有慣性C. 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有慣性D. 氣體也有慣性14、以下實驗中,主要是運用二力平衡條件分析解決問題的有【】A.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B.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C 利用天平測量水的重力 D.利用量筒測量水的重力三、計算題(每題 8 分,共 24 分)15、如圖所示,重量為 10N 的長方體木塊被夾在兩豎直平板之間,如果勻速向上拉木塊上去要用 22N 的
4、力,如果勻速向下拉木塊下來,求拉力大???16、一臺起重機將一個體積為 0.2m3的鋼材以 0.2m/s 的速度勻速上升,此時起重機吊繩對鋼材的拉力是多大?由于施工的需要,吊車吊物體的速度增大為原來的 2 倍,且仍勻速上升,則吊繩的拉力又是多大?(p p鋼=7.8X103_kg/m3)鋼17、質(zhì)量為 2 噸的汽車,載了 5 噸的貨,勻速行駛在平直公路上時,所受摩擦力為重量的 0.2 倍,求汽車的牽引力?四、實驗題(每題 8 分,共 16 分)18、某中學初二年級同學在探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實驗中,把一根輕質(zhì)彈簧的一端固定在 O 點,另一端用尼龍細線固定在彈簧秤的掛鉤上,每次實驗時,他們都將彈簧由
5、 A 拉伸到 B 位置.研究過程及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a)、(b)、(c)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裝置、操作及現(xiàn)象,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1)比較圖中(a)與(b)或(a)與(c)可知,此探究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的法.(2)分析比較圖中(a)與(c)中拉力的方向及彈簧的示數(sh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19、如圖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實驗情景.(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邊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并通過調(diào)整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shè)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
6、了探究.五、探究題(每題 8 分,共 24 分)20、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則認為:運動的物體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到底誰說得對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明和同學們設(shè)計了如圖 5 所示的實驗。(1)要探究運動到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只需研究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所以小明用一輛運動的小車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變化。小明在實驗中是如何讓小車受到不同阻力的?(2)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我們應(yīng)該保持小車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認為小明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3)請將小明在本實驗中的結(jié)論填寫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速度減
7、小得越。(4)根據(jù)小明的結(jié)論,你能推理出小車若沒有受到阻力,將做什么運動嗎?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圖 521、某小組同學想通過實驗探究靜止的物體具有什么性質(zhì)。他們把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 A、B(mAm)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紙,A 物體仍然靜止,B 物體向左傾倒,B實驗現(xiàn)象如圖 5 所示。1分析比較圖 5(21)可歸納得出結(jié)論是: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2分析比較圖 5(a)與(b)和&)與(d)可歸納得出結(jié)論是:(22)22、在觀察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探究活動中,小明所在小組是將大小不等的紙錐由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如圖 22a)(1)關(guān)于紙錐下落快慢的比較,小明他們討論后
8、得到以下方案:甲同學由圖 22a 所示情形,就能比較出紙錐運動的快慢,他的比較方法是乙同學是觀察大小紙錐著地的先后來判定的,他的比較方法是為比較紙錐從同一高度整個下落過程的運動快慢,你認為上述方法中最科學的是(選填“甲”或“乙”)同學的方案(2)在做上述實驗時,小華所在小組利用閃光相機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 0.2s曝光一次,拍攝的圖片如圖 22b 所示.1由圖 b 可以判斷紙錐下落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情況是(選填“不變”、“先變大后不變”或“一直變大”).若測得紙錐在 A、B 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 6.40cm,則此過程中,紙錐的平均速度為 m/s。2由圖 b 猜想,下落過程中紙
9、錐所受阻力的變化情況是();A.不變 B.直變大 C.先變大后不變答案:等于做勻速直線運動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慣性校車2、相互的慣性3、考點:牛頓第一定律.269688專題:應(yīng)用題.分析: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可知,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因此讓小球從 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 C 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故小球?qū)⒀?b路線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答案為:b;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點評:本題考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
10、因,物體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是解題的關(guān)鍵.4、小于等于5、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檢查地面、桌面等是否水平6、不相等相等7、推桌子沒有推動,桌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也就是平衡狀態(tài),此時推力和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所有外力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物體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將一直勻速運動下去。8、慣性滾動摩擦小于滑動摩擦二、選擇題9、A10、A11、D 杯內(nèi)水與懸掛的小球都具有慣性,當小車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它們都要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xù)運動。A 中小車向右加速,水要保持原來較小速度,因而在左側(cè)堆積,但小球也應(yīng)向左傾斜,同樣情況
11、下 B中水在左側(cè)面應(yīng)升高液面,C 也應(yīng)是水面左側(cè)面較高。12、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是一對平衡力,故 A 說法正確;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兩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 B 說法錯誤;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方向相同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 C 說法錯誤;D、 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 D 選項錯誤.故選 A三、多項選擇13、CD14、AB四、計算題15、f=F1-G=22N-10N=12NF2=f-G=12N-10=2N1
12、6、(1)F=G=mg=pVg=15288N.32.iTFpj0Kg+Fidpkg=7pj.0kgG=rng=7000kg.8NK-gSSOONf=v.d600N.Q”;/7:20N17F=fl372br-五、實驗,探究題18 、考點:力的合成與應(yīng)用。(2)F=G=mg=pVg=15288N.專題:實驗探究題;等效替代法。分析:(l)每次實驗都是將彈簧由 A 點拉長到 B 點,彈簧伸長的長度相同,表示每次測力計對彈簧的拉力相等,通過 a 圖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為 4N.通過三次彈簧相同的形變,來代換三次的拉力相同(2) a 圖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以看成是 c 圖中兩個力的合力,根據(jù)三者的大小關(guān)系,可以
13、確定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中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實驗中是通過彈簧相同的形變來表示受到相同的拉力,利用了 a 圖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來代換 be 兩圖中兩個力的合力.這種方法叫等效代換法.(2)將兩個圖結(jié)合起來分析,e 圖中兩個力的合力與 a 圖中的力大小相等,都為 4N.e 圖中的兩個力分別為 1N 和 5N,從數(shù)量關(guān)系上分析, 兩個力的合力等于這兩個分力的大小之差.并且方向與較大的哪個力的方向相同.故答案為:(1)等效替代法;(2)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兩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力方向相同點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經(jīng)常用到得一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電阻的串
14、并聯(lián)時,兩個分電阻可以等效成一個電阻就用到了這種研究方法.19、(1)相反;鉤碼個數(shù);(2)不能;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20、(1)讓小車分別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2)使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3)遠慢(4)小車若沒有受到阻力,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解析:(1)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而摩擦力就是阻礙小車運動的力。(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要保持小車的速度相同,應(yīng)使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樣在其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才是相同的。(3)讀圖可知,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車運動的距離最近,速度減小得最快,而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車運動
15、的距離最遠,速度減小得最慢,棉布表面介于兩者之間。據(jù)此我們可以歸納出: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4)根據(jù)前面的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我們可以推想,當平面絕對光滑時,即阻力為零時,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且速度也將不再減小,也就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1、a 與 b 或者 c 與 d 靜止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越容易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22、(1)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相同路程比較時間(2)先變大后不變 0.16C2019-20202019-2020 年八年級物理下冊單元檢測試題:第十一章功與機械教科版年八年級物理下冊單元檢測試題:第十一章功與機械教科版8、如圖
16、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xiàn) 的大小與時間 t 關(guān)系和物體速度 v 與時間 t 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則第 2 秒末時,物體處于狀態(tài),第 6 秒末到第 9 秒末,推力 F 做功是 J.、選擇題(每空?分,共?分)題號三四五總分得分9、下列現(xiàn)象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有(填序號)提著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 10、如圖5、所示,mAmBmC,三個物體在同樣大小的力 F 的作用下,都沿著力 F 的方向移動距離 s,比較 F 對三個物體所做的功,結(jié)論是:A.三次做功一樣多 B.對 A 做的功多 C.對 B 做的功多 D.對C 做的功多11、甲乙兩種機械所做的功 W 隨時間
17、t 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從圖象可以判斷A.甲比乙做功多 B.甲比乙做功少C.甲比乙做功快 D.甲比乙做功慢12、王小虎同學聽到上課鈴響了,他一口氣從一樓跑到三樓,所用時間為 10 秒。那么他上樓的過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哪個值A(chǔ).3WB.30WC.300WD.3000W13、關(guān)于機械效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功率越大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B. 機械效率大小與功率大小無關(guān)用力撮石頭舉著杠鈴但沒有撮動推著小車前進原地不動(A)心心(C)C. 機械效率越低的機械,做的功就越少D. 由于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機械效率總小于 114、下列簡單機械中,能夠用 20N 的力提起 50N 的物體的
18、是【】A、杠桿 B、動滑輪 C、斜面 D、輪軸三、計算題(每題 8 分,共 24 分)15、隨著我國國力迅速增強和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如圖所示)于 2012 年 9 月 25 日正式交接海軍。若某次海試該艦推進動力功率為 1X10EkW,連續(xù)巡航 10h,勻速航行 360km。問:(1)該艦勻速航行的速度為多大?(2)該艦推進動力做的功為多少?(3)若該艦在海上水平勻速前進,它受到的阻力是多大?塊 4m 長的鋼板 AB 搭在車廂底板上,構(gòu)成一個斜面。他通過這個斜面,用 F 把一個大木箱由 B 處勻速推到 A 處,用了 30s 時間,已知木箱重為 1000N,剁面效率
19、為 75%。求:(1)小明推木箱做了多少功?(2)推力的功率多大?(3)木箱在斜面上運動時所受摩擦力多大?17、如圖所示,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 240N 的物體,所用的拉力為 150N,在右側(cè)手向下拉繩子自由端,使繩子自由端在 5s 內(nèi)勻速下降了 4m.求:卡車車廂底板距地面 1.5m 高,小明把一16、如圖 14 所示,(1)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細繩組裝滑輪組;(2)拉力的功率;(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四、實驗題(每題 8 分,共 16 分)18、“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采用的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以及重0.5N 的鉤碼若干。(1)_ 小徐把杠桿中點置于支點上,發(fā)現(xiàn)杠桿的左端低右
20、端高,他應(yīng)該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方向上靜止,這樣做的好處是。(2)_實驗中(如圖20-1),小徐在 A 點掛 3 個鉤碼,在 B 點掛 2 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他就得到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你認為他這樣就得出結(jié)論存在的問題是;(3)_ 小孫的某次實驗(如圖 20-2),他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又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于 1.5N,跟剛剛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實是左右兩邊的不相等;(4) 實驗結(jié)束后,小馬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如果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依然成立,”于是采用如圖 20-3 裝置進行探究,他發(fā)現(xiàn)當杠桿平衡時,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
21、不相符,其原因是受到杠桿的影響;(5) 請你根據(jù)第(4)中的回答提出一個提高杠桿機械效率的方法。19、如圖 8 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他按圖示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勻速移動,分別測得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鉤碼重鉤碼升高測力計示測力計移動G/N高度 h/m數(shù) F/N距離 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請你分析:(1) 比較測力計示數(shù)的大小,可知: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2) 比較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3)把鉤碼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較乙和丙實驗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可知:使用動滑輪(4)在提升
22、重物的過程中,如果要同時兼顧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則應(yīng)選擇(5)進一步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說明分析或計算什么,得到什么結(jié)論。寫出一個即可)五、探究題五、探究題( (每題每題 8 8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 )20、如圖甲所示,輪軸實質(zhì)是一種杠桿小捷同學為了探究輪軸的平衡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如圖乙所示,重物 G 通過細繩繞在軸上,在輪的邊緣沿切線方向用力 F 勻速提升重物,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一實驗二:如圖丙所示,重物 G 通過細繩繞在輪上,在軸的邊緣沿切線方向用力 F 勻速提升重物,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二表二(輪半徑 10cm,軸半徑 4cm)G/N51015F丙/N12.52
23、537.5(1)分析表一數(shù)據(jù)可知,當重物通過繩繞在軸上,作用力在輪上,且輪軸平衡時,輪半徑是軸半徑的幾倍,作用在輪上的力就是用繩繞在軸上的物體重力白(選填“幾倍”或“幾分之一”)(2)分析表二數(shù)據(jù)可知,當重物通過繩繞在輪上,作用力在軸上,且輪軸平衡時,輪半徑是軸半徑的幾倍,作用在軸上的力就是用繩繞在輪上的物體重力白(選填“幾倍”或“幾分之一”)(3)若輪半徑為 R、軸半徑為 r 作用在輪上的力為作用在軸上的力為 F2,則輪軸的平衡條件表達式為.(4) 你認為騎行有變速器的自行車時, 為了使速度更快, 鏈條應(yīng)調(diào)到半徑較 (選填“大”或“小”)的飛輪上屮乙兩21、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傾斜程度關(guān)系
24、的實驗中,將重 5N 的物體沿斜面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移動 1m(如圖所示),改變斜面傾斜程度進行多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上表。(1)實驗時,應(yīng)控制斜面的不變。(2)實驗過程中,用彈簧測力計拉物體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f與拉力 F 的大小關(guān)系為 fF(選填“”、“=”或“”)。(3)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同一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越省力。請舉出一個應(yīng)用斜面省力的實例:22、某學習小組使用幾個相同的滑輪分別進行機械效率的測定,如圖所示他們將測得鉤碼重 G、拉力 F、鉤碼上升的高度 h、測力計移動的距離 s,并將計算出的有用功 W有用、總功 W有用總和機械效率數(shù)據(jù)一并記
25、入下表:次序G/NF/Nh/ms/mW/J有用W總/Jn122.10.10.10.20.2195.2%221.20.10.20.20.2483.3%320.90.10.30.20.27(1)在實驗操作中應(yīng)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表格中數(shù)據(jù)二;(2)比較實驗 1、2,第 2 次的機械效率較低,主要原因;(3)比較實驗 2、3,影響這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使用滑輪組的優(yōu)點是。(4)在實驗 3 的裝置下再加掛一只相同的鉤碼,裝置的機械效率將(變大/變小/不變)。1(5)_ 有的同學認為:“機械越省力,它的機械效率越高”。你認為這句話的(正確/錯誤)。你是用實驗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
26、來判斷的。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費力,省距離2、30,不變3、小明4、省力 1605、考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專題:簡單機械分析:定滑輪是軸固定不動的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據(jù)此分析即可解答:解:因為升國旗時,當升旗手緩緩向下拉繩子時,國旗就會徐徐上升則需要能改變拉力的方向的滑輪,所以旗桿頂部的安裝的是定滑輪;使用時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故答案為:定滑輪、方向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定滑輪工作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chǔ)題6、斜面省力解析:斜面模型加長了距離,但是可以在物體向上運動時省力,故盤山公路修成了斜面形。7、慣性重力 8、從圖乙可以看出物體速度為 0,所以物體靜
27、止;從圖乙可以看出,6s-9s這段時間中 F=4N,V=2m/s,利用功的計算公式得,W=FS=4NX2m/sX3s=24J.故答案為:靜止,24J二、選擇題9、810、A11、C12、C三、多項選擇13、BD14、ACD四、計算題360km15、解:(1)v=f=10h=36km/h=10m/s(2 分)W_(2)由 P=得 W=Pt=1X105X103WX10X3600s=3.6X1012J(2 分)WSEIM(3)由 W=Fs 得 F=&=360000m=1X107N(1 分)因為該艦在海上水平勻速前進,受力平衡,所以該艦所受阻力 f=F=1X107N(1 分)(1)Wfl=Gh=000NxL5m=500J口)W*-WHffl=2000J-i500J=500J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副經(jīng)理聘用合同范本
- 公司維修勞務(wù)合同范本
- 加工生產(chǎn)毛巾合同范本
- 與律師服務(wù)合同范本
- 協(xié)助運作合同范本
- 化妝品授權(quán)合同范本
- 前臺銷售合同范本
- 醫(yī)院醫(yī)用柜合同范例
- 加盟合同范本6
- 包銷合同范本模板
- 《駱駝祥子》通讀指導手冊
- 股東會會議系列文件(通知、議程、簽到表、表決票、決議)
- 非法占用農(nóng)田建房舉報信范文
- 伐樹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數(shù)據(jù)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工程開工報告(5篇)
- 配電箱試驗項目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一章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概述
- 溫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氣源熱泵
- BEC商務(wù)英語高級考試歷年真題
- 初二地理中考復習備考策略與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