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課件(PPT 26頁)_第1頁
《雨的四季》課件(PPT 26頁)_第2頁
《雨的四季》課件(PPT 26頁)_第3頁
《雨的四季》課件(PPT 26頁)_第4頁
《雨的四季》課件(PPT 2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導入課文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和諧而又美麗的旋律,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著萬物也浸潤著人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共同感受四季不一樣的雨之美、情之美。第1頁,共26頁。雨的四季劉湛秋教者:譙城區(qū)十河中心中學 劉兵艦第2頁,共26頁。學習目標1.研讀課文,分析四季之雨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思想感情。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鑒賞美文的能力。3.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趣。第3頁,共26頁。 劉湛秋,生于1935年,安徽蕪湖人,當代著名詩人、

2、翻譯家,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詩刊前副主編,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詩集無題抒情詩獲得中國新詩獎;譯著普希金抒情詩選、葉賽寧抒情詩選等。 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xiàn)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表現(xiàn)感覺與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劉湛秋認識作者第4頁,共26頁。背景鏈接 劉湛秋認為,現(xiàn)代生活使人們“活得很累”,他提倡“輕詩歌”、“輕松散文”、“輕松的生活方式”,主張“以輕對重,以輕對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榮華富貴與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鏡。淡化貌似嚴肅、正經(jīng)的說教所帶來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在這種思想意識下產(chǎn)生的。第5

3、頁,共26頁。字詞學習靜謐( )m高邈( )mio蒞臨( )l粗獷( )un池畦( )干澀( )s吝嗇( )ln s 咄咄逼人( )du讀準字音第6頁,共26頁。解釋詞語高邈:高而遠。邈,遙遠。造訪:拜訪。多用于書面。掩飾:遮蓋修飾使人看不出真相。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第7頁,共26頁。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多用于書面。蒞,到。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爭先恐后:爭著向前,唯恐落后。迫不及待:緊迫得不容等待。解釋詞語第8頁,共26頁。整體感知全文是按什么結構組織材料的?具體寫

4、了哪些內(nèi)容?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組織材料第( 1 )段:總寫“我”喜歡雨。第( 2-5 )段:具體描繪四季雨不同的特點。第(6-7)段:再次抒發(fā)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偡挚偟?頁,共26頁。內(nèi)容研討文章開頭的作用1. 第一段:“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這一段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考開頭段的作用)開篇點題,領起下文。作者將雨擬人化,直接抒發(fā)了對“雨”的喜愛之情。第10頁,共26頁。2.作者在開篇就直抒胸臆:“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結合全文,說說作者“喜歡雨”的原因有哪些? 雨給作者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躍

5、,感情帶來滋潤,思想帶來流動;雨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第11頁,共26頁。3.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點?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春雨: 夏雨:秋雨: 冬雨:嬌媚、美麗熱烈、粗獷端莊、沉靜 自然、平靜提示:勾畫關鍵詞句,感受不同季節(jié)的雨,交流、討論后,每組由代表發(fā)言。第12頁,共26頁。 作者將“雨”擬人化,使之可親可感。人稱的變化使雨的形象親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實,直接抒發(fā)對“雨”的愛戀之情。你便于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更加親切自然(第二人稱)4.第(1-5)段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第6段改稱“你”?第13頁,共26頁。5.第(7)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總結全文,與開頭照應,結構嚴謹。點明并

6、深化主旨,抒發(fā)作者對雨的愛戀之情。6.請大家齊聲朗讀第6、7兩節(jié),進一步思考作者對雨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寄托了作者對雨的喜歡與愛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第14頁,共26頁。7.本文寫出了四季的雨具有的不同特點,如果把標題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不好?!八募镜挠辍眴渭儚娬{(diào)“雨”,顯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了情趣和意境。第15頁,共26頁。品味語言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jīng)雨洗淋后的情態(tài)。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通過寫萬物經(jīng)雨洗淋后的情態(tài),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間接地寫出了春雨的嬌媚,表現(xiàn)了春雨滋潤萬物

7、,給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 間接抒發(fā)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 教師師范品析語句:第16頁,共26頁。2.本文作者描繪了四季的雨,但他單純是為了寫雨嗎?如何才能做到融情于景呢? 明確:雨的四季將雨人格化,使雨變得鮮活。同時這也是一段歷程,一段經(jīng)歷了春夏秋冬而逐漸豐盈完滿的生命歷程??梢哉f,作者融情于景,抒寫了對四季的雨熱愛,更是對四季的生命熱愛。 “融情于景”者,明寫景,即字面都是寫景之語;但是,必須暗含情,即“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第17頁,共26頁。3.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fā)的葉子,簡直就起伏著綠茵茵的波浪。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樹以人的神態(tài)和動

8、作,把萌發(fā)的葉子比作綠茵茵的波浪,并且還巧妙地從視覺的角度,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場春雨給樹木帶來的勃勃生機。4.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作者將夏雨比作交響曲,而且是和“蟬鳴”、“蛙鼓”一起奏響的,從聽覺的角度,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夏雨的熱烈。 第18頁,共26頁。學生選擇美句進行品賞。提示:可從如下幾個角度去分析(1)修辭。先說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再說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或好處,然后結合句子內(nèi)容去分析。(2)抓關鍵詞語去分析。比如一些重點的動詞、形容詞等。(3)從語言特點上去分析,語言生動形象,清新流暢等。(4)表達方式??蓮倪\用了

9、什么表達方式點明文章的什么主題角度去分析。第19頁,共26頁。1、當田野上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顯得端莊而又沉靜了。 2、遠遠地望過去,收割過的田野變得很亮,沒有葉的枝干,淋著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凈利落的木刻。 作者將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形象生動的寫出了秋雨的沉靜、穩(wěn)重。作者將雪中的靜物比作木刻畫,形象生動的寫出了雪的自然、平靜。第20頁,共26頁。 擬人的修辭手法, “化妝了”,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 從視覺角度寫出了冬雨降臨的動態(tài)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3、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

10、吧!但這時候,雨已經(jīng)化妝了,它經(jīng)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第21頁,共26頁。作者在描繪四季的雨時,都采用了哪些手法?(1)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2)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描繪;(3)融情于景。(4)側面描寫:例如:文章在寫春雨時主要描繪了春雨后的景觀,側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機;在寫夏雨時,寫了夏雨給人的感受。小結寫法:第22頁,共26頁。結束語 大自然中的風雨雷電、山水湖泊、花鳥蟲魚,一點一滴,奏出美妙的旋律,只有細心觀察、聆聽、感悟、思考,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領悟其中美的真諦。讓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捕捉身邊平凡而真實的美麗,用心靈之筆譜寫出真情的華章。第23頁,共26頁。拓展遷移關于雨的古詩佳句: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