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歷史專題四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變法練習人民版_第1頁
2019秋高中歷史專題四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變法練習人民版_第2頁
2019秋高中歷史專題四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變法練習人民版_第3頁
2019秋高中歷史專題四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變法練習人民版_第4頁
2019秋高中歷史專題四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變法練習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王安石變法1下表中兩位歷史人物的言論,共同指向王安石變法措施中的()人物王安石蘇轍A.青苗法C均輸法言論人之困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貸者常苦于不得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以奪富民之利B保甲法D市易法解析:結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貸者??嘤诓坏谩奔啊捌聘幻褚曰葚毭瘛笨芍w現的是變法中的限制高利貸,由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提供低息貸借(錢或糧食)的青苗法,故A項正確;保甲法是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閑時練兵戰(zhàn)時入軍,與題干不符,故B項錯誤;均輸法是政府設發(fā)運使,“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采購物資,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市易法是政府收滯銷貨,短缺時賣出,以

2、穩(wěn)定市場,與題干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A2從關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法的目的是()A加強百姓的戶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C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D增加農民的勞作時間解析:加強百姓的戶籍管理是保甲法的作用,故A項錯誤;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屬于民生角度的歷史作用,故B項錯誤;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符合關注民生的角度,故C項正確;方田均稅與增加農民勞作時間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3王安石制定的“強兵”之法有()設明法科保馬法設軍器監(jiān)將兵法ACB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設明法科與科舉制度的改革有關,因而不屬于“強兵”之法,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保馬法、設軍器監(jiān)、將兵法都與軍事有關,故正確

3、,所以選擇D符合題意。答案:D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提出:“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边@說明王安石()A繼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張讀書人要以天下為己任C具有注重實用的教育思想D反對詩賦取士和經義策論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產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國家之用”故A項錯誤;題干強調實用性,而非強調以天下為己任,故B項錯誤,C項正確;詩賦與經義也可能實用,王安石對此不一定反對,故D項錯誤。答案:C5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相同之處是()以整頓吏治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對給北宋的統(tǒng)治者帶來了轉機目的都是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ACBD解析:慶歷新政以

4、整頓吏治為中心,而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中心。答案:B6王安石是一位理論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條不同于歷史的道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年(1069年)二月,拜參知政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并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余輩,頒行天下。脫脫,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材料二王安石變法手段中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就是他更多地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躍,也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臣(司馬光)曾上言:教閱保甲,公私勞費,而無所用之;斂免役錢,寬富而困貧,以養(yǎng)浮浪之人,使民失業(yè),窮愁無告此皆所害者大

5、,所及者眾,先宜變更。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1)結合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變法中有關“三農”問題的主要措施。(2)依據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變法手段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王安石“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的變法措施,并任選其中的兩項措施進行評價。(3)材料三中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答案:(1)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等。(2)突出特點: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或重視客觀經濟規(guī)律)。列舉:青苗法、募役法、均輸法、市易法等。青苗法:打擊了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土地兼并、保障了農業(yè)發(fā)展;農民負擔仍很沉重,變成了變相的苛政。募役法:減輕了農民負擔,保

6、證了生產時間;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均輸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減輕百姓負擔,增加了政府收入;觸動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市易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穩(wěn)定物價,增加了政府收入;觸動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任選兩項評價即可)(3)反對。因為司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的利益?;A鞏固。1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將兵法市易法ABC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題干要求回答理財的措施。是為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而采取的措施,故排除。答案:D2王安石變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

7、納379緡的地稅。王安石變法時,他卻要向政府繳納1553緡的地稅。這主要是因為()A王安石提高了賦稅征收的標準B方田均稅法清查出了原先隱瞞的地產C政府借變法向地主們勒索財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給地主耕種解析:變法前后同一地主上交地稅大增,依據變法內容分析,受方田均稅法的影響可能性最大。答案:B3王安石變法措施中兼有打擊貴族特權,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農時的是()A青苗法C市易法B募役法D方田均稅法解析:本題意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募役法中向不愿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就保障了農時,不服役的地主也要出錢,又打擊了貴族特權,增加政府收入,故選B。答案:B“4王安石變法期間,盜賊比之昔時,十減七

8、八”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保馬法B將兵法C保甲法D軍隊精簡解析:盜賊減少說明社會秩序好轉,主要原因是實行了保甲法,對人口實行有效控制,既保證了兵源,又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答案:C5從王安石變法中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廢除以華而不實的詩賦辭章取士的舊制,增加經義策論的考試,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A主要是解決財政問題B選拔人才更注意實用性C否定了科舉制度D根除了“恩蔭”選官的弊端解析:王安石變法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和使用。廢除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規(guī)定進士科不考詩賦,??冀浟x和時務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更注意實用性,本題選B項。答案:B“6王安石上書宋神宗曰:陛下即位五年,更張改

9、造者數千百事其議論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稱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則_?!碑嬀€處應填寫的語句是()A農時不奪,而民力均矣B寇亂息,而威勢強矣C貨賄通流,而國用饒矣D貧者舉息于豪民者少矣解析:募役法(免役法)規(guī)定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按戶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費用。它使原來輪班充役的農民回鄉(xiāng)務農,保證了生產時間,故A項正確。B項為保甲法的作用,C項為市易法的作用,D項為青苗法的作用,故B、C、D三項錯誤。答案:A7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講道:在我們之前900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當時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當王安石對神宗趙頊

10、說不加稅而國用足,他無疑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辦法刺激經濟之增長。材料表明王安石變法在理財方面的特點是()A通過加稅來增強國家財力B用改革經濟來操縱國事C以抑制土地兼并穩(wěn)定農業(yè)D運用國家力量干預經濟解析:從材料信息“不加稅而國用足”“用信用借款的辦法刺激經濟之增長”可知A、B項錯誤,D項正確;C項與題目無關。答案:D8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相似之處有()A改革取士之法C重視農業(yè)生產B改變土地所有制D限制舊貴族權力解析:商鞅變法沒有涉及改革取士之法,故A項錯誤;王安石變法沒有涉及改變土地所有制,故B項錯誤;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中都涉及促進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故C項正確;王安石變法沒有涉及限制舊貴族權力

11、,故D項錯誤。答案:C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王)安石曰:“且國用不足,非當世急務,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故也?!惫庠唬骸吧频秘斦?,不過頭會箕斂爾。”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乃甚于加賦!”脫脫,等宋史司馬光傳(1)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什么?(2)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論戰(zhàn)各自闡述了什么主要觀點?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財措施?(3)如何評價司馬光的觀點?答案:(1)目的:擺脫北宋中期的財政危機,富國強兵和鞏固北宋政治。(2)王安石主張“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變法是“設法奪民,其害乃

12、甚于加賦”。為此王安石采取理財措施是: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均輸法。(3)司馬光認識到王安石變法觸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由于他代表了這部分人利益,故反對王安石變法。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介甫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司馬光家傳集材料二(司馬光說)“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則不更造也?!泵撁?,等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荊國王文公安石,適應于時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梁啟超王安石評傳(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王安石針對“兵”“農”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項各舉一例)?這兩項改革措施分別是為了改變北宋怎樣的局面?(2)結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馬光和梁啟超對王安石變法的態(tài)度。(3)分析梁啟超對王安石變法持這種態(tài)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實意圖。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歸納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要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第(2)問要從材料信息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