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發(fā)動機大修技術》_第1頁
《畢業(yè)設計發(fā)動機大修技術》_第2頁
《畢業(yè)設計發(fā)動機大修技術》_第3頁
《畢業(yè)設計發(fā)動機大修技術》_第4頁
《畢業(yè)設計發(fā)動機大修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設計論文題目發(fā)動機大修技術學 院: 機電工程學院 學生姓名: 專業(yè)班級: 08汽車 學 號: 2021 指導教師: 20 11 年 5 月 31 日目 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3969 摘要 PAGEREF _Toc13969 I HYPERLINK l _Toc13392 Abstract PAGEREF _Toc13392 II HYPERLINK l _Toc6463 引言 PAGEREF _Toc6463 III HYPERLINK l _Toc32091 第一章 緒論 PAGEREF _Toc32091 1 HYPERLINK l _Toc20

2、473 1.1 發(fā)動機大修的定義 PAGEREF _Toc20473 1 HYPERLINK l _Toc29754 1.2 發(fā)動機需要大修的根本條件 PAGEREF _Toc29754 1 HYPERLINK l _Toc10326 第二章 發(fā)動機大修拆卸流程 PAGEREF _Toc10326 3 HYPERLINK l _Toc2522 2.1 發(fā)動機落地 PAGEREF _Toc2522 3 HYPERLINK l _Toc2677 2.2 拆卸進排氣系統(tǒng)部件 PAGEREF _Toc2677 3 HYPERLINK l _Toc32027 2.3 拆卸汽缸體曲軸箱組 PAGEREF

3、_Toc32027 4 HYPERLINK l _Toc23540 2.3.1 拆卸外圍元件 PAGEREF _Toc23540 4 HYPERLINK l _Toc7802 2.3.2 拆卸正時鏈條 PAGEREF _Toc7802 5 HYPERLINK l _Toc28516 2.3.3 拆卸凸輪軸 PAGEREF _Toc28516 6 HYPERLINK l _Toc21028 2.3.4 拆卸汽缸蓋及油底殼 PAGEREF _Toc21028 7 HYPERLINK l _Toc3223 2.3.5 拆卸活塞連桿組件和曲軸 PAGEREF _Toc3223 7 HYPERLINK

4、l _Toc19350 第三章 發(fā)動機部件清洗與檢測 PAGEREF _Toc19350 9 HYPERLINK l _Toc16452 3.1 發(fā)動機部件清洗 PAGEREF _Toc16452 9 HYPERLINK l _Toc5932 3.2 凸輪軸檢測 PAGEREF _Toc5932 9 HYPERLINK l _Toc21963 3.2.1 檢測凸輪軸凸輪高度 PAGEREF _Toc21963 9 HYPERLINK l _Toc26968 3.2.2 檢測凸輪軸軸頸油層間隙 PAGEREF _Toc26968 9 HYPERLINK l _Toc13348 3.2.3 檢測凸

5、輪軸軸端間隙 PAGEREF _Toc13348 10 HYPERLINK l _Toc10323 3.2.4 檢測凸輪軸跳動量 PAGEREF _Toc10323 10 HYPERLINK l _Toc24384 3.3 缸蓋檢查 PAGEREF _Toc24384 11 HYPERLINK l _Toc3199 3.3.1 檢查缸蓋平整度 PAGEREF _Toc3199 11 HYPERLINK l _Toc10588 PAGEREF _Toc10588 11 HYPERLINK l _Toc21733 3.4 活塞連桿組的檢查 PAGEREF _Toc21733 12 HYPERLIN

6、K l _Toc15391 3.4.1 檢查活塞環(huán)側間隙 PAGEREF _Toc15391 12 HYPERLINK l _Toc14432 PAGEREF _Toc14432 12 HYPERLINK l _Toc8059 3.4.3 檢查連桿 PAGEREF _Toc8059 12 HYPERLINK l _Toc16769 3.5 曲軸連桿組檢測 PAGEREF _Toc16769 13 HYPERLINK l _Toc21662 PAGEREF _Toc21662 13 HYPERLINK l _Toc29227 3.5.2 檢測連桿側間隙 PAGEREF _Toc29227 13

7、HYPERLINK l _Toc3457 3.5.3 檢測曲軸主軸頸直徑 PAGEREF _Toc3457 14 HYPERLINK l _Toc13690 3.5.4 檢測曲軸跳動量 PAGEREF _Toc13690 14 HYPERLINK l _Toc3539 3.6 檢查缸體 PAGEREF _Toc3539 14 HYPERLINK l _Toc6512 3.6.1 檢測缸體扭轉大小 PAGEREF _Toc6512 14 HYPERLINK l _Toc26703 3.6.2 檢測活塞至缸徑間隙 PAGEREF _Toc26703 14 HYPERLINK l _Toc22397

8、 3.7 檢查氣門挺住 PAGEREF _Toc22397 15 HYPERLINK l _Toc9157 3.8 檢測飛輪撓度 PAGEREF _Toc9157 15 HYPERLINK l _Toc10722 3.9 檢測主軸承油層間隙 PAGEREF _Toc10722 16 HYPERLINK l _Toc27995 3.10 檢測主軸承蓋螺栓外直徑 PAGEREF _Toc27995 16 HYPERLINK l _Toc7540 3.11 檢測連桿螺栓外直徑 PAGEREF _Toc7540 16 HYPERLINK l _Toc27081 第四章 發(fā)動機裝配及調試 PAGEREF

9、 _Toc27081 17 HYPERLINK l _Toc19034 4.1 發(fā)動機裝配 PAGEREF _Toc19034 17 HYPERLINK l _Toc1448 4.1.1 裝配前的準備工作 PAGEREF _Toc1448 17 HYPERLINK l _Toc29611 4.1.2 活塞連桿組的安裝 PAGEREF _Toc29611 17 HYPERLINK l _Toc25868 4.1.3 氣缸體曲軸箱組安裝 PAGEREF _Toc25868 17 HYPERLINK l _Toc19743 4.1.4 外圍其他附件安裝 PAGEREF _Toc19743 17 HY

10、PERLINK l _Toc21750 4.1.5 整車組裝 PAGEREF _Toc21750 17 HYPERLINK l _Toc24369 PAGEREF _Toc24369 18 HYPERLINK l _Toc30060 結論 PAGEREF _Toc30060 19 HYPERLINK l _Toc1380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1380 21 HYPERLINK l _Toc18742 致謝 PAGEREF _Toc18742 23摘要本文闡述發(fā)動機大修的標準、大修流程及其過程考前須知和竣工標準。發(fā)動機在三種情況下需要大修,而國產與進口的又有異同。發(fā)動機大修過程中既

11、要嚴格按照各項標準進行,也要注意人自身平安。而在最后的交車環(huán)節(jié)前要先對發(fā)動機進行各項參數(shù)的測試,到達要求方可竣工!關鍵詞:發(fā)動機;大修;檢測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ndard engine overhaul, overhaul procedures and processes and completion of standard precautions. In three cases, the engine needs major repairs, bu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

12、stic and imported. Both the engine overhaul process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and pay attention to peoples own safety. The delivery of the vehicle at the last part of the engine before the first test of the parameter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before completion!Keywords: en

13、gine;overhaul;testing引言在當今生活中汽車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帶給我們快捷方便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它的使用壽命也不是永久的,而出現(xiàn)故障頻繁的是汽車的心臟發(fā)動機。本文講述的是發(fā)動機出現(xiàn)重大問題后,采用大修技術對其進行維修,從而延長它的使用壽命。第一章 緒論1.1 發(fā)動機大修的定義發(fā)動機大修的定義為在規(guī)定的存放和使用時間內,通過多種指標來確定對發(fā)動機進行全部階梯,并對某些不見進行更換、清理、調整的過程。1.2 發(fā)動機需要大修的根本條件一般來說,汽車在沒加養(yǎng)護劑的情況下,行駛的公里數(shù)和年限明顯偏短,而且,由于發(fā)動機內部零件的嚴重磨損、老化,動力性能會明顯下降,此時就需要

14、給發(fā)動機更換氣門、活塞、缸套、鏜缸、磨軸等。經過大修之后,發(fā)動機性能需恢復到先前的90以上。發(fā)動機何時大修好,分三種情況: 一、機油嚴重減少,冒藍煙,但沒有漏油。機油冒藍煙分兩種情形:一種可能是氣門油封老化。這種情形不需要大修,更換氣門油封即可;另一種可能是活塞與缸壁間隙過大,這種情形必須大修。上述兩種情形通過內窺鏡可確定。二、發(fā)動機冒黑煙嚴重。這種情況可通過氣缸壓力表測量氣缸壓力,如果氣缸壓力低于正常值,就必須要大修了。三、發(fā)動機有異響。當發(fā)現(xiàn)發(fā)動機有異響時,可通過發(fā)動機異響檢測儀測量。如果是以下兩種情形就必須大修:1、大小瓦響,發(fā)動機小瓦燒得嚴重并且曲軸嚴重磨損,此時必須大修;2、拉缸的響

15、聲,通過解體發(fā)動機發(fā)現(xiàn)活塞和缸壁嚴重拉傷,此時必須大修。第二章 發(fā)動機大修拆卸流程2.1 發(fā)動機落地發(fā)動機落地是發(fā)動機大修至關重要的一步,它為接下來的拆裝、檢修、清洗各元件提供了空間。在落地之前首先得拆卸蓄電池負極、放盡機油和冷卻液、拆卸壓縮機以及各部位連接導線、拆卸一切與發(fā)動機或變速器有關的所有附件和管路。然后用手動舉升臺支撐住發(fā)動機底部和變速驅動橋,最后用舉升器吊出發(fā)動機,如圖2-1所示。圖2-1 吊出發(fā)動機2.2 拆卸進排氣系統(tǒng)部件m扭矩扳手拆卸發(fā)動機蓋,如圖2-2所示,拆掉空氣管道進氣口和空氣管道在空氣濾清器箱和電控油門執(zhí)行器之間的局部,移開儲液罐,拆下電子節(jié)氣門控制執(zhí)行器。接著從EV

16、APelectrical vestibular action potential碳罐清潔量控制電池閥上斷開EVAP軟管和線束接頭,同時從進氣歧管上斷開制動助力器和真空軟管,取下進氣歧管的支架。最后拆下進氣歧管,注意按圖2-3所示的相反順序松開螺栓。圖2-2空氣管道 圖2-3進氣歧管拆卸排氣管原件,先拆卸前排氣管和拆下進氣歧管,接著從汽缸蓋上取下加熱型氧傳感器的線束支架,取下進氣歧管蓋和使用加熱型氧傳感器扳手取下加熱傳感器。最后按照圖2-4所示的相反順序松開螺母,拆下排氣歧管。圖2-4排氣歧管 圖2-5 搖臂蓋2.3 拆卸汽缸體曲軸箱組2.3.1 拆卸外圍元件m的扳手按圖2-5所示的相反順序松開

17、螺栓拆下?lián)u臂蓋,接著從搖臂蓋上取下襯墊,去除掉汽缸蓋的所有密封膠遺留痕跡。接下來拆卸驅動皮帶,然后做好一缸上止點標記點。然后用皮帶輪支架固定曲軸皮帶輪,松開并取出曲軸皮帶輪螺栓,再在曲軸皮帶輪的M6螺紋孔內安裝皮帶輪拔具取下曲軸皮帶輪,如圖2-6所示。最后按圖2-7所示的相反順序松開螺栓,再在和處撬開,切下密封膠取出前端蓋。圖2-6 取下曲軸皮帶輪 圖2-7 前端蓋2.3.2 拆卸正時鏈條在拆下外圍元件后,先拆下鏈條張緊器以及正時鏈條的張緊導桿和松緊導桿,如圖2-8-a所示。在此前提下,再拆下正時鏈條,如圖2-8-b所示,朝凸輪軸鏈輪的方向松動正時鏈條,然后從其側面取下正時鏈條。 a b 圖2

18、-8拆卸正時鏈條2.3.3 拆卸凸輪軸取下正時鏈條,接下來是對凸輪軸排氣鏈輪進行拆卸,如圖2-9-a所示, 先用開口扳手固定住凸輪軸,再用套筒扳手松開凸輪軸鏈輪排氣的固定螺栓。接著拆卸拆卸凸輪軸支架,在先松開,和后,如圖2-9-b所示,用空壓槍對其頸油孔,如圖2-9-c所示的 eq oac(,B)施加壓力300kPa或更大值同時按照圖2-9-c所示箭頭方向旋轉最終把限位銷插入凸輪軸鏈輪進氣上的限位銷孔內,并把其鎖定在最大提前角位置,如圖2-9-d所示。然后按圖2-9-b所示的相反順序分幾步松開螺栓近 eq oac(,A)一側,取下凸輪軸排氣及其鏈輪。 a b c d圖2-9 拆卸凸輪軸排氣鏈輪

19、接下來一步是拆卸凸輪軸進氣及其鏈輪,先抬起鏈輪進氣,用套筒扳手固定螺栓,重新把凸輪軸進氣輕放回缸蓋軸頸,如圖2-10-a所示,接著用扳手將凸輪軸固定住,松開鏈輪的固定螺栓,如圖2-10-b所示,取下凸輪軸進氣及其鏈輪。 a b 圖2-10 拆卸凸輪軸進氣2.3.4 拆卸汽缸蓋及油底殼用扳手拆卸汽缸蓋螺栓,拆卸順序與圖2-11所示相反,抬出缸蓋,然后拆卸缸蓋襯墊。 倒放發(fā)動機,拆卸油底殼螺栓,拆卸順序與圖2-12所示相反,再用油封刮刀將密封膠除去,取下油底殼。 圖2-11 缸蓋 圖2-12油底殼2.3.5 拆卸活塞連桿組件和曲軸將要拆下的連桿對應的曲軸銷放置在底部正中,然后拆卸連桿蓋,最后使用小

20、錘或類似的工具將活塞和連桿總成推出缸蓋測。然后使用活塞擴張器拆卸活塞環(huán)。拆卸曲軸先得拆卸主軸承蓋,按照圖2-13所示的相反順序分幾步松開并拆卸螺栓,然后用塑料錘子輕敲,使主軸承蓋從缸體上拆下。 圖2-13 曲軸活塞連桿第三章 發(fā)動機部件清洗與檢測3.1 發(fā)動機部件清洗拆卸與分解之后,需要對各零件進行清洗與檢查。清洗,是指對已拆卸、分解后的部件進行外表去污,消除磨屑等。清洗有以下的作用: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容易發(fā)現(xiàn)故障;安裝時可防止異物進入;除去積炭或油泥等沉積物,使部件恢復其原始性能。3.2 凸輪軸檢測3.2.1 檢測凸輪軸凸輪高度直接用千分尺 eq oac(,A)測量凸輪軸的高度,如圖3-1所

21、示。標準值分為,進氣:41.705-41.895mm;排氣:40.175-40.365mm。凸輪磨損極限為0.2mm。圖3-1 測量凸輪軸高度3.2.2 檢測凸輪軸軸頸油層間隙凸輪軸軸頸油層間隙也是凸輪軸檢測的一個數(shù)據(jù),先千分尺測出凸輪軸軸頸的外直徑,如圖3-2所示。標準:1號:27.935-27.955mm,2、3、4、5號:24.950-24.970mm。然后擰緊凸輪軸支架螺栓至規(guī)定扭矩,用徑規(guī) eq oac(,A)測量凸輪軸支架的內直徑 eq oac(,B),如圖3-3所示。標準:1號:28.000-28.021mm,2、3、4、5號:25.000-25.021mm。最后根據(jù)這2項數(shù)據(jù)計

22、算出軸頸油隙曲軸支架內直徑-曲軸軸頸直徑標準:1號:0.045-0.086mm,2、3、4、5號:0.030-0.071mm,極限:0.15mm。 圖3-2 測量凸輪軸軸頸直徑 圖3-3 測量凸輪軸之架內直徑3.2.3 檢測凸輪軸軸端間隙接著在氣缸蓋上安裝凸輪軸,在其前端的推力方向安裝刻度盤指示器 eq oac(,A),測量凸輪軸向前向后移動時刻度盤指示器的軸端間隙,如圖3-4所示。標準:0.075-0.153mm,極限:0.2 mm 圖3-4 測量凸輪軸軸端間隙 圖3-5 測量凸輪軸跳動量3.2.4 檢測凸輪軸跳動量先將V塊防止在平臺上,一支撐2號和5號凸輪軸軸頸,使刻度盤指示器與3號軸頸垂

23、直,最后用手將凸輪軸轉動到一個方向,并測量凸輪軸在刻度盤指示器上的跳動量,如圖3-5所示。它的標準值為0.02mm,極限值為0.1mm。3.3 缸蓋檢查3.3.1 檢查缸蓋平整度缸蓋的檢查,先對其整體清洗干凈,去除油污、襯墊、密封膠、碳雜質等。用直尺 eq oac(,A)和塞尺 eq oac(,B)測量六個方向的扭曲程度,如圖3-6所示,標準值為0.1mm。圖3-6 檢查缸蓋平整度氣門導管間隙的檢查需先用徑規(guī)測量出氣門導管內直徑,如圖3-7-a所示。其標準值為5.000-5.018mm。然后再用千分尺測出閥桿直徑,如圖3-7-b所示。它的標準值分為,進氣標準:4.965-4.980mm;排氣標

24、準:4.955-4.970mm。最后得出氣門導管間隙=氣門導管內直徑氣門桿直徑。如果超出極限,需更換氣門或氣門導管。進氣標準:0.020-0.053mm,排氣標準:0.030-0.063mm;進氣極限:0.1mm,排氣極限:0.1mm a b圖3-7 檢查氣門導管間隙3.4 活塞連桿組的檢查3.4.1 檢查活塞環(huán)側間隙使用塞尺測量活塞環(huán)和活塞環(huán)槽溝的側間隙,如圖3-8所示。如果測量的值超過極限,請更換活塞環(huán),并重新測量,倘假設仍然超過極限,還需更換活塞。標準:頂環(huán):0.040-0.080mm,第二個環(huán):0.030-0.070mm,油環(huán):0.045-0.125mm;極限:頂環(huán):0.11mm,第二

25、個環(huán):0.10mm 圖3-8 測量活塞環(huán)側間隙 圖3-9 測量活塞環(huán)端間隙測量活塞環(huán)端間隙,先使用新機油潤滑活塞和活塞環(huán),然后插入活塞環(huán)直到活塞到達缸的中部,并使用塞尺測量活塞環(huán)端間隙,如圖3-9所示。標準:頂環(huán):0.20-0.30mm,第二個環(huán):0.35-0.50mm,機油環(huán):0.20-0.60mm;極限:頂環(huán):0.50mm,第二個環(huán):0.66mm,機油環(huán):0.92mm3.4.3 檢查連桿使用連桿定位儀檢查連桿彎曲圖3-10-a和扭轉圖3-10-b程度,。如果超過極限,需要更換連桿總成。彎曲極限:0.15mm;扭轉極限:0.30mm。 a b 圖3-10 測量連桿彎曲和扭轉3.5 曲軸連桿組

26、檢測當曲軸隨刻度指示器 eq oac(,A),如圖3-11所示,前或后移動到頭時,測量推力軸承和曲軸臂之間的間隙。如果測量值超過極限,請更換推力軸承,并重新測量。如果仍然超過極限,請更換曲軸。標準:0.098-0.260mm;極限:0.35mm 圖3-11 檢查曲軸軸端間隙 圖3-12 檢查連桿側間隙3.5.2 檢測連桿側間隙直接用塞尺 eq oac(,A)測量連桿和曲軸臂之間的側間隙,如圖3-12所示,其標準值為0.200-0.352mm。3.5.3 檢測曲軸主軸頸直徑使用千分尺 eq oac(,A)測量曲軸主軸頸的外直徑,如圖3-13所示,它的標準值為47.959-47.979mm。 圖3

27、-13 測量曲軸主軸頸直徑 圖3-14 測量曲軸跳動量3.5.4 檢測曲軸跳動量想將V塊放置在平臺上,支撐曲軸兩端的軸頸,再將刻度盤指示器 eq oac(,A)筆直放在3號軸頸上,旋轉曲軸時,讀取刻度盤指示器上指針的移動,如圖3-14所示,其極限值為0.10mm。3.6 檢查缸體3.6.1 檢測缸體扭轉大小先使用刮刀去除缸體外表上的襯墊,以及發(fā)動機機油、水垢、碳或其他污染物,再用直尺和塞尺在6個位置的不同方向測量缸體平面度,如圖3-15所示,其極限為0.1mm。3.6.2 檢測活塞至缸徑間隙先使用徑規(guī)測量出每個缸的六個不同點的缸徑是否磨損、不圓和呈錐形,如圖3-14所示。其標準內直徑為78.0

28、00-78.015mm,磨損極限為0.2mm。然后再用千分尺測量活塞裙的外直徑,如圖3-16所示。標準值為77.965-77.980mm。 圖3-15 檢測缸徑 圖3-16 檢測活塞裙外直徑最后間隙=缸徑內直徑活塞裙外直徑3.7 檢查氣門挺住檢查氣門挺住,去除外表污漬,檢查外表是否磨損或有裂紋。如果有,應更換氣門挺住。測量氣門挺住間隙需先測出氣門挺住外直徑和氣門挺住孔直徑。前者使用千分尺測量,如圖3-17所示。(標準:29.977-29.987mm),后者用內經百分表測量,如圖3-18所示。(標準:30.000-30.021mm)。由此計算出氣門挺住間隙值氣門挺柱孔直徑-氣門挺住外直徑標準:0

29、.013-0.044mm,不在標準值范圍內的需更換零件。圖3-17 測量氣門挺住外直徑 圖3-18 測量氣門挺住孔直徑3.8 檢測飛輪撓度用刻度盤指示器測量飛輪和離合器接觸外表的撓度,如圖3-19所示,標準值為0.25mm或者更少。 圖3-19 檢測飛輪撓度 圖3-20 檢測主軸承油層間隙3.9 檢測主軸承油層間隙先在缸體和主軸承上安裝主軸承,擰緊主軸承蓋螺栓到規(guī)定扭矩,然后使用徑規(guī)測量主軸承的內直徑,如圖3-20所示,最后得出軸承油層間隙=主軸承內直徑曲軸主軸頸直徑。它標準值為0.024-0.034mm。3.10 檢測主軸承蓋螺栓外直徑如圖3-21所示的兩個位置測量外直徑d1,d2,極限值d

30、1d2為0.2mm,假設超出極限,需更換新的主軸承螺栓。 圖3-21 測量主軸承螺栓外直徑 圖3-22 測量連桿螺栓外直徑3.11 檢測連桿螺栓外直徑在如圖3-22所示位置測量外直徑d,其極限值為7.75mm,但低于極限時,需更換連桿螺栓。第四章 發(fā)動機裝配及調試4.1 發(fā)動機裝配4.1.1 裝配前的準備工作經過了清洗和檢查各零部件,裝配總成的零件可分為三類:一為可用的舊零件;二為經修復合格的零件;三為補充的新零件。為此,準備好發(fā)動機大修包,其中有氣門、氣門油封、氣缸墊、密封墊和密封圈等,需將其對大修發(fā)動機零部件進行更換。4.1.2 活塞連桿組的安裝用活塞環(huán)裝卸鉗依次裝上活塞環(huán)和各道密封環(huán)。將各道環(huán)端隙按一定角度鉗開,用活塞環(huán)箍將活塞環(huán)箍緊,用木錘手柄輕敲活塞頂部,使其進入氣缸,推至連桿大端與曲軸連桿軸頸連接,裝上連桿蓋,按規(guī)定扭矩擰緊連桿螺母螺栓。4.1.3 氣缸體曲軸箱組安裝放倒發(fā)動機,裝上油底殼襯墊及油底殼,擰緊油底殼螺栓時應中間向兩端交叉進行。豎直發(fā)動機,安裝氣缸墊和氣缸蓋,缸蓋螺栓應由中間向兩端交叉均勻分2-3次擰緊規(guī)定扭矩。安裝凸輪軸、氣缸蓋罩等。4.1.4 外圍其他附件安裝安裝火花塞、噴油嘴和油管、以及進排氣管。4.1.5 整車組裝將裝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