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剖析課件_第1頁
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剖析課件_第2頁
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剖析課件_第3頁
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剖析課件_第4頁
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剖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 秦 散 文 歷史散文: 尚書春秋左傳國語 戰(zhàn)國策先秦散文 諸子散文:論語老子墨子莊子 孟子荀子韓非子歷史散文 以敘事紀實為主,但常穿插說理內(nèi)容,如游說論辯之辭、書信等。 諸子散文 以說理議論為主,但亦有記敘成分,如故事寓言等。 歷史散文的基本問題先秦歷史散文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歷史散文發(fā)展概況甲骨卜辭1、甲骨卜辭 散文的最早源頭 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的事情,甚至日后應驗的情況刻在甲骨之卜兆旁,這就是甲骨卜辭。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 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占卜的時間敘辭占卜的內(nèi)容命辭占卜的結(jié)果占辭占卜

2、的驗證驗辭特征:記事比較簡單,不成系統(tǒng),保持了商代記事文字的原貌。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2、銅器銘文 商代銅器銘文,反應了我們早期記事記言文字由簡至繁的發(fā)展。大多有著一定程式,往往使用習慣套語。商代銘文記事比較簡單,形式一律。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貝,惟王來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泵︺懳募坠遣忿o和銅器銘文尚書的特點:1、不再是片段,而是長篇大論;2、采用了一些文學手段和修辭手法;3、題目已經(jīng)顯示文體的區(qū)別;4、常用詞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有所不同。尚書文字古奧典雅,語言技巧超過了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大多單獨成篇,有完整結(jié)構,對先秦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響。尚書和春秋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

3、編年體史書,它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尚書和春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郑鞔呵?。春秋者,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滕文公下 維護周禮,反對僭越違禮行為,貶斥邪說暴行,是春秋的主要思想傾向。 春秋三傳左傳:亦名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為魯太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第一部大規(guī)模敘事作品,為后代敘事文典范。 公羊傳:相傳為戰(zhàn)國時齊國人公羊高所著。側(cè)重解釋春秋的微言大義。 谷梁傳:相傳為戰(zhàn)國時魯國人谷梁赤所著。但后兩傳今人多認為系漢代作品。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斷代史 。

4、左傳記事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終于魯?shù)抗哪辏ㄇ?53),比春秋增多二十七年。左傳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分別記載了周、魯、齊、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因以記言為主,故名國語。記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魯?shù)抗?,包括的時代大體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前1000前440),前后共五百多年。 國語戰(zhàn)國策是一部記載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按戰(zhàn)國時期秦、齊、楚、魏等十二國次序編訂,記錄了戰(zhàn)國初年到秦并六國近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春秋、左傳、國語反應儒家思想,戰(zhàn)國策反映縱橫家的思想和他們的人生觀。先秦別名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到西漢末年時,劉向?qū)⒋藭M行整理,才把它

5、定名為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文學成就: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對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鮮明生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個性化的言行,傳神的形態(tài)和細節(jié)描寫人物二、語言鋪張揚厲,富于文采;三、善用寓言說理 鷸蚌相爭、南轅北轍、畫蛇添足、驚弓之鳥等。戰(zhàn)國策成為史傳文學之祖。成為散文創(chuàng)作的楷模。奠定了小說的敘事傳統(tǒng)。六、先秦歷史散文的影響二、先秦諸子散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派學者的著述。 關于諸子 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尊稱。亦可指師長。 諸子: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派學者,有時亦代指他們的著作子書。 (一)百家爭鳴與諸子散文的時代關于百家爭鳴 指春秋末至戰(zhàn)國時

6、期中國學術界形成的一種自由辯爭與論戰(zhàn)的風氣,它是當時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社會變革和等級沖突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 百家爭鳴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 1、學術下移與“士”階層的產(chǎn)生。 2、禮崩樂壞、諸侯割據(jù)的戰(zhàn)亂局面中不同利益集團對人才的爭奪“養(yǎng)士”之風。 3、社會發(fā)展對變革的要求,大量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與理論問題。學者們“思以其道易天下”。 4、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政權和權威的統(tǒng)治思想,學術上未受到某家某派的控制,可以暢所欲言。這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發(fā)達的時代,在中國學術史里是稀有的。 朱自清 (二)諸子散文的發(fā)展歷程第一階段: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 代表作品老子、論語、墨子 特點:篇幅短小,片段式,語錄體,詞

7、約義豐,富于哲理,并包含部分記事內(nèi)容。 第二階段:戰(zhàn)國中期 代表作品莊子、孟子 結(jié)構完整,形象鮮明,富有文采,融入哲理。 第三階段:戰(zhàn)國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韓非子 文體更加成熟,議論和記敘的分工更加明確。說理透徹,邏輯周密,常寓理于物,比喻生動。諸子散文的內(nèi)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道德、農(nóng)業(yè)、軍事、天文歷法等各類領域,討論的命題包括王道與霸道、守舊與改良、禮治與法治、天與人、名與實以及宇宙、人性、道德、教育等等。其中沒有專門的文學作品,但文化內(nèi)涵豐富,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文化的進步有推動作用,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對我們的文化產(chǎn)生著不容忽

8、視的影響??梢哉f諸子散文是我們?nèi)媪私庵袊鴤鹘y(tǒng)文化一把鑰匙。先秦諸子散文論語論語 儒家 記載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纂錄而成。編輯成書在戰(zhàn)國初年。 論語每篇標題取自首章句中的兩個字,各篇之間沒有時間的先后順序,每篇內(nèi)各章之間也沒有共同的主題。 兼愛非攻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墨子墨家學派先秦諸子散文墨子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說理風格的是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等10論。這些篇目的標題都概括了論述的中心思想。文章結(jié)構完整,層次清楚,不再是三言兩語的獨白或?qū)υ?。尚未擺脫語錄體的影響,大量的“子墨子曰”,表明這些仍是墨子后學對墨子講學之辭的記錄。只是這些語錄,

9、段與段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在圍繞同一個論題加以論述,因而就再不是語錄的簡單聯(lián)綴,而是有內(nèi)在邏輯的論文。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生活在春秋末期,是楚國苦縣人。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老子老子 道家先秦諸子散文老子以韻文為主,韻散結(jié)合的形式,是先秦說理文的另一形態(tài) (區(qū)別于論語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 )共81章,上篇稱為道經(jīng),下篇稱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探討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學問題。更具抽象思維特質(zhì),它的文學性,主要源于哲學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詩意的語言。老子哲學的理論基礎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尋萬物本源時,并未忘懷現(xiàn)實人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憤世嫉俗的情

10、感。其文章猶如一組辭意洗練的哲理詩,采用大量的韻語,排比、對偶句式,行文參差錯落,常以比喻來表現(xiàn)深刻的哲理。 莊子,名周,字子休,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莊子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萬物齊同 崇尚順應自然崇尚精神超脫莊子的主要思想莊子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 莊周夢蝶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魯國鄒(山東鄒縣)人。幼年家境貧寒。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子思)的門人,成為孔

11、子之后又一儒學大師,后世尊之為“亞圣”。孟子孟子 儒家孟子民本思想:民貴君親仁政思想:仁者無敵人性善論:人性向善孟子的主要思想“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 孟子荀子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shù)呢暙I。 荀子 儒家荀子名句(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3)道雖邇

12、,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韓非子韓非子 法家先秦諸子散文韓非子韓非子生平。不僅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戰(zhàn)國末期集諸子學說之達成的思想家。 韓非子:針對現(xiàn)實問題而發(fā),對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有冷峻的觀察,主張君主以法術威勢制人,嚴刑峻法治國,其文峻峭犀利,鋒芒畢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以論辯的透徹、邏輯的嚴密,成為先秦諸子散文論辯藝術的集大成者。 (三)諸子散文的主要經(jīng)典作品老子 道家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奠基之作,因被后學分為“道篇”、“德篇”并尊為經(jīng),故又名道德經(jīng)。唐玄宗天寶年間號老子為“真人”

13、,故又名道德真經(jīng)。其文玄妙深奧,語頗雋永,耐人尋味,其哲學思想對后代的影響極為深遠;而且多用韻語,宛若富有哲理的散文詩。論語 儒家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一,主要通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闡發(fā)儒家的政治倫理思想。 語錄體散文。主要通過孔子與其弟子之間及弟子相互間交流問答的情景和內(nèi)容的記述,以及直接轉(zhuǎn)述的片段語錄,記錄孔子的思想學說,其中包含大量富有文采又具哲理性的格言。 論語全書共20章,每章又包含若干片斷。編排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非記于一時,也非出自一人之手。編撰者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儒家思想要義強烈的道德理想主義,以德育代替宗教。 重義輕利的價值觀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謀道不謀食。

14、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何必曰利。(孟子)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董仲舒)構成“仁”學思想模式和“仁”學結(jié)構的因素 一、血緣基礎,二、心理原則,三、人道主義、四、個體人格 整體特征:實用理性 理性精神以冷靜、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解說和對待事物。不迷信非理性的權威。 實用:著眼于解決社會人生的實際問題,較少進行純思辯的抽象思考。孔子的主要思想(1)以“仁”學為核心。 “仁”作為政治學說,是一種倫理本位的政治哲學。主張實行禮治與德治。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道千乘之國

15、,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大同 (2)主張以道德的自我修煉和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作為政治的起點,然后通過由己及人的推恩達到治理天下。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親親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身

16、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博施于民而能濟眾。(3)以“仁”來作為倫理道德規(guī)范,即將“仁”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以及個體人格修養(yǎng)的標準。 仁者愛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也。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剛、毅、木、訥近仁。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莊子與莊子莊子 :戰(zhàn)國中期宋國人,著名思想

17、家和散文家,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生平不詳。布衣一生,過著近乎隱士的生活。有獨立不羈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情趣。 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莊子 天下莊子,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作者應是莊子及其后學。作品主要通過大量的寓言故事闡發(fā)其哲學。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所以莊子又名南華真經(jīng)。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諷刺辛辣,機智幽默,妙趣橫生,辭藻瑰麗,風格獨特,是先秦時期最富有文學色彩的散文作品。莊子的思想核心:順應自然 1、回歸自然的社會理想2、反對文明對人的異化,追求人格獨立與精神自由

18、3、無為安命的處世哲學4、相對主義的認識論莊子的作品漢代文獻稱有52篇,現(xiàn)存33篇。其中內(nèi)篇(7)公認為莊子所作,外篇(15)、雜篇(11)的作者有爭議。但各篇的思想脈絡和風格大體一致。 作品的藝術形式有鮮明的特征。 自稱:“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以莊語。以巵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天下墨子,是墨家的經(jīng)典著作,主要記載墨翟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其弟子及后學編纂而成。其文以達意為主,語言質(zhì)樸,較少文采,但結(jié)構嚴謹,條理井然,邏輯性強,而且善用比喻、排比,富有說服力。孟子,主要記載孟子的言行,也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南宋時被官方列為經(jīng)書,并與論語及禮

19、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合為四書,從此成了科舉時代士人必讀的教科書,影響極大。其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長于辯論,善設機巧;妙用比喻,生動貼切;欲擒先縱,令人折服;一向以犀利雄辯著稱。荀子,屬儒家著作。在戰(zhàn)國晚期,儒家分為八派,荀子雖然繼承了孔子的禮樂學說,成為當時儒家學派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吸取了其他各派的學說,宣揚性惡論,主張禮法兼治,與孟子之儒已多所不同。其文長于說理,分析透辟,多用排偶,整練嚴密,以渾厚著稱。其中勸學是古代論述學習的精彩篇章;成相和賦是采用民歌形式寫的韻文,開創(chuàng)了后代說唱文學與辭賦的先河。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命門客編寫的,包括十二紀、八覽、六論,故又名呂覽。它以

20、儒、道為主,雜采墨、名、法、兵、農(nóng)、陰陽各派學說,所以一向被認為是雜家的代表作。其文篇幅簡短,結(jié)構嚴謹,援事說理,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文獻資料。韓非子,是古代的政治學巨著,集先秦法家學說之大成,集中宣揚了法、術、勢兼治的君主專制論,故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代表作有五蠹、孤憤、說難等。韓文立論新穎,氣勢雄偉,嚴刻峻峭,鋒芒犀利,論證周密,析理透辟,善于設喻用事,形象生動,是先秦時期最為出色的議論文。先秦較重要的諸子著作還有列子、商君書、管子、晏子春秋、孫子兵法等。選講老子 曲則全 姓李,名耳,字聃,號伯陽,春秋后期楚國人,曾任“周守藏之史”,與孔子同時而年長于孔子,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作老子(又稱道德

21、經(jīng))。老子圖老子講道圖道家與道教太上老君對老子的神化 老子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后世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則奉他為教主,稱為 “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間被神化了,關于他的神話傳說也很多。混元皇帝圣紀中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老子是 “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道家與道教并不是一回事,道家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一種哲學思想流派,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道教是中國本土形成的一種多神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

22、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一、以“道”為核心。老子的哲學思想“道 ”在 老子 中出現(xiàn)了七十多次。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原則和根本規(guī)律?!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一、以“道”為核心。老子的哲學思想二、以辯證法思想為其思想的精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章七十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章五十八)一、以“道”為核心。二、以辯證法思想為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哲學思想三、“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和“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章四下八)小國 寡 民。使有

23、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一、以“道”為核心。二、以辯證法思想為其思想的精髓。三、“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和“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老子的哲學思想四、獨特的美學觀。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辦法體現(xiàn)。一、韻散結(jié)合的特殊文體。老子的藝術特色 文句大體整齊,隨文成韻,規(guī)則不一,與論語的純散文體不同。 谷神不死,是謂玄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章六)一、韻散結(jié)合的特殊文體。老子的藝術特色二、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比喻蘊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簡單比喻。天之道,其猶張弓歟?(章七十七) 天地之間

24、,其猶橐籥(古代風箱)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章五)一、韻散結(jié)合的特殊文體。二、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老子的藝術特色三、語言凝練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也哉?誠全而歸之。曲 則 全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洼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

25、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范式。 本段所論,乃貫徹其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人生原則;認為只有自處于曲、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求須少,而后乃得,若求之過多,則必迷亂。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固執(zhí)已見,反能明智;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顯現(xiàn)功績;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長進。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本段旨在說明,只有不自以為是,不自以為明,才能認識清楚,判斷正確,有所長進。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也哉?誠全而歸之。古人所傳的“曲則全”者,并非虛言。確實能以此行之,就可以使天下

26、歸附。進一步強調(diào)了“曲則全”的實踐意義。曲則全 的主要思想主旨在宣揚老子謙退不爭反而有益的處世哲學,實是一種委曲求全、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1、文字簡約而義蘊深厚,警句迭出。2、文句駢散交錯,委婉有致。行文特征左傳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 記載了魯隱公元年至魯?shù)抗哪?60年間周王朝及各國諸候國之間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各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與西漢初年寫定的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簡介 關于作者身份說法不一。司馬遷、班固都說是左丘明,班固并說左丘明為魯太史。唐以后學者多有異議。然作者為戰(zhàn)國初年或稍后之人,且為一個充分掌握春秋時代各國史料的學者則無疑

27、問。關于左傳的作者左傳的思想傾向1、民本思想。記述根據(jù)人民利益發(fā)表的政見。 2、愛國思想。記載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事例。左傳 的藝術特色1、敘事富于故事性、戲劇性。 2、善于寫戰(zhàn)事。 3、行人辭令之美。鄭子產(chǎn)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奔矓?shù)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迸d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子產(chǎn)論政寬猛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

28、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和之至也?!?及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弊赢a(chǎn)論政寬猛大叔為政孔子論寬猛文章結(jié)構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盡殺之,盜少止。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子產(chǎn)論政寬猛的主要思想 本文旨在總結(jié)歷史教訓,以為后人借鑒。以子產(chǎn)論政及子大叔的舉措說明寬松之政是理想 ,卻無實效,只有威猛之治才有成效。又進一步提出孔子寬猛相濟的中庸之道,以防后人誤入取猛舍寬的歧路。二、全文圍繞“寬”、“猛”二字,主

29、干突出而無枝蔓、中心明確 而無贅冗之筆。一、別具匠心的以孔子的言論為結(jié),通過客觀的敘述表露作者的政治傾向。行文特色國語 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其文偏重記言。全書二十一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十二年至戰(zhàn)國初年這一歷史時期內(nèi)周王朝及魯、齊、晉、鄭、楚、吳、越等七國的重要史實。與左傳相為表里,故后來又名春秋外傳。 司馬遷認為此書是左丘明所作;現(xiàn)代學者認為它是戰(zhàn)國初期之人整理的史料集,具體的作者已不可考見。國語的思想傾向 反映了儒家崇禮重民等觀念。由注重天命轉(zhuǎn)而對人事重視,以民心的向背為施政的依據(jù)。國語的藝術特色一、以記言為主,同時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語言平實自然,明白流暢。三、非出一人之手,文章

30、風格并不統(tǒng)一。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 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于難。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叔 向 賀 貧夫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不然,夫八卻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

31、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毙討n貧,叔向賀貧。造成一種“不憤不啟”的教育環(huán)境。叔向引用前兩朝史實,對比表明了“富而無德者亡,貧而有德者存”的主旨。宣子稽首,體現(xiàn)叔向語言藝術的高明。文章層次叔向賀貧的主要思想 旨在說明值得慶賀的不在貧,而在德,宣子不應該“憂貧”,而應該“憂德之不建”。表明其“富而無德者亡,貧而有德者存”的主旨。 借助求異思維引導出似乎有違常理實則合乎情理的人生道理,語言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同時能博采論據(jù)運用對比手法反復論證主旨。行文特色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二百四五十年間謀臣策士的言論和活動。作者不可考,大概是戰(zhàn)國時各國史官或策士所輯錄。西漢劉向重加整理,按國別整理為十二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