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1.gif)
![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2.gif)
![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3.gif)
![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4.gif)
![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ad7e0e0d41e157db8b1a968e4b3117a0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前生今世存在的證據(jù):編寫自然情懷散文集必修(上)第七單元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學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 新教材開始使用了,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參悟課程理念是教學一線教師最為常見的理解途徑。去年調(diào)查時,很多老師喜歡問的就是:什么時候有教學設(shè)計。為此,借助溫州市核心素養(yǎng)項目組的力量,我們組建了開發(fā)教學設(shè)計的八個小組。八個小組的成員在沒有先行的經(jīng)驗條件下,自行學習有關(guān)理論,借鑒名家設(shè)計,多次線上線下討論,終于形成了今天的教案。只是很可惜,沒有貼切我們的初衷能開發(fā)出基于課堂實踐過后的教案,因為剛值疫情期間,沒有辦法實踐?,F(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教案,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個別教案理念較為陳舊。所以大家在借
2、鑒的時候,多多進行自己的思考,提倡拿來主義。亦可在教師之間進行完全出自教學目的的討論,以期對新教材更好的把握。 單元教學目標 1.關(guān)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角度,厘清景物描寫的技法,學會做批注。 2.結(jié)合課文,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手法。 3.從故都的秋赤壁賦登泰山記等多篇文章中感受民族審美心理、審美特點和赤壁、泰山背后的文化含義。 4.借鑒該單元的文章,進行文學散文創(chuàng)作。 第一課段:讀細(現(xiàn)代文) 一蟬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與地壇群文閱讀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角度,了解相對應(yīng)的描寫技法和描寫角度。 2.反復咀
3、嚼涵泳,關(guān)注寫景文章的語言藝術(shù),能夠從用字、詞、句式等方面來進行細細品味。 3.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初步感知情景交融中“景映情,情限景”的特點。 4.分析情理結(jié)合的手法,抓住文章情“隱”理“現(xiàn)”,理“明”景“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初步感知情景交融中“景映情,情限景”的特點。 2.從字詞、句式方面進行仔細品析,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情感。 教學難點 掌握相應(yīng)的鑒賞知識框架圖里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任務(wù)一:給散文集命名,制作腰封。 【情境】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訂散文集。 查閱相關(guān)資料并根據(jù)課文節(jié)選的內(nèi)容為這本書取一個名字,并設(shè)計好“腰封推薦語”。 【腰封示例】 【美】庫爾特馮內(nèi)古
4、特囚鳥腰封:“作品被翻譯成15種語言,暢銷30多個國家?!边@個世界欠馮內(nèi)古特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腰封示例】 閻連科我與父輩的文章起始語:講述兩代人的愛恨,折射一個時代的變遷。 【散文集名】 寫給大地的情書 人間草木 【散文集腰封示例】 寫給大地的情書,一本述說不盡的書 一木一石皆世界,一花一草具情意 尋覓美的印記,刻畫愛的心靈 任務(wù)二:訴說風物巧配圖 【情境】在編寫散文集的過程中,需要對編訂好的文章進行細讀,現(xiàn)需要對該部分進行插圖配置。這三篇文章中均有許多值得細究的畫面,有些畫面雖小,但是卻不能忽視,甚而是支撐整篇文章的骨架、具有展示作者性格,揭示主旨的作用。為給整部散文集插入配圖,配圖要求
5、能夠給展現(xiàn)文章的整體風貌,請找出可以作為插圖的點。 參考 故都的秋: 一朵藍色的牽?;ㄖ苓呴L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陪襯著 落蕊鋪得滿地都是的一株槐花 一只停歇在樹上、叫聲衰弱的秋蟬 幾個立在橋頭樹底的都市閑人在曝背談天 一株生長在屋角墻頭的棗子樹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彌望著田田的葉子,荷葉襯托著朵朵荷花 沐浴在月光下的荷花 薄薄的青霧中若隱若現(xiàn)的荷花 我與地壇: 高墻坍圮,門壁上朱紅淡褪的衰敗地壇 茂盛得自在坦蕩的野草荒藤 萬道金光中,窸窸桿鍘蚯參錈榷腦白? 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停在半空中的蜜蜂 (2)蟬與花的配圖 針對散文集中這三篇文章究竟配上哪一幅圖片,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現(xiàn)在
6、有以下幾幅圖片可供選擇:蟬花蜜蜂。 我們可以看到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同時出現(xiàn)一種共同的植物和動物,如果以該共同的動物和植物入畫,相信呈現(xiàn)出來的圖畫效果會比較美觀,而且對兩篇文章還能起到點綴和搭配的作用,學生猜測進入繪圖的動物和植物究竟為何。 點出所插入插圖的動物和植物: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中出現(xiàn)的一種共同動物為蟬,出現(xiàn)的一種共同植物為花,但是故都的秋中出現(xiàn)的是一只秋蟬和一樹落寞的槐花,而荷塘月色中出現(xiàn)的是一只夏季的蟬,以及散發(fā)著處處幽香的荷花。 (3)點出兩只蟬的不同之處 荷塘月色中的蟬打擾了朱自清的寧靜,將朱自清從原本沉浸在寧靜的氛圍中驚醒出來,這只蟬起著反襯的作用。故都的秋里面的蟬,是起到點綴
7、的作用,“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庇暨_夫以疏淡的筆觸,寥寥數(shù)筆,對于秋蟬的描繪從正面驗證了作者獨特審美情趣,對悲涼、哀婉之美的崇尚,對于“物哀”的崇尚。 借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把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放在散文集中,在這篇文章后面要插入一幅插圖的話,插入的選擇是動物,那我們可能插入的選擇會是一種昆蟲,而這種昆蟲可以是一只蜜蜂,也可以是一只瓢蟲,也可以是一只螞蟻,但要明確所插入的圖畫,色彩明亮,以表現(xiàn)史鐵生此
8、時情感在經(jīng)歷低沉過后的一種蓬勃向上。同時也明白自然萬物對史鐵生的刺激和鼓勵,明白史鐵生超越了自我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意義的思考,包括對生和死都有很明確清晰的思考,感知史鐵生的人格力量。 (4)指明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插圖的繪制筆法和背景顏色 這兩篇文章表面上很相似,但仔細深究卻發(fā)現(xiàn)很不一樣。學生需要明確兩篇文章的不同情感基調(diào),因此我們選擇的抵達該教學重心的方法是繪制蟬和花的插圖,對于插畫的背景顏色和繪制筆法進行一番挑選。 由于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文章在景物描寫的細節(jié)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前者揮毫潑墨,寫意味道十足,后者精雕細琢,精細刻畫?!肮识嫉那锸侵本€式的直接抒情,濃烈的欣喜歡快和悲哀之情溢于言表
9、,作者急于與讀者溝通心靈,熱切地袒露自己的胸懷?!庇捎诠识嫉那飳懸馐闱榈奶匦允沟镁拔镌诿鑼懮铣尸F(xiàn)出寫意鋪展的特點,不細加點綴,而是急于表白一種情緒和心結(jié),因此在為故都的秋的秋蟬秋槐插圖配以寫意手法的繪制,在色彩搭配上,以冷色調(diào)為主,文中說到: “牽?;ǎ乙运{色或白色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做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插圖采用冷色調(diào)的搭配,以表現(xiàn)郁達夫喜歡北國秋天的“來得清,來得
10、靜,來得悲涼?!庇捎诠识嫉那锊捎弥庇^景物,直述印象的方式,比如在“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這些描寫和述說中,我們可以知道在繪制的筆法上,宜采用水墨畫的形式隨意點染。 而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有意隱匿自我,情意世界是朦朧封閉的”,他有意轉(zhuǎn)變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為對景物的悉心觀察和描寫上。因此在對景物的刻畫上,作者細膩傳神,多感官多角度進行描繪,在對其夏蟬荷花插畫繪制時,宜以工筆畫為主。色調(diào)的選擇上,宜暖色調(diào),表現(xiàn)作者此時暫時尋得寧靜,沉浸在這荷香月色的寧靜世界中,享受到了這短暫的自我世界。 依照此,學生給我與地壇配置插圖顏色,借助插圖,讓學生明白史鐵生在殘疾以后一路
11、上的心路歷程,由灰暗變得積極樂觀,地壇中的花草樹木、小昆蟲給了他無盡的生命啟示:“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百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而他也由消沉低落開始變得積極樂觀,因此在配置的底色上呈現(xiàn)出明亮的色調(diào)。 任務(wù)三:巧手點綴述妙處 【情境】:該散文集在編排文章內(nèi)容外,還需要有點評。 (1)為散文集中的這三篇文章作批注 金圣嘆點評批注水滸傳,寥寥數(shù)語,或畫龍點睛,或剔肉見骨,無不情有獨鐘,無不獨有新見,寫盡文字
12、風流,成為研究古典小說的重要資料。評點批注,用通俗的話可以作如下解釋: 評點:“點”就是圈點,即對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點;“評”就是評價,即對作品的思想或藝術(shù)等內(nèi)容寫進自己的意見觀點。 批注的形式有三種: A.眉批:批注在課本的空白處。B.旁批:批在句子邊上。C.尾批:批在一段之后。 如何給文章或書籍做批注? A.思維困惑處B.有所感悟處C.環(huán)節(jié)要害處D.求異創(chuàng)新處 如何批注? A.分析式B.概括式C.感想式D.質(zhì)疑式 (2)評點批注 故都的秋: (1)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一個“租”字給人一種漂泊),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一“坐”字,體
13、現(xiàn)一種悠閑)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細數(shù)”和“一絲一絲”可以讓人感覺到作者作為都市閑人的悠閑),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2)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這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聽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文人對秋日的感覺是悲涼的,但是郁達夫?qū)η锾斓倪@種清、靜、悲涼的喜歡)
14、我與地壇句子欣賞: A.四百年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 鑒賞點評:時間的流逝在文字中輕輕滑過,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不說是琉璃自己被剝蝕了,高墻自己坍圮了,而是采用主動語態(tài),表明了地壇的寂寞和無人管理的悲涼,同時以地壇周圍的悲涼來映襯自己雙腿殘廢后的悲涼,反襯出自己的傷感。文字字字珠璣,在行文的脈絡(luò)中流轉(zhuǎn)著傷感的氣息。 B.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15、;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 鑒賞點評:略 C.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 鑒賞點評:略 任務(wù)四:建構(gòu)鑒賞示意圖,提升審美能力 為提升大家的審美鑒賞能力,仍然需要在散文集的編制中,加入進一些可以輔助鑒賞的材料,讓大家在鑒賞的過程中有跡可循,讓散文集在編訂的過程中既能夠讓大家有心靈上的依歸,又能夠讓大家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提升鑒賞能力。并將鑒賞圖
16、表作為散文集的附錄部分穿插進集子中。 具體要求是要制作抒情方式、描寫方式、文學類文章語言特點鑒賞框架。 第一課段:讀細(古文部分) 從文人山水到人文山水 赤壁賦登泰山記 群文閱讀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作者簡介和文本注釋,掌握基本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了解赤壁賦登泰山記情景交融的特點,感受中國古代文人或顯或隱地將個體思考寄托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學自覺。 2.以山水為代表的自然是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感受作者借山水書寫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尋求突圍途徑,最終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實現(xiàn)個體自由的生命歷程。 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對比閱讀這
17、兩篇寫景抒情名篇,感受中國古代文人或顯或隱地將個體思考寄予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學自覺。 2.學會運用批注式鑒賞方法,文本細讀,品鑒此類散文的創(chuàng)作特點。 3.在山水之境中,感受作者借山水書寫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尋求突圍途徑,最終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實現(xiàn)個體自由的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 1.學會結(jié)合文體特點(如赤壁賦的“賦”)、文言字詞、藝術(shù)手法等,挖掘與歸納中國古代寫景抒情類散文的創(chuàng)作特點。 2.結(jié)合中國古代文人以儒家“經(jīng)世濟民”思想為世俗追求,以山川自然為精神寄托的文化傳統(tǒng),感受作者借山水書寫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尋求突圍途徑,最終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實現(xiàn)個體自由的生命歷程。 教學說明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
18、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自然情懷”,入選本單元的篇目以此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節(jié)選)、赤壁賦、登泰山記五篇寫景抒情散文。學習本單元,旨在體會民族審美心理,提升文學欣賞品味,培養(yǎng)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本專題學習的主要學習任務(wù)是基于第七單元內(nèi)容,編寫一本散文集。各階段學習任務(wù)均以前三篇現(xiàn)代文為一類專題學習,后兩篇文言文為一類專題學習。具體安排見下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任務(wù)一:讀山水以感其情 【情境】部編版第七單元的主題是“自然情懷”,共選錄了五篇名家寫景抒情的文章。如果我們要以這個單元為基礎(chǔ),編寫一本散文集,我們就把這個單元“讀厚”,圍繞主題分類收錄課內(nèi)外的相關(guān)文章。
19、然后需要“讀細”,鑒賞這些名篇“名”在哪里;最后是“讀深”,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礎(chǔ)之上為這本散文集作序,表達出我們對這本散文集如此編排的理由。 話題導入:毛澤東主席曾在沁園春雪中寫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竟折腰”一句,抒發(fā)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完成革命事業(yè)的壯志豪情。而由中國當代畫家傅抱石和關(guān)山月于1959年合作創(chuàng)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同樣給我們直觀地展現(xiàn)出我們神州大地的恢弘壯闊。說到祖國的山河,你馬上想到了什么? 今天讓我們共讀中國古代寫景抒情的名篇赤壁賦和登泰山記,穿越千百年之前,感受蘇軾和姚鼐筆下的景與情。 活動1:讀順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 活動2:讀情選出你最喜歡
20、的一處讀一讀,注意朗讀的輕重節(jié)奏。 任務(wù)二:理字詞以通其意 活動:梳理兩篇文言文重點字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任務(wù)三:畫山水以現(xiàn)其貌 活動:請從赤壁賦登泰山記中任選一篇,結(jié)合文本意象,為文章繪制一副美景全貌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課前或在家繪制,鼓勵發(fā)揮特長,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 第二課時 任務(wù)一:讀山水以賞其景 導入: 余秋雨曾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序中說道:“我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敝苑Q“人文山水”,是
21、因為自古在文人墨客筆下,山川自然便被賦予了豐富的意義。伯牙與鐘子期于山水之間相遇,一曲高山流水抒發(fā)知音之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儒家山水比德、表達君子道德情操的最佳注腳。凡此種種,數(shù)不勝數(shù)。 今天讓我們繼續(xù)共讀中國古代寫景抒情的名篇赤壁賦和登泰山記,感受蘇軾和姚鼐筆下的山水之美和潛藏其中的文人情思。 活動1:如果你是編輯,要為入編散文集的這兩篇文章補充旁批,你會怎么選擇?請從描寫山水的語句中選擇一處,小組討論、分享。 活動2:精選一處,仿照例子,完成表格。 參考: 任務(wù)二:攜山水以勾情思 活動1:你從這兩篇山水散文中讀到了什么情感? 活動2:登泰山記只是一篇山水游記嗎?結(jié)合以下語句分析。
22、(1)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引導:奔赴泰安之中的一系列動詞,乘風冒雪,跋山涉水,極寫路途之遙,登山之決心與熱切;登山途中,“少”“中”“西”“巔”等一系列方位名詞的變化,寫出山路之曲折,山勢之高峻,登頂之艱險。其中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作者何以費此筆墨? 明確:明寫路途艱難,實寫人生艱難。 (2)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引導:登頂山上,豁然開朗。傍晚時分,落日余暉靜靜灑落,山水如畫,霧帶飄然,山色淡雅、祥和?!巴笔翘魍?,與“上”呼應(yīng),此情此景,非登頂不得
23、,心境也由苦苦攀登轉(zhuǎn)而為寧靜淡然。 明確:明寫山色淡雅,實寫心境淡然。 活動2:結(jié)合作者當下的處境,談?wù)剝善⑽氖闱榉绞降牟煌?資料1:“烏臺詩案”獲釋后,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官俸停發(fā),衣食無著,曾做詩句“古人不復通問訊,疾病饑寒疑死矣”表達當時的困苦之境。元豐五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黃州赤壁,寫下兩篇賦。此為第一篇賦。 資料2:登泰山記寫于姚鼐辭官歸故里的途中。姚鼐少懷大志,但仕途之路并不順暢。后被舉薦,參與纂修四庫全書。本來升遷有望,可他卻在四庫全書告成之后,借衰病或養(yǎng)親之名辭官離京。學界普遍認為,實際上是與戴震、紀昀等人不睦。他曾感慨:“夫士處世難矣!群所退而獨進,其進罪也;群
24、所進而獨退,其退亦罪也?!保ㄙ洺挑~門序) 明確:雖然兩篇散文都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但赤壁賦淡化寫景,更多的是抒情言志,借由行歌相答、主客對話的方式表達對個體在浩渺宇宙中如何自處的哲理性思考。登泰山記通篇以泰山之景為表現(xiàn)主體。從綜觀到微觀,從日暮到日出,文字細致考究,呈現(xiàn)出泰山或巍峨高大,或泰然祥和,或恢弘壯闊的景象。相應(yīng)地,我們能從蘇軾筆下鮮明感受到他身處逆境之時內(nèi)心的動搖猶疑,以及最終對人生深沉的頓悟,這種抒情方式是顯性的;但是我們幾乎無法從姚鼐的這篇散文中尋得他無奈辭官之后的心境,他落筆克制、平淡,情感隱匿在眼底丘壑中。一顯一隱,恰是兩者不同之處。 任務(wù)三:寄山水以求突圍 活動1:結(jié)合閱
25、讀經(jīng)驗和以下資料,思考:為什么中國古代文人都不約而同地在山水中尋求生命困境的突圍? 資料: (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6.23章 (2)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yè) (3)“士”作為國家根本利益的維護者、精神家園的守護者要完成其歷史任務(wù),就只能傾盡全力于理想人格的建構(gòu),把心靈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宇宙的和諧融匯起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潘知常中國美學精神 明確:在春秋時期,山水多以倫理形態(tài)呈現(xiàn),借山水來進行道德教化。此外,中國古代文人歷來深受儒家“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處世觀的影響,倘若無人賞識,則“
26、藏”到哪里?自是青山綠水處。恰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句極盡隱逸生活的閑適恬淡。因此,象征著隱逸、避世而居的山水便與代表著世俗生活最高追求的廟堂相對立起來。所以他們在面對人生仕途困境而不得解時,轉(zhuǎn)而投向自然。而山水的接納、包容,也讓他們深化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融洽自處的理念,即“天人合一”。 活動2:我們還要為這本散文集做一個腰封。閱讀以下三則名言,你認為選用哪句最能吸引讀者?為什么? 資料: (1)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南朝王融江皋曲 (2)論山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jié)候,則披文而見時。 (說到山水,就能使讀者仿佛可以順著聲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樣子;說到節(jié)令物候,就能使讀者在閱讀時似
27、乎可以感受到所寫時令的寒暖特點。)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3)就人生而言,應(yīng)平衡于山、水之間。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 余秋雨仁者樂山 課堂總結(jié): 中國文人是有山水情結(jié)的。從謝靈運開辟山水詩之后,“山水”便成為文人筆下的???,他們借山水以抒情、言志和明心。山水名篇赤壁賦和登泰山記同樣如此。兩者抒情方式一顯一隱,共同借山水書寫自己的生命困境,借以在山水之境中審視自我、審視社會、審視宇宙,并將個體生命統(tǒng)一在自然生命之中,留下千古佳作。從此,山水也不再只是自然山水,而成為彰顯文人心跡的“人文山水”。 【作業(yè)布置】 學到這里,你是否也有萬千情思在心中激蕩?任選“赤壁”或“泰山”為創(chuàng)作對
28、象,結(jié)合閱讀體驗和生活經(jīng)歷,用一首現(xiàn)代詩表達你獨有的情思。我們將擇優(yōu)選編入冊。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段:讀厚(現(xiàn)代文部分) 雅俗共賞話清秋 故都的秋濟南的秋天 任務(wù)群閱讀教學 設(shè)計意圖 故都的秋是一篇藝術(shù)性散文,藝術(shù)性散文并不是科學小品,它的生命就是審美的,而審美的特點就是作者主觀的感情,一種特有的、與眾不同的感情。這一點是不能含混不清的。分析這篇文章的困難在于: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學生的情感經(jīng)驗有很大的距離。學生可能覺得文章“很一般”,也可能覺得文章“挺好”,但多數(shù)學生說不清楚好在何處。問題之所以產(chǎn)生,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審美修養(yǎng),分不清審美價值和實用功利價值。比較故都的秋與老舍濟南的秋天,二人同
29、樣寫秋天,但分析其在作品中不同的審美追求,有助于我們理解郁達夫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即郁達夫式的“悲秋”。 教學目標 比較閱讀郁達夫故都的秋與老舍濟南的秋天,通過取景特點的比較,感知兩位作家的不同的審美追求,探究郁達夫式“悲秋”的成因。 導學案 【任務(wù)一】 1.通讀郁達夫故都的秋和老舍濟南的秋天,選擇描寫細膩、情感較為濃烈、結(jié)構(gòu)特點突出的句子(至少兩處)進行品讀。 比如: 故都的秋 (1)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
30、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ǖ?,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2)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
31、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濟南的秋天 (1)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設(shè)若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著了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墻,環(huán)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袍綠褲的小妞兒。你的幻想中要是這么個境界,那便是個濟南。 (2)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色借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兒吻著水皮,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
32、葉一兩下。只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 【任務(wù)二】 2.填寫這兩篇課文的情景關(guān)系表。 故都的秋和濟南的秋天的情景關(guān)系表 【任務(wù)三】 3.請從兩篇散文中任選一篇,依照上述的“情景關(guān)系圖”,為這篇散文繪制一幅插畫。(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課前或在家繪制,鼓勵發(fā)揮特長,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 教學過程 導語 同學們好,今天上課的老師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的任務(wù)就是編輯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里有各個作家的散文,有插圖,還有評語那么,我們這堂課的主要任務(wù)是為故都的秋和濟南的秋天各選擇一幅相匹配的插圖并說明選擇的理由?,F(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幅插圖,并給出你們的答案。 【活動1】請為故都的秋和濟南的秋天各選擇
33、一幅插圖,并說說選擇的依據(jù)。 (學生生成答案) 過渡語:我很好奇,你們選擇這幅插畫的理由是什么呢? 明確:(板書評點要點) 【活動2】請同學們?nèi)c勾劃兩篇散文中表示顏色的詞。 (學生圈點勾劃表示顏色的詞并分享) 過渡語:同學們找得十分準確,我將你們所提到的詞作了一個簡單的羅列。左邊是故都的秋里表示顏色的詞,右邊是濟南的秋天里表示顏色的詞。請同學們比較下,兩位作家在色彩的運用上,有什么差異? (呈現(xiàn)表示顏色的語詞集合) 小結(jié):同樣是寫北方大都市的秋天,老舍對色彩的選擇,更多地選擇相對濃郁、明亮的顏色。而郁達夫卻恰恰相反,他似乎有意在逃避這些鮮艷的色調(diào),而更傾向于淡雅、清冷的色調(diào)。 明確:淡雅、暗
34、淡或濃郁、明亮 過渡語: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這兩位作家在描寫秋色時,對于景物的選擇又有哪些差異?請同學快速圈出兩篇散文中呈現(xiàn)的景物。 【活動3】請同學們?nèi)c勾劃兩篇散文中呈現(xiàn)的景物。 明確: 1.在故都的秋中,郁達夫他個人特別關(guān)愛的是“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其特點是沒有北平這個大城市的商業(yè)繁華,也沒有政治生活的喧囂,他特別念念不忘的,并不像老舍筆下的秋景那樣有鮮明的色彩(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袍綠褲的小妞兒),相反,他舍棄了西山的紅葉、中山公園的菊花這些色彩鮮艷奪目的,選中了非常樸素的蘆花;他沒有選擇游人如織的勝地,而是選擇了比較幽靜的陶然亭
35、,又在這幽靜的陶然亭中,選中了平淡得只剩下柳條的影子。西山的蟲唱帶著鄉(xiāng)村的野趣,潭柘寺的鐘聲讓人聯(lián)想的是古老、寧靜而悠遠,在大城市的喧囂中,沒有寧靜的心情對此是感而不覺的。 2.老舍筆下的濟南的秋天在開頭便亮出了紅袍綠褲,到后來,寫到濟南的秋水:“那份兒綠色”,“終年在那兒吻著水皮,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呈現(xiàn)兩篇散文的意象集合,明確兩者的選材特點) 過渡語:大家來比較下,這兩篇散文在景物的選擇上有什么差異? 明確:相對于濟南的秋天中生機蓬勃的景物,郁達夫所選擇的景物都有衰敗頹廢的特點。 過渡語:我們的感覺是十分準確的,我們一
36、起來看下面的一組對比。 比較下列2組語句,賞析散文的選材特點。 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 租人家一間小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 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最好,還要在牽?;ǖ祝虚L著一簇簇茂盛的秋菊,使作陪襯。 追問1:“一椽破屋”和“一間小屋”比較,呈現(xiàn)了散文什么樣的選材特點? 追問2:“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和“一簇簇茂盛的秋菊”比較,呈現(xiàn)了散文什么樣的選材特點? 明確:“破屋”“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都是殘敗的生命。 追問3:郁達夫為什么舍棄了“秋菊”而選擇
37、了“秋草”? 明確:秋菊顯示生命的蓬勃,要欣賞它不難;秋草即枯草,表現(xiàn)生命的衰敗,難道就不值得欣賞嗎?凡是生命的景象都有感悟生命的價值。生命的蓬勃,自然可以激起內(nèi)心歡愉的體驗。這是一種美的感受。直面生命衰敗的感覺,沉思生命的周期,逗起悲涼之感,也是一種生命的感受。 過渡語:我覺得大家對語言的感覺非常敏銳,你看,秋菊給我們的感覺是生命的蓬勃,而秋草卻帶有一種生命的衰敗之感,但在郁達夫的眼里,卻形成了他獨有的悲涼之美。但老舍筆下的景物卻充滿了生機,明朗而溫暖,這正如劉禹錫對秋天的贊美“我言秋日勝春朝”。 過渡語:我們剛才從色彩運用和景物選擇兩個角度,品味了兩種不同的秋色之美,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這兩
38、幅插畫,正因為他們的色彩運用和景物選擇是有差異的,他們所呈現(xiàn)的整體意境和情感表達顯然也是有較大差異的。如果用文中的語句來表達,故都的秋顯而易見的是“清、靜、悲涼”,那么濟南的秋天又呈現(xiàn)出怎樣的意境特點呢?請同學們在原文中找一找。 (再次呈現(xiàn)兩幅插畫) 【活動4】用幾個詞來形容兩位作家呈現(xiàn)的不同的秋天之美,你會用什么詞? 明確:故都的秋清、靜、悲涼(或者憂美);濟南的秋天清、靜、活潑(或者優(yōu)美) PPT“清靜”對比 問:“文段一”中,作者不寫槐花在樹上的狀態(tài),而只寫它落在地面的狀態(tài),在表層的細膩、清閑之下,你們是怎么品味到“潛意識下”的“有點兒落寞”與“深沉”的?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
39、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故都的秋 明確:槐花因其細小又被稱為槐米,“像花而又不是花”,但作者不寫槐花在樹上的狀態(tài),而只寫它落在地面的狀態(tài)?;被ㄊ窃诓槐蝗瞬煊X的夜間悄然墜落的,不是一朵兩朵,而是一大片“鋪得滿地”。沒有給人以聽覺、味覺,而只是腳下的觸覺。正是槐花是如此細微柔弱,經(jīng)不起秋風得肅殺,隕落時既無聲無息,
40、就只能在地上給人留些柔軟的記憶。在掃街的一陣清掃之后,它就消失得干干凈凈;既然已經(jīng)消失,本可以不再觸景傷情,地上卻偏又留下了“掃帚得絲紋”。一絲一絲的紋路,不是槐花生命悄然逝去的痕跡嗎?怎能不勾起人們凄清的憶想!可不是,那掃街的工人,似乎眼里看著,手里掃著,也懂得槐花生命的柔弱與墜落的凄楚,不忍心快快地一陣揮帚使之立即歸于塵土,而是小心、慢慢地、細細地這不免讓人想起林黛玉再葬花吟里所低吟地“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作者之所以會在“覺得細膩”“覺得清閑”之余,還在潛意識下“覺得有點兒落寞”,是否就是因為有這些聯(lián)想呢? 過渡語:把文字表層的“細膩”“清閑”是訴諸于直覺,又于感情深處細察、
41、深味對生命衰亡的感傷。生命的感覺和情致的深邃,正是美學意義上的美,也正是郁達夫極力追求的“雅趣”。(插入知識小支架“雅趣”) 【知識小支架】 雅趣的特點是,不像俗趣那樣偏重外在的色彩和形狀,而側(cè)重于內(nèi)在的意味,這種趣味不能自發(fā)生成,是與古典文化修養(yǎng)聯(lián)系在一起的。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沒有高雅的心靈,可能就會視而不見、感而不覺。 過渡語: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天有著“清、靜”的特點,老舍筆下的濟南的秋天也有著“清、靜”的特點,這兩個“清凈”是否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段話: 先不用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色借著水的清澄
42、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兒吻著水波,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 明確:故都的秋天的“清、靜”是“凄清、清冷”“閑靜”之感,而濟南的秋天的“清、靜”則是“清澄、清澈、清凈、甜美之感”。前者憂美,而后者優(yōu)美。 (讀一讀) 小結(jié):我們通過比較會發(fā)現(xiàn),兩位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審美追求,從審美取向來看,無論是色彩運用、景物選擇還是意境的營造上,郁達夫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人“雅趣”。而老舍筆下的景物相對郁
43、達夫筆下的衰敗的景物,更富有生命力,老舍追求的“俗趣”與郁達夫極力追求的“雅趣”不分高低,生命的每一個歷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順應(yīng)自然去尊重、感受生命不同歷程的獨特美。 過渡語:那么,現(xiàn)在我們再回到開頭的那個任務(wù),你會給故都的秋和濟南的秋天分別選擇哪一幅插圖呢? (學生快速生成答案) 問:在散文的選編中,我們把老舍的濟南的秋天和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編在同一單元內(nèi),現(xiàn)在要給這個單元取一個標題,你覺得什么標題合適呢? (學生生成答案) 明確:“雅俗共賞話清秋”或“兩人兩城話清秋” (板書:俗趣雅趣雅俗共賞話清秋) 【拓展延伸】 同寫“清秋”,為什么兩位作家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美感? 老舍追求的是日常的
44、趣味,日常趣味,可能是濃艷的,這“艷”在趣味上,可能是比較“俗”的是一種“俗趣”。而郁達夫竭力追求的是一種“淡雅”。因為“淡”而“雅”,其中蘊含著一種趣味,這種“淡雅”是超越了日常世俗趣味的?!八住笔瞧矫癜傩盏?,而“雅”是比較有文化修養(yǎng)的文人才有的,故“淡雅”中往往含著“高雅”的意味。而郁達夫所追求的趣味就是這種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士的“雅趣”。 明確:以郁達夫為例,悲涼落寞的秋感、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中年之故地重游、日本文化的浸染等原因促成了郁達夫獨特的審美追求。 總結(jié):想要進一步感受郁達夫獨特的審美追求,同學們可以在課外拓展閱讀郁達夫日記和郁達夫其它的散文作品。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段:讀厚(古文
45、部分) 一山一水總關(guān)情 赤壁賦登泰山記 群文閱讀學習方案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角度和方法。 2.理解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所寄托的人生思考。 3.反復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辭之妙以及情思之美。 學習重點 1.分析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結(jié)合的手法。 2.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和思考。 學習難點 體悟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 學習過程 課前自主學習階段 學習活動一:知人論世 一、了解作者:蘇軾、姚鼐 (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
46、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
47、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二) 姚鼐(ni)(1732年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nèi)),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鄉(xiāng)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館改主事,曾任山東、湖南副主考,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庫全書館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辭官。旋歸里,以授徒為生,先后主講揚州
48、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人弟子。姚鼐文宗方苞,師承劉大櫆,主張“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在方苞重義理、劉大櫆長于辭章的基礎(chǔ)上,提出“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不可偏廢,發(fā)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論。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詩文雙絕,書藝亦佳。著有惜抱軒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軒詩集10卷、筆記10卷、尺牘10卷、九經(jīng)說19卷、三傳補注3卷、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輯成古文辭類纂75卷。 二、了解文體:“賦”“記” (一)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zhì)。是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側(cè)重于寫景,借
49、景抒情。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它多用鋪陳敘事的手法,賦必須押韻,這是賦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一個主要特征。起于戰(zhàn)國,盛于兩漢。賦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賦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為律體,叫“律賦”;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寫賦,稱“文賦”。著名的賦體文章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 (二)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這種體裁出現(xiàn)得很
50、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分類: 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說明,描寫,情緒 三、了解寫作背景 (一)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qū)懴潞葜x上表,遭御史彈劾并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幾經(jīng)重辟”,慘遭折磨。后經(jīng)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
51、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边@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 (二) 姚鼐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后,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 四、釋題 (一) 此處“赤壁”為作者貶所黃州赤壁,非古戰(zhàn)場“赤壁”。文中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傳疑。另見念奴嬌赤壁懷
52、古。 (二)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五岳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 學習活動二:夯實基礎(chǔ) 一、重要詞語: 既望屬白露縱所如茫然馮虛遺世溯流光然舞泣嫠婦乎漁樵侶友斯卒無盡藏狼籍枕藉 陽陰乘麓罅 二、重要句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浩浩
53、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 課上共同研討階段 學習活動一:感受景觀,涵泳品賞 (一)感受景觀,如在眼前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赤壁賦
54、登泰山記,一樂水,一樂山,均為名篇,各具意趣。赤壁賦“以江山風月作骨”,富有層次地寫了赤壁所見、歷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登泰山記按照時間順序?qū)懙翘┥饺蹋葘懙桥R景象,而后濃墨重彩寫日出景象,之后寫沿途所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提問】試從文中找出重點語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點。 (二)體悟情思,儒雅豐贍 赤壁賦屬于文人之賦,寫出了貶官黃州時的大文豪的復雜的心路歷程。登泰山記屬于學者為文,于簡約中體現(xiàn)出豐富和廣博。 【提問】比較兩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表達風格,以及兩位作者不盡相同的情思。 (三)文人、山水,相映成趣 中國文人和中國山水,相得益彰,各得其趣。中國文人筆端的山水隱映出中式文人的
55、百態(tài)人生,山水是物化了的感情,感情是人格化了的山水。借助描摹、歌詠山水風光來敘述人生際遇、抒發(fā)人生感悟是中國文人的一大發(fā)明。此類妙文不勝枚舉,蔚為大觀,不少名文選入中小學教材,為同學們所熟知。(提供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原文) 【提問】請選取以下學過的古代散文,談一談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 學習活動二:語言藝術(shù),點評誦讀 (一)語言藝術(shù),點評領(lǐng)略 赤壁賦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登泰山記用筆儉省,精練雅潔,描寫景物富有特色。請仿照示例,從兩篇中各選精要傳神文字加以品評。 【示例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點評:寫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
56、感,仿佛遺世獨立,與萬物化為一體。從中可以感受到“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快樂、適意,還有在廣闊天地之間超脫世俗羈絆的自由、從容。 【示例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點評:寫出初至山頭一剎那的感受: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著冰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感,一個“負”字,賦予“蒼山”以生命,使之人性化,新穎傳神,境界全出;而蒼山上的雪反照的日光照亮著天南,形象生動地寫出積雪的光彩。 (二)感受精彩,吟之詠之 在反復吟詠品味中尋找準確表達作品情感與自己閱讀感受的聲音形式。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選取六個畫面中的一個,設(shè)計“朗誦腳本”,然后以適當?shù)恼Z氣和節(jié)奏朗誦之。 【朗讀指導】赤壁賦有一種“純凈出塵的
57、美感”,極具聲韻之美,特別適合誦讀,朗讀時應(yīng)注意文中的押韻字,注意用韻、換韻及隨之產(chǎn)生的情感變化。登泰山記用語簡約,要言不煩,干凈利落。尤其是“觀日出”一章極有層次感,朗讀時應(yīng)讀出此種特點。 學習活動三:感受美好,綴句成文 “永州八記”的作者柳宗元曾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中指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閩嶺,佳境罕到,不書所作,使盛跡郁湮,是貽林澗之愧?!鄙剿溃枰獙徝阑难酃獠拍苷蔑@。請試著發(fā)現(xiàn)你周邊的山水之美,并用文字記錄下來。 題目示例:我們每天行走在校園(村莊或小區(qū)等)里,或許很少意識到,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隱藏這
58、許多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的密碼。以我仿佛第一次走過_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散文,反復誦讀練習后,與同學分享。 課后成果展示階段 學習活動一:拍成視頻,以作留念 把朗誦活動拍成視頻,留作紀念。 學習活動二:結(jié)集成冊,定格美好 把每個同學所作的文章,修改美化,相互點評,連同評語,編成一冊。 第三課段:讀深(寫作部分,寫序言) 兼容并包煉旨意 部編教材上冊第七單元 “自然情懷”寫作指導 學習目標 1.通過比較閱讀、專題閱讀,加深理解第七單元各篇文章的內(nèi)涵,力求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 2.通過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和老師示范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有關(guān)散文集出版旨意的序言。 學習課時 4課時 學習資源 課內(nèi)資源: 故都的
59、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節(jié)選)赤壁賦登泰山記共5篇課文。 課外資源: :悲涼美、雅趣和俗趣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解讀 水月間舞者困境中超越赤壁賦景物描寫之探 在消逝中走向永恒從我與地壇看自我超越與生命突圍 與義理、考據(jù)、辭章“相濟”論 學習過程 核心任務(wù):探究本單元五篇文章的共同旨意,概括五篇文章對當代讀者的價值,撰寫一篇以出版旨意為主要內(nèi)容的序言。 情境設(shè)置:我們的散文集已經(jīng)基本成型,只是還缺少一篇序言。我們接下來的任務(wù)就是要為散文集寫一篇出版旨意的序言。 第一課時 PPT展示:從民國那些人談起:承擔,獨立,自由,創(chuàng)造(民國那些人序言)。錢理群給民國風度寫的一篇序言,序言的題目叫做談?wù)劇懊?/p>
60、國那些人”。民國風度的作者徐百柯,寫了民國時期各個領(lǐng)域的人物八十二人,他們個個性格不同經(jīng)歷不同。而錢理群先生提煉出了承擔、獨立、自由、創(chuàng)造這四個詞形容這群民國大師。我們今天學習第七單元的5篇散文,跨越千年,風格各異,但是若慧眼獨具細細尋找,我們也能像錢理群先生那樣提煉出幾個關(guān)鍵詞。請同學們深入閱讀五篇文章,聯(lián)系本單元的導語、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wù),結(jié)合作者背景,并查閱相關(guān)資料,比對他人觀點,每人提煉一個關(guān)鍵詞,完成下表。(1課時) 第二、三課時 一、四人一小組交流,將提煉出來的關(guān)鍵詞與對應(yīng)的課文段落與同學交流,并選擇一篇文章,寫出這篇文章與該關(guān)鍵詞的聯(lián)系。 1.老師示范關(guān)鍵詞:生命困境 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Again Please)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8的乘法口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京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少年中國說》說課稿 北京課改版
- 16 麻雀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8 木蘭詩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 折彩粽(說課稿)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001
- Unit 4 My home Part B Lets learn(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5樓房承包合同協(xié)議模板
- 2025家居裝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文
- 2025房地產(chǎn)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物業(yè)管理服務(wù)應(yīng)急響應(yīng)方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如何撰寫護理科研標書》
- 風車的原理小班課件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全冊數(shù)學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屆數(shù)學高二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六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題及答案(六套)
- 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第一章 電和磁整章思維導圖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