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_第1頁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_第2頁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_第3頁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_第4頁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5《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期末復習題參考答案填空1、社會調查研究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有關社會事實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進而做出描述、解釋和提出對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2、社會的三個基本要素是自然環(huán)境、人口和文化。3、社會調查研究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4、變量間的相互關系主要有兩種類型: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5、有效的測量規(guī)則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準確性、完整性和互斥性。6、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于必要性本身所具有的異質性。7、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直接抽樣法、抽簽法和隨機法。8、檢索公開發(fā)表的文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獻檢索和計算機文獻檢索。9、文獻分析有兩大類,即文獻定性分析和文獻定量分析。10、根據(jù)問卷分發(fā)和回收形式的異同,問卷法分為直接發(fā)送法和間接發(fā)送法。11、訪談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內容可以分為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12、按照被訪者發(fā)表意見的形式不同,集體訪談可分為兩類:一類時各抒己見式的訪談,以“頭腦風暴法”為代表;一類是討論式的訪談,其代表是“反向頭腦風暴法”。13、觀察記錄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當場記錄一種是事后追記。14、為了收集到真實可信的資料,采用觀察法時應遵循客觀性原則、全方位原則、求真務實原則和法律和道德倫理原則。15、實驗法有幾個基本要素:一是實驗主體,二是實驗對象和實驗環(huán)境,三是實驗活動,四是實驗檢測。16、文字資料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實地源,一是文獻源。17、對資料進行分類的方法有兩種,即前分類和后分類。18、當今世界上公認的名氣最大、流行最廣的統(tǒng)計分析軟件是SPSS和與其功能類似的SAS。19、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是對變量間相關關系進行研究的兩個階段。20、依據(jù)調查對象的范圍和方式,調查報告可分為全面調查報告、專題調查報告和典型調查報告。21.社會調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對象就是現(xiàn)實社會。22.解釋型研究以探討社會現(xiàn)狀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規(guī)律為目的。23.定量研究就是運用概率、統(tǒng)計原理對社會現(xiàn)象的數(shù)量特征、數(shù)量關系和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數(shù)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24.社會調查的準備階段包括三方面的工作:確定課題;設計調查方案;具體準備。25.社會調查研究的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26.概念是對現(xiàn)象的抽象,是類似事物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27.假設是未經調查研究資料證實的命題。28.界定概念的方式有抽象定義和操作定義。29.社會測量有四個要件,即測量工具、測量規(guī)則、測量對象、測量數(shù)值。30.用同一種測量工具和方法,對統(tǒng)一調查對象前后兩次施測的方法,稱為再測法。31.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量的準確測量的程度。32.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于總體本身所具有的異值性。33.抽樣基本術語中的樣本,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34.抽樣誤差是用樣本統(tǒng)計值去估計總體參數(shù)值時所出現(xiàn)的誤差。35.總的來說,各種抽樣等可以歸為概率抽樣與非概率抽樣兩大類。36.文獻調查法的特點是:歷史性、間接性和無反映性。37.我們可以將文獻分為未公開發(fā)表和公開發(fā)表兩大類進行檢索。38.有關機構編制出版的文獻檢索工具,按其著錄形式可分為目錄、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幾種形式。39.文獻的定量分析也叫內容分析。40.問卷調查法特別適用于定量調查,即通過樣本統(tǒng)計量推斷總體。41.卷頭指導語一般以填表說明的形式出現(xiàn)在封面信之后。42.訪談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內容可以分為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43.一定的提問方法與一定的行為方式是控制訪談的兩個重要因素。44.集體訪談也叫會議調查法,實際上是個別訪談的一種擴展形式。46.現(xiàn)場記錄是觀察法最常用的一種記錄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能破壞現(xiàn)場的自然狀態(tài)。47.觀察誤差來自于觀察主體和觀察客體兩個方面。48.實驗法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實驗對象和實驗激發(fā)之間的因果關系,由此而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49.實驗法在驗證假設時,必須排除那些非實驗激發(fā)引起的因變量的自然變化成分,否則會影響對因果關系判斷的準確性。50.文字資料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實地源,一是文獻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51.定量分析是最復雜的資料分析。它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52.常見的集中量數(shù)有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53.目前最流行的專業(yè)電腦統(tǒng)計分析軟件是SPSS軟件和SAS軟件,另外應用比較普遍的還有office中的Excel等。54.常用的辯證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體和抽象分析法、現(xiàn)象和本質分析法。55.調查報告的基本結構方式有橫式結構、縱式結構和交叉結構。56.修改調查報告常用的檢查方法有誦讀法、冷卻法和請教法。57.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社會調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狹義的文化,即社會的一定文化背景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58.目前國外流行的社會調查研究的哲學理論基礎主要是指實證主義。59.社會調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邏輯分析、經驗判斷和試調查三種。60.可信且有效的測量是優(yōu)秀的測量,是社會調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62.文獻檢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獻檢索法、計算機文獻檢索法和綜合查找法。63.一般的訪談時間不宜過長,以1-2小時為宜。64.多組實驗設計,一般是各設置兩個個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對各組檢測結果的交叉比較,得出實驗結論。單選1、現(xiàn)代社會調查研究的重心是(D.美國)。2、描述性研究是指(B.對社會事實的狀況、外部特征、發(fā)展過程進行客觀描述)。3、只反映質的區(qū)別,而不反映量的差異的變量是(A.離散變量)。4、對測量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既能進行加減運算,又能進行乘除運算的測量類型是(D.定比測量)。5、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是(C.外在效度)。6、分類抽樣主要解決的是(A.總體異質性程度較高的問題)。7、按一定的間隔距離抽取樣本的方法是指(D.系統(tǒng)抽樣)。8、綜述、評論、述評、進展、動態(tài)、年鑒、專著、指南等屬于(A.三次文獻)。9、文獻法與其他調查方法之間最顯著的區(qū)別為(B.是一種獨特的和專門的研究方法)。10、有一種專門用于主觀性指標的問卷是(C.量表)。11、訪談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類型是(D個別訪談)12、一般的訪談時間最好為(C.1-2小時)13、觀察法與其他調查方法之間最根本的區(qū)別是(A.以人的感覺器官為主要調查工具)14、既有實驗組又有控制組或對照組的實驗方法是(A.平行實驗)15、檢驗多個自變量的引入順序對因變量的影響的設計是(D.多因素實驗設計)16、文字資料的真實性審查是指(A.信度審查)17、數(shù)字資料檢驗主要是指(A.是對數(shù)字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檢驗)18、離中量數(shù)是反映(B.各單位標志值的差異性)19、微軟公司推出的辦公軟件office系統(tǒng)中用于統(tǒng)計的最有名的一種軟件是(C.Excel)20、調查報告的“綱”是指(B.前言(導語))21.美國最著名的民意測驗機構是(C蓋洛普)22.社會調查研究中,當自變量的數(shù)值發(fā)生變動,因變量的數(shù)值隨著發(fā)生不均等的變動,這種相關關系是(A正相關)23.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抽樣主要解決的是(B調查對象的選取問題)24.最理想的最便捷的訪談記錄方式是(D機器記錄)25.從整個社會看,知名度最高的電腦統(tǒng)計分析軟件是(B.SPSS)26.社會調查研究中“概念”的含義包括(A定義、內容和狀況)。27.人口特征組研究屬于社會調查研究中的(D縱貫研究)。28.實際上最常用的最能說明總體的調查類型是(B抽樣調查)。29.社會調查研究假設的基本要求是(C客觀性、科學性、可檢驗性)。30.通過一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指標對概念所作的說明叫做(C操作定義)。31.分類抽樣主要解決的是(A總體異質性程度較高的問題)。32.按一定的間隔距離抽取樣本的方法是指(D系統(tǒng)抽樣)33.文獻法與其他調查方法之間最顯著的區(qū)別為(B它是一門獨特的和專門的研究方法)。34.有一種專門用于主觀性指標的問卷是(C量表)。35.便于對訪談結果進行統(tǒng)計和定量分析的訪談類型是(D結構式訪談)36.根據(jù)觀察對象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D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37.和其他的一些調查方法相比,觀察法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C法律和道德倫理問題)。38.對實驗過程干擾最多也最復雜的非實驗因素主要來自(C實驗環(huán)境)。39.對常用的表示發(fā)展水平的指標和常用的速度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屬于(D動態(tài)分析)40.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資料分析是(A定量分析)。41.對具有相關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量,根據(jù)其關系的具體形式選擇合適的數(shù)學模型,并將變量間的相關關系與具體數(shù)學模型相結合,以近似地表現(xiàn)變量間的平均變動關系,這種統(tǒng)計分析是(A回歸分析)。42.被稱為調查報告的靈魂的是(B針對性)。多選1、社會調查研究中初級社會群體是指(A.C.)。2、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有(ABCDE)。3、社會調查研究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A.E.)。4、檢驗評價調查方法和所得資料的效度的形式有(B.C.D.)。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6、抽樣的一般步驟有(A.B.C.D.E.F.)。7、每一個社會調查研究究竟應當選擇多大規(guī)模的樣本,主要取決于(A.B.E.F.)。8、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驟(A.B.C.D.)。9、問卷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A.B.C.D.E.)。10、問卷中的問題基本上可分為(A.B.C.D.)。11、不同性質、不同內容的訪談對于訪談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A.B.C.D.E.F.)12、在觀察對象方面,產生觀察誤差的因素主要有(A.B.E.F.)13、觀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A.B.C.D.)14、簡單實驗設計包括(A.B.C.D.E.)15、排除與實驗無關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的主要方法有(A.B.C.D.)16、在對資料進行分類的時候,應當注意(A.B.C.F.)17、資料分析中屬于推論性分析的有(A.B.C.D.E.)18、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A.B.C.D.)19、調查報告的特點主要有(A.C.D.E.F.)20、撰寫調查報告的一般程序是(A.C.D.E.F.)21.問卷的實施步驟包括(B.C.D.E.)22.個別訪談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ADF)23.正式統(tǒng)計表的組成,一般有(ACDF)24.目前最常見的調查報告的結構包括(ABCDF)25.社會調查研究中初級社會群體是指(ACE)。26.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27.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驟(A.B.C.D.)。28.問卷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A.B.C.E.)。29.問卷的問題基本上可分為(A.B.C.D.)。30.非結構式訪談因實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B.F.)。31.觀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F.E.)。32.個別訪談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A.D.F.)。33.實驗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調查方法的特點是(B.C.D.E.F.)。34.實驗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A.D.F.)。35.對數(shù)字資料進行分組的一般步驟是(B.C.E.)。36.文字資料的真實性審查也稱信度審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B.C.F.)。37.在篩選調查資料時應把握的原則主要有(A.B.C.D.F.)38.修改調查報告中檢查的范圍是(B.D.E.F.)。名詞1、普查:是普遍調查或全面調查的簡稱,指對研究對象的全體進行無一例外的逐個調查。2、變量:是概念的一種類型,指本身可變動的概念。3、簡單隨機抽樣:又稱純隨機抽樣,是指在特定總體的所有單位中直接抽取個組成樣本,是一種等概率抽樣和元素抽樣方法。4、抽樣誤差:是用樣本統(tǒng)計值去估計總體參數(shù)值時所出現(xiàn)的誤差。是因為抽樣本身的特點而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5、集體訪談:也叫會議調查法,就是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方式或集體回答問題方式搜集資料的調查方法。6、局內觀察:也叫參與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者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中,并通過與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7、資料整理:是根據(jù)調查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審查、檢驗、分類、匯總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并以集中、簡明的方式反映調查對象總體情況的過程。8、調查報告:使對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之后,根據(jù)調查資料所寫出的真實反映情況的書面報告。9.社會調查研究:是會科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有關社會事實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進而做出描述、解釋和提出對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10.描述型研究:對社會事實的狀況、外部特征、發(fā)展過程進行客觀的描述的研究。11.橫剖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時點的有關資料,描述研究對象在這一橫截面上的狀況,或者分析在這一時點上不同變量間的關系的調查研究。12.定性研究:是以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或調查材料為依據(jù),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斷事物性質為目的的的社會調查研究。13.社會測量:是指對所確定的調查指標進行有效的觀測與度量的方法。它是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根據(jù)一定的測量規(guī)則,對調查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進行觀測與度量并賦予一定數(shù)值的過程。14.整群抽樣:是將總體按照某種標準劃分為一些群體,每一個群體為一個抽樣單位,再用隨機的方法從中抽取若干群體,并將所抽出群體中的所有個體集合為總體的樣本。15.定額抽樣:是先根據(jù)總體各個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樣單位的比例分配樣本數(shù)額,然后由調查者在各個組成部分內根據(jù)配額的多少采用主觀的抽樣方法抽取樣本。16.文獻法: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17.文獻定性分析:是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分析,來揭示文獻所反映事物的性質、本質特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法。18.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tǒng)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19.訪談法:是由訪談者根據(jù)調查研究所確定的要求與目的,按照訪談提綱或問卷,通過個別訪問或集體交談的方式,系統(tǒng)而有計劃地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20.非結構式訪談:又稱為非標準化訪談、深度訪談、自由訪談。它是一種無控制或半控制的訪談,事先沒有統(tǒng)一問卷,而只有一個題目或大致范圍或一個粗線條的問題大綱,由訪談者與訪談對象在這一范圍內自由交談,具體問題可在訪談過程中邊談邊形成邊提出。21.參與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者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之中,并通過與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22.實地觀察:是指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場景中所進行的觀察。23.對照組實驗:也叫平行組實驗,是指既有實驗組又有對照組的一種實驗方法。24.資料定性分析:基本內容主要是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其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原來調查資料的分類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變量間關系做進一步的分析、確認;根據(jù)整理后的調查資料,從定性角度對原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建構證實或證偽,或提出新的理論觀點。25.資料的匯編:主要是指根據(jù)調查研究的實際要求,對分類完成之后的資料進行匯總、編輯,使之成為能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tǒng)、完整的材料。26.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量準確測量的程度,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測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測量結果的效度。27.文獻搜集:是指按照需求查找出有關文獻或文獻中包含的信息內容的過程,它包括文獻的檢索和搜集兩個過程。28.非參與觀察:是要使被觀察者意識不到他們正在被觀察,保證他們在極其自然的、不受觀察者任何干擾的環(huán)境中行動,以避免被觀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響到觀察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29.資料分析30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tǒng)計原理對社會現(xiàn)象的數(shù)量特征、數(shù)量關系和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數(shù)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31.抽樣調查:是非全面調查的一種,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選出一部分個體進行調查,并通過所選樣本的情況來推論總體狀況,也就是以“點”到“面”,用部分反映整體。32.個案調查是從研究對象中選取一個或幾個個體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其調查目的不是描述大量樣本的總體特征,而是針對具體調查對象的獨特情況進行研究。33.信度是指測量的可靠性。這種可靠性一是測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測量結果的可靠。34.再測法指用同一種測量工具和方法,對同一調查對象,前后兩次施測。35.復本法是指對同一組被調查者同時或連續(xù)使用量表的正本和復本進行測量。36.分半法是按正常的程度實施測量,然后將全部項目分成相等的兩半,分別統(tǒng)計。37.概率抽樣是依據(jù)概率論的基本原理,按照隨機原則進行的抽樣,因而它能夠避免抽樣過程中的人為誤差,保證樣本的代表性。38.非概率抽樣則主要是依據(jù)研究者的主觀意愿、判斷或是否方便等因素來抽取對象,它不考慮抽樣中的等概率原則,因而往往產生較大的誤差,難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39.觀察法也叫實地觀察法,是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和輔助工具,能動地了解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社會客觀現(xiàn)象的方法。40.完全參與觀察:是觀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觀察者的社會群體之中,作為其中一個成員參與這個群體的正?;顒舆M行觀察,在整個觀察的過程中,被觀察群體的成員都相信他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并不知道他是一個觀察者。41.不完全參與觀察,就是觀察者是以公開的身份參與到被觀察者群體之中,即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觀察者,而且他有時和被觀察者共同活動并進行觀察,有時又作為旁觀者進行觀察。42.摘錄信息是指從檢索出的文獻中摘取并記錄與調查課題有關的信息的過程。摘取信息一般步驟是瀏覽、篩選、精讀、記錄。43.文獻分析是指對文獻中的某些特定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來了解其中所反映的外在內容及其本質、規(guī)律,以及文獻作者和有關人們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和行為,并進而達到說明調查研究課題的目的。44.文獻定量分析也叫內容分析,是對各種文獻的明顯內容進行客觀的、系統(tǒng)的和定量的描述。45.指導語是用來指導被調查者如何填答問卷的各種解釋和說明,其作用就相當于一部新設備的使用說明書。46.結構式訪談又稱為標準化訪談、問卷訪談,是按照統(tǒng)一設計的、有一定結構的問卷所進行的訪談。47.個別訪談是指對訪談對象進行單獨訪談,是訪談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類型。它既可以采取結構式,也可以采取非結構式;既可以是訪談者與被訪談者面對面口頭的直接調查,也可以是電話或網(wǎng)絡的間接調查。48.實驗法也稱試驗調查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huán)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方法。49.導語也稱前言、導言,位于調查報告正文的開頭部分。是用一段簡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調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義;調查對象、范圍、主要調查方式、手段和經過;調查報告的基本觀點,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讀者對全文先形成一個總體印象,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50.解釋型研究以探討社會現(xiàn)狀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規(guī)律為目的,研究分析為什么會是這樣或那樣。51.縱貫研究也稱縱向研究、歷時研究,是指對不同時點或某一段較長時間內的社會事實歷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現(xiàn)象的變化和前后間的邏輯關系,以期了解其發(fā)展變化及規(guī)律性。52.探索性研究:即正式調查前進行的先期的、試探性的初步研究。53.觀察誤差:任何觀察都會有一定的誤差,而觀察誤差的大小會對調查結果產生很大影響。觀察誤差來自觀察主體和觀察客體兩個方面。54.因果關系:是指在兩個有關系的變量中,因為一個變量的變化而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化。55.相關關系:是指變量的變化之間存在著非因果關系的一定聯(lián)系和一定關系。56.直接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發(fā)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也隨之發(fā)生同方向的變化,這種相關關系是正相關,也叫直接相關。57.負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發(fā)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也隨之發(fā)生反方向的變化,這種相關關系是負相關,也叫逆相關。58.直線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發(fā)生變動(增加或減少),另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隨著發(fā)生大致均等的變動時,這種關系稱為直線相關。59.曲線相關:當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發(fā)生變動,另一個變量的數(shù)值隨之發(fā)生不均等的變動時,這種關系稱為曲線相關。60.命題:是關于事物的一個或多個概念及其關系的表述,通過這種表述,使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聯(lián)系起來。61.假設:是未經調查研究資料證實的命題,通常是陳述兩個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62.抽樣:是指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即最基本單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或方法。63.總體:是構成事物的所有元素、即最基本單位的集合。64.樣本: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一部分元素的集合。65.文獻:最早是指歷史典籍,后來泛指社會中記載信息得一切書面文字資料,現(xiàn)代則指利用各類物質載體所記錄并用以交流傳播得一切知識信息資料。66.量表:是一種專門用于主觀性指標的問卷,作為在經驗層次上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主觀評價的具有結構強度順序的測量工具。67.單一組實驗:也叫連續(xù)實驗,是對單一實驗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前測與后測,比較其結果以檢驗假設的一種實驗方法。68.經典實驗設計:就是選擇一批實驗對象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一批與實驗對象處于相同環(huán)境、條件相同或相似的對象作為對照組,然后只對實驗組給予實驗激發(fā),而對對照組卻聽其自然,最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檢測的變化進行對比研究,得出實驗結論。69.定性資料整理:定性資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資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資料整理稱作定性資料整理。70.定量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資料是調查研究中定量分析得依據(jù),對數(shù)據(jù)資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資料整理。71.資料定量分析:即統(tǒng)計分析,是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分析方法,也是最為復雜的資料分析。72.資料理論分析:理論分析是資料分析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環(huán)節(jié),它主要是對調查得到的資料和統(tǒng)計得到的數(shù)據(jù),運用各種思維方法進行系統(tǒng)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結論的一種思維過程。理論分析依靠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進行。73.概念:是對現(xiàn)象的抽象,是類似事物或現(xiàn)象的屬性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簡答1、社會調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答:(1)選擇和確定調查研究方法(2)提出概念、命題、假設(3)對概念操作化和確定測量方法(4)進行探索性研究(5)制定調查研究方案(6)抽取調查樣本(7)人、財、物方面的準備。2、抽樣和抽樣調查是不是一回事?為什么?答:不是一回事。抽樣調查是社會調查研究的一種方法和主要類型。抽樣則是抽取樣本的過程和方法,是在社會調查研究準備階段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抽樣調查的前提條件和一部分。3、對照組實驗和單一組實驗有何不同?答:對照組實驗中既有實驗組,又有對照組,要同時對兩個觀察客體做前測和后測,比較其結果。單一組實驗沒有對照組,是對單一實驗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前測和后測,比較其結果。4、資料整理有哪些步驟?答:文字資料的整理步驟主要有審查、分類和匯編。數(shù)字資料的整理步驟主要有數(shù)字資料檢驗、分組、匯總和制作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5.社會調查研究的特征有哪些?答:第一,專門性。第二,系統(tǒng)性。第三,客觀性。第四,實證性。第五,針對性。6.怎樣才能將科學性原則貫徹到具體社會調查中?答: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將科學性原則貫徹到具體的社會調查中,應當做到:①如果社會調查的范圍較大,又要對總體作出認知,必須采取全面調查或抽樣調查的方法,嚴格按照科學的原則抽取樣本。②如果用個案來說明觀點,要考慮個案材料在總體中的代表性,在對結論論證時,必須說明選擇這個個案材料的理由,不能選擇其他材料的原因。③如果用定量資料可以說明觀點時,要考慮盡量采用定量材料。運用定量方法時,要從定性出發(fā),經過量化過程,返回到定性。7.簡述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答:變量間的相互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之間相聯(lián)系的性質,主要有兩種類型。(一)因果關系:是指在兩個有關系的變量中,因為一個變量的變化而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化。(二)相關關系:是指變量的變化之間存在著非因果關系的一定聯(lián)系和一定關系。社會調查研究運用相關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從中探尋其規(guī)律性。8.社會調查研究的總體方案包括哪些內容?答:總體方案是關于調查研究具體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條件的詳細規(guī)劃,包括的內容主要有:調查研究課題、目的和基本觀點;調查研究對象、內容和范圍;調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調查研究時間與步驟安排;組織領導與人員安排;經費預算和物質保證。設計方案應注意實用性、系統(tǒng)性、經濟性和彈性。社會調查研究方案出臺后,應對其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其常用方法大致有邏輯分析、經驗判斷和試調查。9.簡述分類抽樣的概念和方法。答:分類抽樣就是先將總體的所有單位依照一種或幾種特征分為若干個子總體,每一個子總體即為一類,然后從每一類中按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tǒng)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總體,稱為分類樣本,它們的集合即為總體樣本。10.在篩選信息時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答:(1)必須注重文獻的質量,即文獻的可靠性和有用性(2)要注重所選文獻的代表性(3)從應用的角度區(qū)分文獻的層次。11.簡述問卷調查法的特點。答:(1)標準化(2)大多是間接調查(3)一般是書面調查(4)常用于抽樣調查(5)特別適用于定量調查。12.設計總加量表的具體步驟有哪些?答:(1)確定主題,并收集大量有關問題進行加工,作為量表的看法或陳述部分(2)確定答案及其分值(3)試調查(4)確定正式量表。13.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答:首先是社會的基本要素,主要是自然環(huán)境、人口和文化;另外還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具體對象,主要是個人、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階級和階層、民族、社區(qū)、社會產物等。14.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及其基礎。答:基本理論指社會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有關社會調查研究對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則和公式等。這些基本理論貫穿于任何一個具體的社會調查研究全過程之中。它們的基礎有二,即哲學原理和具體科學原理。哲學原理是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對社會調查研究予以指導,決定著社會調查研究的方向。國外17世紀以后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社會調查研究,曾先后出現(xiàn)了以人本主義、實證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兩種類型。目前國外流行的社會調查研究主要即以實證主義為理論基礎。我國的社會調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義、實證主義合理因素的基礎上,強調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作為哲學理論基礎。15.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答:這里指認識方法之外的具體操作方法,其中包括: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準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于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于間接調查方法。16.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答:根據(jù)不同的要素(目的、時序、范圍、性質等)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研究和解釋型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依調查的性質,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全面調查即普查,非全面調查則分為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兩類。普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是最常用的社會調查研究類型概念。不同類型的社會調查研究在調查方式、方法、適用范圍上具有不同的特點。17.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程序。答: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與總結階段,各階段都有其具體工作內容。18.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答:概括起來主要有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倫理道德原則。19.簡述社會調查研究準備階段需要做的工作。答:包括提出概念、命題、假設,對概念操作化和確定測量方法,進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調查研究方案,抽取調查樣本,以及人、財、物方面的準備等內容,對完成社會調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20.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作用。答: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課題;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觀點;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內容和范圍;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查閱文獻;咨詢;實地考察。21.簡述文獻搜集。答:搜集文獻首先必須掌握檢索文獻的方法,其中人工文獻檢索仍然是查找公開發(fā)表的文獻的主要方法,另外,計算機文獻檢索和參考文獻查找法也是重要的方法。搜集文獻的渠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互聯(lián)網(wǎng)三種。我們應該針對文獻的不同來源和出版、收藏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通過這三種途徑進行文獻搜集。22.簡述社會測量。答:社會調查研究中的測量,是指對所確定的調查指標進行有效的觀測與度量的方法。它是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根據(jù)一定的測量規(guī)則,對調查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進行觀測與度量并賦予一定數(shù)值的過程。社會調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各項調查研究指標測量的過程。社會測量有四個要件:測量工具;測量規(guī)則;測量對象;測量數(shù)值。其中確定測量規(guī)則是測量中最基本的和難度較大的工作。有效的測量規(guī)則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準確性、完整性和互斥性。測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分成四個層次,即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和定比測量。這四種測量層次分別對應于概念中的四種變量,即定類變量、定序變量、定距變量和定比變量。23.簡述測量的信度和效度之間的關系。答: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是說:一個測量要有效度,就必須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條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確。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條件是說,有了信度,卻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測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測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標和歸宿。任何科學的測量,都是信度和效度的辯證統(tǒng)一。社會測量中的信度和效度的關系表現(xiàn)形式有三種:①可信且有效;②可信但無效;③不可信且無效。24.簡述影響測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答:其中影響較大的因素有:1.調查者的問題;2.被調查者的問題;3.測量的長度;4.測量的難度。25.簡述抽樣的基本程序。答:基本程序即:界定總體;決定抽樣方法;設計抽樣方案;制定抽樣框;實際抽取樣本;樣本評估。26.為什么說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文獻法具有特殊的地位?答:首先,它是最基礎和用途最廣泛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其次,文獻法并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它還是一種獨特的和專門的研究方法,這是它與其他調查方法之間最顯著的區(qū)別。27.簡述問卷的結構。答:調查問卷通常主要包括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及答案、編碼等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內容。問題和答案是問卷的主體部分,有三種基本類型,即開放型問答、封閉型問答和混合型問答。除了上述內容外,問卷還包括一些有關資料,如問卷的名稱、審核員編號、調查日期、被調查者住地、被調查者合作情況等。28.簡述問卷調查的實施步驟。答:包括設計問卷、選擇調查對象、分發(fā)問卷、回收問卷等。在這些步驟的實施過程中,調查研究者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設計問卷的方法及其須注意的問題非常重要。29.簡述觀察法的類型。答:觀察法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根據(jù)觀察程序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兩大類;根據(jù)觀察場所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兩大類;根據(jù)觀察者的角色不同,觀察法可分為非參與觀察和參與觀察兩大類;根據(jù)觀察對象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大類。參與觀察是最重要的實地觀察之一;根據(jù)參與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完全參與觀察和不完全參與觀察。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各種觀察類型是互相聯(lián)系、兼容和交叉的。30.簡述實驗法的類型及其實施程序。答: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作多種不同的分類。按照實驗的組織方式不同,實驗法可分為對照組實驗和單一組實驗;按照實驗的環(huán)境不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xiàn)場實驗;按照實驗的環(huán)境不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xiàn)場實驗;按照實驗者和實驗對象對于實驗激發(fā)是否知情,實驗法可分為單盲實驗和雙盲實驗,等等。實驗法的實施程序與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為準備工作、具體實施和資料處理三個階段。31.簡述實驗法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答:實驗法作為最高級、最復雜的社會調查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調查方法的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主要有:實驗者、實驗對象和實驗環(huán)境的選擇;實驗的過程控制;實驗的信度和效度等。其中實驗的過程控制非常重要,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實驗激發(fā)的控制,二是對非實驗因素的控制。32.簡述資料整理的原則。答:真實性、合格性、準確性、完整性、系統(tǒng)性、統(tǒng)一性、簡明性和新穎性。33.簡述統(tǒng)計分析類型。答:統(tǒng)計分析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統(tǒng)計分析按照涉及變量的多少,又可以分為單變量分析、雙變量分析和多變量分析三類。34.文獻信息的摘錄工作應當如何進行?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驟:瀏覽:就是文獻搜集告一段落后,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全部閱讀一遍(包括對音像文獻的視聽),以對它們有個初步認識,即大致了解文獻的內容,初步判明文獻的價值。篩選:就是在瀏覽的基礎上,根據(jù)調查課題的需要,從所搜集的文獻中選出可用部分。精讀:就是對于篩選出的可用文獻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同時著重在理解、聯(lián)想、評價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明確對于調查研究課題有價值的信息。記錄。35.簡述文字資料整理的方法。答: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定性資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資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資料整理稱作定性資料整理。由于文字資料在來源上存在差異,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況下可劃分為審查、分類和匯編三個基本步驟。對于文字資料的審查,主要解決其真實性、準確性和適用性問題。對于文字資料的分類,就是將資料分門別類,使得繁雜的資料條理化系統(tǒng)化,為找出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提供依據(jù)。分類的方法有兩種,即前分類和后分類。對于文字資料的的匯編,主要是指根據(jù)調查研究的實際要求,對分類完成之后的資料進行匯總、編輯,使之成為能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tǒng)、完整的材料。36.簡述數(shù)據(jù)資料整理的方法。答:數(shù)據(jù)資料是調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據(jù),因此數(shù)據(jù)資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資料的整理。在資料的整理階段,為了便于得出正確的調查結論,需要對數(shù)據(jù)資料做進一步的處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數(shù)字資料檢驗、分組、匯總和制作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幾個階段。檢驗,主要是對數(shù)字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檢驗,以確保更加準確的研究結果。分組就是把調查的數(shù)據(jù)按照一定的標志劃分為不同的組成部分。匯總就是根據(jù)調查研究目的把分組后的數(shù)據(jù)匯集到有關表格中,并進行計算和加總,集中、系統(tǒng)地反映調查對象總體的數(shù)量特征。數(shù)據(jù)的匯總可以分為手工匯總和機械匯總。經過了匯總的數(shù)字資料,一般要通過表格或圖形表現(xiàn)出來,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論述1、操作化的定義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對概念和命題進行操作化?答:操作化是指明確提出概念的定義,分清概念(包括命題和假設)的層次,并將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可測量的指標,以實現(xiàn)社會調查研究的定量化的這一過程。操作化的作用是便于人們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進行觀察和度量。社會生活中使用的概念都是人們通過對感性認識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開始往往是模糊或含義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綜合性,由一些低層次的亞概念、子概念組合而成的。一個概念越抽象,它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難把握,如果不對它們確切定義和具體化、操作化,就無法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進行觀察和度量。對概念和命題進行操作化從三個方面入手:(1)將抽象定義轉化為操作定義。在社會調查研究中,需要對概念和命題的變量進行度量。所謂操作定義就是通過一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指標對概念所做的說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義一步步從抽象層次下降到經驗層次,分解為一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指標,這些指標一般都是與概念和命題中的變量相對應的。這一過程就是對概念和命題的操作化過程。(2)操作化的關鍵就是尋找一定的、能夠明顯區(qū)分的測量指標來說明概念的屬性,其中每一項指標反映概念和命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變量。尋找測量指標可以綜合采用經驗的辦法和理性的辦法。經驗的辦法是研究者通過對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標,再從中篩選出適宜者;理性的辦法是通過大量查閱文獻,找出概念和命題的各種含義,根據(jù)其變量列出備選的指標,再從中篩選出適宜者。(3)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對于復雜的概念和命題,選出的測量指標往往很多。為了明確其中變量的層級和變量間的關系,人們通常需要建立一個綜合指標。2、怎樣才能搜集到所需要的文獻?答:(1)進行文獻檢索,主要方法有:①人工文獻檢索:這種方法主要借助兩類工具:一是有關機構編制出版的文獻檢索工具。二是圖書情報機構(主要是圖書館)編制的目錄。②計算機文獻檢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登錄專門的網(wǎng)站進行檢索;二是利用大型門戶網(wǎng)站的搜索引擎進行查找。③參考文獻查找法:根據(jù)作者在文章、專著中所開列的參考文獻目錄,或在文章、專著中所引用的文獻名目,追蹤查找有關文獻資料的方法。(2)進行文獻搜集。搜集文獻的渠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互聯(lián)網(wǎng)三種。對于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屬于個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獻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復印等辦法進行搜集;若是機構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規(guī)定,采取向有關單位直接索取、文獻交換、復印復制、租、借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上級主管部門下達指令采用征集、調撥等方式搜集。對于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可采用到圖書情報機構搜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或直接購買的方法進行搜集。3、如何保證能夠順利進入實地觀察現(xiàn)場?答:(一)確定觀察現(xiàn)場。1、條件:(1)符合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的要求。(2)具備必要的人、財、物等條件。(3)當?shù)夭块T和觀察對象不反對。2、確定觀察現(xiàn)場應設法爭取當?shù)夭块T或頭面人物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過社會關系進行溝通。(二)進入觀察現(xiàn)場的方式:公開進入。逐步進入。隱蔽進入。4、調查資料分析綜述。5.試述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則。6.什么是信度與效度?檢驗與評價它們的方法有哪些?影響信度與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信度是指測量的可靠性。這種可靠性一是測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測量結果的可靠。檢驗測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測法(同樣的方法前后使用兩次)、復本法(內容要求一致,我在正本之外,再弄一個副本。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不太一樣,但是內容、要求、標準是一致的。)和分半法(把一份需要檢驗信度的內容分為兩半,這兩半不能是中間一刀,前后各一半,要一三五七九,二四六七九的叉著進行)。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量準確測量的程度,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測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測量結果的效度。檢驗效度的方法目前被廣泛采用的是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效標效度三種。信度和效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其表現(xiàn)形式有三種:1.可信且有效;2.可信但無效;3.不可信且無效。影響測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較大的因素有:1.調查者的問題;2.被調查者的問題;3.測量的長度;4.測量的難度。7.個別訪談成功與否的關鍵是什么?如何做到這一點?答:訪談的過程就是訪談者提問與被訪者回答的過程,對這個過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訪談成功與否的關鍵。而一定的提問方法與一定的行為方式是控制訪談的兩個重要因素。①提問方法在提問時,主要應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從簡單的問題入手;第二,提問有序。如果是結構式訪談,就應該嚴格按照訪談之前擬定的提問提綱,由簡至繁地按順序進行訪談。對于非結構式訪談,要注意根據(jù)所談問題的內在邏輯結構提問;第三,實施追問;第四,題目轉換自然;第五,注意引導。引導性提問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語言。還可以采用動作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話題?;蛘哂脧褪龅姆椒ㄟM行引導;第六,保持客觀中立。提問不能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不能對被訪者的答案進行誘導;第七,特殊問題特殊處理;第八,語言表達方式要恰當。②行為方式在訪談中,訪談者可以通過自己的一定行為影響被訪者,從而實現(xiàn)對訪談過程的控制。禮貌、謙虛、誠懇、耐心是訪談者自始至終都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表現(xiàn),還要善于運用表情和動作控制訪談進程。訪談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動,能夠根據(jù)被訪者所談情景而變化。要注意一些動作細節(jié)對被訪者的影響。8.觀察誤差是怎樣產生的?如何看待觀察誤差?觀察誤差來自觀察主體和觀察客體兩個方面。在觀察者方面,產生觀察誤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觀察者的社會價值取向。第二,觀察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工作作風。第三,觀察者的能力、知識與經驗。第四,觀察者的心理素質。第五,觀察手段。在觀察對象方面,產生觀察誤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觀察者的反應。第二,人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質的顯現(xiàn)程度。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講,任何觀察都會有一定的誤差,而觀察誤差的大小會對調查結果產生很大影響。針對造成觀察誤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努力,盡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觀察誤差,但是卻可以將其減少到最低程度,觀察結果也可以做到基本準確。9.實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答:它是一種最重要的直接調查方法,也是一種最復雜、最高級的調查方法。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實驗者假定某些自變量會導致某些因變量的變化,并以驗證這種因果關系假設作為實驗的主要目標。在實驗開始時,先對因變量進行測量(前測),再引入自變量實施激發(fā),然后選擇其后的某一個時點對因變量進行再測(后測),比較前后兩次測量的結果就可以對原理論假設完全證實或部分證實或證偽。實驗法的基本要素有實驗主體、實驗對象和實驗環(huán)境、實驗活動、實驗檢測。實驗法一般包括三個組成部分:自變量與因變量;實驗組與對照組(也叫控制組);前測與后測。10.試述資料分析的種類及其方法。答:一般認為它包括三方面內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論分析。傳統(tǒng)的資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論分析,但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是定量分析即統(tǒng)計分析。(一)統(tǒng)計分析的類型及其方法:統(tǒng)計分析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統(tǒng)計分析按照涉及變量的多少,又可以分為單變量分析、雙變量分析和多變量分析三類。資料分析中常見的相對指標分析、集中量數(shù)和離中量數(shù)分析、因素分析、動態(tài)分析等都屬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數(shù)和離中量數(shù)分析以及動態(tài)分析主要是單變量分析,相對指標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雙變量分析、多變量分析;相關和回歸分析、抽樣推斷分析、預測分析、綜合評價分析等都屬于推論性分析,它們一般是雙變量分析或多變量分析。20世紀中葉以來,電腦統(tǒng)計分析軟件應運而生,成為普通大眾也可以熟練應用的、簡便易行的資料統(tǒng)計分析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專業(yè)電腦統(tǒng)計分析軟件是SPSS軟件。另外應用比較普遍的還有Office中的Excel等。(二)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和理論分析是資料分析中統(tǒng)計分析之外的兩種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是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在資料分析中,其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原來調查資料的分類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變量間關系做進一步的分析、確認;根據(jù)整理后的調查資料,從定性角度對原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建構證實或證偽,或提出新的理論觀點。(三)理論分析的方法:理論分析是資料分析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環(huán)節(jié),它主要是對調查得到的資料和統(tǒng)計得到的數(shù)據(jù),運用各種思維方法進行系統(tǒng)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結論的一種思維過程。理論分析依靠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進行。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證分析法、比較法、系統(tǒng)分析法、邏輯證明法等。11.試述調查報告的撰寫步驟及其內容。答:調查報告的撰寫包括以下五個步驟:(一)確定主題、形成觀點。這是調查報告的首要問題。調查報告的主題是完成全部調查、對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綜合之后才最終確定的。它是對調查主題進一步確認或收縮、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過程。調查報告的觀點,是調查者對調查對象提出的看法與評價,也是調查報告主題(中心論點)的發(fā)散。觀點構成調查報告的論點,分為不同的層次:中心論點,即調查報告主題;下有若干說明主題的分論點。分論點之下,還可以視需要,設若干并立的基本論點。這些論點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調查報告的骨架。(二)精選素材。素材是支撐調查報告主題和觀點的基礎。調查報告要根據(jù)主題和觀點的需要,精心篩選素材,作為說明論點的論據(jù)。要做到:選取可靠資料;選取充分、完整而又適量的資料;選取有力的資料;選取新鮮的資料;選取易于理解的資料。(三)擬訂提綱。擬訂提綱就是要以書面形式對作者的初步構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統(tǒng)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內容通常包括:(1)標題。(2)觀點句,也叫中心論點句或主題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觀點的語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記報告的中心之所在。(3)內容綱要,是提綱的主體部分,分條分項反映正文的構成狀況。它不是觀點和資料的簡單羅列,而是精心設計的邏輯框架,使觀點和資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當?shù)奈恢?。其詳略可自定。(四)起草報告。在擬定提綱之后,便可以著手起草調查報告。在寫作過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綱推衍成文,還必須講求具體的寫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和仔細推敲語言等。從表達方式的形式上看,調查報告除了文字表達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純文字表達形式,即圖表、數(shù)字等。從文體性質上看,調查報告是一種記敘性、說明性和議論性相結合的文體。但無論普通調查報告還是學術調查報告,都以記敘和說明為主,只是后者議論的比重更大些。調查報告作為一種應用性文體,在語言表達方面要做到樸實、準確、簡明、莊重、修辭。(五)修改定稿。調查報告的寫作和其他文章一樣,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對初稿仔細修改。修改報告須經過檢查和修改兩個階段。檢查的范圍是格式、觀點、資料、字句。檢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種:誦讀法;冷卻法;請教法。在反復檢查的基礎上應集中修改,最后定稿。12.如何理解調查報告主題與調查研究主題之間的關系。答:從理論上說,調查報告是調查研究的總結,因此,調查研究的主題也就是調查報告的主題。但是實際上卻并不一定如此。調查研究的主題是在調查之前根據(jù)對被調查者的了解擬定的,而調查報告的主題是完成全部調查、對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綜合之后才最終確定的。二者也許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這主要是因為:第一,調查資料顯示原來的調查主題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夠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確定主題。第二,調查主題比較單一。第三,調查主題涉及面廣,搜集的材料或問題太多,不適于或難以用一篇報告表達,就需要分寫幾篇報告,并重新確立每一篇報告的主題。這些主題即對調查主題的分解。第四,在調查主題涉及的所有內容中,有些表現(xiàn)突出,價值較大;而有些則非常一般,價值很小;還有些材料不充分,無法形成觀點。這就需要對調查報告的主題作“避輕就重”的調整。13.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答:社會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倫理道德原則。第一,客觀性原則??陀^性原則是指在社會調查中,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結論的得出都應排除研究者主觀的干擾。研究者應當做到從事實出發(fā),堅持唯物主義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在調查研究中保持“價值中立”。具體來講,應該做到:①從具體情況出發(fā)。從宏觀層次上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fā),從微觀層次上講就是從每一個個體的具體情況出發(fā)。研究者不能根據(jù)自己的好惡去看待社會現(xiàn)象,也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某種目的的需要去調查社會現(xiàn)象,更不能捏造事實,或者是根據(jù)研究者的某些想象,來陳述所謂的實事。②事物是運動變化的,研究者應當注意觀察,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及時調整調查設計,在調查中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反映出來。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研究和認識社會現(xiàn)象特殊性的基礎上,研究者應當采取不同的形式解決不同的問題,不能一刀切。第二,科學性原則??茖W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將科學性原則貫徹到具體的社會調查中,應當做到:①如果社會調查的范圍較大,又要對總體作出認知,必須采取全面調查或抽樣調查的方法,嚴格按照科學的原則抽取樣本。②如果用個案來說明觀點,要考慮個案材料在總體中的代表性,在對結論論證時,必須說明選擇這個個案材料的理由,不能選擇其他材料的原因。③如果用定量資料可以說明觀點時,要考慮盡量采用定量材料。運用定量方法時,要從定性出發(fā),經過量化過程,返回到定性。第三,系統(tǒng)性原則。系統(tǒng)是指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統(tǒng)一體。社會調查研究在堅持客觀性和科學性原則的基礎上,也要適應社會現(xiàn)象具有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特點,把調查對象放在一個系統(tǒng)、一個整體中區(qū)分析了解其內在的規(guī)律和本質。應當做到:①首先要研究系統(tǒng)的結構要素。這是認識社會現(xiàn)象的基礎與起點。②要對結構進行認識。結構即是要素在系統(tǒng)中按照一定的排列組合方式組成。同樣的要素會因結構的不同,組成不同性質的系統(tǒng)。③要注重系統(tǒng)的整體性。④要注重研究系統(tǒng)的外部環(huán)境。⑤要把系統(tǒng)作為一個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來看,并且注意其層次性和順序,從事物發(fā)展的層次與順序中認識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第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社會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只有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社會調查,才能真正達到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正確預測和提出對策的目的。社會調查研究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是指在科學理論的引導下,對實踐的認知,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抽象過程。具體而言,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堅持理論與實踐向結合的原則,必須防止只重現(xiàn)象或只重理論這兩種傾向。社會調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在動態(tài)中實現(xiàn)的。理論必須不斷從發(fā)展的實踐中總結新經驗,提煉新觀點,開拓新境界。第五,倫理道德原則。倫理道德原則的貫徹,不僅可以使被調查者的人格尊嚴得到尊重,還能使調查更加人性化。社會調查研究的倫理道德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①調查者與被調查者的關系。在社會調查中,會涉及到被調查者是否自愿接受調查,以及調查是否會受到傷害的問題。調查者應做到被調查者自愿參與和不傷害參與者。②社會調查者本身的職業(yè)操守。社會調查者在本身具備必要素質的基礎上,還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14.試述問卷法的實施答:問卷調查法的實施步驟包括設計問卷、選擇調查對象、分發(fā)問卷、回收問卷等過程。一、問卷的設計。設計問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選擇調查課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設等幾項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進入設計階段后,需要根據(jù)前期工作的結果,按照一定的原則,認真設計問卷的問題與答案。(一)問卷的設計1.問題的種類。問卷中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背景性問題。主要是被調查者個人基本情況。第二類,客觀性問題。是指已經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各種事實和行為。第三類,主觀性問題。是指人們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愿望等一切主觀世界狀況方面的問題。第四類,檢驗性問題。檢驗回答是否真實、準確。2.問題設計的原則。第一,客觀性原則。是指作為主體的調查者在問卷設計過程中既要從實證性、客觀性的要求出發(fā),保持“價值中立”,盡可能減少人為的主觀成分的影響,以達到如實反映社會現(xiàn)象本來面貌的目的;同時,又要從被調查對象是特定的社會背景中的人這一現(xiàn)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自己作為調查者主體能動作用,以便更好地用問卷區(qū)測量調查對象的行為和態(tài)度,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第二,目的性原則。是指設計的問題必須緊緊圍繞調查研究的目的來進行,不能枝蔓橫生。第三,必需性原則。是指設計的問題應該是必需的,并以夠用為度。第四,對象性原則。是指設計問題時要充分注意被調查者的特點,從被調查者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第五,自愿性原則。是指設計問題必須考慮被調查者是否自愿真實回答。第六,具體性原則。是指問題的內容具體,不抽象、籠統(tǒng)。第七,單一性原則。是指問題的內容要單一。3.問題的結構安排即問題的排列組合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按問題的性質或類別來排列。第二種,按問題的復雜程度或困難程度排列。第三種,按問題的時間順序排列。4.問題的表達調查者在表述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通俗易懂;第二,簡明扼要;第三,準確清晰;第四,客觀中立;第五,非否定句式。5.相關問題的結轉有以下幾種方式:①用文字說明;②分層次排列;③用框格表示;④用線條連結。(二)答案的設計原則第一,簡捷性原則。答案必須簡潔明晰,避免冗長和夾纏不清的語句。第二,相關性原則。設計的答案必須與問題有相關關系,不能所答非所問。第三,同層性原則。設計的答案必須屬于相同層次(類別)。第四,窮舉性原則。設計的答案必須窮盡所有的可能。第五,互斥性原則。設計的答案必須是互相排斥的。第六,可行性原則。設計的答案必須是被調查者能夠回答、也愿意回答的。(三)試用和修改問卷設計好以后,一定要進行試調查,即請一些與今后正式被調查者同類的人進行填答問卷,在此基礎上對問卷進行若干次修改,才能進行正式調查。二、調查對象的選擇在社會調查研究中,調查對象對調查結果的影響很大。首先作為客體的調查對象在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以及他們對問卷調查的認識和態(tài)度,都制約和影響著問卷調查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被調查者自身的各種特征,會使得一項問卷調查執(zhí)行的難易程度和結果的有效程度大不一樣。因此,對問卷調查的對象,特別是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其間的差別。調查者要根據(jù)調查的目的、問卷的內容和難易程度,針對調查總體的不同情況,對調查對象加以認定,努力選擇最適合的,較單一的社會群體。三、問卷的分發(fā)分發(fā)問卷有多種方式。自填式問卷或隨報刊投遞,或從郵局寄送,或派人送發(fā),或網(wǎng)上傳達;代填式問卷可安排訪談員通過電話訪談或登門訪談。四、問卷的回收回收問卷是問卷調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提高問卷回復率,首先必須做到前面提到的選擇具有吸引力的課題、選擇恰當?shù)恼{查對象、提高問卷設計的質量、采取回復率較高的問卷調查方式等工作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爭取知名度高、權威性大的機構支持。第二,要盡可能通過宣傳,增加調查的吸引力。第三,要對問卷的回收進行主動的追蹤。第四,要認真研究無回答和無效回答現(xiàn)象,采取必要的后續(xù)措施。在問卷的回收中,除了注意問卷的回復率以外,還必須認真審查每一份問卷的質量,把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加工工作建立在有效問卷的基礎上,保證調查結論的可靠性和科學性。15.在篩選信息時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答:第一,必須注意文獻的質量,或者說文獻的信度和效度。即文獻的可靠性和有用性。第二,要注重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從時間和內容的角度進行選取,特別注意一流出版單位編輯出版的文獻和權威作者的文獻。第三,在篩選時,應從應用的角度,區(qū)分文獻側層次。16.調查報告的主體結構的基本類型及特點。答:調查報告的基本結構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橫橫式結構、縱式結構和交叉結構。橫式結構的特點是把報告主體橫向展開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種性質和特點,以及由此及彼的橫向關系??v式結構的特點是把報告主體縱向展開為幾部分,各部分之間按照順序自然銜接。它或者以調查過程為序,或者以時間為序,或者以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經過為序。這種結構多見于內容較為單一的調查報告,有利于使讀者了解調查對象的來龍去脈,從而清楚地把握其內容。交叉結構是前兩種方式的結合。這種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問題和形成全面的結論,寫法風華正茂、靈活,因此應用比較廣泛。17.怎樣進行數(shù)字資料的分組?答:對數(shù)字資料分組一般有如下幾個步驟:第一,選擇分組標志。就是分組的標準或者依據(jù)。一般做法是按照質量、數(shù)量、空間、時間這四個指標進行分組。第二,確定分組界限。是指劃分組與組之間的邊際。分組界限包括組數(shù)、組距、組限、組中值等內容,在很多情況下,組中值可以作為該組的代表值。第三,編制變量數(shù)列。變量即各個標志的具體數(shù)值。編制變量數(shù)列實際上就是把各數(shù)值歸入適當?shù)慕M內,分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質量、數(shù)量、空間、時間這四個指標編制變量數(shù)列。18.試述文獻調查法的優(yōu)缺點。答:優(yōu)點:(1)面對的是已經存在的材料,不會發(fā)生變化(2)費用較低,效率較高(3)可以對年代久遠的對象進行調查研究(4)適用于時間跨度大的縱貫剖析或趨勢分析(5)成功的概率較高。缺點:(1)許多文獻的價值難以判斷,質量難以把握(2)既有的文獻往往不夠系統(tǒng)、完全,無法圓滿地說明問題(3)有些文獻資料很難獲得,往往是越有價值的文獻越難收集(4)許多文獻缺乏標準化的形式,難于編錄和分析。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l分。共10分)

1-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首先是社會的——,另外還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具體對象。

2.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文化專指——。

3.社會調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邏輯分析、經驗判斷和——三種。

4.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是指——。

5.按照簡明的文獻分類方法,——稱作原始文獻、直接文獻或第一手文獻。

6.訪談者對結束訪談和——一定要有所重視,爭取給被訪者留下一個關于訪談的整體的美好回憶。.

7.觀察法多數(shù)是——式觀察,適用于定性類型的調查研究。

8.實驗法在驗證假設時,必須排除那些——引起的自然變化成分,否則會影響其準確性。

9.對于文字資料的審查,主要解決其——、準確性和適用性問題。10.調查報告的結構通常包括標題、署名、——、正文和結尾。

(二)選擇題(15分)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每小題僅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被認為提出現(xiàn)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的是(

)。A.中國人

B.古印度人C古希臘人D.古羅馬人

2.在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測量時常用的四種變量概念中,屬于定性變量的是(

)。

A.定類變量B.定序變量C.定比變量D.定距變量

3.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抽樣主要解決的是(

)o

A.調查資料的收集問題

.B.調查對象的選取問題

C.節(jié)約人力、財力和時間的問題D.從個別認識一般的問題

4.現(xiàn)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

)。

A.文獻法

B.訪談法C問卷法D.觀察法5.從整個社會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電腦統(tǒng)計分析軟件是(

)。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答案正確)1.抽樣的一般步驟有(

)。

A.界定總體

B.設計抽樣方案C制定抽樣框D.決定抽樣方法E.實際抽取樣本F.評估樣本

、

2.按照資料來源的不同,文獻可分為(

)。

A.個人文獻

B.社會組織文獻C.手工文獻

D.印刷文獻

E.大眾傳播媒介文獻F.官方文獻

3.實驗法的優(yōu)點主要有(

)o

A.控制性強

B.代表性充分C.實驗范圍廣泛

D.可

重復運用E.簡便易行

。

F.適于對理論、方針、政策的檢驗

4.正式統(tǒng)計表的組成,一般有(

)。

A.標題

B.內容C.欄目D.數(shù)字E.來源

F.表注

5.調查報告作為一種應用性文體,在語言表達方面要掌握的原則主要是(

A.樸實

B??陀^C.準確

D.簡明E.莊重

F.修辭

三、簡答題(每題l0分。共30分)

1.簡述選擇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基本原則。

2.查找文獻資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完成它們的關鍵是什么?

四、問答題及應用題(45分)

1.聯(lián)系社會實際設想若干種不同的調查總體狀況,指出其適用的概率抽樣方法,并說明理由。(要求三種類型以上。20分)

2.任選內容設計一份簡單問卷。(要求:結構完整;問答要在15個以上。25分)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填空題(每空l分.共10分)

1.基本要素2.精神文化3.試調查

4.外在效度

5.零次文獻和一次文獻

6.告別7.非結構

8。無關變量

9.真實性10.導語

,二、選擇題(共15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C

2.A

3.B

4.C

5.C

(二)多項選擇題1.ABCDEF

2.ABEF

3.ACDF

4.ACDF

5.ACDEF

三、簡答題(每題l0分.共30分)

說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與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1.簡述選擇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基本原則。

答:社會調查研究課題必須根據(jù)理論和實際的需要以及現(xiàn)實可行性而定。(3分)

從理論方面看,課題應有助于促進當前理論和科學的發(fā)展,最好是學科核心領域的前沿性專題和公認的重大理論問題。(2分)

從實際的需要看,調查研究課題要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能夠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對社會實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或者對社會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夠產生一定影響。(2分)從可行性看,一是要選擇調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課題;二是要根據(jù)調查研究者的主客觀條件來選題。(2分)

選題還應該考慮先從簡單、具體開始。在選題時,最好能夠有專家指導。(1分)2.查找文獻資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獻資料的方法即檢索文獻的方法。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將文獻分為未公開發(fā)表和公開發(fā)表兩大類進行檢索。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只能根據(jù)已知的線索或主觀判斷按圖索驥,向個人咨詢或到有關單位查找。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圖書情報資料和網(wǎng)絡資源,到專門的圖書情報機構(圖書館、情報所等)或互聯(lián)網(wǎng)去查找,一項扣l分)

2.答:有三種類型。

(1)開放型。(1分)

·(2)封閉型。(1分)

(3)混合型。(1分)

(舉例占7分。每類舉例不當扣3分)

3.答:調查報告的撰寫包括以下五個步驟:(1)確定主題、形成觀點。

(2)精選素材。

(3)擬訂提綱。

4)起草報告。

(5)修改定稿。(每一步驟2分)四、問答題及應用題(共45分)

說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與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1.答:單一組實驗也叫連續(xù)實驗,是對單一實驗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前測與后測,比較其結果以檢驗假設的一種實驗方法。在這種實驗中,不存在與實驗組平行的對照組(控制組)。同一組在引入自變量之前相當于實驗中的對照組,在引入自變量之后則是實驗中的實驗組。檢驗假設所依據(jù)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兩種測量結果,而是同一個實驗對象在自變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兩種測量結果。(6分)

對照組實驗也叫平行組實驗,是指既有實驗組又有對照組(控制組)的一種實驗方法。實驗組即實驗單位,對照組是同實驗組進行對比的單位。兩組在范圍、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對照組實驗中,要同時對兩個觀察客體(試點客體和控制客體)做前測與后測,并比較其結果以檢驗理論假設。(6分)

由于對照組雖然不接受自變量激發(fā),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響,在經過一段時間后,也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某些變化,這些變化都與實驗者的因果關系假設毫不相干,因此只有從測量結果中排除這些成分,才能得到準確的實驗結論,設置對照組的意義就在于此。(8分)

2.答題要點:

(1)明確所提出概念的定義,分清概念(包括命題和假設)層次,并將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為具體的和可操作的指標,而且最理想的目標是將概念化解為可測量的指標,以實現(xiàn)社會調查研究的定量化。這一過程就叫做概念的具體化和操作化。(5分)

之所以要進行這項工作,是因為社會生活中使用的概念與自然科學的概念不同。由于它們都是人們通過對感性認識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開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義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綜合性,由一些低層次的亞概念、子概念組合而成。一個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難把握。如果不對它們確切定義和具體化、操作化,就無法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進行觀察和度量。(5分)

(2)具體操作化顯示:內容不限,但必須逐步分解,起碼達到三個層次10個具體指標。

(15分)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l分。共10分)

1.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社會調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狹義的文化,指的是

2.普查一般分為一次性普查和普查兩類。

3.是指不能影響其它變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響而變化的變量。

4.目前,搜集文獻的渠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三種。

5.在現(xiàn)代社會中,抽樣與、計算機技術、數(shù)理統(tǒng)計相結合,形成了社會調

查研究的最主要類型,即抽樣調查。

6.一定的提問方法與一定的是控制訪談的兩個重要因素。

7.對于文字資料的審查,主要解決其真實性、和適用性問題。

8.實地觀察多數(shù)是觀察,適用于定性類型的調查研究。

9.實驗調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對引入自變量的控制,二是對

的控制。

10.從形式上看,調查報告除了文字表達以外,還更多地采用了等非純文字表達形式。

(二)選擇題(共l5分)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每小題僅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目前國外流行的社會調查研究的哲學理論基礎主要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