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防治課件_第1頁
乙型肝炎的防治課件_第2頁
乙型肝炎的防治課件_第3頁
乙型肝炎的防治課件_第4頁
乙型肝炎的防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乙型肝炎的防治與職業(yè)防護編輯課件1乙型肝炎的防治與職業(yè)防護編輯課件1肝炎流行現(xiàn)狀2006年全國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59歲人群中HBsAg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5%降至7.18%2009年世界肝炎日公布:全球有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1.3億丙肝病毒感染者按目前HBsAg攜帶率推算,我國仍然有攜帶者約9300萬人每年有150萬人死于乙肝和丙肝每年近30萬人死于肝癌編輯課件2肝炎流行現(xiàn)狀2006年全國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肝炎流行現(xiàn)狀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每年報告乙肝發(fā)病100萬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較以往雖有減少,但仍高達近1000萬人甲肝也時有發(fā)生編輯課件3肝炎流行現(xiàn)狀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編輯課件3病原學HBV屬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顆粒分為包膜和核心兩部分包膜蛋白為HBsAg核心為環(huán)狀雙股DNA、DNAP、HBcAg、HBeAgHBV抵抗力很強對低溫、干燥、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均能耐受煮沸10min、0.5%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可使其滅活編輯課件4病原學HBV屬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顆粒分為包膜和核心兩乙肝病毒編輯課件5乙肝病毒編輯課件5Dane顆粒:42nm,完整的HBV顆粒小球形顆粒:直徑22nm數(shù)量最多管形顆粒:22×40~400nm★后兩者均為過剩的病毒外殼,僅含HBsAg,無感染性病原學編輯課件6Dane顆粒:42nm,完整的HBV顆粒病原學編輯課件6HBV形態(tài)結構大球形顆粒(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編輯課件7HBV形態(tài)結構大球形顆粒(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編乙肝病毒基因組3.2kb的部分雙鏈DNA,正負鏈負鏈(L鏈)有四個ORFS基因:前S1區(qū)、前S2區(qū)、S區(qū)C基因:編碼核殼,最保守區(qū)段,免疫攻擊靶位X基因:調節(jié)基因轉錄水平(cP)P基因:編碼末端蛋白、逆轉錄酶和RNA酶HcccDNA:合成病毒RNA的模板;慢性HBV感染根源編輯課件8乙肝病毒基因組3.2kb的部分雙鏈DNA,正負鏈編輯課件8病毒編碼蛋白S區(qū):結構蛋白,提供保護性抗原主蛋白:即HBsAg大蛋白:為病毒顆粒的必要成分小球型管型顆粒:由主蛋白/中蛋白組成前S蛋白:有很高的免疫原型,可強化對S蛋白的免疫應答。病毒與細胞結合的附著點S區(qū)基因突變:密碼子145甘氨酸—精氨酸突變編輯課件9病毒編碼蛋白S區(qū):結構蛋白,提供保護性抗原編輯課件9病毒編碼蛋白C基因:分為前C區(qū)和C區(qū)前C區(qū):編碼合成HBeAg前體蛋白C區(qū):合成HBcAg,構成核心顆粒,有高度免疫原性前C基因變異前C區(qū)發(fā)生突變時,1896位的A被G替代,TGG-TAG(終止密碼),HBeAg不能合成。但HBVDNA仍陽性,HBcAg仍能合成,傳染性仍較大編輯課件10病毒編碼蛋白C基因:分為前C區(qū)和C區(qū)編輯課件10HBx蛋白與P蛋白HBx:與病毒復制調節(jié)和細胞因子相關激活增強子和啟動子的轉錄功能整合病毒編碼的HBx與肝癌有關P蛋白:參與病毒復制的全過程,如基因組的包裝信號,DNA合成,編碼末端蛋白,聚合酶,RNA酶H等P區(qū)基因突變:拉米夫定耐受突變(YMDD變異)編輯課件11HBx蛋白與P蛋白HBx:與病毒復制調節(jié)和細胞因子相關編輯課HBV血清標志物及其臨床意義HBsAg,俗稱“澳抗”出現(xiàn)時間:HBV感染后1~6個月,平均70天高滴度-高復制水平低滴度-感染恢復期或病變高度活動,病毒和抗原部分清除持續(xù)時間:急性自限性肝炎:6個月內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攜帶者:可持續(xù)陽性HBsAg本身有抗原性而無傳染性編輯課件12HBV血清標志物及其臨床意義HBsAg,俗稱“澳抗”編輯課件抗-HBs出現(xiàn)時間: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抗-HBs為保護性抗體(中和抗體),其出現(xiàn)標志著HBV感染進入恢復期抗-HBs對相同HBsAg亞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對不同亞型的HBV保護力不完全編輯課件13抗-HBs出現(xiàn)時間: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編輯課件1HBeAg病毒復制:常與DNA一致“+”慢乙肝多病變活動“-”未必示病毒不復制生物學意義:靶抗原之一,HBe/cAg與HLA-I協(xié)同,誘導宿主免疫應答編輯課件14HBeAg病毒復制:常與DNA一致編輯課件14抗-HBe出現(xiàn)時間:隨著HBeAg的消失而出現(xiàn)抗-HBe出現(xiàn)一般標志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降低抗-HBe陽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陽性,為前C基因變異所致易加重病情、易演變?yōu)楦斡不?干擾素療效亦較差編輯課件15抗-HBe出現(xiàn)時間:隨著HBeAg的消失而出現(xiàn)編輯課件15HBcAgHBcAg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細胞內或DANE顆粒核心中,抗原性極強,是HBV的結構蛋白一般血清學方法檢測不到HBcAg,只能檢測到抗-HBc可終身陽性編輯課件16HBcAgHBcAg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細胞內或DANE顆???HBc產生早、持久、有較高的血清水平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動的標志抗HBc-IgG:凡“有過”

HBV感染者均可陽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強,抗HBc最持久編輯課件17抗-HBc產生早、持久、有較高的血清水平編輯課件17其他HBV-DNA病毒復制和有傳染性最直接的證據(jù)檢測方法:斑點雜交法、PCR法DNAP(DNA多聚酶)逆轉錄酶,也是直接反應病毒復制的指標之一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調控病毒基因轉錄水平,并對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編輯課件18其他HBV-DNA編輯課件18HBV的基因型HBV有7種基因型,命名為A~G型型間全部核苷酸序列差異8%或更高基因型有強烈的地域差異我國主要為B型和C型編輯課件19HBV的基因型HBV有7種基因型,命名為A~G型編輯課件19流行病學傳染源各種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攜帶者均為傳染源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體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故仍以經血傳播為主HBsAg攜帶者常無癥狀,不易被發(fā)現(xiàn),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傳染性的強弱與病毒的復制狀態(tài)有關乙肝病毒復制指標HBeAg、HBV-DAN陽性者傳染性強編輯課件20流行病學傳染源編輯課件20傳播途徑血液傳播、(輸血、血制品、醫(yī)療器械等)

日常生活(傷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損或潰瘍等)

母嬰傳播性傳播編輯課件21傳播途徑血液傳播、編輯課件21乙肝病毒感染的分期復制期:免疫耐受期復制期:免疫清除期非復制期(低復制期)編輯課件22乙肝病毒感染的分期復制期:免疫耐受期編輯課件22慢性攜帶者

痊愈肝硬化痊愈

死亡

靜止性肝硬化

慢性乙肝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死亡乙肝臨床特點潛伏期:1~6個月臨床類型:編輯課件23慢性攜帶者痊愈肝硬化痊愈死亡靜止性肝硬化慢性乙肝肝硬正常肝臟肝炎病變肝臟編輯課件24正常肝臟肝炎病變肝臟編輯課件24慢性乙肝編輯課件25慢性乙肝編輯課件25肝硬化編輯課件26肝硬化編輯課件26急性乙肝病理特點病理特點:以肝細胞水腫、氣球樣變和嗜酸性變性為特點,可有點狀壞死和灶性壞死黃疸型者可有毛細膽管擴張或含膽栓急性黃疸型與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病理基本相同,但后者相對較輕編輯課件27急性乙肝病理特點編輯課件27急性肝炎組織觀A:肝細胞嗜酸性變B:Kupffer細胞編輯課件28急性肝炎組織觀A:肝細胞嗜酸性變B:Kupffer細胞編輯課急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特征發(fā)熱、乏力、納差、厭油、黃疸及肝功異常臨床分三期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編輯課件29急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編輯課件29發(fā)熱及上感樣癥狀:熱程多<1周乏力:全身疲乏、四肢無力消化道癥狀:納差、厭油、惡心、嘔吐少數(shù)可有關節(jié)痛、皮疹等血清病樣表現(xiàn)體征多不明顯后期ALT開始升高黃疸前期編輯課件30發(fā)熱及上感樣癥狀:熱程多<1周黃疸前期編輯課件30病程2~6周,平均3周發(fā)熱好轉,出現(xiàn)黃疸尿黃、眼黃、皮膚黃染黃疸加深,消化道癥狀減輕肝臟炎性表現(xiàn)達頂峰:ALT,黃疸,部分有肝脾腫大、肝區(qū)叩痛黃疸期編輯課件31病程2~6周,平均3周黃疸期編輯課件31恢復期肝炎后高膽紅素血癥編輯課件32恢復期肝炎后高膽紅素血癥編輯課件32編輯課件33編輯課件33編輯課件34編輯課件34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整個病程無黃疸,僅少數(shù)可轉為黃疸型臨床癥狀、體征及肝功能損害程度較輕編輯課件35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編輯課件35慢性乙肝定義肝炎病毒感染后,癥狀遷延或反復發(fā)作,病程超過6個月許多病人以慢性肝炎為首發(fā)表現(xiàn)病理特點輕度:類似急性肝炎,但可有輕度纖維組織增生中度和重度:以碎屑樣壞死或橋狀壞死為特點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或間隔形成編輯課件36慢性乙肝定義編輯課件36慢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輕度者表現(xiàn)可不典型乏力、倦怠、下肢酸軟、肝區(qū)隱痛、納差、腹脹面色灰暗,慢性肝病面容病情重者可有黃疸、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發(fā)育可有肝脾腫大少數(shù)有肝外表現(xiàn):皮疹、關節(jié)痛、乙肝相關性腎炎、乙肝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抗體可陽性化驗:ALT反復輕~中度升高,球蛋白持續(xù)升高,嚴重者白蛋白減少編輯課件37慢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輕度者表現(xiàn)可不典型編輯課件37淤膽型肝炎病理特點炎細胞浸潤及肝細胞壞死輕微,有明顯毛細膽管擴張、膽汁淤積和膽栓形成臨床表現(xiàn)起病類似急黃肝,但癥狀較輕,黃疸重膽汁淤積表現(xiàn):皮膚搔癢、大便顏色變淺化驗:ALT輕度升高,TB顯著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70%);γ-GT、ALP及膽固醇明顯升高編輯課件38淤膽型肝炎病理特點編輯課件38重型肝炎急性重肝:起病2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速出現(xiàn)Ⅱ度以上肝性腦病表現(xiàn),凝血酶原活動度<40%亞急性重肝:急黃肝,起病15天至24周出現(xiàn)重肝表現(xiàn)慢重肝:臨床表現(xiàn)同亞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攜帶史者;或有慢性肝病輔助診斷依據(jù);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等編輯課件39重型肝炎急性重肝:起病2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重肝的病理特點急性重肝:肝細胞為大塊狀壞死(壞死面積>2/3)或亞大塊壞死,肝細胞再生不明顯亞急性重肝:亞大塊狀肝壞死,可有肝細胞再生慢性重型肝炎:在慢肝或肝硬化的病變背景下出現(xiàn)大塊狀或亞大塊狀肝壞死為特征編輯課件40重肝的病理特點急性重肝:肝細胞為大塊狀壞死(壞死面積>2/3亞急性肝壞死編輯課件41亞急性肝壞死編輯課件41重型肝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進行性加重,惡心、嘔吐、頑固呃逆黃疸迅速進行性加深(每天上升>17.1mol/L)出血傾向進行性加重腹脹明顯,腹水;后期可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可出現(xiàn)肝性腦病表現(xiàn)肝濁音界縮小酶—膽分離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40%編輯課件42重型肝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極度乏力編輯課件42各型重肝的臨床特點急重肝:來勢迅猛,病情兇險,病死者自然病程多在2周以內亞重肝:進展較慢,自然病程多在數(shù)周~數(shù)月慢重肝:進展速度與亞重肝相似,但病程更長,且有反復波動趨勢,常遷延數(shù)月編輯課件43各型重肝的臨床特點急重肝:來勢迅猛,病情兇險,病死者自然病程重型肝炎的常見并發(fā)癥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繼發(fā)感染編輯課件44重型肝炎的常見并發(fā)癥消化道大出血編輯課件44實驗室檢查ALT、ASTT·Bil、D·BilALB、GLOPTT、PTAAFPGGT、ALP編輯課件45實驗室檢查ALT、AST編輯課件45乙肝的治療編輯課件46乙肝的治療編輯課件46急性乙肝的治療治療原則:以休息、營養(yǎng)、保肝等一般治療為主一般治療:休息、營養(yǎng)對癥治療:選用3~4種藥物保肝藥物:水飛薊類、甘草甜素類、垂盆草或五味子制劑等。解毒劑:谷胱甘肽、硫普羅寧降黃疸藥物:熊去氧膽酸、腺苷蛋氨酸等;糖皮質激素、苯巴比妥等中藥微生態(tài)制劑抗病毒治療:一般不需要編輯課件47急性乙肝的治療治療原則:以休息、營養(yǎng)、保肝等一般治療為主編輯慢性乙肝的治療治療原則:保肝、支持、抗病毒治療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干擾素(INF-

)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氧化苦參堿其他:膦甲酸、泛昔洛韋、胸腺肽等編輯課件48慢性乙肝的治療治療原則:保肝、支持、抗病毒治療編輯課件48重型肝炎的治療治療原則:及早發(fā)現(xiàn)與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根據(jù)情況抗病毒治療,防治并發(fā)癥,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給肝細胞以再生的機會編輯課件49重型肝炎的治療治療原則:及早發(fā)現(xiàn)與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重型肝炎的治療措施早期診斷,及早臥床休息維持水、電解質、熱量平衡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jié)治療防治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血制品、促肝細胞生長素、生長激素預防和控制出血;預防和治療肝性腦?。环乐胃文I綜合征;預防和控制感染編輯課件50重型肝炎的治療措施早期診斷,及早臥床休息編輯課件50乙肝的預防管理傳染源血液/體液隔離切斷傳播途徑母嬰阻斷保護易感人群被動免疫:人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主動免疫:基因工程疫苗—一類疫苗編輯課件51乙肝的預防管理傳染源編輯課件51編輯課件52編輯課件52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高病毒含量的血液經傷口,僅0.004ml即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提高防護意識;加強自我防護職業(yè)安全教育接種疫苗及暴露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預防職業(yè)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措施編輯課件53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高病毒含量的血液經傷口,僅0.004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工作前自我檢查,發(fā)現(xiàn)手及前臂有破損時,盡量避免采血采血、輸液等操作時應戴手套、帽子、口罩、穿長褲和不露足趾、背的工作鞋發(fā)現(xiàn)手套破損或被血液污染應立即更換用后銳器應直接放入利器盒中,容器不可過滿工作時不隨意接觸眼、鼻和皮膚,不隨意接聽電話、整理頭發(fā)重視工作環(huán)境的清潔消毒編輯課件54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工作前自我檢查,發(fā)現(xiàn)手及前臂有破損時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暴露后應急處理針刺傷后,將刺傷部位即刻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使其排出血液,然后用流動的凈水或肥皂水沖洗,最后用碘酒或碘伏、酒精等消毒刺傷部位24h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接種乙肝疫苗3針,每針20μg,接種程序為0、1、6個月建立醫(yī)院職業(yè)暴露報告系統(tǒng),對暴露后人群進行隨訪編輯課件55乙肝職業(yè)暴露及暴露后預防暴露后應急處理編輯課件55謝謝!編輯課件56謝謝!編輯課件56乙型肝炎的防治與職業(yè)防護編輯課件57乙型肝炎的防治與職業(yè)防護編輯課件1肝炎流行現(xiàn)狀2006年全國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59歲人群中HBsAg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5%降至7.18%2009年世界肝炎日公布:全球有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1.3億丙肝病毒感染者按目前HBsAg攜帶率推算,我國仍然有攜帶者約9300萬人每年有150萬人死于乙肝和丙肝每年近30萬人死于肝癌編輯課件58肝炎流行現(xiàn)狀2006年全國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肝炎流行現(xiàn)狀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每年報告乙肝發(fā)病100萬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較以往雖有減少,但仍高達近1000萬人甲肝也時有發(fā)生編輯課件59肝炎流行現(xiàn)狀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編輯課件3病原學HBV屬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顆粒分為包膜和核心兩部分包膜蛋白為HBsAg核心為環(huán)狀雙股DNA、DNAP、HBcAg、HBeAgHBV抵抗力很強對低溫、干燥、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均能耐受煮沸10min、0.5%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可使其滅活編輯課件60病原學HBV屬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顆粒分為包膜和核心兩乙肝病毒編輯課件61乙肝病毒編輯課件5Dane顆粒:42nm,完整的HBV顆粒小球形顆粒:直徑22nm數(shù)量最多管形顆粒:22×40~400nm★后兩者均為過剩的病毒外殼,僅含HBsAg,無感染性病原學編輯課件62Dane顆粒:42nm,完整的HBV顆粒病原學編輯課件6HBV形態(tài)結構大球形顆粒(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編輯課件63HBV形態(tài)結構大球形顆粒(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編乙肝病毒基因組3.2kb的部分雙鏈DNA,正負鏈負鏈(L鏈)有四個ORFS基因:前S1區(qū)、前S2區(qū)、S區(qū)C基因:編碼核殼,最保守區(qū)段,免疫攻擊靶位X基因:調節(jié)基因轉錄水平(cP)P基因:編碼末端蛋白、逆轉錄酶和RNA酶HcccDNA:合成病毒RNA的模板;慢性HBV感染根源編輯課件64乙肝病毒基因組3.2kb的部分雙鏈DNA,正負鏈編輯課件8病毒編碼蛋白S區(qū):結構蛋白,提供保護性抗原主蛋白:即HBsAg大蛋白:為病毒顆粒的必要成分小球型管型顆粒:由主蛋白/中蛋白組成前S蛋白:有很高的免疫原型,可強化對S蛋白的免疫應答。病毒與細胞結合的附著點S區(qū)基因突變:密碼子145甘氨酸—精氨酸突變編輯課件65病毒編碼蛋白S區(qū):結構蛋白,提供保護性抗原編輯課件9病毒編碼蛋白C基因:分為前C區(qū)和C區(qū)前C區(qū):編碼合成HBeAg前體蛋白C區(qū):合成HBcAg,構成核心顆粒,有高度免疫原性前C基因變異前C區(qū)發(fā)生突變時,1896位的A被G替代,TGG-TAG(終止密碼),HBeAg不能合成。但HBVDNA仍陽性,HBcAg仍能合成,傳染性仍較大編輯課件66病毒編碼蛋白C基因:分為前C區(qū)和C區(qū)編輯課件10HBx蛋白與P蛋白HBx:與病毒復制調節(jié)和細胞因子相關激活增強子和啟動子的轉錄功能整合病毒編碼的HBx與肝癌有關P蛋白:參與病毒復制的全過程,如基因組的包裝信號,DNA合成,編碼末端蛋白,聚合酶,RNA酶H等P區(qū)基因突變:拉米夫定耐受突變(YMDD變異)編輯課件67HBx蛋白與P蛋白HBx:與病毒復制調節(jié)和細胞因子相關編輯課HBV血清標志物及其臨床意義HBsAg,俗稱“澳抗”出現(xiàn)時間:HBV感染后1~6個月,平均70天高滴度-高復制水平低滴度-感染恢復期或病變高度活動,病毒和抗原部分清除持續(xù)時間:急性自限性肝炎:6個月內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攜帶者:可持續(xù)陽性HBsAg本身有抗原性而無傳染性編輯課件68HBV血清標志物及其臨床意義HBsAg,俗稱“澳抗”編輯課件抗-HBs出現(xiàn)時間: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抗-HBs為保護性抗體(中和抗體),其出現(xiàn)標志著HBV感染進入恢復期抗-HBs對相同HBsAg亞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對不同亞型的HBV保護力不完全編輯課件69抗-HBs出現(xiàn)時間: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編輯課件1HBeAg病毒復制:常與DNA一致“+”慢乙肝多病變活動“-”未必示病毒不復制生物學意義:靶抗原之一,HBe/cAg與HLA-I協(xié)同,誘導宿主免疫應答編輯課件70HBeAg病毒復制:常與DNA一致編輯課件14抗-HBe出現(xiàn)時間:隨著HBeAg的消失而出現(xiàn)抗-HBe出現(xiàn)一般標志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降低抗-HBe陽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陽性,為前C基因變異所致易加重病情、易演變?yōu)楦斡不?干擾素療效亦較差編輯課件71抗-HBe出現(xiàn)時間:隨著HBeAg的消失而出現(xiàn)編輯課件15HBcAgHBcAg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細胞內或DANE顆粒核心中,抗原性極強,是HBV的結構蛋白一般血清學方法檢測不到HBcAg,只能檢測到抗-HBc可終身陽性編輯課件72HBcAgHBcAg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細胞內或DANE顆???HBc產生早、持久、有較高的血清水平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動的標志抗HBc-IgG:凡“有過”

HBV感染者均可陽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強,抗HBc最持久編輯課件73抗-HBc產生早、持久、有較高的血清水平編輯課件17其他HBV-DNA病毒復制和有傳染性最直接的證據(jù)檢測方法:斑點雜交法、PCR法DNAP(DNA多聚酶)逆轉錄酶,也是直接反應病毒復制的指標之一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調控病毒基因轉錄水平,并對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編輯課件74其他HBV-DNA編輯課件18HBV的基因型HBV有7種基因型,命名為A~G型型間全部核苷酸序列差異8%或更高基因型有強烈的地域差異我國主要為B型和C型編輯課件75HBV的基因型HBV有7種基因型,命名為A~G型編輯課件19流行病學傳染源各種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攜帶者均為傳染源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體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故仍以經血傳播為主HBsAg攜帶者常無癥狀,不易被發(fā)現(xiàn),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傳染性的強弱與病毒的復制狀態(tài)有關乙肝病毒復制指標HBeAg、HBV-DAN陽性者傳染性強編輯課件76流行病學傳染源編輯課件20傳播途徑血液傳播、(輸血、血制品、醫(yī)療器械等)

日常生活(傷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損或潰瘍等)

母嬰傳播性傳播編輯課件77傳播途徑血液傳播、編輯課件21乙肝病毒感染的分期復制期:免疫耐受期復制期:免疫清除期非復制期(低復制期)編輯課件78乙肝病毒感染的分期復制期:免疫耐受期編輯課件22慢性攜帶者

痊愈肝硬化痊愈

死亡

靜止性肝硬化

慢性乙肝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死亡乙肝臨床特點潛伏期:1~6個月臨床類型:編輯課件79慢性攜帶者痊愈肝硬化痊愈死亡靜止性肝硬化慢性乙肝肝硬正常肝臟肝炎病變肝臟編輯課件80正常肝臟肝炎病變肝臟編輯課件24慢性乙肝編輯課件81慢性乙肝編輯課件25肝硬化編輯課件82肝硬化編輯課件26急性乙肝病理特點病理特點:以肝細胞水腫、氣球樣變和嗜酸性變性為特點,可有點狀壞死和灶性壞死黃疸型者可有毛細膽管擴張或含膽栓急性黃疸型與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病理基本相同,但后者相對較輕編輯課件83急性乙肝病理特點編輯課件27急性肝炎組織觀A:肝細胞嗜酸性變B:Kupffer細胞編輯課件84急性肝炎組織觀A:肝細胞嗜酸性變B:Kupffer細胞編輯課急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特征發(fā)熱、乏力、納差、厭油、黃疸及肝功異常臨床分三期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編輯課件85急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編輯課件29發(fā)熱及上感樣癥狀:熱程多<1周乏力:全身疲乏、四肢無力消化道癥狀:納差、厭油、惡心、嘔吐少數(shù)可有關節(jié)痛、皮疹等血清病樣表現(xiàn)體征多不明顯后期ALT開始升高黃疸前期編輯課件86發(fā)熱及上感樣癥狀:熱程多<1周黃疸前期編輯課件30病程2~6周,平均3周發(fā)熱好轉,出現(xiàn)黃疸尿黃、眼黃、皮膚黃染黃疸加深,消化道癥狀減輕肝臟炎性表現(xiàn)達頂峰:ALT,黃疸,部分有肝脾腫大、肝區(qū)叩痛黃疸期編輯課件87病程2~6周,平均3周黃疸期編輯課件31恢復期肝炎后高膽紅素血癥編輯課件88恢復期肝炎后高膽紅素血癥編輯課件32編輯課件89編輯課件33編輯課件90編輯課件34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整個病程無黃疸,僅少數(shù)可轉為黃疸型臨床癥狀、體征及肝功能損害程度較輕編輯課件9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編輯課件35慢性乙肝定義肝炎病毒感染后,癥狀遷延或反復發(fā)作,病程超過6個月許多病人以慢性肝炎為首發(fā)表現(xiàn)病理特點輕度:類似急性肝炎,但可有輕度纖維組織增生中度和重度:以碎屑樣壞死或橋狀壞死為特點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或間隔形成編輯課件92慢性乙肝定義編輯課件36慢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輕度者表現(xiàn)可不典型乏力、倦怠、下肢酸軟、肝區(qū)隱痛、納差、腹脹面色灰暗,慢性肝病面容病情重者可有黃疸、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發(fā)育可有肝脾腫大少數(shù)有肝外表現(xiàn):皮疹、關節(jié)痛、乙肝相關性腎炎、乙肝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抗體可陽性化驗:ALT反復輕~中度升高,球蛋白持續(xù)升高,嚴重者白蛋白減少編輯課件93慢性乙肝的臨床表現(xiàn)輕度者表現(xiàn)可不典型編輯課件37淤膽型肝炎病理特點炎細胞浸潤及肝細胞壞死輕微,有明顯毛細膽管擴張、膽汁淤積和膽栓形成臨床表現(xiàn)起病類似急黃肝,但癥狀較輕,黃疸重膽汁淤積表現(xiàn):皮膚搔癢、大便顏色變淺化驗:ALT輕度升高,TB顯著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70%);γ-GT、ALP及膽固醇明顯升高編輯課件94淤膽型肝炎病理特點編輯課件38重型肝炎急性重肝:起病2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速出現(xiàn)Ⅱ度以上肝性腦病表現(xiàn),凝血酶原活動度<40%亞急性重肝:急黃肝,起病15天至24周出現(xiàn)重肝表現(xiàn)慢重肝:臨床表現(xiàn)同亞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攜帶史者;或有慢性肝病輔助診斷依據(jù);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等編輯課件95重型肝炎急性重肝:起病2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重肝的病理特點急性重肝:肝細胞為大塊狀壞死(壞死面積>2/3)或亞大塊壞死,肝細胞再生不明顯亞急性重肝:亞大塊狀肝壞死,可有肝細胞再生慢性重型肝炎:在慢肝或肝硬化的病變背景下出現(xiàn)大塊狀或亞大塊狀肝壞死為特征編輯課件96重肝的病理特點急性重肝:肝細胞為大塊狀壞死(壞死面積>2/3亞急性肝壞死編輯課件97亞急性肝壞死編輯課件41重型肝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進行性加重,惡心、嘔吐、頑固呃逆黃疸迅速進行性加深(每天上升>17.1mol/L)出血傾向進行性加重腹脹明顯,腹水;后期可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可出現(xiàn)肝性腦病表現(xiàn)肝濁音界縮小酶—膽分離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40%編輯課件98重型肝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極度乏力編輯課件42各型重肝的臨床特點急重肝:來勢迅猛,病情兇險,病死者自然病程多在2周以內亞重肝:進展較慢,自然病程多在數(shù)周~數(shù)月慢重肝:進展速度與亞重肝相似,但病程更長,且有反復波動趨勢,常遷延數(shù)月編輯課件99各型重肝的臨床特點急重肝:來勢迅猛,病情兇險,病死者自然病程重型肝炎的常見并發(fā)癥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繼發(fā)感染編輯課件100重型肝炎的常見并發(fā)癥消化道大出血編輯課件44實驗室檢查ALT、ASTT·Bil、D·BilALB、GLOPTT、PTAAFPGG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